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攻克十大世界性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28:28
5月24日,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在第十五届北京科博会“201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作题为《云智慧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走来——“从软件制造仪器”到“软件制造一切”》的主题演讲。

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在“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身上,就是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始终以“砍柴樵夫”般的坚韧与顽强,跋涉在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科学高峰上,即使古稀之年,面对“3次中风、4次心梗、7次至阎王殿”的生命挑战,依然以超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战胜病魔,执著奋进在创世界一流的“虚拟仪器”科研阵地上。

而支撑他的则是中国科学界应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正是怀着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理想追求,他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将全部精力投入虚拟仪器(VI)科学研究之中,自主创新112项新技术,攻克十大世界性难题并填补国内空白,特别是对“传递函数的测试及实时控制和反演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为提高虚拟仪器测量精度和范围开创新途径,被认为“可与‘光纤之父’诺奖得主高锟教授的‘光纤通信’成果相提并论”,使中美两国同步创造的虚拟仪器达到可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具有世界性重大意义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现代发明之一。

生命熔铸:“虚拟仪器之父”是怎样炼成的

1941年7月,应怀樵出生于浙江绍兴,这里人文底蕴深厚,而无论是早年受笃信佛教的母亲的熏陶,还是得益蔡元培曾担任校长的小学优良的教学传统,都使他从小树立了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1959年,应怀樵就读浙江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后应国家需要全班调整为应用力学专业。196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铁道科学院,致力于高速列车风洞课题研究,并到清华学习风洞测试分析技术。1965年,他参与我国核爆炸防护工程研究,接触到震动噪声和频谱分析,开始了虚拟仪器科研生涯,而早年五次转换专业,则练就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课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科技水平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影响更使他深感责任重大。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为国争光成为他深埋心中的梦想。而他也毫不讳言对诺奖的钟情,在他看来,诺奖不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更是激励创新、造福人类的精神泉源。

在他看来,以“四大发明”为标志,中华民族曾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却落伍了,应怀樵认为,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科学家理应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原创的重大突破,向诺奖冲刺。这不仅是一个科学家的荣誉,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要求。

正是怀着这样一份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应怀樵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科研探索之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首先要有敏锐、超前发现重大课题的科研能力。应怀樵介绍说,所谓“‘虚拟仪器’其实并非是传统的仪器,它是指集数据采集和信号调理器、信号处理技术与PC机技术于一体的软件制造仪器”。事实上,1965年他参加国防核爆炸防护工程课题——地下铁道核爆炸震动噪声与动力学测试分析的研究,当他遇到地铁道床的下沉残余位移(OHz)用硬件无法获得的难题时,就萌生了虚拟仪器的大胆构想——“用数字算法和软件取代硬件”,1973年他尝试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取代传统硬件模拟积分的方法解决上述难题,1979年获得成功,成为虚拟仪器的最早成功范例。同年于杭州召开的国防科委核试验全国防护工程学术会上,他提出虚拟仪器的核心概念——“软件制造仪器”,获得主持会议的中科院力学所所长郑哲敏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院士、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院士的赞扬和支持,比美国NI公司“软件是仪器”的概念提出早7年。

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还要有瞄准国际前沿,不断自我超越的创新意志。据了解,科学仪器与实验技术发展至今已走过模拟式、数字式、智能式三个阶段,从1983年~1986年,开始出现第四代仪器即虚拟仪器(简称VI)。而应怀樵的研究始终走在国际前列。1979年,他编撰的具有该领域应用成果的国内首部专著《振动测试和分析》出版发行,并不断自我超越:1982年《CZ测震仪与测振技术》出版发行,1983年出版了具有中国虚拟仪器早期构思实例框图的《波形和频谱分析与随机数据处理》。1985年他自筹资金创建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简称东方所),开始系统从事虚拟仪器库、移动实验室技术研究,提出“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目标,正式立题“DASP虚拟仪器库—振动噪声、模态分析移动实验室技术”研究,为此,他自立课题、自筹资金开始研究“PC卡泰”(PCCATAI)—微机卡式自动采集测试分析仪器。他还是国内外最早提出“用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来取代传统仪器的学者。此后,依靠持续创新,他带领团队突破了虚拟仪器的核心技术,开发出适合便携机和笔记本使用的小型数采卡和大容量数据采集分析(LCAS)软件,研制成功台式和笔记本式大容量智能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系统以及DASP“达世普”虚拟仪器库系统。这是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虚拟仪器产品,实现“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目标
1988年9月16日,中国虚拟仪器应用于火箭激振钱塘江大桥模态实验圆满成功。1993年3月,该仪器参加北京新技术展览会,并远赴加拿大参展获一致好评。1995年用于“长三捆”火箭全箭模态实验,1996年用于神舟载人飞船移动发射平台模态实验。2004年用于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臂架系统模态分析。2007年,在第二届全国虚拟仪器学术交流大会上,东方所的卓越贡献受到高度评价,应怀樵被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

产业报国:让DASP虚拟仪器库运行在每个实验台

伴随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时代的来临,如何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如何将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行销全世界,正成为中华民族是否真正崛起的重要标志。

数十载春秋,对十大世界性难题原创性的解决让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经历为应怀樵平添几分豪迈与自信。

一是基于平台式设计的VI库技术。用软件制造仪器,软硬件结合取代传统仪器,这一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意义的新路线对仪器制造业和测试技术界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了我国在VI研发方面的最高水平。

二是变时基(VTB)传递函数(导纳)测量分析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已完成神舟飞船750吨移动发射平台、“长三捆”大型运载火箭、航天员超重训练机模态实验等数十项国家重点项目,效果优良。

三是高精度频率、幅值、相位和阻尼测量技术。东方所原创的高精度频率计和幅值计,比国外常规方法提高精度100万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

四是超低频信号快速测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是原创倒熵熵、倒熵富、倒富熵等三种倒熵谱分析方法,达到倒谱分析的国际领先水平。

六是FFT/DFT分析方法,成为目前频谱细化主要方法之一,达到国际领先。

七是振动全息AVD“一入三出”实时测试分析创新技术,原创性地提出了全程微积分方法,实现AVD“一入三出”振动全息实时动态连续测量,达到国际领先。

八是自动化模态分析方法。一般人员通过简单操作即可获得专家级的模态分析结果。

九是24位“双核”变幅基A/D高精度超量程160dB数采仪技术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十是突破传递函数的测试及实时控制和反演关键技术为提高仪器测量精度和范围开辟新途径。此技术是一项世界难题,可极大扩展仪器的频率测试范围,提高测试精度,极具国际竞争力。

仅仅拥有一流的成果还远远不够,在应怀樵眼里,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代企业家,对科学及人类进步事业的热爱,和凭借巨额财富设立的诺贝尔奖,使他成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科学与进步的杰出人物,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当虚拟仪器技术攀上科学顶峰的时候,应怀樵直面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命危机,依然没有停止探索与奋进的脚步,开始积极思考中国虚拟仪器的产业化之路,树立起“让INV系统走进每一个实验室,让DASP软件运行在每个实验台上”的宏大目标。
为此目标,他在建所之初就提出“勤奋、创新、坚持、自强、和谐”的十字座右铭和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玻尔所”精神和“六要三不要”的处事准则等基础上,发展成为涵盖精神追求、道德情操的18条共336字法则及幸福六大原则的企业文化,加强了东方所的文化凝聚力。

以此为纽带,东方所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与全国重点高校合作,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专业急需人才,以及行业高端人才,该所研究团队也扩大到40余人,拥有博士、硕士数十名,成为虚拟仪器领域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他还成功组织和主持了23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学术会议,1997年至今主编《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九卷等十多部专著及《倒熵谱研究》等150多篇论文报告。同时,不断创新软硬件研发,推出CPCI式INV3020和LAN以太网式INV3060、USB式INV3018系列新产品,无线INV9500、手持式INV3080等硬件新产品和DASP的最新软件版本,积极推动产品市场化。

“软件制造仪器,软硬件结合取代传统仪器”能省掉大量昂贵和笨重的硬件材料和人力物力、设备、厂房和能源,便于生产和携带。这是一条划时代的新途径,是科学仪器和测试领域的一次突破和革命,是21世纪的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虚拟仪器DASP软件和INV移动实验室系统是与美国NI同步并行研发的,其中自主创新112项新技术,其中20多项达国际领先水平,是研发最早且核心技术搞得最好的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该成果产品累计销往2000多家用户,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打破了此类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省外汇数亿美元。目前,已广泛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许多部门,参与完成上百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测试。若在国内全面推广,其经济价值按我国2007年仪器产值估算,按软件取代硬件30%到一半计算,将产生600亿元到1000亿元/年的巨大价值,为促进技术变革和推动新兴产业形成,造福国计民生发挥重大作用。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广阔的国际市场,应怀樵认为中国虚拟仪器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达到世界普及”,这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信念!以领先的科技与执著的信念支撑,应怀樵和他的虚拟仪器产业化之路必将迎来胜利曙光!而作为科学家,应怀樵瞄准国际前沿的战略思考从未停止,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他又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实验室网络云时代——“云智慧仪器实验室”与“云智慧故障诊断中心”和“智慧仪器”的构想,提议国家尽快开展相关研究。

正如诺奖的创立者曾经践行的,科学精神与产业之路的生命熔铸将带给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或许,这正是以不竭的生命激情与创新意志跋涉于科学与产业化之路的“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教授所真正钟情的。
链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6/12/15236226_2.shtml

那位科普下虚拟仪器是干啥的?发展的怎么样了?
5月24日,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应怀樵在第十五届北京科博会“201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上,作题为《云智慧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走来——“从软件制造仪器”到“软件制造一切”》的主题演讲。

科学无国界,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在“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身上,就是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他始终以“砍柴樵夫”般的坚韧与顽强,跋涉在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科学高峰上,即使古稀之年,面对“3次中风、4次心梗、7次至阎王殿”的生命挑战,依然以超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战胜病魔,执著奋进在创世界一流的“虚拟仪器”科研阵地上。

而支撑他的则是中国科学界应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正是怀着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理想追求,他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将全部精力投入虚拟仪器(VI)科学研究之中,自主创新112项新技术,攻克十大世界性难题并填补国内空白,特别是对“传递函数的测试及实时控制和反演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为提高虚拟仪器测量精度和范围开创新途径,被认为“可与‘光纤之父’诺奖得主高锟教授的‘光纤通信’成果相提并论”,使中美两国同步创造的虚拟仪器达到可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具有世界性重大意义的成果,是中华民族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现代发明之一。

生命熔铸:“虚拟仪器之父”是怎样炼成的

1941年7月,应怀樵出生于浙江绍兴,这里人文底蕴深厚,而无论是早年受笃信佛教的母亲的熏陶,还是得益蔡元培曾担任校长的小学优良的教学传统,都使他从小树立了为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1959年,应怀樵就读浙江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后应国家需要全班调整为应用力学专业。1964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铁道科学院,致力于高速列车风洞课题研究,并到清华学习风洞测试分析技术。1965年,他参与我国核爆炸防护工程研究,接触到震动噪声和频谱分析,开始了虚拟仪器科研生涯,而早年五次转换专业,则练就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课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科技水平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影响更使他深感责任重大。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为国争光成为他深埋心中的梦想。而他也毫不讳言对诺奖的钟情,在他看来,诺奖不仅是一种崇高的荣誉,更是激励创新、造福人类的精神泉源。

在他看来,以“四大发明”为标志,中华民族曾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却落伍了,应怀樵认为,伴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科学家理应在高科技领域取得原创的重大突破,向诺奖冲刺。这不仅是一个科学家的荣誉,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时代要求。

正是怀着这样一份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应怀樵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科研探索之路。要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首先要有敏锐、超前发现重大课题的科研能力。应怀樵介绍说,所谓“‘虚拟仪器’其实并非是传统的仪器,它是指集数据采集和信号调理器、信号处理技术与PC机技术于一体的软件制造仪器”。事实上,1965年他参加国防核爆炸防护工程课题——地下铁道核爆炸震动噪声与动力学测试分析的研究,当他遇到地铁道床的下沉残余位移(OHz)用硬件无法获得的难题时,就萌生了虚拟仪器的大胆构想——“用数字算法和软件取代硬件”,1973年他尝试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取代传统硬件模拟积分的方法解决上述难题,1979年获得成功,成为虚拟仪器的最早成功范例。同年于杭州召开的国防科委核试验全国防护工程学术会上,他提出虚拟仪器的核心概念——“软件制造仪器”,获得主持会议的中科院力学所所长郑哲敏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院士、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院士的赞扬和支持,比美国NI公司“软件是仪器”的概念提出早7年。

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还要有瞄准国际前沿,不断自我超越的创新意志。据了解,科学仪器与实验技术发展至今已走过模拟式、数字式、智能式三个阶段,从1983年~1986年,开始出现第四代仪器即虚拟仪器(简称VI)。而应怀樵的研究始终走在国际前列。1979年,他编撰的具有该领域应用成果的国内首部专著《振动测试和分析》出版发行,并不断自我超越:1982年《CZ测震仪与测振技术》出版发行,1983年出版了具有中国虚拟仪器早期构思实例框图的《波形和频谱分析与随机数据处理》。1985年他自筹资金创建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简称东方所),开始系统从事虚拟仪器库、移动实验室技术研究,提出“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目标,正式立题“DASP虚拟仪器库—振动噪声、模态分析移动实验室技术”研究,为此,他自立课题、自筹资金开始研究“PC卡泰”(PCCATAI)—微机卡式自动采集测试分析仪器。他还是国内外最早提出“用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来取代传统仪器的学者。此后,依靠持续创新,他带领团队突破了虚拟仪器的核心技术,开发出适合便携机和笔记本使用的小型数采卡和大容量数据采集分析(LCAS)软件,研制成功台式和笔记本式大容量智能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系统以及DASP“达世普”虚拟仪器库系统。这是我国最早研制成功的虚拟仪器产品,实现“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目标
1988年9月16日,中国虚拟仪器应用于火箭激振钱塘江大桥模态实验圆满成功。1993年3月,该仪器参加北京新技术展览会,并远赴加拿大参展获一致好评。1995年用于“长三捆”火箭全箭模态实验,1996年用于神舟载人飞船移动发射平台模态实验。2004年用于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臂架系统模态分析。2007年,在第二届全国虚拟仪器学术交流大会上,东方所的卓越贡献受到高度评价,应怀樵被誉为“中国虚拟仪器之父”。

产业报国:让DASP虚拟仪器库运行在每个实验台

伴随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时代的来临,如何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拥有一席之地,如何将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行销全世界,正成为中华民族是否真正崛起的重要标志。

数十载春秋,对十大世界性难题原创性的解决让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经历为应怀樵平添几分豪迈与自信。

一是基于平台式设计的VI库技术。用软件制造仪器,软硬件结合取代传统仪器,这一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意义的新路线对仪器制造业和测试技术界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了我国在VI研发方面的最高水平。

二是变时基(VTB)传递函数(导纳)测量分析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国家发明专利。已完成神舟飞船750吨移动发射平台、“长三捆”大型运载火箭、航天员超重训练机模态实验等数十项国家重点项目,效果优良。

三是高精度频率、幅值、相位和阻尼测量技术。东方所原创的高精度频率计和幅值计,比国外常规方法提高精度100万倍,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

四是超低频信号快速测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五是原创倒熵熵、倒熵富、倒富熵等三种倒熵谱分析方法,达到倒谱分析的国际领先水平。

六是FFT/DFT分析方法,成为目前频谱细化主要方法之一,达到国际领先。

七是振动全息AVD“一入三出”实时测试分析创新技术,原创性地提出了全程微积分方法,实现AVD“一入三出”振动全息实时动态连续测量,达到国际领先。

八是自动化模态分析方法。一般人员通过简单操作即可获得专家级的模态分析结果。

九是24位“双核”变幅基A/D高精度超量程160dB数采仪技术达到国内首创,国际领先。

十是突破传递函数的测试及实时控制和反演关键技术为提高仪器测量精度和范围开辟新途径。此技术是一项世界难题,可极大扩展仪器的频率测试范围,提高测试精度,极具国际竞争力。

仅仅拥有一流的成果还远远不够,在应怀樵眼里,诺贝尔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代企业家,对科学及人类进步事业的热爱,和凭借巨额财富设立的诺贝尔奖,使他成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科学与进步的杰出人物,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当虚拟仪器技术攀上科学顶峰的时候,应怀樵直面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生命危机,依然没有停止探索与奋进的脚步,开始积极思考中国虚拟仪器的产业化之路,树立起“让INV系统走进每一个实验室,让DASP软件运行在每个实验台上”的宏大目标。
为此目标,他在建所之初就提出“勤奋、创新、坚持、自强、和谐”的十字座右铭和完全自由的判断与讨论的“玻尔所”精神和“六要三不要”的处事准则等基础上,发展成为涵盖精神追求、道德情操的18条共336字法则及幸福六大原则的企业文化,加强了东方所的文化凝聚力。

以此为纽带,东方所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与全国重点高校合作,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专业急需人才,以及行业高端人才,该所研究团队也扩大到40余人,拥有博士、硕士数十名,成为虚拟仪器领域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他还成功组织和主持了23届全国振动与噪声高技术学术会议,1997年至今主编《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九卷等十多部专著及《倒熵谱研究》等150多篇论文报告。同时,不断创新软硬件研发,推出CPCI式INV3020和LAN以太网式INV3060、USB式INV3018系列新产品,无线INV9500、手持式INV3080等硬件新产品和DASP的最新软件版本,积极推动产品市场化。

“软件制造仪器,软硬件结合取代传统仪器”能省掉大量昂贵和笨重的硬件材料和人力物力、设备、厂房和能源,便于生产和携带。这是一条划时代的新途径,是科学仪器和测试领域的一次突破和革命,是21世纪的仪器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发明之一。中国虚拟仪器DASP软件和INV移动实验室系统是与美国NI同步并行研发的,其中自主创新112项新技术,其中20多项达国际领先水平,是研发最早且核心技术搞得最好的科研成果。

截至目前,该成果产品累计销往2000多家用户,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打破了此类仪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省外汇数亿美元。目前,已广泛用于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许多部门,参与完成上百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测试。若在国内全面推广,其经济价值按我国2007年仪器产值估算,按软件取代硬件30%到一半计算,将产生600亿元到1000亿元/年的巨大价值,为促进技术变革和推动新兴产业形成,造福国计民生发挥重大作用。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广阔的国际市场,应怀樵认为中国虚拟仪器产业化之路任重道远,“达到世界普及”,这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信念!以领先的科技与执著的信念支撑,应怀樵和他的虚拟仪器产业化之路必将迎来胜利曙光!而作为科学家,应怀樵瞄准国际前沿的战略思考从未停止,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他又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实验室网络云时代——“云智慧仪器实验室”与“云智慧故障诊断中心”和“智慧仪器”的构想,提议国家尽快开展相关研究。

正如诺奖的创立者曾经践行的,科学精神与产业之路的生命熔铸将带给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或许,这正是以不竭的生命激情与创新意志跋涉于科学与产业化之路的“中国虚拟仪器之父”应怀樵教授所真正钟情的。
链接: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6/12/15236226_2.shtml

那位科普下虚拟仪器是干啥的?发展的怎么样了?
好啊
估计国内也是用labview的居多吧
“传递函数的测试及实时控制和反演关键技术”、 “软件制造仪器”、“下沉残余位移(OHz)”、“变时基(VTB)传递函数(导纳)测量分析方法”、“倒熵熵、倒熵富、倒富熵等三种倒熵谱分析方法” ,作为一名曾经的理科生,面对这样的词汇,不得不悲催地承认,咱已经彻底OUT了
一个也不知道,真的是高精尖啊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挺不靠谱啊
感觉 词汇混乱。。。   听说偏微分方程挺难的。。 当年上课就是在听天书
说实在的。。。只觉得很牛很牛很自豪。。。专业名词太多,作为文科毕业真的看不明白
尊重科学。
但。。。这个标题有歧意!
G语言。。。学了一个暑假放弃了
科技进步太快,老朽完全跟不上趟了。
farocean3000 发表于 2012-6-13 12:52
估计国内也是用labview的居多吧
DASP也兼容NI的硬件,类似于labview,软件性能很强大,不过硬件精度扩展性和功能集成度方面INV比NI还是有不小差距,毕竟是一个小研究所,能做到这步很了不起了
这么牛的人,只带40人的团队;这么牛的东西,累计销售才1个多亿。
我们也是搞这方面的,去年一年就是2个亿。
高铁综合检测车上的数据采集系统就是用东方所的INV+DASP构建的,采集频率根据联调联试特点设的不太高,最高的也不到5k/s,具体能做到多少不清楚,不过多通道采集和复杂条件下可靠性表现非常好
FFT也算成果??????
看不懂,高,实在是高。
szaac 发表于 2012-6-13 14:22
科技进步太快,老朽完全跟不上趟了。
他是搞算法的 年轻小弟写代码实现就好了  
这些东东真的头一次看到,完全不懂,惭愧啊
下学期就要学虚拟仪器设计…………
LabView,好东西啊
huili198401 发表于 2012-6-13 15:06
他是搞算法的 年轻小弟写代码实现就好了
可能误会了,老朽是本人自称。
曾经的工科生表示也看不懂
高速AD采集器还不能实现国产啊,这是我们做仪表的悲哀~
狗看星星,
╮(╯▽╰)╭,没文化连论坛都看不懂了……
晕了,没听说过这个,仪器还是虚拟的。
凡是八股吹风的都是好东西~
zxd1981 发表于 2012-6-13 14:34
DASP也兼容NI的硬件,类似于labview,软件性能很强大,不过硬件精度扩展性和功能集成度方面INV比NI还是有 ...
我10年前用过LabView,还去NI面试过。NI在虚拟仪器方面还是很牛的,现在安捷伦特在虚拟仪器方面怎么样啊?记得是NI的对手。
学测控仪器的表示羞愧难当!
tunnel3000 发表于 2012-6-14 17:35
晕了,没听说过这个,仪器还是虚拟的。
你查查LabView,很有名的虚拟仪器软件。
我们好久不提虚拟仪器的概念了'特别是对专业人士'我们现在提模块化仪器概念'主要是PXI(e)总线的模块'对于现在国防军工日新月异的电子设备'功能多型号多信号量多'面临着严峻的测试挑战'模块化仪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基于软件为核心的'复用通用硬件模块'构建定制化的测试系统'而labview是行业内快速构建测试系统的最强软件'虽然有不少牛人喜欢用VC,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国内这个相对冷门的行业'在经济形势不景气时'也可以保持增长'顺便提一句'labview除了用于测试'它还广泛用于快速原型设计'美国最新实验的电磁炮就是以labview编写的实验系统
吹,继续吹。东方所的东西以极其不稳定著称…现在稍微有点钱的都买B&K或者LMS的
好神棍啊,你们觉得呢?
完全看不懂
虚拟仪器技术就是利用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自1986年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都已将NI LabVIEW图形化开发工具用于产品设计周期的各个环节,从而改善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并提高了产品开发和生产效率。使用集成化的虚拟仪器环境与现实世界的信号相连,分析数据以获取实用信息,共享信息成果,有助于在较大范围内提高生产效率。虚拟仪器提供的各种工具能满足我们任何项目需要。
有待证实。
蛋总 发表于 2012-6-13 13:43
感觉 词汇混乱。。。   听说偏微分方程挺难的。。 当年上课就是在听天书
何止偏微分,常微分都很变态的
zhangee 发表于 2012-6-13 14:37
这么牛的人,只带40人的团队;这么牛的东西,累计销售才1个多亿。
我们也是搞这方面的,去年一年就是2个亿 ...
看你做什么项目。越基础的项目其直接经济效益越低,但其带动的下游产业产值越高。举个简单例子,质能方程的发现本身没有什么经济利益,但其带动的下游产业,核能利用等等价值相当可观。
把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描述的很复杂有点像不很出名的诗人,作家写的东西。让人看不懂!
真正的大家应该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虚拟仪器嘛,就是原先用专用仪器处理的功能,用软件来实现。它的优点就是便于实现,开发周期短,成本低,不过实时性肯定比不过硬件模拟仪器。
虚拟仪器是相对冷门点,一般测控、电子、机电专业人用的比较多。
文中提到的那些貌似高深的术语也就那回事,就把它理解成在这些领域应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