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深海空间站发展概况——俄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12:08
国外深海空间站发展概况——俄日



(2015-06-10)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1.俄罗斯
(1)深海研究潜艇
  俄罗斯自冷战起建造了多艘深海研究潜艇,包括2艘“比目鱼”级和3艘“军服”级。其中,“比目鱼”级水下排水量730吨,采用钛合金耐压壳体,最大下潜深度达1000米。3艘“军服”级于1986~1998年间陆续服役,专门用于海洋科学考察和研究。潜艇水下排水量1580吨,核动力推进,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米。
(2)Mir系列深潜器
  目前,俄罗斯在役的深海载人潜器为Mir-1和Mir-2号,也是唯一一对完全相同的具有6000米潜深能力的潜器,这两艘潜器均是在1967年受希尔诺夫海洋研究所及当时苏联科学院委托,由芬兰公司建造。耐压壳首次采用了镍钛材料,达到了较高的强重比,半球状的耐压壳是通过螺栓铆接相联而非焊接而成。Mir号可达到世界上除了海沟之外97%的海洋海底。Mir号配备了在水下及海底考察中使用的全套仪器,配有水柱和海底研究室,装备了来自先进制造厂家的仪器和室内导航脉冲收发两用机。镉镍蓄电池可使其持续在海底潜航工作时间达到20小时以上,比其它类型深海潜水器的海底工作时间多出3~4倍。

(3)深海水下钻井平台
  俄罗斯设计的深海水下钻井平台排水量达23000吨,自持力60天,工作深度60~400米,最大功率6000千瓦,可搭载ARKTIKA 3500/400钻井装备,最大钻井深度6000米。此外,还搭载了两台遥控潜航器,1艘救援潜航器。
2.日本
(1)Shinkai系列深潜器
  日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载人潜器的发展,依靠在船舶设计、制造、电子、材料等行业的先进水平,载人潜器的水平也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目前,日本在役的深海载人潜器为Shinkai 2000和Shinkai 6500,其中,Shinkai 6500还保持目前载人潜器的最大下潜深度––6500米。为了保持在载人潜器方面的领先地位,日本对下一代载人潜器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5个潜深与水下作业时间等级(11000米/3小时、6500米/21小时、4000米/3天、2000米/7天、500米/14天)的载人深潜器(深海空间站)。对每一个深度级别的潜器,特别是对11000米深度的深海载人潜器,进行了深入的详细研究。
  Shinkai 2000和Shinkai 6500的潜深能力分别为2000米和6500米。Shinkai 6500于1989年由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建成,配有7个自由度的机械手2个,装有三维成像系统,流速仪盐度、温度和深度传感器等,已对锰结核、热液矿床、钻积壳和水深达6500m海洋的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从地球物理角度对日本岛礁沿线所出现的地壳运动以及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Shinkai 2000和Shinkai 6500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下水和回收,均是通过两根电缆操作的,与其它类型的深潜器相比,可实施潜水的天气要求较为苛刻。

  2013年5月,日本文部省将Shinkai 12000列为日国家最优先开发的基础技术之一。2014年,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表示,该机构计划在2023年将载人深潜器“Shinkai 12000”投入海试。Shinkai 12000设计能够在地球最深海底工作,并停留居住数日。较日本当前最先进的载人深潜器Shinkai 6500,其最大下浅深度提高近一倍,耐压壳设计可承受12000米深处海水的水压,可轻松下潜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2)深海空间站
  日本正在研制潜深从500~2000米的移动式深海空间站,用于科研,潜深2000米的深海空间站设计长30米,宽5.5米,高8.8米,艇员8人,采用钛合金柱壳耐压体,内径3.9米,重300吨,动力形式为锂电池和柴电动力,水下航速4节,水面航速10节,续航力4500海里,海底作业时间7天。(蓝海星智库:白旭尧)






http://www.shipol.com.cn/xw/jckx/307149.htm国外深海空间站发展概况——俄日



(2015-06-10)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1.俄罗斯
(1)深海研究潜艇
  俄罗斯自冷战起建造了多艘深海研究潜艇,包括2艘“比目鱼”级和3艘“军服”级。其中,“比目鱼”级水下排水量730吨,采用钛合金耐压壳体,最大下潜深度达1000米。3艘“军服”级于1986~1998年间陆续服役,专门用于海洋科学考察和研究。潜艇水下排水量1580吨,核动力推进,最大下潜深度可达700米。
(2)Mir系列深潜器
  目前,俄罗斯在役的深海载人潜器为Mir-1和Mir-2号,也是唯一一对完全相同的具有6000米潜深能力的潜器,这两艘潜器均是在1967年受希尔诺夫海洋研究所及当时苏联科学院委托,由芬兰公司建造。耐压壳首次采用了镍钛材料,达到了较高的强重比,半球状的耐压壳是通过螺栓铆接相联而非焊接而成。Mir号可达到世界上除了海沟之外97%的海洋海底。Mir号配备了在水下及海底考察中使用的全套仪器,配有水柱和海底研究室,装备了来自先进制造厂家的仪器和室内导航脉冲收发两用机。镉镍蓄电池可使其持续在海底潜航工作时间达到20小时以上,比其它类型深海潜水器的海底工作时间多出3~4倍。

(3)深海水下钻井平台
  俄罗斯设计的深海水下钻井平台排水量达23000吨,自持力60天,工作深度60~400米,最大功率6000千瓦,可搭载ARKTIKA 3500/400钻井装备,最大钻井深度6000米。此外,还搭载了两台遥控潜航器,1艘救援潜航器。
2.日本
(1)Shinkai系列深潜器
  日本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载人潜器的发展,依靠在船舶设计、制造、电子、材料等行业的先进水平,载人潜器的水平也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目前,日本在役的深海载人潜器为Shinkai 2000和Shinkai 6500,其中,Shinkai 6500还保持目前载人潜器的最大下潜深度––6500米。为了保持在载人潜器方面的领先地位,日本对下一代载人潜器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5个潜深与水下作业时间等级(11000米/3小时、6500米/21小时、4000米/3天、2000米/7天、500米/14天)的载人深潜器(深海空间站)。对每一个深度级别的潜器,特别是对11000米深度的深海载人潜器,进行了深入的详细研究。
  Shinkai 2000和Shinkai 6500的潜深能力分别为2000米和6500米。Shinkai 6500于1989年由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建成,配有7个自由度的机械手2个,装有三维成像系统,流速仪盐度、温度和深度传感器等,已对锰结核、热液矿床、钻积壳和水深达6500m海洋的斜坡和大断层进行了调查,并从地球物理角度对日本岛礁沿线所出现的地壳运动以及地震、海啸等进行了研究。Shinkai 2000和Shinkai 6500不论是在何种情况下下水和回收,均是通过两根电缆操作的,与其它类型的深潜器相比,可实施潜水的天气要求较为苛刻。

  2013年5月,日本文部省将Shinkai 12000列为日国家最优先开发的基础技术之一。2014年,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表示,该机构计划在2023年将载人深潜器“Shinkai 12000”投入海试。Shinkai 12000设计能够在地球最深海底工作,并停留居住数日。较日本当前最先进的载人深潜器Shinkai 6500,其最大下浅深度提高近一倍,耐压壳设计可承受12000米深处海水的水压,可轻松下潜至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
(2)深海空间站
  日本正在研制潜深从500~2000米的移动式深海空间站,用于科研,潜深2000米的深海空间站设计长30米,宽5.5米,高8.8米,艇员8人,采用钛合金柱壳耐压体,内径3.9米,重300吨,动力形式为锂电池和柴电动力,水下航速4节,水面航速10节,续航力4500海里,海底作业时间7天。(蓝海星智库:白旭尧)






http://www.shipol.com.cn/xw/jckx/307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