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楠:中国空间站计划2018年发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9:35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04/c_1114523541.htm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透露,中国的空间站将于2018年发射,2022年基本建成。

    张柏楠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将建成多舱段组合运行模式,容纳多种实验内容,中外科学家一起工作。

    张柏楠指出,做空间站的难点在于在轨道上长期飞行,技术涉及交会对接、补加推进剂等。“现在的空间站就希望能够解决人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问题。”他说。

    “人在上面能长时间待,需要一种维持人长期居住的环境,这是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他说,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尿的回收利用、呼出的水蒸气的回收等等。

    张柏楠透露,在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将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都在尝试这种“再生生保技术”。

    他解释,天宫一号和二号涉及物理、化学方法的再生生保技术,而更先进的是以生物的方式做可再生生保,即构造一个小生物圈。

    张柏楠透露,目前,中国仅在地面尝试了构建封闭的小型生物圈,希望通过动植物的方法构建一个系统,种某种蔬菜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菜本身还能提供食品,而人的尿液可以当肥料。

    “技术人员希望这个封闭系统不依靠外界就能够自我生存。”他说,“但是难度非常大,平衡稍一打破,就不行了。”

    张柏楠认为,载人航天主要有两个应用方向,一大方向是在地球周围近地轨道为人类服务;第二大方向是探索更远的宇宙。

    他相信,将来如果人类要移居其他星球,必须要依靠生物圈的方式。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 ... 04/c_1114523541.htm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透露,中国的空间站将于2018年发射,2022年基本建成。

    张柏楠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将建成多舱段组合运行模式,容纳多种实验内容,中外科学家一起工作。

    张柏楠指出,做空间站的难点在于在轨道上长期飞行,技术涉及交会对接、补加推进剂等。“现在的空间站就希望能够解决人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问题。”他说。

    “人在上面能长时间待,需要一种维持人长期居住的环境,这是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他说,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尿的回收利用、呼出的水蒸气的回收等等。

    张柏楠透露,在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将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都在尝试这种“再生生保技术”。

    他解释,天宫一号和二号涉及物理、化学方法的再生生保技术,而更先进的是以生物的方式做可再生生保,即构造一个小生物圈。

    张柏楠透露,目前,中国仅在地面尝试了构建封闭的小型生物圈,希望通过动植物的方法构建一个系统,种某种蔬菜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菜本身还能提供食品,而人的尿液可以当肥料。

    “技术人员希望这个封闭系统不依靠外界就能够自我生存。”他说,“但是难度非常大,平衡稍一打破,就不行了。”

    张柏楠认为,载人航天主要有两个应用方向,一大方向是在地球周围近地轨道为人类服务;第二大方向是探索更远的宇宙。

    他相信,将来如果人类要移居其他星球,必须要依靠生物圈的方式。
天宫二号会和天宫一号交接吗?
天宫二号会和天宫一号交接吗?
不会,天宫一号气密舱还是否满足载人条件还未知……而且对接也没什么意义啊……
之前有报道说,天宫一号今年就会返回地面,将收集检测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有关设备设施改进后运用到天宫二号上。
“全自动”的封闭生态圈难, 但我感觉一定程度人为干扰的生态圈,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就好比自动化里的闭环控制一样,如果某个参数不足(比如氧气不足),那么就自动打开氧气瓶,同时让植物光合作用加强制造更多氧气出来。
“全自动”的封闭生态圈难, 但我感觉一定程度人为干扰的生态圈,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就好比自动化 ...
这种生保系统可行性也很低……质量太大了……例如北航的那个月宫一号←_←
“全自动”的封闭生态圈难, 但我感觉一定程度人为干扰的生态圈,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的吧?

就好比自动化 ...
目前技术肯定不行,需要地面补给。
之前有报道说,天宫一号今年就会返回地面,将收集检测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有关设备设施改进后运用到天宫二 ...
瞎扯的吧,天宫能返回吗
李楠01 发表于 2015-3-6 08:16
目前技术肯定不行,需要地面补给。
是需要地面补给,但是至少,空间站的植物提供了一点氧气(于是可以让地面补给更少,总比你没有植物,所有氧气全靠地面补给好)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3-5 19:59
这种生保系统可行性也很低……质量太大了……例如北航的那个月宫一号←_←
月宫1号是实验性的,所以设备弄大一点很正常。 等将来技术成熟了,生态平衡各参数都研究得差不多了,确定要上天了,再研制“小型化设备”也不迟。

不然在火箭,空间站都没有的情况下,月宫1号就开始弄小型化设备,极有可能到时因为某些原因要大改动,又要重新研制一遍小型化。。那就有点。。。浪费钱了。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5-3-5 19:59
这种生保系统可行性也很低……质量太大了……例如北航的那个月宫一号←_←
月宫1号是实验性的,所以设备弄大一点很正常。 等将来技术成熟了,生态平衡各参数都研究得差不多了,确定要上天了,再研制“小型化设备”也不迟。

不然在火箭,空间站都没有的情况下,月宫1号就开始弄小型化设备,极有可能到时因为某些原因要大改动,又要重新研制一遍小型化。。那就有点。。。浪费钱了。
是需要地面补给,但是至少,空间站的植物提供了一点氧气(于是可以让地面补给更少,总比你没有植物,所有 ...
我没有否认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意义的意思。只是说目前还是需要地面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