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纳粹军备部长阻止希特勒“毁灭德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5:34:11
2015-03-26 09:04: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戈培尔断言:“元首对施佩尔向他作的最后一次说明非常恼火。”这位帝国军备部长不愿“用自己的手”来“切断德国人民的命脉”。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19日发布题为《希特勒在地堡中判了德国死刑》的文章,作者为斯文·费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编译如下:
在5年多时间里,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占领、洗劫、蹂躏了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时至1945年3月,希特勒控制的地区仅为其曾经最大势力范围的一小块。此时,他的毁灭欲也转向了德国。
在东线,红军陈兵奥德河,正准备突袭柏林。在西线,美军越过了莱茵河,正准备进攻鲁尔区。德国城市接二连三地被英国轰炸机的弹雨夷为平地。
在这种局势下,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于1945年3月18日抵达元首地堡,参加夜间战局研讨会。他带来了一篇3天前就写好的陈情书,准备呈送希特勒——这是他向这位在谈话中几乎从未被人说服过的独裁者施加影响的常用方式。这篇陈情书事关重大。
“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履行了义务,并且在远比以往任何一场战争都要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任务”,施佩尔写道,“我们有义务将所有能够保障人民在遥远将来重建德国的条件留给人民。”
施佩尔由此直接批驳了希特勒。在之前的几周里,这位独裁者一再下令在即将被盟军占领的地区摧毁桥梁、隧道、矿山等基础设施。这些命令大多被执行了。
希特勒与施佩尔和将帅们的会谈一直持续到3月19日晨。将陈情书交给希特勒后,施佩尔告辞离去。在叫汽车到地堡入口接自己时,他又被希特勒叫了回去。“这次您会得到一份对您陈情书的书面答复”,希特勒对他说,然后讲了一句不祥的话,“如果战败,德国人民也就输了”。
事实上,希特勒在这天下达了除1939年的“安乐死命令”外他此生最臭名昭著的书面命令。希特勒很明智地从未下达过有关屠杀犹太人的书面命令,尽管他对此肯定知情。
这条命令写道,认为应该保护基础设施以期“夺回被占领土”后使用的观点是错误的,“敌人在撤退时只会留下一片焦土,丝毫不会顾及民众”。
1941年到1942年间,在德军侵入苏联纵深地带后,红军在撤退过程中确实尽其所能地破坏了交通设施。但真正的大片“焦土”是德国工兵在向西撤退时留下的。
而在西线,美军因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而暂时退却时并没有实施焦土政策——毕竟战斗大部分发生在被德国占领的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
在对情况作了并不准确的描述后,希特勒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只要现在或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为敌人延续战争所用,德国领土内的所有军事、交通、通信、工业和供给设施都应予以摧毁。”
这条命令在发布后立即下达到了国防军指挥部,又从那里被传达给前线和后方所有能联系上的指挥官。这条命令被称为“尼禄命令”,据说罗马皇帝尼禄在公元64年曾命人纵火焚烧罗马。
希特勒清楚,自己不会看到战败那天。他曾一再宣布,在这种情况下会自杀。现在,他疯狂地下令摧毁德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施佩尔在1945年3月20日晨获悉了这条命令。他在自己那本众所周知不太可信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给德国人民判了死刑。”因为这条命令将令德国“倒退回中世纪”。
尽管希特勒和施佩尔在3月21日又见了次面,但他们显然直到3月27日才谈及“尼禄命令”。戈培尔断言:“元首对施佩尔向他作的最后一次说明非常恼火。”这位帝国军备部长不愿“用自己的手”来“切断德国人民的命脉”。
这份笔录和1945年3月29日施佩尔发给希特勒的电传证明,这位建筑师兼希特勒唯一的朋友确实不同意这种自我毁灭。而他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违背“尼禄命令”,使基础设施没有再被毫无意义地摧毁。
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个谜。这位军备部长确实阻挠乃至阻止了自毁命令的实施。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326/719064.shtml2015-03-26 09:04: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董磊
核心提示:戈培尔断言:“元首对施佩尔向他作的最后一次说明非常恼火。”这位帝国军备部长不愿“用自己的手”来“切断德国人民的命脉”。
参考消息网3月26日报道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19日发布题为《希特勒在地堡中判了德国死刑》的文章,作者为斯文·费利克斯·克勒霍夫,全文编译如下:
在5年多时间里,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占领、洗劫、蹂躏了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时至1945年3月,希特勒控制的地区仅为其曾经最大势力范围的一小块。此时,他的毁灭欲也转向了德国。
在东线,红军陈兵奥德河,正准备突袭柏林。在西线,美军越过了莱茵河,正准备进攻鲁尔区。德国城市接二连三地被英国轰炸机的弹雨夷为平地。
在这种局势下,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于1945年3月18日抵达元首地堡,参加夜间战局研讨会。他带来了一篇3天前就写好的陈情书,准备呈送希特勒——这是他向这位在谈话中几乎从未被人说服过的独裁者施加影响的常用方式。这篇陈情书事关重大。
“人民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履行了义务,并且在远比以往任何一场战争都要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任务”,施佩尔写道,“我们有义务将所有能够保障人民在遥远将来重建德国的条件留给人民。”
施佩尔由此直接批驳了希特勒。在之前的几周里,这位独裁者一再下令在即将被盟军占领的地区摧毁桥梁、隧道、矿山等基础设施。这些命令大多被执行了。
希特勒与施佩尔和将帅们的会谈一直持续到3月19日晨。将陈情书交给希特勒后,施佩尔告辞离去。在叫汽车到地堡入口接自己时,他又被希特勒叫了回去。“这次您会得到一份对您陈情书的书面答复”,希特勒对他说,然后讲了一句不祥的话,“如果战败,德国人民也就输了”。
事实上,希特勒在这天下达了除1939年的“安乐死命令”外他此生最臭名昭著的书面命令。希特勒很明智地从未下达过有关屠杀犹太人的书面命令,尽管他对此肯定知情。
这条命令写道,认为应该保护基础设施以期“夺回被占领土”后使用的观点是错误的,“敌人在撤退时只会留下一片焦土,丝毫不会顾及民众”。
1941年到1942年间,在德军侵入苏联纵深地带后,红军在撤退过程中确实尽其所能地破坏了交通设施。但真正的大片“焦土”是德国工兵在向西撤退时留下的。
而在西线,美军因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而暂时退却时并没有实施焦土政策——毕竟战斗大部分发生在被德国占领的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
在对情况作了并不准确的描述后,希特勒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只要现在或在可预见的将来有可能为敌人延续战争所用,德国领土内的所有军事、交通、通信、工业和供给设施都应予以摧毁。”
这条命令在发布后立即下达到了国防军指挥部,又从那里被传达给前线和后方所有能联系上的指挥官。这条命令被称为“尼禄命令”,据说罗马皇帝尼禄在公元64年曾命人纵火焚烧罗马。
希特勒清楚,自己不会看到战败那天。他曾一再宣布,在这种情况下会自杀。现在,他疯狂地下令摧毁德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施佩尔在1945年3月20日晨获悉了这条命令。他在自己那本众所周知不太可信的回忆录中写道:“这是给德国人民判了死刑。”因为这条命令将令德国“倒退回中世纪”。
尽管希特勒和施佩尔在3月21日又见了次面,但他们显然直到3月27日才谈及“尼禄命令”。戈培尔断言:“元首对施佩尔向他作的最后一次说明非常恼火。”这位帝国军备部长不愿“用自己的手”来“切断德国人民的命脉”。
这份笔录和1945年3月29日施佩尔发给希特勒的电传证明,这位建筑师兼希特勒唯一的朋友确实不同意这种自我毁灭。而他也确实发挥了自己的影响力,违背“尼禄命令”,使基础设施没有再被毫无意义地摧毁。
他的所作所为仍然是个谜。这位军备部长确实阻挠乃至阻止了自毁命令的实施。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5/0326/719064.shtml
施培尔作为纳粹四号人物(希特勒,戈林,戈培尔之后),确实做了一件好事
独裁者,往往会越来越疯狂~
奔跑的天鹅 发表于 2015-3-26 15:01
施培尔作为纳粹四号人物(希特勒,戈林,戈培尔之后),确实做了一件好事
他能排第四,我有点怀疑。
后期的话,莫德尔元帅应该可以算是第四,毕竟东线的擎天巨柱
战败的独裁者都好焦土政策吗?
lingogogo 发表于 2015-3-26 15:12
他能排第四,我有点怀疑。
后期的话,莫德尔元帅应该可以算是第四,毕竟东线的擎天巨柱
按照那本《希特勒暗堡》书里写的,施佩尔在45年初纳粹党内就是排第四。另外,德国老派军官和纳粹是有矛盾的,纳粹党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全体德国军人对希特勒个人的宣誓效忠控制军队(尤其是陆军)。当时,纳粹领导核心里就俩职业军人,戈林(二号人物)和邓尼茨(七号人物),戈林的军事水准大家都知道。邓尼茨被提上来,不仅是由于潜艇战的功绩,更主要的是因为“政治上可靠”,希特勒最后把元首传位给邓(帝国总理一职给戈培尔),既是为了收买军队,也是为了借助邓的战功让人民继续支持打下去。莫德尔可能也被“简在帝心”过,不过鲁尔森林一声枪响,他就过去了
按照那本《希特勒暗堡》书里写的,施佩尔在45年初纳粹党内就是排第四。另外,德国老派军官和纳粹是有矛盾 ...
莫德尔自杀是英雄的行为,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但是就是不识时务,他没有什么特别恶劣的罪行,投降也判不了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