中兴董事长肖伟:再造一个新中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51:34
2008年12月12日 03:22  新浪汽车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8-12-12/0322439000.shtml
=========================

  新浪汽车讯 中兴汽车董事长肖伟踏入新浪办公大厦20层时并没有穿西服,而是一件很时尚的黑色毛衣外套,在老总中很是少见。不过这种新鲜之气非常适合现在的中兴。

  曾经在80、90年代于中国皮卡领域呼风唤雨的中兴,一度中衰,历经数个合作伙伴都未能重起,反而看着伙伴一个个离己而去。实在让人不解。

  现在,中兴的股东田野汽车宣布破产,与此同时,中兴宣布进军轿车业。这实在不像是一个久病企业所会做出的举动。到底,中兴当初为何而衰落?现在又为何开始如此大的动作呢?新浪汽车邀请到中兴汽车总经理肖伟做客高端访问。



  新浪汽车:中兴曾经非常成功,中间沉寂了一段时间,到现在看到了一些转折之像。中兴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肖伟:中兴的前身是奠定了河北省汽车工业基础的田野汽车,中国最早的皮卡是田野于1982年开发出来的。田野曾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皮卡行业里一度有过辉煌,和老红旗汽车、东风汽车、上海牌轿车、老北京吉普,都属于比较早的自主品牌。曾经打出“四万八千八,田野开回家”的口号,市场形势相当好,

  但当中国汽车业进入桑塔纳时代时,田野的产品出现了质量、性能的巨大差距,那时田野甚至还在半手工做车。尤其到了1999年底以后,田野就面对很大的困难,一是因为体制,二是因为产品。

  新浪汽车:当时田野的产品是80年代引进的丰田的海拉克斯皮卡平台。

  肖伟:那个车型参考了丰田的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完全是自己开发的。当时的开发还不像现在的自主开发,实际上是用半手工的方式制造这个车型。产品的质量、性能得不到保证,可靠性不够。

  中国改革开放就是拿市场换技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产业。田野本身在这个时代产品是落后的,已经体现出来了。而且老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老的企业体制上的弊病也能够表现出来。

  新浪汽车:有什么表现?

  肖伟:老国企行政味道浓厚,受制于政府。干部、员工只要没有责任就得过且过,这样的铁饭碗体制不可能参与市场化竞争。

  这个阶段虽然企业打下了基础,有产品,也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四万八千八”的口号也在行业取得了独特影响力。但保定的其它几个体制比较灵活的车企,虽然实力并不一定大,但都通过组装田野的皮卡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长城。

  新浪汽车:他们六家技术是从中兴这里模仿来的?通过已有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采购零部件组装?

  肖伟:对。因为零部件已经开发好了,市场也有了,组装直接销售就可以了。

  新浪汽车:那时你们是完全的同质竞争。

  肖伟:完全同质。田野的老体制使得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这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转变体制。1999年田野和底跟华晨合资成立中兴。但中兴并没有得到股东直接资产投入,但通过合资,企业实现了转制,从国企转变为市场运作的公司,有了很快的发展。

  从2000年开始的四年里,中兴从半停产状态一跃成为皮卡领域30多家车企中的前三甲。是公司的经营问题。产品有了,市场也有了,但企业的经营却跟不上,没有进入大批量生产状态,员工工资等方面都得不到保证,企业面临困境。

  

  新浪汽车:当时中兴跟华晨合资,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改变自己的体制。

  肖伟:当时田野的工厂好不容易建成,但是没有批量生产,没有能力启动,田野想把企业盘活。华晨当时也注意到皮卡行业、SUV行业。

  另外,因为田野最早是从丰田引进的技术,华晨的金杯也是从丰田引进的。并且,田野和华晨的工厂都是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所以,田野的几大总成跟华晨金杯、海狮的几大总成、其它工艺和配套体系都一模一样。所以很快一拍即合。

  1999年9月份,在一个同时为田野做配套的发动机厂的联系下,我去田野考察。考察之后就和跟田野的董事长有了合资的想法。很快,十天之后,在没将任何合资条件谈清楚的情况下,就签订了合同,并于当月宣布开始正式大规模生产。

  新浪汽车:当时政府是什么态度?应该是支持吧?

  肖伟:政府当时没有直接管理。因为田野原来是中汽总公司,后来下放到河北省变为省属企业。当时,省正在考虑是不是交给市里托管,等于政府基本不管。

  2000年开始,中兴成立后四年内,体制进行了很大的转变。虽然没有开发整车,但做了很多产品的升级、改型,这使得中兴有了天翻地覆的进步,一跃成为行业三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兴引领了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市场。2003年商务部组织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研讨会上,主机厂只有中兴一家。中国汽车出口是从皮卡开始,是由中兴开始。

  

  新浪汽车:但之后,中兴似乎进入了低谷。

  肖伟:是的。在1999年合资高速增长4年后,中兴进入了低增长,直到现在。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第一,过去高增长所以靠的产品平台太老化。第二,主要依靠皮卡,品种单一。SUV领域基本空白。第二,华晨被判定归属辽宁省国资委,辽宁省有新的考虑,对在河北投资积极性也就不会太高。当时不光是在河北,包括在宁波、湖北、贵州的项目都撤出了。这对中兴的影响比较大。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成立中兴的谈判只用了十天,到后来双方对出资方式等等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些问题造成了中兴没有办法去发展,持续了很多年。

  包括在华晨撤出后,中兴又经历了华翔进入,收购江西富奇,华翔退出等事件。这对我们的影响,这使我们没能真正在产品的投入和管理上下工夫。

  第二,管理体制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兴虽然合资了,但员工身份还是铁饭碗。体制没有解决,股东又经常变化,外部环境不允许在管理上、产品上进行变化,这造成中兴这几年只能苦苦维持。2008年12月12日 03:22  新浪汽车

http://auto.sina.com.cn/news/2008-12-12/0322439000.shtml
=========================

  新浪汽车讯 中兴汽车董事长肖伟踏入新浪办公大厦20层时并没有穿西服,而是一件很时尚的黑色毛衣外套,在老总中很是少见。不过这种新鲜之气非常适合现在的中兴。

  曾经在80、90年代于中国皮卡领域呼风唤雨的中兴,一度中衰,历经数个合作伙伴都未能重起,反而看着伙伴一个个离己而去。实在让人不解。

  现在,中兴的股东田野汽车宣布破产,与此同时,中兴宣布进军轿车业。这实在不像是一个久病企业所会做出的举动。到底,中兴当初为何而衰落?现在又为何开始如此大的动作呢?新浪汽车邀请到中兴汽车总经理肖伟做客高端访问。



  新浪汽车:中兴曾经非常成功,中间沉寂了一段时间,到现在看到了一些转折之像。中兴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肖伟:中兴的前身是奠定了河北省汽车工业基础的田野汽车,中国最早的皮卡是田野于1982年开发出来的。田野曾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皮卡行业里一度有过辉煌,和老红旗汽车、东风汽车、上海牌轿车、老北京吉普,都属于比较早的自主品牌。曾经打出“四万八千八,田野开回家”的口号,市场形势相当好,

  但当中国汽车业进入桑塔纳时代时,田野的产品出现了质量、性能的巨大差距,那时田野甚至还在半手工做车。尤其到了1999年底以后,田野就面对很大的困难,一是因为体制,二是因为产品。

  新浪汽车:当时田野的产品是80年代引进的丰田的海拉克斯皮卡平台。

  肖伟:那个车型参考了丰田的一些东西,但实际上完全是自己开发的。当时的开发还不像现在的自主开发,实际上是用半手工的方式制造这个车型。产品的质量、性能得不到保证,可靠性不够。

  中国改革开放就是拿市场换技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产业。田野本身在这个时代产品是落后的,已经体现出来了。而且老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老的企业体制上的弊病也能够表现出来。

  新浪汽车:有什么表现?

  肖伟:老国企行政味道浓厚,受制于政府。干部、员工只要没有责任就得过且过,这样的铁饭碗体制不可能参与市场化竞争。

  这个阶段虽然企业打下了基础,有产品,也赢得了用户的认可,“四万八千八”的口号也在行业取得了独特影响力。但保定的其它几个体制比较灵活的车企,虽然实力并不一定大,但都通过组装田野的皮卡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长城。

  新浪汽车:他们六家技术是从中兴这里模仿来的?通过已有的零部件配套体系采购零部件组装?

  肖伟:对。因为零部件已经开发好了,市场也有了,组装直接销售就可以了。

  新浪汽车:那时你们是完全的同质竞争。

  肖伟:完全同质。田野的老体制使得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这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转变体制。1999年田野和底跟华晨合资成立中兴。但中兴并没有得到股东直接资产投入,但通过合资,企业实现了转制,从国企转变为市场运作的公司,有了很快的发展。

  从2000年开始的四年里,中兴从半停产状态一跃成为皮卡领域30多家车企中的前三甲。是公司的经营问题。产品有了,市场也有了,但企业的经营却跟不上,没有进入大批量生产状态,员工工资等方面都得不到保证,企业面临困境。

  

  新浪汽车:当时中兴跟华晨合资,目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改变自己的体制。

  肖伟:当时田野的工厂好不容易建成,但是没有批量生产,没有能力启动,田野想把企业盘活。华晨当时也注意到皮卡行业、SUV行业。

  另外,因为田野最早是从丰田引进的技术,华晨的金杯也是从丰田引进的。并且,田野和华晨的工厂都是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所以,田野的几大总成跟华晨金杯、海狮的几大总成、其它工艺和配套体系都一模一样。所以很快一拍即合。

  1999年9月份,在一个同时为田野做配套的发动机厂的联系下,我去田野考察。考察之后就和跟田野的董事长有了合资的想法。很快,十天之后,在没将任何合资条件谈清楚的情况下,就签订了合同,并于当月宣布开始正式大规模生产。

  新浪汽车:当时政府是什么态度?应该是支持吧?

  肖伟:政府当时没有直接管理。因为田野原来是中汽总公司,后来下放到河北省变为省属企业。当时,省正在考虑是不是交给市里托管,等于政府基本不管。

  2000年开始,中兴成立后四年内,体制进行了很大的转变。虽然没有开发整车,但做了很多产品的升级、改型,这使得中兴有了天翻地覆的进步,一跃成为行业三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兴引领了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市场。2003年商务部组织的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研讨会上,主机厂只有中兴一家。中国汽车出口是从皮卡开始,是由中兴开始。

  

  新浪汽车:但之后,中兴似乎进入了低谷。

  肖伟:是的。在1999年合资高速增长4年后,中兴进入了低增长,直到现在。主要有这样一些原因。第一,过去高增长所以靠的产品平台太老化。第二,主要依靠皮卡,品种单一。SUV领域基本空白。第二,华晨被判定归属辽宁省国资委,辽宁省有新的考虑,对在河北投资积极性也就不会太高。当时不光是在河北,包括在宁波、湖北、贵州的项目都撤出了。这对中兴的影响比较大。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成立中兴的谈判只用了十天,到后来双方对出资方式等等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些问题造成了中兴没有办法去发展,持续了很多年。

  包括在华晨撤出后,中兴又经历了华翔进入,收购江西富奇,华翔退出等事件。这对我们的影响,这使我们没能真正在产品的投入和管理上下工夫。

  第二,管理体制的问题没有解决。中兴虽然合资了,但员工身份还是铁饭碗。体制没有解决,股东又经常变化,外部环境不允许在管理上、产品上进行变化,这造成中兴这几年只能苦苦维持。


  

  新浪汽车:为什么后来华翔要将富奇收为己有,而抛下中兴?

  肖伟:在2003年华翔进入中兴之前我们就收购下了富奇。富奇当时叫越野王,拥有4500陆地巡洋舰的全套车身模具。自2004年,我们启动了新产品设计,准备开发一个Cross风格的承载式CUV,包括后续规划。为此,我们在江西征收了一千亩土地建厂房,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后来华翔却从中兴撤出,通过资本手段将富奇收归己有。中兴就又回到了原点,只能从头开始做。

  中兴当初是把富奇外资和内资的股份百分之百接下来的,而富奇的员工都转制了,但中兴却没有转制,员工身份没有买断。产品方面,中兴拥有的是最老的海拉克斯皮卡车型技术,富奇拥有的则是4500陆地巡洋舰SUV。中兴有一些历史包袱,富奇则没有。这是华翔接手富奇的原因。

  田野还曾经和宝马谈过合作。宝马之所以后来能跟华晨合资,就是因为通过和中兴的项目认识了华晨。至于没有选田野,原因应该是宝马认为田野的体制有问题,于是和华晨一拍即合。

  
  新浪汽车:如今中兴没有了包袱,但也没有了伙伴,日后的发展只能靠自己了。

  肖伟:这方面我有些体会。华晨刚开始做汽车时,我们曾去一汽考察咨询怎么做汽车。在长春一汽的招待所里,一汽的主要领导都在,他问,“你们做汽车?你们懂汽车吗?”我们当时说,对不起,我们不懂。但最后,第一个自主品牌的轿车是谁做的呢?是华晨。当时一汽做的什么车呢?就把奥迪的车标换掉,就改叫红旗。

  我们再说融资。华晨十年时间从零做到三百亿,这期间谁投过钱?当时国家就以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的路子给了一些政策而已。当时,江泽民总书记曾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华晨创始者诸人)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院校出来,身上带着使命。

  中兴也一样,走到今天,我们不仅没有通过合资得到投资,还一直为田野集团输血。现在田野破产,员工身份得以解决,中兴甩掉了一个包袱,且得到了一个能发挥创造力的好体制,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

  

  新浪汽车:当时为什么设定出口战略?

  肖伟:第一,保定有七家车企生产一样的皮卡车型,竞争激烈。第二,中国车市被严重压制,进入乘用车市场很难。第三,皮卡车从来没有归于轻卡、微型车等产品领域,农村市场没有进去过,城市则限行不能进,到现在也就是15、16万辆年销量的市场。由于政府没有限制皮卡车生产资格,因此生产厂家很多。第四,皮卡的法规跟乘用车不一样,比如欧III的要求,轻卡不用做到,所以成本很低。但对皮卡的要求却跟越野车一样。这样,皮卡的成本不低,市场容量却很小,争蛋糕的人还很多。2003年我们达到三甲的时候,是2万多辆的产量。

  所以,中兴大力出口的很大原因,一是因为在市场化竞争后,我们具备了低成本的优势。在2003年大量出口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在中东市场有小批量出口。所以,从自主品牌开始兴起,中国汽车可以出口的时候,皮卡的出口就占重要地位。时势造英雄,中兴就赶上了这个时代,基础条件也造就了中兴。

  

  新浪汽车:许多城市不接受皮卡,SUV中低端市场萎缩得很厉害,再加上马上实施燃油税,销量会继续下降。对中兴来说会怎么应对这个局面?

  肖伟:我们的SUV本来是先推外销市场。因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我们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最主要俄罗斯、埃及。跟国外品牌比,我们产品的油耗是优势。但在国内,我们重点是开发配置欧洲产柴油发动机的SUV,这个车油耗跟A级轿车一样,但功率很大。

  在中国SUV有很大的市场,我们要努力去满足用户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有着复杂的路面,当地有很多人喜欢拥有SUV的生活,而不仅仅将其当作一个工具。我们的产品的性能能满足这些需求。在大家最关心的油耗方面,我们通过提升技术来改变。用很简单的数字来看,2.5升排量并不大,但却拥有非常大的功率扭矩。这样升功率数据就大,油耗就小。

  在国内面对市场萎缩,中兴通过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油耗,增加销售。国外则会努力出口,弥补国内市场萎缩。

  新浪汽车: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会不会国外市场也是一个萎缩的状态?

  肖伟:国外市场的确如此,但对中兴来说国外市场影响会相对小一点。因为我们在2003年开始出口后,将国外市场分为三级、二级、一级来走,我们传统的市场是在中东、非洲,还有一些机会型的市场,比如俄罗斯、南非、智利。我们进入一个市场要卖到一万台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会在传统市场采取跟随战略,走稳一点。第一,要把市场做稳。我们到海外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质量和服务。我们在一个国家曾经有次为了解决配件问题,拆了26台车。从那次以后我们就一直在海外稳扎稳打。在一些机会市场上,尤其像俄罗斯、南非等二级市场,对用户的服务能不能跟上最关键。一定不能把口碑做砸了。

  第二,像俄罗斯、南非、智利这些大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但像利比亚等市场则影响不大。中兴在这些市场已经形成了品牌。比如伊拉克,萨达姆还在的时候就是用我们的车。所以,对出口来讲,相对来说影响算小。

  

  新浪汽车: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危机来临,合资品牌的下压,这时中兴还要选择做轿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

  肖伟:首先,虽然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面是一个中小企业,但在皮卡领域中兴不能说是一个中小企业。我们跟国内、国外这么多品牌打过,在皮卡领域我们没有对手,除非我们自己。我们刚开始做皮卡的时候,江铃的产品是我们产品价格的四倍。而我们今天的产品的价格打的甚至比洋品牌还要高。但我们在质量、服务和品牌、用户的信任这些软实力上还有着差距。

  第二,中国本身改革开放已经有了三十年了,所以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们最近这几年经济出现拐点,不是因为金融危机,而是因为产业要升级。但我们升级往哪儿走?我可以回答,中国就往汽车上走。

  我们今天不能靠研究电动车,欧美研究了电动车已经几十年了。我们要进军的是制造业,让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让汽车企业作为龙头,带动机电行业。这是产业升级必须要走的路。

  历史给了中国汽车业的机遇——世界汽车汽车业正面临第四次大转移,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的车市、资金和技术的优势绝对不是俄罗斯、印度、巴西能比得了的。如果我们不力推汽车业,我们会丢掉历史机遇。

  这个月,我们有一个合作伙伴就会有8000万的资金到位。1月份还会有两亿。

  

  新浪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操作呢?

  肖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但是合作伙伴内部出现问题将会破产。

  新浪汽车:如何处理呢?

  肖伟:美国公司的主要两个人,业界的名人,一个是曾任菲亚特CFO的 Mario Ferla,他在Chamco做CEO,第二个就是在业界影响很大,做开发标定技术工作的Steve Saleen。Mario现在已经进入中兴担任CFO。而Steve做跑车是业界很知名的,在世界上有很多店。我们正在跟他旗下的公司合作,利用他的跑车平台做我们的轿车。这个平台他做他的跑车,我们则做乘用车的CUV、SAV、旅行车等等。

  新浪汽车:现在中兴的轿车是用这个平台做吗?

  肖伟:对。我们这个车出来的话,按说不算是轿车,我们第一个上市的是跑车,不是轿车,主要是斯蒂文主做。中兴主要负责的是运动型城市越野多功能车,但和过去的SUV不大一样。过去SUV是大功率、大扭矩,但我们还想要速度和通过性。

  

  新浪汽车:为什么后来华翔要将富奇收为己有,而抛下中兴?

  肖伟:在2003年华翔进入中兴之前我们就收购下了富奇。富奇当时叫越野王,拥有4500陆地巡洋舰的全套车身模具。自2004年,我们启动了新产品设计,准备开发一个Cross风格的承载式CUV,包括后续规划。为此,我们在江西征收了一千亩土地建厂房,准备大干一场。但是后来华翔却从中兴撤出,通过资本手段将富奇收归己有。中兴就又回到了原点,只能从头开始做。

  中兴当初是把富奇外资和内资的股份百分之百接下来的,而富奇的员工都转制了,但中兴却没有转制,员工身份没有买断。产品方面,中兴拥有的是最老的海拉克斯皮卡车型技术,富奇拥有的则是4500陆地巡洋舰SUV。中兴有一些历史包袱,富奇则没有。这是华翔接手富奇的原因。

  田野还曾经和宝马谈过合作。宝马之所以后来能跟华晨合资,就是因为通过和中兴的项目认识了华晨。至于没有选田野,原因应该是宝马认为田野的体制有问题,于是和华晨一拍即合。

  
  新浪汽车:如今中兴没有了包袱,但也没有了伙伴,日后的发展只能靠自己了。

  肖伟:这方面我有些体会。华晨刚开始做汽车时,我们曾去一汽考察咨询怎么做汽车。在长春一汽的招待所里,一汽的主要领导都在,他问,“你们做汽车?你们懂汽车吗?”我们当时说,对不起,我们不懂。但最后,第一个自主品牌的轿车是谁做的呢?是华晨。当时一汽做的什么车呢?就把奥迪的车标换掉,就改叫红旗。

  我们再说融资。华晨十年时间从零做到三百亿,这期间谁投过钱?当时国家就以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的路子给了一些政策而已。当时,江泽民总书记曾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华晨创始者诸人)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院校出来,身上带着使命。

  中兴也一样,走到今天,我们不仅没有通过合资得到投资,还一直为田野集团输血。现在田野破产,员工身份得以解决,中兴甩掉了一个包袱,且得到了一个能发挥创造力的好体制,终于可以轻装上阵了。

  

  新浪汽车:当时为什么设定出口战略?

  肖伟:第一,保定有七家车企生产一样的皮卡车型,竞争激烈。第二,中国车市被严重压制,进入乘用车市场很难。第三,皮卡车从来没有归于轻卡、微型车等产品领域,农村市场没有进去过,城市则限行不能进,到现在也就是15、16万辆年销量的市场。由于政府没有限制皮卡车生产资格,因此生产厂家很多。第四,皮卡的法规跟乘用车不一样,比如欧III的要求,轻卡不用做到,所以成本很低。但对皮卡的要求却跟越野车一样。这样,皮卡的成本不低,市场容量却很小,争蛋糕的人还很多。2003年我们达到三甲的时候,是2万多辆的产量。

  所以,中兴大力出口的很大原因,一是因为在市场化竞争后,我们具备了低成本的优势。在2003年大量出口之前,我们已经开始在中东市场有小批量出口。所以,从自主品牌开始兴起,中国汽车可以出口的时候,皮卡的出口就占重要地位。时势造英雄,中兴就赶上了这个时代,基础条件也造就了中兴。

  

  新浪汽车:许多城市不接受皮卡,SUV中低端市场萎缩得很厉害,再加上马上实施燃油税,销量会继续下降。对中兴来说会怎么应对这个局面?

  肖伟:我们的SUV本来是先推外销市场。因为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我们赢得了很好的市场,最主要俄罗斯、埃及。跟国外品牌比,我们产品的油耗是优势。但在国内,我们重点是开发配置欧洲产柴油发动机的SUV,这个车油耗跟A级轿车一样,但功率很大。

  在中国SUV有很大的市场,我们要努力去满足用户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有着复杂的路面,当地有很多人喜欢拥有SUV的生活,而不仅仅将其当作一个工具。我们的产品的性能能满足这些需求。在大家最关心的油耗方面,我们通过提升技术来改变。用很简单的数字来看,2.5升排量并不大,但却拥有非常大的功率扭矩。这样升功率数据就大,油耗就小。

  在国内面对市场萎缩,中兴通过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油耗,增加销售。国外则会努力出口,弥补国内市场萎缩。

  新浪汽车: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会不会国外市场也是一个萎缩的状态?

  肖伟:国外市场的确如此,但对中兴来说国外市场影响会相对小一点。因为我们在2003年开始出口后,将国外市场分为三级、二级、一级来走,我们传统的市场是在中东、非洲,还有一些机会型的市场,比如俄罗斯、南非、智利。我们进入一个市场要卖到一万台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会在传统市场采取跟随战略,走稳一点。第一,要把市场做稳。我们到海外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质量和服务。我们在一个国家曾经有次为了解决配件问题,拆了26台车。从那次以后我们就一直在海外稳扎稳打。在一些机会市场上,尤其像俄罗斯、南非等二级市场,对用户的服务能不能跟上最关键。一定不能把口碑做砸了。

  第二,像俄罗斯、南非、智利这些大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但像利比亚等市场则影响不大。中兴在这些市场已经形成了品牌。比如伊拉克,萨达姆还在的时候就是用我们的车。所以,对出口来讲,相对来说影响算小。

  

  新浪汽车: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危机来临,合资品牌的下压,这时中兴还要选择做轿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

  肖伟:首先,虽然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面是一个中小企业,但在皮卡领域中兴不能说是一个中小企业。我们跟国内、国外这么多品牌打过,在皮卡领域我们没有对手,除非我们自己。我们刚开始做皮卡的时候,江铃的产品是我们产品价格的四倍。而我们今天的产品的价格打的甚至比洋品牌还要高。但我们在质量、服务和品牌、用户的信任这些软实力上还有着差距。

  第二,中国本身改革开放已经有了三十年了,所以靠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们最近这几年经济出现拐点,不是因为金融危机,而是因为产业要升级。但我们升级往哪儿走?我可以回答,中国就往汽车上走。

  我们今天不能靠研究电动车,欧美研究了电动车已经几十年了。我们要进军的是制造业,让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让汽车企业作为龙头,带动机电行业。这是产业升级必须要走的路。

  历史给了中国汽车业的机遇——世界汽车汽车业正面临第四次大转移,作为世界第二大市场,中国的车市、资金和技术的优势绝对不是俄罗斯、印度、巴西能比得了的。如果我们不力推汽车业,我们会丢掉历史机遇。

  这个月,我们有一个合作伙伴就会有8000万的资金到位。1月份还会有两亿。

  

  新浪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操作呢?

  肖伟: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前期工作,但是合作伙伴内部出现问题将会破产。

  新浪汽车:如何处理呢?

  肖伟:美国公司的主要两个人,业界的名人,一个是曾任菲亚特CFO的 Mario Ferla,他在Chamco做CEO,第二个就是在业界影响很大,做开发标定技术工作的Steve Saleen。Mario现在已经进入中兴担任CFO。而Steve做跑车是业界很知名的,在世界上有很多店。我们正在跟他旗下的公司合作,利用他的跑车平台做我们的轿车。这个平台他做他的跑车,我们则做乘用车的CUV、SAV、旅行车等等。

  新浪汽车:现在中兴的轿车是用这个平台做吗?

  肖伟:对。我们这个车出来的话,按说不算是轿车,我们第一个上市的是跑车,不是轿车,主要是斯蒂文主做。中兴主要负责的是运动型城市越野多功能车,但和过去的SUV不大一样。过去SUV是大功率、大扭矩,但我们还想要速度和通过性。
  

  新浪汽车:中兴为什么选择长铃这样一个做摩托车发动机起家的企业呢?

  肖伟:首先,长春是中国汽车的底特律。我上周去长春给市领导看了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车,管工业的副市长一眼就看出来,说你这个车的原型车是什么车,竞争对手是哪些车型,那些车怎么样。这让我大吃一惊。这就是长春的汽车文化,你不服不行。长春丰富的汽车业人才、零部件资源是做汽车的最好支持。另外,最重要的还有政府的支持。

  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长铃本来就有一个汽车厂。这个厂原来是组装小红旗的,喷漆和涂装在里边。我们到长春参加车展时,保定市副市长跟长春市管工业的副市长商谈之后,开始撮合这件事情。之后,我们和长铃也谈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到了今天。

  

  新浪汽车:中兴已经决定踏入轿车业,你们是准备走荣威的中高端路线,还是走奇瑞、吉利的低端路线?

  肖伟:我们会体现出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轿车都比较便宜,皮卡车不便宜,SUV可能更贵。在自主品牌里,我们现在生产的SUV算价格高的,柴油皮卡价格在10万以上,SUV也卖得比较贵。自主品牌轿车的价位都会低于这个价位。所以,我们不会走很便宜的路子。但要跟国外车型比较的话,我们肯定会有性价比的优势。

  我们这个产品的规划是试图为用户生活和工作打造这款产品。改革开放成就了一批艰苦努力的打江山、创业的人。我们更关心这样的人,更尊重他。

  

  新浪汽车:跟长安合作的是什么型号的车?

  肖伟:那个已经开始了,按理说年底前车就能够出来,大概是700台左右。这个车原型是长安的车,我们用自己的皮卡车型的开发、制造能力,结合长安的品牌和市场能力合作生产长安的皮卡车。一开始是面向海外市场,但具体哪个市场还不能透露。

  新浪汽车:以后跟长安有没有可能深化合作?

  肖伟:可能性应该是有,但是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

  新浪汽车:在数年前,长安就曾与中兴谈过合并,但没有谈拢。现在又有传言称长安会购并中兴,不知道这件事情有多大的真实性?

  肖伟: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情况可以透露。

  新浪汽车:您对兼并重组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肖伟:我们认为,第一,我们要成就一番事业,能够把中国汽车做出来。第二,能创造这样一个品牌。资产层面的东西并不不重要。

  新浪汽车:如果是一个很好的企业想要购并中兴的话?

  肖伟:如果能够帮助这个企业更好的进步,我们会愿意。简单说像比尔?盖茨能够做世界首富,因为他有心胸,所以能成就那么大的事业。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政府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那就可以给政府;如果长安,或者说通用、丰田能够带来更好的发展,我们都会同意。

  有心胸才能成就这些事情。资本层面的东西不是最重要的。大家有理想、抱负,愿意去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到这个平台来。各路英雄都聚集在一起,共同打造汽车人的汽车梦。
不得不帖出老文来,打打一气和料柠果子胃的脸.
唉,长铃基地快破产了,肖伟的日子也不好过。离了仰融,这班弟子佛经念得还行吗?
哈哈。不忘埋汰一汽一句。棒。
自主品牌最长的历经10年了,都面临一个“二次创业”的巨大挑战,
不然前途堪忧。
这个挑战中最大的障碍在于
(1)管理层的创业一代,虽然其创业成就人所共知,但已经到了不得不换的地步,
其能力,理念和积极性都满足不了领导
艰苦的二次创业的变革和快速扩张的系统化体系化的需要,但是他们创业的时候还很年轻,
现在40多,正当年,谁也不想就这么走,被养起来也不甘心。
(2)规模的扩大,使得第二次创业很难抵御具有强烈诱惑力的金融资本的侵袭和由金融资本
豢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这是两倍解渴的毒药,很香甜,红红绿绿的,名字也跟我们现在的
饮料一样,很新潮,很刺激。
(3)进一步霸权起来的“遭殃军”和一心想吃掉非嫡系的,无论是地企还是私企汽车企业的
现代尖纳肉里西摩的打压和吞并(如今叫整合),这种吞并是各方面的,如垄断金融的控制,
技术同盟的排挤(这些同盟将享受国家资助,但物质不灭,资助这种资源哪里来?),还有
李书福式的高级而且和谐的吞并形式。

LS兄,德国变速箱和央企这些东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是说长子长子吗?
棒子底下出孝子,长子更应该棒喝,多打打屁屁。我们埋汰他们是他们的造化,
不打不成器,别忘了他们的老爷子/主子/股东是谁?
回复 7# 造汽


    有感于斯,遂发<正道汽车相关新闻集中帖>,也算是对新时代创业者和围观者的一个记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