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们联手造势、集体捂盘、高开死守、仍在力挺虚高房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07:29
开发商们联手造势、集体捂盘、高开死守、仍在力挺虚高房价……

新政实施后,展看楼市百日博弈怪状图
楼市博弈之怪状
  博弈之一:联手造势
  “圈内”人士透露,5月中旬的一天,上海的大开发商们聚了一次。名义上是形势分析会,事实上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不降价,“都要挺着,圈子里就这么定了”。
  6月初,在上海佘山脚下,开发豪宅的一些企业再开碰头会,“统一认识”:只要挺过3个月,市场就会回暖,楼价一定要坚持在原来的价格上。
  6月底,在中国发展研究院举办的房地产形势研讨会,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一负责人大谈“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见成效”,“我们的盘底,从三、四、五月来看,已经出现了供略大于求的情况,所以目前房价不具备回探、回弹和大跌的可能,回涨是将会出现的正常趋势,也是众望所归的房市”。
  7月初,上海某地产集团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先是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目的已经达到”,接着矛头直指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了消费恐慌、自用市场严重伤及,政策的效用开始受偏移、受扩大”。这名地产商声称,是政策导致“消费预期被完全扭转”,使“消费进入抑制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在商品住房一级市场,大部分开发商并未真正“收手”。面对系列楼市调控,他们在短暂的沉默后,表面上开始附和,大谈调控的目的已经达到;暗地里却在力挺房价,认为熬过3到6个月后,就会“昨日重现”——房价将迎来如去年第四季度一样的强烈反弹。
  博弈之二:集体“捂盘”
  开发商们博弈楼市、力挺房价的另一方式是集体“捂盘”,推迟销售。按常规,五、六月份是楼市销售旺季,而今年调控政策出台后,长三角等楼市敏感地区,许多具备销售条件的楼盘纷纷延迟开盘,一拖再拖。
  以宁波为例,去年前5个月的新开楼盘达22个,而今年同期只开了5个。上海、南京、杭州5月份以来新盘推出的节奏明显放缓,部分准备近期上市的楼盘多次推迟开盘时间。开发商们声称只要能坚决“捂住”,最快到九、十月份行情就可能恢复;最多挺过第四季度,楼市就会进入下一个“蜜月期”。
  更有甚者,一部分开发商还挂高房价,阻吓购房者。在他们看来,反正卖不出去,还不如高挂房价试探市场。上海静安区的“协和城丽豪酒店公寓”在网上竟将销售单价高挂至4万元/平方米,整个6月份,其可售房源套数一套未少,说明没有成交。在杭州,一些极度“自信”的开发商也逆市而动提价开盘。譬如位于拱墅区的锦昌文华二期,6月开盘时将均价拔高至约1万元/平方米,不仅比其一期8500元/平方米的均价高出一截,就是和周边9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楼价比,也是“鹤立鸡群”。当然,这些楼盘的月销售记录大多是“零”。
  博弈之三:死守高价
  千方百计地对高房价进行捍卫乃至死守,是开发商博弈楼市的起点也是终点:涨价就像“坐火箭”,降价却像“挤牙膏”。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面对连月的“零成交”,大开发商也不轻言降价。就是有一些中小开发商迫于生计,要调价也是采取小幅迂回战术,一百元一百元地下调。新盘打折最多不过每平方米千元,少的也就百十来元。优惠后的房价依旧远高于去年10月新一轮疯长之前的价格。
  位于上海闸北区的“公园城市”是一个分批销售的项目,去年10月,一期开盘合同均价为7817元/平方米,而今年3月推出的第三批房源均价已升至11003元/平方米。尽管五六两月连续“零成交”,其第四批房源合同均价还是高达10386元/平方米,只是比上一批象征性地降了点;而第五批房源的合同价也只是微微下调,还是高达10174元/平方米。
  开发商何以坚挺
  在短短20年里,靠汲取地产、房产之暴利,中国房地产业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巨富群体。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榜中,主业从事房地产的富豪逐年上升,2000年是25人,2003年增加到35人,2004年升至45人。有人按平均20%的利润率计算,北京房地产业去年一年的利润高达249.8亿元,不到两天就要催生一个亿万富翁。作为一个利益群体,而今的开发商经济实力已非常庞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楼市调控,大开发商应对裕如。上海某地产企业的前经理人私下透露,他们的项目利润一般在100%到300%之间,“就是3年里一个项目都不做,也能撑下去,完全可以等来下一个周期。”正是出于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开发商群体面对“零成交”,仍傲然拒绝放弃虚高房价体系。这是其一。
  其二,开发商群体的势力,还在于其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运用甚至掌控各种资源的强大能力。一位业内人士反映,在转型期的中国,房地产是个“水太深”、“太浑”的行业。不必说在一二线城市,就是在一个县城,几乎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背景”,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曾呼吁,“警惕精英群体的利益结盟”,“在中国现阶段,精英群体的利益联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这种倾向,在房地产领域更为明显。一些土地批租中,人们总是能发现经济精英和权力精英群体中的一些成员之间利益联盟的影子。
  其三,房地产毕竟是一个经济带动性极强的行业,又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地方政府普遍不愿接受房地产不景气的事实,担心楼市盘整时间过长。开发商们正是利用——甚至是“挟持”了地方政府的此番心理,不停地给政府部门“吹风”:调控的目的已经达到,政府该“鸣金收兵”了。
  楼市“死结”谁来开解
  事实上,成交量极度萎缩、市场持续低迷的楼市“死结”依旧,几个月来始终未曾开解。病因何在?
  “只有卖不动的价格,没有卖不动的商品。”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尹伯成直言,这句经济学经典名言,正是当前楼市的真实写照。在真实的消费需求面前,购买者必然考虑价格。当过高的房价与实际购买力之间的鸿沟扩大到难以用预期来填平时,缩手是买房人唯一理性的选择。只要开发商坚持虚高房价不肯降,其要价与购楼者愿意并且能够承受的价格碰不到一起,“博弈均衡”实现不了,楼市成交量萎缩的状况就不可能改观。
  业界普遍认为,在上海、杭州等楼市过热、房价过高地区,房价回调30%左右,不仅必须而且可行。
  方方地产工作室分析师认为,当前楼市冷清“关键是房价没有调整到位”,“挤牙膏”式的小幅折扣根本打动不了消费者。
  知名房地产销售代理商金丰易居·上房销售公司的市场研究中心经理郑翎昀从成本构成的角度分析,“在现在的价格基础上,削掉1/3没有问题,开发商还有赚。”
  尹伯成教授认为,如果上海房价总体下调30%,可以预期成交量会上升到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
  连上海绿地集团的负责人也认为,只有当一手房价同目前市场能够接受的二手成交价基本持平后,即一手房价跌幅达25%左右后,才能恢复预期成交量。
  其实,房价究竟会回调多少,具体数据最终将取决于市场,各种预测都只是某种意愿的表达。可以肯定的是,人气改变市场,消费决定人气。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一位副会长说,眼下,开发商最担心市场观望时间过长——而这,正是他们的“心结”。
徐寿松(新华社电)开发商们联手造势、集体捂盘、高开死守、仍在力挺虚高房价……

新政实施后,展看楼市百日博弈怪状图
楼市博弈之怪状
  博弈之一:联手造势
  “圈内”人士透露,5月中旬的一天,上海的大开发商们聚了一次。名义上是形势分析会,事实上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不降价,“都要挺着,圈子里就这么定了”。
  6月初,在上海佘山脚下,开发豪宅的一些企业再开碰头会,“统一认识”:只要挺过3个月,市场就会回暖,楼价一定要坚持在原来的价格上。
  6月底,在中国发展研究院举办的房地产形势研讨会,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一负责人大谈“现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见成效”,“我们的盘底,从三、四、五月来看,已经出现了供略大于求的情况,所以目前房价不具备回探、回弹和大跌的可能,回涨是将会出现的正常趋势,也是众望所归的房市”。
  7月初,上海某地产集团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先是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目的已经达到”,接着矛头直指中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了消费恐慌、自用市场严重伤及,政策的效用开始受偏移、受扩大”。这名地产商声称,是政策导致“消费预期被完全扭转”,使“消费进入抑制阶段”。
  种种迹象表明,在商品住房一级市场,大部分开发商并未真正“收手”。面对系列楼市调控,他们在短暂的沉默后,表面上开始附和,大谈调控的目的已经达到;暗地里却在力挺房价,认为熬过3到6个月后,就会“昨日重现”——房价将迎来如去年第四季度一样的强烈反弹。
  博弈之二:集体“捂盘”
  开发商们博弈楼市、力挺房价的另一方式是集体“捂盘”,推迟销售。按常规,五、六月份是楼市销售旺季,而今年调控政策出台后,长三角等楼市敏感地区,许多具备销售条件的楼盘纷纷延迟开盘,一拖再拖。
  以宁波为例,去年前5个月的新开楼盘达22个,而今年同期只开了5个。上海、南京、杭州5月份以来新盘推出的节奏明显放缓,部分准备近期上市的楼盘多次推迟开盘时间。开发商们声称只要能坚决“捂住”,最快到九、十月份行情就可能恢复;最多挺过第四季度,楼市就会进入下一个“蜜月期”。
  更有甚者,一部分开发商还挂高房价,阻吓购房者。在他们看来,反正卖不出去,还不如高挂房价试探市场。上海静安区的“协和城丽豪酒店公寓”在网上竟将销售单价高挂至4万元/平方米,整个6月份,其可售房源套数一套未少,说明没有成交。在杭州,一些极度“自信”的开发商也逆市而动提价开盘。譬如位于拱墅区的锦昌文华二期,6月开盘时将均价拔高至约1万元/平方米,不仅比其一期8500元/平方米的均价高出一截,就是和周边9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楼价比,也是“鹤立鸡群”。当然,这些楼盘的月销售记录大多是“零”。
  博弈之三:死守高价
  千方百计地对高房价进行捍卫乃至死守,是开发商博弈楼市的起点也是终点:涨价就像“坐火箭”,降价却像“挤牙膏”。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面对连月的“零成交”,大开发商也不轻言降价。就是有一些中小开发商迫于生计,要调价也是采取小幅迂回战术,一百元一百元地下调。新盘打折最多不过每平方米千元,少的也就百十来元。优惠后的房价依旧远高于去年10月新一轮疯长之前的价格。
  位于上海闸北区的“公园城市”是一个分批销售的项目,去年10月,一期开盘合同均价为7817元/平方米,而今年3月推出的第三批房源均价已升至11003元/平方米。尽管五六两月连续“零成交”,其第四批房源合同均价还是高达10386元/平方米,只是比上一批象征性地降了点;而第五批房源的合同价也只是微微下调,还是高达10174元/平方米。
  开发商何以坚挺
  在短短20年里,靠汲取地产、房产之暴利,中国房地产业以超乎常规的速度,催生了一个庞大的巨富群体。福布斯中国内地首富榜中,主业从事房地产的富豪逐年上升,2000年是25人,2003年增加到35人,2004年升至45人。有人按平均20%的利润率计算,北京房地产业去年一年的利润高达249.8亿元,不到两天就要催生一个亿万富翁。作为一个利益群体,而今的开发商经济实力已非常庞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楼市调控,大开发商应对裕如。上海某地产企业的前经理人私下透露,他们的项目利润一般在100%到300%之间,“就是3年里一个项目都不做,也能撑下去,完全可以等来下一个周期。”正是出于对自身力量的自信,开发商群体面对“零成交”,仍傲然拒绝放弃虚高房价体系。这是其一。
  其二,开发商群体的势力,还在于其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运用甚至掌控各种资源的强大能力。一位业内人士反映,在转型期的中国,房地产是个“水太深”、“太浑”的行业。不必说在一二线城市,就是在一个县城,几乎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背景”,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曾呼吁,“警惕精英群体的利益结盟”,“在中国现阶段,精英群体的利益联盟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这种倾向,在房地产领域更为明显。一些土地批租中,人们总是能发现经济精英和权力精英群体中的一些成员之间利益联盟的影子。
  其三,房地产毕竟是一个经济带动性极强的行业,又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地方政府普遍不愿接受房地产不景气的事实,担心楼市盘整时间过长。开发商们正是利用——甚至是“挟持”了地方政府的此番心理,不停地给政府部门“吹风”:调控的目的已经达到,政府该“鸣金收兵”了。
  楼市“死结”谁来开解
  事实上,成交量极度萎缩、市场持续低迷的楼市“死结”依旧,几个月来始终未曾开解。病因何在?
  “只有卖不动的价格,没有卖不动的商品。”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尹伯成直言,这句经济学经典名言,正是当前楼市的真实写照。在真实的消费需求面前,购买者必然考虑价格。当过高的房价与实际购买力之间的鸿沟扩大到难以用预期来填平时,缩手是买房人唯一理性的选择。只要开发商坚持虚高房价不肯降,其要价与购楼者愿意并且能够承受的价格碰不到一起,“博弈均衡”实现不了,楼市成交量萎缩的状况就不可能改观。
  业界普遍认为,在上海、杭州等楼市过热、房价过高地区,房价回调30%左右,不仅必须而且可行。
  方方地产工作室分析师认为,当前楼市冷清“关键是房价没有调整到位”,“挤牙膏”式的小幅折扣根本打动不了消费者。
  知名房地产销售代理商金丰易居·上房销售公司的市场研究中心经理郑翎昀从成本构成的角度分析,“在现在的价格基础上,削掉1/3没有问题,开发商还有赚。”
  尹伯成教授认为,如果上海房价总体下调30%,可以预期成交量会上升到供求基本平衡的状态。
  连上海绿地集团的负责人也认为,只有当一手房价同目前市场能够接受的二手成交价基本持平后,即一手房价跌幅达25%左右后,才能恢复预期成交量。
  其实,房价究竟会回调多少,具体数据最终将取决于市场,各种预测都只是某种意愿的表达。可以肯定的是,人气改变市场,消费决定人气。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一位副会长说,眼下,开发商最担心市场观望时间过长——而这,正是他们的“心结”。
徐寿松(新华社电)
捍卫国家仅存的社会主义属性,用政治手段打击投机倒把的时候到了!

毕竟在这个国家里,投机资本家们还没有资格发号施令。
好呀,他们不充分暴露,负隅顽抗,怎么能一网打尽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次尖锐的阶级斗争!
应该恢复“投机倒把罪!
只要广大群众团结起来,一致持币观望,他们最后只有跳楼的下场
搞房地产,赚得全是百姓的血汗钱
手别太黑了,老百姓一辈子买不起个房子,这就是社会主义??
[B]以下是引用[I]jinan541[/I]在2005-7-21 12:04:00的发言:[/B][BR]搞房地产,赚得全是百姓的血汗钱
手别太黑了,老百姓一辈子买不起个房子,这就是社会主义??


朝鲜连米都没有,一样是社会主义,而且是比中国更正统的社会主义。
所以,不要把国力问题和社会主义混为一谈
这一状况使我想到了50年代初的时候,上海的商人结党营私、囤积居奇,抬高市价的事情了。当时陈云在上海打了一个漂亮的金融仗啊!!!!
   现在的楼市早已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调控,是国家应该采取行政手段的时候了
我等着看那些房地产商人跳楼
不是控制不了..
只是房地产现在是拉动中国经济的支柱..
如果国家想控制,随时都能控制....
不在银行身上动手还调控个P
国家要是现在在银行系统马上来个铁腕大清查,抓、杀到位,你看房价降不降
为富不仁啊
钱赚得越多,良心越少~~~~~~
安居乐业!老百姓都没有住房了,何来社会稳定?!
别指望什么先富带动后富了
房子是我们的目标和噩梦
再看政府组织的经济适用房:
贫困"居者"何时"有其屋"?
    最近发生在北京天通苑经济适用房项目上的“放号风波”,引发人们对购买经济适用房“排队之累”的反思:大批缺房或无房户何时不再彻夜排队?已售经济适用房到底卖给谁了?
  
  一边是排队苦苦等待的无房和缺房户,一边却是已售经济适用房出现“高租售率”;一边是经济适用房“一房难求”,另一边是经济适用房中却出现大量闲置的“豪宅”。不少城市居民质问:谁来为“变味”的经济适用房负责?
  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和解决经济困难、住房困难人群的“住者有其屋”吧。怎么就冒出来那么多的见利忘义的小人,都想着要插手捞一把呢?公开的,有房地产公司,雇着民工去排队领号,然后再以每个号码3-5万元的价格卖出去,或者自己就把房子以各种名义买下来,再倒手卖出去。暗地里,究竟还有什么猫腻,那可就说不准了——反正,真正住房紧缺、最需要住房的,挂号几年,排队几个日夜也不见得能买到“经济适用房”!
  这些有能量能买到经济适用房的,买到手以后,自己根本就不住进去,而是变着花样的倒腾,使价格翻了跟头,狠赚了一笔,这才是经济适用房紧张到如此程度的最根本的原因。
  北京一位住房紧缺的朋友告诉我说,他4年前就已经提出购房申请了,可是要想拿到号码,不知道在猴年马月!他因为要结婚,急着用房,想先找个空房租下来,可谁知他跑了很久,才弄明白,那些“经济适用住房经过房主的再改造,早已成为豪宅了!而且大多的空置着,就等着卖高价呢!房价已经涨到4000-5000元一平米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所谓的“经济适用房”,基本没有小户型,动辄188平米,220平米,还有更大的!要想找个80平米或者以下的,那叫一个难!这么大的宅子,加上炒房者的装修费用和利润,没有个100多万,恐怕是拿不下来。就是租房,月租费也涨到1600-3000元了呢!这还叫“经济适用住房”么?没房和买不起房的人,是不是租房也租不起了?
  有新闻报道说,北京某两大经济适用房社区内,房屋出租率已占全区租赁交易总量的78.8%。近八成的经济适用房对外出租,彰显多数购房者不仅不缺房子住,而且把所购经济适用房当成了一种“投资”。那么,这近八成的不缺住房的人,是怎么样,通过什么渠道买到“经济适用住房”的呢?
  这个疑问遭到许多中低收入户的不满。一些人质疑说: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上,减免了巨额土地和配套建设税费,甚至还有财政补贴,但这些“实惠”却被不少非中低收入者挤占,经济适用房的社会保障作用被扭曲了!他们强烈要求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严厉措施,清理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市场,真正让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
  或者,政府很快就会清理的。但是,我更希望,在清理以后,要加强管理,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要有一定的措施,防止投机者和打击投机者,使之望而却步,以免还是有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捣鬼——毕竟这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呢!
你政府说得再好!没有实施实际的监管措施,能有什么用???!!!
上海的房价
作者:易宪容
【内容提要】从已获得的信息来看,上海的房价疯涨完全是房地产炒作的结果,而且这种炒作随着“外资”的进入,近一年来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对于上海房价疯涨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纭。最为主流的观点是房地产需求过旺,供不应求,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住房建筑成本提供及房地产炒作等。因此,如何从土地供应量、住房供应结构及遏制炒作入手来稳定房价,将成为国内房地产价格调控最为有效的手段。实际上,这只是一些方面,最为重要的是不少地方的房价完全是人为炒作之结果。
上海房价的飙升应该是在2003年SARS过后的事情。SARS之前,我去过一趟上海,看到上海人都在热火朝天的谈论购房之事,就如我1991年去上海时人们在谈论股票一样。我当时就想上海的房价也要被炒得热火朝天了。事实上,上海房价在SARS之后就开始飙升了。有人统计过,在2001年上海只有4%的商品房每平方米售价高过8000元,而今天这一比例已达50%,而在上海内环,根本找不到每平方米一万元以下的房子。
近日,几位上海某大学的教师向我提供了关于上海房价的资料。本来我在香港多年,看惯了香港的高房价,心理承受上肯定比他人要强,但资料中上海房价之高仍令我目瞪口呆。可以说,上海的房价比美国、香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比如新外滩花园一套2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是1380万元;一套163平方米的房子,售价568万元,每平方米单价近5万元,甚至有楼盘开出每平方米8万元的房子。至于在虹口区的房子,售价在2万以上的十分普遍,更不要说黄浦区、徐汇区了。
从已获得的信息来看,上海的房价疯涨完全是房地产炒作的结果,而且这种炒作随着“外资”的进入,近一年来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如果这些人用自己的钱来炒作房地产,应该说如何疯狂也不用怕,输赢都在他们自己。
正如有人所说,外资之所以预期上海的房价会涨,它是跟纽约、东京、台北、香港这些地方比,从长远看,它觉得投资上海的风险相对比较小。果真如此吗?外资进来只是在投资上海房地产吗?所谓的外资进来都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吗?其实不是。从目前的所掌握的信息来看,多以外籍或港台地区华人为主,特别是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多数是通过不合法的途径进入的,而且多数是套取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在炒作房地产。
2004年上海一些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成几倍的增长。截至2005年2月末,上海全市中资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715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29.3%,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99亿元,同比增长43.5%;2005年1-2月,商业性房地产贷款新增21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高达87.7%,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近90%。如果一个地方的银行把全部的资金都投向房地产业,一旦房地产业有风吹草动,其风险难以想像!
房地产炒作首先是从房地产开发商开始,他们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先通过拉高利贷、私募完成前期自有资金筹资之后,1亿元的项目就可能包装成1.5亿元甚至更高的项目,然后从银行套取1.5亿元以上的贷款。银行贷款一到手,开发商就会用银行低廉的贷款迅速偿还前期融资中的高利贷,然后在项目操作中以流动资金贷款替代房地产开发贷款,或者挪用工程款、购房者前期付款等房地产项目运作。而这种银行资金的大挪移,不在乎政府的宏观调控,并成了房地产炒作最主要的源头。
既然开发商可以对商业银行的钱大挪移,那么其他人同样可以用银行的钱来炒房。可以说,目前上海的房价疯狂飙升,完全是炒房者用银行钱疯狂炒作的结果。现有的炒房者有:房地产开发商、境内炒房团、境外炒房团、炒房庄家、炒房散户等。上海民众根本就无法从一手市场购买到房子,除非你有特别背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在这些炒房人当中,先是个人散户炒作,如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上海一银行分支机构抽样审计,就审计出有一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商品房128套。而这只是抽样审计。最近上海的“天赐公寓”一共只有114套房子,而一个叫李欣的人买了49套,总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购房款是哪里来的?目前,这种以散户方式的炒房者已经形成以亲戚朋友为纽带的大大小小的炒房团。当散户炒房成功后,外地及上海的一个个炒房团开始出现了。这些炒房团到上海后,先在市场搜寻可炒作的楼盘,然后把一个团分成A、B两组炒作C、D楼盘(也可以分成更多的组,看资金实力而论)。假定每一楼盘总共有住房400套,那么炒房团就会与房地产开发商合谋让他们各自购买300套。假定每套住房的价格100万,8成20年按揭,那么A、B组首期付款各为6000万元,一组个人银行贷款各2.4亿元。当房子一到手后,炒房团的A、B开始提高价格卖房子,如果有他人接手,就卖给他人(但这样的情况不多)。如果没有他人接手,就把各自房价逐渐地提高卖给A、B对方。一般来说,这样的对冲,平均房价都会提高到150%以上。如果平均房价上升150%(实际上可能比这更高),即每套房价上升到250万元,首期付款双方对冲,不收也不付,然后到银行做8成20年按揭,一组个人银行贷款6亿元,归还上一次贷款2.4亿元,获得利润3.6亿元,即使扣除交易中的费用也获利至少3亿元。
但是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如果炒房团觉得房价还有上升的机会,就会开始第二轮炒作对冲,上海的房价就是这样疯狂飙升了。如果觉得有问题或有风险,炒房团就得考虑如何脱手。也就是说,当炒房团A、B组把这房价炒高之后,如果有外来者接手,当然放盘卖出。当没有外来者接手时,炒房团就会找到一些农民或城市里没有财产之人,把房价再次上升后让他们来接最后一棒。炒房团先会从民工中或乡下找一些农民,告诉这些人,要送一个房子给他们住,然后用少许的钱给他们开一家公司,这样就可以开出个人收入假证明(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开出假收入证明),再把房价提高后向银行贷款。当银行贷款把高价房接下来,先是还了以前的贷款,然后就把刚成立的公司撤消。这样,炒房团大获其利全身而退了。特别是最近上海政府正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时,这样方式在加速进行。
一旦高价房转到了乡下的农民手中,银行要收回这笔贷款就难于上青天了,除非房价一直上涨而不掉下来。这就是上海房价如何炒作上去的最基本的手法。目前这种炒作房地产的方法不仅让上海的炒房散户及炒房团用得炉火纯青,而且所谓的外来资金也看到其中妙处,纷纷仿效。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炒房团方式开始向国内其他地方迅速曼延,国内政府与银行如果没有对此有足够的警觉,其潜在风险可就大了。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炒房团之所以得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炒房者利用银行按揭审核的漏洞百出、房地产商的合谋及房地产评估市场无序而大量套取银行贷款。很简单,一个人用一张收入证明可以从银行贷款购买几十套房甚至几百套房,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事情。如果贷款人不与银行内部勾结要达到其目的是不可能的。目前市场上到处都是帮助人们办理住房贷款的咨询公司,何也?其中就已透露出银行内部人与外部人合谋骗取银行贷款的端倪。
国内银行的贷款为什么会轻易地流出?为什么银监会出台的规定与指引形同虚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目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把国家的财产当儿戏,以个人短期业绩为目的,如扩大贷款额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增加短期利润,把银行的贷款审核权交给了贷款中介机构,而贷款中介机构又通过个人的虚假证明、房地产评估虚假评估从而把银行贷款套取出来。这样,各方都能够落袋为安,最后损失的是银行及整个社会。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遏制上海房价的疯涨,就得从银行个人住房信贷入手。首先必然对以往的个人住房信贷全部进行审计与检查。不仅要全力追回银行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且要全力追究直接责任人及领导人的责任,并严厉处罚之,决不可放过任何一个有责任者;其次则要整顿房地产市场贷款咨询公司及房地产评估公司,检查这些公司是如何与贷款人合谋套取银行贷款的;三是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全面的整顿与检查。上海房地产一手市场没房可卖,不可思议的是,为什么政府不对这些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