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拒收11名高考状元?真的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4:25:17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内地考生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指针,面试表现亦很关键。今年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港大拒收高考状元痛了谁?

  首先,痛了各省市的状元们。在内地,高考状元是要被捧上天的。亲戚乡邻贺喜,学校政府嘉奖,报刊电视追访,各地名校抢录。甚至一些商人也打起了状元的主意,请他们做托儿,声称是吃了他们生产的什么液什么宝而成功的。可今年首次自行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竟然对11名状元说“不”,这实在让状元们,尤其是被拒的状元们郁闷之极。新华社的这篇报道没有说港大都怎么个面试法,但从文章所透露的“面试主要以日常生活题目为主,例如以卖盗版要不要受惩罚等进行讨论”来看,面试题目并不算难,11名状元们没能通过面试,可能这些考生确实是高分不高能,不被录取也就怪不得人家了。

  其次,痛了内地高校。每年招生季节,所有名校都会派出招生老师驻点在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密切注意高考成绩排在最前面的若干考生,当然,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当地的状元们。去年,某省理科高考状元,北大、清华招生的老师是轮番上门邀请他报考各自的学校,并给出各种丰厚的奖励条件。而招生结束后,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今年全国各地状元,全部被北大清华瓜分,其中,多少人进了北大,多少人进了清华,大致旗鼓相当等等。现在好,香港大学公然拒录了11名内地状元,这无意之中猛击了内地高校一下。你们趋之若鹜争着抢着要的“人才”,人家竟然不屑。是港大在故弄玄虚,或者埋没人才,还是内地高校的招生观念、人才观念太老土?

  最后,痛了我们的考试制度。新华社的报道没有说被拒录的状元占多大比例,17个省市的学生报名,有11个状元被拒,这比例不能说小。如果比例不小的状元,面试都不能过关,说明制造这些状元的考试方法令人怀疑。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我们注重死记硬背的考试制度批评很多。不久前,看到一张小学竞赛试卷,里面有两道题让我哭笑不得:接电话以电话铃响几声为宜?与人握手握多长时间为佳?我们机械刻板的考试已经真正从娃娃抓起,渗透到了幼小的心灵。像这样的考试,造就出来的状元有多少意义?如果以考查知识的死记硬背为主的考试制度不改变,我们只会造就一批缺乏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考试机器,处于他们顶端的状元自然要被拒收。

  几年前,处于无锡的江南大学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几所学校共办了一个莱姆顿学院。四年前第一次招生时,录取的都是各省市本二批次以下的考生,考分都不高,有的甚至相当差。今年,这批学生毕业了,大多都在长三角地区的外企找到了工作,还有范百灵等7名同学取得了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让人不敢想像。这也许说明,高考分数对一个人能否最终成才,只能是一种参考而已。

  对高考状元比较公允的社会态度可能是:考成了第一当然值得高兴,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招生时,“状元”应该被重视,但绝不应被追捧。哪一天,北大、清华也对高考状元说“不”,可能说明我们的考试和教育制度就又前进一步了。据新华社报道,今年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表示,学校并不单纯以内地考生高考分数作为招生指针,面试表现亦很关键。今年最后录取的250人中,11名各省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拒之门外。

  港大拒收高考状元痛了谁?

  首先,痛了各省市的状元们。在内地,高考状元是要被捧上天的。亲戚乡邻贺喜,学校政府嘉奖,报刊电视追访,各地名校抢录。甚至一些商人也打起了状元的主意,请他们做托儿,声称是吃了他们生产的什么液什么宝而成功的。可今年首次自行在内地招收本科生的香港大学竟然对11名状元说“不”,这实在让状元们,尤其是被拒的状元们郁闷之极。新华社的这篇报道没有说港大都怎么个面试法,但从文章所透露的“面试主要以日常生活题目为主,例如以卖盗版要不要受惩罚等进行讨论”来看,面试题目并不算难,11名状元们没能通过面试,可能这些考生确实是高分不高能,不被录取也就怪不得人家了。

  其次,痛了内地高校。每年招生季节,所有名校都会派出招生老师驻点在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密切注意高考成绩排在最前面的若干考生,当然,最受关注的自然是当地的状元们。去年,某省理科高考状元,北大、清华招生的老师是轮番上门邀请他报考各自的学校,并给出各种丰厚的奖励条件。而招生结束后,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新闻。今年全国各地状元,全部被北大清华瓜分,其中,多少人进了北大,多少人进了清华,大致旗鼓相当等等。现在好,香港大学公然拒录了11名内地状元,这无意之中猛击了内地高校一下。你们趋之若鹜争着抢着要的“人才”,人家竟然不屑。是港大在故弄玄虚,或者埋没人才,还是内地高校的招生观念、人才观念太老土?

  最后,痛了我们的考试制度。新华社的报道没有说被拒录的状元占多大比例,17个省市的学生报名,有11个状元被拒,这比例不能说小。如果比例不小的状元,面试都不能过关,说明制造这些状元的考试方法令人怀疑。多年来,社会各界对我们注重死记硬背的考试制度批评很多。不久前,看到一张小学竞赛试卷,里面有两道题让我哭笑不得:接电话以电话铃响几声为宜?与人握手握多长时间为佳?我们机械刻板的考试已经真正从娃娃抓起,渗透到了幼小的心灵。像这样的考试,造就出来的状元有多少意义?如果以考查知识的死记硬背为主的考试制度不改变,我们只会造就一批缺乏创造性和创新精神的考试机器,处于他们顶端的状元自然要被拒收。

  几年前,处于无锡的江南大学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几所学校共办了一个莱姆顿学院。四年前第一次招生时,录取的都是各省市本二批次以下的考生,考分都不高,有的甚至相当差。今年,这批学生毕业了,大多都在长三角地区的外企找到了工作,还有范百灵等7名同学取得了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知书,让人不敢想像。这也许说明,高考分数对一个人能否最终成才,只能是一种参考而已。

  对高考状元比较公允的社会态度可能是:考成了第一当然值得高兴,但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招生时,“状元”应该被重视,但绝不应被追捧。哪一天,北大、清华也对高考状元说“不”,可能说明我们的考试和教育制度就又前进一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1 9:39:52编辑过]
8知道消息真实性,也8是状元
但是痛恨中国教育制度
如果是SL考试[em02][em02]偶考满分不成问题
嘿嘿
[B]以下是引用[I]飞翔天宇[/I]在2005-7-21 9:47:00的发言:[/B][BR]8知道消息真实性,也8是状元
但是痛恨中国教育制度
如果是SL考试[em02][em02]偶考满分不成问题
嘿嘿

SL 专业高手?[em01]
高分低能的太多了
香港不知道,但境外大学来大陆招生不收高考状元倒是一直有这个传统。
他们认为这类型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能力,只会背书和狂做习题。

是否偏颇就不说了(觉得肯定有点儿),但也确实反映了国内外对于教育的不同理解。
国内外对于教育理念就不一样
[B]以下是引用[I]钢铁卫士001号[/I]在2005-7-21 9:48:00的发言:[/B][BR]嘿
SL 专业高手?[em01]

那是
专业中的专业
高手中的高高手
那就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B]以下是引用[I]88D[/I]在2005-7-21 9:50:00的发言:[/B][BR]高分低能的太多了

未必就要说高分低能
能考高分也是中能力,问题是
大家欣赏的能力不一样而已
说白了还是教育理念不一样
培养的能力和方面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讲
还是该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
但是现在推翻了现在的制度也没有合适的制度来取代..矛盾啊
能力不是完全可以由分数体现的
现在相当多数人都是属于死读书类型
这样的人进入大学后很难找到方向的
进入大学后大多数人都是混着玩的
[B]以下是引用[I]飞翔天宇[/I]在2005-7-21 10:17:00的发言:[/B][BR]了
未必就要说高分低能
能考高分也是中能力,问题是
大家欣赏的能力不一样而已
说白了还是教育理念不一样
培养的能力和方面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讲
还是该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


对啊,能考高分的总体智力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偶说多少有点偏颇。
估计他们所针对的并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也是针对教育理念的吧。
这点个人体会比较深。基本最重要的技能都是毕业后在工作中学会的。高中以前的知识基本都快忘记光了....有一定的基础就行,搞得太高深实在是没有必要。甚至只为了分数的学习方式实在是误人子弟。
偶当年的同学中就有900分的高考状元,读了清华。按说这样的人应该成为科技文化的精英人才,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照样成为了为了就业而学习的普通干部....
是啊,学校里学的大多没什么大用,基本上全是在工作中学习
准确点说
在高中学习阶段可以取得高分的人
自学能力不一定合格
所以在进入大学后很容易不知如何找到学习的方向
高中学习阶段有人管,大学了没人管,一下就玩疯了
大学主要靠"三自"
[B]自觉,自学,自立[/B]
[B]以下是引用[I]nebraska[/I]在2005-7-21 11:23:00的发言:[/B][BR]大学主要靠"三自"
[B]自觉,自学,自立[/B]
基本上没几个人可以做到
当然只是理想
现在网络和游戏太有诱惑力了,要做到自觉,自学不容易噢
大学里出来的可都是全方位人才啊
[B]以下是引用[I]飞翔天宇[/I]在2005-7-21 10:17:00的发言:[/B][BR]了
未必就要说高分低能
能考高分也是中能力,问题是
大家欣赏的能力不一样而已
说白了还是教育理念不一样
培养的能力和方面也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讲
还是该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
对,主要是教育理念.[em05][e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