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可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6:41:34
                 茶可道

内容提要:

  茶的学名
  茶的汉名
  茶的历史
  茶的种类
  茶的生产
  茶的饮用
  茶的成分
  茶的副作用
  茶的趣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16:30:28编辑过]
茶可道

内容提要:

  茶的学名
  茶的汉名
  茶的历史
  茶的种类
  茶的生产
  茶的饮用
  茶的成分
  茶的副作用
  茶的趣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16:30:2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16:46:32编辑过]
俺喜欢喝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3 16:45:53编辑过]
  其中,最后两个荼字的字形显然已向茶字形演变了。从读音来看,也有将荼字读成与茶字音相近似的。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荼陵侯刘沂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十三个属县之一,称荼陵县。在《汉书·地理志》中,荼陵的荼,颜师古注为: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所以,在《邛州先茶记》中说颜师古的注是:"虽已传人茶音,而未敢辄易字文"。也有人认为将荼改成茶字,并读成现在的茶音,始于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以后(见清顾炎武《求古录》)。但从古代和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大都认为中唐以前表示"茶"的是"荼"字,虽然,在那时已在个别场合,或见有茶字的字形,或读有茶字的字音,但作为一个完整的茶字,字形、字音和字义三者同时被确定下来,乃是中唐以后的事。

  通过茶字的演变与确立,它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字的形、音、义,最早是由中国确立的,至今已成了世界各国人民对茶的称谓,只是按各国语种对茶的音译而已。这表明: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顶下委员的强帖
茶的分类:
   按茶的颜色分类
  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绿茶
  炒青绿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
  烘青绿茶:
  普通烘青(闽烘青、淅烘青、苏烘青...)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
  白茶:
  白叶茶(白牡丹、贡眉...)
  黄茶:
  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
  青茶:
  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
  小种红茶(丘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再加工茶类:
  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中制成含茶饮料。因此再加工茶类也有六大类,即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
  花茶(茉莉花茶、珠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
  紧压茶(黑砖、茯砖、方茶、饼茶...)
  萃取茶(速溶茶、浓缩茶...)
  果味茶(荔枝红茶、柠檬红茶、狝猴桃茶...)
  药用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甜菊茶...)
  含茶饮料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
  茶青(俗称茶菜)从采摘下来到杀菁这段期间内,在日光萎凋(或热风萎凋),“室内萎凋与搅拌”等过程中,发酵就一直在进行,为了适合各地的习惯而可分成不发酵的绿茶类、半发酵酵的青茶类,与全发酵的红茶类、后发酵的黑茶。
  茶叶中发酵程度的轻重不是绝对的,当有小幅度的误差,依其发酵程度大约红茶 95%发酵,黄茶 85%发酵,黑茶 80%发酵,乌龙茶 60~70%发酵,包种茶
  30~40%发酵,青茶 15~20%发酵,白茶约 5~10%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而青茶之毛尖并不发酵,绿茶之黄汤反有部份发酵。
  国际上较为通用之分类法,是按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来作简单分类。
  1. 发酵茶(学名:绿茶类):
  龙井、碧螺春、明前虾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绿茶。
  2. 半发酵茶(部份发酵茶)(学名:青茶类):
  a. 轻发酵茶(又通称“包种茶类”):白茶、文山包种茶(清茶)、宜兰包种、南港包种、香片、明德茶、冻顶茶、松柏长青茶、铁观音、武夷、水仙。
  b. 重发酵茶:乌龙茶。
  注意:俗称半发酵茶为“乌龙茶”。真正的“乌龙茶”则是东方美人茶,即白毫乌龙茶,或又称椪风茶,然而俗称之乌龙茶其实皆已混淆。
  3. 全发酵茶(学名:红茶类):
  按品种分:小叶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叶种)
  按形状分:条状红茶、碎形红茶和一般红茶。
  4、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
  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发酵程度的分类在说明茶叶的整体学称与各种茶的归属,而依茶菁焙火的「次数及时间」的长短来说明半发酵茶的俗称。
  焙火程度──俗称
  轻  火──生茶
  中  火──半熟茶
  重  火──熟茶
  所谓的青茶类系泛指半发酵茶,所以青茶可依发酵与焙火程度的不同,而制成俗称的生茶或熟茶;也就是说同样是冻顶茶,如果发酵、焙火重些就可类似熟茶,反之,是生茶或半生茶,只是各种茶皆有其习惯制成的特殊风味罢了。
  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
  茶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也会有差异,如水份过多,茶质自然较淡;孕育时间较长,接受天地赐予自较豊腴,所以随着不同季节制造的茶,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不同。
  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蹭鼻,富保健作用。
  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
  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 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摘采,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冬茶、秋茶采完气候逐渐转凉,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堆积,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a.春茶:俗称春仔茶或头水茶,依时日又可分早春、晚春、(清)明前、明后、(谷)雨前、雨后等茶(孕育与采摘期:冬茶采摘结束后至5月中旬,所占总产量比例:35%)
  b.第一次夏茶:头水夏仔或二水茶(5月下旬至6月下旬,17%)
  c.第二次夏茶:俗称六月白、大小暑茶、二水夏仔(7月上旬至8月中旬,18%)
  d.第一次秋茶: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中旬,15%)
  e.第二次秋茶:白露笋(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0%)
  f.冬茶:冬片茶(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5%)
  一般人多喜春茶,价格也较高,但并非每种茶都以春茶最优,如乌龙茶就以夏茶为优,红茶亦然,因夏季气温较高,茶叶中的儿茶素等合量较多,茶芽也较肥大,白毫浓厚。
   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
  萎凋,是茶叶在杀青之前消散水份的过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萎凋不一定会产生发酵,制茶过程中,静置而不去搅拌或促使叶缘细胞膜破裂产生化学变化则将不会引发发酵现象。
  一般而言绿茶是不萎凋不发酵;黑茶则是不萎凋后发酵;而黄茶是不萎凋不发酵(黄茶是杀青后闷黄再补足发酵的);白茶为重萎凋不发酵;青茶、包种茶、乌龙茶为萎凋部份发酵茶。
  各种茶类的特色
  绿茶:茶干色绿,清汤绿叶,具清香或熟栗香、甜花香,滋味鲜醇。
  红茶:红汤红叶,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
  青茶:乌龙茶:外型条索粗壮,色泽青灰有光,茶汤金黄,香气馥郁芬芳,花香明显,叶底绿叶红镶边。
  铁观音:外型条索圆结,呈螺旋状,颗粒重实,色泽砂绿,茶汤金黄,花香明显,滋味入口微苦后转甘,耐冲泡。
  白茶:毫色银白,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
  黄茶:黄汤黄叶,多数芽叶细嫩,显毫。
  黑茶:色泽黑褐,汤色橙黄至暗褐色,有松烟香。
花絮:
  “荼埦”——茶具史上又一个重大发现



规格: 高4厘米 口径12.4厘米 底径4.2厘米
年代: 唐
质地类型: 瓷器
收藏地: 湖南省博物馆
主题词或关键词: 岳州窑 荼埦 青釉褐彩
辅助分类项: 茶具

  1953年,在清理湖南长沙市望城县石渚湖北岸的兰岸嘴窑址时,采集到一件碗中心青釉下写有“荼埦”二字的玉璧底圆口碗。如果说太和三年王明哲墓出土的“老导家茶社瓶”是我国茶具史上一个重大发现,那么,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件青瓷碗,则又是一个破题佳作。至于它的历史意义则“茶社瓶”是望尘莫及了。

  《尔雅》郭璞注说:“早采为荼,晚采为茗。”荼即古茶字。《汉书·地理志》长沙国荼陵,颜师古在注中对“荼”字虽已转入茶音,但并未换字。后魏郦道元《水经注》卷39洣水条,也还是说洣水“经荼陵县之南”。这和《汉书·王子侯表第三上》长沙定王子封为“荼陵节侯”一样,都是把茶陵写成荼陵。一直到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玄宗李隆基主持编辑的《开元文字音义》中才把荼正名为茶。而这件“荼埦”正好表明它的烧造年代当在玄宗以前。或者在民间,茶字取代荼字的时间也许略迟一些,但也不会晚到唐玄宗以后很久。所以,这件玉璧底圆口“荼埦”,不只是有文字可证,有年代可考的岳州窑器,而且是早于《茶经》,早于“老导家茶社瓶”的一件具有标准性的茶具。
茶源于中国,中国历史最久,因此,也最懂得情趣。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富贵之家,过的是“茶来伸手,饭来开口”的生活; 贫困之户,过的虽是“粗茶淡饭”,但都离不开一个“茶”字。总之,“有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所以,中国人在生活中习惯于“一日三餐茶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地域的差别、民族的不同,使得国人的可谓千姿百态。这就是通常所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茶艺出自茶道,始于唐代,因此,又有称其为茶道、茶礼的。首见于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 记》:“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茶道”一词,表明中国是茶道的发祥地。从中可知,唐时茶道已在王公贵族中广为流行,并形成了一定的茶道程式。而唐代贡茶的发展,又对推动宫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条件。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时的贡茶地区已发展到十六个郡,可见规模之大。唐代李肇《国史补》载,当时各地为了使进贡的茶能赶上宫廷清明宴,还出现了日夜兼程将茶送往京城的“急程茶”。1987年,陕西扶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使用的金银茶具以及琉璃茶具等,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整,而史料又未曾作过记载的茶类珍贵历史文物,它更帮助人们了解了唐代皇宫饮茶的豪华与饮茶的具体方式。所以,道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从长期的饮茶实践过程中,根据茶的特性,以及与饮茶紧密相关的饮茶环境、茶具配置、冲沏技能、品饮艺术入手,再结合地方风俗、文化特点,总结出来的一套饮茶礼法。它代表了主人对茶基本精神的理解或者是主人、客人的一种亲和与敬重。自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走向社会,为人类交往和经济发展服务。

  
     在中国古代,如唐朝宫廷的“清明宴”、宋代的“斗茶”、明清文人的“茶宴”、寺院的“普茶”。以及现代百姓招待客人的“客来敬茶”、广东、福建的“客家功夫茶”,还有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里面都蕴含着茶的“道”和“艺”,但与生活紧切结合,所以比较接近实际,不像日本茶道那样过于程式化。


     中国现代,发展成为规范化操作程度的要算是台湾。台湾陆羽中心,致力于普及的泡茶技艺,通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百姓积极参与,并与众多馆紧密结合的一种大众饮茶消费的形式。应用的器具包括 、茶萼、茶船、茶巾、茶汤、茶档、茶盘、茶盂、水壶等。

  
      中国更多的是以表演形式出现的,如陕西仿唐宫廷、上海仿清文人、云南三道茶、福建乌龙、浙江龙井茶、湖南擂茶、江西禅茶、山西五台山佛茶等等。
中国十大名茶是:

一、西湖龙井茶。“茶中之美数龙井”。因它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而得名。

二、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它产于江苏太湖之滨的洞庭山上。

三、武夷岩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它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与铁观音茶同被视为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

四、铁观音。产于闽南的安溪县。

五、屯溪绿茶。简称“屯绿”,是安徽屯溪一带所产炒青绿茶的总称。

六、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祁门县的山区。

七、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境内的大别山区,又称“豫毛峰”。

八、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全由肥嫩芽头制成。

九、普洱茶。因产地是云南普洱而得名。

十、滇红茶。云南盛产红茶,并多优品,人称“滇红茶”。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朮之美。所以,驰名中外,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在中国饮茶的发展史上,无论是饮茶习俗,还是茶类加工,都经历了许多变化。作为饮茶用的专用工具,必然也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主要的茶具种类如下:


1.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就已崛起,成为别树一帜的优秀茶具,明代大为流行。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不同,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桃溪客语》说阳羡(即宜兴)瓷壶自明季始盛,上者与金玉等价。可见其名贵。明文震享《长物志》记载: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2.瓷器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逐渐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那时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瓯江两岸盛况空前,群窑林立,烟火相望,运输船舶往返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建安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这种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故为斗茶行家所珍爱。


3.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4.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朮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5.金属茶具


用金、银、铜、锡等金属制作的茶具,尤其是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唐代时皇宫饮用顾渚茶,金沙泉,便以银瓶盛水,直送长安,主要因其不易破碎,但单造价较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


6.竹木茶具


在历史上,广大农村,包括产茶区,很多使用竹或木碗泡茶,它价廉物美,经济实惠,但现代已很少采用。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则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朮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中国历史上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等材料制作的茶具,但总的来说,在茶具史上仅居很次要的地位。因为这些器具制作困难,价格高昂,并无多大实用价值,主要作为摆设,用来显示主人富有而已。


++++++++++++++++++++++++++++++++++++++++++++++++++++++++++++++++++++++++++++++++++
10大名茶怎么没有大红袍[em06]
偶喜欢铁观音~
功夫茶的泡法及饮法


1.备具: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放在茶盘上,茶道、茶样罐放在茶盘左侧,烧水壶放在茶盘右侧。
2.赏茶:打开茶样罐,让来客欣赏茶叶的色和形。
3.烫杯热罐:将开水倒入水壶中,然后将水倒入公道杯,接着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18的比例把茶放入壶中。5.洗茶:右手提壶加水,用左手拿盖刮去泡沫,左手将盖盖好,将茶水倒入闻香杯中。
6.第一泡:将开水加入壶中,泡一分钟,趁机洗杯,将水倒掉,右手拿壶将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从公道杯斟入闻香杯,只斟七分满。
7.鲤鱼跳龙门:用右手将品茗杯反过来盖在闻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闻香杯杯底,翻转一圈。
8.游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将闻香杯从品茗杯中提起,并沿杯口转一圈。
9.喜闻幽香:将闻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转90度,杯口对着自己,用大拇指捂着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细闻幽香。
10.品啜甘茗:三个口是一个品,要做三口喝,仔细品尝,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茶之最

  最古的茶
    漫步在上海城隍庙中心广场,在一个古色古香的盒子中,摆着几团貌不惊人的茶叶,一不留神,你可能就会错过观赏的机会。原来,这是1745年(清代乾隆年间)我国出口到瑞典的古茶和“哥德堡号”沉船一起在海底沉睡了250年后才打捞起来的珍品。据专家介绍,部分珍品尚可饮用。但一般人恐怕就只能饱个眼福了。

    最嫩的茶
    龙井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称“旗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雀舌”。通常制造500克特级龙井,需要采摘3.8-4万个细嫩芽叶。
    素有“茶中仙子”的碧螺春,制式500克的“明前茶”,需嫩芽6.8万多个。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多颗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
    目前,最嫩的茶贾数安徽的“华山银毫”,制作500克干茶,茶芽竟达14万颗,已被载入吉尼斯的“世界之最”。

    最贵的茶
    1999年11月30日上午在香港举行的“安溪99香港铁观音王邀请赛”拍卖会上,100克观音王,以11万成交。买主是香港远太集团董事长林文侨先生。
我喜欢花茶[em07][em07]
水区都是水,不知道有没有泡茶的好水?另外十大名茶是评的,还是历史悠久,还是产量高,还是真正好喝?香片、大红袍、普洱为什么不是十大?
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我不喜欢喝茶!
茶可以代表中国很传统的一种文化,上学的时候曾读过茶经三部曲中第一部<南方有佳木>痴迷的不得了,也因此不敢看剩下的两部,害怕自己喜欢的角色在后面会老去,死去!也许着就是茶的魅力所在吧!!
一直在坚持喝减肥茶
都是高人啊,如果都是不查书凭记忆写的我就拜一个…
  委员绝对是查找资料的。知道一个方向,就去查找,然后整理,汇编。这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如此详细地介绍一个茶,果然是花了时间和工夫的,先顶一下强帖!
呵呵,有卖弄知识的嫌疑呀!!
我对没什么研究,连什么是绿茶都不知道!
就知道喝!
[em01]
龙井和碧螺春个人觉得纯粹是让达官贵人喝贵的。
我还是比较喜欢铁观音和普洱。
[B]以下是引用[I]红豆耨耨[/I]在2005-8-4 8:18:00的发言:[/B][BR]偶喜欢铁观音~

同好~~赞一个~~~~~`
吹捧~~~~
不过这东西忒贵~是我的钱包杀手!!不过喝了以后就觉得很值了~~~~~
呵呵~~~现在正享受列~~`
[em07]
茶经三部曲是沙弥?
小说~~~~望紫色冰箱MM指教~~~~
庐山上买的云雾茶算什么茶呀
屯绿喝得最多!!因为不要钱的说!!!!

[em01][em01][em01]
茶我的最爱啊
每年花在上面的银子是大把大把的说
龙井好是好
可是太认水~
以前只喜欢喝红茶(尤喜欢铁观音),去年有喝了一罐上好的龙井,也觉得不错
==这个帖子掉下来,无理!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