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中越炮兵较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43:47
79年双方炮兵编制对比: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30火箭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按炮种分团,每团36门
解放军军属炮兵团:152加榴炮12门、122加农炮12门、85加农炮18门
解放军师属炮兵团:107/130火箭炮18门、122榴弹炮24门、85/76加农炮18门
步兵伴随火炮上,解放军团属炮兵连有100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9门;营属炮兵连有82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4门;连属炮班有60毫米迫击炮2门。在实战中,步兵连能得到团、营属迫击炮的远距离火力支援,82毫米无坐力炮多直接加强给步兵伴随攻击前进。

越军军区炮兵团,以二军区炮兵168团为例: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各12门
越军师属炮兵团:105/122榴弹炮、85加农炮各12门,122加农炮2门(有的师属炮兵团是37/57高射炮1个营)
步兵伴随火炮上,越军步兵连编制有60毫米迫击炮2门;步兵营编制有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60毫米迫击炮6门;步兵团编制有82/120毫米迫击炮6门、75/82毫米无坐力炮6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在实战中,越军步兵排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1门、60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连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营可得到120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坐力炮各2-4门的加强。另外,越军将37、57毫米高炮平射使用,加上少量的57毫米战防炮,也作为团、营炮兵的支援火炮。

可以看出,在决定性的军、师炮火编成上,越军都远逊于中国军队。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出动预备炮兵2个地炮师(炮兵第1、4师)另1个团(炮兵第3师12团)、1个130毫米自行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连、3个高炮师(炮兵第65、70、72师)、队属炮兵38个地炮团、9个高炮团、29个高炮营和各军、师的团、营属炮兵分队,总计动用各种火炮9399门(其中100毫米以上身管压制火炮为:152加榴炮216门、130加农炮72门、122加农炮144门、122榴弹炮756门,另含60毫米迫击炮),其中随战斗发展出境作战的有82个炮兵营的4400多门火炮。战斗中,根据战场情况将预备炮兵师与各参战部队的军、师、团属炮兵重组,形成众多的军、师、团级炮兵群,灵活机动地打击越军,支援前线作战。

在东线,高平方向越军346师只有1个炮兵团(炮兵188团,辖2个炮兵营,有105/122榴弹炮16门、85加农炮8门)及几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南、北集团第一轮参战的就有师属以上炮兵12个团另2个营,加上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形成了10:1以上的炮火优势;谅山方向越军第3师只有2个炮兵团和几个独立炮兵营,中国军队东集团则先后参战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了7个炮兵群,还有团、营属炮兵60个连,对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中国军队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近400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

在西线,整个越北二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另6个独立炮兵营,用于保障重点方向需要和配合二线防御机动纵深作战。其中布置在云南河口县当面红河东、西两岸的有2个炮兵团另2个独立炮兵营,布置在云南金平县当面莱州地区的只有2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仅13军编成的炮兵群就有师属以上炮兵7个团另2个营,加上14军炮兵群的师属以上炮兵5个团另1个营,对当面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进攻柑塘地区的战斗中,13军就集中了7个炮兵群的258门火炮,加上团、营属82毫米以上火炮共计564门,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而当面越军只有1个炮兵团加2个高炮营,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炮火。在莱州方向,11军炮兵群参战师属以上炮兵4个团,不算团、营属炮兵,也对当面越军的2个独立炮兵营及部分团、营炮兵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参战师属以上48个炮兵团(其中东线31个团,西线17个团),越军只有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其中东线6个团,西线3个团),炮兵火力上形成了中国军队对越军5:1以上的优势,战争全局上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压着越军在打。

实战中,中国军队以远程炮兵和军、师、团、营、连为单位进行炮兵编成部署,纵深梯次配置,集中与分散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重点集中打击与伴随火炮打击相结合,以全面支援步兵进攻。远程炮火支援,以军、师、团属大口径重炮实施,其中榴弹炮弹道弯曲,用于压制越军表面阵地和摧毁越军工事;加农炮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用于消灭越军坦克、暗堡、工事和火力点;107毫米/130毫米火箭炮用于对8-1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大面积密集性杀伤,可覆盖越军表面阵地。近程炮火支援,以团、营、连属小口径火炮实施,其中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以消灭较远处敌隐蔽工事和反斜面火力点;82无坐力炮既可以反坦克,也可以直瞄打击敌火力点;40火箭筒可以近距离直射摧毁敌坦克、暗堡和机枪火力点;火焰喷射器则用于支援步兵消灭坑道、暗堡、山洞中的越军。

中国军队炮兵还实施过漂亮的“斩首行动”。在高平战场,42军126师缴获了一份越军作战地图,发现越军346师的前进指挥所位于弄乌一带,附近还有弹药库、粮库和迫击炮阵地。1979年2月28日夜20时50分,126师炮兵群的2个榴弹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突然开火,集中射击弄乌地区的越军346师前进指挥所。然后各炮兵营转移火力,分别向越军弹药库、粮库和炮兵阵地猛烈射击。据3月1日上级通报:“28日夜,我炮火向敌射击时,敌向河内发电求救,惊呼:‘炮弹落在师前进指挥所的洞顶和洞口上……’。”3月1日夜23时05分,126师炮兵群2个榴弹营又以8发急速射对弄乌地区再行急袭射击。3月2日步兵搜山发现:弄乌越军师前进指挥所掩蔽部大部被炸毁,摧毁弹药库、粮库各1个,击毁无坐力炮、迫击炮各1门,越军弃尸70余具。

相较中国军队,越军炮兵明显弱小,因而在炮火运用上很是费了一番心思。针对越北地区山高林密,沟深路窄的特点,越军将炮兵阵地一般选在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凹地和小山包上, 利用丛林、浓雾、沟谷和射击死角进行掩护,阵地隐蔽靠前,多建发射阵地和预设阵地,分散用兵,梯次配置,事先标定主要防御方向的射击诸元和射击修正量,炮兵前观所与后方紧密协调,保证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都能得到及时的炮火支援。在多个炮兵团之间,越军还会事先进行战术协同。

在火炮布局和运用上,越军的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一般野战炮兵团的阵地正面是3-5公里,纵深约7公里,130毫米以上火炮距前沿阵地约10公里,122榴弹炮和107火箭炮距前沿阵地约3-5公里,85加农炮和37、57高炮继续靠前;独立炮兵营以连、排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多设阵地。炮兵连之间相隔1-3公里,一个阵地上一般布置2-4门火炮, 最多配置6门火炮,阵地中炮与炮间距为20-70米。实战中,越军炮兵阵地隐蔽分散,弹药储备充足,大小炮结合,曲射直射并用,按照事先标定的射击诸元实施远近交叉地炮火拦阻,同时根据炮兵前观所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弹着点。越军的野战炮兵机动良好,能逐段、逐点地实施火力支援和交替后撤。伴随火炮突出靠前,60迫击炮能运动到距前沿只有60米,82迫击炮距前沿也仅200多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伴随火炮的作用。特别是越军在分散阵地上配置的单炮和双炮,突然出手,游动狙击,对中国军队威胁很大。越军炮兵在抗美救国战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局部战斗中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进行了有效拦阻,并不是好对付的。1979年2月21日,越军二军区炮兵168团沿7号公路班甘一线隐蔽配置,在炮兵前观的有效引导下,突然开火狙击,以猛烈准确的炮火重创了已推进到班甘以西以北地区的14军42师124团、126团部队,杀伤中国军队200余人,使42师当日围歼班甘地区越军的企图化为泡影,打了一个漂亮仗。战后,越军炮兵168团被越南军方授予了集体二等功。
  
从总的态势上看,越军的防御部署是前重后轻,一线火力最密集,是硬壳子。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中国军队步兵攻坚必然要遭受惨重的损失。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一到五次战役,每次中国军队进攻都只有少量炮火支援,只能用轻武器和血肉之躯强攻硬打,歼敌少而伤亡大,无数优秀的战士含恨疆场。而1979之战时的中国军队已是今非昔比,就是用铺天盖地的炮火砸开了越军的防御硬壳,压制了越军的炮火反击,打烂了越军的防御体系。在炮火向前延伸后,中国军队炮兵又担负起打击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切断越军一、二线部队联系,以及阻击越军后方支援的任务。可以说,战场所及,越军都被中国军队炮火所压制,既守不住阵地,又难以向前增援,更不要说组织大规模反击,最后只好钻山打游击战。

1979之战28天,中国军队全线共发射炮弹883381发,消耗弹药上万吨,打击各种目标19221个(次),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据中国军队统计,越军伤亡率的91%是为炮火所致。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炮兵是战争之神”,确是至理名言。也因此,邓小平发出感叹:“现代战争主要是打钢铁,打后勤,打指挥。”
79年双方炮兵编制对比: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30火箭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按炮种分团,每团36门
解放军军属炮兵团:152加榴炮12门、122加农炮12门、85加农炮18门
解放军师属炮兵团:107/130火箭炮18门、122榴弹炮24门、85/76加农炮18门
步兵伴随火炮上,解放军团属炮兵连有100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9门;营属炮兵连有82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4门;连属炮班有60毫米迫击炮2门。在实战中,步兵连能得到团、营属迫击炮的远距离火力支援,82毫米无坐力炮多直接加强给步兵伴随攻击前进。

越军军区炮兵团,以二军区炮兵168团为例: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各12门
越军师属炮兵团:105/122榴弹炮、85加农炮各12门,122加农炮2门(有的师属炮兵团是37/57高射炮1个营)
步兵伴随火炮上,越军步兵连编制有60毫米迫击炮2门;步兵营编制有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60毫米迫击炮6门;步兵团编制有82/120毫米迫击炮6门、75/82毫米无坐力炮6门、60毫米迫击炮18门。在实战中,越军步兵排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1门、60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连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营可得到120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坐力炮各2-4门的加强。另外,越军将37、57毫米高炮平射使用,加上少量的57毫米战防炮,也作为团、营炮兵的支援火炮。

可以看出,在决定性的军、师炮火编成上,越军都远逊于中国军队。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出动预备炮兵2个地炮师(炮兵第1、4师)另1个团(炮兵第3师12团)、1个130毫米自行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连、3个高炮师(炮兵第65、70、72师)、队属炮兵38个地炮团、9个高炮团、29个高炮营和各军、师的团、营属炮兵分队,总计动用各种火炮9399门(其中100毫米以上身管压制火炮为:152加榴炮216门、130加农炮72门、122加农炮144门、122榴弹炮756门,另含60毫米迫击炮),其中随战斗发展出境作战的有82个炮兵营的4400多门火炮。战斗中,根据战场情况将预备炮兵师与各参战部队的军、师、团属炮兵重组,形成众多的军、师、团级炮兵群,灵活机动地打击越军,支援前线作战。

在东线,高平方向越军346师只有1个炮兵团(炮兵188团,辖2个炮兵营,有105/122榴弹炮16门、85加农炮8门)及几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南、北集团第一轮参战的就有师属以上炮兵12个团另2个营,加上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形成了10:1以上的炮火优势;谅山方向越军第3师只有2个炮兵团和几个独立炮兵营,中国军队东集团则先后参战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了7个炮兵群,还有团、营属炮兵60个连,对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中国军队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近400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

在西线,整个越北二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另6个独立炮兵营,用于保障重点方向需要和配合二线防御机动纵深作战。其中布置在云南河口县当面红河东、西两岸的有2个炮兵团另2个独立炮兵营,布置在云南金平县当面莱州地区的只有2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仅13军编成的炮兵群就有师属以上炮兵7个团另2个营,加上14军炮兵群的师属以上炮兵5个团另1个营,对当面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进攻柑塘地区的战斗中,13军就集中了7个炮兵群的258门火炮,加上团、营属82毫米以上火炮共计564门,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而当面越军只有1个炮兵团加2个高炮营,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炮火。在莱州方向,11军炮兵群参战师属以上炮兵4个团,不算团、营属炮兵,也对当面越军的2个独立炮兵营及部分团、营炮兵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参战师属以上48个炮兵团(其中东线31个团,西线17个团),越军只有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其中东线6个团,西线3个团),炮兵火力上形成了中国军队对越军5:1以上的优势,战争全局上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压着越军在打。

实战中,中国军队以远程炮兵和军、师、团、营、连为单位进行炮兵编成部署,纵深梯次配置,集中与分散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重点集中打击与伴随火炮打击相结合,以全面支援步兵进攻。远程炮火支援,以军、师、团属大口径重炮实施,其中榴弹炮弹道弯曲,用于压制越军表面阵地和摧毁越军工事;加农炮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用于消灭越军坦克、暗堡、工事和火力点;107毫米/130毫米火箭炮用于对8-1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大面积密集性杀伤,可覆盖越军表面阵地。近程炮火支援,以团、营、连属小口径火炮实施,其中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以消灭较远处敌隐蔽工事和反斜面火力点;82无坐力炮既可以反坦克,也可以直瞄打击敌火力点;40火箭筒可以近距离直射摧毁敌坦克、暗堡和机枪火力点;火焰喷射器则用于支援步兵消灭坑道、暗堡、山洞中的越军。

中国军队炮兵还实施过漂亮的“斩首行动”。在高平战场,42军126师缴获了一份越军作战地图,发现越军346师的前进指挥所位于弄乌一带,附近还有弹药库、粮库和迫击炮阵地。1979年2月28日夜20时50分,126师炮兵群的2个榴弹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突然开火,集中射击弄乌地区的越军346师前进指挥所。然后各炮兵营转移火力,分别向越军弹药库、粮库和炮兵阵地猛烈射击。据3月1日上级通报:“28日夜,我炮火向敌射击时,敌向河内发电求救,惊呼:‘炮弹落在师前进指挥所的洞顶和洞口上……’。”3月1日夜23时05分,126师炮兵群2个榴弹营又以8发急速射对弄乌地区再行急袭射击。3月2日步兵搜山发现:弄乌越军师前进指挥所掩蔽部大部被炸毁,摧毁弹药库、粮库各1个,击毁无坐力炮、迫击炮各1门,越军弃尸70余具。

相较中国军队,越军炮兵明显弱小,因而在炮火运用上很是费了一番心思。针对越北地区山高林密,沟深路窄的特点,越军将炮兵阵地一般选在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凹地和小山包上, 利用丛林、浓雾、沟谷和射击死角进行掩护,阵地隐蔽靠前,多建发射阵地和预设阵地,分散用兵,梯次配置,事先标定主要防御方向的射击诸元和射击修正量,炮兵前观所与后方紧密协调,保证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都能得到及时的炮火支援。在多个炮兵团之间,越军还会事先进行战术协同。

在火炮布局和运用上,越军的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一般野战炮兵团的阵地正面是3-5公里,纵深约7公里,130毫米以上火炮距前沿阵地约10公里,122榴弹炮和107火箭炮距前沿阵地约3-5公里,85加农炮和37、57高炮继续靠前;独立炮兵营以连、排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多设阵地。炮兵连之间相隔1-3公里,一个阵地上一般布置2-4门火炮, 最多配置6门火炮,阵地中炮与炮间距为20-70米。实战中,越军炮兵阵地隐蔽分散,弹药储备充足,大小炮结合,曲射直射并用,按照事先标定的射击诸元实施远近交叉地炮火拦阻,同时根据炮兵前观所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弹着点。越军的野战炮兵机动良好,能逐段、逐点地实施火力支援和交替后撤。伴随火炮突出靠前,60迫击炮能运动到距前沿只有60米,82迫击炮距前沿也仅200多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伴随火炮的作用。特别是越军在分散阵地上配置的单炮和双炮,突然出手,游动狙击,对中国军队威胁很大。越军炮兵在抗美救国战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局部战斗中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进行了有效拦阻,并不是好对付的。1979年2月21日,越军二军区炮兵168团沿7号公路班甘一线隐蔽配置,在炮兵前观的有效引导下,突然开火狙击,以猛烈准确的炮火重创了已推进到班甘以西以北地区的14军42师124团、126团部队,杀伤中国军队200余人,使42师当日围歼班甘地区越军的企图化为泡影,打了一个漂亮仗。战后,越军炮兵168团被越南军方授予了集体二等功。
  
从总的态势上看,越军的防御部署是前重后轻,一线火力最密集,是硬壳子。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中国军队步兵攻坚必然要遭受惨重的损失。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一到五次战役,每次中国军队进攻都只有少量炮火支援,只能用轻武器和血肉之躯强攻硬打,歼敌少而伤亡大,无数优秀的战士含恨疆场。而1979之战时的中国军队已是今非昔比,就是用铺天盖地的炮火砸开了越军的防御硬壳,压制了越军的炮火反击,打烂了越军的防御体系。在炮火向前延伸后,中国军队炮兵又担负起打击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切断越军一、二线部队联系,以及阻击越军后方支援的任务。可以说,战场所及,越军都被中国军队炮火所压制,既守不住阵地,又难以向前增援,更不要说组织大规模反击,最后只好钻山打游击战。

1979之战28天,中国军队全线共发射炮弹883381发,消耗弹药上万吨,打击各种目标19221个(次),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据中国军队统计,越军伤亡率的91%是为炮火所致。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炮兵是战争之神”,确是至理名言。也因此,邓小平发出感叹:“现代战争主要是打钢铁,打后勤,打指挥。”
三胖在小平同志的总结上发挥出现代战争就是炮战的理论,也算试图站在巨人肩膀上。
楼主能否整理个合集出来,^_^
100迫好像是营属吧。
sap233 发表于 2015-3-31 23:07
100迫好像是营属吧。
标准团属。
于是,土鳖或将成为最大炸逼
楼主是做什么的,掌握那么多资料?
为啥不出书呢,销量肯定大大的。
山地战,炮兵火力太重要了。
楼主是做什么的,掌握那么多资料?
为啥不出书呢,销量肯定大大的。
出书就要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证明
sap233 发表于 2015-3-31 23:07
100迫好像是营属吧。
当年是团属炮兵营的主力炮。现在由于团炮大部分换了122榴,才有100迫下放到装步营的炮兵连。
楼主要是把每次战斗的地图也带上,标明态势,那才叫绝了。
shuizhw 发表于 2015-3-31 22:59
三胖在小平同志的总结上发挥出现代战争就是炮战的理论,也算试图站在巨人肩膀上。
谁瞧不起三胖同志将来就要吃大亏,哈哈哈
跟越南也要比吗?比赢了很有面子?
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
将近10米一门炮。。。这炸逼属性。。。。。
沈大出品必属精品。
我们火力占据绝对优势,单指炮兵,打的很好。也不能轻视越南炮兵的作用,毕竟他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
残雪 发表于 2015-4-1 00:33
跟越南也要比吗?比赢了很有面子?
瞧不起世界第三?
一切用炮火解决
美帝 拍了多少越战电影~!
残雪 发表于 2015-4-1 00:33
跟越南也要比吗?比赢了很有面子?
赢了越南有没有面子可以咨询美帝……
土共对火炮的偏爱是丧心病狂的,看看现在对火箭炮的发展

-nothing- 发表于 2015-4-1 00:48
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
将近10米一门炮。。。这炸逼属性。。。。。


约瑟夫大叔表示,少年郎,莫自夸

柏林突破地段,每公里300门,稀奇么
-nothing- 发表于 2015-4-1 00:48
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
将近10米一门炮。。。这炸逼属性。。。。。


约瑟夫大叔表示,少年郎,莫自夸

柏林突破地段,每公里300门,稀奇么
看了沈大这么多文章,个人感觉,很多时候,实战经验比装备更加重要。
炮兵!战争之神!
也就是说,预备炮兵一个团是36门,军炮兵团是42门,师炮兵团是60门。炮兵团编制数量的不统一原因是不是口径问题?
看来我这草民没有金三的理论见识{:soso_e193:}
中国在79年自卫反击战中,炮兵发挥作用不大,尤其是师属,军属,乃至预备炮兵,第一都是牵引火炮,转移慢(包含道路堵塞),构筑阵地慢,缺少无线电不能即时给前线提供炮火支援,而且也缺乏组织大规模炮火转移的能力。第二缺乏侦查,对越南纵深目标几乎没有了解,另外越军分散布置,也难以找到大规模值得打击的目标。第三没有弹道计算机,人工作业射控,炮兵反应速度很慢。第四前线部队也没有能力提供火炮射击参数。最后大口径炮也几乎没有拉入越南,第一突进去就不深。40来公里,第二就信心不足,其实小个子最后决定不打了撤军,有二个重要因素,一个苏联在北面的威胁,怕真把越南打疼了,苏联会出兵干涉,当时没有看出苏联其实在走下坡路了,实力也是纸糊的。第二是前线打的真不这么样,指挥混乱,部队建制混乱,伤亡也大,物资补充也困难,最后许和尚还想向前拱一拱,小个子有点虚了,怕到时候不利部队会撒鸭子,毕竟和尚不是二野出身,小个子对其也不算摸底。
斯普鲁恩斯基 发表于 2015-4-1 09:45
也就是说,预备炮兵一个团是36门,军炮兵团是42门,师炮兵团是60门。炮兵团编制数量的不统一原因是不是口径 ...
这是因为当年中国炮兵协同困难,不要说转移其他军的炮火到自己部队当面,就同一个军里各师都难以使用其他师的炮兵,再加上苏联坦克的威胁,这也是我军当年炮兵小而全的更本原因。
bzf123 发表于 2015-4-1 08:25
我们火力占据绝对优势,单指炮兵,打的很好。也不能轻视越南炮兵的作用,毕竟他们打了那么多年的仗。
打的很好是团属一下的炮兵,比如82迫击炮,82无后坐力炮,大口径炮79年没发挥多大作用。
屡败屡战 发表于 2015-4-1 10:07
这是因为当年中国炮兵协同困难,不要说转移其他军的炮火到自己部队当面,就同一个军里各师都难以使用其他 ...
根本原因,不是更本原因吧?
越军缴获的美制105mm/155mm/175mm火炮有多少呢?
经济实惠的东西
假大空 发表于 2015-4-1 00:18
楼主要是把每次战斗的地图也带上,标明态势,那才叫绝了。
军校里面上课是有的
跟越南也要比吗?比赢了很有面子?
79年论单兵和小分队在山地丛林中的战斗力,土鳖还真比不上打的几十年仗的越南猴子
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
将近10米一门炮。。。这炸逼属性。。。。。
比起二战的一系列战役,还是差不少
越軍打得英勇頑強,讓人佩服啊。從這場戰爭來看,中國軍隊退化嚴重。朝鮮戰爭印度戰爭打得漂亮那是因為那時的解放軍在抗日戰爭,國共戰爭中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残雪 发表于 2015-4-1 00:33
跟越南也要比吗?比赢了很有面子?
美国人赢了伊拉克,赢了阿富汗,甚至连巴拿马都去赢过,他们也没觉得自己没面子。
发展国防还不就是为了以强欺弱,如果都不能和弱的打,世界第一强国岂不是最没用了?谁也不能打。
于是,土鳖或将成为最大炸逼
朝鲜战争之后就是了。
赢了越南有没有面子可以咨询美帝……
没有中国越南早被灭了。
美国人赢了伊拉克,赢了阿富汗,甚至连巴拿马都去赢过,他们也没觉得自己没面子。
发展国防还不就是为了 ...
美国那是为了国家利益去打仗,那不叫比。lz的文章才叫“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