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类似J-20气动布局的鸭翼涡、边条涡相互影响的论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51:14
在论坛上总有军迷对气动布局感兴趣,然后了解一些概念后就开始“联想”,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其个人看法来推导认为目前J-20或者其他气动布局存在什么什么问题之类的。这里首先要给各位爱好气动布局的军迷说一下,空气动力学是个复杂的基于实验的科学,至今还有很多详细的气动现象还没有搞明白,需要利用风洞来做实验进行探索和验证,军迷们通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实际中军迷在基础知识方面都有欠缺,但是仍然有部分军迷未能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而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希望军迷还是谦虚一些,航空和空气动力学经过百年发展,有多少人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和积累,真的是先要学,搞懂前人工作,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再往上走。

下面是论文截图:




下面是论文的全文PDF文件:
大迎角下鸭翼涡与边条涡的干扰特性_马宝峰.zip(152.79 KB, 下载次数: 61)在论坛上总有军迷对气动布局感兴趣,然后了解一些概念后就开始“联想”,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由其个人看法来推导认为目前J-20或者其他气动布局存在什么什么问题之类的。这里首先要给各位爱好气动布局的军迷说一下,空气动力学是个复杂的基于实验的科学,至今还有很多详细的气动现象还没有搞明白,需要利用风洞来做实验进行探索和验证,军迷们通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实际中军迷在基础知识方面都有欠缺,但是仍然有部分军迷未能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而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希望军迷还是谦虚一些,航空和空气动力学经过百年发展,有多少人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和积累,真的是先要学,搞懂前人工作,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再往上走。

下面是论文截图:

鸭翼涡、边条涡.jpg (366.4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5 10:21 上传


鸭翼涡、边条涡02.jpg (372.98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5 10:21 上传


鸭翼涡、边条涡03.jpg (330.59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5 10:21 上传


鸭翼涡、边条涡04.jpg (278.74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5-1-5 10:21 上传


下面是论文的全文PDF文件:
大迎角下鸭翼涡与边条涡的干扰特性_马宝峰.zip(152.79 KB, 下载次数: 61)2015-1-5 10:23 上传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看完了,就评论一点:
这里面当做参照系的“常规布局”,连前缘襟翼都没有,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常规布局。
太专业的看不懂
另外差点漏说了,何止没有前缘襟翼,连正升力配平尾翼都没的……
看完了,就评论一点:
这里面当做参照系的“常规布局”,连前缘襟翼都没有,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常规布局。
要了解论文专题研究本身是有范围的,这篇论文本身是要研究鸭翼涡和边条涡的相互关系,其做对比并不是要去和常规布局去比,而是看有鸭翼和没鸭翼时的涡变化情况。
至于你所说的前缘襟翼,J20显然有前缘襟翼。让你看这篇论文,是让你看到底是下洗还是涡在起作用,别再拿下洗如何如何来说啥了。
这个太专业了。
不说鸭翼什么的。光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就没多少人学过。
涡流是什么,估计也没多少人清楚。
有论文有资料也不一定就看得懂。
坛子里多的是看热闹的,太专业的要求就算了吧。
TSQ 发表于 2015-1-5 10:46
要了解论文专题研究本身是有范围的,这篇论文本身是要研究鸭翼涡和边条涡的相互关系,其做对比并不是要去 ...
那这个是近距耦合鸭翼么?鸭翼在主翼上方那种?
T兄,关于2015尾撑切向的变化有何高论,可单独发帖大家讨论下。。
另外差点漏说了,何止没有前缘襟翼,连正升力配平尾翼都没的……
你没有搞明白这篇论文的前因后果:
1996年到2000年期间,611所提出边条翼鸭式升力体布局,2001年宋老发表了《小展弦比》论文,论文中对鸭翼涡和边条涡的相互关系论述不是很清晰,所以这篇2002年的文章针对这个鸭翼涡和边条涡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其研究本身就不是做常规布局和鸭式布局的对比。
要学会如何看论文。
那这个是近距耦合鸭翼么?鸭翼在主翼上方那种?
近距耦合鸭翼的研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事情,在现在的教科书中六能看到一些结论,去下载一本书去看吧,书名已经告诉你了。
一个伪军迷 发表于 2015-1-5 10:47
这个太专业了。
不说鸭翼什么的。光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就没多少人学过。
涡流是什么,估计也没多少 ...
可是总有人瓶子里有了点水就开始咣当


而且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
一个是论文所述的布局。
但是对比参照物变更为有正升力平尾,而且边条还延长的常规布局。
边条前段(也就是原鸭翼所占长度的)、后段产生的一脉相承的大涡流,结合被前缘襟翼推迟、内移的“微弱涡流”,基本上所有的分离流也都会合成到这一股唯一的粗大涡流中间。
再添加尾翼正升力配平的效果。
这样对比之下,第二页的升力对比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而且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对比:
一个是论文所述的布局。
但是对比参照物变更为有正升力平尾,而且边条还延长的常规布局。
边条前段(也就是原鸭翼所占长度的)、后段产生的一脉相承的大涡流,结合被前缘襟翼推迟、内移的“微弱涡流”,基本上所有的分离流也都会合成到这一股唯一的粗大涡流中间。
再添加尾翼正升力配平的效果。
这样对比之下,第二页的升力对比曲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T兄,关于2015尾撑切向的变化有何高论,可单独发帖大家讨论下。。
谈不上啥高论,我也就是一些网友说的“意识流”,没有计算也做不了计算,更没有风洞,只能凭感觉说。
2015的尾撑其实是进一步加长了,个人认为可能还是与减小超音速阻力有关,在某种程度上有点像SU27那个长尾椎,只是SU27是宽间距布局用中间尾椎,J20则是延长了尾撑。
TSQ 发表于 2015-1-5 11:08
谈不上啥高论,我也就是一些网友说的“意识流”,没有计算也做不了计算,更没有风洞,只能凭感觉说。
20 ...
同感,确实加长了,但从2001,到2011,到2015,尾撑切角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了。。
TSQ 发表于 2015-1-5 10:59
你没有搞明白这篇论文的前因后果:
1996年到2000年期间,611所提出边条翼鸭式升力体布局,2001年宋老发 ...
……好吧,按照你的说法,第二页的两条线之间的差距,就是鸭翼的増升效果?小迎角段还是反效果?
黑暗之音多雷蒙 发表于 2015-1-5 11:12
……好吧,按照你的说法,第二页的两条线之间的差距,就是鸭翼的増升效果?小迎角段还是反效果?
这是加了鸭翼参考面积增大的缘故,其实单看升力系数没什么意思,要看升阻比,参考面积这一项会被消掉。

smartfortwo 发表于 2015-1-5 11:17
这是加了鸭翼参考面积增大的缘故,其实单看升力系数没什么意思,要看升阻比,参考面积这一项会被消掉。


升阻比……全文没有提及阻力的任何变化。
而且对于鸭翼涡是在什么地方破裂的,貌似也没有提及。
smartfortwo 发表于 2015-1-5 11:17
这是加了鸭翼参考面积增大的缘故,其实单看升力系数没什么意思,要看升阻比,参考面积这一项会被消掉。


升阻比……全文没有提及阻力的任何变化。
而且对于鸭翼涡是在什么地方破裂的,貌似也没有提及。
升阻比……全文没有提及阻力的任何变化。
所以没什么意思,从小展弦比那篇文章来看,升力系数希望达到2左右,但四代机为超巡准备的小展弦比大后掠布局诱导阻力也大,所以j20,f22等机型亚音速升阻比很可能不如优秀的三代机,f35要强一些,它们的优化方向是超音速升阻比。总之,既要增升,也要减阻,光看一个讨论半天没什么意思。
……好吧,按照你的说法,第二页的两条线之间的差距,就是鸭翼的増升效果?小迎角段还是反效果?

搞清楚那个图的计算基础,论文中叙述的非常清楚,鸭翼计算是把鸭翼和机翼一起作为分母来计算的,其目的是避免由于气动面积大小带来的影响。
至于鸭翼小迎角起到副作用,你并没有真正了解飞机设计应该是从总体上进行考虑,飞机飞行不可缺少操纵面,无论是鸭翼还是平尾,按照论文中的比较方法,操纵面的引入都会让小迎角下面积增大(增加分母)而不会让升力大增,都是你说的所谓“副作用”。
TSQ 发表于 2015-1-5 11:30
搞清楚那个图的计算基础,论文中叙述的非常清楚,鸭翼计算是把鸭翼和机翼一起作为分母来计算的,其目的 ...
更长的边条算是纯粹的正面变量吧?

黑暗之音多雷蒙 发表于 2015-1-5 11:33
更长的边条算是纯粹的正面变量吧?


边条是大后掠角机翼,也会有下洗,同样在小迎角是增加面积而升力效果小于机翼,也是你说的“副作用”。
去下载我说的那本书看吧,里面有你说的这些东西的总结和相关知识。系统化学习远比这样零打碎敲的论坛交流更有用。
黑暗之音多雷蒙 发表于 2015-1-5 11:33
更长的边条算是纯粹的正面变量吧?


边条是大后掠角机翼,也会有下洗,同样在小迎角是增加面积而升力效果小于机翼,也是你说的“副作用”。
去下载我说的那本书看吧,里面有你说的这些东西的总结和相关知识。系统化学习远比这样零打碎敲的论坛交流更有用。
smartfortwo 发表于 2015-1-5 11:30
所以没什么意思,从小展弦比那篇文章来看,升力系数希望达到2左右,但四代机为超巡准备的小展弦比大后掠 ...
娘娘的亚音速升阻比可并不差。。
个人觉得这种专业的讨论很难靠谱。杨伟是科大少年班的实力,又在这一领域跟随良师宋文骢摸爬滚打那么些年,做出的选择会比坛里的军迷差?再看他们的成果,从歼十到小龙到二十,试飞一个比一个顺利,可以证明他们在气动方面的实力。这么顺利(尤其就气动方面而言)是世界罕有的。相比之下,有些设计出来的东西跌跌撞撞。

当然,大多数军迷只喜欢讨论武器参数,垂发数量越多越好之类。但是,识别人才,鉴别人的水平,是更高的一个境界,也是研究事物的一个有效着眼点。
支持干货!下回去学习!
猛犸8 发表于 2015-1-5 11:41
娘娘的亚音速升阻比可并不差。。
没说差,而且肯定比J20高,但相对F16,F35这样中等后掠角大展弦比机型可能差一些。当然结合超音速升阻比F22就无敌手了。
smartfortwo 发表于 2015-1-5 12:00
没说差,而且肯定比J20高,但相对F16,F35这样中等后掠角大展弦比机型可能差一些。当然结合超音速升阻比F ...
比35毕竟后掠角大了些,难免有所取舍,但依然在中等后掠角范围内。。
研究所都瞎了吗,竟然不来CD招人,高手们光眼神就可以你们省下可观的测试费用
乌不三 发表于 2015-1-5 10:40
太专业的看不懂
活到老,学到老
2015-1-5 12:17 上传

一个伪军迷 发表于 2015-1-5 10:47
这个太专业了。
不说鸭翼什么的。光是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就没多少人学过。
涡流是什么,估计也没多少 ...
科普一下,不就行了??
猛犸8 发表于 2015-1-5 11:11
同感,确实加长了,但从2001,到2011,到2015,尾撑切角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了。。
20的进度可谓神速啊
复旦一兵 发表于 2015-1-5 11:41
个人觉得这种专业的讨论很难靠谱。杨伟是科大少年班的实力,又在这一领域跟随良师宋文骢摸爬滚打那么些年, ...
进来科普一下,胜读十年书
所以没什么意思,从小展弦比那篇文章来看,升力系数希望达到2左右,但四代机为超巡准备的小展弦比大后掠 ...
小展弦比一文有升力系数希望到2的描述?我看了很多遍也没发现类似的描述,麻烦能发个截图吗?
小展弦比一文有升力系数希望到2的描述?我看了很多遍也没发现类似的描述,麻烦能发个截图吗?
从图表推算
TSQ 发表于 2015-1-5 11:35
边条是大后掠角机翼,也会有下洗,同样在小迎角是增加面积而升力效果小于机翼,也是你说的“副作用”。 ...
也就是说……比直接增大翼面积,效果好的很有限的意思?
也就是说……比直接增大翼面积,效果好的很有限的意思?
那是当然。
HH-9AA 发表于 2015-1-5 12:17
感脚尾撑的切角是为了跟未来二元喷管的锯齿形相配合..
这个修得不错
从图表推算
图表反推的话,鸭式149%对应升力系数1.39,升力体边条鸭181%,对应的升力系数貌似离2.0有点远。
感脚尾撑的切角是为了跟未来二元喷管的锯齿形相配合..
这图p得不错,不过沟也太深了,尤其是从下面看不应该有这么深,上面的沟倒是可能会深一些。
搞清楚那个图的计算基础,论文中叙述的非常清楚,鸭翼计算是把鸭翼和机翼一起作为分母来计算的,其目的 ...
如果能有个边条翼主翼后掠角变化的升力系数变化对比图就更有说服力了。

这个实验的主翼后掠角50度,貌似极少有常规边条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