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点航空发动机难题被攻克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55:20
中国重点航空发动机难题被攻克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小课堂
  中航工业涡轮院科技展览馆,那一个个状似桨叶的叶片和由叶片组成的一台台风扇、压气机、涡轮,在向人们诉说着我国自主发展航空动力、突破关键技术的成果。还有,基于这类航空叶轮机技术衍生的系列射流风机,反映了涡轮院“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
  这些成果和产品,与该院叶轮机试验研究室员工的攻坚风采、市场理念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个研究室,就是一个航空叶轮机零件、部件试验及其试验技术研究、试验设备设计的专业科室,同时又是院里一个民品研发主力单位。
  一个勇于担当、创造“第一”的团队。
  航空叶轮机,就是涡喷、涡扇航空发动机中的旋转部件。这些部件相互匹配,形成工作循环,使空气和燃气能量转化为牵引、推进飞行器的推动力。室自组建40多年以来,开创了我国航空科研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一个突破和掌握其试验技术,成功用于并完成我国首台中推涡扇发动机用七级高压压气机试验验证。在平面叶栅性能试验方面与德国宇航院合作,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航空动力科研行业与西方同行竞技,并在该领域赚到第一笔外汇的单位。第一次攻克对转涡轮试验技术,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全尺寸对转涡轮性能试验;自主设计与在建国内第一台超大功率加温加压压气机试验器,为追赶世界先进压气机试验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室里组成攻关团队,针对某重点型号压气机试验表现出来的喘振裕度不足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找出了试验设备局部缺陷影响压气机试验结果的原因。通过对设备相关系统的改进设计和试验验证,解决了压气机试验喘振裕度不达标的技术难题。在长期科研试验过程中,相继填补了级间流场测试技术、压力畸变试验技术和钛火试验技术等多项国内研究空白,多次荣获部级科技成果奖。
  一个追逐市场经济大潮,践行“实验室经济”理念的群体。
  在完成科研试验主业的同时,室里还利用专业人才,把试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把航空叶轮机技术用于民用叶轮机产品开发。近些年,室里研发的通风机、吹雪风机、矿用主扇/局扇风机已成功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和矿山通风工程。
  今天,在成都-九寨公路上1公里多长的牛角垭隧道中,自驾游者照常能呼吸到山中那甜丝丝的“富氧”;列车通过宝-成线上秦岭山区最长的15公里隧道时,旅客同样觉得空气清新。这就是叶轮机室设计制造、安装在隧道内的特种射流风机,制造出的呼吸舒畅的环境。今年,室内研发的吹扫车等民用产品也实现了销售。室里还积极利用自己在航空叶轮机非标试验设备设计与建设的经验,承揽到了多家企业、高校和业界院所的试验台设计和建设项目。同时,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首台套国产燃驱压缩机组研发。
  一个学习、成长环境令人羡慕的基层单位。
  这个研究室,拥有系统配套的员工培养制度。实行“季度点评”和“年终考核”,检验入职10年以内员工的技术素质提升情况。而入职3~5年的员工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完成学习、成长任务的权重大于完成科研任务;专家、老同志和作为师傅的员工完成传帮带任务的权重大于自己承担的项目,并与个人绩效挂钩。
  室里常年开办“叶轮试验讲坛”,用于交流和分享员工从工作实践中的技术经验、方法和工作中的困惑。同时,邀请高校教授和院里专家来室授课。三年来,室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超过20次,参培人员超过150人次。
  他们的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成长,形成了层次、结构合理的梯队,一批年轻员工成为了主试验员或项目负责人。室里89名员工中,28人拥有高级职称。其中有中航发动机首席技术专家2名、一级技术专家1名、二级技术专家2名;有中航发动机首席技能专家1名,二级技能专家2名。这个室还走出了多位行业知名的叶轮机试验技术专家,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十二五”以来,室里试验任务年均增幅近50%,非航空产品研发任务也在年年攀升,同时还承担了绵阳新基地建设任务。而员工是“一人多岗”,要参与多个试验设备和项目的工作。室班子认为,只有不断提升团队攻坚的意志力和市场意识,坚持培养员工形成的技术内生力,才生成了战胜任务繁重、技术攻坚挑战的方法与动力。(向宏辉 代秋林)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2-02/7025884.shtml中国重点航空发动机难题被攻克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2015年02月02日  来源:中国航空报 




小课堂  中航工业涡轮院科技展览馆,那一个个状似桨叶的叶片和由叶片组成的一台台风扇、压气机、涡轮,在向人们诉说着我国自主发展航空动力、突破关键技术的成果。还有,基于这类航空叶轮机技术衍生的系列射流风机,反映了涡轮院“寓军于民”的发展战略。  这些成果和产品,与该院叶轮机试验研究室员工的攻坚风采、市场理念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个研究室,就是一个航空叶轮机零件、部件试验及其试验技术研究、试验设备设计的专业科室,同时又是院里一个民品研发主力单位。  一个勇于担当、创造“第一”的团队。  航空叶轮机,就是涡喷、涡扇航空发动机中的旋转部件。这些部件相互匹配,形成工作循环,使空气和燃气能量转化为牵引、推进飞行器的推动力。室自组建40多年以来,开创了我国航空科研领域的多个“第一”。第一个突破和掌握其试验技术,成功用于并完成我国首台中推涡扇发动机用七级高压压气机试验验证。在平面叶栅性能试验方面与德国宇航院合作,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航空动力科研行业与西方同行竞技,并在该领域赚到第一笔外汇的单位。第一次攻克对转涡轮试验技术,成功完成国内首次全尺寸对转涡轮性能试验;自主设计与在建国内第一台超大功率加温加压压气机试验器,为追赶世界先进压气机试验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室里组成攻关团队,针对某重点型号压气机试验表现出来的喘振裕度不足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找出了试验设备局部缺陷影响压气机试验结果的原因。通过对设备相关系统的改进设计和试验验证,解决了压气机试验喘振裕度不达标的技术难题。在长期科研试验过程中,相继填补了级间流场测试技术、压力畸变试验技术和钛火试验技术等多项国内研究空白,多次荣获部级科技成果奖。  一个追逐市场经济大潮,践行“实验室经济”理念的群体。  在完成科研试验主业的同时,室里还利用专业人才,把试验室里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有市场需求的产品,把航空叶轮机技术用于民用叶轮机产品开发。近些年,室里研发的通风机、吹雪风机、矿用主扇/局扇风机已成功用于公路、铁路隧道和矿山通风工程。  今天,在成都-九寨公路上1公里多长的牛角垭隧道中,自驾游者照常能呼吸到山中那甜丝丝的“富氧”;列车通过宝-成线上秦岭山区最长的15公里隧道时,旅客同样觉得空气清新。这就是叶轮机室设计制造、安装在隧道内的特种射流风机,制造出的呼吸舒畅的环境。今年,室内研发的吹扫车等民用产品也实现了销售。室里还积极利用自己在航空叶轮机非标试验设备设计与建设的经验,承揽到了多家企业、高校和业界院所的试验台设计和建设项目。同时,作为牵头单位,承担了首台套国产燃驱压缩机组研发。  一个学习、成长环境令人羡慕的基层单位。  这个研究室,拥有系统配套的员工培养制度。实行“季度点评”和“年终考核”,检验入职10年以内员工的技术素质提升情况。而入职3~5年的员工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完成学习、成长任务的权重大于完成科研任务;专家、老同志和作为师傅的员工完成传帮带任务的权重大于自己承担的项目,并与个人绩效挂钩。  室里常年开办“叶轮试验讲坛”,用于交流和分享员工从工作实践中的技术经验、方法和工作中的困惑。同时,邀请高校教授和院里专家来室授课。三年来,室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超过20次,参培人员超过150人次。  他们的人才队伍得到了快速成长,形成了层次、结构合理的梯队,一批年轻员工成为了主试验员或项目负责人。室里89名员工中,28人拥有高级职称。其中有中航发动机首席技术专家2名、一级技术专家1名、二级技术专家2名;有中航发动机首席技能专家1名,二级技能专家2名。这个室还走出了多位行业知名的叶轮机试验技术专家,成为国内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十二五”以来,室里试验任务年均增幅近50%,非航空产品研发任务也在年年攀升,同时还承担了绵阳新基地建设任务。而员工是“一人多岗”,要参与多个试验设备和项目的工作。室班子认为,只有不断提升团队攻坚的意志力和市场意识,坚持培养员工形成的技术内生力,才生成了战胜任务繁重、技术攻坚挑战的方法与动力。(向宏辉 代秋林)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5/02-02/7025884.shtml
怎么说呢;

当年“昆仑”、“太行”也是这么宣传的,许多字词一模一样。
好吧,你又突破了,这样的消息每见一次吐一次,你让我吐啊吐啊吐,就习惯了
TlJdMxFc 发表于 2015-2-2 11:45
怎么说呢;

当年“昆仑”、“太行”也是这么宣传的,许多字词一模一样。
八股文就是填空题。
能看出门道的,也需要功力才行。
这喘振裕度难题都解决了多少次了,一个空白也不能老填吧
十年八股如一日,一把辛酸泪啊
哪款发动机?太行?
limeng2510 发表于 2015-2-2 15:41
这喘振裕度难题都解决了多少次了,一个空白也不能老填吧
发动机这块带个涡轮的都可能碰到这问题,然后我们来数一数在搞的涡桨,涡扇,涡轴......好了我已经晕了
我们的材料已经过关, 不过关的是数学, 说透了就是设计者知道原理,但不会算,大部分只能靠套靠蒙靠试。
rogerkkk123 发表于 2015-2-2 15:53
我们的材料已经过关, 不过关的是数学, 说透了就是设计者知道原理,但不会算,大部分只能靠套靠蒙靠试。
不过很多时候还真是靠无数的蒙去一个一个试。知道原理,算就交给天河了。
还是突破,还是突破。就是不实用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5-2-2 16:30
不过很多时候还真是靠无数的蒙去一个一个试。知道原理,算就交给天河了。
大点的方向肯定靠理论和想象来“蒙”, 细节计算有天河没错, 但是关键人需要先建好这个数学模型,天河才能算。我想毛子女科学家说的“数理”功底就是这个, 通过一个数学模型把工程各点的物理学特性描述出来,然后给天河算,找出最佳点,比如发动机叶片的连续弧度和安装角度等等。 我们高等教育出来的工科生可能比较欠缺这方面的能力, 做工程师强但做设计师弱。
rogerkkk123 发表于 2015-2-2 17:09
大点的方向肯定靠理论和想象来“蒙”, 细节计算有天河没错, 但是关键人需要先建好这个数学模型,天河才 ...
国内的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研,这些年被急功近利搞得有点乱。基础科学强大了,才能盖高楼。
前些天还在吹WS10推力达到14吨了。也不想想,真有这种事还用WS15干什么!
odyseus 发表于 2015-2-2 17:28
前些天还在吹WS10推力达到14吨了。也不想想,真有这种事还用WS15干什么!
     三代发动机如果挖掘潜力到极致 就算是做到16吨以上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只是良好的发动机不能只盲目追求推力 要留点余量  否则寿命及推重比等等地方都会有损失 太行到不到14吨乃至更高 这跟需不需要WS15没有冲突 你的逻辑就不对
泰国刀削面 发表于 2015-2-2 17:24
国内的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研,这些年被急功近利搞得有点乱。基础科学强大了,才能盖高楼。
60年代当时以华罗庚为代表中国数学界在基础数学方面已经开始与外国的水平并驾齐驱了,但是由于中国的基础工业太差,就是缺门太多,想搞也无能为力,现在中国的基础工业大发展,就是缺门基本补齐,但是回首一看基础研究没跟上,只好再补课。
odyseus 发表于 2015-2-2 17:28
前些天还在吹WS10推力达到14吨了。也不想想,真有这种事还用WS15干什么!
四代机涡扇是小涵道的,符合超巡需求,
三代机涡扇推力再高,也没用
高兴的是, 涉及到中推得7级高压压气机。
这款中推涡扇是涡扇13呢,还是新的9500kgf中推呢?
我们的FC1,  歼31,和飞豹子迫切需要新的发动机。
白人救世主 发表于 2015-2-2 17:44
三代发动机如果挖掘潜力到极致 就算是做到16吨以上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只是良好的发动机不能只盲 ...
这么说有意思吗?要是把歼82做到极致,是不是也能枪挑F22呢?!很反感那种判断问题不考虑技术、只考虑愿望,更加容不得质疑的做法。要是这样的话,以后谁还敢讲真话?!
有些八股文还看得出是写什么,有些八股文看完了不知道写什么,年年突破月月创新最后什么也没看到。
odyseus 发表于 2015-2-2 17:54
这么说有意思吗?要是把歼82做到极致,是不是也能枪挑F22呢?!很反感那种判断问题不考虑技术、只考虑愿 ...
   关键是你质疑的逻辑不对 研发WS15就代表现在的WS10做不到14吨 这个你自己的意思吧
掉渣 发表于 2015-2-2 17:52
四代机涡扇是小涵道的,符合超巡需求,
三代机涡扇推力再高,也没用
那你说现在J20用的,是三代发动机AL31,还是四代发动机WS15?再说涵道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总知道F119和F135的渊源吧?
odyseus 发表于 2015-2-2 17:57
那你说现在J20用的,是三代发动机AL31,还是四代发动机WS15?再说涵道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总知道F119 ...
普遍认为J20现在用的是三代发动机AL31,
F135用F119核心机放大涵道比增推,符合F35低空轰炸的性能需求。


中国航空动力之所以相对落后,恰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之前航发研制的主导思维类似于LS众多冷嘲热讽中所包含的调调,也就是重“具体型号”,而不注重航发的研制规律、流程以及相关配套的建立和发展。

这篇八股显然说的是624,624虽然也负责个别整机型号的研制,但更主要的职责是航发技术预研的。中国航发绝大多数核心机都是624研制的,而624开展的各种航发技术验证才是之前中国航发研制主要欠缺的。

这篇八股所说的技术突破说的主要也是航发试验技术的突破,这对于航发研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配套。这些恰恰正非常重要的突破,而很多人竟然去喷什么具体型号如何如何,真是太可笑了,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而且本身自己就是落后思维,竟然还好意思去喷这篇八股里的突破,就更加搞笑了。

中国航空动力之所以相对落后,恰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之前航发研制的主导思维类似于LS众多冷嘲热讽中所包含的调调,也就是重“具体型号”,而不注重航发的研制规律、流程以及相关配套的建立和发展。

这篇八股显然说的是624,624虽然也负责个别整机型号的研制,但更主要的职责是航发技术预研的。中国航发绝大多数核心机都是624研制的,而624开展的各种航发技术验证才是之前中国航发研制主要欠缺的。

这篇八股所说的技术突破说的主要也是航发试验技术的突破,这对于航发研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配套。这些恰恰正非常重要的突破,而很多人竟然去喷什么具体型号如何如何,真是太可笑了,完全驴唇不对马嘴。而且本身自己就是落后思维,竟然还好意思去喷这篇八股里的突破,就更加搞笑了。
提示想学习的军迷一下,这个说的是江油那边的事情

喷子就不必在意这些细节了,反正也记不住
[cp]【外媒称中国正与神秘外国买家商谈出售运20】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12月23日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可能于2017年接收首批量产型运-20。中国已开始与一个未透露身份的外国买家商谈出售运-20。[/cp]
转自微博
rogerkkk123 发表于 2015-2-2 15:53
我们的材料已经过关, 不过关的是数学, 说透了就是设计者知道原理,但不会算,大部分只能靠套靠蒙靠试。
要靠数学建模,要靠数学去建立流体力学,动力学,湍流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试验方法,然后才是通过实物和计算机的模拟仿真试验。现在最大的难点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湍流模型都是关口。各国在这个技术方面都是保密的,没有什么公开的资料可借鉴。而湍流模型而根据有关的研究竟然跟混沌理论挂上钩了,这对研究湍流模型更是加大了难度。
ly530408 发表于 2015-2-2 17:45
60年代当时以华罗庚为代表中国数学界在基础数学方面已经开始与外国的水平并驾齐驱了,但是由于中国的基础 ...
60年代当时以华罗庚为代表中国数学界在基础数学方面已经开始与外国的水平并驾齐驱了

真的假的?我不懂数学也不懂数学史,不要蒙我。
另:为啥说当年想搞也无能为力呢?
洪堡骑士 发表于 2015-2-2 17:53
高兴的是, 涉及到中推得7级高压压气机。
这款中推涡扇是涡扇13呢,还是新的9500kgf中推呢?
我们的FC1, ...
豹子就让它用WS9算了,反正以后不会再有改型了。
愚哉子安 发表于 2015-2-2 18:33
真的假的?我不懂数学也不懂数学史,不要蒙我。
另:为啥说当年想搞也无能为力呢?
不会蒙你的这是华罗庚条文地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jFkteRfjiwjiQMDGDD_
要是真能用才行啊。。。
愚哉子安 发表于 2015-2-2 18:33
真的假的?我不懂数学也不懂数学史,不要蒙我。
另:为啥说当年想搞也无能为力呢?
当年相搞也无能为力主要是以下原因
1。材料工业门类不齐
2。精加工的数控机床没有
3。大型的加工设备没有。
4。此外相应的应用类的科技研究也薄弱。
愚哉子安 发表于 2015-2-2 18:34
豹子就让它用WS9算了,反正以后不会再有改型了。
就这个WS9也是才捉摸透。
别老是突破,要看实际成果。。。。。。。。。。。。。。
看了这个八股真是没什么感觉,不过有一点还是很心慰的,那就是这个团队很年轻,这就是宝贝啊。
zxphony 发表于 2015-2-2 18:16
中国航空动力之所以相对落后,恰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之前航发研制的主导思维类似于LS众多冷嘲热讽中所包 ...
你的解释是正确的,航发预研先行,核心机的研制是关键,它不与具体飞机型号挂钩,否则某型飞机一旦研发下马就会导致某个发动机研制费用就打水漂了。
odyseus 发表于 2015-2-2 17:28
前些天还在吹WS10推力达到14吨了。也不想想,真有这种事还用WS15干什么!

三代发动机推力改进到14吨的多如牛毛,不了解可以网上查找,美国俄罗斯都有,你说他们还研制四代发动机干嘛?
不懂就不要随便发表意见,人家给你指正了自己还不服,还一口一口真话,自己大言不惭了别人指正倒有错似的。
odyseus 发表于 2015-2-2 17:28
前些天还在吹WS10推力达到14吨了。也不想想,真有这种事还用WS15干什么!
这个不是一码事。不是推力大就可以,娘娘的F119推力也不过150多千牛,而F110和F100的改进型都有140多千牛的。也不想想,真有这种事还用F119干什么自己度娘一下推重比、涵道比再来发言
每月都喜闻乐见有难题被攻克,有空白被填补!
比较胖狴犴 发表于 2015-2-2 22:07
这个不是一码事。不是推力大就可以,娘娘的F119推力也不过150多千牛,而F110和F100的改进型都有140多千牛 ...
我就知道有人会这么说。但是,请不要把别人想得都和某将军那么有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