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9:39
于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江西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对于这次“围剿”,蒋介石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他一反前两次“围剿”委托指挥的方法,自己在南昌亲组行营,自任“围剿”军总司令。他调集了4个军团人马,共18个师又2个旅,总兵力达30万。全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集团军以何应钦任总司令,辖第一、二路军和第三、四军团。第一路军是蒋的嫡系第6师,由赵观涛为总指挥;第二路军是嫡系第18军,由陈诚任总指挥兼14师师长,罗卓英任11师师长;第三军团,总指挥朱绍良,辖周浑元的第5师、毛炳文的第8师、许克祥的第24师;第四军团,由嫡系第9师组成,总指挥是蒋鼎文。可以看出,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全在左翼集团军,显然这一路是“围剿”主力。
右翼集团军以陈铭枢为总司令,辖第三路军和第一、二军团。第三路军总指挥是上官云相,辖上官云相的第47师和郝梦龄的第54师;第一军团总指挥是蔡廷锴,辖蔡的第60师、戴戟的第61师、韩德勤的第52师;第二军团总指挥是孙连仲,辖孙的第25师、高树勋的第27师。这一路人马担任助攻任务。
总预备军是蒋的嫡系第10师和攻城旅,由卫立煌任总指挥。此外,还有执行“清剿”和维护后方安全任务的8个师另2个旅的杂牌部队。配合整个“围剿”作战的是部署了意大利轰炸机的空军第1、3、4、5、7大队。
蒋介石制定的此次“围剿”战略为:长驱直入,分进合击。这与前2次“围剿”的步步为营战略已大为不同,可见蒋对其优势兵力的踌躇满志。在南昌部署作战时,蒋介石狠狠地发誓说:“这次围剿如不获胜,死也不回南京!”
与之相对,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兵力只有3万余人,而且刚刚结束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全军尚未得到休整,也没来得及进行补充。并且为了筹粮筹款,部队分散在闽北和闽西一带在做群众工作,还没有集中起来。面对如此困难情势,毛泽东、朱德及全体红军将士别无选择,只有为生存而浴血奋战。
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是,这一次大战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征战了大半生的对手的第一次战场对决,从后来的历史看,也是两个人唯一的一次面对面的亲临决战。
1931年7月1日,第三次“围剿”作战正式开始。左右两翼国民党军队自北向南凶猛地杀入了中央苏区,一路攻城掠地,通行无阻。不过20多天时间,广昌、宁都、瑞金等地相继陷落,中央苏区几乎全部沦入敌手。大喜之余,蒋介石不禁不些奇怪:红军主力跑到哪里去了?
在毛泽东看来,国民党军如此气势汹汹,红军又疲惫而分散,正面作战肯定是不行了。于是,经过方面军总前委讨论,决定除留少部人马协同地方赤卫队以游击战方式搔扰迟滞敌军外,分散在各地的红军部队迅速回师,以秘密的方式向赣南集中。同时发动苏区群众进行广泛的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资利用的东西。
从7月10日开始,各路红军冒着酷暑,避开国民党军锋芒,穿行在山间小路之中,直趋赣南。至7月28日,以红三军团和红4军、红12军组成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及红3军、红7军、红35军在江西兴国西北的高兴圩会合,完成了千里回师的任务。
7月底,蒋介石猛然发现红一方面军主力已集结在了进剿军侧背的兴国地区,立即命国民党军掉转回头,分多路扑了过来。面对强敌,毛泽东极有创意地提出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作战方针。他盯准了国民党军重兵云集的薄弱之处,这就是只有3个团防守的富田地区。红一方面军主力迅即从兴国出发,隐蔽行军,从敌赵观涛部和卫立煌部的结合处穿过,经老营盘向北,直指富田。然而,红军的行踪却被国民党空军发现,于是陈诚急调18军开进富田,插死了红军的去路。敌变我变,毛泽东即命肖克率一个独立师继续向北面佯动,红军主力则迅速回师,返回高兴圩一带的深山密林中隐蔽待机。
此时,东、南、北三个方面的敌军重兵已转拢了过来,而西面则是赣江,情况十分紧急。恰在此时,红军电台截获了何应钦向进剿军发出的一份电报,详述了各路部队的行动部署。这真是关键的一个情报!毛泽东、朱德根据敌情,决心避开南面和北面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命红35军和12军一部留在兴国地区吸引蒋军嫡系部队,而红一方面军主力则冒险向东穿插。
东面是上官云相的第三路军,不是蒋的嫡系,装备和战斗力都较差。红军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要穿越敌第一路军赵观涛师和第四军团蒋鼎文师、蔡廷锴师所在的崇贤、方达地域之间的20公里空隙。8月5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出发,采取了一切保密措施,全军静默行军,屏蔽了一切反光的物件,马嘴用口叉塞紧,连路标也不设,队伍前后的联络以每人左臂上扎的白毛巾为识别。经一夜又半天的衔枚急走,红军穿越了8座大山,机密地从20几个师的敌军包围空隙中钻了出来。8月6日,红军进至莲塘地区,这里是蒋军进攻的必经之路。通过侦察发现,上官云相部一个旅正向莲塘开来,毛泽东即命设下伏击圈。傍晚,国民党军开进伏击圈。他们根本不知这里有红军,大摇大摆地以行军队形前进。红军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发起袭击,立时打了蒋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这个旅也有些战斗力,迅速收缩兵力负隅顽抗,战斗一时进入胶着。上官云相发觉前锋被围,急调一个旅前来解围。红军以坚决的阻击挡住援敌,主力则加紧攻歼。经一夜激战,被围之敌终被全歼,旅长谭子钧被击毙。
莲塘一战,上官云相受惊非小,急调郝梦龄师回援。而毛泽东已料在敌先,命林彪率红4军和红12军疾奔而去断其归路。8月7日下午,双方在良村展开激战。林彪令2个军左右包抄,一举将郝梦龄师切成数段。山梁上、田野上,到处都在进行着追歼战斗。国民党军往往是建制一乱就战斗力大减,这次也不例外,各处散兵无心恋战,四面逃窜。不到3个小时,郝梦龄师大部被歼灭,副师长和参谋长都被击毙,郝本人幸运地逃出重围。上官云相的第三路军损兵折将,一直退到了80多里外的龙冈。
一天之间,红军两战全胜,毙伤国民党军1000余人,俘虏3500多人,缴获步枪、机枪、迫击炮、电台、子弹以及马匹、骆驼等大量武器装备。当时红军战士多是南方人,很少有人看到过骆驼,都非常惊奇。当得知骆驼是用来驮运物资的时候,大家哄笑说:“是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来给我们搞运输的!”蒋介石的这个有名外号就是由此而来的。
乘连胜之威,毛泽东本欲继续攻打龙冈。后从情报中得知,驻守龙冈的周浑元部加上上官云相残兵已达8个多团,恐怕很难吃下。毛泽东即命黄公略率红3军佯攻龙冈,一方面军主力则星夜兼程向东挺进,目标直指据守黄陂的毛炳文部。11日晨,红军赶至黄陂,立即进行战役展开。午后,战斗打响。红4军和红12军主攻,红三军团主力和红7军从左翼助攻,红三军团一部则迂回右翼断敌归路。时天降大雨,红军斗志高昂冒雨猛攻,很快突破敌军阵地,经2小时激战,歼敌大半。毛炳文率残部拼死向宁都方向突围而去,红军追击20余里,大胜而归。此战红军歼敌约4个团,俘敌4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余支,子弹40多万发。
从8月7日至11日,红一方面军在敌重兵重围中长驱数百里,三战三捷,歼敌1万余人,胜利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作战。
此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被红35军牵着在兴国附近的崇山峻岭里转圈。蒋介石察觉红军主力竟然已转到了东面,急调各路进剿军回师。立时间,20多万国民党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锋烟滚滚地向黄陂、君埠地区涌来。
面对国民党军再次的铁壁合围,毛泽东苦思良计。他敏锐地发现在兴国方向,国民党军第11师、14师和19路军之间还有一个20里宽的缺口没有合拢。经过总前委讨论,决定由罗炳辉率12军伪装成红军主力,继续向东北方向佯动,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红一方面军主力则大胆地迎着国民党军的攻势而上,从敌重兵重围中穿插而出,回到兴国东北的深山密林中隐蔽待机。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战略方案,牵敌和突围哪个方向也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会全盘皆输。12军军长罗炳辉是奴隶娃子出身,曾服役于滇军,可谓智勇双全。而12军的特长也是飘乎游击,疑兵牵敌更是拿手。罗炳辉及政委谭震林领命后即率军东驱,国民党军果然跟了上来。为不把敌军甩得太远,12军走走停停,始终与敌军保持一定距离。为更加牢牢地牵住敌军,罗炳辉命部队白日行军,队伍拉长距离,一个连拉成一个营的架势,全军展开各种旗帜和包袱皮,战士们边走边连蹦带跳,弄得暴土扬尘。国民党军的飞机飞过来侦察,只见地面上的行军序列一眼望不到头,旌旗招展,烟尘滚滚,误以为正是红军主力,便如此向后方报告。12军所过之处到处涂上胡乱的箭头和行军序列,什么“XX师”、“XX团”,随意搬用红军部队中的番号,使气氛显得更加逼真。尾追过来的国民党军见状更信以为真,不断上报,弄得最后蒋介石也信了,命令几路主力部队紧追12军不放。时值盛夏酷暑,12军又尽挑高山险路走,结果拖得不耐山地运动的蒋军嫡系部队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号称国军王牌的陈诚第18军也在其中,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可3次“围剿”以来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捞上,就是跟在红军的屁股后边转呀转,生生将一支精锐部队拖成了疲师怠旅。
与此同时,8月16日夜,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主力极其秘密地隐入尖岭的高山之中,迎着国民党军的进行方向隐蔽穿行。因为敌军的兵力十分密集,双方相距只有几里,有时蒋军在上面走,红军就在下面走,连手电筒的光都能看得见,情形真是惊险万状。经过一夜的急行军,2万多红军主力从蒋军的鼻子底下穿行而过,秘密地转回到了兴国东北的枫边、白石地区的深山密林中进行隐蔽休整。
就在双方决战,未知鹿死谁手之际,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和李宗仁联军反蒋,至8月底,前锋已入湖南。蒋介石见状大惊,为防后院起火,急调各路进剿军回师平叛。此时蒋军主力部队跟在红12军后边攀山越岭已有月余,已是拖得疲惫不堪,许多部队因伤病和开小差已大量减员。撤军令一到,各路部队欣喜不已,立即忙不迭地开始回师。
闻知蒋军各路部队回师,红一方面军主力早已休整半个多月,兵强马壮。毛泽东及总前委当即决定全军转入反攻,第一仗先打兴国地区之敌。9月7日晨,黄公略率红3军在老营盘一带设伏,迎头兜住了蒋军嫡系蒋鼎文部第9师和独立旅。可惜的是,因为一个红军战士的步枪走火,蒋军没能完全进入伏击圈就开始了战斗。嫡系部队果然很有战斗力,红军一时攻歼不下。然而,黄公略的老3军是红军中的驰名精锐,攻势一浪比一浪凶猛。黄公略及时调整部署,部队分三路压了下来,激战到下午,蒋军终于崩溃了,红军歼敌一个旅,蒋鼎文率残军退回了兴国县城。
与此同时,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和林彪的红4军猛攻位于高兴圩一带的蔡廷锴、蒋光鼐两个师。蔡、蒋二人的部队为第19路军,多装备钢盔和德械自动武器,战斗力极强。日后,19路军曾在上海奋战日寇,也可以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这场仗打得极为惨烈,蒋军占据山头顽强坚守,红军则凶猛地加以攻歼。双方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拼死争夺。战况最激烈时,彭德怀手挥马刀竟亲自冲锋上阵。红4军11师师长曾士峨(电视剧《井冈山》中的曾大个)召集全师排以上军官,每人发6枚手榴弹,步枪都上了刺刀,他亲自带军官队发起了冲锋。激战中,曾士峨中弹牺牲。红三军团轮番攻击高岭,双方迭次肉搏,红4师师长邹平亲自带队与蒋军拼刺刀,当场阵亡。双方都打红了眼,死战不退。关键时刻,蒋军60师师长沈光汉临阵脱逃,自乱阵脚,19路军防线终于崩溃,各部竞相逃去。红军因伤亡过大,也并未追击。这一仗是第三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的一仗,红一方面军最能打的红4军和红三军团精锐尽出,国民党军也先后参战4个师7万余人,双方都深刻领教了对方精锐部队的战斗力。红军在此战中伤亡2000余人,国民党军伤亡3000余人。
9月14日,红军对北撤蒋军蒋鼎文第9师残部和韩德勤部第52师展开追击。15日凌晨,双方在方石岭发生激战。红3军、红4军和红三军团由西向东分三路对敌军展开分割围歼。激战到下午,蒋军被一分为二,发生溃败。蒋鼎文率残部在混乱中逃脱,而韩德勤部主力则被隔断围歼。韩德勤本人也被红军俘虏,但他化装成士兵,领了红军给的2块大洋后逃脱。
方石岭一战,歼灭蒋军2个师大部,俘敌500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骡马辎重。非常可惜的是,红3军军长黄公略在指挥战斗时,为掩护战士脱险,被蒋军飞机枪弹射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1989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3位军事家之一。
此战后,蒋军各路部队如潮水般退去,蒋介石本人也自食其言,无奈地飞回南京。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在2个多月的作战中,红一方面军长驱千里,在十倍于己的敌重兵重围中几度穿插,六战五捷,先后歼敌17个多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于1931年7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江西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
对于这次“围剿”,蒋介石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他一反前两次“围剿”委托指挥的方法,自己在南昌亲组行营,自任“围剿”军总司令。他调集了4个军团人马,共18个师又2个旅,总兵力达30万。全军分为左右两翼。左翼集团军以何应钦任总司令,辖第一、二路军和第三、四军团。第一路军是蒋的嫡系第6师,由赵观涛为总指挥;第二路军是嫡系第18军,由陈诚任总指挥兼14师师长,罗卓英任11师师长;第三军团,总指挥朱绍良,辖周浑元的第5师、毛炳文的第8师、许克祥的第24师;第四军团,由嫡系第9师组成,总指挥是蒋鼎文。可以看出,蒋介石赖以起家的嫡系部队全在左翼集团军,显然这一路是“围剿”主力。
右翼集团军以陈铭枢为总司令,辖第三路军和第一、二军团。第三路军总指挥是上官云相,辖上官云相的第47师和郝梦龄的第54师;第一军团总指挥是蔡廷锴,辖蔡的第60师、戴戟的第61师、韩德勤的第52师;第二军团总指挥是孙连仲,辖孙的第25师、高树勋的第27师。这一路人马担任助攻任务。
总预备军是蒋的嫡系第10师和攻城旅,由卫立煌任总指挥。此外,还有执行“清剿”和维护后方安全任务的8个师另2个旅的杂牌部队。配合整个“围剿”作战的是部署了意大利轰炸机的空军第1、3、4、5、7大队。
蒋介石制定的此次“围剿”战略为:长驱直入,分进合击。这与前2次“围剿”的步步为营战略已大为不同,可见蒋对其优势兵力的踌躇满志。在南昌部署作战时,蒋介石狠狠地发誓说:“这次围剿如不获胜,死也不回南京!”
与之相对,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总兵力只有3万余人,而且刚刚结束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全军尚未得到休整,也没来得及进行补充。并且为了筹粮筹款,部队分散在闽北和闽西一带在做群众工作,还没有集中起来。面对如此困难情势,毛泽东、朱德及全体红军将士别无选择,只有为生存而浴血奋战。
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是,这一次大战是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位征战了大半生的对手的第一次战场对决,从后来的历史看,也是两个人唯一的一次面对面的亲临决战。
1931年7月1日,第三次“围剿”作战正式开始。左右两翼国民党军队自北向南凶猛地杀入了中央苏区,一路攻城掠地,通行无阻。不过20多天时间,广昌、宁都、瑞金等地相继陷落,中央苏区几乎全部沦入敌手。大喜之余,蒋介石不禁不些奇怪:红军主力跑到哪里去了?
在毛泽东看来,国民党军如此气势汹汹,红军又疲惫而分散,正面作战肯定是不行了。于是,经过方面军总前委讨论,决定除留少部人马协同地方赤卫队以游击战方式搔扰迟滞敌军外,分散在各地的红军部队迅速回师,以秘密的方式向赣南集中。同时发动苏区群众进行广泛的坚壁清野,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资利用的东西。
从7月10日开始,各路红军冒着酷暑,避开国民党军锋芒,穿行在山间小路之中,直趋赣南。至7月28日,以红三军团和红4军、红12军组成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及红3军、红7军、红35军在江西兴国西北的高兴圩会合,完成了千里回师的任务。
7月底,蒋介石猛然发现红一方面军主力已集结在了进剿军侧背的兴国地区,立即命国民党军掉转回头,分多路扑了过来。面对强敌,毛泽东极有创意地提出了“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作战方针。他盯准了国民党军重兵云集的薄弱之处,这就是只有3个团防守的富田地区。红一方面军主力迅即从兴国出发,隐蔽行军,从敌赵观涛部和卫立煌部的结合处穿过,经老营盘向北,直指富田。然而,红军的行踪却被国民党空军发现,于是陈诚急调18军开进富田,插死了红军的去路。敌变我变,毛泽东即命肖克率一个独立师继续向北面佯动,红军主力则迅速回师,返回高兴圩一带的深山密林中隐蔽待机。
此时,东、南、北三个方面的敌军重兵已转拢了过来,而西面则是赣江,情况十分紧急。恰在此时,红军电台截获了何应钦向进剿军发出的一份电报,详述了各路部队的行动部署。这真是关键的一个情报!毛泽东、朱德根据敌情,决心避开南面和北面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命红35军和12军一部留在兴国地区吸引蒋军嫡系部队,而红一方面军主力则冒险向东穿插。
东面是上官云相的第三路军,不是蒋的嫡系,装备和战斗力都较差。红军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要穿越敌第一路军赵观涛师和第四军团蒋鼎文师、蔡廷锴师所在的崇贤、方达地域之间的20公里空隙。8月5日晚,红一方面军主力秘密出发,采取了一切保密措施,全军静默行军,屏蔽了一切反光的物件,马嘴用口叉塞紧,连路标也不设,队伍前后的联络以每人左臂上扎的白毛巾为识别。经一夜又半天的衔枚急走,红军穿越了8座大山,机密地从20几个师的敌军包围空隙中钻了出来。8月6日,红军进至莲塘地区,这里是蒋军进攻的必经之路。通过侦察发现,上官云相部一个旅正向莲塘开来,毛泽东即命设下伏击圈。傍晚,国民党军开进伏击圈。他们根本不知这里有红军,大摇大摆地以行军队形前进。红军以突然猛烈的火力发起袭击,立时打了蒋军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这个旅也有些战斗力,迅速收缩兵力负隅顽抗,战斗一时进入胶着。上官云相发觉前锋被围,急调一个旅前来解围。红军以坚决的阻击挡住援敌,主力则加紧攻歼。经一夜激战,被围之敌终被全歼,旅长谭子钧被击毙。
莲塘一战,上官云相受惊非小,急调郝梦龄师回援。而毛泽东已料在敌先,命林彪率红4军和红12军疾奔而去断其归路。8月7日下午,双方在良村展开激战。林彪令2个军左右包抄,一举将郝梦龄师切成数段。山梁上、田野上,到处都在进行着追歼战斗。国民党军往往是建制一乱就战斗力大减,这次也不例外,各处散兵无心恋战,四面逃窜。不到3个小时,郝梦龄师大部被歼灭,副师长和参谋长都被击毙,郝本人幸运地逃出重围。上官云相的第三路军损兵折将,一直退到了80多里外的龙冈。
一天之间,红军两战全胜,毙伤国民党军1000余人,俘虏3500多人,缴获步枪、机枪、迫击炮、电台、子弹以及马匹、骆驼等大量武器装备。当时红军战士多是南方人,很少有人看到过骆驼,都非常惊奇。当得知骆驼是用来驮运物资的时候,大家哄笑说:“是运输大队长蒋介石送来给我们搞运输的!”蒋介石的这个有名外号就是由此而来的。
乘连胜之威,毛泽东本欲继续攻打龙冈。后从情报中得知,驻守龙冈的周浑元部加上上官云相残兵已达8个多团,恐怕很难吃下。毛泽东即命黄公略率红3军佯攻龙冈,一方面军主力则星夜兼程向东挺进,目标直指据守黄陂的毛炳文部。11日晨,红军赶至黄陂,立即进行战役展开。午后,战斗打响。红4军和红12军主攻,红三军团主力和红7军从左翼助攻,红三军团一部则迂回右翼断敌归路。时天降大雨,红军斗志高昂冒雨猛攻,很快突破敌军阵地,经2小时激战,歼敌大半。毛炳文率残部拼死向宁都方向突围而去,红军追击20余里,大胜而归。此战红军歼敌约4个团,俘敌4000多人,缴获各种枪支3000余支,子弹40多万发。
从8月7日至11日,红一方面军在敌重兵重围中长驱数百里,三战三捷,歼敌1万余人,胜利结束了第一阶段的作战。
此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正被红35军牵着在兴国附近的崇山峻岭里转圈。蒋介石察觉红军主力竟然已转到了东面,急调各路进剿军回师。立时间,20多万国民党军从西、南、北三个方向锋烟滚滚地向黄陂、君埠地区涌来。
面对国民党军再次的铁壁合围,毛泽东苦思良计。他敏锐地发现在兴国方向,国民党军第11师、14师和19路军之间还有一个20里宽的缺口没有合拢。经过总前委讨论,决定由罗炳辉率12军伪装成红军主力,继续向东北方向佯动,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红一方面军主力则大胆地迎着国民党军的攻势而上,从敌重兵重围中穿插而出,回到兴国东北的深山密林中隐蔽待机。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战略方案,牵敌和突围哪个方向也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会全盘皆输。12军军长罗炳辉是奴隶娃子出身,曾服役于滇军,可谓智勇双全。而12军的特长也是飘乎游击,疑兵牵敌更是拿手。罗炳辉及政委谭震林领命后即率军东驱,国民党军果然跟了上来。为不把敌军甩得太远,12军走走停停,始终与敌军保持一定距离。为更加牢牢地牵住敌军,罗炳辉命部队白日行军,队伍拉长距离,一个连拉成一个营的架势,全军展开各种旗帜和包袱皮,战士们边走边连蹦带跳,弄得暴土扬尘。国民党军的飞机飞过来侦察,只见地面上的行军序列一眼望不到头,旌旗招展,烟尘滚滚,误以为正是红军主力,便如此向后方报告。12军所过之处到处涂上胡乱的箭头和行军序列,什么“XX师”、“XX团”,随意搬用红军部队中的番号,使气氛显得更加逼真。尾追过来的国民党军见状更信以为真,不断上报,弄得最后蒋介石也信了,命令几路主力部队紧追12军不放。时值盛夏酷暑,12军又尽挑高山险路走,结果拖得不耐山地运动的蒋军嫡系部队筋疲力尽,苦不堪言。号称国军王牌的陈诚第18军也在其中,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可3次“围剿”以来一场像样的仗也没捞上,就是跟在红军的屁股后边转呀转,生生将一支精锐部队拖成了疲师怠旅。
与此同时,8月16日夜,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主力极其秘密地隐入尖岭的高山之中,迎着国民党军的进行方向隐蔽穿行。因为敌军的兵力十分密集,双方相距只有几里,有时蒋军在上面走,红军就在下面走,连手电筒的光都能看得见,情形真是惊险万状。经过一夜的急行军,2万多红军主力从蒋军的鼻子底下穿行而过,秘密地转回到了兴国东北的枫边、白石地区的深山密林中进行隐蔽休整。
就在双方决战,未知鹿死谁手之际,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和李宗仁联军反蒋,至8月底,前锋已入湖南。蒋介石见状大惊,为防后院起火,急调各路进剿军回师平叛。此时蒋军主力部队跟在红12军后边攀山越岭已有月余,已是拖得疲惫不堪,许多部队因伤病和开小差已大量减员。撤军令一到,各路部队欣喜不已,立即忙不迭地开始回师。
闻知蒋军各路部队回师,红一方面军主力早已休整半个多月,兵强马壮。毛泽东及总前委当即决定全军转入反攻,第一仗先打兴国地区之敌。9月7日晨,黄公略率红3军在老营盘一带设伏,迎头兜住了蒋军嫡系蒋鼎文部第9师和独立旅。可惜的是,因为一个红军战士的步枪走火,蒋军没能完全进入伏击圈就开始了战斗。嫡系部队果然很有战斗力,红军一时攻歼不下。然而,黄公略的老3军是红军中的驰名精锐,攻势一浪比一浪凶猛。黄公略及时调整部署,部队分三路压了下来,激战到下午,蒋军终于崩溃了,红军歼敌一个旅,蒋鼎文率残军退回了兴国县城。
与此同时,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和林彪的红4军猛攻位于高兴圩一带的蔡廷锴、蒋光鼐两个师。蔡、蒋二人的部队为第19路军,多装备钢盔和德械自动武器,战斗力极强。日后,19路军曾在上海奋战日寇,也可以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这场仗打得极为惨烈,蒋军占据山头顽强坚守,红军则凶猛地加以攻歼。双方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拼死争夺。战况最激烈时,彭德怀手挥马刀竟亲自冲锋上阵。红4军11师师长曾士峨(电视剧《井冈山》中的曾大个)召集全师排以上军官,每人发6枚手榴弹,步枪都上了刺刀,他亲自带军官队发起了冲锋。激战中,曾士峨中弹牺牲。红三军团轮番攻击高岭,双方迭次肉搏,红4师师长邹平亲自带队与蒋军拼刺刀,当场阵亡。双方都打红了眼,死战不退。关键时刻,蒋军60师师长沈光汉临阵脱逃,自乱阵脚,19路军防线终于崩溃,各部竞相逃去。红军因伤亡过大,也并未追击。这一仗是第三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的一仗,红一方面军最能打的红4军和红三军团精锐尽出,国民党军也先后参战4个师7万余人,双方都深刻领教了对方精锐部队的战斗力。红军在此战中伤亡2000余人,国民党军伤亡3000余人。
9月14日,红军对北撤蒋军蒋鼎文第9师残部和韩德勤部第52师展开追击。15日凌晨,双方在方石岭发生激战。红3军、红4军和红三军团由西向东分三路对敌军展开分割围歼。激战到下午,蒋军被一分为二,发生溃败。蒋鼎文率残部在混乱中逃脱,而韩德勤部主力则被隔断围歼。韩德勤本人也被红军俘虏,但他化装成士兵,领了红军给的2块大洋后逃脱。
方石岭一战,歼灭蒋军2个师大部,俘敌500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骡马辎重。非常可惜的是,红3军军长黄公略在指挥战斗时,为掩护战士脱险,被蒋军飞机枪弹射中,不幸牺牲,年仅33岁。1989年,他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3位军事家之一。
此战后,蒋军各路部队如潮水般退去,蒋介石本人也自食其言,无奈地飞回南京。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
在2个多月的作战中,红一方面军长驱千里,在十倍于己的敌重兵重围中几度穿插,六战五捷,先后歼敌17个多团,毙伤俘敌3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楼主这是在抢沈大的饭碗!
JDHL 发表于 2015-5-21 22:24
楼主这是在抢沈大的饭碗!
这个保山之虎是沈听雪的马甲。

他在搞我事呢。我已经举报。

本人在超大的id只有保山之狼,没有任何马甲。

沈听雪玩这些东西,也可以让超大的人们都看看这个所谓的“沈大”究竟是个什么人。

@红外6904, @agein, @喜之狼

本人举报了沈听雪的马甲违规,他就恶意注册个类似我的马甲来混淆试听。
保山之狼 发表于 2015-5-21 22:52
本人在超大的id只有保山之狼,没有任何马甲。

沈听雪玩这些东西,也可以让超大的人们都看看这个所谓 ...
晕,我还真没注意“虎”字。
其实过去的宣传有些过了,哪一次反围剿不是险中求胜呢。
军官队去冲锋好像土共早期还采用,好像很快就不用了。

基层军官都伤亡了谁带兵?整个部队就废了。

国军到了塔山还在用。不知怎么想的。
可惜了黄公略,偏师借重黄公略,不牺牲,建国至少大将

保山之狼 发表于 2015-5-21 23:07
@红外6904, @agein, @喜之狼

本人举报了沈听雪的马甲违规,他就恶意注册个类似我的马甲来混淆试听。


本人声明,我的ID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发的都是主题文章,你却没有发过任何一个,而且以后也不打算发。这与我天差地远。所谓“混淆试听”,谁信呢。
保山之狼 发表于 2015-5-21 23:07
@红外6904, @agein, @喜之狼

本人举报了沈听雪的马甲违规,他就恶意注册个类似我的马甲来混淆试听。


本人声明,我的ID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发的都是主题文章,你却没有发过任何一个,而且以后也不打算发。这与我天差地远。所谓“混淆试听”,谁信呢。
好像老蒋还请了许多外国顾问。
hxgs 发表于 2015-5-22 16:14
好像老蒋还请了许多外国顾问。
德国的嘛,当时国军是以德为师的。
保山之虎 发表于 2015-5-22 16:22
德国的嘛,当时国军是以德为师的。
德国顾问后来对国军的表现非常不满。
hxgs 发表于 2015-5-22 16:30
德国顾问后来对国军的表现非常不满。
国军和德军能比嘛,不论是兴登堡,还是希特勒时代,德国国防军都坚持着自己的传统,严格军官团制度,选上来的都是精兵。
保山之虎 发表于 2015-5-22 16:34
国军和德军能比嘛,不论是兴登堡,还是希特勒时代,德国国防军都坚持着自己的传统,严格军官团制度,选上 ...
国军其实带有不少游击习气和城市小市民作风。
保山之虎 发表于 2015-5-22 16:34
国军和德军能比嘛,不论是兴登堡,还是希特勒时代,德国国防军都坚持着自己的传统,严格军官团制度,选上 ...
国军其实带有不少游击习气和城市小市民作风。
保山之虎 发表于 2015-5-22 16:08
本人声明,我的ID和你没有任何关系。我发的都是主题文章,你却没有发过任何一个,而且以后也不打算发。 ...

沈听雪你就好好表演吧。挺好的。让你表演几天。
保山之狼 发表于 2015-5-22 21:15
沈听雪你就好好表演吧。挺好的。让你表演几天。
不认识谁是沈听雪,我的水平比他高多了。也不知道你为啥来无理取闹,问一下,你是哪位呀?
通信参谋 发表于 2015-5-22 11:03
其实过去的宣传有些过了,哪一次反围剿不是险中求胜呢。
看了金一南编撰的《苦难辉煌》,觉得还不错。朱德妻子被俘就是一例,当时朱毛差点提前牺牲。
红军当年在根据地的作战可是在重围之下的艰苦作战,相当的不容易,由此也可看出红军指挥员的能力的确相当的强。
三流炮手 发表于 2015-5-22 21:57
看了金一南编撰的《苦难辉煌》,觉得还不错。朱德妻子被俘就是一例,当时朱毛差点提前牺牲。
作家出版社刚又出了苦难辉煌的增补版。
三流炮手 发表于 2015-5-22 21:57
看了金一南编撰的《苦难辉煌》,觉得还不错。朱德妻子被俘就是一例,当时朱毛差点提前牺牲。
土共发展到今天,也有不少好运气成分在里面。
踢沈大的馆了。不过写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