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何阻止进军敦刻尔克?德媒:坦克损毁严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15:42
2015-05-18 08:18: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黄晋一
核心提示:文章称,希特勒阻止进军敦刻尔克是为暗中策划推翻丘吉尔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2013年4月9日发表题为《希特勒为何阻止进军敦刻尔克?》的文章,编译如下:
彻底胜利似乎近在咫尺。1940年5月23日,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的装甲部队前锋距离敦刻尔克仅有25公里。在这个法国北部温泉小城周边的平缓海滩上,几十平方公里区域内集结着超过35万英国远征军官兵,此外还有不止2倍于此的法国和比利时军队。
自从纳粹德国军队从阿布维尔西北方抵达索姆河入海口,并在短短几天后占领布洛涅并包围加来之后,盟军在法国北部的失败已经显而易见。由于活跃在欧洲大陆的英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集结于此,伦敦的总参谋部十分清楚,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尝试撤离。但英国陆军部和总司令约翰·戈特都认为机会不大。
1940年5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视察前线。更确切地说是前往格尔德·冯·格伦德施泰特率领的A集团军总部。希特勒动用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权力中止了业已下达的由装甲部队向敦刻尔克发起最后一次大规模冲击的命令。
这项指示给受困于敦刻尔克的英军创造了长达2天半的喘息间歇。撤离行动得以启动,尽管德军停止前进的指令在5月26日被重新取消,英国皇家海军却已通过各种船只和舰艇将30多万官兵撤离。这些部队成为英国继续战争的主力——不少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1941年前往北非,参与到对埃尔温·隆美尔的作战中。
对希特勒下令停止进军的原因至今存有争议。各种解释千差万别:是暗中向温斯顿·丘吉尔发出的停火提议?还是按照座右铭“我们能消灭你的军队,但我们没这样做”而摆出的姿态?
或者相反,是为了再次推翻这位刚刚上任2周、自称反对希特勒的英国首相?停止进军的命令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伦敦“反丘吉尔”派别的联络形式?
或许希特勒打算保持对这30多万人的包围,作为即将与英国展开和谈的筹码?这位独裁者在1939到1940年时确实还不想与海上强国英国开战。
或者希特勒只是完全信任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的承诺?后者表示从空中同样可以消灭包围圈中的敌人。毕竟截至当时,这个纳粹国防军中最年轻的军种达成了全部既定目标,甚至是超额完成。希特勒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的这位副手呢?
最后一种解释也并不牵强:希特勒单纯是为了在最高指挥官中重振权威?在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战役中取得的意想不到的胜利显然令第三帝国领导层内部发生了重心转移。果敢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和参谋长们的胜利分外显眼,相反,希特勒的角色开始淡化。
对于上述解释或其他可能性哪个是正解,没有明确答案。不过,若仔细观察命令下达的顺序,或许能够接近可能性最大的答案。
因为由此一来,重大的政治“解释”首先被排除:希特勒无法、也不愿意与丘吉尔缔结和平协议——因为针对这位英国首相展开的宣传攻势过于强大。在正进行的宣传战中,就连戈培尔的宣传机器大概也无法促成如9个月前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实现的彻底方针改变。
相反,暗中策划推翻丘吉尔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1940年春,在针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发动进攻前,纳粹德国曾谨慎地尝试与英国建立联系,之后的夏天又再次尝试,因此在5月份的第3周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密谋。反正希特勒准备在政治上靠近英国——不过历史文件中找不到任何记录。
德国空军的进攻(1940年5月24日至26日对包围圈实施轰炸)反驳了希特勒打算将被包围的英国官兵作为筹码的假设。如果希特勒真想将英国远征军扣为人质,那么关键应该是切断其与英国的所有联系,但要将英国官兵留在海滩上。
莫非希特勒的想法正相反,相信空军就能解决问题?这也不太可能。因为第三帝国的军政领导层都不认为能通过空军赢得一场陆地战。1939年9月底也是通过常规手段攻克和占领华沙的——尽管实施了大规模空袭。
希特勒肯定认为,戈林的空军能在几天内制造足够压力,阻止英军实施较大规模撤离。因此,向装甲部队前锋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对他而言似乎相对无关紧要。但这也还不是下令的原因。
如果更仔细地观察1940年5月24日下达命令时的形势,可以得到一种虽然无法证实、但可能性很大的解释。德国的装甲兵部队损失激增:继5月10日至20日损失127辆坦克后——其中III、IV和35/38(t)等最新型坦克仅为41辆,之后的4天就损失超过200辆坦克,其中将近100辆是战斗力最强的型号。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曾报告其半数坦克被毁。
原因显而易见:装甲部队经过2周持续冲击而没有进行任何休整,士兵已精疲力竭,犯下的致命错误越来越多。物资损耗严重,而补给未能跟上。
此外,5月23日和24日,法国的戴高乐率领法军第4装甲师对被占领城市阿布维尔发起猛烈进攻,令德国守军压力巨大。它向思想传统的德国指挥官们表明,己方的侧翼存在被突破的风险。
有鉴于此,军事上的传统主义者并且深受一战影响的格尔德·冯·格伦德施泰特建议将攻占敦刻尔克包围圈的任务留给随后接应的步兵部队。希特勒对他的看法表示赞同并取消了古德里安和党卫军指挥官泽普·迪特里希等非常规思想指挥官的进攻命令。或许希特勒最终意在彰显自己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权威。
对被包围的英国士兵来说,这段几乎不足60小时的停火间歇被证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敦刻尔克四周立即建起了防线,它确实从5月27日开始延缓了德国装甲部队重新展开的攻势,甚至部分阻挡了后者的进攻。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将全部后备力量投入到撤离行动中。
6月4日,德国第54步兵团占领了这座被枪林弹雨摧残得伤痕累累的温泉小城。虽然英国人丢弃了各类车辆超过5万辆,还有火炮、燃料和弹药,但338226名盟军士兵获救。对希特勒和德国纳粹国防军而言,在敦刻尔克包围圈取得的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编译/焦宇)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518/783964.shtml2015-05-18 08:18: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黄晋一
核心提示:文章称,希特勒阻止进军敦刻尔克是为暗中策划推翻丘吉尔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参考消息网5月18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2013年4月9日发表题为《希特勒为何阻止进军敦刻尔克?》的文章,编译如下:
彻底胜利似乎近在咫尺。1940年5月23日,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的装甲部队前锋距离敦刻尔克仅有25公里。在这个法国北部温泉小城周边的平缓海滩上,几十平方公里区域内集结着超过35万英国远征军官兵,此外还有不止2倍于此的法国和比利时军队。
自从纳粹德国军队从阿布维尔西北方抵达索姆河入海口,并在短短几天后占领布洛涅并包围加来之后,盟军在法国北部的失败已经显而易见。由于活跃在欧洲大陆的英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兵力集结于此,伦敦的总参谋部十分清楚,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尝试撤离。但英国陆军部和总司令约翰·戈特都认为机会不大。
1940年5月24日,阿道夫·希特勒视察前线。更确切地说是前往格尔德·冯·格伦德施泰特率领的A集团军总部。希特勒动用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权力中止了业已下达的由装甲部队向敦刻尔克发起最后一次大规模冲击的命令。
这项指示给受困于敦刻尔克的英军创造了长达2天半的喘息间歇。撤离行动得以启动,尽管德军停止前进的指令在5月26日被重新取消,英国皇家海军却已通过各种船只和舰艇将30多万官兵撤离。这些部队成为英国继续战争的主力——不少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1941年前往北非,参与到对埃尔温·隆美尔的作战中。
对希特勒下令停止进军的原因至今存有争议。各种解释千差万别:是暗中向温斯顿·丘吉尔发出的停火提议?还是按照座右铭“我们能消灭你的军队,但我们没这样做”而摆出的姿态?
或者相反,是为了再次推翻这位刚刚上任2周、自称反对希特勒的英国首相?停止进军的命令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伦敦“反丘吉尔”派别的联络形式?
或许希特勒打算保持对这30多万人的包围,作为即将与英国展开和谈的筹码?这位独裁者在1939到1940年时确实还不想与海上强国英国开战。
或者希特勒只是完全信任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的承诺?后者表示从空中同样可以消灭包围圈中的敌人。毕竟截至当时,这个纳粹国防军中最年轻的军种达成了全部既定目标,甚至是超额完成。希特勒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的这位副手呢?
最后一种解释也并不牵强:希特勒单纯是为了在最高指挥官中重振权威?在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战役中取得的意想不到的胜利显然令第三帝国领导层内部发生了重心转移。果敢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和参谋长们的胜利分外显眼,相反,希特勒的角色开始淡化。
对于上述解释或其他可能性哪个是正解,没有明确答案。不过,若仔细观察命令下达的顺序,或许能够接近可能性最大的答案。
因为由此一来,重大的政治“解释”首先被排除:希特勒无法、也不愿意与丘吉尔缔结和平协议——因为针对这位英国首相展开的宣传攻势过于强大。在正进行的宣传战中,就连戈培尔的宣传机器大概也无法促成如9个月前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实现的彻底方针改变。
相反,暗中策划推翻丘吉尔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1940年春,在针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发动进攻前,纳粹德国曾谨慎地尝试与英国建立联系,之后的夏天又再次尝试,因此在5月份的第3周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密谋。反正希特勒准备在政治上靠近英国——不过历史文件中找不到任何记录。
德国空军的进攻(1940年5月24日至26日对包围圈实施轰炸)反驳了希特勒打算将被包围的英国官兵作为筹码的假设。如果希特勒真想将英国远征军扣为人质,那么关键应该是切断其与英国的所有联系,但要将英国官兵留在海滩上。
莫非希特勒的想法正相反,相信空军就能解决问题?这也不太可能。因为第三帝国的军政领导层都不认为能通过空军赢得一场陆地战。1939年9月底也是通过常规手段攻克和占领华沙的——尽管实施了大规模空袭。
希特勒肯定认为,戈林的空军能在几天内制造足够压力,阻止英军实施较大规模撤离。因此,向装甲部队前锋下达停止进军的命令对他而言似乎相对无关紧要。但这也还不是下令的原因。
如果更仔细地观察1940年5月24日下达命令时的形势,可以得到一种虽然无法证实、但可能性很大的解释。德国的装甲兵部队损失激增:继5月10日至20日损失127辆坦克后——其中III、IV和35/38(t)等最新型坦克仅为41辆,之后的4天就损失超过200辆坦克,其中将近100辆是战斗力最强的型号。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将军曾报告其半数坦克被毁。
原因显而易见:装甲部队经过2周持续冲击而没有进行任何休整,士兵已精疲力竭,犯下的致命错误越来越多。物资损耗严重,而补给未能跟上。
此外,5月23日和24日,法国的戴高乐率领法军第4装甲师对被占领城市阿布维尔发起猛烈进攻,令德国守军压力巨大。它向思想传统的德国指挥官们表明,己方的侧翼存在被突破的风险。
有鉴于此,军事上的传统主义者并且深受一战影响的格尔德·冯·格伦德施泰特建议将攻占敦刻尔克包围圈的任务留给随后接应的步兵部队。希特勒对他的看法表示赞同并取消了古德里安和党卫军指挥官泽普·迪特里希等非常规思想指挥官的进攻命令。或许希特勒最终意在彰显自己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权威。
对被包围的英国士兵来说,这段几乎不足60小时的停火间歇被证明是上帝赐予的礼物。敦刻尔克四周立即建起了防线,它确实从5月27日开始延缓了德国装甲部队重新展开的攻势,甚至部分阻挡了后者的进攻。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将全部后备力量投入到撤离行动中。
6月4日,德国第54步兵团占领了这座被枪林弹雨摧残得伤痕累累的温泉小城。虽然英国人丢弃了各类车辆超过5万辆,还有火炮、燃料和弹药,但338226名盟军士兵获救。对希特勒和德国纳粹国防军而言,在敦刻尔克包围圈取得的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编译/焦宇)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518/783964.shtml
德国海军不给力啊
德国海空军不能切断水上补给线,也就很难消灭包围圈里的盟军。另外由于德军胜利太快,步兵和辎重都落在后面,前锋军只有机械化部队,若实行强攻则兵力不足,损失当然不小
背后是几十万毫发未损的法军,要是在滩头被缠住就麻烦了
小胡子一直不想和英国死磕到底吧,一直存在和英国佬媾和的幻想
http://lt.cjdby.net/thread-336110-1-1.html
发个鄙人以前的帖子,供大家批评指正。
德国人有恐英症,这是德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德国坦克的故障率本来就高,预料之中的事。
德国的脆皮坦克还是不容易坏的吧。
还是戈胖子会忽悠
讨虏校尉 发表于 2015-5-19 00:12
http://lt.cjdby.net/thread-336110-1-1.html
发个鄙人以前的帖子,供大家批评指正。
已经帮你提升,加分和高亮推荐了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5-5-20 00:22
已经帮你提升,加分和高亮推荐了


一晃八年了,当初就是蒙版主提携,如今又麻烦您,感谢。
华夏冉闵 发表于 2015-5-20 00:22
已经帮你提升,加分和高亮推荐了


一晃八年了,当初就是蒙版主提携,如今又麻烦您,感谢。
德国人深知他们的2号3号坦克不是皇家海军大口径舰炮的对手!
德国空军更多的是一只对地攻击机部队,对海没有存在感啊。
人民的智慧 发表于 2015-5-19 09:43
德国坦克的故障率本来就高,预料之中的事。
此话有何出处呢?比如40年的三号、四号、38T故障率很高吗?
那时候的海军舰艇上的火炮太可怕,野战滩头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