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分析系列水文之一:能不能让自己看远一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01:30
上个帖子 http://lt.cjdby.net/thread-2017779-1-1.html 没几个人有兴趣,还害死了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账号。

为弥补趣味性的不足,挑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俄罗斯某军工集团的一个高层曾说自己的某某机载火控雷达凝视某个区域时可以看很远(印象中帖子里是四百公里左右)。这个发言引来很多口水。

该睡觉了,简单写几句炒个冷饭。

首先要说,他这个说法非常不严谨,也就是唬唬不懂行的听众。要专业一点的话,好歹加半句说明一下被探测物体的属性(反射截面,或者至少说说是客机还是轰炸机还是歼击机)。

机载火控雷达,即使用来探测400公里外的大型轰炸机也是不大靠谱的;当然不排除它预先有这个设计,非得来这么一把,也不是不能实现

一般说来,歼击机火控雷达探测歼击机类目标(2~5m^2),距离指标设计到一两百公里就差不多了。当需要探测小目标时,这个距离会缩短,或者采用增加积累的方式来提高探距

这个距离的设计,看过一些书啊论文之类的,太久远现在记不清楚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去查查。总体说来,对某种场景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功率口径积、使用波段在大气中的损耗、环境及自己系统的噪声、对方的反射截面及散射特性等,然后设计一定的脉冲宽度、脉冲数、脉冲重复周期去看它。

1、不同类型的目标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要达到对该目标的可靠探测,需要系统获得一个可用的信噪比,记为 SN_need ;
2、计算一个特定时宽的脉冲所能够获得的目标回波的信噪比 SN_single ;这个值往往远低于 SN_need;
3、多脉冲相关(其实该说“相参”)积累。积累脉冲数增多时,总信噪比会升高,忘了增幅是怎样的,好像是与脉冲数 N 的平方根相关,姑且记为 10*log(N^0.5),单位是分贝。比如积累100个脉冲,信噪比会提高10dB;

计算过程是:使得 SN_single(dB) + 10*log(N^0.5)≥ SN_need(dB)。

通过这个式子可以看到:从理论上来说,想看多远就看多远。而在现实中,能量的收发能力有限,系统处理能力有限,目标或自己的运动也会使得无法稳定积累,这个 N 是不能随便填的。
(当杂波太强烈时,一味地积累也没多大用处,需要考虑其它方法提高信杂比。这是题外话,本帖不谈)

回到那个四百公里。假设这个家伙说的意思是:本来我用N个脉冲看一架 Su-27 可以看 200km 远,我停在目标区域增加积累就可以看 400km 。下面来帮他算算代价:
由于信号回波与距离呈四次方衰减,200km 到 400km 衰减了 10*log(2^4),再加上来回多出来 400km 的大气损耗 Loose_atm,需要用 N*k 个脉冲找回来,
10*log((N*k)^0.5) - 10*log(N^0.5) ≥ 10*log(2^4) + Loose_atm
记 Loose_atm = 0,即不考虑大气损耗,有
10*log(((N*k)^0.5)/(N^0.5)) ≥ 10*log(2^4)

k^0.5 ≥ 16,k≥16^2

我艹,要发射256倍的脉冲才行(注意是“倍”,不是“个”),这 tmd 还没计算大气损耗。
我一定算错了,我一定是在逗你们上个帖子 http://lt.cjdby.net/thread-2017779-1-1.html 没几个人有兴趣,还害死了一个不知道是谁的账号。

为弥补趣味性的不足,挑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俄罗斯某军工集团的一个高层曾说自己的某某机载火控雷达凝视某个区域时可以看很远(印象中帖子里是四百公里左右)。这个发言引来很多口水。

该睡觉了,简单写几句炒个冷饭。

首先要说,他这个说法非常不严谨,也就是唬唬不懂行的听众。要专业一点的话,好歹加半句说明一下被探测物体的属性(反射截面,或者至少说说是客机还是轰炸机还是歼击机)。

机载火控雷达,即使用来探测400公里外的大型轰炸机也是不大靠谱的;当然不排除它预先有这个设计,非得来这么一把,也不是不能实现

一般说来,歼击机火控雷达探测歼击机类目标(2~5m^2),距离指标设计到一两百公里就差不多了。当需要探测小目标时,这个距离会缩短,或者采用增加积累的方式来提高探距

这个距离的设计,看过一些书啊论文之类的,太久远现在记不清楚了,感兴趣的同志可以自己去查查。总体说来,对某种场景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功率口径积、使用波段在大气中的损耗、环境及自己系统的噪声、对方的反射截面及散射特性等,然后设计一定的脉冲宽度、脉冲数、脉冲重复周期去看它。

1、不同类型的目标具有不同的散射特性,要达到对该目标的可靠探测,需要系统获得一个可用的信噪比,记为 SN_need ;
2、计算一个特定时宽的脉冲所能够获得的目标回波的信噪比 SN_single ;这个值往往远低于 SN_need;
3、多脉冲相关(其实该说“相参”)积累。积累脉冲数增多时,总信噪比会升高,忘了增幅是怎样的,好像是与脉冲数 N 的平方根相关,姑且记为 10*log(N^0.5),单位是分贝。比如积累100个脉冲,信噪比会提高10dB;

计算过程是:使得 SN_single(dB) + 10*log(N^0.5)≥ SN_need(dB)。

通过这个式子可以看到:从理论上来说,想看多远就看多远。而在现实中,能量的收发能力有限,系统处理能力有限,目标或自己的运动也会使得无法稳定积累,这个 N 是不能随便填的。
(当杂波太强烈时,一味地积累也没多大用处,需要考虑其它方法提高信杂比。这是题外话,本帖不谈)

回到那个四百公里。假设这个家伙说的意思是:本来我用N个脉冲看一架 Su-27 可以看 200km 远,我停在目标区域增加积累就可以看 400km 。下面来帮他算算代价:
由于信号回波与距离呈四次方衰减,200km 到 400km 衰减了 10*log(2^4),再加上来回多出来 400km 的大气损耗 Loose_atm,需要用 N*k 个脉冲找回来,
10*log((N*k)^0.5) - 10*log(N^0.5) ≥ 10*log(2^4) + Loose_atm
记 Loose_atm = 0,即不考虑大气损耗,有
10*log(((N*k)^0.5)/(N^0.5)) ≥ 10*log(2^4)

k^0.5 ≥ 16,k≥16^2

我艹,要发射256倍的脉冲才行(注意是“倍”,不是“个”),这 tmd 还没计算大气损耗。
我一定算错了,我一定是在逗你们
太专业了,看得很勉强,只是大致明白了一个意思,就是苏35吹得400公里探测距离其实没什么实用性。


可以通过编码扩频的方式提高信噪比同时对可疑区间改成连续波体制  说不定有效哦

可以通过编码扩频的方式提高信噪比同时对可疑区间改成连续波体制  说不定有效哦
larry0000000 发表于 2015-6-4 11:56
可以通过编码扩频的方式提高信噪比同时对可疑区间改成连续波体制  说不定有效哦
美军广泛采用相位编码,但瞬时带宽也不是很吓人。

带宽在计算 SNR_single 中是怎么使用的我还没想明白,但总归可以包含在这个 single 里面,对结论没什么影响。

连续波就不大靠谱了吧。在搜索、跟踪里面没见过连续波;即使采用收发分置连续波体制,能量代价也很庞大,并且有很严重的速度、距离模糊,我还没读到过相关的处理办法。
针对E3这种应该还是有点可能吧~

针对SU27 这种目标还是算了
结构狗给你们这些搞电的跪了
楼主好专业的样子{:soso_e181:}
就是雷达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脉冲波,每一个脉冲信号里都包含杂波和目标信号,目标信号越弱,就需要越多的脉冲信号和越强的处理能力才能过滤出所需的信号对吧
米格-31不就可以凝视400公里么,没必要敏感
AbanDoneeR 发表于 2015-6-5 00:50
结构狗给你们这些搞电的跪了
小伙子别冲动,我已经知道你干什么的了哦。

别说得太清楚。
急速风暴 发表于 2015-6-5 07:09
楼主好专业的样子
就是雷达接受目标反射回来的脉冲波,每一个脉冲信号里都包含杂波和目标信 ...
加一句“在硬件条件不能做出突破的情况下”我觉得就合适了

书上都有,我综合了几本书上的几个小点写出来的

方的馒头 发表于 2015-6-5 09:26
米格-31不就可以凝视400公里么,没必要敏感


第一,没有注明目标特性,这个数据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第二,400公里,光(名词)跑一个来回都要 2.7ms ,我其实是不大信的。这个距离,上大型预警机还差不多。
方的馒头 发表于 2015-6-5 09:26
米格-31不就可以凝视400公里么,没必要敏感


第一,没有注明目标特性,这个数据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第二,400公里,光(名词)跑一个来回都要 2.7ms ,我其实是不大信的。这个距离,上大型预警机还差不多。


@笑风  
第三点错了。
相参累积N个脉冲,累积信噪比增加也是N倍。
这是因为相参累积,信号功率增加N^2倍,噪声功率由于噪声是随机起伏的,所以噪声功率只增加N倍。
前者除以后者,就是累积效果,增加N倍。

还要注意,代入雷达方程,这个累积效果不能直接代入发射功率项,要作一个替换,将发射功率对于时间进行积分,得到信号能量,用信号能量替换发射功率这个量;然后用不累积时需要的检测信噪比除以这个累积效果N,得到一个叫检测因子的信噪比值,用这个去替换雷达方程原来的“所需信噪比”量。

@笑风  
第三点错了。
相参累积N个脉冲,累积信噪比增加也是N倍。
这是因为相参累积,信号功率增加N^2倍,噪声功率由于噪声是随机起伏的,所以噪声功率只增加N倍。
前者除以后者,就是累积效果,增加N倍。

还要注意,代入雷达方程,这个累积效果不能直接代入发射功率项,要作一个替换,将发射功率对于时间进行积分,得到信号能量,用信号能量替换发射功率这个量;然后用不累积时需要的检测信噪比除以这个累积效果N,得到一个叫检测因子的信噪比值,用这个去替换雷达方程原来的“所需信噪比”量。
笑风 发表于 2015-6-5 22:24
第一,没有注明目标特性,这个数据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第二,400公里,光(名词)跑一个来回都要 2. ...
相参雷达的累积,不需要前一个脉冲返回才能发射下一个脉冲。
@笑风  
第三点错了。
相参累积N个脉冲,累积信噪比增加也是N倍。

你的结论是对的,我的帖子是错的。

第二个回复pd对相关内容没多大影响。
太理论了,看不懂,
不如实际点,用机载火控雷达,看B52,TU95这类目标吧
看400KM需要什么情况的雷达
太理论了,看不懂,
不如实际点,用机载火控雷达,看B52,TU95这类目标吧
看400KM需要什么情况的雷达
给出噪声平均值,天线发射功率,接收路的噪音和天线口径就可以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