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高平战役大检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11:50

越北高平省的朔江、河安、复和、高平方向是1979年东西两线的主战场。中国要达到预定的惩罚越南的作战目的,拿下越北重要省会城市高平极其关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决心是牛刀杀鸡,南北对进,集中7个步兵师的优势兵力,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搞大穿插、大迂回,以正面强攻和侧后迂回相结合,先围后歼,在3-5天内打一个大歼灭战,一举吃掉防守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及地方部队。然而高平战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异国民情陌生,未知的困难和风险既多且大,中国军队因仓促发起作战,筹划不密,准备不足,初战生疏,遇到了很大挫折,不得不先后投入了更多的预备队,大大延长了战斗时间。鉴于整个高平地区的战斗头绪纷繁复杂,成为了一个大的战役规模,下面按主要进攻方向逐一进行检讨。

先看朔江方向。朔江是越军在高平以北的防御重点,地形复杂,兵力火力密集,因而号称天险。广州军区前指以41军122师对此方向攻击,意在从正面牵制高平的越军主力,同时拿下朔江,打开高平的北大门。

从作战计划上看,122师选择地形复杂,但越军防御薄弱的孟麻方向突破,并以坦克部队横穿大山突然杀出,确是一招奇兵,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主攻方向上,集中了2个多团的主要兵力,形成多梯队突破,对于保障向纵深的持续进攻是有必要的。遗憾也有,孟麻方向上突破地段过宽,口子开得多了一些,攻击用兵较为平均,师指手上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突击力度。
从战术上看,山岳丛林战的主要战斗是以步兵分队对分散扼守制高点之敌的攻歼。实战证明,传统的正面攻击,两翼迂回战法也是必要而有效的。41军坦克部队迅速从墩张公路口杀出,将朔江越军防御体系切成两段,对于整个战斗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前期进攻战斗中,因部队攻击队形过于密集,不注意搜索前进和清剿残敌,造成了很多伤亡。122师及时总结经验,下发部队,为后面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临战指挥上,除第一天决心不够,使部队有些放羊外,接下来122师能连续进攻,不给越军以喘息之机,较好地把握了后期战斗。364团两次沿公路进攻失利,师指挥所负有轻敌冒进的责任。当然,这与高平战役的整个进程有着重要关系,时间紧迫,师指挥所来不及仔细运筹也是情有可原。后期师指领导吸取了血的教训,指挥攻击部队沿山谷和山脊同时推进,互相支援,密切协同,保障了朔江进攻战斗的顺利进行。比较重大的一个失误是,因为个别指挥员临战犹豫胆怯,几次沿592高地向朔江至坂粒公路穿插都未到位,师指挥所没能以坚定的决心予以督促检查,致使朔江越军一部由此南逃,未能达到预定歼敌目标。

在炮火使用上,先期122师将炮火集中指挥,集群发射,对于压制越军依托复杂山地设置的坚固火力目标效果并不显著。在亚热带山岳丛林战斗中,连、排规模进行拔点攻歼,强调炮火的伴随支援和步炮协同。不一定炮火密度大,但要及时,准确,效力射。后期战斗中,122师将一部火炮分散配置给第一攻击梯队,师里掌握部分大口径火炮随时支援主要方向,步炮协同较好,有力支援了一线战斗。
朔江进攻战斗从2月17日打到22日,用了5昼夜时间,已经超过了战前广州军区前指对整个高平战役完成时间的估计。而且122师对于朔江地区残余越军的清剿又反复进行了20多天,为保护公路投入了大量兵力,显出了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一个新特点:越军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进洞,骚扰偷袭,吸引了沿主要交通线攻击前进的中国军队大部分兵力,相当程度了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攻进速度,也造成了很多伤亡,是一个严重的后患。

显然,高平战役更大的恶战还在后面。

再看茶灵方向的八达岭和八姑岭之战。这是对较宽正面、较浅纵深、筑有坚固工事的山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交战双方主要进行的是班、排级规模的山地攻防战,对于越南这样的亚热带山岳丛林战场,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在作战计划上,负责此方向进攻的41军123师368团隐蔽意图,广泛实施佯动,表面示形于敌,暗中掩护123师主力向念井方向机动,达到了吸引当面越军注意力的目的。对于攻击方向的选择,368团以1个步兵营在正面牵制进攻,1个步兵营从八姑岭东侧中间切入,一面直取核心阵地,一面断敌南逃之路,确实是一记狠招。以2个营6个步兵连攻击守卫越军1个多连,达成了主要攻击方向上的绝对兵力优势。炮火上集中了师炮兵团和预备炮兵的4个重炮营,支援1个步兵团的进攻,对当面越军防御体系进行了猛烈打击,同时造成了很大的声势,起到了迷惑茶灵方向越军的作用。

在战术上,368团各部采用正面进攻,两翼迂回的战法,在战斗开始阶段打得较为顺利。在进攻八姑岭核心阵地时,因各高地相邻较近,战斗地域狭窄,越军交叉火力猛烈,攻击部队组织得不够好,火力支援不及时,一时形成对峙达5个多小时,攻击部队伤亡很大。在向上汇报情况时,不够清楚准确,团指挥所没有及时掌握全部战情,影响了进攻决心,以致进展停滞时间过长。直到下午,368团才将预备队1营2连投入解决了战斗。如果能早些将预备队投进去,解决战斗的时间会更短,伤亡也会更小。

在组织上,掌握得不够好,局面有些混乱。2营6连没有按时进入攻击出发地区,延迟了出击时间,以致守卫越军有时间进行反应。炮火集中掌握,未能及时支援单个阵地的拔点攻歼,延迟了攻占敌阵地的时间。撤退时组织不好,个别部队惊慌混乱,丢弃了部分烈士遗体和武器。有些失误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

368团攻占两岭后又撤出,从事后看是个失着。本来军指挥所指示是要该部“收缩防线”,但123师却命令368团全部撤回国境,以致这次向八达岭、八姑岭的进攻变成了一次单纯出击拔点的作战行动。既然368团大造声势的进攻已吸引了越军的注意力,那么越军就不会轻易将防守茶灵的677团后撤。茶灵离高平很近,公路直达仅36公里,如果677团后撤,将扼守公路的前沿高地放弃,中国坦克部队和优势炮火沿公路猛打过来,越军将很难挡得住,346师恐怕不会冒这个风险。368团如果不后撤,甚至打得再猛一点,有可能更加吸引越军注意力,反而会有利于南、北集团的进攻。

总的来说,368团以1个步兵团加强优势炮火,攻击越军2个多步兵连守卫并构筑了坚固防御体系的阵地,能充分运用有限兵力,形成对当面之敌的绝对优势。部队英勇顽强,敢打敢拼,最后将敌阵地全部攻占,比较出色地完成了牵制性进攻的任务。

接着看河安、扣屯方向。41军123师向河安、扣屯长途穿插进攻,对高平越军实施内层迂回,是解放军战史上少有的在营级规模行动中使用了团级规模装甲部队攻击的穿插实战。因为越北地形民情复杂,越军据险设伏节节阻击,中国军队诸兵种合成作战经验欠缺,最终贻误了时间,没能实现与南集团一起总攻高平,战役企图归于失败,经验教训都有很多。

从作战计划上看,规定123师于总攻发起后7小时插到扣屯,长驱90公里,比实施外层迂回的友邻121师还少5小时,是因为配属了数量较多的装甲部队进行穿插。实际上,因为没有在越北这样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经验,对于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困难估计不足,7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穿插部队光是从出境到通农就用去了6个小时,而且相当多的坦克和步兵掉队,不得不停止前进等待了5个多小时。师前指率367团2营先头部队插到扣屯用了65小时,全营插到则历时79小时,足足比预定计划延误了70多个小时,更不要说123师其他部队还被阻击在河安一带无法前进。123师要建立迂回高平西侧的对内正面,既要切断高平越军退路,又要阻击原平、太原的援军,全师2个步兵团都拉上来兵力够不够尚且难说,还不算沿路激战的损耗和缺粮少弹的威胁,更不要说才只有区区1个步兵营穿插到位了。而且极为严峻的是,123师这一路北集团的主攻方向却只有2个步兵团及加强部分装甲部队,其中369团还是41军唯一的预备队,要执行从北侧突击高平的任务,兵力严重不足。作战计划上相当程度低估了沿途的地形困难和越军的抵抗程度,总以为有装甲部队打头阵就会很快攻到高平。以致当123师基本指挥所进至安乐地区时,身边却只有军预备队369团和部分坦克。其时南有河安越军阻击,东有敌346师指挥所顽抗,北有朔江之敌未靖,西有魁剥沿线散敌袭扰,123师指挥所处于四战之地,兵力空虚,形势非常险恶。不得已之下,还要军前指调121师361团北上协同作战,其自保尚且不足,又何以能按期兵临高平北侧与南集团联手攻城呢?高平战役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计划,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军队的实际战力,无法达到预定歼敌目标是自然的。

从作战指挥上看,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要求穿插部队克服一切困难,不顾牺牲,一定要穿插到位。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对穿插部队的规定是;每天日终,报一次综合情况,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实战中为隐蔽作战意图,秘密穿插,123师前指率快速先遣队关闭电台,兼程前进。当部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师前指怕暴露目标,有时也不开设电台。因为一度得不到穿插部队的战报,许世友焦急异常。当遇到敌情和请求指示的时候,师前指开设电台将情况上报,许世友要求全面报告情况,如师前指现在的位置,各团的位置,当面的敌情,有什么困难等。但师前指掌握的情况也不全面,只知道一起行动的直属队的位置,其他部队的位置也不很清楚。对于当面敌情态势,侦察不够,难以独立获取情报,是打一个地方知道一点情况,无法上报全面敌情,更多还仰赖上级通报。如打兰村之战后,部队没有继续前进,反而撤回而误失战机,就是向上级请求指示的时候命令来回传达不畅形成错误判断的。对于面临的困难,师前指顾虑很多,不愿意上服,怕受军区前指批评有涣散军心之嫌。在解放军历史上,困难说多了,那是要扣上“右倾”帽子的。许世友对此极为不满,发了火:“有什么报什么,有多少报多少,叫他报,他就得报;不报,还有理,不行!” 123师快速先遣队从打兰后撤,是一着关键性的战术失误。许世友不能容忍部队没有坚决战斗到底还退回来,斥之为:“这个部队过去打过很多好仗,这次为什么打成这个熊样!不准他们停止,更不准他们后退,命令他们前进,打到扣屯去!”“塔山英雄团”的威名,这回算是打了折扣。

从战术运用上看,在亚热带山岳从林地区首次实行了较大规模坦克穿插,确实起到了出敌意外的效果。实战中越军除将班庄的852团调到扣屯一带屏护高平外围,从高平东北将851团一部调到河安地区建立防线外,其他防守部队并未有大的部署调整,显然是123师这一路穿插打痛了越军。从当时的形势看,123师配属装甲部队打穿插,沿安乐至河安公路直逼高平,打顺了一天即到,确实对越军威胁最大。遗憾的是,中国军队当年缺少步坦合成作战经验,军队装备也较为落后,缺乏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严重影响了战斗效果。63式装甲输送车在中国坦克部队编成内数量很少,一般只是输送指挥人员、作战物资和伤员。而且装甲太薄,机枪上穿甲弹就能打透,在实战中没有起到大的作用。步兵要跟上坦克,就只有搭乘在坦克上面,因为坦克要快速行进,为了不被摔下来,许多步兵就用绳索和背包带将自己固定在战车上。这样遇到越军突然袭击时,难以快速解开跳下来,屡屡发生伤亡。然而部队为了完成穿插任务,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跟不上坦克行进,367团后续的步兵1营、3营只能步行穿插,途中屡次误判站立位置而迷路,最后没能插到扣屯,贻误了战机。另一个软肋是步兵和坦克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坦克不能及时用火力支援步兵拔点,步兵也不能及时掩护坦克前出,以致进攻中坦克和步兵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也影响了进攻效果。越军在穿插路线上的设伏屡屡阻击住了中国坦克部队前进,与当时步坦不能互相联络关系极大。比较成功的是,123师主力转变战斗决心,不怕牺牲,猛攻那怀一线的越军346师师部及周边防御体系,终于战而克之,打出了战斗经验。同时打通安乐至河安公路,保障了后续兵力兵器、给养的前出,高平之战中国军队已立于不败之地。

从后勤保障上看,中共军队传统上一贯轻视后勤,重视人的因素,只要人到位了,武器、弹药、粮食都可以少带。国内战争时是如此,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因后勤不济而遭受了严重挫折。如今又过了20多年,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这次穿插战斗,部队有轻敌思想,以为3-5天就能解决战斗,弹药和粮食携行量太低。其中冲锋枪配弹300发/支,半自动步枪配弹200发/支,为一般战斗基数,不适于艰险重重又无后勤保障的长途穿插作战。粮食仅按3、4天的定量携行,为了赶时间轻装穿插,沿路扔掉不少,发生突然战斗后,又扔在坦克上一部分。结果367团2营在一天多后就开始断粮,连续3天,弹缺粮绝,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当时幸亏部队在搜剿时夺取了班俊的越军弹药库和粮库,补充到了一批粮弹。否则以367团2营的饥疲交困,越军一旦全力反击,真是非常危险。

总的来说,123师配属装甲部队一路苦战,穿插不力,比徒步的友邻121师还晚到位了一天,未能创造光辉的战例。不过123师各部顽强奋战,反复进攻,吸引了越军的注意力,消灭和重创了拦路的敌人,为其他各路进攻部队创造了战机,仍然是功不可没。

下面是高平以西的41军121师进攻方向。121师担负的高平西侧外层大迂回任务,是步兵在极为艰险复杂的地形上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的实战,其艰难困苦在1979年对越作战解放军参战各步兵师中首屈一指。因为敌情不明,地形、民情不利,任务多变,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落后,121师没能完成作战预定任务。其在实战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复杂情况,在1979年对越作战中颇为典型。

从作战计划上看,规定121师于总攻发起后12小时插到班庄、董赛、809高地地区,也就是说师基指率363团于2月17日6时30分最先开始穿插,要在当日19时前插到班庄。实际上当日19时师基指和363团刚刚通过通农县城,80公里只走了不到30公里,离班庄还非常遥远。最早的363团2营插到841高地用了28小时,121师全师插到用了59小时,已超过规定时间的2-5倍。可见,要求121师12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显然不切实际,是办不到的。而且121师这一路地形极为复杂,道路稀少,河溪纵横,沿途多山,大路多在峡谷中,越军还设有重重拦阻。地图上一厘米的距离实际上不知要绕几个弯,光过宗梅吊桥就用了近20个小时,部队在这种地形上穿插,还要赶时间,还要战斗,实在是难度极大。回头再看整个高平战役计划,要求3-5天解决战斗,好像第一天就能穿插到位,关门打狗;第二天就能夺取高平,围歼越军;第三天可以清剿残敌,班师回国了。客观因素都不考虑,就是主观意志解决问题。许世友自己当年曾在电话中痛斥粟裕:“手在地图上一卡一卡就下命令,当兵的可用得是两条腿!”事隔30余年,如今又算什么呢?

从作战指挥上看,上至广州军区前指下到41军前指,对121师的要求有些多,任务多变。既然121师的主要任务是歼灭班庄之敌,截断3号B公路,再向扣屯、高平发展进攻,那么穿插到位后就应该集中兵力,形成有力拳头,迅速向东打。特别是121师各部经过长途穿插,粮弹俱缺,已然战斗力大减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就更为重要。而军区前指和军前指却要求穿插部队占领并守住沿董赛到809高地的重要山头,这是防守的态势,不是进攻的态势,还分去了一部分兵力,耗费了时间。即使打下了山头,如果不能形成从山头到山脚的梯次防御,要想控制公路也不可能。从兵力和时间上说,121师各部当时都不可能形成这种防御。况且军区前指和军前指又调362团1个营去炸纳隆桥,调361团北上安乐,这都严重削弱了121师本不充实的力量。然后再要师基指率362团向扣屯前进,却不同意363团向362团靠拢,既要守住对外正面,又要攻击高平,将兵力分散,又强调进攻,显然决心太多,目的不明。其最后的结果,就是121师滞留在扣屯,只能自保防御,无力和南集团42军会攻高平。另外,从军区加强到军,从军加强到师,从师加强到团的领导过多,形成多头指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战决心和指挥效率。如361团在那排停止前进4个多小时,就是师加强指挥的干部轻信传言所致。

从战术上看,121师各部基本的,主要是跑路。为了抢时间,一路避战、绕路、强行通过,没有控制沿途两侧要点和肃清残敌,以致前边部队冲过去了,后边部队又要挨一遍打,损失很大,真有点像美军战史中说的“印地安苔刑场”。其直接的结果是,当高平已被攻克后,高平以西沿线却遍布越军散兵,四处袭扰,严重威胁交通线,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不得不一次次增加兵力进行清剿。后期150师加入高平西侧清剿,以致造成448团之败,与121师的前期战斗有着很大关系。当然,因为121师担负的艰巨任务,坚决迅速地前进是必须的,不能单纯地指责121师。在穿插途中,121师营以上单位先后遭到越军伏击、袭击达7次之多。有的部队不注意侦察和搜索前进,缺乏应有警惕,遇袭后惊慌失措,不能组织有力反击,造成了很多伤亡。据战后统计,121师在穿插战斗中的牺牲人数占到全师整个作战牺牲总数的57.5%。最根本的教训,是组织指挥上的问题。部分指挥员临机处置情况能力低,以致在遭敌伏击时不能尽快摆脱被动局面,增大了损失。因为政治因素,中国军队多年训练不足,战术动作不熟练,单兵作战能力和战斗经验不如越军,这都是客观现实。然而,指挥员进行坚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正确的战术指挥,也是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关键。如开路先锋363团,在李培江副师长指挥下,将团、营的82无坐力炮、重机枪配属到各连,连的40火箭筒配属到班,加强尖兵连的力量,使各部都有独立作战能力,又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因而行动极为迅速,临机处置得当,每每能先敌开火,坚决前进,不待越军进行有准备的阻击和设伏就已经冲了过去。反之,同样是363团,在去班俊接粮途中,因为指挥员没有进行有力组织,部队缺乏警惕,队形混乱,遇到伏击就惊慌失措,未能进行坚决反击,以致造成重大伤亡。可见,在遭遇敌人伏击时,指挥员必须冷静分析情况,控制住部队,抢占有利地形,组织坚决有效的还击。切忌惊慌失措,尤其不能随意撤退,放弃指挥责任。

从后勤保障上看,这次121师是轻兵穿插,通农以南没有坦克和车辆跟随,需要人力运输,因此师、团的后勤梯队相当庞大,由师后勤指挥所和师预备指挥所指挥和带队,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在组织上却是一贯地轻视。就是让后勤梯队跟着穿插部队走,没有统一组织护路武装,也没有重视加强后勤梯队的自卫能力,未能建立可靠的运输线。越军则放过先头部队,半渡而击,重点打后勤梯队,结果121师的后勤梯队除361团部分后勤跟上,其他的全部掉队或被打散,而且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配属部队的民工仅仅几天时间就跑的只剩十分之一。前方部队粮弹供应不上,迭遇袭击,缺医少药,还要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饿着肚子艰难前进,真是困苦非常。直到战争后期,41军前指抽调了军预备队1个营、1个边防营和4个民兵营,进行护路,才基本解决了通农以北的道路安全问题,通过公路将给养前送。121师在这次穿插战斗中失踪达270余人,在东西两线29个陆军师中仅次于最后才倒霉一把的150师,可见穿插路途是如何的艰险。

相对123师,121师在通讯联络上做得好一些,在险恶的穿插环境中基本上保障了对部队的指挥。和123师同样问题的是,侦察不够,对当面地形、敌情掌握不明,己方各部的联络时断时续,因而虽然能坚持使用无线电信号进行一般报告,但缺少用密码电报进行详细的综合性报告和阶段性报告,上级只能大概掌握穿插部队的情况,却难以掌握穿插途中的具体情况和进展,也就不容易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许世友一样是发了火。

这次穿插有一个重大的教训,就是多支部队迷路失散,导致遭遇袭击,白白浪费时间和损失有生力量。如361团,干部识图用图能力低,从出境时就没有选好路线,绕路以远,到了通农又走错路,几次延误了时间。北上安乐时没有走直线过谢牢河到坡润,反而走向越军占据的河安县城,以致在栋替遇袭,团长牺牲。还有师预备指挥所率362团3营和后勤前梯队,也是过通农后走错了路,遇袭受到重大损失。当年中国军队用的作战地图多为1:10万的比例,还有的是1:5万,也就是图上1厘米距离等于实际距离500米,1里地之远,在越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误差可就大了。按步兵作战的特点,地图最好用1:2.5万的,即图上1厘米等于现地250米,4厘米就是1公里,这样就是哪里有一条小路、水渠、水井等,都能在地图上看出来,可当时中国军队只有少部分使用1:2.5万的地图。因此,战前花大功夫使各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担任尖兵的分队普遍学会识图用图,掌握穿插的方向和路线是极为必要的。363团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指挥员和参谋人员都能正确识图用图,设立了专门小组掌握前进方向,同时注意发挥向导的作用,并利用俘虏带路,因而保持了正确的路线,第一个穿插到位。

总的来说,121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缺乏火力支援,地形不熟,四面受敌,沿路激战,劳累疲惫,补给中断,迭遭伤亡,众多人员迷路失散,队伍越拉越长,仍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艰难前进,虽然没有完成战役预定任务,但其锐利刚强,一往无前的战斗气质,正是人民解放军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军魂象征。

最后是南集团的复和、高平进攻方向。广州军区在此方向集中了42军124师、125师、126师和43军129师共4个步兵师展开进攻,后来又加入了预备队54军162师,在优势炮兵和2个军属坦克团另1个独立坦克营的火力支援下,于极为艰险复杂的地形上突出奇兵,打了高平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长途纵深穿插的突击战斗中,各部勇猛向前,顽强奋战,终于冲破越军的重重阻击,一举打下高平,决定了越北的大势。这次突击战斗,在战略、战术、组织、后勤、指挥、兵种协同等方面都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从作战计划上看,南集团方向坚持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中国军队传统作战指导思想。在越北这样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艰险复杂地形上,大规模使用装甲摩托化部队实施长途穿插,实为反常用兵,正面负面可能性都有,主要看如何指挥和把握战机。在突破口的选择上,以部分兵力兵器从水口关方向对复和实施牵制性攻击,集中主力组成大规模装甲摩托化部队突破布局关,直插东溪,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撕开口子,赢得了战机。原定计划中战役发起当天就要兵临高平城下,那只是在地图上一卡一卡地想像。地图上的70公里距离,在越北那样山地纵横、河溪密布、路少桥脆的艰险地形上,又有越军阻击,根本不可能当天就穿插到位。但从布局关突破是成功的,越军没有判准这个突破口,用以阻击的兵力大多是地方军和民军,以致东溪失守后才手忙脚乱地重新部署兵力进行堵截。越军的狠招是炸桥、毁路、扒坝,43军坦克团和42军坦克团多次都是被断路和断桥截住,耽误了不少时间。特别是越军出其不意地扒开班翁水库,一举将汽车路截断30多个小时,为调整部署和撤退争得了喘息之机。因为班翁被堵,炮兵和后勤上不去,修路又不知要多少时间,许世友才打算要炮兵和特种车辆走复和到东溪,这又引出了复和之战的种种曲折。从事后结果看,班翁水障经过32小时抢修,已于2月19日修通,可勉强让轮式车辆通过。而打通3号公路到东溪,已是21日,这一天多的时间就差点折腾浪费了。如果124师穿插到位,高平被克,复和地区越军就是瓮中之鳖,可以慢慢扫荡,用不着当时急着强攻硬打。但这结果又是临战时无法预知的。越军炸水库,多长时间排除水障,125师打不下复和,这都无法体现在战役计划中。能考验的,只是指挥员的临机应变。总的来看,许世友想让车辆改道,其决心可以理解,只是结果是不理想的。可以把握的,是当时应该让预备队162师直接加入战斗,那样按实战进程进行,时间就能早一天,对全局就更有利一些。

从作战指挥上看,大兵团作战,能否掌握住部队,及时定下战斗决心,协调指挥,是影响战役成败的关键。42军以2个师加强上百辆坦克、装甲车从布局关突破,向高平交替攻击跃进,对于保持攻击锐势和战斗力是必要的。126师和124师在组成穿插梯队时,都派出多名师、团干部到前方加强下一级指挥,或组成前方联合指挥所,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实施灵活指挥,较好地掌握了部队,保持了坦克、摩托化部队在突进中的组织协调。实战中,穿插东溪时,126师前指和43军坦克团指挥所紧跟着前卫坦克1营后推进,在过靠松山时遭敌阻击,步坦一度脱节。因师前指指挥靠前,直接通过坦克电台指挥前卫1营继续向东溪突进,又及时和后方的师基指协调,保障了指挥的连续性;124师在嫩金山口被越军阻击,后续部队发生拥堵。因师基指靠前指挥,及时调整前进路线,令随坦克团后跟进的371团从公路右侧迂回前进,同时转变124师侦察大队与370团的任务,从而加强了正面的主攻力量。相反的例子也有:125师在复和地区的战斗中,373团指挥失误,打不下谷芳,指挥员不坚决,多次向上级请示而将部队撤回了国境内;374团攻击大弄公安屯,三进两出29个小时才打下来;375团奔袭复和、哥新时,遭到越军火力袭击,因缺乏对敌情的判断,惊慌失措,弄出师前指“被包围”的传言来,以致朱富钧团长丢了性命。归根到底,一是指挥员就掌握不住部队。下级缺乏经验,弄不清情况,上报师指。师指没有直接观察情况和组织战斗,轻信不确实的报告,轻率地据此上报和定下决心,导致贻误战机,指挥混乱,战斗进程延长,战斗场面艰难,伤亡很大,最后没有能够完成任务;二是士气不高,失败主义浓厚。遇到艰难一些的战斗场面,就坚持不下去,要后退休整再行攻击。更有甚者,乱传谣言,草木皆兵,未战就已先怯,岂能不败!这也是个治军的问题。

43军坦克团先头3小时夺取东溪,124师迅速冲上4号公路,高平战役就大局已定了。虽然后续部队被班翁水障所阻,甚至辗转改道要从水口大桥通过走3号公路,打复和县城又折腾了几个来回,不过只是延误了一点时间,已无关胜负。越军要想翻盘,只有用强大的预备队实行两路逆袭,高平越军再反向接应,战局方有变数。实战中,北集团方向原平和太原的越军均未大规模来援,小股越军反扑是杯水车薪;南集团方向背临谅山,越军较多,有第3师、327师、337师、338师等部。但43军129师已在布局关以南的15-18号界碑之间突破,切断4号公路,攻向七溪,形成了一道屏护42军侧翼的防线。而七溪再向南,则已邻近东集团55军攻击地域,越军经这里反扑要两面受攻,难以为继。高平战役,实际上是有惊无险。因为中国军队拥有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战略机动无法阻挡,越军只靠游击袭扰可以暂时迟滞一下,但难以挽回大局。最后夺取高平时,因情报不确,广州军区前指3次命令停止进攻高平,以致耽误了2天时间。老将吴忠和42军指挥员身先士卒,亲自观察高平市区情况,掌握了可靠敌情,这才定下决心,向军区前指力争,终于拿下了高平。

从战术上看,大规模的坦克、摩托化部队穿插作战,步坦协同是关键。鉴于中国军队步坦协同的弱项,战前南集团部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尽可能地弥补了薄弱环节。实战中,126师前指和43军坦克团指挥所同乘一辆装甲运输车前进,就是为了协同步坦便于指挥;炮兵群组成了2个前进观察所,分别跟随2个步兵团行动,以及时进行火力支援;坦克团也向担任主要任务的步兵营派出了携带电台的联络人员,尽可能地协调步兵与坦克间的行动。因为中国军队当年缺乏步兵战车,参战的装甲运输车数量又很少,长途穿插中步兵要跟上坦克,就只有搭乘在坦克上。向东溪、高平穿插战斗中,42军、43军的军属坦克团共参战5个坦克营,一般是前卫坦克连或前卫坦克营不搭载步兵冲在前边,后边的坦克要搭载步兵跟随前进。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每辆坦克上步兵搭载过多,一般搭载了20-24人,最多的有26人,为了不被高速行进的坦克甩下来,还需要把重武器和一些新兵用背包带或绳子、皮带捆在坦克上,这就留下了隐患。当遇到越军突然袭击时,步兵一时来不及解开绳子下车,重武器也一时解不下来向敌还击,造成了较大伤亡。在经历了血的教训后,步兵和坦克都有了经验,协同也越来越好。实战中,一般是遇到越军阻击时,步兵迅速下车消灭敌人,坦克以炮火支援步兵攻击。遇到路障或桥梁被毁时,步兵下车排除路障、抢修桥梁,坦克以炮火掩护步兵和工兵施工作业。在高平大穿插中,步兵向沿路山头拔点,采用夜间接敌、渗透、进攻战法,为打通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坦克则以火炮和高射机枪支援步兵战斗,分工打击山腰、山顶的越军重机枪、高射机枪、直射火炮,摧毁火力点。如此步坦协同动作,保障了穿插梯队快速向高平突击。

问题也不少。前卫坦克没有步兵跟随,遇到阻击难以消灭占领要点的越军步兵,很容易被击毁击伤堵住道路。如在弄梅隧道,坦克没有步兵跟随被阻住,耽误了10个小时;在博山,坦克没有步兵跟随,两次受阻;43军坦克团1营孤军插到东溪,3个多小时步兵没有跟上,受到越军反击威胁,也很惊险;125师在进攻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和大弄时,步坦一时脱节,坦克孤军前出,就被越军击伤数辆。而搭载步兵的坦克,在遇到突然袭击时,如果步兵不能迅速跳下坦克,不但造成步兵伤亡,也造成坦克损失。126师在那悦山口和靠松山附近遇敌袭击时造成的较大伤亡,就是这种战斗的典型事例。还有步炮协同不紧密的问题,378团向东溪穿插时,己方支援炮火两次落弹在步兵战斗队形内,造成一些步兵和几名师、团级指挥人员伤亡,是一个严重教训。因为没有经验,装甲梯队在穿插时,营、连长的坐车和装甲指挥车上都竖有两根天线,以致遭到了越军集中火力攻击,加大了指挥人员的伤亡。另外,影响穿插纵队推进速度的,往往是道路和桥梁被毁。如在那冈以东的班波河畔,将42军坦克团和124师的大量车辆阻住达8个小时;雅南东北侧19号公路桥、楠囊南侧盘山公路,因路毁桥断,124师穿插梯队被阻截了近20个小时。从布局关到博山60多公里道路,124师走了近60个小时,没有充分发挥出坦克、摩托化部队快速机动作战的威力。如果能在穿插梯队从布局关出发前,早些派出强有力的运动保障队,紧随126师后开进,对前进道路进行检查和抢修,在可能遇到阻碍的地方抢先修好迂回道路,就能争取一定的时间,使穿插梯队尽快杀上4号公路。从实战来看,越南这样的山岳河流战场环境还是不适宜大量集中使用坦克。最好是将坦克置于步兵战斗队形内,交替掩护,逐段跃进,坦克作为活动火力点使用,既能减少损伤又能支援步兵战斗,更好地发挥坦克机动性能好、火力强的优势。还有干部识图能力低,影响战斗进程的问题。如378团3营从班南经东木向615高地穿插时,因干部识图能力低,行进方向和路线都掌捏不准,走错了路,绕道4公里,疲劳了部队,延误了到达时间;372团1营把进至果冈误判为已到高平城下的纳菲,致使该团2营在向其靠拢时,遭到博山守敌的阻击;371团3营攻占316高地后不会判定位置,仍要求上级炮火向该高地射击,造成误伤等。

从通信联络上看,和北集团一样,南集团穿插部队也报告较少,影响了全局战役指挥,让许世友发了火。124师固辉师长在战后接受广州军区前指查问时说:“军区命令我们当天插到纳隆,我们不敢停止,不停止电台就无法架设,当然也就无法报告情况,这是一;再说,前指问我们各部队都在什么位置,除跟我们在一起行动的指挥所和直属队以外,我们也搞不清各团、营都在什么位置,无法报;其三,前指问我们当面的敌情,我们也查不清当面的敌情处在什么态势,只是打一个地点知道一小点情况,也无法报告全面情况;其四,当时困难很多,觉得不好报,打仗怎么能没困难?也不想报。”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固辉师长和121师的郑文水师长都为此受到了军区批评。通信联络组织上也有不严密的问题,错漏现象较严重。如124师无线电四台由于责任心不强,将2月17、18两日发往371团的3份特急电报漏发,积压7天后才发出。371团抄报后又没有送译,战后校对电报时,才发现该团漏译了3份特急报。幸好因当时战况变化,未造成严重后果;当师基指离部队较远,师前指临时改频组成新的网络时,基指曾与前指中断联络2小时;作战中,有的指挥员在时间并不紧迫的情况下,直接上机用明语通话,造成泄密,被越军窃听、干扰等。

从组织上看,战前对突破地域和前进道路进行了大量侦察,在临战训练上有了针对性准备,同时筹措了大批修路、架桥用的器材、工具,建立了较为有力的运动保障队,这些都对取得穿插进攻战斗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前大量坦克、车辆和人员向进攻出发地区机动时,组织比较严密,如利用夜暗行动,分批隐蔽开进,注意观察掌握敌人动向,对已进入部队严格管理,保持无线电静默,利用已暴露的火炮、车辆进行佯动等,最后主力全部进至布局关正面仅有1公里、纵深仅3公里的出击地域,越军依然没有警觉,确实起到了奇兵的效果。因为情报敌工部门能力有限,对越北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形、道路对坦克穿插的严重影响估计不足,侦察不够细致,未能在相关方面加强力量和谨慎选择穿插道路,也造成了拥堵时间过长和有的部队穿插时找不到道路的问题。

从后勤保障上看,南集团突破方向临近广西境内铁路、公路枢纽,大量物资转运方便。突出国境后又有两条主要公路向前发展进攻,主要以摩托化运输开进,这与北集团穿主力插时主要以人力骡马运输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关键的问题就是打通公路,后勤自可源源不断向前跟进。162师打通复和至东溪道路后,大量的炮兵、特种车辆、运输车辆和部队从此开进,威风凛凛,车马如流,显示出了中国军队必胜的气势,也象征了高平战役的最后结局。

在炮兵的使用上,南集团充分发挥了中国军队在炮火上的优势,基本上及时支援了主要方向上的战斗,给越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对穿插战斗的最后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冲破孤山封锁线时,创造性的使用了85加农炮和高射机枪轮换射击的战法;对着迷西山越军火力压制时,集中使用了152加榴炮和130火箭炮的密集轰击。这些实战都锻炼了中国军队的炮兵战术,保障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南集团方向参战的4个步兵师中,126师突破布局,奇袭东溪、穿插高平,连续作战,表现了高昂的斗志;124师强攻4号公路,夺弄梅,取博山,打下高平,歼敌最多;125师复和作战全是攻坚,打得最苦,指挥有些混乱;162师打孤山,渡平江,袭班占,显示了良好的单兵作战素质和训练水平。

南集团方向的作战,以奇袭、惊险、曲折著称,是高平战役的高潮,创造了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大规模使用装甲摩托化部队的经典战例,在战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来者对之仔细研究。

高平战役是1979年中越战争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战役,其战线最长,纵深最远,战场面积最大,投入兵力最多,作战过程最为艰难曲折。东线广西方向中国军队参战的19个步兵师有11个投入了高平战场,作战形式有轻装步兵长途穿插、装甲摩托化部队纵深突击、对山地坚固支撑点的攻坚和对依托主要城镇周围设置防御体系的合围攻击,内容非常丰富。实战证明,尽管越军拥有长年征战的丰富战斗经验,又有本土作战的内线地利,但战略方针保守,战术手段僵化,因而无法挡住中国军队大兵团作战的锐利攻击,最终被整体击溃,弃城失地。虽然高平越军残部化整为零,化兵为民,四散潜入深山,伺机袭扰中国军队的交通线和后勤运输人员,但大势已去,无力挽救战场全局。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军队因为总体建设的落后,在战役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难,付出了较重的代价,可谓是惨胜,在日后多年中被外界所诟病。总的来说,波澜壮阔、头绪纷繁的高平战役是整个1979年中越战争的缩影,双方都充分显露出了作战特点,在军史上占有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不应该被长期忽视。



越北高平省的朔江、河安、复和、高平方向是1979年东西两线的主战场。中国要达到预定的惩罚越南的作战目的,拿下越北重要省会城市高平极其关键。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决心是牛刀杀鸡,南北对进,集中7个步兵师的优势兵力,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搞大穿插、大迂回,以正面强攻和侧后迂回相结合,先围后歼,在3-5天内打一个大歼灭战,一举吃掉防守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及地方部队。然而高平战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异国民情陌生,未知的困难和风险既多且大,中国军队因仓促发起作战,筹划不密,准备不足,初战生疏,遇到了很大挫折,不得不先后投入了更多的预备队,大大延长了战斗时间。鉴于整个高平地区的战斗头绪纷繁复杂,成为了一个大的战役规模,下面按主要进攻方向逐一进行检讨。

先看朔江方向。朔江是越军在高平以北的防御重点,地形复杂,兵力火力密集,因而号称天险。广州军区前指以41军122师对此方向攻击,意在从正面牵制高平的越军主力,同时拿下朔江,打开高平的北大门。

从作战计划上看,122师选择地形复杂,但越军防御薄弱的孟麻方向突破,并以坦克部队横穿大山突然杀出,确是一招奇兵,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主攻方向上,集中了2个多团的主要兵力,形成多梯队突破,对于保障向纵深的持续进攻是有必要的。遗憾也有,孟麻方向上突破地段过宽,口子开得多了一些,攻击用兵较为平均,师指手上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突击力度。
从战术上看,山岳丛林战的主要战斗是以步兵分队对分散扼守制高点之敌的攻歼。实战证明,传统的正面攻击,两翼迂回战法也是必要而有效的。41军坦克部队迅速从墩张公路口杀出,将朔江越军防御体系切成两段,对于整个战斗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前期进攻战斗中,因部队攻击队形过于密集,不注意搜索前进和清剿残敌,造成了很多伤亡。122师及时总结经验,下发部队,为后面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临战指挥上,除第一天决心不够,使部队有些放羊外,接下来122师能连续进攻,不给越军以喘息之机,较好地把握了后期战斗。364团两次沿公路进攻失利,师指挥所负有轻敌冒进的责任。当然,这与高平战役的整个进程有着重要关系,时间紧迫,师指挥所来不及仔细运筹也是情有可原。后期师指领导吸取了血的教训,指挥攻击部队沿山谷和山脊同时推进,互相支援,密切协同,保障了朔江进攻战斗的顺利进行。比较重大的一个失误是,因为个别指挥员临战犹豫胆怯,几次沿592高地向朔江至坂粒公路穿插都未到位,师指挥所没能以坚定的决心予以督促检查,致使朔江越军一部由此南逃,未能达到预定歼敌目标。

在炮火使用上,先期122师将炮火集中指挥,集群发射,对于压制越军依托复杂山地设置的坚固火力目标效果并不显著。在亚热带山岳丛林战斗中,连、排规模进行拔点攻歼,强调炮火的伴随支援和步炮协同。不一定炮火密度大,但要及时,准确,效力射。后期战斗中,122师将一部火炮分散配置给第一攻击梯队,师里掌握部分大口径火炮随时支援主要方向,步炮协同较好,有力支援了一线战斗。
朔江进攻战斗从2月17日打到22日,用了5昼夜时间,已经超过了战前广州军区前指对整个高平战役完成时间的估计。而且122师对于朔江地区残余越军的清剿又反复进行了20多天,为保护公路投入了大量兵力,显出了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一个新特点:越军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进洞,骚扰偷袭,吸引了沿主要交通线攻击前进的中国军队大部分兵力,相当程度了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攻进速度,也造成了很多伤亡,是一个严重的后患。

显然,高平战役更大的恶战还在后面。

再看茶灵方向的八达岭和八姑岭之战。这是对较宽正面、较浅纵深、筑有坚固工事的山地防御之敌的进攻战斗。交战双方主要进行的是班、排级规模的山地攻防战,对于越南这样的亚热带山岳丛林战场,具有较为典型的意义。

在作战计划上,负责此方向进攻的41军123师368团隐蔽意图,广泛实施佯动,表面示形于敌,暗中掩护123师主力向念井方向机动,达到了吸引当面越军注意力的目的。对于攻击方向的选择,368团以1个步兵营在正面牵制进攻,1个步兵营从八姑岭东侧中间切入,一面直取核心阵地,一面断敌南逃之路,确实是一记狠招。以2个营6个步兵连攻击守卫越军1个多连,达成了主要攻击方向上的绝对兵力优势。炮火上集中了师炮兵团和预备炮兵的4个重炮营,支援1个步兵团的进攻,对当面越军防御体系进行了猛烈打击,同时造成了很大的声势,起到了迷惑茶灵方向越军的作用。

在战术上,368团各部采用正面进攻,两翼迂回的战法,在战斗开始阶段打得较为顺利。在进攻八姑岭核心阵地时,因各高地相邻较近,战斗地域狭窄,越军交叉火力猛烈,攻击部队组织得不够好,火力支援不及时,一时形成对峙达5个多小时,攻击部队伤亡很大。在向上汇报情况时,不够清楚准确,团指挥所没有及时掌握全部战情,影响了进攻决心,以致进展停滞时间过长。直到下午,368团才将预备队1营2连投入解决了战斗。如果能早些将预备队投进去,解决战斗的时间会更短,伤亡也会更小。

在组织上,掌握得不够好,局面有些混乱。2营6连没有按时进入攻击出发地区,延迟了出击时间,以致守卫越军有时间进行反应。炮火集中掌握,未能及时支援单个阵地的拔点攻歼,延迟了攻占敌阵地的时间。撤退时组织不好,个别部队惊慌混乱,丢弃了部分烈士遗体和武器。有些失误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

368团攻占两岭后又撤出,从事后看是个失着。本来军指挥所指示是要该部“收缩防线”,但123师却命令368团全部撤回国境,以致这次向八达岭、八姑岭的进攻变成了一次单纯出击拔点的作战行动。既然368团大造声势的进攻已吸引了越军的注意力,那么越军就不会轻易将防守茶灵的677团后撤。茶灵离高平很近,公路直达仅36公里,如果677团后撤,将扼守公路的前沿高地放弃,中国坦克部队和优势炮火沿公路猛打过来,越军将很难挡得住,346师恐怕不会冒这个风险。368团如果不后撤,甚至打得再猛一点,有可能更加吸引越军注意力,反而会有利于南、北集团的进攻。

总的来说,368团以1个步兵团加强优势炮火,攻击越军2个多步兵连守卫并构筑了坚固防御体系的阵地,能充分运用有限兵力,形成对当面之敌的绝对优势。部队英勇顽强,敢打敢拼,最后将敌阵地全部攻占,比较出色地完成了牵制性进攻的任务。

接着看河安、扣屯方向。41军123师向河安、扣屯长途穿插进攻,对高平越军实施内层迂回,是解放军战史上少有的在营级规模行动中使用了团级规模装甲部队攻击的穿插实战。因为越北地形民情复杂,越军据险设伏节节阻击,中国军队诸兵种合成作战经验欠缺,最终贻误了时间,没能实现与南集团一起总攻高平,战役企图归于失败,经验教训都有很多。

从作战计划上看,规定123师于总攻发起后7小时插到扣屯,长驱90公里,比实施外层迂回的友邻121师还少5小时,是因为配属了数量较多的装甲部队进行穿插。实际上,因为没有在越北这样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经验,对于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和困难估计不足,7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穿插部队光是从出境到通农就用去了6个小时,而且相当多的坦克和步兵掉队,不得不停止前进等待了5个多小时。师前指率367团2营先头部队插到扣屯用了65小时,全营插到则历时79小时,足足比预定计划延误了70多个小时,更不要说123师其他部队还被阻击在河安一带无法前进。123师要建立迂回高平西侧的对内正面,既要切断高平越军退路,又要阻击原平、太原的援军,全师2个步兵团都拉上来兵力够不够尚且难说,还不算沿路激战的损耗和缺粮少弹的威胁,更不要说才只有区区1个步兵营穿插到位了。而且极为严峻的是,123师这一路北集团的主攻方向却只有2个步兵团及加强部分装甲部队,其中369团还是41军唯一的预备队,要执行从北侧突击高平的任务,兵力严重不足。作战计划上相当程度低估了沿途的地形困难和越军的抵抗程度,总以为有装甲部队打头阵就会很快攻到高平。以致当123师基本指挥所进至安乐地区时,身边却只有军预备队369团和部分坦克。其时南有河安越军阻击,东有敌346师指挥所顽抗,北有朔江之敌未靖,西有魁剥沿线散敌袭扰,123师指挥所处于四战之地,兵力空虚,形势非常险恶。不得已之下,还要军前指调121师361团北上协同作战,其自保尚且不足,又何以能按期兵临高平北侧与南集团联手攻城呢?高平战役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计划,已经超出了当时中国军队的实际战力,无法达到预定歼敌目标是自然的。

从作战指挥上看,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要求穿插部队克服一切困难,不顾牺牲,一定要穿插到位。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对穿插部队的规定是;每天日终,报一次综合情况,有紧急情况,随时报告。实战中为隐蔽作战意图,秘密穿插,123师前指率快速先遣队关闭电台,兼程前进。当部队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师前指怕暴露目标,有时也不开设电台。因为一度得不到穿插部队的战报,许世友焦急异常。当遇到敌情和请求指示的时候,师前指开设电台将情况上报,许世友要求全面报告情况,如师前指现在的位置,各团的位置,当面的敌情,有什么困难等。但师前指掌握的情况也不全面,只知道一起行动的直属队的位置,其他部队的位置也不很清楚。对于当面敌情态势,侦察不够,难以独立获取情报,是打一个地方知道一点情况,无法上报全面敌情,更多还仰赖上级通报。如打兰村之战后,部队没有继续前进,反而撤回而误失战机,就是向上级请求指示的时候命令来回传达不畅形成错误判断的。对于面临的困难,师前指顾虑很多,不愿意上服,怕受军区前指批评有涣散军心之嫌。在解放军历史上,困难说多了,那是要扣上“右倾”帽子的。许世友对此极为不满,发了火:“有什么报什么,有多少报多少,叫他报,他就得报;不报,还有理,不行!” 123师快速先遣队从打兰后撤,是一着关键性的战术失误。许世友不能容忍部队没有坚决战斗到底还退回来,斥之为:“这个部队过去打过很多好仗,这次为什么打成这个熊样!不准他们停止,更不准他们后退,命令他们前进,打到扣屯去!”“塔山英雄团”的威名,这回算是打了折扣。

从战术运用上看,在亚热带山岳从林地区首次实行了较大规模坦克穿插,确实起到了出敌意外的效果。实战中越军除将班庄的852团调到扣屯一带屏护高平外围,从高平东北将851团一部调到河安地区建立防线外,其他防守部队并未有大的部署调整,显然是123师这一路穿插打痛了越军。从当时的形势看,123师配属装甲部队打穿插,沿安乐至河安公路直逼高平,打顺了一天即到,确实对越军威胁最大。遗憾的是,中国军队当年缺少步坦合成作战经验,军队装备也较为落后,缺乏伴随坦克进攻的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严重影响了战斗效果。63式装甲输送车在中国坦克部队编成内数量很少,一般只是输送指挥人员、作战物资和伤员。而且装甲太薄,机枪上穿甲弹就能打透,在实战中没有起到大的作用。步兵要跟上坦克,就只有搭乘在坦克上面,因为坦克要快速行进,为了不被摔下来,许多步兵就用绳索和背包带将自己固定在战车上。这样遇到越军突然袭击时,难以快速解开跳下来,屡屡发生伤亡。然而部队为了完成穿插任务,当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跟不上坦克行进,367团后续的步兵1营、3营只能步行穿插,途中屡次误判站立位置而迷路,最后没能插到扣屯,贻误了战机。另一个软肋是步兵和坦克之间不能互相联络,坦克不能及时用火力支援步兵拔点,步兵也不能及时掩护坦克前出,以致进攻中坦克和步兵都遭到了不小的损失,也影响了进攻效果。越军在穿插路线上的设伏屡屡阻击住了中国坦克部队前进,与当时步坦不能互相联络关系极大。比较成功的是,123师主力转变战斗决心,不怕牺牲,猛攻那怀一线的越军346师师部及周边防御体系,终于战而克之,打出了战斗经验。同时打通安乐至河安公路,保障了后续兵力兵器、给养的前出,高平之战中国军队已立于不败之地。

从后勤保障上看,中共军队传统上一贯轻视后勤,重视人的因素,只要人到位了,武器、弹药、粮食都可以少带。国内战争时是如此,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因后勤不济而遭受了严重挫折。如今又过了20多年,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这次穿插战斗,部队有轻敌思想,以为3-5天就能解决战斗,弹药和粮食携行量太低。其中冲锋枪配弹300发/支,半自动步枪配弹200发/支,为一般战斗基数,不适于艰险重重又无后勤保障的长途穿插作战。粮食仅按3、4天的定量携行,为了赶时间轻装穿插,沿路扔掉不少,发生突然战斗后,又扔在坦克上一部分。结果367团2营在一天多后就开始断粮,连续3天,弹缺粮绝,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当时幸亏部队在搜剿时夺取了班俊的越军弹药库和粮库,补充到了一批粮弹。否则以367团2营的饥疲交困,越军一旦全力反击,真是非常危险。

总的来说,123师配属装甲部队一路苦战,穿插不力,比徒步的友邻121师还晚到位了一天,未能创造光辉的战例。不过123师各部顽强奋战,反复进攻,吸引了越军的注意力,消灭和重创了拦路的敌人,为其他各路进攻部队创造了战机,仍然是功不可没。

下面是高平以西的41军121师进攻方向。121师担负的高平西侧外层大迂回任务,是步兵在极为艰险复杂的地形上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的实战,其艰难困苦在1979年对越作战解放军参战各步兵师中首屈一指。因为敌情不明,地形、民情不利,任务多变,后勤保障和通讯联络落后,121师没能完成作战预定任务。其在实战中遇到的各种艰难复杂情况,在1979年对越作战中颇为典型。

从作战计划上看,规定121师于总攻发起后12小时插到班庄、董赛、809高地地区,也就是说师基指率363团于2月17日6时30分最先开始穿插,要在当日19时前插到班庄。实际上当日19时师基指和363团刚刚通过通农县城,80公里只走了不到30公里,离班庄还非常遥远。最早的363团2营插到841高地用了28小时,121师全师插到用了59小时,已超过规定时间的2-5倍。可见,要求121师12小时完成穿插任务显然不切实际,是办不到的。而且121师这一路地形极为复杂,道路稀少,河溪纵横,沿途多山,大路多在峡谷中,越军还设有重重拦阻。地图上一厘米的距离实际上不知要绕几个弯,光过宗梅吊桥就用了近20个小时,部队在这种地形上穿插,还要赶时间,还要战斗,实在是难度极大。回头再看整个高平战役计划,要求3-5天解决战斗,好像第一天就能穿插到位,关门打狗;第二天就能夺取高平,围歼越军;第三天可以清剿残敌,班师回国了。客观因素都不考虑,就是主观意志解决问题。许世友自己当年曾在电话中痛斥粟裕:“手在地图上一卡一卡就下命令,当兵的可用得是两条腿!”事隔30余年,如今又算什么呢?

从作战指挥上看,上至广州军区前指下到41军前指,对121师的要求有些多,任务多变。既然121师的主要任务是歼灭班庄之敌,截断3号B公路,再向扣屯、高平发展进攻,那么穿插到位后就应该集中兵力,形成有力拳头,迅速向东打。特别是121师各部经过长途穿插,粮弹俱缺,已然战斗力大减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就更为重要。而军区前指和军前指却要求穿插部队占领并守住沿董赛到809高地的重要山头,这是防守的态势,不是进攻的态势,还分去了一部分兵力,耗费了时间。即使打下了山头,如果不能形成从山头到山脚的梯次防御,要想控制公路也不可能。从兵力和时间上说,121师各部当时都不可能形成这种防御。况且军区前指和军前指又调362团1个营去炸纳隆桥,调361团北上安乐,这都严重削弱了121师本不充实的力量。然后再要师基指率362团向扣屯前进,却不同意363团向362团靠拢,既要守住对外正面,又要攻击高平,将兵力分散,又强调进攻,显然决心太多,目的不明。其最后的结果,就是121师滞留在扣屯,只能自保防御,无力和南集团42军会攻高平。另外,从军区加强到军,从军加强到师,从师加强到团的领导过多,形成多头指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战决心和指挥效率。如361团在那排停止前进4个多小时,就是师加强指挥的干部轻信传言所致。

从战术上看,121师各部基本的,主要是跑路。为了抢时间,一路避战、绕路、强行通过,没有控制沿途两侧要点和肃清残敌,以致前边部队冲过去了,后边部队又要挨一遍打,损失很大,真有点像美军战史中说的“印地安苔刑场”。其直接的结果是,当高平已被攻克后,高平以西沿线却遍布越军散兵,四处袭扰,严重威胁交通线,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不得不一次次增加兵力进行清剿。后期150师加入高平西侧清剿,以致造成448团之败,与121师的前期战斗有着很大关系。当然,因为121师担负的艰巨任务,坚决迅速地前进是必须的,不能单纯地指责121师。在穿插途中,121师营以上单位先后遭到越军伏击、袭击达7次之多。有的部队不注意侦察和搜索前进,缺乏应有警惕,遇袭后惊慌失措,不能组织有力反击,造成了很多伤亡。据战后统计,121师在穿插战斗中的牺牲人数占到全师整个作战牺牲总数的57.5%。最根本的教训,是组织指挥上的问题。部分指挥员临机处置情况能力低,以致在遭敌伏击时不能尽快摆脱被动局面,增大了损失。因为政治因素,中国军队多年训练不足,战术动作不熟练,单兵作战能力和战斗经验不如越军,这都是客观现实。然而,指挥员进行坚强有力的组织,实施正确的战术指挥,也是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的关键。如开路先锋363团,在李培江副师长指挥下,将团、营的82无坐力炮、重机枪配属到各连,连的40火箭筒配属到班,加强尖兵连的力量,使各部都有独立作战能力,又形成一个坚强的整体,因而行动极为迅速,临机处置得当,每每能先敌开火,坚决前进,不待越军进行有准备的阻击和设伏就已经冲了过去。反之,同样是363团,在去班俊接粮途中,因为指挥员没有进行有力组织,部队缺乏警惕,队形混乱,遇到伏击就惊慌失措,未能进行坚决反击,以致造成重大伤亡。可见,在遭遇敌人伏击时,指挥员必须冷静分析情况,控制住部队,抢占有利地形,组织坚决有效的还击。切忌惊慌失措,尤其不能随意撤退,放弃指挥责任。

从后勤保障上看,这次121师是轻兵穿插,通农以南没有坦克和车辆跟随,需要人力运输,因此师、团的后勤梯队相当庞大,由师后勤指挥所和师预备指挥所指挥和带队,不可谓不重视。然而在组织上却是一贯地轻视。就是让后勤梯队跟着穿插部队走,没有统一组织护路武装,也没有重视加强后勤梯队的自卫能力,未能建立可靠的运输线。越军则放过先头部队,半渡而击,重点打后勤梯队,结果121师的后勤梯队除361团部分后勤跟上,其他的全部掉队或被打散,而且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配属部队的民工仅仅几天时间就跑的只剩十分之一。前方部队粮弹供应不上,迭遇袭击,缺医少药,还要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饿着肚子艰难前进,真是困苦非常。直到战争后期,41军前指抽调了军预备队1个营、1个边防营和4个民兵营,进行护路,才基本解决了通农以北的道路安全问题,通过公路将给养前送。121师在这次穿插战斗中失踪达270余人,在东西两线29个陆军师中仅次于最后才倒霉一把的150师,可见穿插路途是如何的艰险。

相对123师,121师在通讯联络上做得好一些,在险恶的穿插环境中基本上保障了对部队的指挥。和123师同样问题的是,侦察不够,对当面地形、敌情掌握不明,己方各部的联络时断时续,因而虽然能坚持使用无线电信号进行一般报告,但缺少用密码电报进行详细的综合性报告和阶段性报告,上级只能大概掌握穿插部队的情况,却难以掌握穿插途中的具体情况和进展,也就不容易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许世友一样是发了火。

这次穿插有一个重大的教训,就是多支部队迷路失散,导致遭遇袭击,白白浪费时间和损失有生力量。如361团,干部识图用图能力低,从出境时就没有选好路线,绕路以远,到了通农又走错路,几次延误了时间。北上安乐时没有走直线过谢牢河到坡润,反而走向越军占据的河安县城,以致在栋替遇袭,团长牺牲。还有师预备指挥所率362团3营和后勤前梯队,也是过通农后走错了路,遇袭受到重大损失。当年中国军队用的作战地图多为1:10万的比例,还有的是1:5万,也就是图上1厘米距离等于实际距离500米,1里地之远,在越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带误差可就大了。按步兵作战的特点,地图最好用1:2.5万的,即图上1厘米等于现地250米,4厘米就是1公里,这样就是哪里有一条小路、水渠、水井等,都能在地图上看出来,可当时中国军队只有少部分使用1:2.5万的地图。因此,战前花大功夫使各级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担任尖兵的分队普遍学会识图用图,掌握穿插的方向和路线是极为必要的。363团这一点就做得很好,指挥员和参谋人员都能正确识图用图,设立了专门小组掌握前进方向,同时注意发挥向导的作用,并利用俘虏带路,因而保持了正确的路线,第一个穿插到位。

总的来说,121师不惜一切代价昼夜兼程进行长途纵深穿插,缺乏火力支援,地形不熟,四面受敌,沿路激战,劳累疲惫,补给中断,迭遭伤亡,众多人员迷路失散,队伍越拉越长,仍抬着伤员和烈士遗体艰难前进,虽然没有完成战役预定任务,但其锐利刚强,一往无前的战斗气质,正是人民解放军在相当长时间内的军魂象征。

最后是南集团的复和、高平进攻方向。广州军区在此方向集中了42军124师、125师、126师和43军129师共4个步兵师展开进攻,后来又加入了预备队54军162师,在优势炮兵和2个军属坦克团另1个独立坦克营的火力支援下,于极为艰险复杂的地形上突出奇兵,打了高平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长途纵深穿插的突击战斗中,各部勇猛向前,顽强奋战,终于冲破越军的重重阻击,一举打下高平,决定了越北的大势。这次突击战斗,在战略、战术、组织、后勤、指挥、兵种协同等方面都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

从作战计划上看,南集团方向坚持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中国军队传统作战指导思想。在越北这样不适合大兵团作战的艰险复杂地形上,大规模使用装甲摩托化部队实施长途穿插,实为反常用兵,正面负面可能性都有,主要看如何指挥和把握战机。在突破口的选择上,以部分兵力兵器从水口关方向对复和实施牵制性攻击,集中主力组成大规模装甲摩托化部队突破布局关,直插东溪,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撕开口子,赢得了战机。原定计划中战役发起当天就要兵临高平城下,那只是在地图上一卡一卡地想像。地图上的70公里距离,在越北那样山地纵横、河溪密布、路少桥脆的艰险地形上,又有越军阻击,根本不可能当天就穿插到位。但从布局关突破是成功的,越军没有判准这个突破口,用以阻击的兵力大多是地方军和民军,以致东溪失守后才手忙脚乱地重新部署兵力进行堵截。越军的狠招是炸桥、毁路、扒坝,43军坦克团和42军坦克团多次都是被断路和断桥截住,耽误了不少时间。特别是越军出其不意地扒开班翁水库,一举将汽车路截断30多个小时,为调整部署和撤退争得了喘息之机。因为班翁被堵,炮兵和后勤上不去,修路又不知要多少时间,许世友才打算要炮兵和特种车辆走复和到东溪,这又引出了复和之战的种种曲折。从事后结果看,班翁水障经过32小时抢修,已于2月19日修通,可勉强让轮式车辆通过。而打通3号公路到东溪,已是21日,这一天多的时间就差点折腾浪费了。如果124师穿插到位,高平被克,复和地区越军就是瓮中之鳖,可以慢慢扫荡,用不着当时急着强攻硬打。但这结果又是临战时无法预知的。越军炸水库,多长时间排除水障,125师打不下复和,这都无法体现在战役计划中。能考验的,只是指挥员的临机应变。总的来看,许世友想让车辆改道,其决心可以理解,只是结果是不理想的。可以把握的,是当时应该让预备队162师直接加入战斗,那样按实战进程进行,时间就能早一天,对全局就更有利一些。

从作战指挥上看,大兵团作战,能否掌握住部队,及时定下战斗决心,协调指挥,是影响战役成败的关键。42军以2个师加强上百辆坦克、装甲车从布局关突破,向高平交替攻击跃进,对于保持攻击锐势和战斗力是必要的。126师和124师在组成穿插梯队时,都派出多名师、团干部到前方加强下一级指挥,或组成前方联合指挥所,及时处置突发情况,实施灵活指挥,较好地掌握了部队,保持了坦克、摩托化部队在突进中的组织协调。实战中,穿插东溪时,126师前指和43军坦克团指挥所紧跟着前卫坦克1营后推进,在过靠松山时遭敌阻击,步坦一度脱节。因师前指指挥靠前,直接通过坦克电台指挥前卫1营继续向东溪突进,又及时和后方的师基指协调,保障了指挥的连续性;124师在嫩金山口被越军阻击,后续部队发生拥堵。因师基指靠前指挥,及时调整前进路线,令随坦克团后跟进的371团从公路右侧迂回前进,同时转变124师侦察大队与370团的任务,从而加强了正面的主攻力量。相反的例子也有:125师在复和地区的战斗中,373团指挥失误,打不下谷芳,指挥员不坚决,多次向上级请示而将部队撤回了国境内;374团攻击大弄公安屯,三进两出29个小时才打下来;375团奔袭复和、哥新时,遭到越军火力袭击,因缺乏对敌情的判断,惊慌失措,弄出师前指“被包围”的传言来,以致朱富钧团长丢了性命。归根到底,一是指挥员就掌握不住部队。下级缺乏经验,弄不清情况,上报师指。师指没有直接观察情况和组织战斗,轻信不确实的报告,轻率地据此上报和定下决心,导致贻误战机,指挥混乱,战斗进程延长,战斗场面艰难,伤亡很大,最后没有能够完成任务;二是士气不高,失败主义浓厚。遇到艰难一些的战斗场面,就坚持不下去,要后退休整再行攻击。更有甚者,乱传谣言,草木皆兵,未战就已先怯,岂能不败!这也是个治军的问题。

43军坦克团先头3小时夺取东溪,124师迅速冲上4号公路,高平战役就大局已定了。虽然后续部队被班翁水障所阻,甚至辗转改道要从水口大桥通过走3号公路,打复和县城又折腾了几个来回,不过只是延误了一点时间,已无关胜负。越军要想翻盘,只有用强大的预备队实行两路逆袭,高平越军再反向接应,战局方有变数。实战中,北集团方向原平和太原的越军均未大规模来援,小股越军反扑是杯水车薪;南集团方向背临谅山,越军较多,有第3师、327师、337师、338师等部。但43军129师已在布局关以南的15-18号界碑之间突破,切断4号公路,攻向七溪,形成了一道屏护42军侧翼的防线。而七溪再向南,则已邻近东集团55军攻击地域,越军经这里反扑要两面受攻,难以为继。高平战役,实际上是有惊无险。因为中国军队拥有强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战略机动无法阻挡,越军只靠游击袭扰可以暂时迟滞一下,但难以挽回大局。最后夺取高平时,因情报不确,广州军区前指3次命令停止进攻高平,以致耽误了2天时间。老将吴忠和42军指挥员身先士卒,亲自观察高平市区情况,掌握了可靠敌情,这才定下决心,向军区前指力争,终于拿下了高平。

从战术上看,大规模的坦克、摩托化部队穿插作战,步坦协同是关键。鉴于中国军队步坦协同的弱项,战前南集团部队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尽可能地弥补了薄弱环节。实战中,126师前指和43军坦克团指挥所同乘一辆装甲运输车前进,就是为了协同步坦便于指挥;炮兵群组成了2个前进观察所,分别跟随2个步兵团行动,以及时进行火力支援;坦克团也向担任主要任务的步兵营派出了携带电台的联络人员,尽可能地协调步兵与坦克间的行动。因为中国军队当年缺乏步兵战车,参战的装甲运输车数量又很少,长途穿插中步兵要跟上坦克,就只有搭乘在坦克上。向东溪、高平穿插战斗中,42军、43军的军属坦克团共参战5个坦克营,一般是前卫坦克连或前卫坦克营不搭载步兵冲在前边,后边的坦克要搭载步兵跟随前进。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每辆坦克上步兵搭载过多,一般搭载了20-24人,最多的有26人,为了不被高速行进的坦克甩下来,还需要把重武器和一些新兵用背包带或绳子、皮带捆在坦克上,这就留下了隐患。当遇到越军突然袭击时,步兵一时来不及解开绳子下车,重武器也一时解不下来向敌还击,造成了较大伤亡。在经历了血的教训后,步兵和坦克都有了经验,协同也越来越好。实战中,一般是遇到越军阻击时,步兵迅速下车消灭敌人,坦克以炮火支援步兵攻击。遇到路障或桥梁被毁时,步兵下车排除路障、抢修桥梁,坦克以炮火掩护步兵和工兵施工作业。在高平大穿插中,步兵向沿路山头拔点,采用夜间接敌、渗透、进攻战法,为打通道路起到了关键作用。坦克则以火炮和高射机枪支援步兵战斗,分工打击山腰、山顶的越军重机枪、高射机枪、直射火炮,摧毁火力点。如此步坦协同动作,保障了穿插梯队快速向高平突击。

问题也不少。前卫坦克没有步兵跟随,遇到阻击难以消灭占领要点的越军步兵,很容易被击毁击伤堵住道路。如在弄梅隧道,坦克没有步兵跟随被阻住,耽误了10个小时;在博山,坦克没有步兵跟随,两次受阻;43军坦克团1营孤军插到东溪,3个多小时步兵没有跟上,受到越军反击威胁,也很惊险;125师在进攻坡街东南侧无名高地和大弄时,步坦一时脱节,坦克孤军前出,就被越军击伤数辆。而搭载步兵的坦克,在遇到突然袭击时,如果步兵不能迅速跳下坦克,不但造成步兵伤亡,也造成坦克损失。126师在那悦山口和靠松山附近遇敌袭击时造成的较大伤亡,就是这种战斗的典型事例。还有步炮协同不紧密的问题,378团向东溪穿插时,己方支援炮火两次落弹在步兵战斗队形内,造成一些步兵和几名师、团级指挥人员伤亡,是一个严重教训。因为没有经验,装甲梯队在穿插时,营、连长的坐车和装甲指挥车上都竖有两根天线,以致遭到了越军集中火力攻击,加大了指挥人员的伤亡。另外,影响穿插纵队推进速度的,往往是道路和桥梁被毁。如在那冈以东的班波河畔,将42军坦克团和124师的大量车辆阻住达8个小时;雅南东北侧19号公路桥、楠囊南侧盘山公路,因路毁桥断,124师穿插梯队被阻截了近20个小时。从布局关到博山60多公里道路,124师走了近60个小时,没有充分发挥出坦克、摩托化部队快速机动作战的威力。如果能在穿插梯队从布局关出发前,早些派出强有力的运动保障队,紧随126师后开进,对前进道路进行检查和抢修,在可能遇到阻碍的地方抢先修好迂回道路,就能争取一定的时间,使穿插梯队尽快杀上4号公路。从实战来看,越南这样的山岳河流战场环境还是不适宜大量集中使用坦克。最好是将坦克置于步兵战斗队形内,交替掩护,逐段跃进,坦克作为活动火力点使用,既能减少损伤又能支援步兵战斗,更好地发挥坦克机动性能好、火力强的优势。还有干部识图能力低,影响战斗进程的问题。如378团3营从班南经东木向615高地穿插时,因干部识图能力低,行进方向和路线都掌捏不准,走错了路,绕道4公里,疲劳了部队,延误了到达时间;372团1营把进至果冈误判为已到高平城下的纳菲,致使该团2营在向其靠拢时,遭到博山守敌的阻击;371团3营攻占316高地后不会判定位置,仍要求上级炮火向该高地射击,造成误伤等。

从通信联络上看,和北集团一样,南集团穿插部队也报告较少,影响了全局战役指挥,让许世友发了火。124师固辉师长在战后接受广州军区前指查问时说:“军区命令我们当天插到纳隆,我们不敢停止,不停止电台就无法架设,当然也就无法报告情况,这是一;再说,前指问我们各部队都在什么位置,除跟我们在一起行动的指挥所和直属队以外,我们也搞不清各团、营都在什么位置,无法报;其三,前指问我们当面的敌情,我们也查不清当面的敌情处在什么态势,只是打一个地点知道一小点情况,也无法报告全面情况;其四,当时困难很多,觉得不好报,打仗怎么能没困难?也不想报。”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固辉师长和121师的郑文水师长都为此受到了军区批评。通信联络组织上也有不严密的问题,错漏现象较严重。如124师无线电四台由于责任心不强,将2月17、18两日发往371团的3份特急电报漏发,积压7天后才发出。371团抄报后又没有送译,战后校对电报时,才发现该团漏译了3份特急报。幸好因当时战况变化,未造成严重后果;当师基指离部队较远,师前指临时改频组成新的网络时,基指曾与前指中断联络2小时;作战中,有的指挥员在时间并不紧迫的情况下,直接上机用明语通话,造成泄密,被越军窃听、干扰等。

从组织上看,战前对突破地域和前进道路进行了大量侦察,在临战训练上有了针对性准备,同时筹措了大批修路、架桥用的器材、工具,建立了较为有力的运动保障队,这些都对取得穿插进攻战斗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前大量坦克、车辆和人员向进攻出发地区机动时,组织比较严密,如利用夜暗行动,分批隐蔽开进,注意观察掌握敌人动向,对已进入部队严格管理,保持无线电静默,利用已暴露的火炮、车辆进行佯动等,最后主力全部进至布局关正面仅有1公里、纵深仅3公里的出击地域,越军依然没有警觉,确实起到了奇兵的效果。因为情报敌工部门能力有限,对越北山岳丛林地带的地形、道路对坦克穿插的严重影响估计不足,侦察不够细致,未能在相关方面加强力量和谨慎选择穿插道路,也造成了拥堵时间过长和有的部队穿插时找不到道路的问题。

从后勤保障上看,南集团突破方向临近广西境内铁路、公路枢纽,大量物资转运方便。突出国境后又有两条主要公路向前发展进攻,主要以摩托化运输开进,这与北集团穿主力插时主要以人力骡马运输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关键的问题就是打通公路,后勤自可源源不断向前跟进。162师打通复和至东溪道路后,大量的炮兵、特种车辆、运输车辆和部队从此开进,威风凛凛,车马如流,显示出了中国军队必胜的气势,也象征了高平战役的最后结局。

在炮兵的使用上,南集团充分发挥了中国军队在炮火上的优势,基本上及时支援了主要方向上的战斗,给越军造成了重大杀伤,对穿插战斗的最后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冲破孤山封锁线时,创造性的使用了85加农炮和高射机枪轮换射击的战法;对着迷西山越军火力压制时,集中使用了152加榴炮和130火箭炮的密集轰击。这些实战都锻炼了中国军队的炮兵战术,保障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南集团方向参战的4个步兵师中,126师突破布局,奇袭东溪、穿插高平,连续作战,表现了高昂的斗志;124师强攻4号公路,夺弄梅,取博山,打下高平,歼敌最多;125师复和作战全是攻坚,打得最苦,指挥有些混乱;162师打孤山,渡平江,袭班占,显示了良好的单兵作战素质和训练水平。

南集团方向的作战,以奇袭、惊险、曲折著称,是高平战役的高潮,创造了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大规模使用装甲摩托化部队的经典战例,在战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来者对之仔细研究。

高平战役是1979年中越战争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战役,其战线最长,纵深最远,战场面积最大,投入兵力最多,作战过程最为艰难曲折。东线广西方向中国军队参战的19个步兵师有11个投入了高平战场,作战形式有轻装步兵长途穿插、装甲摩托化部队纵深突击、对山地坚固支撑点的攻坚和对依托主要城镇周围设置防御体系的合围攻击,内容非常丰富。实战证明,尽管越军拥有长年征战的丰富战斗经验,又有本土作战的内线地利,但战略方针保守,战术手段僵化,因而无法挡住中国军队大兵团作战的锐利攻击,最终被整体击溃,弃城失地。虽然高平越军残部化整为零,化兵为民,四散潜入深山,伺机袭扰中国军队的交通线和后勤运输人员,但大势已去,无力挽救战场全局。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军队因为总体建设的落后,在战役中也遇到了很大困难,付出了较重的代价,可谓是惨胜,在日后多年中被外界所诟病。总的来说,波澜壮阔、头绪纷繁的高平战役是整个1979年中越战争的缩影,双方都充分显露出了作战特点,在军史上占有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不应该被长期忽视。


军队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用许和尚,少死一万人
公子卢 发表于 2015-4-2 20:55
不用许和尚,少死一万人
总共也没死一万人。
总共也没死一万人。
那少死一半人,好吧。反正,许和尚匹夫之勇,也许做个敢死队长之流的才最适合他
公子卢 发表于 2015-4-2 21:26
那少死一半人,好吧。反正,许和尚匹夫之勇,也许做个敢死队长之流的才最适合他
黄麻暴动时他就是敢死队长,带着王必成等人向上冲。
公子卢 发表于 2015-4-2 21:26
那少死一半人,好吧。反正,许和尚匹夫之勇,也许做个敢死队长之流的才最适合他
站着说话不腰疼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4-2 21:30
黄麻暴动时他就是敢死队长,带着王必成等人向上冲。
许世友在南京的时候跟王必成闹不愉快吧?
斯普鲁恩斯基 发表于 2015-4-2 22:42
许世友在南京的时候跟王必成闹不愉快吧?
闹不愉快二人也是老乡,兄弟分家的多得是。
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战争,败得很惨;第二次打就好多了。

刀不磨会锈,兵不用会惰。PLA30多年未打仗,尚能战否?
我军的法宝就是打穿插
越南丛林地形限制了这一点 速度起不来 再加上各方面不足如指挥 通讯 武器 后勤 训练等因素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好在十年动乱后 军魂尚存 得以惨胜
还有一点 从战场撤下来的部队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 未做适当心理辅导 也造成很多不好的影响 这些都是需要反思改进的
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发现训练场上不能发现的问题,从指挥员的临场指挥,情报收集,快速应变能力到战斗员的战术,经验,协同水平。
向战斗,牺牲在异域的解放军指战员致敬。
现在解放军在装备上大大胜过越军,卫星,无人机侦察,炮兵,武直掩护,装甲,步兵突击,而越军的经验,水平应比当年弱不少,假如再对越南发动一次惩罚性战争,会比79年战损比改善多少?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4-2 22:50
闹不愉快二人也是老乡,兄弟分家的多得是。
本来1979年,两人可共同指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
铁甲蹈海 发表于 2015-4-2 23:26
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发现训练场上不能发现的问题,从指挥员的临场指挥,情报收集,快速应变能力到战斗员的战术 ...
现在代差太大了,陆军架起火箭炮就能覆盖其首都了
精确打击基本上靠空军二炮海军了,打掉其国内重要军事及基础设施如机场、港口、雷达站、变电站、发电厂即可,陆军边境线守好就是
楼主如能配上战区示意图就太棒了
问楼主一个问题,79年打猴子,到底有没有到过猴子东北的广宁省,这省有猴子最曲折的海岸线,最大的群岛,实是一块战略要地!但所有资料都表明,似乎这个省当时没有受到战火的侵袭,难道邓或者其他领导没有意识到此地的战略价值?此省对猴子来说,和中国对比,相当于中国的东北外东北,战略价值极为重要,据有此地,下龙,海防等猴子北部的良港都为中国控制,猴子首都更被关上大门,猴子将永无宁日!
yu99222 发表于 2015-4-4 14:58
问楼主一个问题,79年打猴子,到底有没有到过猴子东北的广宁省,这省有猴子最曲折的海岸线,最大的群岛,实 ...
广宁省位于谅山省东南,与广西崇左、防城地区接壤。这片地区接近北部湾,并不是中国军队的主攻方向,只发生了一些零散的边境拔点战斗。

高巴岭,位于广西防城县峒中公社当面的越南一侧,隔界河与中国板兴、丈义地区相望。高巴岭是由北而南交错排列的5个山峰,主峰海拔1060米。山势险峻陡峭,沟谷纵横,顶部杂草丛生,山腰灌木密布,山脚雨裂多而深。控制了高巴岭地区,就可直接向北瞰制中国境内正面约7公里的地区,封锁沿边界平行的一条主要公路。

在峒中公社对面,是越南平辽县横模镇,有横模公安屯把守,也是挑衅中国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保肯地区,属广宁省芒街县管辖,隔界河与广西防城县滩散公社相望。这里的海拔300-500米,地形不算险要。一条简易公路从沿边境的公路分岔向南,经斗梅岭、马头山之间的山垭口通向纵深地区。在山垭口以北的高地上,有一个越南公安屯,曾获越军总政治局和公安部奖旗,被称为“模范”公安屯,驻防的武装公安人员经常越境骚扰。

1979之战中,广西边防部队越境出击,拔除了高巴岭、保肯及横模地区的越军侵略据点。

谈到广宁省,要注意一点的是,这里的沿海港口在越战时期就是苏联、东欧及朝鲜、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援助船卸货的地方。苏越签订友好条约后,苏联太平洋舰队一部更是分别进驻金兰湾、岘港、海防等海空军基地。中国对越打击本来就千防万防苏联的报复,还会自己没事往枪口上撞吗?在广宁边境施以拔点惩罚已是最大限度了。
斯普鲁恩斯基 发表于 2015-4-4 14:14
本来1979年,两人可共同指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
那个事现在都是猜,没有证据。78年12月9日许就成了东线总指挥,12月31日才决定西线换将,中间时间干嘛去了?许的话管用也不会拖这么久。
不错。军队训练只能通过实战检验。
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发现训练场上不能发现的问题,从指挥员的临场指挥,情报收集,快速应变能力到战斗员的战术 ...
现在再这么打,做计划的就该拖出去枪毙,在岘港一登陆,就等着一个越南变两个越南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4-4 17:17
那个事现在都是猜,没有证据。78年12月9日许就成了东线总指挥,12月31日才决定西线换将,中间时间干嘛去 ...
这个必须由高层来揭开内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