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林总、彪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02:28


林彪,人称林总、101,主席的爱将,和小平一样,是党内、军内多年来的著名毛派。

    林彪是湖北黄岗人,1907年生,与粟裕、肖克同年,是跟着堂兄林育南、林育英走上的革命道路。林彪19岁时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胡琏、张灵甫等人成了同学。1927年,20岁的林彪时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5师73团2营7连连长,跟着长官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广东的路上林彪有当过逃兵的传说,但还是在天心圩整编后跟上了朱德。当时那支800人的队伍中走着年轻的林彪、粟裕,20年后,就是这两个人消灭了蒋介石的主要精锐集团。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铁流征程的路上都有林彪的足迹。因为能打仗,林彪很快被朱德提拔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又被主席慧眼识中,成为其人生的重大机遇。林彪上井冈山时不过是个连长,几仗打下来就成了营长。不久,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林彪便在朱德提议下继任为了早期朱毛红军的主力团团长。在这期间,主席经常找林彪谈话,耳濡目染间,灌输给了林彪许多革命道理和革命策略。在主席的大力提携下,年轻的林彪很快成长起来。因此,后来斯诺发现,主席和林彪之间,正是那种类似于师生的关系。林彪从团长直接升为纵队司令,再升为军长。在红一军团中,林彪是和黄公略、伍中豪并列的“三骁将”之一。朱德升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后,林彪又接任了红一军团军团长,其所掌握的部队,始终是红一方面军中最能打仗的主力部队。

    从井冈山到赣南,在几次红军内部的重要斗争中,林彪都坚决支持了主席。甚至在会上会下,林彪都流露出了对自己的老首长朱德的不屑。在这一点上主席是心知肚明的。当时,主席为了坚持贯彻自己的政治路线,一方面对中央指示虚以委蛇,一方面和军中实力派朱德、陈毅都发生了矛盾,地位正处在左右摇摆阶段,急需有人支持自己。主席极为信得过的秋收起义班底伍中豪都在军委、前委的问题上支持朱德,便可知林彪的雪中送炭会如何令他感动非常了。在后来主席因宁都会议被解除军职之后,上门前来看望者寥寥无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彪和聂荣臻依然借机来看了主席。对于如此的点点滴滴,像主席这样快意恩仇的人是不会忘记的。当然,在主席眼中,林彪还很年轻,政治上还不成熟。也因此,在长征中的会理会议上,林彪一时的反毛冲动并没有令主席很介意,相反,账却算在了彭德怀身上。   

    主席对林彪期望甚殷,尽管因为陕南游击和东征中的本位主义之事对他很是不满,东征回来就把林的军团长职务拿下,但很快又将林彪任命为红军大学校长。主席曾说过:希望“林彪一个人能带出一群林彪来”。抗战爆发后,主席又将自己的起家部队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师长之职付与林彪。而林彪也并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出马就是一个平型关大捷,一时震动天下。1938年初,林彪被晋军哨兵误伤,据说主席当时心痛得掉出了眼泪,亲自安排将林送到苏联治伤。1942年,林彪回国,主席一改平日不接人的惯例亲自去迎接林彪,并请林彪吃了饭。这一幕被当时还很年轻的师哲写进了回忆录里。
  
解放战争爆发后,林彪被派到东北开辟新区。当时跟去的七大政治局委员就有张闻天、高岗、陈云、彭真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而只是个中央委员的林彪却被主席特命一元化领导,负总的责任,其中可见主席的信任。林彪不负重望,将出关的10万部队带成了百万大军,并席卷东北,解放平津,横扫中南,终于定鼎天下,成为了立有汗马功劳的一方诸侯。

林彪不愧是主席的学生,对于琐碎的行政事务全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军事业务。林彪在战术上相当有创新,“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四组一队”,都由他总结到了军事理论高度,可说独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队的战术素养在全军首屈一指。在战略上,林彪对于东北初期战与和的问题上头脑清醒,向中央力陈己见,眼光颇为不错。在和主席的个人关系上,林彪对外全力维护主席的威信,当面则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刚柔相济,不失为军中大将本色。主席对林彪的垂青,非是偶然。

    朝鲜战争爆发后,主席本欲由熟悉四野部队及寒带作战的林彪挂帅援朝。但一来林彪本人不赞成出兵与美军作战,二来身体也确是不好,令主席颇为犹疑。决心不强的统帅历来为兵家大忌,加上另一挂帅人选彭德怀坚决主张出兵援朝。从全局考虑,主席将开国第一战的重任付与了彭德怀。三年饮马朝鲜,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总算惨胜,给新中国争得了巨大的国际荣誉。彭德怀战功卓著,回国后执掌军委工作势所必然,而林彪则一直养病蛰伏。1955年,年仅48岁的林彪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第三位,尽享功荣。

    建国后,林彪因身体的原因一直休养,除了早期的高饶事件有些瓜葛外,其余政事一概不理。然而,主席一直没有忘记林彪。从主席的角度看,建国后并非就完事大吉。中央的路线分歧时隐时现,威胁自己政治路线的因素依然存在。而只要把军队抓在手中,那么就掀不起多大风浪来。主席能信得过的将领,仍然是一方面军出来的。一方面军中,又只信得过自己的嫡系一军团干部。文革时期著名的“双一”标准,由此发轫。而现在执掌军委的彭德怀,虽是一方面军的,但却是三军团的,且在主席眼中素有反骨,是中央领导人中最不驯服的。现在因其有军功而借重他,难保日后不生出什么事。因此,就需有人来制衡彭。而军中资历影响与彭相若,又能得主席信任的,就只有林彪。所以,尽管林一直养病,建国后寸功未立,主席却将其一提再提,直至在1958年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一次在党内地位上超过了彭德怀。  

1958年发生的“反教条主义”斗争,按林彪后来回忆说:去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以前,彭德怀的态度是不明确的。是他认为反教条主义这个问题很重要,报告给了主席,主席认为应该开展这个斗争。“中央、主席有决定,彭德怀才有180度大转弯来领导这个会议。”可见,林彪不露峥嵘则已,一露便震动全军。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耿直进言。虽说是“刺”了一下主席,但毕竟是为挨饿的老百姓说话,为国为民之心可鉴。却被主席无法容忍,算了总账。林彪被急召上山,表态批彭,代表解放军为主席保驾护航。也因此,会后林彪顺理成章地继任了彭的国防部长职务,并成为中委军委第一副主席。在紧接着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主持会议,秉承主席的意思,先是狠批了一下朱德,斥其为“一天总司令也没当”,在众将面前打掉了朱德的威望,从此朱德就靠边站了。然后又追查彭德怀的所谓“军事俱乐部”人员,搞出了“邓洪万钟”事件,株连了一批军中将领。小说《亮剑》中的赵刚,就是这时为彭总执言,不愿落井下石,因而被打成了“右倾”分子,扒了军装。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中央常委人人检讨,连主席也不得不承认负有领导责任。然而,林彪却出人意外地站出来大力为主席叫好,说什么出现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主席的指示、主席的警告、主席的思想去做”、“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等。如此的雪中送炭,实在是令主席感动万分,可能就在此时,少奇和林彪的位置,在主席的心中倒了个个。

    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受苏联的影响,中共内部的气氛也是批评个人崇拜,提倡集体领导。然而,林彪却反其道而行之,协助主席掌握军队,在军队中大搞对主席的个人崇拜,也因此极得主席的欣赏。主席还特别提出了“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崇拜,一种是错误的崇拜”理论,最后倒逼中央领导集体不得不接受了主席的观点,从而为主席最后以个人威望打倒一线中央领导集体打开了方便之门。  

    主席酝酿文革由来已久,为了贯彻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对自己亲手缔造的国家和政权来个天翻地覆。他遍思中央内部的力量分布,朱老总和陈云是老右,不能管事;少奇是要打倒的另一个司令部的头子;小平本是自己的人,近年来却和少奇走得很近,要给点教训。即便不打倒,此时也不能倚重;总理是机会主义者,只要自己势大,就会摇过来;而真正和自己多年观点相近且有把握跟着自己的就只有林彪。因此,主席对林彪大加勉励和抚慰,期望他能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在主席的大力支持下,罗瑞卿、谭政等军中实力派纷纷倒台,林彪的老部下和亲信逐渐掌控了海军、空军、总参、总政、总后等重要部门。

    在主席与少奇决战的关键日子里,林彪安居大连养病,并不想置身事中。然而,主席一再相请,林彪便默认了所谓的“委托”,使《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成为打向中央一线领导的一件利器。在八届十一中全会开幕之际,林彪依然稳坐不动,没有回到北京。主席却急不可待,一再在会上提起林彪,说什么“这十多年来,林彪同志是受排挤的,很少能负责政治工作。他是懂马列的,在军队中,在文艺战线上抓了政治”。。。。。。云云。

    林彪为何在此重要时刻不回北京以助主席一臂之力呢?本来主席已在会前与林打了招呼,欲以其取代少奇的接班人地位。但林彪多年来养病并没有闲着,他一直在研究主席,深知与主席共事的凶险。林彪的一些名言:“所谓路线,毛线是也”、“党性,遵命性也”、“不要轻易骑上去”,正是他的研究心得。在林彪看来,以主席的为人,接班人不会有什么实权,弄不好会再次成为主席的心病,风险太大。少奇怎么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主席 几次相请,林彪坚辞不去。书面报告批来批去,最后林彪一怒之下将其撕碎,扔到痰盂里。是叶群吓得赶紧捞出来,拼好后粘到一起。

    主席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林彪作为接班人呢?本来,从中央的领导班子来说,朱老总年记太大,少奇和总理与主席只相差5岁,基本上是一代人,都不具备良好的接班条件。小平、陈云、林彪三个都和主席相差10岁以上,其基本条件具备。而陈云在主席的眼中显得太“右”,北戴河会议后即弃之一边不用。这样,剩下的就只有小平和林彪了。所以,如果不是发动文革,少奇之后也是要由邓或林来接班的。如今既然已和刘邓开战,那么林彪就是唯一代刘的人选了,舍他其谁?

    作为一个接班人,林彪有着明显的弱点。其一是身体不好,难以胜任领导党、政、军的繁重工作,甚至很多中央会议都由叶群代其旁听;其二是他缺乏党、政方面的工作经验,尤其是行政、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林彪是既经验不足,又深感繁琐而厌烦。对于这些,主席都是清楚的。显然,主席对这些因素并不重视,也就是说,对林彪能否参加中央会议,能否参加中央决策,以及承担中央繁重的党政军工作,主席并不看重。主席就不是想指望林彪来担当接班人和副统帅所应承担的重任,他需要林彪的地方不在这里。

    对于林彪的身体,主席是心知肚明。要说主席看中了一个可能比他更早去见马克思的人做接班人,那也太小看了毛的智力。主席此时正是骑虎难下,在这场命运的决战里,主席根本来不及考虑到交班和接班的问题,他的首要目标在于打倒少奇,所谓林彪的接班人地位不过是一时之需。要发动文革这样的大运动,主席所借助的一是自己的崇高威望,二就是林彪掌控的军队。因此,主席不能缺少林彪。在接班人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上,主席采用的是权宜之计,对林彪也只是利用而非信用。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文革的一系列大动作中,主席都是自行其是,根本不与林彪商量。而在“九大”之后,主席打倒少奇的目标已达到,林彪的利用价值已失去,主席则转而开始培养张春桥,并在林彪面前流露出要张接林的班之意。林彪果然疑虑大生,与主席的关系迅速恶化,并导演出了第二次庐山会议的倒张风波。

    而此时,十一中全会正在紧张召开,主席和刘正式摊牌,双方当面争吵,已无后路,需要林彪如久旱需雨,可说一日三催。就在主席写出《炮打司令部》大字报,欲彻底捅掉少奇的同时,主席命秘书徐业夫打电话给大连的林彪,要他一定要赶回北京参加会议。主席还下令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亲往大连接林,其状势在必得。林彪再也无法抗命,终于8月6日晚赶回北京。在主席的耳提面命下,林全力投入战斗,代表军队表示坚决支持文革,从而钉死了少奇的政治生命。  

    在全会的最后一天,选举出了新的中央常委,林彪位列接班人之位。由主席钦定为“副统帅”、“副主席”。而总理更是加以助力,将其余诸人的副主席之职尽皆隐去,从此林彪成为了中央唯一的副主席。

林彪终于上了文革的这条船。他在其后的运动中还颇为卖力,收拾掉了强势的贺龙二方面军山头,让徐向前四方面军山头靠边站,倒也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兴盛的权力基础。再往后,再往后大家都知道了。


林彪,人称林总、101,主席的爱将,和小平一样,是党内、军内多年来的著名毛派。

    林彪是湖北黄岗人,1907年生,与粟裕、肖克同年,是跟着堂兄林育南、林育英走上的革命道路。林彪19岁时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胡琏、张灵甫等人成了同学。1927年,20岁的林彪时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5师73团2营7连连长,跟着长官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南下广东的路上林彪有当过逃兵的传说,但还是在天心圩整编后跟上了朱德。当时那支800人的队伍中走着年轻的林彪、粟裕,20年后,就是这两个人消灭了蒋介石的主要精锐集团。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铁流征程的路上都有林彪的足迹。因为能打仗,林彪很快被朱德提拔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又被主席慧眼识中,成为其人生的重大机遇。林彪上井冈山时不过是个连长,几仗打下来就成了营长。不久,28团团长王尔琢牺牲,林彪便在朱德提议下继任为了早期朱毛红军的主力团团长。在这期间,主席经常找林彪谈话,耳濡目染间,灌输给了林彪许多革命道理和革命策略。在主席的大力提携下,年轻的林彪很快成长起来。因此,后来斯诺发现,主席和林彪之间,正是那种类似于师生的关系。林彪从团长直接升为纵队司令,再升为军长。在红一军团中,林彪是和黄公略、伍中豪并列的“三骁将”之一。朱德升任红一方面军总指挥后,林彪又接任了红一军团军团长,其所掌握的部队,始终是红一方面军中最能打仗的主力部队。

    从井冈山到赣南,在几次红军内部的重要斗争中,林彪都坚决支持了主席。甚至在会上会下,林彪都流露出了对自己的老首长朱德的不屑。在这一点上主席是心知肚明的。当时,主席为了坚持贯彻自己的政治路线,一方面对中央指示虚以委蛇,一方面和军中实力派朱德、陈毅都发生了矛盾,地位正处在左右摇摆阶段,急需有人支持自己。主席极为信得过的秋收起义班底伍中豪都在军委、前委的问题上支持朱德,便可知林彪的雪中送炭会如何令他感动非常了。在后来主席因宁都会议被解除军职之后,上门前来看望者寥寥无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彪和聂荣臻依然借机来看了主席。对于如此的点点滴滴,像主席这样快意恩仇的人是不会忘记的。当然,在主席眼中,林彪还很年轻,政治上还不成熟。也因此,在长征中的会理会议上,林彪一时的反毛冲动并没有令主席很介意,相反,账却算在了彭德怀身上。   

    主席对林彪期望甚殷,尽管因为陕南游击和东征中的本位主义之事对他很是不满,东征回来就把林的军团长职务拿下,但很快又将林彪任命为红军大学校长。主席曾说过:希望“林彪一个人能带出一群林彪来”。抗战爆发后,主席又将自己的起家部队红一方面军改编的115师师长之职付与林彪。而林彪也并没有辜负主席的期望,出马就是一个平型关大捷,一时震动天下。1938年初,林彪被晋军哨兵误伤,据说主席当时心痛得掉出了眼泪,亲自安排将林送到苏联治伤。1942年,林彪回国,主席一改平日不接人的惯例亲自去迎接林彪,并请林彪吃了饭。这一幕被当时还很年轻的师哲写进了回忆录里。
  
解放战争爆发后,林彪被派到东北开辟新区。当时跟去的七大政治局委员就有张闻天、高岗、陈云、彭真这样的重量级人物,而只是个中央委员的林彪却被主席特命一元化领导,负总的责任,其中可见主席的信任。林彪不负重望,将出关的10万部队带成了百万大军,并席卷东北,解放平津,横扫中南,终于定鼎天下,成为了立有汗马功劳的一方诸侯。

林彪不愧是主席的学生,对于琐碎的行政事务全无兴趣,而是热衷于军事业务。林彪在战术上相当有创新,“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四快一慢”、“四组一队”,都由他总结到了军事理论高度,可说独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队的战术素养在全军首屈一指。在战略上,林彪对于东北初期战与和的问题上头脑清醒,向中央力陈己见,眼光颇为不错。在和主席的个人关系上,林彪对外全力维护主席的威信,当面则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刚柔相济,不失为军中大将本色。主席对林彪的垂青,非是偶然。

    朝鲜战争爆发后,主席本欲由熟悉四野部队及寒带作战的林彪挂帅援朝。但一来林彪本人不赞成出兵与美军作战,二来身体也确是不好,令主席颇为犹疑。决心不强的统帅历来为兵家大忌,加上另一挂帅人选彭德怀坚决主张出兵援朝。从全局考虑,主席将开国第一战的重任付与了彭德怀。三年饮马朝鲜,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总算惨胜,给新中国争得了巨大的国际荣誉。彭德怀战功卓著,回国后执掌军委工作势所必然,而林彪则一直养病蛰伏。1955年,年仅48岁的林彪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第三位,尽享功荣。

    建国后,林彪因身体的原因一直休养,除了早期的高饶事件有些瓜葛外,其余政事一概不理。然而,主席一直没有忘记林彪。从主席的角度看,建国后并非就完事大吉。中央的路线分歧时隐时现,威胁自己政治路线的因素依然存在。而只要把军队抓在手中,那么就掀不起多大风浪来。主席能信得过的将领,仍然是一方面军出来的。一方面军中,又只信得过自己的嫡系一军团干部。文革时期著名的“双一”标准,由此发轫。而现在执掌军委的彭德怀,虽是一方面军的,但却是三军团的,且在主席眼中素有反骨,是中央领导人中最不驯服的。现在因其有军功而借重他,难保日后不生出什么事。因此,就需有人来制衡彭。而军中资历影响与彭相若,又能得主席信任的,就只有林彪。所以,尽管林一直养病,建国后寸功未立,主席却将其一提再提,直至在1958年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一次在党内地位上超过了彭德怀。  

1958年发生的“反教条主义”斗争,按林彪后来回忆说:去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以前,彭德怀的态度是不明确的。是他认为反教条主义这个问题很重要,报告给了主席,主席认为应该开展这个斗争。“中央、主席有决定,彭德怀才有180度大转弯来领导这个会议。”可见,林彪不露峥嵘则已,一露便震动全军。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耿直进言。虽说是“刺”了一下主席,但毕竟是为挨饿的老百姓说话,为国为民之心可鉴。却被主席无法容忍,算了总账。林彪被急召上山,表态批彭,代表解放军为主席保驾护航。也因此,会后林彪顺理成章地继任了彭的国防部长职务,并成为中委军委第一副主席。在紧接着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主持会议,秉承主席的意思,先是狠批了一下朱德,斥其为“一天总司令也没当”,在众将面前打掉了朱德的威望,从此朱德就靠边站了。然后又追查彭德怀的所谓“军事俱乐部”人员,搞出了“邓洪万钟”事件,株连了一批军中将领。小说《亮剑》中的赵刚,就是这时为彭总执言,不愿落井下石,因而被打成了“右倾”分子,扒了军装。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中央常委人人检讨,连主席也不得不承认负有领导责任。然而,林彪却出人意外地站出来大力为主席叫好,说什么出现困难“恰恰是由于我们没有照着主席的指示、主席的警告、主席的思想去做”、“我们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时候,是主席的思想能够顺利贯彻的时候,主席的思想不受干扰的时候。如果主席的意见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干扰的时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们党几十年来的历史,就是这么一个历史”等。如此的雪中送炭,实在是令主席感动万分,可能就在此时,少奇和林彪的位置,在主席的心中倒了个个。

    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受苏联的影响,中共内部的气氛也是批评个人崇拜,提倡集体领导。然而,林彪却反其道而行之,协助主席掌握军队,在军队中大搞对主席的个人崇拜,也因此极得主席的欣赏。主席还特别提出了“崇拜有两种,一种是正确的崇拜,一种是错误的崇拜”理论,最后倒逼中央领导集体不得不接受了主席的观点,从而为主席最后以个人威望打倒一线中央领导集体打开了方便之门。  

    主席酝酿文革由来已久,为了贯彻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惜对自己亲手缔造的国家和政权来个天翻地覆。他遍思中央内部的力量分布,朱老总和陈云是老右,不能管事;少奇是要打倒的另一个司令部的头子;小平本是自己的人,近年来却和少奇走得很近,要给点教训。即便不打倒,此时也不能倚重;总理是机会主义者,只要自己势大,就会摇过来;而真正和自己多年观点相近且有把握跟着自己的就只有林彪。因此,主席对林彪大加勉励和抚慰,期望他能在关键时刻助自己一臂之力。在主席的大力支持下,罗瑞卿、谭政等军中实力派纷纷倒台,林彪的老部下和亲信逐渐掌控了海军、空军、总参、总政、总后等重要部门。

    在主席与少奇决战的关键日子里,林彪安居大连养病,并不想置身事中。然而,主席一再相请,林彪便默认了所谓的“委托”,使《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成为打向中央一线领导的一件利器。在八届十一中全会开幕之际,林彪依然稳坐不动,没有回到北京。主席却急不可待,一再在会上提起林彪,说什么“这十多年来,林彪同志是受排挤的,很少能负责政治工作。他是懂马列的,在军队中,在文艺战线上抓了政治”。。。。。。云云。

    林彪为何在此重要时刻不回北京以助主席一臂之力呢?本来主席已在会前与林打了招呼,欲以其取代少奇的接班人地位。但林彪多年来养病并没有闲着,他一直在研究主席,深知与主席共事的凶险。林彪的一些名言:“所谓路线,毛线是也”、“党性,遵命性也”、“不要轻易骑上去”,正是他的研究心得。在林彪看来,以主席的为人,接班人不会有什么实权,弄不好会再次成为主席的心病,风险太大。少奇怎么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主席 几次相请,林彪坚辞不去。书面报告批来批去,最后林彪一怒之下将其撕碎,扔到痰盂里。是叶群吓得赶紧捞出来,拼好后粘到一起。

    主席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林彪作为接班人呢?本来,从中央的领导班子来说,朱老总年记太大,少奇和总理与主席只相差5岁,基本上是一代人,都不具备良好的接班条件。小平、陈云、林彪三个都和主席相差10岁以上,其基本条件具备。而陈云在主席的眼中显得太“右”,北戴河会议后即弃之一边不用。这样,剩下的就只有小平和林彪了。所以,如果不是发动文革,少奇之后也是要由邓或林来接班的。如今既然已和刘邓开战,那么林彪就是唯一代刘的人选了,舍他其谁?

    作为一个接班人,林彪有着明显的弱点。其一是身体不好,难以胜任领导党、政、军的繁重工作,甚至很多中央会议都由叶群代其旁听;其二是他缺乏党、政方面的工作经验,尤其是行政、组织、经济方面的事务,林彪是既经验不足,又深感繁琐而厌烦。对于这些,主席都是清楚的。显然,主席对这些因素并不重视,也就是说,对林彪能否参加中央会议,能否参加中央决策,以及承担中央繁重的党政军工作,主席并不看重。主席就不是想指望林彪来担当接班人和副统帅所应承担的重任,他需要林彪的地方不在这里。

    对于林彪的身体,主席是心知肚明。要说主席看中了一个可能比他更早去见马克思的人做接班人,那也太小看了毛的智力。主席此时正是骑虎难下,在这场命运的决战里,主席根本来不及考虑到交班和接班的问题,他的首要目标在于打倒少奇,所谓林彪的接班人地位不过是一时之需。要发动文革这样的大运动,主席所借助的一是自己的崇高威望,二就是林彪掌控的军队。因此,主席不能缺少林彪。在接班人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上,主席采用的是权宜之计,对林彪也只是利用而非信用。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文革的一系列大动作中,主席都是自行其是,根本不与林彪商量。而在“九大”之后,主席打倒少奇的目标已达到,林彪的利用价值已失去,主席则转而开始培养张春桥,并在林彪面前流露出要张接林的班之意。林彪果然疑虑大生,与主席的关系迅速恶化,并导演出了第二次庐山会议的倒张风波。

    而此时,十一中全会正在紧张召开,主席和刘正式摊牌,双方当面争吵,已无后路,需要林彪如久旱需雨,可说一日三催。就在主席写出《炮打司令部》大字报,欲彻底捅掉少奇的同时,主席命秘书徐业夫打电话给大连的林彪,要他一定要赶回北京参加会议。主席还下令空军司令员吴法宪亲往大连接林,其状势在必得。林彪再也无法抗命,终于8月6日晚赶回北京。在主席的耳提面命下,林全力投入战斗,代表军队表示坚决支持文革,从而钉死了少奇的政治生命。  

    在全会的最后一天,选举出了新的中央常委,林彪位列接班人之位。由主席钦定为“副统帅”、“副主席”。而总理更是加以助力,将其余诸人的副主席之职尽皆隐去,从此林彪成为了中央唯一的副主席。

林彪终于上了文革的这条船。他在其后的运动中还颇为卖力,收拾掉了强势的贺龙二方面军山头,让徐向前四方面军山头靠边站,倒也给自己打下了一个兴盛的权力基础。再往后,再往后大家都知道了。
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知之甚少?
蔽美扬恶,避重就轻!
繁鸟萃棘。
丧心病狂,好自为之。
fattom2015 发表于 2015-2-22 16:33
知之甚少?
蔽美扬恶,避重就轻!
繁鸟萃棘。
这诗写得真够打油。呵呵。

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林副主席永远健康!
健康健康~永远健康~⊙▽⊙
         彪哥,在南方听着非常霸气,在东北听着好像不太好,老沈怎么忽然想起提林副席了?
唉!十大元帅个个功勋卓著,除刘帅早有预感而去教书外,因而冲击较小,其余大部不得善终,其间曲折是非谁人讲得清,在大浪潮前」个人命运都是无助的。
1、没听过要杀毛泽东的“毛派”。
2、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他的选择是带着老婆孩子逃跑。
结论:一个十足的伪君子+贪生怕死的逃兵。
感觉作者是主席肚子里的蛔虫,不然怎能如此细密的揣度主席当时的心思。呵呵呵。。。。

另外,楼主的名字是古龙小说里的吧,很好听。
承喷侠前传 发表于 2015-2-22 17:28
彪哥,在南方听着非常霸气,在东北听着好像不太好,老沈怎么忽然想起提林副席了?
呵呵,提将帅不提林总风景就掉了一半。不过林总实在不好写,这个系列关于他我写了二万字,可能发到这上边的只有几千字了。
cdcd123 发表于 2015-2-22 17:34
感觉作者是主席肚子里的蛔虫,不然怎能如此细密的揣度主席当时的心思。呵呵呵。。。。

另外,楼主的名字 ...
哈哈,本文只是杂谈之作,基本史实站得住,再加上本人的私货,反正信不信由各位决定了。
沈听雪 发表于 2015-2-22 17:34
呵呵,提将帅不提林总风景就掉了一半。不过林总实在不好写,这个系列关于他我写了二万字,可能发到这上边 ...
其实很好写,这个人永远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林总思想活的灵魂。
转载文章须附出处链接。
zlaser 发表于 2015-2-22 17:37
其实很好写,这个人永远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林总思想活的灵魂。
你这点倒是说对了。否则就党内那点事,现在也已经有了结论,谈不上什么阴谋。但主动爬上飞机往外跑,那是不好翻身了。
如果始终坚持称病休养不出,可否得矣善终?
365赌王 发表于 2015-2-22 17:41
如果始终坚持称病休养不出,可否得矣善终?
他是想始终称病不出的,奈何毛非要逼他出来。毛已说了很重的话,斥责林彪想当“明世宗”。
彪哥到底是不是韩信?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令人唏嘘不已长篇悲喜剧。
我还想谁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呢,看完全文再看ID,算是明白了

主席,还有林总,彭总等等,无论怎么看重或者看轻,都是曾经引领走向国家兴盛的一代伟人

作者用权利斗争的眼光去描述伟人,也就仅能看到个手腕,仿佛政治就只有肮脏不堪

实际的宣传效果,也就只会是现实的利益导向,类似于厚黑学,没有各自的价值观分析,没有各自的政治理想分析,最终达到消灭一支军队的军魂,即党军军魂的效果

沈某人的所谓军史,也就不过如此,也不难理解沈某人对待国家领土争议等问题的立场了
林副统帅永远健康!
面相看,林呢,是奸臣相。
zlaser 发表于 2015-2-22 17:37
其实很好写,这个人永远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林总思想活的灵魂。
就利益最大化来说,林总何妨当年就落实逃兵的指责,到蒋介石政府那边去工作,至少同样有很大的概率当个什么一般嫡系军长之类,至少在接近20年的时间里,吃香的喝辣的,有的是机会坐拥娇妻美妾,何苦去参与游击战,何苦去2万5长征?

这20年还会是人生中最愿意去享受生活和最能够享受生活的时间阶段,到了50岁60岁了,就算去享受,身体本钱也差得多了

这洋的简单指责,实在是太廉价,也太肤浅了

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天下攘攘,君子不可以不言利,但绝非凡事利字当头,人都是有价值观的,特别是对伟人,尽管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都犯有各自的错误,但这些内容,不应当成为否认他们,或者仅仅放大他们的局限性,当做厚黑的理由,特别是把厚与黑作为观察问题与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最终的结果,必然只会是走向失败,原因很简单:

多数人不会在多数的时间内受骗,没有了队伍,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支持沈大,多出精品,我很好奇沈大是做什么工作的?
cdcd123 发表于 2015-2-22 17:34
感觉作者是主席肚子里的蛔虫,不然怎能如此细密的揣度主席当时的心思。呵呵呵。。。。

另外,楼主的名字 ...
那似乎是傅红雪吧
醉卧雪夜寻禅意

闲听落花香入鼻

楼主好名字啊,呵呵呵
能饮一杯无 发表于 2015-2-22 18:25
那似乎是傅红雪吧
天涯明月刀,还是武林外传,搞忘了,呵呵
好文,但面目刻画不深
楼主出了这么多传说中的系列,也真是满拼的。大过年的,3倍工资啊。福利真好。
现在是林总倒台了,所以啥屎盆子都往林总头上扣。。。。。。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论据来自于想象,论点取决于屁股。
私货满满
林武幽公 本朝淮阴侯韩信也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祝林付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天涯明月刀,还是武林外传,搞忘了,呵呵
天涯明月刀
建议沈某人多多利用自身能力与资源

多去写一些越南人民军的军史,多写一些越南社会变迁史

PLA的军史,应该有更合适的人来写
建议沈某人多多利用自身能力与资源

多去写一些越南人民军的军史,多写一些越南社会变迁史

  兄弟有什么精华也写出来嘛。在别人的帖里面评讲再多,也不容易提高论坛水平不是。
建议沈某人多多利用自身能力与资源

多去写一些越南人民军的军史,多写一些越南社会变迁史

写个毛,就一掌握了大量普通军迷没渠道了解的一些军史资料的官五,不搬资料时,就一八十年代伤痕文学的水平,比一般的公知大V的水平都不如,充分显示了阎王殿官老爷们战五渣的能力
alwy 发表于 2015-2-22 19:47
兄弟有什么精华也写出来嘛。在别人的帖里面评讲再多,也不容易提高论坛水平不是。
你所谓的评讲,只是提醒一下其他读者可以有怎样的理解方式,不是为了吵架

更有一些东西,是写给作者去想一下的,可以还能够有怎样的思考,不是给你等看官表演吵架戏码的

作者应该是体制内的人,只是思维方式我不认可,他有一些才气,也有资源,但很少有深刻的思考,只有现实生活中简单事实熏陶出来的眼界,所以会特别容易被利用,无论他自己是否感觉到
写得很好呀,根据史实揣摩当事人的心思,试图从巨人个人的心路历程阐述巨人对历史的作用。左传,史记不都如此吗?亦文亦史,很有意思,又没有歪曲史实。毛主席也爱看三国演义。
听说林帅没有直接参与叛国 是他儿子和老婆捣鼓的,不置可否
flz 发表于 2015-2-22 18:16
就利益最大化来说,林总何妨当年就落实逃兵的指责,到蒋介石政府那边去工作,至少同样有很大的概率当个什 ...
现在很少有人这样看问题了。
思想境界,现在很少有人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