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6:06:31
2017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handsetft
  
  我的判断是,在2017年-2020这个时间段里,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会和入门级发达国家处于一个模糊的胶着状态。我们会在这个时间段里,成功的让部分发达国家变得和我们一样穷:)
  
  在IMF最新的全球各国人均GDP排名中,中国在186个国家地区中,排到84位,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的中上水平。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发达国家把全球的平均水平拉上去了,2013年世界人均GDP是10486美元),但是比中国更富的国家的总人口,是19.45亿,占到了地球总人口的27.55%。
  
  比中国更穷的国家的总人口,人口为37.53亿,占了地球总人口的53.17%。同学们,以后大家出国的时候,或是在国内遇到外国人的时候,要抬头挺胸,因为这个世界上,可能大半人口的富裕程度还不如你。
  
  大家可以把IMF的这个名单拉一下,排50到83之间,有几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真实的GDP高于中国的?中国统计局一直以来,是非常低调的。如果以巴西或是印度等国家统计局的作风的,中国今天的人均GDP统计成1.5万美元也是完全可能的。你看看人家印度,人均钢产量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以下,人均汽车销量只有中国的八分之一,出口只有中国零头的零头,人均GDP妥妥的报中国的四分之一弱。
  
  很多不懂经济的“爱国”青年,往往习惯性的认为中国的GDP有水分。各类所谓专家,习惯性的用中国经济泡沫破裂或是结构性问题大爆发之类的标题吸引大家的眼球。中国什么指标略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立刻一堆JY和媒体高喊:中国经济崩溃在际;今天你再不换美元,明天可能再也换不到之类。他们是永远看不到印度和其它各国各主要指标的大面积滑坡的。人家印度汽车销量下滑十多个点,用电量也大降,依然还是西方媒体眼里潜在的“即将”崛起的大国。
  
  上面是题外话了,再说一个例子,来证明中国统计数据的低调和人为压低。中国PPP人均GDP,才10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以购买力平均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只比名义GDP高了一半左右。
  
  这个提升的比例,甚至比韩国和台湾的提升还要少。难道是说,中国的物价和消费价格比韩国和台湾还要高吗?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上海北京的物价水平,和台北首尔相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物价水平,必然是远远低于韩国或是台湾的平均水平的(看看茶叶蛋就知道了,中国茶叶蛋的价格,至少有一半地区,价格只有台湾的一半左右),中国真实的购买力平价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中国购买力平价存在低估,是因为,中国参与国际比较项目的样本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西安七个大城市,这七个大城市的物价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
  
  中国当局是假装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因为GDP再增长上去,尾巴就藏不住了,国际组织要逼着你承认发达经济体的地位,并要求你在全球范围承担和发达国家一样的义务了,我们的领导人,早就强调过,要保持发展中国家地位50年不动摇了。我们是不会出现像蔡英文这样的极品的(台湾进入WTO的时候,谈判代表蔡英文强调要以发达国家地区的地位加入,承担更多义务,而远远更发达的新加坡却低调的以发展中国家地位申请加入。)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消费了30%的家电,26%的汽车,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湾,出国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一。但是统计出来的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2%,人均GDP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如果这样还不算低调,怎样才算?
  
  那么,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离发达经济体还还有多远?
  
  我们从几组数据和现象来看:
  
  第一组:
  
  上海在2012年,包含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2000美元以上,人类发展指数超过了台湾甚至日本,以联合国的标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发达经济体水平。
  
  而在2005年,上海人均GDP刚刚达到6000美元,和全国2012年的水平相当。也就是说,上海的经济发展,也只领先了全国平均水平7年左右。
  
  第二组:
  
  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了2200辆汽车,每万人,平均销售了163辆汽车。而台湾地区销售了37万辆汽车,每万人,也平均销售了163辆汽车。
  
  在13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购买率已经赶上了台湾,而发达地区,例如东部沿海,更是远超当前台湾的水平。中国发达地区的汽车购买力和保有量,已经超过了俄国巴西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在追近这些高收入国家。
  
  第三组:
  
  2012年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4万人民币,这个数字的分母中,包含了没有工作的青少年和老人,因此,换算成就业人员收入口径,上海北京就业人口的平均月收入约达到7000人民币以上。
  
  第三方的人力资源网站,以及社会机构的抽样也显示,上海地区,2013年,平均工资约为7000-8000人民币(这个数字可能有争议,以后章节会有详细的展开)。而台湾主计处调查显示,60%的台湾就业人群的工资,低于35000台币(约合7000人民币)。
  
  结论:国内一线大城市的工资水平,已经逐步接近台湾的水平。
  
  第四组:
  
  韩国在1990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而在1995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同时在1996年,就被吸纳为OECD成员国,也就说,韩国在人均GDP冲上6000美元后的5-6年里,就成功攻上10000美元,同时被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认可为发达国家新成员。
  
  为什么在二战后,有很多国家(尤其是很多资源输出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但是却没有被世界认可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或是发达经济体,主要有两套标准。一套是联合国的标准,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主,达到这个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约有40个甚至更多。第二套是OECD成员国,这是一个富国俱乐部,目前有三十多个成员国,是主要发达国家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
  
  个人感觉,把人类发展指数,工业化水平和产品输出能力,文化输出能力综合起来分析,会比较全面。
  
  中东国家,很多国家人均GDP高达数万美元,但是人类发展水平低,教育,医疗,人均预期寿命,社会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跟不上。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单一,除了不可再生的资源行业,基本没有像样的产品能参加全球竞争。又或是一些旅游国家,如拉美的巴哈马,旅游为主,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以上,但是同样不支持其成为发达国家。
  
  文化输出也是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往往有发达的文化产品,并风靡全球,日本美国和欧洲就不说了,就是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韩国,台湾,也有港剧,韩流,台湾名星在亚洲流行。而很多中小国家,经济单一,规模也小,无法形成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把国家的产品和文化输送到海外。
  
  中国的人均GDP,在2013年,达到6747美元,在全球排在84位,同时全球有60多个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只有30多个经济体,被全球公认为发达经济体。
  
  大家可以按着名单往下拉,真正能够满足我上面列的几个条件的国家或是地区还真不多。在10年里,比中国更容易晋升为发达经济体的,一个手也数得多过来。
  
  东欧的部分国家是最有可能的,他们往往有良好的工业底子。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其它国家,要么是小得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岛国,要么是资源丰富,但是其它产业极其落后的单一经济国家,要么就是旅游为主的国家。有部分国家,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远比中国要好,但是却没有发展起自己的工业。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吃不了苦,不愿意学理工类学科。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
  
  韩国是二战后,极个别的,从发展中国家晋升为发达国家的案例。同批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中,香港和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不具备代表性。新加坡由于是城市国家,产业偏向于金融和港口,总体规模也小,不能做为中国发展的参考物。
  
  而韩国则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在全球有比较强的竞争力。韩国在1990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在1995年时候,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而当时的主流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约为3万美元左右。例如美国当年的人均GDP是2.7万美元左右,德国约为3.2万美元左右。
  
  而韩国在1996年时候,就成功的加入了OECD组织,正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要知道,加入这样的国际组织,需要相当长周期的准备的,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93,94年,也就是韩国人均GDP还没有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韩国人就开始为加入OECD做准备了。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达到当时高度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我强调工业的作用,在后面,会有重点的阐述),社会政治稳定,居民的生活水平良好(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就会被认可为发达经济体。当然,今天的门槛比当时高了很多。
  
  在2012年左右,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以上的,可以被视为高度发达国家,而2万美元,可以视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入门水平,例如当前韩国的水平。达到一万美元,则可以列入高收入国家的,成为准发达国家(需要同时具备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以及相对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才能算是踏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我们预估,中国会在2017-2020年左右的时间段里,初步达到或是接近这个水准。而届时,高度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大约会达到5万美元的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达到2.5万美元左右,而高收入国家,或是准发达国家的门槛也会抬升到1万3-1万5美元的水平。
  
  以我的判断,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左右,且人类发展指数达到或是接近高人类发展水平,则中国会被国际主流观点认可成为发达国家
  
  事实上,中国当前工业产品的输出能力,以前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已经超过了90年代的韩国了。
  
  在90年代,韩国还没有像样的品牌,现代和三星远没有今天的影响力,韩剧也是在2000年后,随着《我的野蛮女友》才开始走红亚洲的。而这方面,中国至少已经达到了韩国2000年左右的水平。中国企业已经批量的走出国门,例如华为中兴在电信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前五,在行业的地位,超过了2000年的现代和起亚。
  
  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全球前十中,占有五家,不亚于2000年的三星和LG。家电等领域也是类似的。甚至中国的高铁,核电已经出国和欧洲,这是2000年的韩国,完全不具备的实力和能力。
  
  同时,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风行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台湾各电视台当前有48部大陆连续剧在同时播放,日本人甚至出现请假在家看中国连续剧的现象。在东南亚国家,中国的节目也非常流行。
  
  文化传播方面,中国已经完全达到了90年代,00年代初香港和韩国的水平。可以讲,中国的工业能力,已经优于我们人均GDP的表现水平,这个星球上,人均GDP在6、7千美元的国家,没有一个具备和中国接近的工业水平。文化输出方面,也走在前面,韩国香港是经济先发达,文化后输出,而中国文化输出走在了前面。
  
  中国实在太大了,部分地区,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水平,部分行业,事实上已经具备全球顶尖的竞争力,而中国的一小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在全球,也是不能忽略的力量。
  
  中国东部地区,保守估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相当于在这个星球上,已经有了一个总人口仅次于美国,但多于日本的发达经济体出现了。这个经济体开始释放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也是必然的。
  
  改革之初,才几百万人的香港,对国内的投资,就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如今,2-3亿人口的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可以释放多少经济能源,大家可以想象。
  
  在当今全球,人口规模大,经济底子还可以的大国中,俄国,巴西,墨西哥是有代表性的,这几个国家,人口都过亿,人均GDP也都超过了10000美元,但他们的工业能力和中国相比,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中国制造业崛起后,还基本上锁死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机会(中国工业发展之路,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其它国家无路可走。中国产业升级后,很少向其它国家转移,而是向自己中西部转移。中国的工业配套,在国内就可以完成,不像日本韩国工业起来的时候,需要全球其它国家参与配套。中国工业起来后,把成本做得极致,让其它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办法用低成本切入这个行业。中国工业起来后,行业的竞争程度也达到极致,例如以前欧美企业是三年研发一款新手机,现在中国企业是三个月完成,这样的竞争强度,别说发展中国家切不进去,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在纷纷的败退)。
  
  俄国和巴西等资源大国和中国走得近,就有饭吃,墨西哥紧跟美国,其它中小国家根本无足轻重,完全没有可能形成对中国工业造成威胁的产业能力。其它中小发展中国家,承接一些服装鞋帽之类的工业还有可能,但是稍有技术含量的产业,基本上会被中国垄断掉。
  
  因为他们在本国新创新的企业,在建立品牌,完成国际化之前,就会被中国企业的狼群战术撕碎。中国企业,会通过自己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效率优势,技术优势,综合成本优势,轻易的打垮这些的新出生的嫩苗。打个比方,你在非洲,想建立一个手机公司,是不太可能的,一来,你没有人才,二来,你没有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你这个国家没有这样的产业链基础。给你投资100亿,你也做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你怎么和深圳那些能把手机做到10美元以下的价格的企业竞争?
  
  看看加拿大的黑莓,看看西门子,看看NOKIA。不把研发和生产中心放在中国的手机企业,都活不好。在中国建立巨大基地的三星,和把生产全部放在富士康的苹果才能活下来。HTC现在的中国化还在半推半就中,所以也半死不活中。只能眼看着5家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轻松超过他们。所以,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大的磁石,离开这里的工业,在全球就没有能力和新崛起的中国企业进行残酷的竞争。这是一个跨国企业们无法逃避的现实难题。
  
  发达国家的日子都这么难过。其它发展中国家更是惨。他们的工业企业,已经失去了生存和创业的空间。除了一些资源类和当地结合特别紧密的行业,其它通用工业类产业,基本没有和中国企业竞争的能力。他们只有等中国产业升级完成,巨轮缓缓碾过后,才能顺着中国经过的车辙,重新出来觅食。
  
  我的结论是:中国是当前人口大国中,最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而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后的20年里,其它发展中国家晋升之路也基本被锁死。也就是说,2020年,是其它发展中国家冲上发达经济体的最后机会,如果失败,那在2050年前,将很难再有机会。
  
  接下来20-30年,是中国从初等发达到中等发达的过程,在这个升级完成前,大量中低层次的工业,中国是不会释放出来(自己的中西部就足够消化转移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n7b.html
2017到2020年是中国进入发达国家门槛的关键时间
handsetft
  
  我的判断是,在2017年-2020这个时间段里,中国的主要经济指标,会和入门级发达国家处于一个模糊的胶着状态。我们会在这个时间段里,成功的让部分发达国家变得和我们一样穷:)
  
  在IMF最新的全球各国人均GDP排名中,中国在186个国家地区中,排到84位,已经成为这个星球上的中上水平。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发达国家把全球的平均水平拉上去了,2013年世界人均GDP是10486美元),但是比中国更富的国家的总人口,是19.45亿,占到了地球总人口的27.55%。
  
  比中国更穷的国家的总人口,人口为37.53亿,占了地球总人口的53.17%。同学们,以后大家出国的时候,或是在国内遇到外国人的时候,要抬头挺胸,因为这个世界上,可能大半人口的富裕程度还不如你。
  
  大家可以把IMF的这个名单拉一下,排50到83之间,有几个国家敢说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真实的GDP高于中国的?中国统计局一直以来,是非常低调的。如果以巴西或是印度等国家统计局的作风的,中国今天的人均GDP统计成1.5万美元也是完全可能的。你看看人家印度,人均钢产量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以下,人均汽车销量只有中国的八分之一,出口只有中国零头的零头,人均GDP妥妥的报中国的四分之一弱。
  
  很多不懂经济的“爱国”青年,往往习惯性的认为中国的GDP有水分。各类所谓专家,习惯性的用中国经济泡沫破裂或是结构性问题大爆发之类的标题吸引大家的眼球。中国什么指标略有一点点风吹草动,立刻一堆JY和媒体高喊:中国经济崩溃在际;今天你再不换美元,明天可能再也换不到之类。他们是永远看不到印度和其它各国各主要指标的大面积滑坡的。人家印度汽车销量下滑十多个点,用电量也大降,依然还是西方媒体眼里潜在的“即将”崛起的大国。
  
  上面是题外话了,再说一个例子,来证明中国统计数据的低调和人为压低。中国PPP人均GDP,才10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以购买力平均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只比名义GDP高了一半左右。
  
  这个提升的比例,甚至比韩国和台湾的提升还要少。难道是说,中国的物价和消费价格比韩国和台湾还要高吗?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上海北京的物价水平,和台北首尔相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物价水平,必然是远远低于韩国或是台湾的平均水平的(看看茶叶蛋就知道了,中国茶叶蛋的价格,至少有一半地区,价格只有台湾的一半左右),中国真实的购买力平价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中国购买力平价存在低估,是因为,中国参与国际比较项目的样本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哈尔滨、西安七个大城市,这七个大城市的物价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得多。
  
  中国当局是假装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因为GDP再增长上去,尾巴就藏不住了,国际组织要逼着你承认发达经济体的地位,并要求你在全球范围承担和发达国家一样的义务了,我们的领导人,早就强调过,要保持发展中国家地位50年不动摇了。我们是不会出现像蔡英文这样的极品的(台湾进入WTO的时候,谈判代表蔡英文强调要以发达国家地区的地位加入,承担更多义务,而远远更发达的新加坡却低调的以发展中国家地位申请加入。)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消费了30%的家电,26%的汽车,人均住房面积远超日韩台湾,出国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一。但是统计出来的GDP总量只占世界的12%,人均GDP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如果这样还不算低调,怎样才算?
  
  那么,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离发达经济体还还有多远?
  
  我们从几组数据和现象来看:
  
  第一组:
  
  上海在2012年,包含常住人口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2000美元以上,人类发展指数超过了台湾甚至日本,以联合国的标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发达经济体水平。
  
  而在2005年,上海人均GDP刚刚达到6000美元,和全国2012年的水平相当。也就是说,上海的经济发展,也只领先了全国平均水平7年左右。
  
  第二组:
  
  2013年,中国市场销售了2200辆汽车,每万人,平均销售了163辆汽车。而台湾地区销售了37万辆汽车,每万人,也平均销售了163辆汽车。
  
  在13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购买率已经赶上了台湾,而发达地区,例如东部沿海,更是远超当前台湾的水平。中国发达地区的汽车购买力和保有量,已经超过了俄国巴西这样的高收入国家,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在追近这些高收入国家。
  
  第三组:
  
  2012年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4万人民币,这个数字的分母中,包含了没有工作的青少年和老人,因此,换算成就业人员收入口径,上海北京就业人口的平均月收入约达到7000人民币以上。
  
  第三方的人力资源网站,以及社会机构的抽样也显示,上海地区,2013年,平均工资约为7000-8000人民币(这个数字可能有争议,以后章节会有详细的展开)。而台湾主计处调查显示,60%的台湾就业人群的工资,低于35000台币(约合7000人民币)。
  
  结论:国内一线大城市的工资水平,已经逐步接近台湾的水平。
  
  第四组:
  
  韩国在1990年,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而在1995年,人均GDP超过了10000美元,同时在1996年,就被吸纳为OECD成员国,也就说,韩国在人均GDP冲上6000美元后的5-6年里,就成功攻上10000美元,同时被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认可为发达国家新成员。
  
  为什么在二战后,有很多国家(尤其是很多资源输出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但是却没有被世界认可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或是发达经济体,主要有两套标准。一套是联合国的标准,以人类发展指数为主,达到这个标准的发达经济体约有40个甚至更多。第二套是OECD成员国,这是一个富国俱乐部,目前有三十多个成员国,是主要发达国家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
  
  个人感觉,把人类发展指数,工业化水平和产品输出能力,文化输出能力综合起来分析,会比较全面。
  
  中东国家,很多国家人均GDP高达数万美元,但是人类发展水平低,教育,医疗,人均预期寿命,社会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跟不上。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单一,除了不可再生的资源行业,基本没有像样的产品能参加全球竞争。又或是一些旅游国家,如拉美的巴哈马,旅游为主,人均GDP高达2万美元以上,但是同样不支持其成为发达国家。
  
  文化输出也是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往往有发达的文化产品,并风靡全球,日本美国和欧洲就不说了,就是亚洲四小龙中的香港,韩国,台湾,也有港剧,韩流,台湾名星在亚洲流行。而很多中小国家,经济单一,规模也小,无法形成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大企业,把国家的产品和文化输送到海外。
  
  中国的人均GDP,在2013年,达到6747美元,在全球排在84位,同时全球有60多个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只有30多个经济体,被全球公认为发达经济体。
  
  大家可以按着名单往下拉,真正能够满足我上面列的几个条件的国家或是地区还真不多。在10年里,比中国更容易晋升为发达经济体的,一个手也数得多过来。
  
  东欧的部分国家是最有可能的,他们往往有良好的工业底子。居民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高。而其它国家,要么是小得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岛国,要么是资源丰富,但是其它产业极其落后的单一经济国家,要么就是旅游为主的国家。有部分国家,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远比中国要好,但是却没有发展起自己的工业。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吃不了苦,不愿意学理工类学科。导致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人才,帮助国家实现工业化。
  
  韩国是二战后,极个别的,从发展中国家晋升为发达国家的案例。同批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中,香港和台湾不是主权国家,不具备代表性。新加坡由于是城市国家,产业偏向于金融和港口,总体规模也小,不能做为中国发展的参考物。
  
  而韩国则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等产业在全球有比较强的竞争力。韩国在1990年的时候,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在1995年时候,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而当时的主流发达国家的人均GDP约为3万美元左右。例如美国当年的人均GDP是2.7万美元左右,德国约为3.2万美元左右。
  
  而韩国在1996年时候,就成功的加入了OECD组织,正式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要知道,加入这样的国际组织,需要相当长周期的准备的,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在93,94年,也就是韩国人均GDP还没有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韩国人就开始为加入OECD做准备了。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达到当时高度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我强调工业的作用,在后面,会有重点的阐述),社会政治稳定,居民的生活水平良好(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就会被认可为发达经济体。当然,今天的门槛比当时高了很多。
  
  在2012年左右,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以上的,可以被视为高度发达国家,而2万美元,可以视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入门水平,例如当前韩国的水平。达到一万美元,则可以列入高收入国家的,成为准发达国家(需要同时具备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以及相对较高的社会发展水平,才能算是踏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我们预估,中国会在2017-2020年左右的时间段里,初步达到或是接近这个水准。而届时,高度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大约会达到5万美元的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达到2.5万美元左右,而高收入国家,或是准发达国家的门槛也会抬升到1万3-1万5美元的水平。
  
  以我的判断,如果中国人均GDP达到1.3万美元左右,且人类发展指数达到或是接近高人类发展水平,则中国会被国际主流观点认可成为发达国家
  
  事实上,中国当前工业产品的输出能力,以前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已经超过了90年代的韩国了。
  
  在90年代,韩国还没有像样的品牌,现代和三星远没有今天的影响力,韩剧也是在2000年后,随着《我的野蛮女友》才开始走红亚洲的。而这方面,中国至少已经达到了韩国2000年左右的水平。中国企业已经批量的走出国门,例如华为中兴在电信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前五,在行业的地位,超过了2000年的现代和起亚。
  
  中国的手机品牌,在全球前十中,占有五家,不亚于2000年的三星和LG。家电等领域也是类似的。甚至中国的高铁,核电已经出国和欧洲,这是2000年的韩国,完全不具备的实力和能力。
  
  同时,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风行于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国家,台湾各电视台当前有48部大陆连续剧在同时播放,日本人甚至出现请假在家看中国连续剧的现象。在东南亚国家,中国的节目也非常流行。
  
  文化传播方面,中国已经完全达到了90年代,00年代初香港和韩国的水平。可以讲,中国的工业能力,已经优于我们人均GDP的表现水平,这个星球上,人均GDP在6、7千美元的国家,没有一个具备和中国接近的工业水平。文化输出方面,也走在前面,韩国香港是经济先发达,文化后输出,而中国文化输出走在了前面。
  
  中国实在太大了,部分地区,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发展水平,部分行业,事实上已经具备全球顶尖的竞争力,而中国的一小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在全球,也是不能忽略的力量。
  
  中国东部地区,保守估计,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相当于在这个星球上,已经有了一个总人口仅次于美国,但多于日本的发达经济体出现了。这个经济体开始释放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也是必然的。
  
  改革之初,才几百万人的香港,对国内的投资,就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如今,2-3亿人口的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可以释放多少经济能源,大家可以想象。
  
  在当今全球,人口规模大,经济底子还可以的大国中,俄国,巴西,墨西哥是有代表性的,这几个国家,人口都过亿,人均GDP也都超过了10000美元,但他们的工业能力和中国相比,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
  
  中国制造业崛起后,还基本上锁死了其它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机会(中国工业发展之路,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其它国家无路可走。中国产业升级后,很少向其它国家转移,而是向自己中西部转移。中国的工业配套,在国内就可以完成,不像日本韩国工业起来的时候,需要全球其它国家参与配套。中国工业起来后,把成本做得极致,让其它发展中国家根本没有办法用低成本切入这个行业。中国工业起来后,行业的竞争程度也达到极致,例如以前欧美企业是三年研发一款新手机,现在中国企业是三个月完成,这样的竞争强度,别说发展中国家切不进去,发达国家的企业,也在纷纷的败退)。
  
  俄国和巴西等资源大国和中国走得近,就有饭吃,墨西哥紧跟美国,其它中小国家根本无足轻重,完全没有可能形成对中国工业造成威胁的产业能力。其它中小发展中国家,承接一些服装鞋帽之类的工业还有可能,但是稍有技术含量的产业,基本上会被中国垄断掉。
  
  因为他们在本国新创新的企业,在建立品牌,完成国际化之前,就会被中国企业的狼群战术撕碎。中国企业,会通过自己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效率优势,技术优势,综合成本优势,轻易的打垮这些的新出生的嫩苗。打个比方,你在非洲,想建立一个手机公司,是不太可能的,一来,你没有人才,二来,你没有上下游的配套企业,你这个国家没有这样的产业链基础。给你投资100亿,你也做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你怎么和深圳那些能把手机做到10美元以下的价格的企业竞争?
  
  看看加拿大的黑莓,看看西门子,看看NOKIA。不把研发和生产中心放在中国的手机企业,都活不好。在中国建立巨大基地的三星,和把生产全部放在富士康的苹果才能活下来。HTC现在的中国化还在半推半就中,所以也半死不活中。只能眼看着5家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轻松超过他们。所以,中国已经成了一个大的磁石,离开这里的工业,在全球就没有能力和新崛起的中国企业进行残酷的竞争。这是一个跨国企业们无法逃避的现实难题。
  
  发达国家的日子都这么难过。其它发展中国家更是惨。他们的工业企业,已经失去了生存和创业的空间。除了一些资源类和当地结合特别紧密的行业,其它通用工业类产业,基本没有和中国企业竞争的能力。他们只有等中国产业升级完成,巨轮缓缓碾过后,才能顺着中国经过的车辙,重新出来觅食。
  
  我的结论是:中国是当前人口大国中,最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而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后的20年里,其它发展中国家晋升之路也基本被锁死。也就是说,2020年,是其它发展中国家冲上发达经济体的最后机会,如果失败,那在2050年前,将很难再有机会。
  
  接下来20-30年,是中国从初等发达到中等发达的过程,在这个升级完成前,大量中低层次的工业,中国是不会释放出来(自己的中西部就足够消化转移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a30aed0102vn7b.html
所以这几年也是国家生存安危之年
口胡  我们永远是发展中国家               
未来几年世界格局会有大变化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发不发达看全社会人均用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