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往复式蒸汽机炮舰的最后余响——猫头洋海战和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7:46:27
先感谢原作者,海研会大佬 海镜清


猫头洋海战

131012eerv7dotaxvtoidx.jpg
“逸仙”舰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海军大幅度增加了对大陆东南沿海的骚扰破坏活动,而这时华东军区海军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正规化训练,人心得以凝聚,政治素质明显提高,主力舰只改装苏制火炮后火力增强,已经可以执行战备任务。于是决定派部分舰艇出海作战,打击敌骚扰舰艇,保护航道和渔场安全,并解放离台湾最远、但又对大陆威胁最大的浙东沿海岛屿。一时间双方激战不断,硝烟四起。

每年4、5月份,是浙东沿海最大的猫头洋渔场捕鱼旺季,在这一带捕鱼的渔船多达5000艘,渔民5万多人,南面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前哨据点东矶列岛,再往南则为浙东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核心据点大陈列岛,驻扎有一支强大的“大陈特遣舰队”,许多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都列编于此舰队。考虑到敌情如此严重,因此华东军区海军决定把护渔任务作为中心任务,抽调战备情况较好的第6舰队护卫舰“开封”号、舟山基地战舰大队炮舰“瑞金”号【560吨,3门3英寸口径火炮】进入渔场开展护渔战斗。

1953年5月8日,“开封”舰由吴淞港驶出长江口南下定海。 24日凌晨4时,“开封”、“瑞金”舰泊于铜头山附近海面隐蔽待机,这是海军中型军舰首次参加护渔作战,因为浙江东部海区制空权还为国民党空军所掌握,为保障舰艇安全,指挥员采取了比较稳妥的“守株待兔”方案,专等敌舰上钩。同时,舟山巡逻艇大队在猫头洋以北的牛头山岛(南田岛)一带侦察大陈岛敌舰动向。

下午14时许,正为即将到来的第一仗而等得不耐烦的“开封”舰接到巡逻艇大队电报:“两艘敌舰出动,位于南、北泽岛海域”。

舰长袁斝承立即指挥启锚,率“开封”舰以14节航速向小鹅冠岛前进,这个岛位于南、北泽岛到猫头洋之间,是敌舰袭扰渔场的必经之地。至于派来配合的“瑞金”舰,前身不过是一艘货船,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赶不上“开封”舰,只能别别扭扭地留在原地待机。

航行中“开封”舰再次接到巡逻艇大队发来的特急电报,判明敌舰为“逸仙”号炮舰和马达炮艇(这是我军对国民党海军各种杂牌小型炮艇的特有称呼)一艘,位于小鹅冠岛以东活动。不久,雷达在方位230度、距离10海里处抓住了活动目标,“开封”舰随即进入一级战斗部署。

相对于“开封”号这个舶来品,“逸仙”舰则从设计到制造,完完全全是中国的土产。1931年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完成,舰身长270英尺,宽34英尺,舱深17.5英尺,吃水12.4英尺;软钢船壳;排水量1650吨.。动力系统为三部燃煤锅炉,两部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4000匹马力,最高速度19节。服役时编制乘员军官22人,士兵160人.。前方装备150毫米德制主炮1门,后方装备140毫米日制尾炮1门,75毫米德制高炮4门。

该舰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字“逸仙”为名,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寇,曾击落日机2架,最后被炸沉殉国,倒也不负中山先生之志。后来被日寇打捞修复,改名“阿多田”(日本岛名,海军潜水学校所在地)号,作为训练舰使用。

日本投降后,“逸仙”舰回到祖国,随即参加内战。虽然在当时的国民党海军中,这位元老已经显得老迈了,但她仍然南征北战,折腾得挺欢实。1947年曾在烟台以当时的日制4.7英寸(120毫米)舰炮轰击解放军,掩护国民党39军从海上撤退;后来又企图在长江上阻碍我军的渡江作战,失败后逃往台湾。近几年由于人民海军只有些小型炮艇,鞭长莫及,“逸仙”舰进驻大陈列岛,与其他大陈特遣舰队的舰艇一起频繁地骚扰大陆沿海海上运输线和渔业生产。

如果放在以前,只有1门4英寸炮的花级对付水面火力弱小的潜艇还行,是很难和“逸仙”这样的大型炮舰对抗的,但现在“开封”装备了2门苏联制造的В-34型56倍口径100毫米主炮,对海射程22500米,弹丸重15.8公斤,初速895米/秒,射速每分钟12发;相比之下,“逸仙”安装的2门美制MK30型38倍口径5英寸(127毫米)炮对海最大射程只有18000米,炮口初速度只有792米/秒,只有弹丸重量(24.5公斤)和射速(每分钟15至20发)占了少许优势。而且“逸仙”比“开封”的尺度要大上不少,两个冒着滚滚煤烟的高大烟囱为“开封”舰提供了良好的目标。猫头洋一带海面开阔,有利于射程较远的“开封”舰发挥远程轰击的优势。

14时14分,“开封”舰前主炮瞄准手发现了“逸仙”舰,测距兵报告距离95链(17100米),航向270度,敌向角(即己舰攻击方向和敌舰航向构成的角度,要呈扇面状,必须大于45度,小于100度才能保证命中率)40度,后主炮无法射击。航海长遂建议修改航向至302度,使敌向角达到60度,保证前后主炮可以同时射击,考虑到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火力,袁斝承采纳了这个提议。

这时候的袁斝承心情肯定是非常激动的,作为第6舰队成立以来的首战,如此机遇非常难得。而这位27岁的年轻舰长那独特的身世经历又更使其具有传奇色彩。袁斝承是“洪宪皇帝”袁世凯的曾孙,17岁的时候,他不甘忍受日本人的欺凌离家从军,却误上贼船,考进了汪精卫的所谓“海军学校”,被送到山东威海刘公岛当海军练兵,照样受日本教官的打骂。故此在第二年参加了武装暴动,投奔了八路军。

此后袁斝承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入了党,并在中央警卫一师担任营级干部。1949年9月底,由于组建海军部队的需要,袁斝承和大多数刘公岛起义官兵一样被调到华东军区,重新干起了海军。历任“西安”号护卫舰舰务长、副舰长,1951年任“开封”号护卫舰舰长。

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无不知道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恩怨,前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后者所篡夺,而后者也在前者发动护国战争后最终忧郁而死。事隔数十年之后,大独裁者的曾孙子对阵纪念革命先驱的抗日名舰,而两者的立场完全掉了个儿,进步和光明的旗帜已经易手,这个历史的恶作剧不禁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

14时21分05秒,看到战舰已经占领了有利阵位,袁斝承在指挥台上下达了射击命令:“左舷60度,距离81链(14580米),爆破弹,预备——放!”随即前、后两门100毫米舰炮吐出橘红色火光,数秒钟后海面升起水柱,弹着点超越“逸仙”,测距兵报告远弹。

由于从来没有和人民海军交过手,“逸仙”舰一开始并没有把个头小得多的“开封”号放在眼里,何况距离尚远,因此显得有点漫不经心。但“开封”舰在这样远距离上开火和附近那巨大的水柱,使其意识到对方装有大口径火炮,不是善茬,于是立即调转航向180度,加快航速向东南方撤离,烟囱喷吐出的浓重烟雾在海面拖出一条烟带。同时用后主炮开火拦截“开封”舰,不过当时交战距离处于主炮有效射程(15000米)的边缘,又是仓促还击,其效果可想而知。“开封”舰也随即加速,继续猛烈施射,海面出现两发夹叉弹(即射弹散布覆盖目标,两发炮弹对目标形成一发远弹一发近弹的现象。这时就取两次射击的中间表尺调整炮管高度再次射击,只要炮弹散布不太大,一般都会很快击中目标),但“逸仙”实在跑得太快,已经消失在小鹅冠山岛以南,袁斝承遂下令停止射击,是时14时24分25秒。

小鹅冠山岛附近属于浅水区,暗礁很多,“逸仙”舰为了逃避炮火,选择了一条危险航道,即驶往小鹅冠山岛以东,再转向朝南行驶。“逸仙”舰绕过小鹅冠山岛之后,航向160度,正好位于“开封”舰右舷60度,距离 71链(12780米),袁斝承再次下达射击命令,“逸仙”舰加速南逃。14时34分射击停止,共发射100毫米炮弹21发,由于距离较远,无一命中。这时“开封”舰已经离敌占东矶列岛很近,于是放弃追击,返回基地。

战后的总结会上认为,猫头洋海战,情况通报及时准确,行动隐蔽突然,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未能及时掌握敌舰战术,射击提前量毛糙,降低了射击准确性。不过老实说,当时交战距离都在12000米以上,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开封”舰水兵在没有炮瞄雷达,仍用二战时的光学测距仪目瞄射击的情况下,每门炮只打出10发左右的炮弹,没有命中敌舰是很正常的,不宜苛求。毕竟“开封”舰相对于敌舰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射程较远,如果放近了再打,命中率肯定会提高,但国民党海军技战术素质较高,胜负难料。这次海战作为人民海军护卫舰的初战,能击退敌舰,保护了渔场的安全,已经达到了目的。


三门湾海战

132128epm2pxwbbhc7jtjq.jpg
“延安”号护卫舰(中山舰的后续国产改进型,原民国永绩舰)在浙东沿海作战时的照片,迷彩涂装一点都不土啊

  1954年3月13日,为了贯彻中央“力量向前伸”的作战方针,华东军区海军舟山战舰大队副大队长介飞率“延安”号护卫舰(舰长毕崑山)和“兴国”号炮舰(舰长鞠庆珍)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由定海南下,隐蔽进至三门湾北泽岛附近海面设伏,准备歼灭出扰的国民党海军舰艇。舟山基地巡逻艇大队护卫艇6艘(2艘53甲,4艘装57战防炮的100吨渔轮),担任诱敌任务。

  但海军保持行动隐蔽性的措施相当不力,编队进入伏击区域后,还连续2个白昼到南韭山东南渔场活动,特别是“延安”号,由于烧煤,冒着黑烟在渔场活动4个小时之久,严重地暴露了自己。在与基地、军区通信时,也没有执行利用舟山巡逻艇大队或观通站转报的保密规定,使用明语和超短波报话机,这些都丧失了伏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国民党海军在注意到这一海域可能有我海军中型军舰活动后,于17日由台湾派遣2艘“太”字号护卫舰增兵大陈岛,虽然我海军先后在11时5分和45分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但并未引起警觉,没有改变伏击计划。

  3月18日9时45分,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1艘、“永”字号扫雷舰1艘、“江”字号猎潜舰1艘,自小鹅冠以东向北泽岛航行。“延安”、“兴国”立即起锚迎敌。10时11分和23分,距敌舰队85链,两舰相继对敌舰射击,命中“永”字号舰尾,该舰立即转向远离。其他敌舰开始进行剧烈的反炮火曲折运动。时值上午,我舰由西向东,对着太阳观察和射击,而且所处海区狭窄,岛多水浅,没有便于机动的出口通道,火力的发扬受到限制,也难以机动转移,因此虽然发射了100毫米炮弹93发、76.2毫米炮弹11发,但未再命中目标。

  10时43分,大陈岛“太和”、“太湖”号护卫舰和1艘150吨炮艇出援,敌众我寡,岸上指挥部命令编队向三门湾海面靠近,依托我海岸炮兵作战。但因为事先未制定协同作战的方案,而且不了解该处炮兵的阵地配置和火炮射程,无法执行。海上指挥员当即命令编队依托岛岸,向檀头山方向撤退。11时8分,敌舰队追近到74链的距离上,猛烈射击,“延安”号用大梯次射进行还击,第一次齐射即对敌前导舰“太平”号形成夹射,敌舰立即右转撤离。10分钟后,双方距离扩大到87链,我编队停止射击,敌舰队慑于“延安”号100毫米炮的远射程优势,保持在100链距离上远远尾随,后脱离接触。这时有敌人侦察机1架,在编队上空盘旋侦察约20分钟,但我编队主观上认为我航空兵已经掌握海区制空权,因此未及时采取防空措施,连在海战时临时抽调去主炮运弹的人员都没有调回高炮战位。

  12时6分,“延安”、“兴国”撤到檀头山西南角,国民党空军4架F-47型战斗轰炸机利用山头,从东北隐蔽突然地向我编队俯冲扫射和投弹。由于对空了望人员识别能力差,误报是我机。指挥员也未能按“凡事先未接到通报之飞机,均应视为敌机,并以炮火击毁之”的规定行事,既没有下令开火,也没有按规定下令哑射。结果,当第1架敌机投弹时,未遭我舰火力抗击,当高射炮开火时,不但第1架敌机已经越出高炮有效射程,连第2架敌机也已经投弹后远离。第3、4架敌机在遭到防空炮火射击后,未能进入俯冲航路,匆忙投弹后返航。敌机共投227公斤航空炸弹8枚,无一命中;我编队发射37毫米高射炮弹19发、25毫米高射炮弹17发,也无一命中。

  华东海军司令部在接到舟山基地要求空中掩护的电报后,机械地按照“飞机作战半径在60公里以内”的教条,没有同意,直到舰艇遇袭后,经专家提议,才派遣驻宁波的海军航空兵第6团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2架(由副大队长崔巍和中队长姜凯驾驶)出击。2机于14时38分起飞,以航向160度,时速600公里,高度2000米飞向战区。14时55分在南田岛上空发现高度1500米、时速330公里、航向东南的国民党空军F-47型战斗轰炸机4架,立即从尾后攻击。交战2分钟,击落敌长机和4号机。我战斗机胜利返回基地,“延安”、“兴国”也平安抵达石浦锚地。先感谢原作者,海研会大佬 海镜清


猫头洋海战

131012eerv7dotaxvtoidx.jpg
“逸仙”舰

朝鲜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海军大幅度增加了对大陆东南沿海的骚扰破坏活动,而这时华东军区海军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正规化训练,人心得以凝聚,政治素质明显提高,主力舰只改装苏制火炮后火力增强,已经可以执行战备任务。于是决定派部分舰艇出海作战,打击敌骚扰舰艇,保护航道和渔场安全,并解放离台湾最远、但又对大陆威胁最大的浙东沿海岛屿。一时间双方激战不断,硝烟四起。

每年4、5月份,是浙东沿海最大的猫头洋渔场捕鱼旺季,在这一带捕鱼的渔船多达5000艘,渔民5万多人,南面就是国民党军队的前哨据点东矶列岛,再往南则为浙东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核心据点大陈列岛,驻扎有一支强大的“大陈特遣舰队”,许多国民党海军的主力舰都列编于此舰队。考虑到敌情如此严重,因此华东军区海军决定把护渔任务作为中心任务,抽调战备情况较好的第6舰队护卫舰“开封”号、舟山基地战舰大队炮舰“瑞金”号【560吨,3门3英寸口径火炮】进入渔场开展护渔战斗。

1953年5月8日,“开封”舰由吴淞港驶出长江口南下定海。 24日凌晨4时,“开封”、“瑞金”舰泊于铜头山附近海面隐蔽待机,这是海军中型军舰首次参加护渔作战,因为浙江东部海区制空权还为国民党空军所掌握,为保障舰艇安全,指挥员采取了比较稳妥的“守株待兔”方案,专等敌舰上钩。同时,舟山巡逻艇大队在猫头洋以北的牛头山岛(南田岛)一带侦察大陈岛敌舰动向。

下午14时许,正为即将到来的第一仗而等得不耐烦的“开封”舰接到巡逻艇大队电报:“两艘敌舰出动,位于南、北泽岛海域”。

舰长袁斝承立即指挥启锚,率“开封”舰以14节航速向小鹅冠岛前进,这个岛位于南、北泽岛到猫头洋之间,是敌舰袭扰渔场的必经之地。至于派来配合的“瑞金”舰,前身不过是一艘货船,就是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赶不上“开封”舰,只能别别扭扭地留在原地待机。

航行中“开封”舰再次接到巡逻艇大队发来的特急电报,判明敌舰为“逸仙”号炮舰和马达炮艇(这是我军对国民党海军各种杂牌小型炮艇的特有称呼)一艘,位于小鹅冠岛以东活动。不久,雷达在方位230度、距离10海里处抓住了活动目标,“开封”舰随即进入一级战斗部署。

相对于“开封”号这个舶来品,“逸仙”舰则从设计到制造,完完全全是中国的土产。1931年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完成,舰身长270英尺,宽34英尺,舱深17.5英尺,吃水12.4英尺;软钢船壳;排水量1650吨.。动力系统为三部燃煤锅炉,两部往复式蒸汽机双轴推进,4000匹马力,最高速度19节。服役时编制乘员军官22人,士兵160人.。前方装备150毫米德制主炮1门,后方装备140毫米日制尾炮1门,75毫米德制高炮4门。

该舰以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字“逸仙”为名,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寇,曾击落日机2架,最后被炸沉殉国,倒也不负中山先生之志。后来被日寇打捞修复,改名“阿多田”(日本岛名,海军潜水学校所在地)号,作为训练舰使用。

日本投降后,“逸仙”舰回到祖国,随即参加内战。虽然在当时的国民党海军中,这位元老已经显得老迈了,但她仍然南征北战,折腾得挺欢实。1947年曾在烟台以当时的日制4.7英寸(120毫米)舰炮轰击解放军,掩护国民党39军从海上撤退;后来又企图在长江上阻碍我军的渡江作战,失败后逃往台湾。近几年由于人民海军只有些小型炮艇,鞭长莫及,“逸仙”舰进驻大陈列岛,与其他大陈特遣舰队的舰艇一起频繁地骚扰大陆沿海海上运输线和渔业生产。

如果放在以前,只有1门4英寸炮的花级对付水面火力弱小的潜艇还行,是很难和“逸仙”这样的大型炮舰对抗的,但现在“开封”装备了2门苏联制造的В-34型56倍口径100毫米主炮,对海射程22500米,弹丸重15.8公斤,初速895米/秒,射速每分钟12发;相比之下,“逸仙”安装的2门美制MK30型38倍口径5英寸(127毫米)炮对海最大射程只有18000米,炮口初速度只有792米/秒,只有弹丸重量(24.5公斤)和射速(每分钟15至20发)占了少许优势。而且“逸仙”比“开封”的尺度要大上不少,两个冒着滚滚煤烟的高大烟囱为“开封”舰提供了良好的目标。猫头洋一带海面开阔,有利于射程较远的“开封”舰发挥远程轰击的优势。

14时14分,“开封”舰前主炮瞄准手发现了“逸仙”舰,测距兵报告距离95链(17100米),航向270度,敌向角(即己舰攻击方向和敌舰航向构成的角度,要呈扇面状,必须大于45度,小于100度才能保证命中率)40度,后主炮无法射击。航海长遂建议修改航向至302度,使敌向角达到60度,保证前后主炮可以同时射击,考虑到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火力,袁斝承采纳了这个提议。

这时候的袁斝承心情肯定是非常激动的,作为第6舰队成立以来的首战,如此机遇非常难得。而这位27岁的年轻舰长那独特的身世经历又更使其具有传奇色彩。袁斝承是“洪宪皇帝”袁世凯的曾孙,17岁的时候,他不甘忍受日本人的欺凌离家从军,却误上贼船,考进了汪精卫的所谓“海军学校”,被送到山东威海刘公岛当海军练兵,照样受日本教官的打骂。故此在第二年参加了武装暴动,投奔了八路军。

此后袁斝承在战火中迅速成长,入了党,并在中央警卫一师担任营级干部。1949年9月底,由于组建海军部队的需要,袁斝承和大多数刘公岛起义官兵一样被调到华东军区,重新干起了海军。历任“西安”号护卫舰舰务长、副舰长,1951年任“开封”号护卫舰舰长。

对中国近代史稍有了解的人,无不知道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恩怨,前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后者所篡夺,而后者也在前者发动护国战争后最终忧郁而死。事隔数十年之后,大独裁者的曾孙子对阵纪念革命先驱的抗日名舰,而两者的立场完全掉了个儿,进步和光明的旗帜已经易手,这个历史的恶作剧不禁让人感叹世事的无常。

14时21分05秒,看到战舰已经占领了有利阵位,袁斝承在指挥台上下达了射击命令:“左舷60度,距离81链(14580米),爆破弹,预备——放!”随即前、后两门100毫米舰炮吐出橘红色火光,数秒钟后海面升起水柱,弹着点超越“逸仙”,测距兵报告远弹。

由于从来没有和人民海军交过手,“逸仙”舰一开始并没有把个头小得多的“开封”号放在眼里,何况距离尚远,因此显得有点漫不经心。但“开封”舰在这样远距离上开火和附近那巨大的水柱,使其意识到对方装有大口径火炮,不是善茬,于是立即调转航向180度,加快航速向东南方撤离,烟囱喷吐出的浓重烟雾在海面拖出一条烟带。同时用后主炮开火拦截“开封”舰,不过当时交战距离处于主炮有效射程(15000米)的边缘,又是仓促还击,其效果可想而知。“开封”舰也随即加速,继续猛烈施射,海面出现两发夹叉弹(即射弹散布覆盖目标,两发炮弹对目标形成一发远弹一发近弹的现象。这时就取两次射击的中间表尺调整炮管高度再次射击,只要炮弹散布不太大,一般都会很快击中目标),但“逸仙”实在跑得太快,已经消失在小鹅冠山岛以南,袁斝承遂下令停止射击,是时14时24分25秒。

小鹅冠山岛附近属于浅水区,暗礁很多,“逸仙”舰为了逃避炮火,选择了一条危险航道,即驶往小鹅冠山岛以东,再转向朝南行驶。“逸仙”舰绕过小鹅冠山岛之后,航向160度,正好位于“开封”舰右舷60度,距离 71链(12780米),袁斝承再次下达射击命令,“逸仙”舰加速南逃。14时34分射击停止,共发射100毫米炮弹21发,由于距离较远,无一命中。这时“开封”舰已经离敌占东矶列岛很近,于是放弃追击,返回基地。

战后的总结会上认为,猫头洋海战,情况通报及时准确,行动隐蔽突然,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未能及时掌握敌舰战术,射击提前量毛糙,降低了射击准确性。不过老实说,当时交战距离都在12000米以上,完全没有实战经验的“开封”舰水兵在没有炮瞄雷达,仍用二战时的光学测距仪目瞄射击的情况下,每门炮只打出10发左右的炮弹,没有命中敌舰是很正常的,不宜苛求。毕竟“开封”舰相对于敌舰唯一的优势就在于射程较远,如果放近了再打,命中率肯定会提高,但国民党海军技战术素质较高,胜负难料。这次海战作为人民海军护卫舰的初战,能击退敌舰,保护了渔场的安全,已经达到了目的。


三门湾海战

132128epm2pxwbbhc7jtjq.jpg
“延安”号护卫舰(中山舰的后续国产改进型,原民国永绩舰)在浙东沿海作战时的照片,迷彩涂装一点都不土啊

  1954年3月13日,为了贯彻中央“力量向前伸”的作战方针,华东军区海军舟山战舰大队副大队长介飞率“延安”号护卫舰(舰长毕崑山)和“兴国”号炮舰(舰长鞠庆珍)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由定海南下,隐蔽进至三门湾北泽岛附近海面设伏,准备歼灭出扰的国民党海军舰艇。舟山基地巡逻艇大队护卫艇6艘(2艘53甲,4艘装57战防炮的100吨渔轮),担任诱敌任务。

  但海军保持行动隐蔽性的措施相当不力,编队进入伏击区域后,还连续2个白昼到南韭山东南渔场活动,特别是“延安”号,由于烧煤,冒着黑烟在渔场活动4个小时之久,严重地暴露了自己。在与基地、军区通信时,也没有执行利用舟山巡逻艇大队或观通站转报的保密规定,使用明语和超短波报话机,这些都丧失了伏击的隐蔽性和突然性。国民党海军在注意到这一海域可能有我海军中型军舰活动后,于17日由台湾派遣2艘“太”字号护卫舰增兵大陈岛,虽然我海军先后在11时5分和45分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但并未引起警觉,没有改变伏击计划。

  3月18日9时45分,国民党海军“太平”号护卫舰1艘、“永”字号扫雷舰1艘、“江”字号猎潜舰1艘,自小鹅冠以东向北泽岛航行。“延安”、“兴国”立即起锚迎敌。10时11分和23分,距敌舰队85链,两舰相继对敌舰射击,命中“永”字号舰尾,该舰立即转向远离。其他敌舰开始进行剧烈的反炮火曲折运动。时值上午,我舰由西向东,对着太阳观察和射击,而且所处海区狭窄,岛多水浅,没有便于机动的出口通道,火力的发扬受到限制,也难以机动转移,因此虽然发射了100毫米炮弹93发、76.2毫米炮弹11发,但未再命中目标。

  10时43分,大陈岛“太和”、“太湖”号护卫舰和1艘150吨炮艇出援,敌众我寡,岸上指挥部命令编队向三门湾海面靠近,依托我海岸炮兵作战。但因为事先未制定协同作战的方案,而且不了解该处炮兵的阵地配置和火炮射程,无法执行。海上指挥员当即命令编队依托岛岸,向檀头山方向撤退。11时8分,敌舰队追近到74链的距离上,猛烈射击,“延安”号用大梯次射进行还击,第一次齐射即对敌前导舰“太平”号形成夹射,敌舰立即右转撤离。10分钟后,双方距离扩大到87链,我编队停止射击,敌舰队慑于“延安”号100毫米炮的远射程优势,保持在100链距离上远远尾随,后脱离接触。这时有敌人侦察机1架,在编队上空盘旋侦察约20分钟,但我编队主观上认为我航空兵已经掌握海区制空权,因此未及时采取防空措施,连在海战时临时抽调去主炮运弹的人员都没有调回高炮战位。

  12时6分,“延安”、“兴国”撤到檀头山西南角,国民党空军4架F-47型战斗轰炸机利用山头,从东北隐蔽突然地向我编队俯冲扫射和投弹。由于对空了望人员识别能力差,误报是我机。指挥员也未能按“凡事先未接到通报之飞机,均应视为敌机,并以炮火击毁之”的规定行事,既没有下令开火,也没有按规定下令哑射。结果,当第1架敌机投弹时,未遭我舰火力抗击,当高射炮开火时,不但第1架敌机已经越出高炮有效射程,连第2架敌机也已经投弹后远离。第3、4架敌机在遭到防空炮火射击后,未能进入俯冲航路,匆忙投弹后返航。敌机共投227公斤航空炸弹8枚,无一命中;我编队发射37毫米高射炮弹19发、25毫米高射炮弹17发,也无一命中。

  华东海军司令部在接到舟山基地要求空中掩护的电报后,机械地按照“飞机作战半径在60公里以内”的教条,没有同意,直到舰艇遇袭后,经专家提议,才派遣驻宁波的海军航空兵第6团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2架(由副大队长崔巍和中队长姜凯驾驶)出击。2机于14时38分起飞,以航向160度,时速600公里,高度2000米飞向战区。14时55分在南田岛上空发现高度1500米、时速330公里、航向东南的国民党空军F-47型战斗轰炸机4架,立即从尾后攻击。交战2分钟,击落敌长机和4号机。我战斗机胜利返回基地,“延安”、“兴国”也平安抵达石浦锚地。
海研会的网页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打不开。。。
这个应该是精华
没想到海上炮战这么难打,这个炮瞄雷达是不是关键?
二战那个水平的海上炮战都必须是高手才能命中, 炮的射速和观测, 火控水平以现在水平来看都够低的。
啊,楼楼整理的资料真是超大的瑰宝啊,瞬间就和别的论坛拉开档次鸟~~
正是由于上述两次不算成功的海战,以及同时期取得的头门山海战大捷,让新成立的人民海军认清了拼大舰很难占到优势,发展空潜快战术才能立竿见影。
很精彩啊。。。
海航略屌,又见姜凯。
163vip 发表于 2015-2-7 00:30
正是由于上述两次不算成功的海战,以及同时期取得的头门山海战大捷,让新成立的人民海军认清了拼大舰很难占 ...
发展轻型海军的观点在1950年海军八月会议和三年建军计划中就基本确立下来了
國府方面劉廣凱也寫過可能是 三門灣海戰的紀錄,等我電腦修好再來找
SHM 发表于 2015-2-7 08:49
发展轻型海军的观点在1950年海军八月会议和三年建军计划中就基本确立下来了
当时党内还存在争议,认为小艇不可能对付的了国民党的大舰,不可能实现武力解放台湾。所以刚建国就准备购买英国退役军舰,后因抗美援朝作罢,转而向毛子哥购买四大金刚。
163vip 发表于 2015-2-7 09:15
当时党内还存在争议,认为小艇不可能对付的了国民党的大舰,不可能实现武力解放台湾。所以刚建国就准备购 ...
可以说是两条脉络,买大船主要是为了台海作战;另一条是巩固沿海,就是发展轻型海军。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爆发,香港买船路子断了,军费向志愿军倾斜,加上国内底子薄,就只能先发展轻型海军保卫沿海了。跟苏联买四艘07也是协定订货中的一部分,其他都是小船和设备了。四艘驱既能加强海防力量,也是种子部队
逸仙号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向解放军打白旗投降,结果天黑后趁着夜色跑了。
如果当时没逃跑,解放军海军又多了条大舰,以它的吨位当时可以排到驱逐舰了。

SHM 发表于 2015-2-7 09:41
可以说是两条脉络,买大船主要是为了台海作战;另一条是巩固沿海,就是发展轻型海军。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爆 ...


当初中央是准备了1.5亿美元从英国购舰,包括7000吨级巡洋舰,护航驱逐舰和护卫舰。其中有三艘护卫舰已经从香港出发,由英方人员驾驶到上海交舰,当时英方仅拆除了火炮。但此时朝鲜战争已经暴发,过台湾海峡时被美国给挡了回去。
SHM 发表于 2015-2-7 09:41
可以说是两条脉络,买大船主要是为了台海作战;另一条是巩固沿海,就是发展轻型海军。但是因为朝鲜战争爆 ...


当初中央是准备了1.5亿美元从英国购舰,包括7000吨级巡洋舰,护航驱逐舰和护卫舰。其中有三艘护卫舰已经从香港出发,由英方人员驾驶到上海交舰,当时英方仅拆除了火炮。但此时朝鲜战争已经暴发,过台湾海峡时被美国给挡了回去。
南剑 发表于 2015-2-7 10:17
当初中央是准备了1.5亿美元从英国购舰,包括7000吨级巡洋舰,护航驱逐舰和护卫舰。其中有三艘护卫舰已 ...
请教一下这个资料的来源?
确实有从苏联3亿美元军事贷款中支出一半供给海军的想法,但是这笔钱是不仅用于香港买船,还有其他购买途径和海军基建。最终也因为形势变化,真正用于海军的比计划少很多;
确实有从香港购买改作商船的退役军舰的计划,华东海军也做了接舰准备,但是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的叫法是TG海军自己叫的,实船很可能并没有想象中大。尤其是这个7000吨巡洋舰,请问出处是哪里?
瑞金后来被炸沉,新手时交的学费
“开封”舰为二战中英国海军“花”级反潜护卫舰,这个东西前身是捕鲸船,CHE给讲讲这个渔船比咱们的8154远洋渔船改进型航海性能怎么样,哪个好
lowerai 发表于 2015-2-6 19:07
没想到海上炮战这么难打,这个炮瞄雷达是不是关键?
海战是两边船都在动,没有现代的制导技术当然命中率很低,二战的舰炮命中率不超过5%,这还包括了近距离施射。远距离要想命中,不仅要求技术高超,运气也是很重要的。
SHM 发表于 2015-2-7 10:47
请教一下这个资料的来源?
确实有从苏联3亿美元军事贷款中支出一半供给海军的想法,但是这笔钱是不仅用 ...
我就普通军迷一个,资料来源也无非是网络,杂志和电视。
1.5亿美元是苏联给的贷款,当时一半拿出来给海军从英国买军舰,但后来因为抗美援朝为了建设空军,这笔钱给空军了。很早以前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讲的就是中国空军的发展史,其中就有毛主席找来海军司令萧劲光说这事。
以前《舰船知识》有篇介绍解放军海军早期护卫舰的文章,里面也提到了从香港购买英国旧军舰的事,其中就三条由英方人员驾驶到上海的旧护卫舰,但因美国的阻挠没成功。文章说三条军舰好像花了80万英镑,只是不知这三条旧军舰是不是包括在海军的购舰计划里。
没想到海上炮战这么难打,这个炮瞄雷达是不是关键?
那种小船的火控计算机不能和大船的比(也许就没有,只有测距仪),对手稍微一机动(也就是距离变化率变化),计算误差就变大不少。而且每条船只有两门炮,火力密度也不够。再加上人员素质也不可能和传统海军国家相比。
冰间的舞者装上100炮之后就成了一座惹不起的火山了~~~
POWERGHOST 发表于 2015-2-7 19:56
海战是两边船都在动,没有现代的制导技术当然命中率很低,二战的舰炮命中率不超过5%,这还包括了近距离施 ...
关键是测距

俾斯麦对胡德,好像是三次半齐射测距成功。第四次效力射8发失的,第五次效力射8中1,秒了胡德。当然,第5射还未到达时,第6射开火,8发射在胡德预定路径处。

算来是射36中1,不过也有说55中1的。那就不知道测距射和效力射是咋分配火力的了。
雪千寻 发表于 2015-2-7 21:06
冰间的舞者装上100炮之后就成了一座惹不起的火山了~~~
这个球型机动战士绝对是高达一年战争秘史中地球军那个初级型号,好像翻译完就叫“球”,太空战中先吹转了扎古然后一炮秒杀之,印象深刻。。。。
猫头洋海战那篇是现代舰船的文吧
sig 发表于 2015-2-7 17:59
“开封”舰为二战中英国海军“花”级反潜护卫舰,这个东西前身是捕鲸船,CHE给讲讲这个渔船比咱们的8154远 ...
花级吨位大得多啊,8154只是近海渔船。
che 发表于 2015-2-7 21:41
花级吨位大得多啊,8154只是近海渔船。
8154好像一度是算作远海渔船使用的,设计航区也是I类
来自大陈岛战役期间国府海军指挥官刘广凯的回忆,关于1954年5月上旬几场国共海上交火的纪录。比起国府官方记录与宣传,刘广凯的个人回忆比较有参考价值。

http://blog.boxun.com/hero/xsj1/375_3.shtml

5F2.jpg

六丶头门海战

    在总统蒋公巡视大陈数日之後,大陈局势日渐紧张,匪军多数舰艇,由舟山南下,集结於三门湾丶海门湾及大陈岛以北之海面,蠢蠢欲动。当时我所率领之特种任务舰队之作战舰,计有太康(旗舰)丶太和丶永顺丶永定丶嘉陵及雅龙等六艘。估计当面匪海军之大型舰(DD型装有俄制5"2炮四门)约四艘,FS型舰(装三吋炮三门)约六艘,另有炮艇等约十馀艘。面临这敌人绝对优势舰队,另又有匪空军及岸炮掩护之下的作战,实在是非常艰苦的。我的构想,是要保持舰队的机动,捕捉战机,争取局部优势,亦就是总统所指示的,以我的强者打击敌之弱者之原则,以冒险犯难的精神,断行主动攻击,先歼灭匪舰艇数艘之後,以期减弱其实力,并打击其士气。又因敌泉我寡,敌舰炮射程又比我炮爲速,而敌又有空军掩护之关系,如实施昼间之正规战,对我非常不利,故决心饬属强调夜战与近战,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始可歼敌制胜。於是我就召集各舰舰长在太康旗舰举行作战会议,宣示了我的作战概念和决心,以期沟通思想丶集中意志和力量,准备以破釜沉舟之精神与匪舰队死拼,适时萦回於脑海中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胜利」两字而已。

    五月十五日忽接大陈防卫司令部的电报通知:「根据我派在海门的谍报人员报称,此间匪军本日调动频繁,船舰亦集中海门港内待命,情况非常特殊,似有积极蠢勤的模样。」旋於同日晚八时,又接防卫部电报通知:「匪军已於本晚分别於头门丶鲠门两真空岛屿登陆,且仍续在运输中,另有作战舰艇多艘在两岛附近掩护。」我认爲与匪舰队战斗的机会已至,乃即令饬太康丶太和丶嘉陵三舰组成爲打击部队(因速度相同),由一江山之南部海面向西驶往头门海面,实施威力搜索。另饬永顺丶永定两舰编爲後续之掩护战队,雅龙舰则在披山海面警戒。部署已定,我即以太康旗舰爲向导舰,太和和嘉陵以一千码之距离成单纵队形跟随,航向正西,以十节速率向头门海面实施威力搜索。各舰均在一级备战状态中,全闭灯火,队形只能以雷达管制,时阴天黑夜,微风平浪,各舰官兵均以满腔热血及坚强的意志,来迎接战斗。於次日天将黎明的时候,我命令太康向北转向,向头门与鲠门两岛间之水道航进,忽发现头门以西海面有匪FS型舰两艘,亦向北航进中,双方距离约在,六千码左右,正爲三吋炮的最有效距离,我就下令各舰加速至十五节航进,同时开始快速射击匪舰第一艘,以太和舰三吋炮四门又嘉陵舰三吋炮一门,集中射击匪舰第二艘,而匪舰炮也旋即还击,均以太康舰爲目标,乃展开匪我海军第一次之激烈海战,双方炮战约十分钟之久,我站在太康舰驾驶台上,以望远镜了望,忽见匪第二艘舰先中弹起火,然後第一艘舰亦中弹起火,此时太康舰前後左右,亦落弹甚多,水注四起,硝烟缭绕,惟仅士兵舱中了一弹,尚无大碍。我看战况有利,令饬各舰瞄准快放,忽见匪两舰不支,冒着浓烟转向西驶海门湾缓缓而去,谅必负重伤败逃。我正欲追击之际,忽发现匪积谷山上之重炮数门,立即向我舰队射击,因我方火炮口径较小,射程亦短,且军舰不宜与岸炮对抗,马汉将军早曾指明,兼以此时业已天明,我乃令饬太康丶嘉陵两艘回大陈港整备,另令饬太和舰驶往鱼山海面巡弋侦察,乃以胜利而愉快的心情,结束了匪我海军历史性的第一次水面舰队对战。(头门海战经过概图见附图一)

   刘广凯: 大陈撤退战役前后忆往

七丶鱼山海战

    在头门海面匪我海战结束後,我很怀疑在三门湾附近可能有匪军舰艇的集结,於是就命令太和舰(舰长雍成学上校)驶向鱼山列岛海面去侦巡,并相机实施威力搜索。大陈岛距离台湾二百浬以外,临时的空援申请,缓不济急。且因距离遥远,我机即使临空助战,其留空时间也很受限制,但敌情紧急,爲我舰队之安危存亡计,只有自行派舰去侦巡,俾期尽早了解敌情,太和舰於奉命後,由头门岛海面径驶鱼山。当时海面略有晨雾,视界较短,能见度约在五丶六浬左右,於○八:○○太和舰雷达发现在该舰之北约二万码之距离,有两个大型目标向南移动中。我於太康舰接获报告後,就命令该舰接近侦察,太和舰以战速十五节航向○○○向敌接近中,於○八:五○果发现匪巨型舰两艘,成纵队向南航驶中。太和舰长以我所指示的「见敌必战」之精神,备战接敌,於○九:○○敌我距离约八千码时,太和舰改变航向二七○度以争取丁形有利对势,并开始炮击。匪之先头舰的舰首炮(该舰装俄造5"1炮四门),亦同时向我舰射击,惟其馀各炮及殿後舰,因对势不利的关系,无法射击。太和舰三吋炮四门,快速齐放,目睹匪的先头舰中弹数发,其馀各弹之很多水注,均能笼罩目标的四周。在炮战十分钟後太和舰的右弦忽中一弹,在水线上爆炸,炸开一个人洞,直径约五呎左右。当时敌我距离只有六千码左右,而匪舰也向右转向,颇有展开与我平行战斗的趋势,雍舰长见情况封我不利,乃立即改变航向二二五度快速脱离,而不意匪军两舰,也并未追击,转向西北方向而去。时我驻防於鱼山岛上的陆军官兵,曾目睹此次海战之激烈战况,均替太和舰捏

   了一把冷汗。由於我方岸炮射程较短,也无法支援,一直看到太和舰脱离危险後,方才放心,但对该舰勇敢的战斗精神乃赞叹不已。(鱼山海战经过概图如附图二)
看着那黑黑的烟不爽,哪位给讲讲实现排白烟困难吗?当年是否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