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半年将开启火箭高密度发射 将有10次左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50:20
2015年06月07日 10:28
来源:中国航天报 作者:崔恩慧 张昊
进入6月,一年即将过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型号研制步伐加紧。继上半年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年宇航发射“开门红”后,集团公司下半年型号高密度发射的大幕即将开启。

在集团公司接下来的宇航发射任务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可谓是极具代表性的“主力军”。走过发射次数相对较少的2013年和2014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随着今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启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高密度发射。

“我们的火箭从2015年下半年至明年春节前将执行10次左右的发射,未来3年时间里完成近30次宇航任务。”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透露。

驶入型号发射的“快车道”,如何保证平稳“驾驶”?中国航天人于多方面皆有驾驭之术。

早谋划保进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应对高密度发射的挑战,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研制团队早在几年前便制定了型号“五年滚动计划”,谋划了火箭的新技术研发和状态一致性的设计方案。同时,型号产品被要求提前投产,确保满足型号发射的周期需求。

今年,对于一院211厂来说,火箭总装任务迎来历史新高,有包括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长二F运载火箭等20余发火箭要完成总装。其中,长三甲系列火箭占一半左右,创历史之最。

年初,为保证火箭总装测试节点,211厂总装事业部针对全年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装任务进行逐项分析,并制定了科学系统的工作计划。

通过对场地、人员、型号任务、时间节点、资源等方面的分析,211厂首先在总装厂房新增一台大型配气台和小型移动配气台,从硬件上保证总装厂房可以同时满足1个一级、1个二级、2个三级和4个助推同时在线总装。同时,针对测试厂房只能同时停放两发测试火箭的情况,该厂合理制定了全年的测试计划,使火箭不会因停放发生冲突,影响测试。

211厂还针对生产计划制定了日检、周检和定期的协调会,要求调度主管每日对标计划进行检查,每周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一旦发现有制约火箭总装进度的问题,立即上报,与相关职能处室共同解决。

抓质量有底气

质量永远是型号产品的根本。要实现高密度发射环环相扣,不掉链子,必须保证型号发发成功。

在截至目前完成的62次发射中,“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火箭仅有一次失利。但研制团队仍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严把质量关。

“我们采取了更细致的工作方法,简化了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细化、量化了质量管理,以数据说话,从规范上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问题可溯,强化风险识别,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近年来集团公司实施的工艺振兴计划,对基础工艺的加强也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此外,长三甲系列团队还通过设立奖惩制度保证发射任务的成功——在提高型号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试验队员不仅会受到公告表扬,还会得到物质奖励;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被追责并罚款。

诸多保证型号质量的措施使长三甲团队面对高密度发射任务,不仅没有乱了阵脚,反而正如岑拯所言,“信心更足了”。

提效率控流程

在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长三甲系列火箭从设计、生产、试验、发射各个环节着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火箭研制团队首先在型号研制之初优化了总体设计,以加强产品功能。待到生产阶段,通过采用贮箱的自动焊接等技术,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目前,长三甲系列火箭还打破原本的单件产品验收模式,采取了批生产、批验收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型号的生产效率。

作为型号总指挥,岑拯一直秉承一个理念:执行型号发射任务时,能在后方提前做好、做足的工作,一定不要带到发射场去。因此,长三甲团队尽量优化发射场流程,将火箭进场的时间和在发射场的试验队人数控制在最低。

“以今年宇航发射‘开门红’为例,虽然相较以往火箭增加了远征一号上面级,但只提前了28天进场。”岑拯说,“而长三甲基础级团队人数由过去的180人左右减到约150人。”

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行动力的衰减。长三甲团队对每个成员进行了“挖潜”,通过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来应对高密度发射可能带来的加班加点。

此外,过程可控的思想也对长三甲系列火箭应对高密度发射起到重要作用。在型号物流过程中,物资状态、产品流转等信息能够被跟踪监视,便于保证型号的研制进度。而在最后的发射阶段,“数字发射场”的建设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如今长三甲团队已经在采用CPAD设备控制试验过程,对数据进行现场录入和确认,进而生成自动化表格,如此可以实现前后方联动判读数据,节省了驻守发射场的人力资源。(崔恩慧 张昊/文 宿东/摄)

http://news.ifeng.com/a/20150607/43924076_0.shtml2015年06月07日 10:28
来源:中国航天报 作者:崔恩慧 张昊
进入6月,一年即将过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型号研制步伐加紧。继上半年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年宇航发射“开门红”后,集团公司下半年型号高密度发射的大幕即将开启。

在集团公司接下来的宇航发射任务中,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可谓是极具代表性的“主力军”。走过发射次数相对较少的2013年和2014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随着今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启动,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高密度发射。

“我们的火箭从2015年下半年至明年春节前将执行10次左右的发射,未来3年时间里完成近30次宇航任务。”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透露。

驶入型号发射的“快车道”,如何保证平稳“驾驶”?中国航天人于多方面皆有驾驭之术。

早谋划保进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为了应对高密度发射的挑战,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研制团队早在几年前便制定了型号“五年滚动计划”,谋划了火箭的新技术研发和状态一致性的设计方案。同时,型号产品被要求提前投产,确保满足型号发射的周期需求。

今年,对于一院211厂来说,火箭总装任务迎来历史新高,有包括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长二F运载火箭等20余发火箭要完成总装。其中,长三甲系列火箭占一半左右,创历史之最。

年初,为保证火箭总装测试节点,211厂总装事业部针对全年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装任务进行逐项分析,并制定了科学系统的工作计划。

通过对场地、人员、型号任务、时间节点、资源等方面的分析,211厂首先在总装厂房新增一台大型配气台和小型移动配气台,从硬件上保证总装厂房可以同时满足1个一级、1个二级、2个三级和4个助推同时在线总装。同时,针对测试厂房只能同时停放两发测试火箭的情况,该厂合理制定了全年的测试计划,使火箭不会因停放发生冲突,影响测试。

211厂还针对生产计划制定了日检、周检和定期的协调会,要求调度主管每日对标计划进行检查,每周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一旦发现有制约火箭总装进度的问题,立即上报,与相关职能处室共同解决。

抓质量有底气

质量永远是型号产品的根本。要实现高密度发射环环相扣,不掉链子,必须保证型号发发成功。

在截至目前完成的62次发射中,“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火箭仅有一次失利。但研制团队仍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严把质量关。

“我们采取了更细致的工作方法,简化了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细化、量化了质量管理,以数据说话,从规范上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使问题可溯,强化风险识别,争取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长三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近年来集团公司实施的工艺振兴计划,对基础工艺的加强也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

此外,长三甲系列团队还通过设立奖惩制度保证发射任务的成功——在提高型号质量方面表现突出的试验队员不仅会受到公告表扬,还会得到物质奖励;与此同时,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将被追责并罚款。

诸多保证型号质量的措施使长三甲团队面对高密度发射任务,不仅没有乱了阵脚,反而正如岑拯所言,“信心更足了”。

提效率控流程

在高密度发射的形势下,长三甲系列火箭从设计、生产、试验、发射各个环节着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火箭研制团队首先在型号研制之初优化了总体设计,以加强产品功能。待到生产阶段,通过采用贮箱的自动焊接等技术,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得以大幅提高。目前,长三甲系列火箭还打破原本的单件产品验收模式,采取了批生产、批验收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型号的生产效率。

作为型号总指挥,岑拯一直秉承一个理念:执行型号发射任务时,能在后方提前做好、做足的工作,一定不要带到发射场去。因此,长三甲团队尽量优化发射场流程,将火箭进场的时间和在发射场的试验队人数控制在最低。

“以今年宇航发射‘开门红’为例,虽然相较以往火箭增加了远征一号上面级,但只提前了28天进场。”岑拯说,“而长三甲基础级团队人数由过去的180人左右减到约150人。”

人数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行动力的衰减。长三甲团队对每个成员进行了“挖潜”,通过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来应对高密度发射可能带来的加班加点。

此外,过程可控的思想也对长三甲系列火箭应对高密度发射起到重要作用。在型号物流过程中,物资状态、产品流转等信息能够被跟踪监视,便于保证型号的研制进度。而在最后的发射阶段,“数字发射场”的建设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如今长三甲团队已经在采用CPAD设备控制试验过程,对数据进行现场录入和确认,进而生成自动化表格,如此可以实现前后方联动判读数据,节省了驻守发射场的人力资源。(崔恩慧 张昊/文 宿东/摄)

http://news.ifeng.com/a/20150607/43924076_0.shtml
中国卫星发射应该以农历年计算周期
chaobill 发表于 2015-6-7 11:01
中国卫星发射应该以农历年计算周期
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chaobill 发表于 2015-6-7 11:01
中国卫星发射应该以农历年计算周期
不知道长征火箭尺寸是不是用市尺、市寸来度量的?
灭毛平美 发表于 2015-6-7 13:09
不知道长征火箭尺寸是不是用市尺、市寸来度量的?
低端黑?。。。。。。。。。。。。。。。。。。。。。。
奇怪了,今年长2F用来发射什么卫星呢
低端黑?。。。。。。。。。。。。。。。。。。。。。。
你还别说,要是大中华没有衰弱那二百年,现在说不定还真是全球通用市尺标准。子弹口径,铁路规矩,集装箱标准。。。。全是中华体系。唏嘘啊。。。
凌云茶 发表于 2015-6-7 14:33
奇怪了,今年长2F用来发射什么卫星呢
同问?不知道用来射啥东东
夸克鸟kuakeniao 发表于 2015-6-7 15:05
你还别说,要是大中华没有衰弱那二百年,现在说不定还真是全球通用市尺标准。子弹口径,铁路规矩,集装箱 ...
在我看来,从古希腊时代基本定调了,字母记号更利于逻辑的推演向深入发展,汉字记号导致书写、推理都非常不便,但可以表达比字母记号更隐晦的意义
一堆毒发争先恐后上天,赶紧把五六七整利索吧
不知道长征火箭尺寸是不是用市尺、市寸来度量的?
长征2/3/4的芯级直径几乎就是一丈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orser 发表于 2015-6-7 16:08
同问?不知道用来射啥东东
是不是天2
上半年制造,下半年发射?
采用自动焊接。。。敢情以前储箱不是自动焊接的?
今年发射计划的20发是指的到明年农历春节前
长2F今年没什么事儿,明年发射神舟 天宫2


好久没关注了,新一代的北斗上半年就已经发射了一颗,今年总共也就3-4颗吧


好久没关注了,新一代的北斗上半年就已经发射了一颗,今年总共也就3-4颗吧
在我看来,从古希腊时代基本定调了,字母记号更利于逻辑的推演向深入发展,汉字记号导致书写、推理都非常 ...
假如真要让中国人发扬光大以前自然科学,现代的我们用的科学符号很可能让类似偏旁部首等字根符号代替。
什么方便不方便,实力才是硬道理,当年大汉要能踏平西欧,叫他们吃屎他们也得吃!   来自:关于超级大本营
欧洲强大,数字照样用方便的弱小的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不用强大的罗马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