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评改变历史的10位流亡知识分子:肖邦雨果在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26:00
2015-07-07 20:57: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在流亡法国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波兰独立的梦想,波兰精神体现在他的多部作品当中。
参考消息网7月7日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7月25日刊登题为《改变历史的10位流亡知识分子》的文章,文章认为,肖邦、爱因斯坦、雨果等19和20世纪的伟大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曾不得不因为战乱而逃离自己的国家。以下是改变历史走向的10位流亡知识分子:
1、伊莎贝尔·阿连德
1973年9月智利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总统的侄女伊莎贝尔·阿连德也受到了生命威胁,被迫与丈夫和两个孩子逃往委内瑞拉。1981年当她获知99岁高龄的祖父病危的消息,开始为其撰写一封长信,而这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精灵之屋》。
后来伊莎贝尔·阿连德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籍。如今她积极投身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上世纪90年代智利恢复了民主制度,她也获得了智利的国家级殊荣——加芙列拉·米斯特拉尔奖。
2、汉娜·阿伦特
德国裔美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是纳粹主义的受害者,在二战之前被迫逃离纳粹德国。
1933年开始她致力于揭露犹太难民的悲惨遭遇,但却因此遭到盖世太保逮捕。不过她在狱中得到一位看守的帮助,逃往日内瓦,后又辗转来到巴黎。
阿伦特在巴黎继续帮助犹太难民逃往巴勒斯坦。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之后,她被投入居尔集中营。这次她也成功逃脱,并于1941年前往美国,后来获得了美国国籍。
阿伦特将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对犹太文化的研究之上。1975年在纽约逝世之前,她一直在为全体犹太人的自由奔走疾呼。
3、罗伯特·卡帕
匈牙利裔美国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原名安德鲁·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他一生曾两次被迫逃亡。
第一次是在卡帕27岁的时候。当时他因为反对霍尔蒂政权,而被迫告别祖国匈牙利的富裕犹太家庭。后来他在柏林从事新闻业,第一次拍摄任务是前往丹麦报道托洛茨基的演讲。
希特勒上台后,卡帕被迫再次走上逃亡的道路。他留在匈牙利的所有亲友都死在了纳粹集中营里。来到巴黎后,卡帕因报道西班牙内战而一举成名。
后来他又投身二战,与美国士兵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用镜头记录了二战期间的一次次胜利。1947年卡帕与布列松等人创建了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
1954年卡帕在报道印度支那战争的过程中误入雷区,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弟弟曾这么形容他:卡帕其实是一位和平摄影师;他的摄影主题并非战争,而是卷入战争的普通人。
4、爱德华·赛义德
赛义德以他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提出的东方主义最为世人所知。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1977年至1991年长期担任巴勒斯坦国民议会成员,1963年至逝世之前一直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
赛义德1935年生于一个巴勒斯坦基督教家庭。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后,全家被迫逃往开罗。1951年他来到美国,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阿以战争之后,他成为巴勒斯坦在美国的代言人。
赛义德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他被冠以“恐怖主义教授”的污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公室遭到纵火,家人甚至受到死亡威胁。他的著作在科威特、约旦和沙特等国成为禁书。
赛义德坚持以色列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平共处的信念。他曾提出由两个民族共同建立一个政府,以解决巴以冲突的构想。
5、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生于捷克,1967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玩笑》,以此讽刺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大林主义。当局对该书大为不满,不但让昆德拉丢掉了工作,更将其逼上了逃往的道路。
昆德拉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1950年他被开除出共产党,但后来又被吸纳入党。1969年苏联入侵宣告“布拉格之春”运动结束之后,昆德拉被其任教的捷克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开除,并于1970年再次被开除出党。
昆德拉的作品随后也成为禁书。为了追求言论自由,他不得不前往法国。后来他凭借《笑忘书》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
如今昆德拉住在巴黎,并且屡有作品问世。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便不再使用母语捷克语。
6、维克多·雨果
在将近20年时间里,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一直遭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迫害。然而,法国人民并没有忘记流亡海外的雨果,而是一直将其奉为争取公正与自由的代表人物。
1851年后来的拿破仑三世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当时雨果已经成为备受敬仰的作家,同时也积极投身共和主义运动。共和主义者的身份导致他被迫逃离巴黎,先是遭到比利时的拒绝,最后不得不在海峡群岛落脚。
雨果在海峡群岛一住就是15年。根据英国法律,他没有再次遭到驱逐。在流亡期间,他终于完成了主要作品之一、传世之作——《悲惨世界》。
拿破仑三世御驾亲征意大利后,曾大赦天下。但雨果骄傲地表示:“只有自由回归,我才会回国。”他曾遍游欧洲,被视为一位和平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
普法战争导致第二帝国倒台之后,雨果重返巴黎。回国后,他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人们涌上街头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
7、路易斯·布努埃尔
西班牙先锋派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善用巴洛克式的电影画面,表达不和谐的元素。《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等作品让他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遭到某些人的嫉恨。
布努埃尔生于阿拉贡,后在马德里求学,并在求学期间结识了后来的西班牙著名作家加西亚·洛尔卡等人。1925年他前往巴黎。
当时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眼中,电影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但布努埃尔却将其视为一门深奥的艺术。他决定在巴黎学习电影拍摄技术,并于1928年在其好友、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的协助之下,拍摄出第一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
1931年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前夕,布努埃尔回到了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一直为共和政府工作。1941年内战结束后,一贫如洗的布努埃尔前往美国工作。然而达利在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中揭露他是无神论者和左派,这让布努埃尔丢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工作,后来不得不前往墨西哥。
布努埃尔加入墨西哥国籍之后,在墨西哥拍摄了20部影片,在欧洲拍摄了9部。1983年他客死他乡,在墨西哥城与世长辞。
8、米丽娅姆·马凯巴
南非传奇式歌唱家米丽娅姆·马凯巴享有“非洲妈妈”和“非洲歌后”之称,是南非第一名赢得国际声誉的黑人音乐家,同时也是一名反对种族隔离的斗士。
由于遭到种族主义政府的迫害,马凯巴曾流亡海外长达30多年。流亡期间,她成为非洲文化的代言人,并于上世纪60年代积极投身“黑人是美丽的”运动。
1963年她在联合国发表反对种族主义的演讲之后,南非政府甚至取消了她的公民资格。但是种族主义政府的迫害并没有阻碍她的事业发展。她的歌声传遍欧美国家。1989年南非有关其歌曲的禁令被取消,她终于在1990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马凯巴一生获奖无数,但却把反对种族主义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她把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献给了这一事业:2008年她在意大利一个反对种族主义和黑帮的音乐会上因心脏病发作辞世。
9、弗雷德里克·肖邦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流亡法国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波兰独立的梦想,波兰精神体现在他的多部作品当中。
肖邦的父亲是波兰裔法国人,母亲是一位波兰贵族小姐。他自幼在华沙学习音乐,并计划到维也纳深造。还在学生时期,肖邦就立志反对俄国的侵略,希望用音乐告诉全世界波兰正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在父亲的支持之下,肖邦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
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很快凭借音乐天赋备受上流社会追捧。法国人通过他的音乐了解了波兰的战争。然而,流亡生活的孤独让肖邦变成了一个忧郁内向的人。
英年早逝的肖邦被安葬在巴黎,但他的心永远留在了波兰。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天才。虽然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大名,但却很可能对其流亡生涯并不了解。
爱因斯坦幼年在慕尼黑求学,尤其对音乐和数学感兴趣。1905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并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随着纳粹政府上台,他很难在国内开展工作,于是在1932年前往美国的普林斯顿。获得美国国籍之后,他一直保留着瑞士国籍。他与妻子曾经帮助过许多来自德国的犹太难民。
虽然爱因斯坦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但他却是一位世界联邦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他支持个人自由,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编译/刘丽菲)

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50707/842829.shtml2015-07-07 20:57: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在流亡法国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波兰独立的梦想,波兰精神体现在他的多部作品当中。
参考消息网7月7日报道 西班牙《阿贝赛报》7月25日刊登题为《改变历史的10位流亡知识分子》的文章,文章认为,肖邦、爱因斯坦、雨果等19和20世纪的伟大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都曾不得不因为战乱而逃离自己的国家。以下是改变历史走向的10位流亡知识分子:
1、伊莎贝尔·阿连德
1973年9月智利前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被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总统的侄女伊莎贝尔·阿连德也受到了生命威胁,被迫与丈夫和两个孩子逃往委内瑞拉。1981年当她获知99岁高龄的祖父病危的消息,开始为其撰写一封长信,而这就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作品——《精灵之屋》。
后来伊莎贝尔·阿连德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籍。如今她积极投身非政府组织的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上世纪90年代智利恢复了民主制度,她也获得了智利的国家级殊荣——加芙列拉·米斯特拉尔奖。
2、汉娜·阿伦特
德国裔美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是纳粹主义的受害者,在二战之前被迫逃离纳粹德国。
1933年开始她致力于揭露犹太难民的悲惨遭遇,但却因此遭到盖世太保逮捕。不过她在狱中得到一位看守的帮助,逃往日内瓦,后又辗转来到巴黎。
阿伦特在巴黎继续帮助犹太难民逃往巴勒斯坦。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之后,她被投入居尔集中营。这次她也成功逃脱,并于1941年前往美国,后来获得了美国国籍。
阿伦特将大部分心血都花在了对犹太文化的研究之上。1975年在纽约逝世之前,她一直在为全体犹太人的自由奔走疾呼。
3、罗伯特·卡帕
匈牙利裔美国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原名安德鲁·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他一生曾两次被迫逃亡。
第一次是在卡帕27岁的时候。当时他因为反对霍尔蒂政权,而被迫告别祖国匈牙利的富裕犹太家庭。后来他在柏林从事新闻业,第一次拍摄任务是前往丹麦报道托洛茨基的演讲。
希特勒上台后,卡帕被迫再次走上逃亡的道路。他留在匈牙利的所有亲友都死在了纳粹集中营里。来到巴黎后,卡帕因报道西班牙内战而一举成名。
后来他又投身二战,与美国士兵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用镜头记录了二战期间的一次次胜利。1947年卡帕与布列松等人创建了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
1954年卡帕在报道印度支那战争的过程中误入雷区,牺牲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的弟弟曾这么形容他:卡帕其实是一位和平摄影师;他的摄影主题并非战争,而是卷入战争的普通人。
4、爱德华·赛义德
赛义德以他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及其提出的东方主义最为世人所知。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1977年至1991年长期担任巴勒斯坦国民议会成员,1963年至逝世之前一直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
赛义德1935年生于一个巴勒斯坦基督教家庭。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后,全家被迫逃往开罗。1951年他来到美国,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阿以战争之后,他成为巴勒斯坦在美国的代言人。
赛义德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他被冠以“恐怖主义教授”的污名,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办公室遭到纵火,家人甚至受到死亡威胁。他的著作在科威特、约旦和沙特等国成为禁书。
赛义德坚持以色列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平共处的信念。他曾提出由两个民族共同建立一个政府,以解决巴以冲突的构想。
5、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生于捷克,1967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玩笑》,以此讽刺捷克斯洛伐克的斯大林主义。当局对该书大为不满,不但让昆德拉丢掉了工作,更将其逼上了逃往的道路。
昆德拉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1950年他被开除出共产党,但后来又被吸纳入党。1969年苏联入侵宣告“布拉格之春”运动结束之后,昆德拉被其任教的捷克音乐舞蹈戏剧学院开除,并于1970年再次被开除出党。
昆德拉的作品随后也成为禁书。为了追求言论自由,他不得不前往法国。后来他凭借《笑忘书》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成为享誉世界的作家。
如今昆德拉住在巴黎,并且屡有作品问世。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作品便不再使用母语捷克语。
6、维克多·雨果
在将近20年时间里,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一直遭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迫害。然而,法国人民并没有忘记流亡海外的雨果,而是一直将其奉为争取公正与自由的代表人物。
1851年后来的拿破仑三世推翻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当时雨果已经成为备受敬仰的作家,同时也积极投身共和主义运动。共和主义者的身份导致他被迫逃离巴黎,先是遭到比利时的拒绝,最后不得不在海峡群岛落脚。
雨果在海峡群岛一住就是15年。根据英国法律,他没有再次遭到驱逐。在流亡期间,他终于完成了主要作品之一、传世之作——《悲惨世界》。
拿破仑三世御驾亲征意大利后,曾大赦天下。但雨果骄傲地表示:“只有自由回归,我才会回国。”他曾遍游欧洲,被视为一位和平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
普法战争导致第二帝国倒台之后,雨果重返巴黎。回国后,他受到法国人的热烈欢迎。人们涌上街头高呼:“维克多·雨果万岁!”
7、路易斯·布努埃尔
西班牙先锋派电影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善用巴洛克式的电影画面,表达不和谐的元素。《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等作品让他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遭到某些人的嫉恨。
布努埃尔生于阿拉贡,后在马德里求学,并在求学期间结识了后来的西班牙著名作家加西亚·洛尔卡等人。1925年他前往巴黎。
当时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眼中,电影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但布努埃尔却将其视为一门深奥的艺术。他决定在巴黎学习电影拍摄技术,并于1928年在其好友、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的协助之下,拍摄出第一部作品《一条安达鲁狗》。
1931年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前夕,布努埃尔回到了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一直为共和政府工作。1941年内战结束后,一贫如洗的布努埃尔前往美国工作。然而达利在自传《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 》中揭露他是无神论者和左派,这让布努埃尔丢了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工作,后来不得不前往墨西哥。
布努埃尔加入墨西哥国籍之后,在墨西哥拍摄了20部影片,在欧洲拍摄了9部。1983年他客死他乡,在墨西哥城与世长辞。
8、米丽娅姆·马凯巴
南非传奇式歌唱家米丽娅姆·马凯巴享有“非洲妈妈”和“非洲歌后”之称,是南非第一名赢得国际声誉的黑人音乐家,同时也是一名反对种族隔离的斗士。
由于遭到种族主义政府的迫害,马凯巴曾流亡海外长达30多年。流亡期间,她成为非洲文化的代言人,并于上世纪60年代积极投身“黑人是美丽的”运动。
1963年她在联合国发表反对种族主义的演讲之后,南非政府甚至取消了她的公民资格。但是种族主义政府的迫害并没有阻碍她的事业发展。她的歌声传遍欧美国家。1989年南非有关其歌曲的禁令被取消,她终于在1990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马凯巴一生获奖无数,但却把反对种族主义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她把生命的最后一刻也献给了这一事业:2008年她在意大利一个反对种族主义和黑帮的音乐会上因心脏病发作辞世。
9、弗雷德里克·肖邦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也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在流亡法国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波兰独立的梦想,波兰精神体现在他的多部作品当中。
肖邦的父亲是波兰裔法国人,母亲是一位波兰贵族小姐。他自幼在华沙学习音乐,并计划到维也纳深造。还在学生时期,肖邦就立志反对俄国的侵略,希望用音乐告诉全世界波兰正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在父亲的支持之下,肖邦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
1831年肖邦来到巴黎,很快凭借音乐天赋备受上流社会追捧。法国人通过他的音乐了解了波兰的战争。然而,流亡生活的孤独让肖邦变成了一个忧郁内向的人。
英年早逝的肖邦被安葬在巴黎,但他的心永远留在了波兰。
10、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是一位举世公认的天才。虽然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大名,但却很可能对其流亡生涯并不了解。
爱因斯坦幼年在慕尼黑求学,尤其对音乐和数学感兴趣。1905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并于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随着纳粹政府上台,他很难在国内开展工作,于是在1932年前往美国的普林斯顿。获得美国国籍之后,他一直保留着瑞士国籍。他与妻子曾经帮助过许多来自德国的犹太难民。
虽然爱因斯坦被称为“原子弹之父”,但他却是一位世界联邦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和社会民主主义者。他支持个人自由,被世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编译/刘丽菲)

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50707/842829.shtml
马克思,托洛斯基不算?
张载 发表于 2015-7-8 17:52
马克思,托洛斯基不算?
根本没个标准,全凭自己喜好
流亡到宝岛的著名日记体作家蒋先生算不算,深刻影响了21世纪全球政治格局
肖邦很难说是知识分子把。
ifsean 发表于 2015-7-10 17:07
流亡到宝岛的著名日记体作家蒋先生算不算,深刻影响了21世纪全球政治格局
常公没有离开祖国。
如果爱因斯坦算的话,波尔算不算?玻恩算不算?冯诺依曼算不算?冯卡门算不算?

这些人比主贴中大部分更配得上“改变历史”吧?
确实不太公正,全面!
没有列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