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破白宫记者晚宴五大传言:不在白宫举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06:29
2015-04-26 11:0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黄晋一
核心提示: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由来已久,但它常常被人误解。华盛顿邮报近日发表文章破解了关于它的一些不实传言。
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23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白宫记者晚宴的五个不实传言》的文章,编译如下:
1921年,50名白宫记者聚会庆祝他们的新主子上任,那只是一次小型行业性宴会。如今,它已成为华盛顿社交日程上的一大盛事。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由来已久,但它常常被人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破解关于它的一些不实传言。
1.它是华盛顿顶级优雅之夜。
大家看到的照片是:身着礼服的总司令与喜剧巨星相视大笑,媒体大腕向光彩照人的年轻女星献殷勤。但若把镜头往后拉,魅力值就会急剧下降——他们在一个跟飞机库差不多大的酒店舞厅里,在场的还有另外大概2600人。有些好莱坞贵宾得知他们受到的邀请其实并非到白宫赴宴后大吃一惊。
而且,满屋子的各路名人名记经常会做出奇怪的事情。2006年乔治·克鲁尼穿过华盛顿希尔顿酒店的走廊时,围观的人群挤得他喘不过气。更恶劣的是2012年,一帮人围在林赛·罗韩的桌子附近,或指指点点,或呆呆观望,或私语嗤笑。
2.它是“书呆子舞会”。
作家安娜·玛丽·考克斯几年前最先用这个带有调侃意味的词来指称白宫记者晚宴,随后迅速风行。它并不那么贴切,因为知名广播新闻记者也会出席。但它确实抓住了要点:晚宴聚集了华盛顿环城路内耍笔杆子的那些家伙和他们的政界同行,大家高高兴兴地着盛装、吃大餐共度一个难得的良宵。
但渐渐地,一些另类名流加入起来,与新闻业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人也渴望受到邀请。很多花钱订了桌位的传媒组织把越来越多的席位留给其公司老板或重要广告客户,也就是说,真正书呆子的席位越来越少。
3.它是结交名人的大好时机。
晚宴老前辈会讲述他们曾在女厕所里跟芭芭拉·史翠珊聊天,或者在吧台与罗布·洛探讨《白宫风云》剧本。那时候,跟来访明星搭上话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几乎让那些显然有点格格不入的人感到受宠若惊。但现在,晚宴上的名人太多了,大多数人都泰然自若。
传媒组织还会邀请华盛顿人当中走红节目——比如《纸牌屋》——的全班人马,这些人来年就会作为其他新闻机构的贵宾再度出席。过去跟他们搭讪试试吧,你会感觉自己破坏了一场家庭聚会。
4.它完全出于高尚的动机。
有批评者抱怨说,这个晚宴已经变得过于臃肿、一心关注名人且炒作过头。对此,记协总是回答:炒作是为了把票卖出去,而卖票所得全都用作了奖学金。
但慈善演出算不上最有效的筹款形式,白宫记协晚宴也不例外。这个晚宴在创始之初是不折不扣的社交活动,直到1991年才开始把收入用作新闻专业学生的奖学金(去年的总额为86550美元)。《华盛顿邮报》记者审核了纳税记录后发现,虽然这个晚宴如今能稳保70万美元以上收入,总是能够高于支出,但过去几年的运作成本花掉了一部分本应用于慈善的收入,据推测用作奖学金的数额已减少。
5.它是受人拥戴的环城路内传统。
它历史悠久,这没错,但华盛顿记者对它爱恨交织。诚然,跟好莱坞明星拍张合影送给孩子岂不快哉,可是,呸,跟名人套近乎!哇,总统的演讲令人捧腹,可是,我们真的应当为他捧场喝彩吗?跟重要的政界消息人士一起露脸当然对报道很有用,可是,哎呀,推特上有张我和我报道的内阁部长一起开怀大笑的照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让人觉得他们跟政府官员亲密无间——不管是真是假——都会令人难为情。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426/756987.shtml2015-04-26 11:09:0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黄晋一
核心提示: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由来已久,但它常常被人误解。华盛顿邮报近日发表文章破解了关于它的一些不实传言。
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4月23日发表了题为《关于白宫记者晚宴的五个不实传言》的文章,编译如下:
1921年,50名白宫记者聚会庆祝他们的新主子上任,那只是一次小型行业性宴会。如今,它已成为华盛顿社交日程上的一大盛事。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由来已久,但它常常被人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破解关于它的一些不实传言。
1.它是华盛顿顶级优雅之夜。
大家看到的照片是:身着礼服的总司令与喜剧巨星相视大笑,媒体大腕向光彩照人的年轻女星献殷勤。但若把镜头往后拉,魅力值就会急剧下降——他们在一个跟飞机库差不多大的酒店舞厅里,在场的还有另外大概2600人。有些好莱坞贵宾得知他们受到的邀请其实并非到白宫赴宴后大吃一惊。
而且,满屋子的各路名人名记经常会做出奇怪的事情。2006年乔治·克鲁尼穿过华盛顿希尔顿酒店的走廊时,围观的人群挤得他喘不过气。更恶劣的是2012年,一帮人围在林赛·罗韩的桌子附近,或指指点点,或呆呆观望,或私语嗤笑。
2.它是“书呆子舞会”。
作家安娜·玛丽·考克斯几年前最先用这个带有调侃意味的词来指称白宫记者晚宴,随后迅速风行。它并不那么贴切,因为知名广播新闻记者也会出席。但它确实抓住了要点:晚宴聚集了华盛顿环城路内耍笔杆子的那些家伙和他们的政界同行,大家高高兴兴地着盛装、吃大餐共度一个难得的良宵。
但渐渐地,一些另类名流加入起来,与新闻业关系不大或毫无关系的人也渴望受到邀请。很多花钱订了桌位的传媒组织把越来越多的席位留给其公司老板或重要广告客户,也就是说,真正书呆子的席位越来越少。
3.它是结交名人的大好时机。
晚宴老前辈会讲述他们曾在女厕所里跟芭芭拉·史翠珊聊天,或者在吧台与罗布·洛探讨《白宫风云》剧本。那时候,跟来访明星搭上话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几乎让那些显然有点格格不入的人感到受宠若惊。但现在,晚宴上的名人太多了,大多数人都泰然自若。
传媒组织还会邀请华盛顿人当中走红节目——比如《纸牌屋》——的全班人马,这些人来年就会作为其他新闻机构的贵宾再度出席。过去跟他们搭讪试试吧,你会感觉自己破坏了一场家庭聚会。
4.它完全出于高尚的动机。
有批评者抱怨说,这个晚宴已经变得过于臃肿、一心关注名人且炒作过头。对此,记协总是回答:炒作是为了把票卖出去,而卖票所得全都用作了奖学金。
但慈善演出算不上最有效的筹款形式,白宫记协晚宴也不例外。这个晚宴在创始之初是不折不扣的社交活动,直到1991年才开始把收入用作新闻专业学生的奖学金(去年的总额为86550美元)。《华盛顿邮报》记者审核了纳税记录后发现,虽然这个晚宴如今能稳保70万美元以上收入,总是能够高于支出,但过去几年的运作成本花掉了一部分本应用于慈善的收入,据推测用作奖学金的数额已减少。
5.它是受人拥戴的环城路内传统。
它历史悠久,这没错,但华盛顿记者对它爱恨交织。诚然,跟好莱坞明星拍张合影送给孩子岂不快哉,可是,呸,跟名人套近乎!哇,总统的演讲令人捧腹,可是,我们真的应当为他捧场喝彩吗?跟重要的政界消息人士一起露脸当然对报道很有用,可是,哎呀,推特上有张我和我报道的内阁部长一起开怀大笑的照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让人觉得他们跟政府官员亲密无间——不管是真是假——都会令人难为情。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5/0426/756987.shtml
不清楚,不参与,我只对海天盛宴这类的活动表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