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46:15
时间远去,争论仍存,今朝再叙,明已避误。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之一,是在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所属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抗战是国共两党共同的任务。多论“阋墙”,则“御侮”无法说清,历史的看,今天过多议论不利于党际和解,两岸近心,这可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噢,虽然民间看法不少,仍需理解再三。

背景:抗战之初,国共两党的高层根据敌强我弱,敌小我大等特点,确定了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
基础: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中共方面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与会,并提交了《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最后,全体一致决议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图转变优劣态势,争取最后的胜利。

延安:毛泽东在此会议前后,多次提出“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以游击战攻击敌侧方,威胁敌后方”,力争大多数乡村,化为游击根据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以坚持长期游击战争,配合正面作战
。…。……

此后,国共两党就此交流更多,认识也渐深,为相互配合奠定了基础。时间远去,争论仍存,今朝再叙,明已避误。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之一,是在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所属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对日作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抗战是国共两党共同的任务。多论“阋墙”,则“御侮”无法说清,历史的看,今天过多议论不利于党际和解,两岸近心,这可是政治正确的事情噢,虽然民间看法不少,仍需理解再三。

背景:抗战之初,国共两党的高层根据敌强我弱,敌小我大等特点,确定了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
基础: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召开国防会议,中共方面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应邀与会,并提交了《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最后,全体一致决议采取持久战略,以空间换时间,逐次消耗敌人,以图转变优劣态势,争取最后的胜利。

延安:毛泽东在此会议前后,多次提出“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以游击战攻击敌侧方,威胁敌后方”,力争大多数乡村,化为游击根据地,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以坚持长期游击战争,配合正面作战
。…。……

此后,国共两党就此交流更多,认识也渐深,为相互配合奠定了基础。
自己上二楼,从内线切到外线作战
嗯,在不可能跟国民党军抢地盘的情况下,抢鬼子的地盘是个不错的办法
中日力量对比摆在那,不小心对待不行,不付出巨大代价不行。
组织一词,往往为今天的人仅理解为名词吧。当时的中国最缺乏将民众组织起来的力量和团体,中共恰巧就是,仅从此看,中共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一点不意外。
个人认为,当时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没有什么正面后面之分,有倭寇的地方就是正面,有交战的地方就是主战场,甚至TG的环境更恶劣,全在倭寇的包围之中;君不见,刮民档的大后方歌舞升平?
gudao 发表于 2015-7-14 09:39
中日力量对比摆在那,不小心对待不行,不付出巨大代价不行。
组织一词,往往为今天的人仅理解为名词吧。当 ...
组织是动词啊。
组织起军队、夫役都是组织。
袁世凯在组建北洋新军的时候,就提到甲午战争失败是组织不力。
清朝在反思庚子战败的时候,再次提到基层军队的组织能力,指出德国战法于连排一级组织能力最强。
国共双方在北伐前,也指出组织和动员的必要性。
当然,在蒋公的领导下,国民党的组织形同虚设了。

当今时代,各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也是强调组织管理能力(企业多用管理一词,代替组织一词,实际上是一回事)
轻衣丶拂衣 发表于 2015-7-14 10:08
组织是动词啊。
组织起军队、夫役都是组织。
袁世凯在组建北洋新军的时候,就提到甲午战争失败是组织不 ...
你说滴没错,正是俺的意思,只是省略过多,见笑了。
管理社团和企业,比拼的就是组织能力,常说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大政策定调的前提下,核心就是组织得力与否。
gudao 发表于 2015-7-14 10:12
你说滴没错,正是俺的意思,只是省略过多,见笑了。
管理社团和企业,比拼的就是组织能力,常说的发达国 ...
我码完才想起来,组织有动员和管理双重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