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初海禁谈郑氏失败的必然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45:59
先来谈一谈明末海上贸易。
明末东亚海上贸易的主要航线1:从东南沿海地区出发,货物主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前往东南亚的西方国家殖民地,返航时主要装载白银和少量西方货物。2:从东南沿海出发,装载丝茶瓷前往日本,返航时装载白银铜硫磺和少量日本特产。两条主要贸易线路的主要出发点是福建浙江和广东,而以福建的交易量为最大。郑氏在明末掌握了福建外海,进而几乎成为中国海盗之王,所有从福建出发的中国商船都必须交一笔通行费,而郑氏自己有大批船只进行海上贸易,实力暴涨。
然而,明朝迅速覆灭,郑芝龙决定投降,然而其子郑成功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其母被清军逼死),决定反清。经过多年战斗,郑氏的势力被从陆地上逐出,清朝开始实施禁海,不仅普通商人无法再从事海贸,连郑氏的商船也无法再进行贸易了,因为整个东亚贸易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国进行的,现在这个贸易链条破灭了,郑氏便难以为继,而当时台湾岛的开发程度实在太低,无法支持整个郑氏集团,在这种困境之下,郑氏的失败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先来谈一谈明末海上贸易。
明末东亚海上贸易的主要航线1:从东南沿海地区出发,货物主要是茶叶丝绸和瓷器,前往东南亚的西方国家殖民地,返航时主要装载白银和少量西方货物。2:从东南沿海出发,装载丝茶瓷前往日本,返航时装载白银铜硫磺和少量日本特产。两条主要贸易线路的主要出发点是福建浙江和广东,而以福建的交易量为最大。郑氏在明末掌握了福建外海,进而几乎成为中国海盗之王,所有从福建出发的中国商船都必须交一笔通行费,而郑氏自己有大批船只进行海上贸易,实力暴涨。
然而,明朝迅速覆灭,郑芝龙决定投降,然而其子郑成功因为种种原因(包括其母被清军逼死),决定反清。经过多年战斗,郑氏的势力被从陆地上逐出,清朝开始实施禁海,不仅普通商人无法再从事海贸,连郑氏的商船也无法再进行贸易了,因为整个东亚贸易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国进行的,现在这个贸易链条破灭了,郑氏便难以为继,而当时台湾岛的开发程度实在太低,无法支持整个郑氏集团,在这种困境之下,郑氏的失败也就是可以预期的了。
而清初海禁在郑氏灭亡之后仍然继续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防止像郑氏这样的海盗集团的再次出现。
清朝海禁一直都是有着相当明确的现实利益的,不是什么拍脑袋政策。清朝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完全控制海上贸易,船只一出海就是天高地远,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新的海上势力?而且开放的港口越多,越难管控,只开一个港口有利于监控和敛财。
清朝对付郑氏可是耗尽脑汁,台湾兵源经济都不发达,在陆上支援后才可支撑,结果禁海后得不到情报和兵源财力支持,越来越弱。
老俞:你说啥?
老俞:你说啥?
啥意思????
可惜国姓爷死的太早了,不然菲律宾甚至整个东南亚就热闹了
而清初海禁在郑氏灭亡之后仍然继续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防止像郑氏这样的海盗集团的再次出现。
不对,清朝海禁在郑克爽投降第二年就取消了


闭关锁国不等于海禁,满清康熙雍正年间是四口通商。后来1757年英国人洪任辉闯关事件发生,还留下了广州一口通商


可惜国姓爷死的太早了,不然菲律宾甚至整个东南亚就热闹了
以国姓爷的军力,远征马尼拉,我看玄乎
清朝对付郑氏可是耗尽脑汁,台湾兵源经济都不发达,在陆上支援后才可支撑,结果禁海后得不到情报和兵源财力 ...
三藩之乱后,因为福建王耿精忠也叛乱了,海禁有段时间形同虚设。再次海禁是郑经第二次转进台湾之后了
不对,清朝海禁在郑克爽投降第二年就取消了



事实上虽然有四口通商和广州通商,但是对商人出海,船只规格等等有极大限制,中国商人逐渐转为国内海上贸易,中国海船就开始以近海船形为主了。中国海上贸易再也没有什么进步了。

阿宅发发发 发表于 2015-5-4 08:05
事实上虽然有四口通商和广州通商,但是对商人出海,船只规格等等有极大限制,中国商人逐渐转为国内海上贸 ...


德川幕府有对华每年六千贯银(相当于白银六十万两)的白银使用额度,实际每年交易还多。所以去日本的仍然很多。去南洋的也很多,不然兰芳共和国那些人怎么去的南洋,不存在不跑海外贸易的问题。

只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步萎缩了

船型广船福船还都有。红单船还是这时出现的
阿宅发发发 发表于 2015-5-4 08:05
事实上虽然有四口通商和广州通商,但是对商人出海,船只规格等等有极大限制,中国商人逐渐转为国内海上贸 ...


德川幕府有对华每年六千贯银(相当于白银六十万两)的白银使用额度,实际每年交易还多。所以去日本的仍然很多。去南洋的也很多,不然兰芳共和国那些人怎么去的南洋,不存在不跑海外贸易的问题。

只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步萎缩了

船型广船福船还都有。红单船还是这时出现的
如果郑氏集团往东南方向发展占领澳洲,又是一番另外景象。
如果郑氏集团往东南方向发展占领澳洲,又是一番另外景象。
如果明末导航水平那么高。不用沿着针路航行,那么海商贸易的重心应该还是浙江而不是福建
gaowuhuagong 发表于 2015-5-4 08:11
如果郑氏集团往东南方向发展占领澳洲,又是一番另外景象。
  不知道历史上华人有没有开拓过往澳大利亚的航路?我未见记载啊。
  往澳大利亚方向,海域辽阔,中途没有补充,登陆以后又缺乏补给和贸易对象,即使有过少数渔民漂流到澳洲,也是死路一条……
郑氏失败从郑之龙招安后放弃经营台湾就开始了。如果郑家连续经营台湾,不断迁徙人口、工匠去台湾的话,到南明初已经有百万级丁口了,可以形成一定规模的内部市场并开发台湾资源。
德川幕府有对华每年六千贯银(相当于白银六十万两)的白银使用额度,实际每年交易还多。所以去日本的仍 ...
清朝的航海即使相对于明朝是退步了,中国人的商船制造不仅仅是没有进步,还越造越小了,明朝人是有远航能力的,而清朝居然限制商船的桅杆数吨位和武器甚至还有补给品数量!而对于船只装载的货物数量居然也做限制,外商获得的每船装载生丝数量配额居然还要多于中国商人!导致中国商人渐渐失去远洋贸易的竞争力。
德川幕府有对华每年六千贯银(相当于白银六十万两)的白银使用额度,实际每年交易还多。所以去日本的仍 ...
马尼拉贸易是转手贸易,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交易,再由西班牙商船前往欧洲。明朝人真的没有直航印度或者欧洲的能力么?郑和可不同意。即使清末也有三桅福船前往欧洲的事情。
明朝海禁导致航海技术退化,但是明末海贸的繁荣使得航海技术再次进步,大海商像郑氏,已经开始尝试制造西式帆船了。
拿破仑战争时期如果欧洲真的被他统一起来搞大陆封锁政策,英国都吃不消。
那么拿到清初来对比,显然郑家是顶不住的。
德川幕府有对华每年六千贯银(相当于白银六十万两)的白银使用额度,实际每年交易还多。所以去日本的仍 ...
清朝防中国海商和防贼一样,你说说即使中国商人想搞远洋贸易,又如何能突破种种限制?清朝对中国商人的苛捐杂税等等剥削,导致外商居然从清政府获得了比中国商人更好的条件!
gaowuhuagong 发表于 2015-5-4 08:11
如果郑氏集团往东南方向发展占领澳洲,又是一番另外景象。
东南亚那些地方当年都属于蛮荒之地,一没物产二没人口(没物产当然没人口了),如果不能用大陆的物产来交易,用大陆的人口来殖民,在那些地方是没法大发展的。除非真的能一路开到澳洲去,中国的农耕文明才能立足。
  不知道历史上华人有没有开拓过往澳大利亚的航路?我未见记载啊。
  往澳大利亚方向,海域辽阔,中 ...
《当中国称霸海上》中,提到了一些中国人到达澳洲的证据。
nanpingwang 发表于 2015-5-4 13:21
《当中国称霸海上》中,提到了一些中国人到达澳洲的证据。
  目前证据还不足,另外,最大的证据是:华人到了澳大利亚这个适合农耕和放牧的岛屿后,无所建树。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5-5-4 19:09
  目前证据还不足,另外,最大的证据是:华人到了澳大利亚这个适合农耕和放牧的岛屿后,无所建树。
《当中国称霸海上》写的是中国人去捞海参,并放了个老君像
吴三桂引鞑灭寇的后果,本来南明还要引倭灭鞑,不过老乌龟家康没答应朱舜水,否则那时又要五胡乱华了。
要是当时日本还是猴子做主,必然历史就不是这样下去了。
郑成功本来是要征服吕松,再兴明朝,可惜死早了。
明朝自从打了万历10年后就没太平过,南方杨应龙,北方宁夏的脖拜,东北先是丰臣秀吉,后是努尔哈赤。除了日本猴子外,各个都是明朝自己养大的祸害。倒是蒙古的林丹汗那时反而算明朝盟友,共同对付后金

阿宅发发发 发表于 2015-5-4 10:18
清朝的航海即使相对于明朝是退步了,中国人的商船制造不仅仅是没有进步,还越造越小了,明朝人是有远航能 ...


百度,耆英号。。。

百度,红单船。。。

百度,泰兴号沉船。。。。
阿宅发发发 发表于 2015-5-4 10:18
清朝的航海即使相对于明朝是退步了,中国人的商船制造不仅仅是没有进步,还越造越小了,明朝人是有远航能 ...


百度,耆英号。。。

百度,红单船。。。

百度,泰兴号沉船。。。。
清朝防中国海商和防贼一样,你说说即使中国商人想搞远洋贸易,又如何能突破种种限制?清朝对中国商人的苛 ...
知网上清代中日中朝贸易的论文很多。。。。。
马尼拉贸易是转手贸易,中国商船前往马尼拉交易,再由西班牙商船前往欧洲。明朝人真的没有直航印度或者欧 ...
马尼拉贸易的衰落是因为新西班牙白银流入的减少。等墨西哥革命,就更无所谓新西班牙白银了。
而且马尼拉贸易的产品更多是为了满足新西班牙人民的需要。不是三角贸易。。

郑成功希望制造西洋船当军舰。但郑氏海军的头等船还是大福船。

另外福船结构强度有限。要横渡远洋,比如南下爪哇,还是广船坚固。
明朝下西洋时,对外殖民规模不小,从东南亚,一直到印度半岛以及斯里兰卡都有大量的中国遗迹。

不过去的多是北方人,适应不了热带气候,明中期时就已经放弃了不少印度洋方向的地盘,只留下了东南亚。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的记载中,都有提过,他们是沿着中国人留下的殖民路线找到中国来的。

明代的世界海图,国内有,日本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有。

明末大批汉人南下逃到东南亚,当地华人的族谱多有清晰的记载。
失败是必然的,明朝当年那么多人马还没抵御后金,投降的一大片,不过满清的克星是毛子,自从毛子来了后,满清的统治就差不多慢慢瓦解了,后来的伪满其实可以看作北清,又被毛子无情的灭亡了。
蒙古人和汉人虽然当初人多于满人,但是都是一盘散沙,而且当初也没那么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所以人多也不顶用。
  目前证据还不足,另外,最大的证据是:华人到了澳大利亚这个适合农耕和放牧的岛屿后,无所建树。
零星的人漂流到澳北是可能的。但有组织的移民没有
如果徐福当年出海是去了澳洲,并立地生根。那样今天至少整个澳洲沿岸地区都是华人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