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RJ21试飞时间世界最长 完美表现折服美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9:39:56
中国ARJ21试飞时间世界最长 完美表现折服美专家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商飞总飞行师钱进在ARJ21飞机106机首飞前认真检查起落架。 张海峰 摄
  ARJ21飞机106机首飞圆满成功。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
  上海大场,上海飞机制造厂,人们正翘首等待ARJ21的归来。6年前,第一架ARJ飞机从这里首飞。但没人会想到,ARJ21试飞,一飞,飞了整整6年。
  今年12月13日,随着102架机最后一个科目载荷试验在阎良完成,ARJ21只剩最后一次模拟飞行。不出意外,预计在2014年12月的最后几天,6年长征就要结束。中国制造的喷气机式客机将第一次拿到能够交付投运、可以搭载乘客的“官方合格证”。
  “连我也没想到。”执行ARJ21首飞的飞行员赵鹏说,首飞下来后,他以为完成适航取证试飞至多4年,没想到实际困难远超预计。5000多个小时,ARJ21已经超过波音787,成为世界上试飞时间最长的一款飞机。
  787是波音公司划时代的“梦想飞机”,试飞时间超过4800小时。因为它太先进、太具革命性,所以一次次“跳票”。
  放眼世界,ARJ21只是比较先进的支线飞机,6年前中国就造出来了。为什么要飞这么久?从上海,飞阎良,到珠海,记者一路追寻,截取一个个试飞中的片段,试图寻找答案。
  可以回家的冬天
  西安阎良航空城,试飞大院的又一个冬天到来。空气里弥漫着羊肉泡馍味道的小城里,许多“外来客”已经不大熟悉上海冬天的气味。
  ARJ21上海首飞后的6年里,飞机走南闯北,去过中国最冷、最热、风最大、最潮湿等条件极端的地方,去年还远赴加拿大万里追冰,绕北半球一圈。但阎良一直是最重要、做试验最多的大本营。
  夜里的机库没有暖气,记者走进时不免缩了缩脖子。一架ARJ21在安装试飞用的特殊机翼,四五名工程师爬上爬下,不曾注意到有人进来,也许是习惯了机库里悄无声息的一个个夜晚。
  不过这些个冬夜不大一样,安静的大院里多了种情绪:归心似箭。回家的日子,已经可以用“天”来计算。本月,ARJ21新支线飞机还将执行最后一次试飞:从阎良出发,在银川等地转场,最后回到上海宝山大场,即宣告所有试飞试验完成。
  集体婚礼
  今年,阎良外场试飞试验团队办了一场集体婚礼。
  7对新人,在阎良一起办酒。其实,有的算不得“新人”,有对夫妻孩子都2岁了,因为试飞两地分居,酒水一直没空办。
  类似的例子不少。阎良的中国商飞试飞团队中,年轻人居多,“三个没空”是普遍现象:没空谈朋友、没空结婚、没空生娃。
  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从上海过去时,很多人以为顶多一两年就能回家,没想到日历翻过了一本又一本。
  阎良的员工多数学工科,本来就不善于交流,平时往家里打电话,对话常常是两段:“好吗?”“好”;“忙吗”“很忙”。上海的家属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忙,有人还奇怪现在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单位,还是国企,长年累月要在外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去年夏天,阎良试飞基地组织了一场探亲活动,70多个家庭,来看看他们究竟在忙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工科汉子跟家里人终于有了沟通渠道。当然也有“女汉子”,一名女工程师快上幼儿园的孩子来了,她说偶尔回家,宝宝竟然说:“妈妈,欢迎你到我家来。”
  老师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阎良外场试验队里,年轻人是主力军,还有20多位70岁上下的老兵,都是来自上海大场的飞机制造厂。
  于是外场试验队里,“爷爷带孙子”是试飞前期最特别的情形。
  66岁的老师傅倪国民参加过“运十”研制。“运十”下马后,上飞厂一度陷入困境,他在国内没活干,只好去新加坡修飞机。ARJ21试飞开始后,老人家义无反顾,回到上海,又转赴阎良。
  2011年底倪国民回过一次美国的女儿家,去带外孙。女儿劝他不要回去了,但住了1个月,老先生放不下,又回到阎良。
  之所以回来,倪国民主要是担心国内人才不足。“运十”之后,国内造飞机的人才断档,要么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要么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中间层几乎没人。
  如今这批“爷爷辈”的老师傅陆续回家了,因为“孙子辈”的徒弟出师了,经过6年历炼,一支中坚力量已然形成。
  跑道边上的“影子”
  赵鹏记忆里有很多难忘的画面,首飞、万里追冰等,都是大场面。但记者问起来,他想了半天,说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片段。
  那是去年5月的最小离地速度试飞,一个高难度的风险科目。所谓最小离地速度,就是要让飞机用尽可能慢的速度滑行加速起飞。试验中,最具挑战的是起飞瞬间,机尾擦着地面起来,动作慢了,就飞不起来,试验失败;动作快了,会把机尾撞坏。
  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拉起机头起飞时,其实后头的情况什么也看不见。
  做这些试验时,有一群美国人始终在附近。他们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影子审查专家,ARJ21适航取证采用全球最高标准,国内考核的同时,美国人的影子审查同时进行。
  关键科目中,美国人不在塔台里看监控视频,他们担心监控会作假,一定要站在跑道边上亲眼看。最小离地速度中,除了看起飞过程,飞机尾部下方特地装了金属块,起飞时金属块与地面的摩擦程度,也是试验效果的有力证据。
  最后一次最小离地速度试飞,在中午顺利完成。正巧起飞时美国人吃了午饭回来,飞机已经落地。一名美国专家钻到飞机下边,用手摸尾部金属块,像刀削过一样。他看了许久,和试飞员开玩笑地说:“这不会是人工打磨的吧?”
  没想到试飞员还没回答,美方的随行翻译抢过了话匣:“怎么可能,人家一直都飞得那么好……”
  董事长坐飞机
  金壮龙最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1月珠海航展,金壮龙在ARJ21飞行表演时坐进飞机,成了世界飞机制造企业中,第一位在试飞阶段就上天飞行的公司“一把手”。
  回来后,他跟记者开玩笑:“飞机上下来,首先很多人给我‘点赞’,也听到有人议论我的举动,说‘现在当领导也真不容易’。”
  这件事并没有任何提前策划。珠海航展开幕首日晚上,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和总经理贺东风临时决定,第二天要乘机参加飞行表演。
  飞行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航班飞行,ARJ21要做一些简单特技,比如最大45度的倾斜飞行。公司老总不是飞行员,也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飞上去,总有一定风险。
  在金壮龙看来,临时的决定算不上冒险。因为他太有信心,6年试飞,最严苛的考试都经过了,安全不会有问题。何况自己造的飞机,自己上去坐,对企业,对公众,都是最好的信心提升。
  中国商飞试飞中心主任钱进负责航展上飞行展示,听到老总亲口要求,他压力不小。“第二天我没跟机组说老总们要上来,直到飞机降下来,飞行员才知道。”钱进说,他对机组故意隐瞒,一方面是为了不给年轻飞行员额外压力,另一方面出于对飞机和飞行员的信任。飞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上飞机,确实已经不需要担心。
  手册!手册!
  ARJ试飞的主要任务,由赵鹏领衔的中航工业试飞院负责。随着中国商飞自身试飞中心能力的逐步提升,钱进带领的团队也开始加入其中。
  钱进是中国商飞从大型民航公司挖来的人才,他是我国著名的功勋飞行员,飞过波音、空客十多个机型,飞行时长2万多个小时。
  尽管资历深、实践经验丰富,但钱进选择把自己的权力“装进手册里”。不管105、106架机首飞,还是搭载公司老总的珠海航展展示飞行,试飞中心选派哪位飞行员,不是老钱说了算,而是一切要听手册上的。
  “37本手册,半年里编完。”钱进指着办公室书架上一排排厚厚的手册说。蓝天间叱咤风云的功勋飞行员,刚来到试飞中心时,却像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埋身案头工作。
  试飞,说白了,就是件检验安全的事。100多年前,美国人刚刚发明的飞机常常掉下来砸坏农舍、砸死家畜。于是农民比造飞机的人更早提出要建立飞机的安全标准,百年沉淀,一点点完善,才有了今天的适航取证标准。
  中国人第一次试飞,表面差距是一部规章,实际差了近百年。规章浓缩起来其实只有一页纸,但展开来学习理解,并进行实践,就是6年时间。
  在钱进看来,打基础的案头工作不可少。前期工作做扎实,一切有章可循,按手册而不是按个人意志做决策,才能把距离缩短。也正是一本本手册的底气,才有了当董事长坐上飞机时,整个团队充分确信安全的底气。
  中国到底哪里最热
  谭祥升自己不会开飞机,也不管飞行员,但6年试飞,他全程参与,地上的保障工作他都要管。
  “慢,是因为失败的次数多;失败,是因为不知道方法;方法,也只有在失败中找到。”中国商飞试飞中心副主任谭祥升带领的上海试飞保障团队,是试飞的配角,也是走在前沿的试飞探路者。
  2012年是谭祥升记忆中关于方法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许多和极端气象有关的难点科目失败一次又一次,整个试飞队伍有点横冲直撞、四处碰壁的感觉。
  2011年底,谭祥升的团队开始研究数据,赶在次年做高温高湿试验前,他们搜集了全国所有适合机场5年的气象资料,找出最佳机场,并且从月到天,定下试验的窗口期。
  有了大数据支持,找高温的机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凭感觉和经验,全国前三火炉排出真实名次:重庆、长沙、南昌。而此前,试验在海口、三亚做,显然是选错了地方。
  重庆最热,但机场太繁忙,而且周边多山,不利于飞行试验。长沙黄花机场也忙碌,试飞对机场日常运行也是负担,如果都不行,只能选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自己的机场。
  第三个选项最容易,但数据显示南昌不够热。试飞团队没有放弃,一直协调到空军司令部,终于获得了在长沙某空军机场试飞的准许。
  选机场坚持不退而求其次,对待温度也是一样态度。高温高湿试飞的温度标准是40摄氏度,12天试飞中很快达到标准,全部试飞完成、完整数据拿到。但临走前长沙又升温,最高温41.6摄氏度,酷暑难耐,试飞团队却喜出望外。
  因为他们知道,往更高的极限挑战一次,对未来的安全就是多一层保障。于是,所有试验重新再做。
  最热、最冷、风最大、冰结得最厚,每个试验团队都“抠数字”、“抠极限”,才抠出了5000多小时的试飞纪录,也抠出了值得信赖的安全保障。
  6年,多少细节,多少故事。
  归来,多少翘首以待。(徐蒙)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12-18/6889462.shtml中国ARJ21试飞时间世界最长 完美表现折服美专家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解放日报 




中国商飞总飞行师钱进在ARJ21飞机106机首飞前认真检查起落架。 张海峰 摄  ARJ21飞机106机首飞圆满成功。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  上海大场,上海飞机制造厂,人们正翘首等待ARJ21的归来。6年前,第一架ARJ飞机从这里首飞。但没人会想到,ARJ21试飞,一飞,飞了整整6年。  今年12月13日,随着102架机最后一个科目载荷试验在阎良完成,ARJ21只剩最后一次模拟飞行。不出意外,预计在2014年12月的最后几天,6年长征就要结束。中国制造的喷气机式客机将第一次拿到能够交付投运、可以搭载乘客的“官方合格证”。  “连我也没想到。”执行ARJ21首飞的飞行员赵鹏说,首飞下来后,他以为完成适航取证试飞至多4年,没想到实际困难远超预计。5000多个小时,ARJ21已经超过波音787,成为世界上试飞时间最长的一款飞机。  787是波音公司划时代的“梦想飞机”,试飞时间超过4800小时。因为它太先进、太具革命性,所以一次次“跳票”。  放眼世界,ARJ21只是比较先进的支线飞机,6年前中国就造出来了。为什么要飞这么久?从上海,飞阎良,到珠海,记者一路追寻,截取一个个试飞中的片段,试图寻找答案。  可以回家的冬天  西安阎良航空城,试飞大院的又一个冬天到来。空气里弥漫着羊肉泡馍味道的小城里,许多“外来客”已经不大熟悉上海冬天的气味。  ARJ21上海首飞后的6年里,飞机走南闯北,去过中国最冷、最热、风最大、最潮湿等条件极端的地方,去年还远赴加拿大万里追冰,绕北半球一圈。但阎良一直是最重要、做试验最多的大本营。  夜里的机库没有暖气,记者走进时不免缩了缩脖子。一架ARJ21在安装试飞用的特殊机翼,四五名工程师爬上爬下,不曾注意到有人进来,也许是习惯了机库里悄无声息的一个个夜晚。  不过这些个冬夜不大一样,安静的大院里多了种情绪:归心似箭。回家的日子,已经可以用“天”来计算。本月,ARJ21新支线飞机还将执行最后一次试飞:从阎良出发,在银川等地转场,最后回到上海宝山大场,即宣告所有试飞试验完成。  集体婚礼  今年,阎良外场试飞试验团队办了一场集体婚礼。  7对新人,在阎良一起办酒。其实,有的算不得“新人”,有对夫妻孩子都2岁了,因为试飞两地分居,酒水一直没空办。  类似的例子不少。阎良的中国商飞试飞团队中,年轻人居多,“三个没空”是普遍现象:没空谈朋友、没空结婚、没空生娃。  他们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从上海过去时,很多人以为顶多一两年就能回家,没想到日历翻过了一本又一本。  阎良的员工多数学工科,本来就不善于交流,平时往家里打电话,对话常常是两段:“好吗?”“好”;“忙吗”“很忙”。上海的家属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忙,有人还奇怪现在怎么还会有这样的单位,还是国企,长年累月要在外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去年夏天,阎良试飞基地组织了一场探亲活动,70多个家庭,来看看他们究竟在忙什么。在工作岗位上,工科汉子跟家里人终于有了沟通渠道。当然也有“女汉子”,一名女工程师快上幼儿园的孩子来了,她说偶尔回家,宝宝竟然说:“妈妈,欢迎你到我家来。”  老师傅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阎良外场试验队里,年轻人是主力军,还有20多位70岁上下的老兵,都是来自上海大场的飞机制造厂。  于是外场试验队里,“爷爷带孙子”是试飞前期最特别的情形。  66岁的老师傅倪国民参加过“运十”研制。“运十”下马后,上飞厂一度陷入困境,他在国内没活干,只好去新加坡修飞机。ARJ21试飞开始后,老人家义无反顾,回到上海,又转赴阎良。  2011年底倪国民回过一次美国的女儿家,去带外孙。女儿劝他不要回去了,但住了1个月,老先生放不下,又回到阎良。  之所以回来,倪国民主要是担心国内人才不足。“运十”之后,国内造飞机的人才断档,要么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要么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中间层几乎没人。  如今这批“爷爷辈”的老师傅陆续回家了,因为“孙子辈”的徒弟出师了,经过6年历炼,一支中坚力量已然形成。  跑道边上的“影子”  赵鹏记忆里有很多难忘的画面,首飞、万里追冰等,都是大场面。但记者问起来,他想了半天,说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片段。  那是去年5月的最小离地速度试飞,一个高难度的风险科目。所谓最小离地速度,就是要让飞机用尽可能慢的速度滑行加速起飞。试验中,最具挑战的是起飞瞬间,机尾擦着地面起来,动作慢了,就飞不起来,试验失败;动作快了,会把机尾撞坏。  飞行员坐在驾驶舱里,拉起机头起飞时,其实后头的情况什么也看不见。  做这些试验时,有一群美国人始终在附近。他们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影子审查专家,ARJ21适航取证采用全球最高标准,国内考核的同时,美国人的影子审查同时进行。  关键科目中,美国人不在塔台里看监控视频,他们担心监控会作假,一定要站在跑道边上亲眼看。最小离地速度中,除了看起飞过程,飞机尾部下方特地装了金属块,起飞时金属块与地面的摩擦程度,也是试验效果的有力证据。  最后一次最小离地速度试飞,在中午顺利完成。正巧起飞时美国人吃了午饭回来,飞机已经落地。一名美国专家钻到飞机下边,用手摸尾部金属块,像刀削过一样。他看了许久,和试飞员开玩笑地说:“这不会是人工打磨的吧?”  没想到试飞员还没回答,美方的随行翻译抢过了话匣:“怎么可能,人家一直都飞得那么好……”  董事长坐飞机  金壮龙最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1月珠海航展,金壮龙在ARJ21飞行表演时坐进飞机,成了世界飞机制造企业中,第一位在试飞阶段就上天飞行的公司“一把手”。  回来后,他跟记者开玩笑:“飞机上下来,首先很多人给我‘点赞’,也听到有人议论我的举动,说‘现在当领导也真不容易’。”  这件事并没有任何提前策划。珠海航展开幕首日晚上,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和总经理贺东风临时决定,第二天要乘机参加飞行表演。  飞行表演,不同于一般的航班飞行,ARJ21要做一些简单特技,比如最大45度的倾斜飞行。公司老总不是飞行员,也不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飞上去,总有一定风险。  在金壮龙看来,临时的决定算不上冒险。因为他太有信心,6年试飞,最严苛的考试都经过了,安全不会有问题。何况自己造的飞机,自己上去坐,对企业,对公众,都是最好的信心提升。  中国商飞试飞中心主任钱进负责航展上飞行展示,听到老总亲口要求,他压力不小。“第二天我没跟机组说老总们要上来,直到飞机降下来,飞行员才知道。”钱进说,他对机组故意隐瞒,一方面是为了不给年轻飞行员额外压力,另一方面出于对飞机和飞行员的信任。飞到了这个时候,任何人上飞机,确实已经不需要担心。  手册!手册!  ARJ试飞的主要任务,由赵鹏领衔的中航工业试飞院负责。随着中国商飞自身试飞中心能力的逐步提升,钱进带领的团队也开始加入其中。  钱进是中国商飞从大型民航公司挖来的人才,他是我国著名的功勋飞行员,飞过波音、空客十多个机型,飞行时长2万多个小时。  尽管资历深、实践经验丰富,但钱进选择把自己的权力“装进手册里”。不管105、106架机首飞,还是搭载公司老总的珠海航展展示飞行,试飞中心选派哪位飞行员,不是老钱说了算,而是一切要听手册上的。  “37本手册,半年里编完。”钱进指着办公室书架上一排排厚厚的手册说。蓝天间叱咤风云的功勋飞行员,刚来到试飞中心时,却像潜心研究的专家学者,埋身案头工作。  试飞,说白了,就是件检验安全的事。100多年前,美国人刚刚发明的飞机常常掉下来砸坏农舍、砸死家畜。于是农民比造飞机的人更早提出要建立飞机的安全标准,百年沉淀,一点点完善,才有了今天的适航取证标准。  中国人第一次试飞,表面差距是一部规章,实际差了近百年。规章浓缩起来其实只有一页纸,但展开来学习理解,并进行实践,就是6年时间。  在钱进看来,打基础的案头工作不可少。前期工作做扎实,一切有章可循,按手册而不是按个人意志做决策,才能把距离缩短。也正是一本本手册的底气,才有了当董事长坐上飞机时,整个团队充分确信安全的底气。  中国到底哪里最热  谭祥升自己不会开飞机,也不管飞行员,但6年试飞,他全程参与,地上的保障工作他都要管。  “慢,是因为失败的次数多;失败,是因为不知道方法;方法,也只有在失败中找到。”中国商飞试飞中心副主任谭祥升带领的上海试飞保障团队,是试飞的配角,也是走在前沿的试飞探路者。  2012年是谭祥升记忆中关于方法的“分水岭”。在此之前,许多和极端气象有关的难点科目失败一次又一次,整个试飞队伍有点横冲直撞、四处碰壁的感觉。  2011年底,谭祥升的团队开始研究数据,赶在次年做高温高湿试验前,他们搜集了全国所有适合机场5年的气象资料,找出最佳机场,并且从月到天,定下试验的窗口期。  有了大数据支持,找高温的机场,不再像过去那样凭感觉和经验,全国前三火炉排出真实名次:重庆、长沙、南昌。而此前,试验在海口、三亚做,显然是选错了地方。  重庆最热,但机场太繁忙,而且周边多山,不利于飞行试验。长沙黄花机场也忙碌,试飞对机场日常运行也是负担,如果都不行,只能选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自己的机场。  第三个选项最容易,但数据显示南昌不够热。试飞团队没有放弃,一直协调到空军司令部,终于获得了在长沙某空军机场试飞的准许。  选机场坚持不退而求其次,对待温度也是一样态度。高温高湿试飞的温度标准是40摄氏度,12天试飞中很快达到标准,全部试飞完成、完整数据拿到。但临走前长沙又升温,最高温41.6摄氏度,酷暑难耐,试飞团队却喜出望外。  因为他们知道,往更高的极限挑战一次,对未来的安全就是多一层保障。于是,所有试验重新再做。  最热、最冷、风最大、冰结得最厚,每个试验团队都“抠数字”、“抠极限”,才抠出了5000多小时的试飞纪录,也抠出了值得信赖的安全保障。  6年,多少细节,多少故事。  归来,多少翘首以待。(徐蒙)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12-18/6889462.shtml
这年头宣传口好坏不分了???
唉,

适航证搞定没?

我还指望票价能够低一些呢?
啥时能能够交货啊,接着吹,麻痹我在国内飞要你妹的美国适航正,你妹{:soso_e104:}
时间:2014-04-28来源: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
  2014年4月28日,西安阎良,中国商飞公司ARJ21-700新支线飞机104架机在北美圆满完成自然结冰试验试飞后安全返回中航工业试飞中心。这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首次飞出国门开展特殊气象环境下的试验试飞,同时实现了飞越亚美欧三大洲和太平洋、大西洋的环球飞行。

  在外交部、工信部、中国民航局等国家部委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中国商飞公司和中航工业通力合作,中国商飞公司西安外场试验队和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共同推进ARJ21新支线飞机自然结冰试飞工作。104架机于3月15日从阎良出发,途经中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四国,历经14天、航程14000多公里的长途飞行,于3月28日安全抵达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机场。

  在此后11天里,104架机以加拿大温莎机场为主机场,在加拿大东南部和美国中东部五大湖区方圆2000公里的空域范围内,先后进行了9架次、27小时14分钟的试验试飞,圆满完成局方审定试飞要求的所有试飞科目,检测了飞机机翼、风挡、发动机短舱等部位的防冰除冰功能,并验证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大气数据等系统在结冰条件下的功能,以及飞机的操控品质、失速性能等众多内容。

  返航时,104架机飞越大西洋,途经加拿大、丹麦、冰岛、挪威、奥地利、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安全返回国内。

  至此,ARJ21-700飞机104架机在此次试验试飞任务中先后飞越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完成了北半球自东向西、总航程3万公里的环球飞行,沿途共经停10个国家的18个机场,期间经受住了暴风雪、吹雪、大侧风和风切变等各种恶劣气象环境的考验。

  ARJ21新支线飞机此次走出国门圆满完成自然结冰试飞,有力扫除了困扰适航取证的又一“拦路虎”,向局方表明了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的符合性,证明了飞机在结冰气象条件下飞行的安全性;飞机跨越三大洲、两大洋的长途跋涉,充分验证飞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复杂严酷气象环境下的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ARJ21新支线飞机北美自然结冰试飞打通了中国民机到国外试飞的通道,为后续国产民机型号在国外开展特殊气象条件下的试飞工作积累了经验,铺平了道路。

  ARJ21新支线飞机曾先后多次赴乌鲁木齐开展自然结冰试飞,但由于结冰气象条件苛刻,飞机很难捕捉到能够满足适航审定要求的自然结冰云层,只能完成部分试飞科目。考虑到国内自然结冰试飞条件的局限性,并参考国外其他飞机制造商的试飞经验,中国商飞公司西安外场试验队与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共同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国外民机自然结冰试飞进行了深入调研,对ARJ21新支线飞机国外自然结冰试飞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将北美五大湖区作为自然结冰试飞地点。

  ARJ21新支线飞机是我国第一款完全按照国际标准研制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目前正在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的审查下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影子审查”下全面开展适航验证工作,前期先后完成了颤振、失速、最小离地速度等高风险关键科目试飞,顺利进行了特种气象下的大侧风、高原、高温高寒等高难度局方审定试飞,四架试飞飞机已累计安全飞行2400多个架次、4500多小时,后续还需开展功能可靠性试飞等工作,力争年内取得CAAC型号合格证。

  目前,首批交付客户的ARJ21-700飞机105、106两架飞机已在2013年底总装下线,将于近期进行生产试飞和部分验证试飞,启动用户成都航空公司正积极做好运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明年年初交付。根据不同客户需求,中国商飞公司还在研制公务机和货运型等型号,ARJ21-700飞机未来将形成系列化发展。

  

puteshestvie-v-vipkupe-1.jpg
什么时候拿到适航证啊?
t-18-1.jpg


W020140117629534335470.jpg

W020140117629925418043.jpg

W020140117630189594140.jpg

W020140117630877734181.jpg

W020140429339526162514.jpg

W020140429339527707857.jpg

W020140429339528967161.jpg

W020140429339529971636.jpg
说啥都没用

老美不耍赖,那是不可能的!!!
whykkk 发表于 2014-12-18 15:12
啥时能能够交货啊,接着吹,麻痹我在国内飞要你妹的美国适航正,你妹
为了个结冰实验耽误了四年,国内怎么也等不到符合条件的天气,也是醉了,
没有话语权的后果就是这样。
whykkk 发表于 2014-12-18 15:12
啥时能能够交货啊,接着吹,麻痹我在国内飞要你妹的美国适航正,你妹
你以后可得绷直咯别做商飞吹出来的飞机啊!
也标志着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该款飞机适航取证前全部试飞任务圆满结束。

  功能和可靠性试飞,是颁发型号合格证(TC证)前的最后一项重要专项试飞科目。ARJ21-700飞机功能和可靠性试飞严格按试飞大纲进行,并顺利完成了各个系统的专项检查项目。自10月29日正式开飞以来,105架机先后完成了在成都、贵阳、桂林、海口、福州、舟山、天津、石家庄、银川、咸阳10个机场及其航线的模拟航线运营飞行,共飞行了83架次/173小时55分钟。

这都21世纪了,宣传口的文风能不能改改,怎么还是完全折服外国专家,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连声OK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