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和东北第一块32位CPU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55:47
中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10月升空2015-05-16 09:34 来源: 长春晚报编辑:高若馨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0核心提示:未来的航天技术怎么应用?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离我们平民百姓究竟有多远?15日,记者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了解到,由他们研制的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将于今年10月发射升空。
未来的航天技术怎么应用?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离我们平民百姓究竟有多远?15日,记者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了解到,由他们研制的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将于今年10月发射升空。今后5年,他们计划研制和发射民用小卫星60颗,并全面送入太空。依靠互联网技术,为地球人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千里慧眼”即成现实。采访中,中科院科研人员直言:“平民百姓将来享受空间信息服务已不再遥远。
“吉林一号”
预计10月正式升空
“‘吉林一号’由4颗小卫星组成,预计今年10月升空,这次发射也将完成‘一箭四星’的发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源研究员表示,4颗卫星包括1颗主星——“吉林一号”光学A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图像;1颗搭载星——灵巧成像验证星,主要用于航天新技术验证;2颗搭载星——灵巧成像视频星。“吉林一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
“过去研制卫星,是以卫星平台为核心的设计体制,现在以载荷为核心的设计体制已成为技术发展趋势。”安源研究员表示,2005年以前,吉林省在卫星整星研制技术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他们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如今已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目前,“一箭四星”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只待10月发射。
宏伟规划
5年发射60颗在轨卫星
“卫星的发射,不仅仅是航天技术的进步,同时对我省机械制造技术、光学制造技术、材料的生产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等领域,都起到带动作用。”刘春雨副研究员表示,随着我省卫星数量的增加,到时候,人们就可以通过软件下载的方式,将卫星拍摄的影像下载到手机上,把我们以前觉得神秘的、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卫星轻松了解。目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相信,今后大家的生活将离不开航天信息。
采访中记者还获悉,我省近期规划是预计到2020年之前,要在天上有60颗在轨卫星。远期规划是到2030年左右,要有138颗卫星在轨。第一阶段,2015年,在轨卫星4颗,其中2颗视频星,1颗推扫星,1颗实验星;第二阶段,2016年,在轨卫星16颗,完成首次组网,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3—4小时内数据更新;第三阶段,2020年,在轨卫星60颗,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分钟内数据更新;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不是幻想
手机观看来自太空的视频
“遥感卫星之所以神通广大,是因为它‘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对资源进行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调查。”采访中,刘春雨副研究员向记者介绍,当下,大家熟知的航天信息产品大致有3种,首先是地图,其次是定位,第三种是前两个产品的又一次加工,即导航。“吉林一号”发射升空后,将对我省农业、城市规划、城市地图、旅游业等方面带来重要影响。
以上这些服务其实都是最基础的服务。半年前,时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现任卫星科技公司董事长的宣明,就曾在省科协年度大会上透露,今后5年,60颗民用小卫星全部升空后,除让百姓得到地图、定位、导航等基础服务外,在不涉及国际国内安全的前提下,百姓只要肯花钱下载,甚至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客户端,欣赏到某一时间段来自太空传来的视频。
“靶位定向”
小卫星商业市场潜力大
“‘吉林一号’作为国内首颗商用遥感卫星,定位准确,主要为民用。类似Google地图一样,为人们提供更为精准的地理信息,还能实现灾害勘察、粮食产量评估、通信等。”刘春雨副研究员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将达到5560亿元以上,直接带动相关经济产值有望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
“现在我国每年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国外的卫星照片,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且国外卖的影像还不是实时的,卫星照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达到每平方公里60美元。”刘春雨副研究员说,一颗小卫星每天在天上飞,每天能拍摄、存储、传输几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商业化模式针对国内用户,时效更快,今后几年内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局面。
航天服务
悄然来到身边准备接纳吧
从发射“天宫一号”到“神八”,再到发射“神九”,中国的太空探索稳步前进,太空开发也离平民百姓似乎越来越近。在很多人眼中,当初发射“天宫一号”,好比是在太空里建了一座“房子”;神舟九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飞往“天宫一号”,就算是正式“入住”。
“人类不断地探索太空,不只是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服务人类。”在宣明看来,“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吉林省作为科技文化优势明显的省份,在发展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天宫一号”很多核心技术都来自吉林省的科研院所,吉林省发展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5年,他们要把小卫星应用到测绘、国土、城建、规划、环保、地矿、公共安全、农业和粮食、林业和植被、水利水域、交通物流、减灾防灾、能源勘探、突发新闻、智慧城市等领域,真正彰显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研发和创造力,为吉林省发展服务。
“实施‘吉林一号’卫星项目意义重大,稳步推进卫星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安源研究员认为,吉林省小卫星的升空,将牵引、带动吉林省的工业经济,推动多个相关领域的发展,使吉林省迈入科技大省的行列。

“吉湾一号”CPU
  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有一颗中国“芯”,请叫我“吉湾一号”,家在长春高新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其实,我是东北三省第一颗32位的CPU……不是CEO,是CPU,学名叫中央处理器,是电脑里的核心配件。在经过五年之久的“孕育”后,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2015年我的终端产品上世后,就会彻底打破国外CPU高价垄断市场的局面,我的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安全系数高、性价比高,用句歌词来表达我的心情:“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有一颗中国“芯”

  性能超过设计预期
  我来自于长春吉湾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开发设计。目前,经过全面的上电、功能、稳定性及性能测试等全方位“体检”,我的内测版已经成功流片,还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主要性能甚至超过了设计的预期。
  这是我的“名片”:先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知识产权局》网站,在“集成电路专利权公告”里可以查阅到我的出生证明,这里详细记录了我的出生过程——设计完成日为2014年2月4日;设计申请日为2014年5月23日;公告日为2014年8月20日。
  最让我自豪的是,在权利人国籍中显示的是中国,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这就意味着,我是彻彻底底的本土技术研发出来的,老乡们听着是不是特自豪。
  研发人员都咱长春人

  没有海归没有院士
  从我国第一颗集成电路诞生起,技术核心多由海归和院士们拥有,而我则不同——“孕育”我的设计团队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既无海归背景,也没有超高的学历,由一群年轻人组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计算机特别挚爱,且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咱长春人。实现了东北最高性能CPU的研制,这可以被称为跨越性的里程碑。
  明年终端产品上市

  可用于电脑手机
  在体验区,我被连接了多个插头和导线进行调试。瞧,我的清晰度、流畅度都比售价几百美金的国外CPU们还要好,参观的人都夸我。
  我的外表挺朴素,在绿色的评估板上,那个方方正正的黑色小片就是我。在2015年,我将被装在一个长相类似于路由器的小黑盒子里,以计算机的身份走向市场;今后,我还会以机顶盒、MP4等身份亮相,向家庭甚至是手机进军。
  打破国外CPU高价垄断

  售价仅为同类产品十分之一
  要说我为啥这么自豪,以前,几乎所有电脑都要使用外国生产的CPU,价格高,近年来安全性也备受争议。CPU一直以来被视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两弹一星级技术,我国企业掌握此技术的时间也不过10年左右,在电子业设计相对薄弱的吉林省,想要研制出CPU更难。
  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核心处理器,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国际垄断,对外赢得了国际话语权——集安全、无后门、价格低几大特点,终端产品将可替代PC,今后可作为政府、企业等自主可控的办公系统基础,而价格仅是同类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么便宜效果还很好,‘吉湾一号’CPU的性价比很高。”吉林大学电子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常玉春这么评价我。
  5毫米见方芯片上

  连接几十公里长微米细线
  我的研发难点在于,不仅实现要功能应用,还要低功耗、高速度、高密度、高可靠性。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还要避开国外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模块,在短时间内完成创新的复杂设计,难度极大,几乎是业界公认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底有多难?举个例子吧,我的“芯”虽然只有5毫米见方,但上面布满了几十微米粗细的细线,相当于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这种细线的长度接起来将有几十公里长,有几万个接头,谁与谁相搭配,复杂程度可见一斑。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不能犯,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相关链接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
中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10月升空2015-05-16 09:34 来源: 长春晚报编辑:高若馨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百度贴吧复制0核心提示:未来的航天技术怎么应用?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离我们平民百姓究竟有多远?15日,记者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了解到,由他们研制的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将于今年10月发射升空。
未来的航天技术怎么应用?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离我们平民百姓究竟有多远?15日,记者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了解到,由他们研制的我国首颗商用遥感小卫星“吉林一号”,将于今年10月发射升空。今后5年,他们计划研制和发射民用小卫星60颗,并全面送入太空。依靠互联网技术,为地球人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千里慧眼”即成现实。采访中,中科院科研人员直言:“平民百姓将来享受空间信息服务已不再遥远。
“吉林一号”
预计10月正式升空
“‘吉林一号’由4颗小卫星组成,预计今年10月升空,这次发射也将完成‘一箭四星’的发射。”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卫星科技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安源研究员表示,4颗卫星包括1颗主星——“吉林一号”光学A星,主要用于获取高分辨图像;1颗搭载星——灵巧成像验证星,主要用于航天新技术验证;2颗搭载星——灵巧成像视频星。“吉林一号”卫星作为我国第一颗商用遥感卫星,开创了我国商业卫星应用的先河。
“过去研制卫星,是以卫星平台为核心的设计体制,现在以载荷为核心的设计体制已成为技术发展趋势。”安源研究员表示,2005年以前,吉林省在卫星整星研制技术领域还是一片空白。他们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如今已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目前,“一箭四星”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只待10月发射。
宏伟规划
5年发射60颗在轨卫星
“卫星的发射,不仅仅是航天技术的进步,同时对我省机械制造技术、光学制造技术、材料的生产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等领域,都起到带动作用。”刘春雨副研究员表示,随着我省卫星数量的增加,到时候,人们就可以通过软件下载的方式,将卫星拍摄的影像下载到手机上,把我们以前觉得神秘的、看不到的东西,通过卫星轻松了解。目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相信,今后大家的生活将离不开航天信息。
采访中记者还获悉,我省近期规划是预计到2020年之前,要在天上有60颗在轨卫星。远期规划是到2030年左右,要有138颗卫星在轨。第一阶段,2015年,在轨卫星4颗,其中2颗视频星,1颗推扫星,1颗实验星;第二阶段,2016年,在轨卫星16颗,完成首次组网,实现对全球任意地点3—4小时内数据更新;第三阶段,2020年,在轨卫星60颗,可实现全球任意地点30分钟内数据更新;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不是幻想
手机观看来自太空的视频
“遥感卫星之所以神通广大,是因为它‘站得高、看得远’,可以对资源进行宏观、综合、动态、快速的调查。”采访中,刘春雨副研究员向记者介绍,当下,大家熟知的航天信息产品大致有3种,首先是地图,其次是定位,第三种是前两个产品的又一次加工,即导航。“吉林一号”发射升空后,将对我省农业、城市规划、城市地图、旅游业等方面带来重要影响。
以上这些服务其实都是最基础的服务。半年前,时任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所长、现任卫星科技公司董事长的宣明,就曾在省科协年度大会上透露,今后5年,60颗民用小卫星全部升空后,除让百姓得到地图、定位、导航等基础服务外,在不涉及国际国内安全的前提下,百姓只要肯花钱下载,甚至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客户端,欣赏到某一时间段来自太空传来的视频。
“靶位定向”
小卫星商业市场潜力大
“‘吉林一号’作为国内首颗商用遥感卫星,定位准确,主要为民用。类似Google地图一样,为人们提供更为精准的地理信息,还能实现灾害勘察、粮食产量评估、通信等。”刘春雨副研究员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应用产业规模将达到5560亿元以上,直接带动相关经济产值有望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
“现在我国每年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国外的卫星照片,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且国外卖的影像还不是实时的,卫星照片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达到每平方公里60美元。”刘春雨副研究员说,一颗小卫星每天在天上飞,每天能拍摄、存储、传输几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商业化模式针对国内用户,时效更快,今后几年内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市场中的垄断局面。
航天服务
悄然来到身边准备接纳吧
从发射“天宫一号”到“神八”,再到发射“神九”,中国的太空探索稳步前进,太空开发也离平民百姓似乎越来越近。在很多人眼中,当初发射“天宫一号”,好比是在太空里建了一座“房子”;神舟九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飞往“天宫一号”,就算是正式“入住”。
“人类不断地探索太空,不只是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服务人类。”在宣明看来,“风水轮流转,今天到我家”。吉林省作为科技文化优势明显的省份,在发展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天宫一号”很多核心技术都来自吉林省的科研院所,吉林省发展航天产业和航天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未来5年,他们要把小卫星应用到测绘、国土、城建、规划、环保、地矿、公共安全、农业和粮食、林业和植被、水利水域、交通物流、减灾防灾、能源勘探、突发新闻、智慧城市等领域,真正彰显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研发和创造力,为吉林省发展服务。
“实施‘吉林一号’卫星项目意义重大,稳步推进卫星项目建设,将有利于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安源研究员认为,吉林省小卫星的升空,将牵引、带动吉林省的工业经济,推动多个相关领域的发展,使吉林省迈入科技大省的行列。

“吉湾一号”CPU
  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有一颗中国“芯”,请叫我“吉湾一号”,家在长春高新区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其实,我是东北三省第一颗32位的CPU……不是CEO,是CPU,学名叫中央处理器,是电脑里的核心配件。在经过五年之久的“孕育”后,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2015年我的终端产品上世后,就会彻底打破国外CPU高价垄断市场的局面,我的价格只有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安全系数高、性价比高,用句歌词来表达我的心情:“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有一颗中国“芯”

  性能超过设计预期
  我来自于长春吉湾微电子有限公司的开发设计。目前,经过全面的上电、功能、稳定性及性能测试等全方位“体检”,我的内测版已经成功流片,还取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主要性能甚至超过了设计的预期。
  这是我的“名片”:先登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知识产权局》网站,在“集成电路专利权公告”里可以查阅到我的出生证明,这里详细记录了我的出生过程——设计完成日为2014年2月4日;设计申请日为2014年5月23日;公告日为2014年8月20日。
  最让我自豪的是,在权利人国籍中显示的是中国,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这就意味着,我是彻彻底底的本土技术研发出来的,老乡们听着是不是特自豪。
  研发人员都咱长春人

  没有海归没有院士
  从我国第一颗集成电路诞生起,技术核心多由海归和院士们拥有,而我则不同——“孕育”我的设计团队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既无海归背景,也没有超高的学历,由一群年轻人组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计算机特别挚爱,且全部是土生土长的咱长春人。实现了东北最高性能CPU的研制,这可以被称为跨越性的里程碑。
  明年终端产品上市

  可用于电脑手机
  在体验区,我被连接了多个插头和导线进行调试。瞧,我的清晰度、流畅度都比售价几百美金的国外CPU们还要好,参观的人都夸我。
  我的外表挺朴素,在绿色的评估板上,那个方方正正的黑色小片就是我。在2015年,我将被装在一个长相类似于路由器的小黑盒子里,以计算机的身份走向市场;今后,我还会以机顶盒、MP4等身份亮相,向家庭甚至是手机进军。
  打破国外CPU高价垄断

  售价仅为同类产品十分之一
  要说我为啥这么自豪,以前,几乎所有电脑都要使用外国生产的CPU,价格高,近年来安全性也备受争议。CPU一直以来被视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两弹一星级技术,我国企业掌握此技术的时间也不过10年左右,在电子业设计相对薄弱的吉林省,想要研制出CPU更难。
  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性价比高的核心处理器,我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国际垄断,对外赢得了国际话语权——集安全、无后门、价格低几大特点,终端产品将可替代PC,今后可作为政府、企业等自主可控的办公系统基础,而价格仅是同类高端产品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么便宜效果还很好,‘吉湾一号’CPU的性价比很高。”吉林大学电子学院微电子系教授常玉春这么评价我。
  5毫米见方芯片上

  连接几十公里长微米细线
  我的研发难点在于,不仅实现要功能应用,还要低功耗、高速度、高密度、高可靠性。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还要避开国外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模块,在短时间内完成创新的复杂设计,难度极大,几乎是业界公认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到底有多难?举个例子吧,我的“芯”虽然只有5毫米见方,但上面布满了几十微米粗细的细线,相当于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这种细线的长度接起来将有几十公里长,有几万个接头,谁与谁相搭配,复杂程度可见一斑。哪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不能犯,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相关链接
  CPU即中央处理器,是电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之一,电脑中的核心配件。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CPU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


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2030几乎能做到全球实时监控的水平,10分钟实时监控

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2030几乎能做到全球实时监控的水平,10分钟实时监控
第四阶段,2030年,实现在轨运行138颗卫星,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可提供全球最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航天信息产品。
2030几乎能做到全球实时监控的水平,10分钟实时监控
“吉湾一号”CPU,牛叉,哥哥是公司CEO,弟弟是总设计师,团队成员全部是长春人
又一个CPU,肯定也是自已的一套指令集吧?没啥标准,条块分割,结果就是相互削弱。
OwO 发表于 2015-6-13 13:06
又一个CPU,肯定也是自已的一套指令集吧?没啥标准,条块分割,结果就是相互削弱。
之前有自己CPU核的都是研究所,属于国家出资,像华为海思这样的都没有自己的CPU核,使用国外的,吉湾一号1属于公司企业,2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fffeeeef 发表于 2015-6-13 13:38
之前有自己CPU核的都是研究所,属于国家出资,像华为海思这样的都没有自己的CPU核,使用国外的,吉湾一号 ...


我不是在意这个,我是在意中国的国产CPU也不少了,但自已都不兼容自已的东西,怎么形成一个生态作大?
fffeeeef 发表于 2015-6-13 13:38
之前有自己CPU核的都是研究所,属于国家出资,像华为海思这样的都没有自己的CPU核,使用国外的,吉湾一号 ...


我不是在意这个,我是在意中国的国产CPU也不少了,但自已都不兼容自已的东西,怎么形成一个生态作大?
刚才到这个公司网站上去看了一下,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这是给出的CPU指标:什么都没有。和龙芯网站上的差太远。
CPU · RISC 32bits Processor
video · 1* VGA / DVI-I
video output resolution:FullHD(1920*1080)
LAN · 1* 10/100Mbits/s Fast Ethernet
audio · 24bits audio DAC @ 44.1 KHz, 48 KHz, stereo line out
Peripheral Interfaces · 2* Full Speed USB
· 2* PS2
如果 说是主板的指标还差不多,这哪是CPU的介绍。

风起小城暮 发表于 2015-6-13 14:02
刚才到这个公司网站上去看了一下,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这是给出的CPU指标:什么都没有。和龙芯网站上的差 ...


刚开始,没精力搞网页,当初龙芯出来时,好几年内都没个像样的网页,我记得是好几年都没网页
风起小城暮 发表于 2015-6-13 14:02
刚才到这个公司网站上去看了一下,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这是给出的CPU指标:什么都没有。和龙芯网站上的差 ...


刚开始,没精力搞网页,当初龙芯出来时,好几年内都没个像样的网页,我记得是好几年都没网页
芯片是真没有必要了。完全重复工作。
芯片是真没有必要了。完全重复工作。
这是企业自己投资的项目,不是靠国务院经费的,完全面向市场的
中国的芯片队伍弱小,而且完全不能满足所有层次的需要
几十微米细线……确定是微米吗……
连具体工艺标准都不敢说还吹,cpu也被中国做成白菜了,下次intel去竞标,以为又得跟amd掐,结果上来一看还有十多家中国公司,一下intel就绿了
一路无话 发表于 2015-6-13 23:27
连具体工艺标准都不敢说还吹,cpu也被中国做成白菜了,下次intel去竞标,以为又得跟amd掐,结果上来一看还 ...
林志玲相亲发现罗玉凤也来参加嘛
民间的自己投资自负盈亏要支持。。。中小科技公司不容易。。。欧美很多也是中小IT公司技术不错。
其实这种公司不错的,即能做低端服务盈利,满足各层次客户,又能冲击高端,不断研发,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不完全靠相对高端的cpu吃饭
吉林一号’由4颗小卫星组成,预计今年10月升空
===============================
所以不包括在长6首飞载荷之内?

fffeeeef 发表于 2015-6-14 08:13
其实这种公司不错的,即能做低端服务盈利,满足各层次客户,又能冲击高端,不断研发,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不 ...


关键是低端有几块钱的单片机,再高一些有ARM,专一些的有DSP。这种就很难有成本优势。不是不支持(精神),只是不看好
fffeeeef 发表于 2015-6-14 08:13
其实这种公司不错的,即能做低端服务盈利,满足各层次客户,又能冲击高端,不断研发,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不 ...


关键是低端有几块钱的单片机,再高一些有ARM,专一些的有DSP。这种就很难有成本优势。不是不支持(精神),只是不看好
关键是低端有几块钱的单片机,再高一些有ARM,专一些的有DSP。这种就很难有成本优势。不是不支持(精神 ...
人家做数据服务很厉害,包括云计算什么的
吉林的光电技术很厉害,包括光刻机,也希望吉林长春搞出来,现在搞出cpu了,把光刻机搞出来,半导体产业链就全了
吉林长春的技术不差,看一汽的利润是上汽的2,3倍,可见吉林长春技术管理是超过上海的,效率也更高
期待能做个好东西出来,
光吹没用.
吉林长春的技术不差,看一汽的利润是上汽的2,3倍,可见吉林长春技术管理是超过上海的,效率也更高
呵呵那倒未必,,一汽的利润主要靠的合资大众和奥迪吧。。。。上海大众没奥迪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