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沿着核动力航母的道路坚定前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46:15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76/52/57/0_1.html
  近一段时间,随着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即将问世的传言不绝于耳。一时间,我国该发展什么样的航空母舰的争论也在论坛上火热起来。为此,我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世界各航母大国的现代航母发展之路。(具体数据省略,打下有兴趣可以自己找,也会加深印象和更加客观的理解。)
英国:老牌帝国的余晖
   作为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通过近300年的海上掠夺和殖民,创下了“日不落帝国”的赫赫威名,也打造出了一支数百年无敌于海上的强大舰队。可惜,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大英帝国的海上殖民发展之路,也同时葬送了他所有的海上优势。
   二战之后,帝国光辉不在。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靠充沛的造船工业积淀,英国还是在战后打造出了一支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主力航母舰队。分别为50年代通过升级改造服役的鹰号、皇家方舟号和竞技神号,以及80年代相继服役的无敌号、卓越号和新皇家方舟号。此外,新一代大型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也计划于17年之前服役。
    除了这些担任帝国海军主力的航母之外,英国还相继短暂服役和转卖过几艘二战时期建造并进行过现代化改装的航母。
   “尊严 ”(Majestic )1955年建成(1955年卖给澳大利亚,改名“墨尔本”号,1985年退役后出售给中国,于黄埔船厂拆解) 。
“可怕” (Terrible )1948年卖给澳大利亚(1949年建成,改名“悉尼”号) 。
“庄严 ”(Magnificient )1948年建成曾借给加拿大,1965年解体。
“有力” (Powerful )1952年卖给加拿大(1957年建成,改名“邦纳 文彻”号) 。
“大力士 ”(Hercules )1957年卖给印度(1961年建成,改名“维克兰特”号,1997年退役)。
   综合英国航母的使用特点不难看出,英国航母普遍吨位适中。除正在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以外,基本上都属于中型和轻型航母。这些航母干舷较高,载机不多,吨位不大,维护成本较低,且以滑跃起飞为主。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英国战后国力衰退,虽然有雄心,但毕竟已经沦为二流强国。所以,综合作战成本是其建造和使用航母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战后,英国紧跟美国脚步,在战略上丧失了大西洋海上主导权。作为配角,没有必要发展大型航母。
3、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风高浪急,相比配备蒸汽弹射器的大型航母,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的中型航母更加适合在这一海域活动,保证出勤率。
   而随着80年代服役的3艘航母陆续退役和美国战略东移,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就必须肩负起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使命。于是,催生了英国历史上最大战舰——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可以说,英国的航母建设是契合其在盟国内的角色转变和自身国力以及任务海区情况而走出的发展之路。但随着英国国力在本世纪的持续低迷,其最终还能不能将航母之路走下去,本人持怀疑态度,也许伊丽莎白女王级将是这个昔日海上霸主的最后余晖吧。
法国:高卢雄鸡的雄心
   法国虽然一直号称陆上强国,但是其海军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战后,随着戴高乐这位负有大国梦雄心的铁腕人物掌权,法国军事力量也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而在海军方面,法国主要的表现就是航母的建设。
   战后,法国通过租借的方式先后从美国和英国得到4艘轻型航母,并投入印支战场,获得了宝贵的航母使用、维护经验,此后相继建成服役了克莱蒙梭号、福煦号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美国之后至今唯一一个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
   综合法国航母的特点,不难看出其航母吨位明显大于英国,且坚持采用蒸汽弹射方式,而且载机配备齐全,既有歼击机又有攻击机和大型固定翼预警机(预警机要不是自己实在研制不出来,估计法国也不会伸脖子让美国宰。)可以说的除美国之外,对弹射类航母使用最为全面的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法国一直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军事发展道路,这一点从之前一直不加入北约就可见一斑。
2、法国主要航母作战海域在地中海,海况非常好,航母甲板平稳,适合弹射类起飞方式,为其地中海周边利益发挥最强打击力度。
3、载机种类全面,可以最大限度的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减少对盟国的需求。
   法国的航母是通过租借、熟悉、建造、使用发展起来的。虽然航母的载机数量、航程、航速等方面都不尽人意,但这一点恰恰符合法国航母发展的底线。因为其周边没有强有力的对手以及地中海面积的限制,法国不需要对载机数量、航程、航速做出过于苛责的要求。实用但不简单,这也许就是法国所追求的发展道路吧。法国也通过航母发展体现了高卢人的雄心。但是,就我看来。这种小家小户的发展道路只能拘泥于地中海这样的池塘中,有夜郎自大之嫌。
   苏联:北极熊的野望
   随着二战落下帷幕,航空母舰的海上霸主地位完全体现出来。而苏联作为二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大国,其争取海上地位的愿望也逐步显现出来。但是,苏联的航母发展之路却过多的受到上层意志的影响,走了许多坎坷曲折的道路。
   随着赫鲁晓夫上台,其核武器超级粉丝的面孔也显露了出来。为了跟美国进行全球争霸,苏联的国家机器全力打造核武器库。在海上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打造出一支数量全球第一的核潜艇部队。
   但是,随着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使得很多苏联军队高层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核武器最致命的威胁不是其爆炸的云朵而是在发射筒里的狰狞。而在处理国际日常冲突时,核武器并不是万能的。而且,苏联海军虽然武装到牙齿,却缺少空中的掩护,无法真正的驰骋大洋之上。航母在局部战争和冲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上,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有过激烈的辩论,航母的浮动的棺材这一说法在成功忽悠苏联后,又开始在中国泛滥。)
   可如何能说服固执的赫鲁晓夫而不至于召到杀身之祸呢?苏联军方高层绞尽脑汁,最后通过发展一款所谓的大型反潜直升机母舰的方式勉强通过,建造了3艘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随后,随着勃列日涅夫掌权,航母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于是,苏联此后陆续建成了基辅级和库兹涅索夫级航母,在吨位和数量上一举压倒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航母强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强大的红色舰队被独立后的各国撕扯的鲜血淋漓。此后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苏联的航母建设虽然曲折,但是也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通过直升机航母、短距起降航母、滑跃起飞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几个阶段,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在质量上和美国比肩的程度。但是,苏联航母的几个特点非常鲜明,那就是承载了大量的对海对空打击武器以及采用短距或滑跃起飞方式。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苏联航母的主要使命并不是进行海上舰队决战。而是为执行战略打击的核潜艇提供有限的空中和反潜掩护。所以,从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载机配置来看,其主要是为反潜和制空准备的。而反舰任务则落在了其装备的射程500公里的远程反舰导弹手中。
2、苏联的主要出海口在波罗的海——北海——北大西洋方向。这里的海况较为复杂,更适合对海况较为适应和对设备简单的滑跃起飞方式。就算夭折的乌里扬诺夫号也是采用的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结合的方式。
3、无论是波罗的海还是日本海,海域都相对狭小,论防空和对岸、对舰打击反应速度,导弹显然比飞机要快一些。我想这也是当初赫鲁晓夫一直反对建造航母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在他看来,在强大的航母在战时也无法在波罗的海突破陆基飞机和岸防导弹铺天盖地的打击。这说明赫鲁晓夫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内心仍然笼罩在德国两次大战被封死在北海的阴影之中。
   美国:独步全球的七海霸主
   为更好的适应未来全球战争和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在二战后相继推出了几代大型航母,甚至超级航母。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鹰级、企业级和尼米兹级。
   小鹰级是世界上至今服役过的最大吨位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满载8万1千余吨的排水量曾经是任何一个想要挑战美国海上权威国家的噩梦。
   企业级是世界上第一款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此,世界上任何一片海洋都留下了其庞大的身影。
   尼米兹级,堪称现役航母中最强大的存在,其一艘的综合打击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个小国的军力。而且,随着美国全球部署、全球到达和全球打击能力的形成和完善,尼米兹级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霸权的代名词。哪里有美国的利益,哪里就有尼米兹,哪里有美国的敌人,哪里就有尼米兹。
   不久的未来,整体实力全面压倒尼米兹级的美国新一代航母福特级就将成为新一代的海上主力,美国的战略霸主地位将更加稳固。
    美国航母的特点,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航程远,核动力为航母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让其可以自由的驰骋海疆。
2、载机种类齐全,数量多。在世界各国主要还在以直升机作为主要海上巡逻、警戒和反潜主力,驱护舰作为主要打击武器的时候,美国将所有这一切交给了航母上的固定翼舰载机来完成。正印证了那句话——谁控制了天空,谁就有说话的权利。
3、护航舰种齐全,抗打击能力强。如果说美国航母有什么弱点的话,那就是其自身抗打击能力了。但是,美国通过为航母配备强大的护航战舰,达到对航母的最大保护,等闲国家别说打到美国航母,就算能看一眼都成奢望。
   所以,作为世界上建造、维护、使用大型航母甚至超级航母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美国有足够的资本傲视群雄。而且,为了保护这一优势,美国甚至不遗余力。就连最为亲密的盟友也休想得到一点超级航母的建造经验和资料。大批退役的美国大型航母会被小心的封存。甚至作为反航母武器的实验平台被彻底击毁,但绝不出售。
   不过,在我看来,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战略利益空间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产业空心化和资本贬值日益严重。想要维持和维护这样一支庞大到变态的海上力量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我认为这些超级战舰的规模会下降到5—7艘的水平。美国也会在中国的全球经济捆绑的束缚下将战略重心从全球部署,变成重点防御。也就是从全球任何地点都能打败你,变成堵在你家门口看着你。这就会使得美国最终会在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同盟实力的同时,加强西太平洋军力部署,死守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将中国禁锢在三海之地。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应该是已经明确了。那就是,在国力和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坚定不移的走发展核动力航母之路。
   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与美国一样,同处太平洋,这里海域宽阔,海况较好。适合大航程的核动力航母部署。
2、中国无海外基地,只有自持力强大的核动力航母能够达到在全球影响和调动敌人兵力的作用。
3、面对强敌,奉行“跳到外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机动的毛泽东战略思想,不拘泥于一海一洋的小利益,平时机动部署,战时四面开花,让敌人防不了,堵不住,在充分调动其海上主要兵力后,发动跨海作战,一举打破封锁。只要将第一岛链击穿、占住,就算不打美国本土,中国的战略目标也达到了。毕竟我预测中国未来50年的战略目标不是彻底打残美国(核武器时代,核大国就是立于不败之地。),而是和美国分享太平洋,为自己拓展战略空间。
为此,我认为中国的航母会在两到三艘常规动力航母的范围内掌握航母编程、打击模式、武器配置、电子及信息化技术、人员培养等诸多要点。而核动力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在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牢牢掌握。所有核动力超级航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是辉煌的开始。
   我自己拟了一个进度表:
16号常规动力(2009年—2029年):培养人才,熟悉操作,实验设备。
17号常规动力(2014年—2034年):掌握建造,培养人员,实验设备。
18号常规动力(2018年—2038年):放大舰型,培养人员,实验设备。
19号核动力(2020年—2040年):检验舰型,培养人员,实验设备。
20号核动力(2025年—2055年):完成舰型,实际部署,踏上征途。
  这里的时间我认为是主要任务时间,不是服役时间。技术水平是20号最终达到比肩福特级水平,照比福特级晚服役10年左右。
   以上论据部分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76/52/57/0_1.html
  近一段时间,随着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即将问世的传言不绝于耳。一时间,我国该发展什么样的航空母舰的争论也在论坛上火热起来。为此,我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世界各航母大国的现代航母发展之路。(具体数据省略,打下有兴趣可以自己找,也会加深印象和更加客观的理解。)
英国:老牌帝国的余晖
   作为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通过近300年的海上掠夺和殖民,创下了“日不落帝国”的赫赫威名,也打造出了一支数百年无敌于海上的强大舰队。可惜,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大英帝国的海上殖民发展之路,也同时葬送了他所有的海上优势。
   二战之后,帝国光辉不在。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靠充沛的造船工业积淀,英国还是在战后打造出了一支规模仅次于美国的主力航母舰队。分别为50年代通过升级改造服役的鹰号、皇家方舟号和竞技神号,以及80年代相继服役的无敌号、卓越号和新皇家方舟号。此外,新一代大型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也计划于17年之前服役。
    除了这些担任帝国海军主力的航母之外,英国还相继短暂服役和转卖过几艘二战时期建造并进行过现代化改装的航母。
   “尊严 ”(Majestic )1955年建成(1955年卖给澳大利亚,改名“墨尔本”号,1985年退役后出售给中国,于黄埔船厂拆解) 。
“可怕” (Terrible )1948年卖给澳大利亚(1949年建成,改名“悉尼”号) 。
“庄严 ”(Magnificient )1948年建成曾借给加拿大,1965年解体。
“有力” (Powerful )1952年卖给加拿大(1957年建成,改名“邦纳 文彻”号) 。
“大力士 ”(Hercules )1957年卖给印度(1961年建成,改名“维克兰特”号,1997年退役)。
   综合英国航母的使用特点不难看出,英国航母普遍吨位适中。除正在建造的伊丽莎白女王级以外,基本上都属于中型和轻型航母。这些航母干舷较高,载机不多,吨位不大,维护成本较低,且以滑跃起飞为主。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英国战后国力衰退,虽然有雄心,但毕竟已经沦为二流强国。所以,综合作战成本是其建造和使用航母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战后,英国紧跟美国脚步,在战略上丧失了大西洋海上主导权。作为配角,没有必要发展大型航母。
3、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风高浪急,相比配备蒸汽弹射器的大型航母,采用滑跃起飞方式的中型航母更加适合在这一海域活动,保证出勤率。
   而随着80年代服役的3艘航母陆续退役和美国战略东移,英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就必须肩负起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使命。于是,催生了英国历史上最大战舰——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
   可以说,英国的航母建设是契合其在盟国内的角色转变和自身国力以及任务海区情况而走出的发展之路。但随着英国国力在本世纪的持续低迷,其最终还能不能将航母之路走下去,本人持怀疑态度,也许伊丽莎白女王级将是这个昔日海上霸主的最后余晖吧。
法国:高卢雄鸡的雄心
   法国虽然一直号称陆上强国,但是其海军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战后,随着戴高乐这位负有大国梦雄心的铁腕人物掌权,法国军事力量也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而在海军方面,法国主要的表现就是航母的建设。
   战后,法国通过租借的方式先后从美国和英国得到4艘轻型航母,并投入印支战场,获得了宝贵的航母使用、维护经验,此后相继建成服役了克莱蒙梭号、福煦号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成为美国之后至今唯一一个拥有核动力航母的国家。
   综合法国航母的特点,不难看出其航母吨位明显大于英国,且坚持采用蒸汽弹射方式,而且载机配备齐全,既有歼击机又有攻击机和大型固定翼预警机(预警机要不是自己实在研制不出来,估计法国也不会伸脖子让美国宰。)可以说的除美国之外,对弹射类航母使用最为全面的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法国一直以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军事发展道路,这一点从之前一直不加入北约就可见一斑。
2、法国主要航母作战海域在地中海,海况非常好,航母甲板平稳,适合弹射类起飞方式,为其地中海周边利益发挥最强打击力度。
3、载机种类全面,可以最大限度的独立完成作战任务,减少对盟国的需求。
   法国的航母是通过租借、熟悉、建造、使用发展起来的。虽然航母的载机数量、航程、航速等方面都不尽人意,但这一点恰恰符合法国航母发展的底线。因为其周边没有强有力的对手以及地中海面积的限制,法国不需要对载机数量、航程、航速做出过于苛责的要求。实用但不简单,这也许就是法国所追求的发展道路吧。法国也通过航母发展体现了高卢人的雄心。但是,就我看来。这种小家小户的发展道路只能拘泥于地中海这样的池塘中,有夜郎自大之嫌。
   苏联:北极熊的野望
   随着二战落下帷幕,航空母舰的海上霸主地位完全体现出来。而苏联作为二战后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大国,其争取海上地位的愿望也逐步显现出来。但是,苏联的航母发展之路却过多的受到上层意志的影响,走了许多坎坷曲折的道路。
   随着赫鲁晓夫上台,其核武器超级粉丝的面孔也显露了出来。为了跟美国进行全球争霸,苏联的国家机器全力打造核武器库。在海上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打造出一支数量全球第一的核潜艇部队。
   但是,随着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使得很多苏联军队高层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核武器最致命的威胁不是其爆炸的云朵而是在发射筒里的狰狞。而在处理国际日常冲突时,核武器并不是万能的。而且,苏联海军虽然武装到牙齿,却缺少空中的掩护,无法真正的驰骋大洋之上。航母在局部战争和冲突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上,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也有过激烈的辩论,航母的浮动的棺材这一说法在成功忽悠苏联后,又开始在中国泛滥。)
   可如何能说服固执的赫鲁晓夫而不至于召到杀身之祸呢?苏联军方高层绞尽脑汁,最后通过发展一款所谓的大型反潜直升机母舰的方式勉强通过,建造了3艘莫斯科级直升机母舰。随后,随着勃列日涅夫掌权,航母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于是,苏联此后陆续建成了基辅级和库兹涅索夫级航母,在吨位和数量上一举压倒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航母强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苏联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强大的红色舰队被独立后的各国撕扯的鲜血淋漓。此后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里就不多叙述了。
   苏联的航母建设虽然曲折,但是也已经逐步走上了正轨。通过直升机航母、短距起降航母、滑跃起飞航母和核动力航母几个阶段,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在质量上和美国比肩的程度。但是,苏联航母的几个特点非常鲜明,那就是承载了大量的对海对空打击武器以及采用短距或滑跃起飞方式。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苏联航母的主要使命并不是进行海上舰队决战。而是为执行战略打击的核潜艇提供有限的空中和反潜掩护。所以,从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载机配置来看,其主要是为反潜和制空准备的。而反舰任务则落在了其装备的射程500公里的远程反舰导弹手中。
2、苏联的主要出海口在波罗的海——北海——北大西洋方向。这里的海况较为复杂,更适合对海况较为适应和对设备简单的滑跃起飞方式。就算夭折的乌里扬诺夫号也是采用的滑跃起飞和弹射起飞结合的方式。
3、无论是波罗的海还是日本海,海域都相对狭小,论防空和对岸、对舰打击反应速度,导弹显然比飞机要快一些。我想这也是当初赫鲁晓夫一直反对建造航母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在他看来,在强大的航母在战时也无法在波罗的海突破陆基飞机和岸防导弹铺天盖地的打击。这说明赫鲁晓夫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内心仍然笼罩在德国两次大战被封死在北海的阴影之中。
   美国:独步全球的七海霸主
   为更好的适应未来全球战争和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在二战后相继推出了几代大型航母,甚至超级航母。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鹰级、企业级和尼米兹级。
   小鹰级是世界上至今服役过的最大吨位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满载8万1千余吨的排水量曾经是任何一个想要挑战美国海上权威国家的噩梦。
   企业级是世界上第一款核动力航空母舰。从此,世界上任何一片海洋都留下了其庞大的身影。
   尼米兹级,堪称现役航母中最强大的存在,其一艘的综合打击能力甚至超过了一个小国的军力。而且,随着美国全球部署、全球到达和全球打击能力的形成和完善,尼米兹级俨然已经成为了美国霸权的代名词。哪里有美国的利益,哪里就有尼米兹,哪里有美国的敌人,哪里就有尼米兹。
   不久的未来,整体实力全面压倒尼米兹级的美国新一代航母福特级就将成为新一代的海上主力,美国的战略霸主地位将更加稳固。
    美国航母的特点,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航程远,核动力为航母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让其可以自由的驰骋海疆。
2、载机种类齐全,数量多。在世界各国主要还在以直升机作为主要海上巡逻、警戒和反潜主力,驱护舰作为主要打击武器的时候,美国将所有这一切交给了航母上的固定翼舰载机来完成。正印证了那句话——谁控制了天空,谁就有说话的权利。
3、护航舰种齐全,抗打击能力强。如果说美国航母有什么弱点的话,那就是其自身抗打击能力了。但是,美国通过为航母配备强大的护航战舰,达到对航母的最大保护,等闲国家别说打到美国航母,就算能看一眼都成奢望。
   所以,作为世界上建造、维护、使用大型航母甚至超级航母经验最为丰富的国家,美国有足够的资本傲视群雄。而且,为了保护这一优势,美国甚至不遗余力。就连最为亲密的盟友也休想得到一点超级航母的建造经验和资料。大批退役的美国大型航母会被小心的封存。甚至作为反航母武器的实验平台被彻底击毁,但绝不出售。
   不过,在我看来,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美国战略利益空间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产业空心化和资本贬值日益严重。想要维持和维护这样一支庞大到变态的海上力量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我认为这些超级战舰的规模会下降到5—7艘的水平。美国也会在中国的全球经济捆绑的束缚下将战略重心从全球部署,变成重点防御。也就是从全球任何地点都能打败你,变成堵在你家门口看着你。这就会使得美国最终会在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同盟实力的同时,加强西太平洋军力部署,死守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将中国禁锢在三海之地。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的航母发展之路应该是已经明确了。那就是,在国力和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坚定不移的走发展核动力航母之路。
   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国与美国一样,同处太平洋,这里海域宽阔,海况较好。适合大航程的核动力航母部署。
2、中国无海外基地,只有自持力强大的核动力航母能够达到在全球影响和调动敌人兵力的作用。
3、面对强敌,奉行“跳到外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灵活机动的毛泽东战略思想,不拘泥于一海一洋的小利益,平时机动部署,战时四面开花,让敌人防不了,堵不住,在充分调动其海上主要兵力后,发动跨海作战,一举打破封锁。只要将第一岛链击穿、占住,就算不打美国本土,中国的战略目标也达到了。毕竟我预测中国未来50年的战略目标不是彻底打残美国(核武器时代,核大国就是立于不败之地。),而是和美国分享太平洋,为自己拓展战略空间。
为此,我认为中国的航母会在两到三艘常规动力航母的范围内掌握航母编程、打击模式、武器配置、电子及信息化技术、人员培养等诸多要点。而核动力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在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牢牢掌握。所有核动力超级航母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就是辉煌的开始。
   我自己拟了一个进度表:
16号常规动力(2009年—2029年):培养人才,熟悉操作,实验设备。
17号常规动力(2014年—2034年):掌握建造,培养人员,实验设备。
18号常规动力(2018年—2038年):放大舰型,培养人员,实验设备。
19号核动力(2020年—2040年):检验舰型,培养人员,实验设备。
20号核动力(2025年—2055年):完成舰型,实际部署,踏上征途。
  这里的时间我认为是主要任务时间,不是服役时间。技术水平是20号最终达到比肩福特级水平,照比福特级晚服役10年左右。
   以上论据部分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那天节目里李莉强调航母装备的数量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大型现代化的,个人理解就是要造重型核动力弹射航母了。
建不建得起?能不能用?
20设定太保守了。你要相信高科技不全是跟踪模式,特别是在未来。
航母不是小舰,小步快跑的方式行不通。
看舰用核堆进展情况,看全电推进进展情况,看电磁弹射进展情况。
在嘉陵江畔 发表于 2015-3-8 09:27
建不建得起?能不能用?
先别质疑,看明日
文中MD全球部署到重点防御,想到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是转折的时候了。。
同意五楼的观点,航母服役那是几十年的事,拥有了16号建造的经验, 再加上我国已掌握弹射技术,第一艘国产航母应该建造常规采用蒸汽弹射航母,第二艘或者第二批次直接研建一艘核动力电弹航母
文章不错,值得一看。
我觉得未来航母一定要核动力,甚至是聚变核动力
但是近期国家层面更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是如何统一台湾
航母再厉害也抵消不了地缘劣势,同理,台湾如果被收回, 那才真正是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才能让TG拥有和MD平分太平洋的可能
再次之前,还是重点发展足够数量的常规动力航母,确保开战时可以控制第一岛链,打击第二岛链,威胁第三岛链
核动力航母五或六艘就够了
没有核动力,电磁弹射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加油!中国!
航母可不能小步跑
最少建3艘,理想状态是最好能拥有6艘——来自 今日关注
想上电弹,核动力是首选啊
大小企鹅 发表于 2015-3-8 11:14
我觉得未来航母一定要核动力,甚至是聚变核动力
但是近期国家层面更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是如何统一台湾
航母 ...
h核聚变???
我觉得我鳖头几艘航母用常规就够了
他们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解放台湾的时候挡住北面的美日联军和东面关岛的航空力量
拿下台湾后就是核航母的饺子潮了
h核聚变???
聚变出来的年代搞空母甚至宇宙战舰都不成问题了
linshangren 发表于 2015-3-8 10:26
文中MD全球部署到重点防御,想到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是转折的时候了。。
有点儿意思

解放战争的关键是TG打赢了东北战场,那么现在与美帝的较量中,哪里是“东北战场”?
台湾?还是南海?

台湾是锦州?或者南沙群岛是锦州?
应该直接建造歼星舰
航母不用小步快跑吧,拥有成本太贵了,尽早上核动力好。。

余杭县丞 发表于 2015-3-8 11:23
核动力航母五或六艘就够了


赞同你的观点,但感觉文章的时间规划有点保守,估计在建军一百年时就会有核动国国产航母入役,建国一百年时已然形成战力了。不管怎么期待并祝福国产核动力航母早日在国家海洋维权中发挥重要作用!
余杭县丞 发表于 2015-3-8 11:23
核动力航母五或六艘就够了


赞同你的观点,但感觉文章的时间规划有点保守,估计在建军一百年时就会有核动国国产航母入役,建国一百年时已然形成战力了。不管怎么期待并祝福国产核动力航母早日在国家海洋维权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楼冰蟾 发表于 2015-3-8 13:04
有点儿意思

解放战争的关键是TG打赢了东北战场,那么现在与美帝的较量中,哪里是“东北战场”?
全面进攻转到重点进攻是进攻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东北战场是后期的事。从前看东海南海如同MD自家池塘,现在则是重点看护基地周边海域。
huntsongyuhang 发表于 2015-3-8 09:17
那天节目里李莉强调航母装备的数量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大型现代化的,个人理解就是要造重型核动力弹射航母了 ...
大型化是必须的
在嘉陵江畔 发表于 2015-3-8 09:27
建不建得起?能不能用?
关键就是那一个字,意会不可言传
无奈释怀 发表于 2015-3-8 10:30
同意五楼的观点,航母服役那是几十年的事,拥有了16号建造的经验, 再加上我国已掌握弹射技术,第一艘国产 ...
估计直接跳过蒸汽,性价比不高
wuxiangming 发表于 2015-3-8 11:32
没有核动力,电磁弹射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加油!中国!
加油是必须的!!以后会有更新更好的布局才是关键
不太同意楼主观点,中美还是不一样的:
美帝东西两面都是大洋,且中间补给点很少,不管是部署到亚洲、欧洲、非洲还是大洋洲,都要经过漫长的航行,核动力自然有一定优势。
反观中国,东面太平洋腹地没有我们的利益区域,南美是美帝传统地盘,人家是主场作战,有核动力也无法改变,因此向东航母活动范围最多到夏威夷以西。
西面广阔的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包围着印度洋,沿线有泰国、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伊朗、苏丹、坦桑尼亚等等友好国家可供建立补给基地,航母编队从来不是大洋上的一叶孤舟,补给压力远远小于太平洋、大西洋。而印度洋周边涵盖了我们大多数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来源国与投资国,更有保护、干预价值。
因此俺认为核动力并非必须的,核动力的优势也有夸大嫌疑(见美帝海湾战争对核常航母的比较),特别是综合全电、电弹等技术的进步让核常航母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常规航母的价格优势便体现出来。我们的航母第一需要大型化,第二需要数量(6-8艘,常规航母的经济优势转化成数量优势),最后才是核动力。
转折点应该是台湾问题,一袋一路有点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意思,形成利益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战略不简单
CVN福特 发表于 2015-3-8 16:58
不太同意楼主观点,中美还是不一样的:
美帝东西两面都是大洋,且中间补给点很少,不管是部署到亚洲、欧洲 ...
举双手赞成,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航母编队能否迅速成军形成战斗力的问题,可预见的三十年内中国还没有与老美全球争霸的能力和需求,海军能够保护一路向西的战略生命线即可。
我喜欢核动力,喜欢电弹


核动力的污染后期处理困难,很多国家还禁止停靠核动力船只。牛牛航母已经不用核动力了,而是用罗罗的燃汽轮机。土鳖核动力和燃汽轮机这两种技术都亚历山大。

核动力的污染后期处理困难,很多国家还禁止停靠核动力船只。牛牛航母已经不用核动力了,而是用罗罗的燃汽轮机。土鳖核动力和燃汽轮机这两种技术都亚历山大。
有点儿意思

解放战争的关键是TG打赢了东北战场,那么现在与美帝的较量中,哪里是“东北战场”?

     谨慎乐观而已,据说美国人提出了战略收缩的第三次抵消战略,前两次好像都成了,结果是前苏联的倒下。
中国倒下呗,然后成立中华联合国,朝鲜,外蒙,中亚吴国,东盟史国,这些都是时候回到祖国的怀抱了,流浪几千年了。
大小企鹅 发表于 2015-3-8 11:14
我觉得未来航母一定要核动力,甚至是聚变核动力
但是近期国家层面更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是如何统一台湾
航母 ...
有核聚变动力的话,别说航母了,歼星舰都能造了。
节奏还是太慢!可能一条一个样 第四条应该就奔着褔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