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大家教你怎样学写古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9:10:59
  作者简介

瞿蜕园(1894—1973),字兑之,湖南长沙市人。现代掌故大家、史学家、文学家、画家。出身望族,为清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玑的幼子、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的女婿。瞿兑之早年师从湖湘诗派的领袖王闿运等名宿,后入北京译学馆主修英文,并同时学习德文、法文、俄文等语言,先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北洋政府顾维钧内阁国务院秘书长、编译馆馆长及南开、燕京等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瞿兑之留居北京。1949年后,瞿兑之寓居上海,以著述谋生

周紫宜(1908—2000),江西吉安人。近代著名的女画家和女诗人。早年先后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鸿的岳父蒋梅笙等名师学习书画诗词。周紫宜才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艺坛最活跃的才女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女作家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解放后成为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她的诗词作品得到冒鹤亭、苏渊雷、唐圭章、钱仲联等诸多大家的推崇。晚年移居美国。



学作诗应当怎样入手呢?没有读熟若干首古人的诗,不宜急于习作,即使要作,也不宜先作律诗和绝句。
古人的诗值得我们熟读的也并不甚多,首先,像古诗十九首、曹植、阮籍、左思、陆机、陶潜、谢灵运、谢朓、鲍照各家的诗,挑自己所喜爱的,每种读熟一两首,也就可以打好基础了。所谓熟者,也不是一定要背得出来,不过口和眼都接触得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行。然后仿照他们的样子自己作两句比比看,看什么地方不像,再改,总要能够用他们的字眼,仿他们的句法,作起来不很费力,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不必急于自己找题目作整首的诗。
以后再从唐人的五律中选一二十首,这却要读得更熟些,因为五律是很容易上口的。像王维、杜甫两家的五律,尤其要紧,专读这两家,或者专读杜诗也可以。熟了以后,就挑出诗中的一联,自己找些字来换上试试看,先换实字,次换虚字,到能够完全换成新字为止。这样就能依傍古人的成句自己造出句子,等于以古人的字作范本临摹出来。这是最简单有效而且最正当无流弊的练习法。五律熟了,七律也是一样,七律可以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三家中平实流畅的一二十首熟读,把对仗及音节掌握住,再用前面的方法练习造句。
    此外,杜甫、白居易的七古是要熟读几篇的,但不必急于习作。五绝、五排、七排都可以不必管。唐人的七绝名作最多,必须选读二三十首。如果自己有什么感触,想用诗来表达,不妨先作短的五古试试,然后按步就班,把五律,七律都练习一下。
    以上是学作诗的程序,为一个初学者打算,这样就可以了。主要的筋节也算都接触到了。有了这点基本的能力,以后尽可自己随意去发展。所怕的是东涂西抹,百无一成。只要入门没有走错路,总有成功的希望。
    至于怎样可以成为一个诗家,那不是简单几句话所能说明的。不过也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指南针。诗的好坏不在?外?乎一种因素,技巧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只是初步的条件而已,专在这上面去追求是不够的。古人说读书积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在诗以外多用功夫,才能得到熏陶修养,才能培养自己的欣赏、鉴别、创作能力。
    最后总要能够从自己心坎上欣赏名作,有独立的见解鉴别好坏,创造新的风格境界,而不仅是傍人门户,依样葫芦?依葫芦画瓢?。
如果对于旧诗已经有相当认识,规律也能掌握大概,那么,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有几点是应当注意的。
    第一,作诗不必预先想定题目。古人的好诗都是先把诗作成,再来斟酌题目的。如果觉得这首诗的含义不是一个题目所能包括的,简直就不定题目,因而只截取句首或句中的两三个字算作题目,像这样的诗其实也就是没有题目的诗罢了。
    谈到这里,顺便把李商隐的《锦瑟》讨论一下。这首诗在他的诗集里是开宗明义第一篇,也是古今传颂不绝的一篇名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诗明明不是咏锦瑟。开始两句虽然就锦瑟说,底下全然不知道说到什么地方去了。锦瑟不知怎样变成了五十弦,由瑟的弦和柱想到过去的年华。第三、四句是说梦境迷离,春心悲恋。第五、六句是说意中人的神情容貌。所以用的字句都是很华艳的,华艳的字句往往就把整个的意思遮掩得似可解似不可解。就这样下去,岂不是几乎等于说梦话、猜哑谜?那又还成什么好诗?所以第七、八句就要清清楚楚说出悼亡的意思。他说:“这样的情感难道今天追想起来才发生吗?其实在当时早已觉得有些预兆了。”这两句话是没有什么难懂的,含义也很深刻动人。
    可是后人对这首诗有许多想入非非的揣测,以致越弄越叫人不明白,其实这是读者过于求深的坏处,作者未必有此心,作者作诗的时候,只不过把似梦非梦的心境写出来,至于读者怎样体会,他是不管的。因为个人的经历本来不一定详细告诉人,而况他的悼亡事实在他的诗文集里已经提到过不知多少次,又何必首首诗都加上刻板式的题目?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写作《锦瑟》固然很好,写作《晓梦》也无不可,写作《追忆》更无不可。
    李商隐另外有一种诗,简直称为《无题》,这又是一项问题。他的所谓无题诗不外乎像,无论牵涉自己还是牵涉别人,总不宜于把诗中的本事说明出来。另一种是借男女间的恩怨悲欢有所讽刺,无论是对统治者还是对个人,也总不能说明出来。这种无题诗确是故意让别人猜谜的,而依靠诗句的暗示,也往往可以猜中十之七八。这样的作法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假如真是作诗而没有固定题目,例不可以滥用《无题》二字。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离开了题目就会令人不知所云。能够抓紧题目,环绕这个题目,千言万语,依然不离轨道,这是最好的。这个原则大家都不可忘记。不过原则虽是这样,应用起来还须灵活,不能专在这上面注意而不顾其他。请看苏轼的一首梨花诗:
梨花淡白柳条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他明明咏的是梨花,可是说梨花先以柳作陪衬,结果所谓东阑一株雪还是专说梨花,这以严格的诗律而论,好像有点不合。然而流丽婉转,生动有情,无人不承认是好诗,绝不因此稍为影响其价值。这可以启发我们,作梨花的诗,也不要拿梨花这个题目塞在脑子里,那就不容易作得好了。不过还须指出:苏轼所定的题目是《和人东阑梨花》。他并不是咏一般的梨花。以东阑梨花为题,所以,“惆怅东阑一株雪”这句诗有了着落。这又看出古人先把诗作成,再就诗定题目的苦心。如果这诗的题目仅仅是梨花二字,就太含混不贴切了。
在从前,学作诗是为应试用的,特别是科场中所用的试帖诗,专门考究要扣紧题目,格律森严。从这种诗入手,就和女人裹小脚一样,以后再也放不开了。我们现在作诗,应该直接以古人的好诗为法,发抒自己的胸怀,用不着蹈过去的覆辙,受题目的拘束。(待续)

选自《学诗浅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作者:瞿蜕园  周紫宜   作者简介

瞿蜕园(1894—1973),字兑之,湖南长沙市人。现代掌故大家、史学家、文学家、画家。出身望族,为清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玑的幼子、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的女婿。瞿兑之早年师从湖湘诗派的领袖王闿运等名宿,后入北京译学馆主修英文,并同时学习德文、法文、俄文等语言,先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北洋政府顾维钧内阁国务院秘书长、编译馆馆长及南开、燕京等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瞿兑之留居北京。1949年后,瞿兑之寓居上海,以著述谋生

周紫宜(1908—2000),江西吉安人。近代著名的女画家和女诗人。早年先后师从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和徐悲鸿的岳父蒋梅笙等名师学习书画诗词。周紫宜才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文坛、艺坛最活跃的才女之一,与当时著名的女作家苏青、张爱玲、潘柳黛等齐名。解放后成为上海中国书画院首批女画师。她的诗词作品得到冒鹤亭、苏渊雷、唐圭章、钱仲联等诸多大家的推崇。晚年移居美国。



学作诗应当怎样入手呢?没有读熟若干首古人的诗,不宜急于习作,即使要作,也不宜先作律诗和绝句。
古人的诗值得我们熟读的也并不甚多,首先,像古诗十九首、曹植、阮籍、左思、陆机、陶潜、谢灵运、谢朓、鲍照各家的诗,挑自己所喜爱的,每种读熟一两首,也就可以打好基础了。所谓熟者,也不是一定要背得出来,不过口和眼都接触得多,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行。然后仿照他们的样子自己作两句比比看,看什么地方不像,再改,总要能够用他们的字眼,仿他们的句法,作起来不很费力,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不必急于自己找题目作整首的诗。
以后再从唐人的五律中选一二十首,这却要读得更熟些,因为五律是很容易上口的。像王维、杜甫两家的五律,尤其要紧,专读这两家,或者专读杜诗也可以。熟了以后,就挑出诗中的一联,自己找些字来换上试试看,先换实字,次换虚字,到能够完全换成新字为止。这样就能依傍古人的成句自己造出句子,等于以古人的字作范本临摹出来。这是最简单有效而且最正当无流弊的练习法。五律熟了,七律也是一样,七律可以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三家中平实流畅的一二十首熟读,把对仗及音节掌握住,再用前面的方法练习造句。
    此外,杜甫、白居易的七古是要熟读几篇的,但不必急于习作。五绝、五排、七排都可以不必管。唐人的七绝名作最多,必须选读二三十首。如果自己有什么感触,想用诗来表达,不妨先作短的五古试试,然后按步就班,把五律,七律都练习一下。
    以上是学作诗的程序,为一个初学者打算,这样就可以了。主要的筋节也算都接触到了。有了这点基本的能力,以后尽可自己随意去发展。所怕的是东涂西抹,百无一成。只要入门没有走错路,总有成功的希望。
    至于怎样可以成为一个诗家,那不是简单几句话所能说明的。不过也有一句话可以作为指南针。诗的好坏不在?外?乎一种因素,技巧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只是初步的条件而已,专在这上面去追求是不够的。古人说读书积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要丰富知识,加深体验。在诗以外多用功夫,才能得到熏陶修养,才能培养自己的欣赏、鉴别、创作能力。
    最后总要能够从自己心坎上欣赏名作,有独立的见解鉴别好坏,创造新的风格境界,而不仅是傍人门户,依样葫芦?依葫芦画瓢?。
如果对于旧诗已经有相当认识,规律也能掌握大概,那么,在学习写作的时候,有几点是应当注意的。
    第一,作诗不必预先想定题目。古人的好诗都是先把诗作成,再来斟酌题目的。如果觉得这首诗的含义不是一个题目所能包括的,简直就不定题目,因而只截取句首或句中的两三个字算作题目,像这样的诗其实也就是没有题目的诗罢了。
    谈到这里,顺便把李商隐的《锦瑟》讨论一下。这首诗在他的诗集里是开宗明义第一篇,也是古今传颂不绝的一篇名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诗明明不是咏锦瑟。开始两句虽然就锦瑟说,底下全然不知道说到什么地方去了。锦瑟不知怎样变成了五十弦,由瑟的弦和柱想到过去的年华。第三、四句是说梦境迷离,春心悲恋。第五、六句是说意中人的神情容貌。所以用的字句都是很华艳的,华艳的字句往往就把整个的意思遮掩得似可解似不可解。就这样下去,岂不是几乎等于说梦话、猜哑谜?那又还成什么好诗?所以第七、八句就要清清楚楚说出悼亡的意思。他说:“这样的情感难道今天追想起来才发生吗?其实在当时早已觉得有些预兆了。”这两句话是没有什么难懂的,含义也很深刻动人。
    可是后人对这首诗有许多想入非非的揣测,以致越弄越叫人不明白,其实这是读者过于求深的坏处,作者未必有此心,作者作诗的时候,只不过把似梦非梦的心境写出来,至于读者怎样体会,他是不管的。因为个人的经历本来不一定详细告诉人,而况他的悼亡事实在他的诗文集里已经提到过不知多少次,又何必首首诗都加上刻板式的题目?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写作《锦瑟》固然很好,写作《晓梦》也无不可,写作《追忆》更无不可。
    李商隐另外有一种诗,简直称为《无题》,这又是一项问题。他的所谓无题诗不外乎像,无论牵涉自己还是牵涉别人,总不宜于把诗中的本事说明出来。另一种是借男女间的恩怨悲欢有所讽刺,无论是对统治者还是对个人,也总不能说明出来。这种无题诗确是故意让别人猜谜的,而依靠诗句的暗示,也往往可以猜中十之七八。这样的作法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假如真是作诗而没有固定题目,例不可以滥用《无题》二字。
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离开了题目就会令人不知所云。能够抓紧题目,环绕这个题目,千言万语,依然不离轨道,这是最好的。这个原则大家都不可忘记。不过原则虽是这样,应用起来还须灵活,不能专在这上面注意而不顾其他。请看苏轼的一首梨花诗:
梨花淡白柳条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他明明咏的是梨花,可是说梨花先以柳作陪衬,结果所谓东阑一株雪还是专说梨花,这以严格的诗律而论,好像有点不合。然而流丽婉转,生动有情,无人不承认是好诗,绝不因此稍为影响其价值。这可以启发我们,作梨花的诗,也不要拿梨花这个题目塞在脑子里,那就不容易作得好了。不过还须指出:苏轼所定的题目是《和人东阑梨花》。他并不是咏一般的梨花。以东阑梨花为题,所以,“惆怅东阑一株雪”这句诗有了着落。这又看出古人先把诗作成,再就诗定题目的苦心。如果这诗的题目仅仅是梨花二字,就太含混不贴切了。
在从前,学作诗是为应试用的,特别是科场中所用的试帖诗,专门考究要扣紧题目,格律森严。从这种诗入手,就和女人裹小脚一样,以后再也放不开了。我们现在作诗,应该直接以古人的好诗为法,发抒自己的胸怀,用不着蹈过去的覆辙,受题目的拘束。(待续)

选自《学诗浅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版,作者:瞿蜕园  周紫宜
现代汉语已经没有了入声,按平水韵十三部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