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国财政政策将大有可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11:20
转载

下半年信贷管制或将“名紧实松”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首要任务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这为出台有针对性的财政激励措施铺平了道路。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实际上表明,中国先前从紧的论调已经开始缓和。人们普遍认为,在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升值6.5%之后,人民币升值步伐将会放缓,因日前的政治局会议称,下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向国务院建议适当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以帮助受到全球需求放缓打击的出口企业。鉴于中国政策制定缺乏透明度,官方声明中省略的东西可能与提到的内容同等重要。

        分析认为,三季度货币政策偏紧操作取向难有大变,货币信贷根本放松也不会出现。考虑到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预计下半年信贷控制名义上不会做出任何松动,实际操作将更加灵活,中小企业贷款甚或单列。三季度货币政策偏紧操作取向难有大变。首先,保增长与防通胀同时并列为“首要位置”,而后者仍处于“突出位置”,本身就说明了当前虽存在经济下滑风险,但高层可能认为,经济回调幅度总体仍然符合预期且可控,因而政策仍未到必须根本转向之时。

        其次,人大财经委在两个不同场合均明确表示支持货币政策继续“从紧”和财政政策保持“稳健”,支持继续“收紧银根和控制银行信贷”。国务院和央行新闻稿也通过“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表述,暗示了指望当前货币政策就出现明显放松的不现实。“干中调”是政策主要执行策略。虽然人大财经委支持货币政策继续从紧,但也考虑到了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因而明确提出“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这显示,干的过程中随时要做好调整准备,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主要操作策略。

        目前最受关注的就是信贷管制是否会放松。我们认为,至少在三季度,货币信贷根本放松不会出现,但是为鼓励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可能出现边际调整。信贷控制在名义上不会做出任何松动表示,年初确定的信贷指标将继续执行,但实际操作会更加灵活。预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增加,同时直接融资也会得到进一步鼓励。据悉,央行已准备了十多项措施帮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这些措施对金融政策松紧影响不大。为此,可以对小型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差别准备金率;将小企业信贷单列而不纳入年初设定的信贷考核范围,也可能成为将来的政策选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坚持的“落实从紧货币政策”,在此次货币政策例会中也未被提及。此次货币政策例会也未提及“加强流动性管理”。今年以来,央行已五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都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或将有限。但即使如此,为了回收中国贸易顺差所产生的流动性,央行在年底前仍须将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17.5%调高到20%。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未提及官方制定的将2008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控制在4.8%的目标,而是称要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考虑到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中国的决策者们更加关注出口行业及整体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掌握调控平衡点
        调控部门面临的难点,在于如何敏锐、及时和较全面地把握经济多种变量中最关键的组合信息,合理地动态掌握调控中“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和明显通胀,又要防止出现过快经济下滑”的平衡点。其中,第一条便是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事实上,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时曾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减少部分用于抗震救灾。财政总支出的控制与控制好货币政策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财政支出本身就是经济总需求的一部分,不能严格控制的话,就可能挤占政府之外领域的需求。政府的总支出尤其是行政性支出是应该压缩的。

实施“走出去”财税政策,优化投资结构
        在促进对外经济平稳发展方面,财政部门已形成一套思路。下一步将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适时微调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稳定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此外,财政部门将适时调整进口税收政策,鼓励国内供应偏紧产品进口,保障国内供应;完善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障对外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宏调还必须严密防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财政部门的对策是,将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生产增加供给。这包括在农业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农牧业补贴政策体系,支持完善农牧业保险体系,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缓解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同时,财政部门还将完善国家储备制度,跟踪监控国家储备库存情况,适时充实粮油储备库存,保障市场供应,防止市场供应脱销断档。然而,在出口发展明显下行的情势下,如何让中国宏观经济可以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据透露,财政部门在这方面的应对之策是,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

突破现有财富分配格局,形成总体思路
        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超GDP增长,政府支配的份额在不断提高,国民财富分配格局的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战略问题。当下的中国,正在致力于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应该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目前的社保覆盖面仍比较窄,资金缺口大,已经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一系列举措也正酝酿推出。这主要体现在,财政将适当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支出,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同时,财政部门将完善应对价格上涨的民生保障机制,及时完善和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低保补助、养老金标准的物价指数调整机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保障困难群体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另外,财政部门还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此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都已列入议事日程。关于财税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等更具深远意义改革发展思路、举措都在集思广益之中,将在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集中讨论、形成总体思路并择机推出。

加大财政投入,作好长远规划
        在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下一步还要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动态变化,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对此,首先,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正确处理好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的关系,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继续控制流动性过快增长,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其次,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搞“一刀切”,继续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合理把握人民币贷款投放进度,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既要总体把握信贷规模,又要根据不同行业、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第三,要进一步发挥汇率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转型,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平稳发展;第四,发挥价格工具调控作用,正确引导公众预期,稳妥运用利率工具、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胀预期。货币政策调控在具体操作上的适时、适量,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功不可没。但不能否认,货币政策不能包打天下。我国经济发展偏快和过热是共性问题,但也不排除一些个性问题。解决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

        那么市场又该作何展望?中国实施更为强硬的货币紧缩政策的可能性正在变小。政府会议使投资者们确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一些人现在认为,中国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变得微忽其微。但我们仍然排除了央行在短期内全面放宽政策的可能性。中国政府可能会加大财政投入拉动消费,特别是农村的消费。中国政府可能通过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或增加某些出口退税等形式,增加财政投入。预测货币政策的变动较为困难,因为央行今年实际上并未实施紧缩政策,这与市场预期相左。中国央行从去年12月以来就再未加息。但通过表达强硬的态度,人民银行也实现了加息对市场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通胀预期得以改善,货币重回银行储蓄而不是变成支出,尽管存款利率远远低于通胀水平。转载

下半年信贷管制或将“名紧实松”
        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当前首要任务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这为出台有针对性的财政激励措施铺平了道路。政治局会议的表述实际上表明,中国先前从紧的论调已经开始缓和。人们普遍认为,在今年上半年已累计升值6.5%之后,人民币升值步伐将会放缓,因日前的政治局会议称,下半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向国务院建议适当放慢人民币升值步伐,以帮助受到全球需求放缓打击的出口企业。鉴于中国政策制定缺乏透明度,官方声明中省略的东西可能与提到的内容同等重要。

        分析认为,三季度货币政策偏紧操作取向难有大变,货币信贷根本放松也不会出现。考虑到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预计下半年信贷控制名义上不会做出任何松动,实际操作将更加灵活,中小企业贷款甚或单列。三季度货币政策偏紧操作取向难有大变。首先,保增长与防通胀同时并列为“首要位置”,而后者仍处于“突出位置”,本身就说明了当前虽存在经济下滑风险,但高层可能认为,经济回调幅度总体仍然符合预期且可控,因而政策仍未到必须根本转向之时。

        其次,人大财经委在两个不同场合均明确表示支持货币政策继续“从紧”和财政政策保持“稳健”,支持继续“收紧银根和控制银行信贷”。国务院和央行新闻稿也通过“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表述,暗示了指望当前货币政策就出现明显放松的不现实。“干中调”是政策主要执行策略。虽然人大财经委支持货币政策继续从紧,但也考虑到了经济可能面临的风险,因而明确提出“要根据情况变化,在具体执行中进行调整”。这显示,干的过程中随时要做好调整准备,将是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主要操作策略。

        目前最受关注的就是信贷管制是否会放松。我们认为,至少在三季度,货币信贷根本放松不会出现,但是为鼓励对中小企业贷款,信贷可能出现边际调整。信贷控制在名义上不会做出任何松动表示,年初确定的信贷指标将继续执行,但实际操作会更加灵活。预计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会增加,同时直接融资也会得到进一步鼓励。据悉,央行已准备了十多项措施帮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这些措施对金融政策松紧影响不大。为此,可以对小型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差别准备金率;将小企业信贷单列而不纳入年初设定的信贷考核范围,也可能成为将来的政策选择。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行坚持的“落实从紧货币政策”,在此次货币政策例会中也未被提及。此次货币政策例会也未提及“加强流动性管理”。今年以来,央行已五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其目的都是为加强流动性管理。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或将有限。但即使如此,为了回收中国贸易顺差所产生的流动性,央行在年底前仍须将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17.5%调高到20%。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未提及官方制定的将2008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控制在4.8%的目标,而是称要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内。考虑到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中国的决策者们更加关注出口行业及整体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

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掌握调控平衡点
        调控部门面临的难点,在于如何敏锐、及时和较全面地把握经济多种变量中最关键的组合信息,合理地动态掌握调控中“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和明显通胀,又要防止出现过快经济下滑”的平衡点。其中,第一条便是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规模。事实上,5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经济工作时曾要求,中央国家机关今年的公用经费支出一律比预算减少5%,减少部分用于抗震救灾。财政总支出的控制与控制好货币政策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财政支出本身就是经济总需求的一部分,不能严格控制的话,就可能挤占政府之外领域的需求。政府的总支出尤其是行政性支出是应该压缩的。

实施“走出去”财税政策,优化投资结构
        在促进对外经济平稳发展方面,财政部门已形成一套思路。下一步将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适时微调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出口稳定增长,优化出口结构。此外,财政部门将适时调整进口税收政策,鼓励国内供应偏紧产品进口,保障国内供应;完善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障对外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宏调还必须严密防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此,财政部门的对策是,将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生产增加供给。这包括在农业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农牧业补贴政策体系,支持完善农牧业保险体系,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缓解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快农业科技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同时,财政部门还将完善国家储备制度,跟踪监控国家储备库存情况,适时充实粮油储备库存,保障市场供应,防止市场供应脱销断档。然而,在出口发展明显下行的情势下,如何让中国宏观经济可以保持持续稳定发展?据透露,财政部门在这方面的应对之策是,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加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

突破现有财富分配格局,形成总体思路
        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超GDP增长,政府支配的份额在不断提高,国民财富分配格局的变化正在成为一个战略问题。当下的中国,正在致力于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所以应该增加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目前的社保覆盖面仍比较窄,资金缺口大,已经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一系列举措也正酝酿推出。这主要体现在,财政将适当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支出,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同时,财政部门将完善应对价格上涨的民生保障机制,及时完善和落实各项财政补贴政策,研究建立低保补助、养老金标准的物价指数调整机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保障困难群体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另外,财政部门还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此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增值税转型,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等都已列入议事日程。关于财税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等更具深远意义改革发展思路、举措都在集思广益之中,将在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集中讨论、形成总体思路并择机推出。

加大财政投入,作好长远规划
        在这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下一步还要正确处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动态变化,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对此,首先,把握好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正确处理好总量调控与结构优化的关系,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货膨胀的平衡点继续控制流动性过快增长,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其次,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不搞“一刀切”,继续加强信贷政策窗口指导,合理把握人民币贷款投放进度,引导银行金融机构既要总体把握信贷规模,又要根据不同行业、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第三,要进一步发挥汇率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经营战略转型,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平稳发展;第四,发挥价格工具调控作用,正确引导公众预期,稳妥运用利率工具、抑制需求膨胀、稳定通胀预期。货币政策调控在具体操作上的适时、适量,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功不可没。但不能否认,货币政策不能包打天下。我国经济发展偏快和过热是共性问题,但也不排除一些个性问题。解决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目标。

        那么市场又该作何展望?中国实施更为强硬的货币紧缩政策的可能性正在变小。政府会议使投资者们确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一些人现在认为,中国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变得微忽其微。但我们仍然排除了央行在短期内全面放宽政策的可能性。中国政府可能会加大财政投入拉动消费,特别是农村的消费。中国政府可能通过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或增加某些出口退税等形式,增加财政投入。预测货币政策的变动较为困难,因为央行今年实际上并未实施紧缩政策,这与市场预期相左。中国央行从去年12月以来就再未加息。但通过表达强硬的态度,人民银行也实现了加息对市场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通胀预期得以改善,货币重回银行储蓄而不是变成支出,尽管存款利率远远低于通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