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书】中国有无合格的抗日军事著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41:59
文 | 胡涵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七十周年,我所在的报社策划了一组专题,却迎头碰上了诸多难题。

    一方面,是幸存者稀少,另一方面,国内几乎没有合格的相关军事史著作。

    军事书籍,始终被各大书店网站列在畅销书一栏。但遍阅资料后,我却发现,看似繁多的军事史著作,合格的却几乎没有。

    我所谓合格,起码应资料确凿、文风克制等。但最根本的,是写作者的史观应当正常。“正常”,指既抛弃阶级斗争史学的偏颇,又不受民族主义情绪左右。

    国内有一些曾倍受关注的著作。比如,《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看中国抗战》一书,从标题看来角度新颖,似乎更能准确客观一些。然而事实证明,书中掺杂了太多未经求证的信息,不仅不严谨,甚至还有过度抒情的嫌疑。

    我所要查阅的资料,是国军在1939年发动的“冬季攻势”。其最后一战,由傅作义指挥的五原大捷尤其精彩,这是抗战史上少有的全胜。绥西重镇五原,也应是中国抗战史上中国收复的第一座城。

    但该书的这部分内容不太能让人信服。比如,以一个不知真假的叙述者口吻,转述了一个参战老兵的故事,没有数据和可靠佐证,几近传奇小说。

    其原因,写作能力是另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恐怕是畸形史观所带来的某种变形。

    五原大捷现存的一手资料,是战争指挥者之一董其武将军的回忆录与日记。

    董其武是傅作义手下名将,战功累累。五原战役中,他率部成功阻截日本援军,堪称阻击战教科书。

    内战时,董其武带领绥西部队,响应傅作义号召起义投诚。建国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其回忆录,写于董其武1982年正式入党之后。

    这本名为《戎马春秋》的回忆录,却让我有些失望。总的来说,作为个人回忆录,这本书却并不“私人”。

    据了解,这本回忆录,是董其武晚年口述,由四位秘书整理改编而成。家人亦承认,这是一本“不太全面”的回忆录。

    受显而易见的意识形态影响,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这本书均回避了董其武的个人看法感受,而转引教科书中的意识形态性评述。

    比如,在回忆九一八事变时,这本书突然离开了此前董其武个人叙事的视角,照搬了历史教材论述:

    “蒋介石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惧怕心理,对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采取镇压政策…..妄图扑灭抗日救亡的烈火”。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提供了对蒋介石战略的不同解释,作为当时的高级将领,后来人多半更愿意看到他的私人叙事,他对这次事变的观察和看法,以及他身边的人的真实看法。但这一切,都在回忆录里被舍弃了。

    在论述五原战役的背景时,本书所记录的是“国民党的全部战线上,不是败逃就是处于守势,军政最高人物甚至对所谓政治解决抱有幻想”。

    类似这样的指控性判断,本书均没有提供任何证明案例。事实上,在我所查阅到的当时电文中,其时,蒋介石判断战役时机是,“敌人侵占其地域,业已超过其兵力守备之限度”,“诚克敌制胜之良机也”。

    具体到绥远地区,蒋更是有国际视野,“日苏对立愈尖锐,日防苏较前愈紧,固不待言,同时苏在远东较有自由,有先发可能”。

    这些电文均下发至各部队,董其武不可能不知。晚年在病榻,他极有可能主动避开了这部分回忆,但也有可能,是负责记录的四位秘书,“帮”其省略了这部分内容。

    我们对国军抗战的回避甚至予以轻侮的史学观,是以篡改或禁止当事者的讲述,继而入侵后世研究者的。

    这些指控判断,更像是为了某种原因而打上去的意识形态补丁。如果后世研究者再以此为原始资料,我们为什么缺乏合格的军事著作这一问题,大概能看出些许端倪。

    合格的军事著作,起码应罗列交战双方的详细数据,真实背景和战略意义,而在我们这里,先入为主为国军设定了“反动派”的立场,哪怕是事件亲历者的回忆,都已经被立场先行篡改。

    平等书写已不可能,后来写作者就只能往民族主义一头靠拢,所谓“虽远必诛”等等,过度渲染悲情,最终沦为畅销书架上的“民族主义鸡汤”。

    因此,军事史著作的不合格,与抗日神剧的出现,在道理上其实是同源的。
文 | 胡涵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七十周年,我所在的报社策划了一组专题,却迎头碰上了诸多难题。

    一方面,是幸存者稀少,另一方面,国内几乎没有合格的相关军事史著作。

    军事书籍,始终被各大书店网站列在畅销书一栏。但遍阅资料后,我却发现,看似繁多的军事史著作,合格的却几乎没有。

    我所谓合格,起码应资料确凿、文风克制等。但最根本的,是写作者的史观应当正常。“正常”,指既抛弃阶级斗争史学的偏颇,又不受民族主义情绪左右。

    国内有一些曾倍受关注的著作。比如,《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看中国抗战》一书,从标题看来角度新颖,似乎更能准确客观一些。然而事实证明,书中掺杂了太多未经求证的信息,不仅不严谨,甚至还有过度抒情的嫌疑。

    我所要查阅的资料,是国军在1939年发动的“冬季攻势”。其最后一战,由傅作义指挥的五原大捷尤其精彩,这是抗战史上少有的全胜。绥西重镇五原,也应是中国抗战史上中国收复的第一座城。

    但该书的这部分内容不太能让人信服。比如,以一个不知真假的叙述者口吻,转述了一个参战老兵的故事,没有数据和可靠佐证,几近传奇小说。

    其原因,写作能力是另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恐怕是畸形史观所带来的某种变形。

    五原大捷现存的一手资料,是战争指挥者之一董其武将军的回忆录与日记。

    董其武是傅作义手下名将,战功累累。五原战役中,他率部成功阻截日本援军,堪称阻击战教科书。

    内战时,董其武带领绥西部队,响应傅作义号召起义投诚。建国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其回忆录,写于董其武1982年正式入党之后。

    这本名为《戎马春秋》的回忆录,却让我有些失望。总的来说,作为个人回忆录,这本书却并不“私人”。

    据了解,这本回忆录,是董其武晚年口述,由四位秘书整理改编而成。家人亦承认,这是一本“不太全面”的回忆录。

    受显而易见的意识形态影响,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这本书均回避了董其武的个人看法感受,而转引教科书中的意识形态性评述。

    比如,在回忆九一八事变时,这本书突然离开了此前董其武个人叙事的视角,照搬了历史教材论述:

    “蒋介石出于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惧怕心理,对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采取镇压政策…..妄图扑灭抗日救亡的烈火”。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提供了对蒋介石战略的不同解释,作为当时的高级将领,后来人多半更愿意看到他的私人叙事,他对这次事变的观察和看法,以及他身边的人的真实看法。但这一切,都在回忆录里被舍弃了。

    在论述五原战役的背景时,本书所记录的是“国民党的全部战线上,不是败逃就是处于守势,军政最高人物甚至对所谓政治解决抱有幻想”。

    类似这样的指控性判断,本书均没有提供任何证明案例。事实上,在我所查阅到的当时电文中,其时,蒋介石判断战役时机是,“敌人侵占其地域,业已超过其兵力守备之限度”,“诚克敌制胜之良机也”。

    具体到绥远地区,蒋更是有国际视野,“日苏对立愈尖锐,日防苏较前愈紧,固不待言,同时苏在远东较有自由,有先发可能”。

    这些电文均下发至各部队,董其武不可能不知。晚年在病榻,他极有可能主动避开了这部分回忆,但也有可能,是负责记录的四位秘书,“帮”其省略了这部分内容。

    我们对国军抗战的回避甚至予以轻侮的史学观,是以篡改或禁止当事者的讲述,继而入侵后世研究者的。

    这些指控判断,更像是为了某种原因而打上去的意识形态补丁。如果后世研究者再以此为原始资料,我们为什么缺乏合格的军事著作这一问题,大概能看出些许端倪。

    合格的军事著作,起码应罗列交战双方的详细数据,真实背景和战略意义,而在我们这里,先入为主为国军设定了“反动派”的立场,哪怕是事件亲历者的回忆,都已经被立场先行篡改。

    平等书写已不可能,后来写作者就只能往民族主义一头靠拢,所谓“虽远必诛”等等,过度渲染悲情,最终沦为畅销书架上的“民族主义鸡汤”。

    因此,军事史著作的不合格,与抗日神剧的出现,在道理上其实是同源的。


说不定哪天郭汝瑰夜里就来找lz谈一谈关于编写一部客观的抗日战争史的事情呢。

说不定哪天郭汝瑰夜里就来找lz谈一谈关于编写一部客观的抗日战争史的事情呢。
中国没有合格的替民国和蒋介石洗地的抗日战争史军事著作
在历史领域,中国人还是政治挂帅!


兰州,是不是在你的位面里,KMT踏平东京,缴获了十几面日本近卫师团的军旗,9月3日的阅兵式上扔在中山陵脚下呢?

兰州,是不是在你的位面里,KMT踏平东京,缴获了十几面日本近卫师团的军旗,9月3日的阅兵式上扔在中山陵脚下呢?
怎么又是这位?大陆一大堆抗日的著作,楼主不照样直接无视吗:经典战史回眸抗战系列:赣北兵燹(南昌会战)等,钢铁抗战:中日装甲兵全史 1918-1937等,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档案等等,因为楼主没看见,因为这个作者没看,所以大陆就没有。还是那句话:智商是果粉永恒的硬伤。
《军事历史》杂志2005年第6期等国一篇文章叫《铁血五原----第8战区的冬季攻势(下)》。
我来说个笑话:果粉黄德有智商…………
这文章的作者也是有问题,你说要找正规的抗日军事史著作,自然是指学术著作了。可是举的都是些什么例子?一个是萨苏大神写的大众读物,另一个是私人回忆录。这都跟正规学术著作不沾边啊!批都不会批了?
帽子帽子扣不完的帽子,以为那个时代完结了,阴魂还是不散。
意识形态太严重了 公正系统正规的战史绝对没有 武大的书引用日本的太多 也不够全面
日本打下洛阳 自称死55人 谁信
中日装甲兵全史 1918-1937  写的不如 烽火中国的装甲兵1925-1949 中华民国的陆军装甲兵前史  王立本著  指文的书 惨不忍睹啊  WW老战友的画册也不错
hkvp 发表于 2015-5-9 17:06
中日装甲兵全史 1918-1937  写的不如 烽火中国的装甲兵1925-1949 中华民国的陆军装甲兵前史  王立本著  指 ...
请教哪里能买到《烽火中国的装甲兵(1925-1949)中华民国陆军装甲部队前史》?好像是非法出版物正规书店和电商都不会卖的吧,看这个书名就非常想看,哪怕电子版也行


有。推荐一本1986年出版的《抗日战争全史》,基本正面详实描述了国军的抗战历史。外加一句出版那一年电影《血战台儿庄》也上映了。

有。推荐一本1986年出版的《抗日战争全史》,基本正面详实描述了国军的抗战历史。外加一句出版那一年电影《血战台儿庄》也上映了。
铁血昆仑关 封杀了
一本不能写全面啊
淘宝买吧  如果有
希望 无毛乱喷
兄弟有机会推荐可以去香港和台湾查找相关书籍。
我来说个笑话:果粉黄德有智商…………
这个文章的作者故意拿萨苏那种通俗作品和回忆录来说事,故意忽略郭汝槐的书和中国二档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更加不要说军事科学院还有《日军侵华战例》,这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不过依据对中国报人的尿性,后面的可能性更大。骗骗普通读者可以,在这个地方只有被打脸的份儿。
正如楼上网友所言,这种所谓的媒体人,连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都不知道该怎么用,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都不知道看,还出来无病呻吟个啥。
中日装甲兵全史 1918-1937  写的不如 烽火中国的装甲兵1925-1949 中华民国的陆军装甲兵前史  王立本著  指 ...
指文的书还没出你就知道惨不忍睹了????
指纹的书在批发市场翻过 没买 早几年也许会买
烟波钓叟1993 发表于 2015-5-10 08:18
这个文章的作者故意拿萨苏那种通俗作品和回忆录来说事,故意忽略郭汝槐的书和中国二档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
这类人属于选择性忽略
土豆烧洋芋坨坨 发表于 2015-5-10 09:09
正如楼上网友所言,这种所谓的媒体人,连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都不知道该怎么用,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都不知 ...
纯粹是为骗人眼球、骗钱--
烟波钓叟1993 发表于 2015-5-10 08:18
这个文章的作者故意拿萨苏那种通俗作品和回忆录来说事,故意忽略郭汝槐的书和中国二档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
如果顶楼的作者胡涵就是链接里《新京报》这篇报道的记者,那恐怕表明他没能力利用学术著作,只能靠萨苏的通俗作品和个人回忆(录)来写文章。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511/c172318-26978483.html
五原大捷:800勇士午夜闪击 消灭两千多日本人
……
老兵赵全聚曾向作家萨苏讲述乌加河阻击战的故事。3月21日下午,在南侧受阻后的日本援军赶到乌加河岸。隔着数百米宽的乌加河,赵全聚看见对岸“坦克装甲车停了一大溜”。坦克过不了河,日军就在对岸架起火炮轰炸,组织敢死队划筏子强行渡河。

董其武后来在回忆录里,详细记录了这个艰苦的阻击战。日军“以数十门炮火疯狂轰炸,天空有十余架飞机配合轰炸,我方阵地硝烟弥漫,弹雨如注”。
……
新京报记者 胡涵 实习生 郭琳琳 内蒙古五原报道

hkvp 发表于 2015-5-9 16:47
意识形态太严重了 公正系统正规的战史绝对没有 武大的书引用日本的太多 也不够全面


目前的抗战书,虽然多,但价值很低。我觉得抗战书几类值得看:

1、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出的书,由于刚改革开放,意识形态管的比较松,这时期的书还是比较客观的,也没什么煽情,但很难找,发行量又少

2、各地政协80年代后曾经采访一大批当时依然健在的老兵,有不少珍贵的回忆录,但这部分也难找,有很多至今不肯公开

3、内参书,一般人找不到,不说了
hkvp 发表于 2015-5-9 16:47
意识形态太严重了 公正系统正规的战史绝对没有 武大的书引用日本的太多 也不够全面


目前的抗战书,虽然多,但价值很低。我觉得抗战书几类值得看:

1、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出的书,由于刚改革开放,意识形态管的比较松,这时期的书还是比较客观的,也没什么煽情,但很难找,发行量又少

2、各地政协80年代后曾经采访一大批当时依然健在的老兵,有不少珍贵的回忆录,但这部分也难找,有很多至今不肯公开

3、内参书,一般人找不到,不说了
帝国将军 发表于 2015-5-9 22:29
兄弟有机会推荐可以去香港和台湾查找相关书籍。
香港很少的,台湾的还可以,不过难找
烟波钓叟1993 发表于 2015-5-10 08:18
这个文章的作者故意拿萨苏那种通俗作品和回忆录来说事,故意忽略郭汝槐的书和中国二档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
郭汝槐的书根本不值一看,一个大间谍你知道他的话是否可信?加上郭没有前线指挥作战经历,我认为郭的书没意义
郭汝槐的书根本不值一看,一个大间谍你知道他的话是否可信?加上郭没有前线指挥作战经历,我认为郭的书没 ...
那么看来兄台根本没有翻一下那书,那书根本不是他一个人写的,是他主编的。菜好不好吃,要尝一下才知道。先入为主可不是严谨的历史爱好者应该做的。
其实,国内的军事史研究水平并不算太高,抗战史这部分已经属于矮子里面拔将军了,至少看起来还不错,虽然依然有大块大块的空白需要后人去努力。要知道即使在近代史这个历史研究的热点领域,依然有太多的战争史没有学者们去认真研究啊。
还有不少档案原件 至今没公开
军事书迷 发表于 2015-5-10 14:21
纯粹是为骗人眼球、骗钱--
呃。。什么意思。
烟波钓叟1993 发表于 2015-5-11 12:11
那么看来兄台根本没有翻一下那书,那书根本不是他一个人写的,是他主编的。菜好不好吃,要尝一下才知道。 ...
你不同意我理解。个人比较讨厌郭汝槐,抛开意识形态不说,郭汝槐出卖战友,当了一辈子间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袍泽之谊,战友之情,对不起军人这两个字,相比之下,黄百韬、张灵甫甚至自杀的戴之奇都比他值得尊敬。我不知道他能编什么好书
你不同意我理解。个人比较讨厌郭汝槐,抛开意识形态不说,郭汝槐出卖战友,当了一辈子间谍,根本不知道什 ...
弄清楚他的战友是谁再说
按楼主的思路,台湾的书籍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但我当年托台湾的朋友帮忙收集过,结果台湾的书籍就抗日这个题材,其严谨性和数量等等远远比不上内地,这有说明什么?
zhangjie198956 发表于 2015-5-11 11:02
香港很少的,台湾的还可以,不过难找
不难找有朋友就去台湾旅游从一个普通书店就买回不少,本人也借阅看过几本,内容基本还是比较中立的,可能是台湾特殊的历史地位,既不偏向国军也不偏向共军。
不难找有朋友就去台湾旅游从一个普通书店就买回不少,本人也借阅看过几本,内容基本还是比较中立的,可能 ...
不偏是不可能的,他们研究共军哪来的资料?
物以类聚 党以群分  不能一概而就   能不能对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