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保护海外公民成中国外交新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2:53:45
2015-06-17 10:4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已派出大批国民赴南苏丹、也门和巴基斯坦等热点地区建造油气管道、公路和大坝。中国越来越需要跨越国境去保护或营救他们。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美媒称,有500万公民需要保护,有巨额投资面临风险,中国正重新考虑其置身他国事务之外的政策。
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中国一直将中国企业获得合同作为贷款条件。近年来,中国已派出大批国民赴南苏丹、也门和巴基斯坦等热点地区建造油气管道、公路和大坝。中国越来越需要跨越国境去保护或营救他们。
这使得中国更难坚持长期以来主张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因为这项政策,中国拒绝支持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国际制裁,以及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实施国际制裁。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打算在中亚、印度洋以及中东和欧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该计划开始实施,中国在海外的足迹将由2013年约108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延伸开去,该数字在2002年时还不到30亿美元。
这正迫使中国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方针来保护本国利益和本国公民的安全。随着中国在海外参与更多,有一项风险开始出现:作为一个拥有与自身相称的军事实力的新兴大国,中国可能卷入冲突,并在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令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与美国陷入对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以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别国领土主权为基础的政策。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缺少在海外扮演更积极角色的手段或兴趣的政府对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称,在其他人承担全球安全重任之时,中国却在“搭便车”。
与中国对世界各地项目的更多参与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军事扩张,中国寻求将其力量投射到海外,并挑战几十年来美国对全球经济和战略秩序的控制。美国决策者正就该想办法适应中国的崛起还是该努力遏制它而展开争论。
《中国的有力臂膀——保护海外公民与资产》一书的作者帕雷洛-普莱斯纳和马蒂厄·迪沙泰尔根据研究和对官员的采访估计,海外的中国工人约有500万。据他们估计,在2004年到2014年间,有数十名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害。迪沙泰尔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驻北京的高级研究员。
帕雷洛-普莱斯纳说:“从接纳中国公民的人数来说,现在有一些国家‘大到不能倒’。基于商业目的的‘走出去’战略现在必须符合更广泛的战略考虑。”
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正变得制度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上,保护中国公民被列为重点任务。中国国防白皮书也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2015年的国防白皮书更进一步,指出“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副研究员亚历山大·沙利文说:“虽然中国不可能公开放弃不干涉内政原则,但我们将看到,在该原则如何得到实施——或者得不到实施——方面会越来越变化不定。”
他说:“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对这项政策的违背一般是受到商业和资源利益驱动的,这些利益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受到威胁。”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张开“有力臂膀”保护海外公民
参考消息网6月1日报道 英媒称,任何国家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确保其公民在海外的安全。有时这或许需要采取军事行动,以便将本国公民从一个遥远国家的某个危机中撤离或解救出来。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31日报道,在这方面,中国正向世界其他大国靠拢。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全球足迹正在大幅改变。
国际战略研究所在香格里拉对话上公布的一本新书首次研究了中国全球角色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这本书名为《中国的有力臂膀——保护海外公民与资产》。这个书名有意识地借用了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用过的词汇。帕默斯顿是大英帝国最强盛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他曾谈到当时的英国在保护其海外公民时表现出的“有力臂膀”。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丹麦外交官约纳斯·帕雷洛-普莱斯纳说:“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在走向世界的动荡地区——到苏丹勘探石油,到利比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采矿和建设,将大批中国工人送到这些地区。这让中国领导人面临的全球风险地图发生了深刻改变,无论从在海外的人力资源还是财产来说都是如此。”
他说,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在2011年的利比亚,“当时中国设法从2月底到3月初的10余天内撤离了3.5万名工人”。他还提到今年3月在也门发生的类似撤离事件,“当时中国海军舰船撤离了约600名中国公民和一些外国人”。
在这方面,中国的行为同其他大国在面临这种危机时采取的行动完全一致。但派遣军舰前往一个冲突地区难免会让人对中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基石——不干预别国内政——提出疑问。
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专家马蒂厄·迪沙泰尔表示,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显然是实际问题而非意识形态推动的”。
他说:“2004年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几个月内出现了针对中国公民的三次袭击——一次在苏丹,一次在巴基斯坦,一次在阿富汗。这促使中国作出有力反应,因为这引起了最高领导层的注意。中国意识到,它在海外有很多国民,其中一些人生活在动荡地区甚至战区,保护海外公民是一项国家利益。”
这一认识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制造了一种长期紧张,至今未能解决。
帕雷洛-普莱斯纳说:“一些中国企业愿意冒风险。它们前往一些未经开发的地区以确保业务或市场,因为那些地区没有高水平的西方竞争。”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传统上倾向于不干预和避开风险,它宁愿远离麻烦地区。
帕雷洛-普莱斯纳说:“我们看到北京不得不做更多工作。”
这当然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拥有所需的军事资源来进行这种干预,从而保护其海外公民吗?在某些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这显然是日前公布的北京新国防战略的一部分。
西方有些人将中国全球角色的这一发展视为潜在威胁,认为这可能会给北京提供借口,以合理地将军队部署到它传统上并不关切的地区。
但迪沙泰尔持相反意见。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积极的发展。
同南中国海的情况不同,这是一个有着许多共同兴趣的领域。迪沙泰尔说:“中国和西方有可能合作以加强稳定。”

(2015-06-01 10:44:36)
【延伸阅读】中国保护海外公民需机制化
参考消息网2月13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11日发表题为《快速反应》的署名文章,作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季北慈和高级研究员马蒂厄·迪沙泰尔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人赴海外旅游和工作的上升势头被最近发生在苏丹和埃及的中国工人遭绑架事件打断了。自从2004年十多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遇袭身亡以来,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就成了一项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工作。
文章指出,中国去年从埃及、利比亚和日本撤出数万名中国公民;去年10月有13名中国商船船员在泰国湄公河遇害;今年已有大约50名中国工人在两起事件中遭到绑架(稍后被释放),绑架者分别是苏丹南科尔多凡州的反政府武装与埃及的贝都因部落人员。
就眼下而言,中国应对此类挑战的方针遵循了那句历久弥新的实用主义格言——“摸着石头过河”。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法。北京对海外持有中国护照的人员总数缺乏精确统计。据估计这一数字去年达到550万,远远高于2005年的350万人。据说国有企业拥有30万名海外中方雇员,但相关的官方数据仍是空白。
2007年,外交部领事司设立了领事保护中心。提高工作能力将成为其当务之急,因为领事司人数有限。外交部目前通过一家网站传播安全信息,并与国内手机运营商达成协议,一些前往海外的中国公民在抵达外国时会收到一条包含基本安全信息的短消息。
文章认为,在动用解放军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方面,利比亚行动显然是一座里程碑。从亚丁湾调遣一艘护卫舰前往利比亚沿岸的举动,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次参与非作战性疏散行动,与此类似的是,中国空军派出4架运输机撤回中国公民,这一行动同样是空前的。此外还有一股力量不太容易被人们注意,那就是中国驻欧洲和中东各国的武官在撤离行动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被派往利比亚边境沿线的各个重要疏散地点,负责帮助协调撤离行动。
发生湄公河惨案后,中国公安部则直接与缅甸、泰国和老挝进行谈判,就水上联合巡逻事宜达成协议。
文章还指出,国有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同样担负着重要责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单位在危险地区拥有员工,它们的财务影响力与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有望成为政府海外保护战略中的重要资产。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都缺乏用来预防事件发生和进行危机处理的标准行动流程。
文章认为,就近期而言,中国保护海外公民的重要工作将更可能促使北京向内看,而非往外看。在很大程度上讲,建立旨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有效、标准的程序是一项制度性工作,需要在政府机构、国有及民营企业之间分摊成本与责任。中国很可能会进一步开展制度化建设,因为领导层肩负着保护之责,而公众也强烈支持通过新的外交政策为中国公民和企业带来具体的实惠。
对北京而言,保护海外公民的问题将变得更加紧迫和复杂。这对正在经历全球化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无法回避的风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一直摆在中国的面前。
(2012-02-13 20:26:00)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5/0617/821076.shtml2015-06-17 10:4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王惜梦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已派出大批国民赴南苏丹、也门和巴基斯坦等热点地区建造油气管道、公路和大坝。中国越来越需要跨越国境去保护或营救他们。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美媒称,有500万公民需要保护,有巨额投资面临风险,中国正重新考虑其置身他国事务之外的政策。
彭博新闻社网站6月16日报道,中国一直将中国企业获得合同作为贷款条件。近年来,中国已派出大批国民赴南苏丹、也门和巴基斯坦等热点地区建造油气管道、公路和大坝。中国越来越需要跨越国境去保护或营救他们。
这使得中国更难坚持长期以来主张的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政策,因为这项政策,中国拒绝支持就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施国际制裁,以及对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实施国际制裁。
中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打算在中亚、印度洋以及中东和欧洲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随着该计划开始实施,中国在海外的足迹将由2013年约1080亿美元的对外直接投资延伸开去,该数字在2002年时还不到30亿美元。
这正迫使中国采取一种更加积极的方针来保护本国利益和本国公民的安全。随着中国在海外参与更多,有一项风险开始出现:作为一个拥有与自身相称的军事实力的新兴大国,中国可能卷入冲突,并在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令中美关系紧张之际与美国陷入对立。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以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别国领土主权为基础的政策。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缺少在海外扮演更积极角色的手段或兴趣的政府对国内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称,在其他人承担全球安全重任之时,中国却在“搭便车”。
与中国对世界各地项目的更多参与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军事扩张,中国寻求将其力量投射到海外,并挑战几十年来美国对全球经济和战略秩序的控制。美国决策者正就该想办法适应中国的崛起还是该努力遏制它而展开争论。
《中国的有力臂膀——保护海外公民与资产》一书的作者帕雷洛-普莱斯纳和马蒂厄·迪沙泰尔根据研究和对官员的采访估计,海外的中国工人约有500万。据他们估计,在2004年到2014年间,有数十名中国公民在海外遇害。迪沙泰尔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驻北京的高级研究员。
帕雷洛-普莱斯纳说:“从接纳中国公民的人数来说,现在有一些国家‘大到不能倒’。基于商业目的的‘走出去’战略现在必须符合更广泛的战略考虑。”
中国的外交政策发展正变得制度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上,保护中国公民被列为重点任务。中国国防白皮书也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2015年的国防白皮书更进一步,指出“中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
新美国安全中心的副研究员亚历山大·沙利文说:“虽然中国不可能公开放弃不干涉内政原则,但我们将看到,在该原则如何得到实施——或者得不到实施——方面会越来越变化不定。”
他说:“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对这项政策的违背一般是受到商业和资源利益驱动的,这些利益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受到威胁。”
【延伸阅读】英媒:中国张开“有力臂膀”保护海外公民
参考消息网6月1日报道 英媒称,任何国家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确保其公民在海外的安全。有时这或许需要采取军事行动,以便将本国公民从一个遥远国家的某个危机中撤离或解救出来。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31日报道,在这方面,中国正向世界其他大国靠拢。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全球足迹正在大幅改变。
国际战略研究所在香格里拉对话上公布的一本新书首次研究了中国全球角色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这本书名为《中国的有力臂膀——保护海外公民与资产》。这个书名有意识地借用了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用过的词汇。帕默斯顿是大英帝国最强盛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他曾谈到当时的英国在保护其海外公民时表现出的“有力臂膀”。
这本书的作者之一、丹麦外交官约纳斯·帕雷洛-普莱斯纳说:“这些年来,中国企业一直在走向世界的动荡地区——到苏丹勘探石油,到利比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采矿和建设,将大批中国工人送到这些地区。这让中国领导人面临的全球风险地图发生了深刻改变,无论从在海外的人力资源还是财产来说都是如此。”
他说,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发生在2011年的利比亚,“当时中国设法从2月底到3月初的10余天内撤离了3.5万名工人”。他还提到今年3月在也门发生的类似撤离事件,“当时中国海军舰船撤离了约600名中国公民和一些外国人”。
在这方面,中国的行为同其他大国在面临这种危机时采取的行动完全一致。但派遣军舰前往一个冲突地区难免会让人对中国传统的外交政策基石——不干预别国内政——提出疑问。
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专家马蒂厄·迪沙泰尔表示,中国外交政策的这一转变“显然是实际问题而非意识形态推动的”。
他说:“2004年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几个月内出现了针对中国公民的三次袭击——一次在苏丹,一次在巴基斯坦,一次在阿富汗。这促使中国作出有力反应,因为这引起了最高领导层的注意。中国意识到,它在海外有很多国民,其中一些人生活在动荡地区甚至战区,保护海外公民是一项国家利益。”
这一认识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制造了一种长期紧张,至今未能解决。
帕雷洛-普莱斯纳说:“一些中国企业愿意冒风险。它们前往一些未经开发的地区以确保业务或市场,因为那些地区没有高水平的西方竞争。”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传统上倾向于不干预和避开风险,它宁愿远离麻烦地区。
帕雷洛-普莱斯纳说:“我们看到北京不得不做更多工作。”
这当然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中国拥有所需的军事资源来进行这种干预,从而保护其海外公民吗?在某些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这显然是日前公布的北京新国防战略的一部分。
西方有些人将中国全球角色的这一发展视为潜在威胁,认为这可能会给北京提供借口,以合理地将军队部署到它传统上并不关切的地区。
但迪沙泰尔持相反意见。他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积极的发展。
同南中国海的情况不同,这是一个有着许多共同兴趣的领域。迪沙泰尔说:“中国和西方有可能合作以加强稳定。”

(2015-06-01 10:44:36)
【延伸阅读】中国保护海外公民需机制化
参考消息网2月13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11日发表题为《快速反应》的署名文章,作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季北慈和高级研究员马蒂厄·迪沙泰尔在文章中指出,中国人赴海外旅游和工作的上升势头被最近发生在苏丹和埃及的中国工人遭绑架事件打断了。自从2004年十多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遇袭身亡以来,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就成了一项需要优先考虑的重要工作。
文章指出,中国去年从埃及、利比亚和日本撤出数万名中国公民;去年10月有13名中国商船船员在泰国湄公河遇害;今年已有大约50名中国工人在两起事件中遭到绑架(稍后被释放),绑架者分别是苏丹南科尔多凡州的反政府武装与埃及的贝都因部落人员。
就眼下而言,中国应对此类挑战的方针遵循了那句历久弥新的实用主义格言——“摸着石头过河”。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法。北京对海外持有中国护照的人员总数缺乏精确统计。据估计这一数字去年达到550万,远远高于2005年的350万人。据说国有企业拥有30万名海外中方雇员,但相关的官方数据仍是空白。
2007年,外交部领事司设立了领事保护中心。提高工作能力将成为其当务之急,因为领事司人数有限。外交部目前通过一家网站传播安全信息,并与国内手机运营商达成协议,一些前往海外的中国公民在抵达外国时会收到一条包含基本安全信息的短消息。
文章认为,在动用解放军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方面,利比亚行动显然是一座里程碑。从亚丁湾调遣一艘护卫舰前往利比亚沿岸的举动,标志着中国海军首次参与非作战性疏散行动,与此类似的是,中国空军派出4架运输机撤回中国公民,这一行动同样是空前的。此外还有一股力量不太容易被人们注意,那就是中国驻欧洲和中东各国的武官在撤离行动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被派往利比亚边境沿线的各个重要疏散地点,负责帮助协调撤离行动。
发生湄公河惨案后,中国公安部则直接与缅甸、泰国和老挝进行谈判,就水上联合巡逻事宜达成协议。
文章还指出,国有企业与大型民营企业同样担负着重要责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单位在危险地区拥有员工,它们的财务影响力与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有望成为政府海外保护战略中的重要资产。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都缺乏用来预防事件发生和进行危机处理的标准行动流程。
文章认为,就近期而言,中国保护海外公民的重要工作将更可能促使北京向内看,而非往外看。在很大程度上讲,建立旨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有效、标准的程序是一项制度性工作,需要在政府机构、国有及民营企业之间分摊成本与责任。中国很可能会进一步开展制度化建设,因为领导层肩负着保护之责,而公众也强烈支持通过新的外交政策为中国公民和企业带来具体的实惠。
对北京而言,保护海外公民的问题将变得更加紧迫和复杂。这对正在经历全球化的中国来说,是一种无法回避的风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一直摆在中国的面前。
(2012-02-13 20:26:00)

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5/0617/821076.shtml
美国人等的赞赏又来了{:soso_e115:}{:soso_e115:}{:soso_e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