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邓小平“文革”期间部分文稿首次对外披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36:14
新华社报道,经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撰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三卷本的《文集》编入文稿406篇,80余万字,其中的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邓小平“文革”期间的部分文稿,首次对外披露。

  凡有手稿按手稿刊用

  昨天下午3时,《文集》已经摆上北京王府井书店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柜。在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新京报记者未见到《邓小平传》。

  《文集》白色封皮,扉页上印着一行红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文集》出版说明称,邓小平最主要的著作已经编入《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但还有大量的文稿没有编辑出版。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批重要文稿,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编成《文集》。

  《邓小平文选》未收录1966年至1974年的文稿,本次《文集》则收录了50余篇邓小平在这期间的文稿,其中包括多篇邓小平在“文革”开始前后的内部讲话和书信。

  中央文献研究室介绍,编入《文集》的文稿,包括讲话、报告、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已公开发表过的,做了文字、标点、史实订正。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凡有手稿的按手稿刊用。

  文稿和传记截至1974年

  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邓小平被打倒,是为“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

  本次出版的《文集》和《邓小平传》,时间都截止于1974年,即“第二起”恢复工作后。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发动多次政治运动,1957年反右运动、1958年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文集》记录了邓小平在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态度。

  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邓小平曾在多个场合表态“划右派应该非常慎重”。他曾说:“在运动中,对于一个党员应否划为右派分子,应该同党外人士应否划为右派分子一样,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对于党龄较老的党员尤其应该如此。”

  对于全国上下大炼钢铁,邓小平1959年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时说:“这一时期造成党内最大损失的是浮夸风。包括我在内,说了不恰当的话。当时确有那股空气,我们居然相信了,当然也有部分不信。”

  收录被打倒期间撰写材料

  《文集》还收录了邓小平在“文革”初期被打倒后,答复有关单位的询问写的书面材料。

  在1972年6月撰写的《对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斗争的回忆》一文中,邓小平简述了自己参加红八军的经历以及红八军失败的原因。这是《文集》中为数不多的,由邓小平亲自撰写的书面材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开始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文集》中收录了多篇邓小平“复出”后参加外交活动的讲话。邓小平当时就关注钓鱼岛问题,1974年会见日本社会党友好访华团时说:“像钓鱼岛这样的问题,就是要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有历史资料。处理这样的问题,总应该有办法嘛!”同年,他在一次国庆活动上说:“钓鱼岛问题先搁一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

  【摘要】

  谈整风

  批评我们的人,大多数是中间分子,有的骂我们也骂得很凶,有那么一股情绪,也不是每句话都是对的,但不是恶意,不是想把我们这个政府打倒,无非是过去有一肚子气。如果把凡是骂我们的、没有讲一点好话的人都叫做右派,那危险得很,那就要犯错误。当然,也还有不少中间分子是讲了公道话的,而且中间分子讲公道话的越来越多。最近,甚至于批评右派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中间分子的话基本上是诚恳的、正确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我们很有益处,不管讲得如何尖锐。有些对我们有隔阂的,有怨气的,出了气就好了。

  ——《关于整风运动》,1957年5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时说

  对有些科学家,特别是有建树的真正的自然科学家,有科学水平的,只要不搞政治活动,中央确定采取不斗、讲清楚的办法。

  ——《划右派应该非常慎重》,1957年8月23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反右派斗争等问题

  谈大跃进

  教训是深刻的或是沉痛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受了损害。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就是方法出了问题。实事求是,就是对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就要调查研究。过去几年调查研究很少,搞了许多虚假现象。毛主席自我检讨了,并对省地市及中央各部委将了一大军。毛主席调研最多,他说也不够。这是这几年的根本教训。

  ——《大跃进以来的教训是调查研究很少》,1961年3月27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

  谈“文革”

  毛主席:目前文化教育方面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在展开,中央和省市领导必须用很大力量领导这个方面的运动。如果工矿企业、基本建设等基层单位一齐动起来,领导上顾不过来,容易出差错。最近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的计划完成得不算好,特别是钢、钢材、煤的产量开始下降,质量下降的情况尤为突出,事故增多,基建任务原计划上半年完成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现在只能完成百分之三十五六。因此,在京同志讨论之后,认为在文化革命运动的部署方面,重点放在文化教育、党政机关。

  ——1966年6月30日,邓小平起草的和刘少奇联名的信。

  谈反腐

  根据北京的经验,运动深入后就发现了“老虎”(指三反运动中对有严重贪污行为的干部的称呼,编注),所以提出“打老虎”的口号。云南现在还没有发现“老虎”,证明运动还不够深入。从内外找材料研究发现问题,从具体的一事一案去研究发现线索,是一定可以打到“老虎”的。

  ——《三反运动要达到改造干部思想的目的》,1952年1月29日,在中央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上的讲话

  谈形式主义

  有的机关每天下班后,规定学《毛选》,学文件,有娃娃的也不能回去。其实,效果很差,是在那里搞疲劳战术。《毛选》怎么学法才有益处,要研究一下,总要让人学得有味道才行,统统按一个办法不行。现在有不少学习标兵,各家都搞了,如果统统按学习标兵那样要求也不行。有些文章学过很多遍,像毛主席的四篇文章前两三年就学,现在又重复学,年年都学,作用究竟有多大?又比如讨论,今年讨论了,明年又讨论,结果大家是带着任务讨论,而不是带着问题讨论。听报告,一次不到就叫不积极。一个报告,听一次就够了嘛!为什么要让反复听?形式主义害死人。

  ——《共青团如何领导青年》,1965年8月9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时的讲话

  谈钓鱼岛

  钓鱼岛,日本叫“尖阁诸岛”,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不可能放弃……我们同日本建交,双方都避谈钓鱼岛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留下来了。要不然,就谈不上建交。可能不久的将来要与日本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也可能把这个问题留下来。把这个问题先搁一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不等于保钓运动可以结束。这个运动还要继续下去,不过以后可能高一阵、低一阵。前一个时候日本提出要霸占这块地方,“保钓”就高一阵;现在暂时不谈这个问题,“保钓”就低一阵,这个运动是长期的波浪式的。

  ——《钓鱼岛问题先搁一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1974年10月2日,会见来北京参加国庆活动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正在北京探亲旅行的华裔人士时谈话



http://hb.people.com.cn/n/2015/0506/c192237-24755607.html新华社报道,经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撰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分别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三卷本的《文集》编入文稿406篇,80余万字,其中的大部分文稿是第一次公开发表。邓小平“文革”期间的部分文稿,首次对外披露。

  凡有手稿按手稿刊用

  昨天下午3时,《文集》已经摆上北京王府井书店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专柜。在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新京报记者未见到《邓小平传》。

  《文集》白色封皮,扉页上印着一行红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文集》出版说明称,邓小平最主要的著作已经编入《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但还有大量的文稿没有编辑出版。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批重要文稿,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编成《文集》。

  《邓小平文选》未收录1966年至1974年的文稿,本次《文集》则收录了50余篇邓小平在这期间的文稿,其中包括多篇邓小平在“文革”开始前后的内部讲话和书信。

  中央文献研究室介绍,编入《文集》的文稿,包括讲话、报告、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已公开发表过的,做了文字、标点、史实订正。第一次公开发表的,凡有手稿的按手稿刊用。

  文稿和传记截至1974年

  邓小平一生经历“三起三落”。1966年“文革”开始后,邓小平被打倒,是为“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第二起”。

  本次出版的《文集》和《邓小平传》,时间都截止于1974年,即“第二起”恢复工作后。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发动多次政治运动,1957年反右运动、1958年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文集》记录了邓小平在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态度。

  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邓小平曾在多个场合表态“划右派应该非常慎重”。他曾说:“在运动中,对于一个党员应否划为右派分子,应该同党外人士应否划为右派分子一样,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对于党龄较老的党员尤其应该如此。”

  对于全国上下大炼钢铁,邓小平1959年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时说:“这一时期造成党内最大损失的是浮夸风。包括我在内,说了不恰当的话。当时确有那股空气,我们居然相信了,当然也有部分不信。”

  收录被打倒期间撰写材料

  《文集》还收录了邓小平在“文革”初期被打倒后,答复有关单位的询问写的书面材料。

  在1972年6月撰写的《对红八军和左江革命斗争的回忆》一文中,邓小平简述了自己参加红八军的经历以及红八军失败的原因。这是《文集》中为数不多的,由邓小平亲自撰写的书面材料。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开始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文集》中收录了多篇邓小平“复出”后参加外交活动的讲话。邓小平当时就关注钓鱼岛问题,1974年会见日本社会党友好访华团时说:“像钓鱼岛这样的问题,就是要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有历史资料。处理这样的问题,总应该有办法嘛!”同年,他在一次国庆活动上说:“钓鱼岛问题先搁一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

  【摘要】

  谈整风

  批评我们的人,大多数是中间分子,有的骂我们也骂得很凶,有那么一股情绪,也不是每句话都是对的,但不是恶意,不是想把我们这个政府打倒,无非是过去有一肚子气。如果把凡是骂我们的、没有讲一点好话的人都叫做右派,那危险得很,那就要犯错误。当然,也还有不少中间分子是讲了公道话的,而且中间分子讲公道话的越来越多。最近,甚至于批评右派的人也开始多起来了。中间分子的话基本上是诚恳的、正确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我们很有益处,不管讲得如何尖锐。有些对我们有隔阂的,有怨气的,出了气就好了。

  ——《关于整风运动》,1957年5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报告时说

  对有些科学家,特别是有建树的真正的自然科学家,有科学水平的,只要不搞政治活动,中央确定采取不斗、讲清楚的办法。

  ——《划右派应该非常慎重》,1957年8月23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反右派斗争等问题

  谈大跃进

  教训是深刻的或是沉痛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受了损害。为什么不实事求是?就是方法出了问题。实事求是,就是对实际情况真正了解。真正了解实际情况,就要调查研究。过去几年调查研究很少,搞了许多虚假现象。毛主席自我检讨了,并对省地市及中央各部委将了一大军。毛主席调研最多,他说也不够。这是这几年的根本教训。

  ——《大跃进以来的教训是调查研究很少》,1961年3月27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讲话

  谈“文革”

  毛主席:目前文化教育方面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在展开,中央和省市领导必须用很大力量领导这个方面的运动。如果工矿企业、基本建设等基层单位一齐动起来,领导上顾不过来,容易出差错。最近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的计划完成得不算好,特别是钢、钢材、煤的产量开始下降,质量下降的情况尤为突出,事故增多,基建任务原计划上半年完成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现在只能完成百分之三十五六。因此,在京同志讨论之后,认为在文化革命运动的部署方面,重点放在文化教育、党政机关。

  ——1966年6月30日,邓小平起草的和刘少奇联名的信。

  谈反腐

  根据北京的经验,运动深入后就发现了“老虎”(指三反运动中对有严重贪污行为的干部的称呼,编注),所以提出“打老虎”的口号。云南现在还没有发现“老虎”,证明运动还不够深入。从内外找材料研究发现问题,从具体的一事一案去研究发现线索,是一定可以打到“老虎”的。

  ——《三反运动要达到改造干部思想的目的》,1952年1月29日,在中央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上的讲话

  谈形式主义

  有的机关每天下班后,规定学《毛选》,学文件,有娃娃的也不能回去。其实,效果很差,是在那里搞疲劳战术。《毛选》怎么学法才有益处,要研究一下,总要让人学得有味道才行,统统按一个办法不行。现在有不少学习标兵,各家都搞了,如果统统按学习标兵那样要求也不行。有些文章学过很多遍,像毛主席的四篇文章前两三年就学,现在又重复学,年年都学,作用究竟有多大?又比如讨论,今年讨论了,明年又讨论,结果大家是带着任务讨论,而不是带着问题讨论。听报告,一次不到就叫不积极。一个报告,听一次就够了嘛!为什么要让反复听?形式主义害死人。

  ——《共青团如何领导青年》,1965年8月9日,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时的讲话

  谈钓鱼岛

  钓鱼岛,日本叫“尖阁诸岛”,这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不可能放弃……我们同日本建交,双方都避谈钓鱼岛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留下来了。要不然,就谈不上建交。可能不久的将来要与日本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也可能把这个问题留下来。把这个问题先搁一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不等于保钓运动可以结束。这个运动还要继续下去,不过以后可能高一阵、低一阵。前一个时候日本提出要霸占这块地方,“保钓”就高一阵;现在暂时不谈这个问题,“保钓”就低一阵,这个运动是长期的波浪式的。

  ——《钓鱼岛问题先搁一下不等于问题不存在》,1974年10月2日,会见来北京参加国庆活动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正在北京探亲旅行的华裔人士时谈话



http://hb.people.com.cn/n/2015/0506/c192237-24755607.html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邓小平传(1904-1974)》,即日起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官方首次为邓小平立传。

邓小平“文革”期间被打倒的经历如何展现,尤为引人关注。该书用三个章节,讲述了邓小平从“文革”初期被打倒到1973年复出工作的历史。

该书称,促使毛泽东重新起用邓小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邓小平在被打倒之后,始终没有消极应对,而是积极地频繁地用书信的方式保持着与毛泽东的联系。

书中引用的毛泽东、邓小平书信往来,展现出当时两人关系的微妙变化,其中部分书信首次公开。

邓小平一开始对“文革”认识不清

邓小平曾说过:“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标志着“文革”正式开始。

“文革”开始后,北京大学内突然张贴出攻击北大党委和中共北京市委的大字报。针对当时一些报刊的反常举动和北大出现的混乱局面,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召集会议,决定向《人民日报》社和北大派遣工作组。

围绕着派遣工作组问题,刘少奇、邓小平等和林彪、江青等展开了争论。最后工作组被迫撤回,刘、邓在“文革”初期的这次抗争以严重受挫而告终。

1966年10月2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检讨:“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代表资产阶级反动错误路线的,在中央领导同志中,在全党范围内,就是少奇和我两人。”

会上,毛泽东对邓小平表示了一种特殊的不满。毛泽东说:“他这个人耳朵聋,听不见,开会坐得离我很远,对我是敬鬼神而远之。”“1959年起,6年来从来不找我。”

对于上述史实,《邓小平传》称:“毛泽东的话,反映了一段时间以来邓小平与毛泽东之间关系的某种疏远。这种疏远的背后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一些重大问题认识上有分歧。”

“特别是,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邓小平表现得‘很不积极’,还屡次坚持派工作组‘阻碍运动’。另外一个原因是:党中央领导人在八大以后分为一线、二线,毛泽东退居二线,邓小平作为在一线主持工作的中央领导人之一,在处理经常性工作中向毛泽东直接汇报少了。”《邓小平传》写道。

毛泽东转告邓小平:要忍

1967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戚本禹的署名文章不点名地批判邓小平,称他为“党内另一个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邓小平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震惊。他感到,《人民日报》发表这样的文章,意味着对他的批判已经公开并且大大升级了,他的问题很可能由此“定性”。

4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主席:从1月12日起(在家中受到中南海造反派围攻批判——编者注),我一直再想见见你,向你求教。只是觉得在群众激烈批判我们的反动路线及其恶果的时候,求见主席是否适宜,所以一直忧虑着。近日看了戚本禹同志的文章,觉得我所犯错误的性质,似已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我求见主席,当面聆听教益的心情,是很迫切的。如果主席认为适当,请随时通知我去。静候你的指示。”

信转呈毛泽东后,没有立即得到回复。

五月的一天,汪东兴来到邓小平家告诉他,毛主席最近刚回北京,让他来看看。汪东兴还告诉邓小平,毛泽东还让他转告三点意思:第一,要忍,不要着急;第二,刘、邓可以分开;第三,有事可以给他(毛泽东)写信。

《邓小平传》称,毛泽东让邓小平有事给他写信,这一方面是他想看到邓小平思想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他对邓小平的一种保护。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态度,使邓小平避免了遭受刘少奇一样的厄运,而且还为他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保留了余地。

通过频繁写信维系和毛泽东关系

1968年5月,邓小平写信给汪东兴,再次求见毛泽东。毛泽东看到这封信后说,在中央文革碰头会上读一下,议一下,征求大家的意见是否与邓小平谈话。江青、陈伯达、康生等极力反对毛泽东见邓小平。

当年六七月间,邓小平又先后两次致信汪东兴,希望见汪东兴或是能够得到毛泽东的指示。他在信中说:“我的最大的希望就是留在党内,做一个普通党员。我请求在可能的时候分配我一个小小的工作,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给我补过自新的机会。”

对于频繁“致信”,《邓小平传》写道:“邓小平深知,只要能保留党籍,继续留在党内,他的问题就不会无法解决。此外,他也想通过这种频繁写信的方式,维系同毛泽东的关系。”

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是批准“刘少奇专案组”对刘少奇的审查报告。由于刘少奇、邓小平一同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黑司令”,这就意味着这次会议同时决定邓小平的前途命运。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全会开幕式上,毛泽东就说:“邓小平这个人,我总是替他说一句话,就是鉴于他在抗日战争跟解放战争中间都是打了敌人的,又没有查出他的别的历史问题来,什么叛变哪、自首呀,这些问题。”

毛泽东说:“他(邓小平)的意思要求保留党籍,不要开除党籍,最好嘛还能够做点工作。一讲到做工作,许多同志都摇头。我说,现在很大的工作也难做,叫他做点室内的整理材料,这样的工作,总是可以嘛。”

毛泽东对邓小平始终留有余地

1969年10月,在京老干部全部战备疏散。临行赴江西前一日,邓小平给汪东兴写信说:“我保证在自己的余年中,努力在工作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好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向工农兵学习,好好地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从头做起,重新做人。”他想继续用这种方式保持与毛泽东的联系。毛泽东圈阅了这封信。

1971年林彪叛逃,对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很大影响。毛泽东重新考虑用人问题。

1972年建军节前夕,陈云、王震、滕代远、陈再道等一批在“文革”中受打击的老干部,出席国防部招待会。这对邓小平是很大的触动。

8月3日,邓小平致信毛泽东,对毛泽东对他的一些不满再次做了检查,并说:“我过去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没有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我觉得自己身体很好,虽然已经六十八岁了,还可以做些技术性质的工作,还可以为党、为人民做七八年的工作,以求补过。我没有别的要求,我静候主席和中央的指示。”

8月14日,毛泽东看过信后,作出批示:“邓小平同志所犯错误是严重的。但应与刘少奇加以区别。”

周恩来看到毛泽东批示的当天,即批示汪东兴“立即照办”。《邓小平传》称,对于邓小平来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意味着他的政治生命开始复苏。

《邓小平传》分析,毛泽东对邓小平之所以始终留有余地,一是邓在中央苏区时坚决拥护和实行毛泽东关于反“围剿”的作战和根据地建设主张;二是,没有历史问题;三是,民主革命时期作战有战功;四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做过好事。

“促使毛泽东这个时候来解决邓小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邓小平在被打倒之后,始终没有消极应对,而是积极地频繁地用书信的方式保持着与他的联系。在这些书信中,邓小平数度含蓄、婉转地向毛泽东作了检讨,承认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多次诚恳地表达了重新出来工作的愿望。”《邓小平传》写道。

1973年2月22日,邓小平一家从江西回到阔别3年多的北京。3月29日晚,邓小平到中南海见到毛泽东。毛泽东问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邓小平回答了两个字:“等待”。
  过左主导的年代呀。
这只不过是删减版, 10年后,某些历史会重新定性, 如果中国不想走苏联的老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