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入海中断崖!还原中国海军372潜艇3分钟生死经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21:23
2014-12-17 05:51: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dlei
核心提示:“372潜艇官兵对于险情的处置,完全可以写入教案,进入课堂,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说,“这是一个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
新华网专稿(杨雷 高毅):2014年的一天,当中国海军372潜艇缓缓驶入某军港码头时,面对前来迎接的领导和思念已久的妻儿,艇长易辉却转过身去,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黑黝黝的舰桥。
他两腮的肌肉在颤抖,肩膀不停地耸动。他不想让自己的家属看到呼之欲出的泪珠,更不想让全艇官兵看到一艇之长居然在这个时候哭起了鼻子。
作为一个入伍20多年、曾经多次远航的老潜艇兵,码头上的迎来送往,易辉见得次数太多了。思念、牵挂、担忧……每一次返航回家,都是五味杂陈、心绪难平,欢笑和泪水中夹杂着对妻儿的亏欠和愧疚。
但,这一次的感觉完全不同。大海的一次颤动险些让全艇官兵永远长眠于3000多米深的海底。从“鬼门关口”走一遭的易辉,再次见到岸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已经无法继续保持一个共和国艇长的威严。
372潜艇到底发生了什么?艇上的官兵到底经历了什么?几乎没有一个官兵对家属详细讲过那段生死经历。死缠烂打之下,有的官兵会说,想想马航370航班那些悲痛欲绝的家属,如果我们没回来,那就是真实写照。
372潜艇执行的是一次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任务:只规定了时间和目的地,来无影,去无踪。
家与国的取舍
令很多家属不曾想到的是,一趟跨越千里的探亲旅程,却始终未能和心爱的丈夫谋面。她们不知道爱人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留下的就是一句话:“我走了。”
372潜艇即将执行的是一次不打招呼、不清楚情况下的紧急拉动任务。在372潜艇所在支队支队长王红理的指挥下,官兵在较短时间内即将雷弹、物资、油水以及常备物品装载上艇,驶出雾气缭绕的军港。
这样的紧急拉动,372潜艇官兵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海军重要的作战力量,保证“一声令下,即可出征”是基础。
王红理说,“这也是一种紧贴实战的模式,真正打起仗来,就应该是这样,因为敌人不会给我们充裕的准备时间。”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不管是90后的新兵,还是48岁的王红理,这次远航,注定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生难忘
生与死的考验
一天凌晨,372潜艇政委张学东的儿子张家元做了一个梦:上完电子琴课回家的路上突然跌入了大海,挣扎许久,一根绳子如救命稻草,把自己拉了上来。
或许是父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也就在此时,张学东和372潜艇正坠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深渊,不过,他们没有触手可及的救命稻草,危难之中,依仗的是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智慧和果敢。
午夜时分,正在水下进行大深度潜航的372潜艇,深度计的指针犹如跑了弦的钟表,一个劲儿往下掉。
在潜艇的专业术语中,372潜艇遇到一种叫“掉深”的险情——由于海水密度的突然降低,浮力减小,潜艇会突然下沉。“按照常理来说,遇到掉深几米,甚至十几米都很正常,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证潜艇安全。”王红理解释说。
按照预案,正在值更的指挥员、372潜艇所在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即下达了增速、补充均衡、吹出中组压载水舱等一系列可以使潜艇上浮的指令。
动作做完之后,局势没有改观。潜艇仍然如同被一双无形的手牵掣,拉入深渊。
“这不是简单的掉深,而是遇到了海流断崖。”王红理事后分析称,“海水密度的急剧降低造成了潜艇的急速下沉,就像行驶的汽车,遇到的不是台阶,而是悬崖。”
深度计的指针仍然不断下降,没有一丝停下来的征兆。舵信副班长成云朝已经能感觉到后背冒起了一阵阵冷汗,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50多年前,外军一艘潜艇在进行潜水试验时,突然沉入2300米的海底,100多名艇员丧生。事后有分析称,这艘潜艇极有可能遭遇了水下断崖。
外国同行的悲剧似乎又要发生了。刘涛试图将潜艇动力从航速较慢的经济航行电机切换至主电机,争取以更大的航速挣脱。“砰!”的一声巨响,官兵们最怕遇到的事情发生了:主机舱进水,主电机停车。官兵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响起了:“损管警报!”
这对于不断掉深的372潜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断涌进的海水将加剧潜艇的下沉速度。
为了防止水势蔓延,身处主机舱的三名官兵封闭了水密门。已经接管指挥权的王红理用通信设备联系主机舱,尽管两边都是声嘶力竭的呼喊,但仍然盖不过喷涌而出的水流声。
在进水情况不明的情况下,王红理采取了最后一项还能够使潜艇浮上来的措施:吹出所有水柜——即用高压气把潜艇所有水柜的水快速排出去,使潜艇储备浮力得到迅速恢复,以最快的速度上浮至水面。
最后的绝招似乎仍然没有派上用场。深度计的数值仍然嗒嗒地跑,就像一块儿秒表,在为死亡倒计时。
372潜艇的下方是深达3000多米的海底。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沉下去,用不了几分钟,潜艇将达到极限深度,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裂缝、漏水、变形……最后会被海水挤压成一个瘪球。
人事已尽,全听天命。“有那么两三秒内,我觉得今天可能就要葬在这个地方了。”王红理回忆说。
此时的张学东,脑海里浮现出了儿子的身影,一个个熟悉的画面浮过,“可能再也不能听儿子弹电子琴了。”
水与火的威胁
与指挥舱的人相比,主机舱的三名官兵看不到那预示着死亡的深度表。但他们面临着更加直观、更加接近死亡的威胁——不断涌入的海水。
按照潜艇损管规定,关闭连接另外两舱的水密门的那一刻,三人就“自绝”于其他官兵之外了。也就是说,若海水依旧喷涌不止,即便潜艇最终成功上浮转危为安,他们也将溺水身亡。
听不清指挥员下达的指令,更不了解潜艇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尽管潜艇部队俗称“百人一杆枪”,但这一刻,这是一场属于三个人的战斗。
一声巨响过后,暴起的海水最先喷到轮机兵朱召伟的脸上。“就像沙粒打在脸上一样。”海水在数十个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一股铺天盖地的水雾,向四面喷射。若在陆地上,这样的压力可以将水喷到上百米高的大楼。
此时的主机舱犹如桑拿室,白茫茫的一片,本就狭小的舱室内几乎寸步难行,视距接近为零。
位于舱底的朱召伟,距离出水点最近。顶着高压水柱,他用手一点点地摸索着管路,直到找到控制管路的阀门,紧紧锁死。
“那一刻完全凭借肌肉的记忆和人下意识的动作。”朱召伟说。
电工技师陈祖军的处理更为关键。就在舱室进水前,他正在执行指挥员的命令,启动主电机航行。
进水的一刹那,关掉刚刚启动的主电机,是陈祖军的第一反应。一旦主电机失守,那将带来及其可怕的后果:电源短路将会造成全艇断电,本就在一团漆黑的深海中,全艇官兵将被无尽的黑暗笼罩。更为可怕的是,电源短路还将可能造成火灾,引发爆炸,也许还未等到水压的扭曲,他们就将被火魔吞噬。
空调、通风机、冷却机……陈祖军在几十秒内,在看不清任何按钮的情况下,凭着记忆把能够关掉的辅助电气设备统统关掉。这位已经服役19年的老潜艇兵,对于舱室熟悉得就像家里一样。
“可以这么讲,假如艇内没有照明,或者蒙着我的眼睛,我依然可以操纵设备,不会有磕磕绊绊。”陈祖军说。
正在主机舱休更的电工班长毛雪刚,听到管路崩裂的巨响声,瞬间从地上弹了起来,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冲入一片水雾之中。
人在绝境下到底能发挥多大的潜能,谁也不知道。一两分钟的时间内,毛雪刚上上下下关闭了40多个阀门。“这要是在平时,简直不可想象。”
没有事先的分工,也没有现场沟通交流,三个在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兵,就这样如机器流水线般担负起各自的职责。
他们没有时间考虑生死,因为一点迟疑,一次误操作,或许都将对372潜艇铸成大祸。
进与退的抉择
就在主机舱的三位老兵陷入与海水的决斗之时,372潜艇的深度计缓缓停住了。
一切关于死亡的遐想戛然而止,指挥舱内死一般寂静,7、8双眼睛死死盯着深度计。“当时就感觉有希望了。”王红理说,“因为潜艇是动态的平衡,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如果不掉了,那就是要往上升了。”
漫长的十几秒钟等待之后,正如王红理所料,急速下沉3分钟后,潜艇开始慢慢上浮了。
此时,大家的心依然绷得紧紧的。因为后部主机舱进水,造成潜艇大幅度尾倾,所有的人员依靠着身边的设备才勉强站立,到处散落的物品使潜艇内一片狼藉。
“随着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将会出现两个风险。”王红理分析说,“这是一片商船密集的海域,浮出水面时可能会与商船底部相撞,发生事故;此外,由于上浮速度过快,有一定倾覆的危险。”
经过声纳兵的搜寻,372潜艇上方海域平静,并无其他商船。
向艇艏压水,向艇艉主压载水舱供气,在越来越快的上浮过程中,王红理力图调整潜艇的姿态。
狭小的指挥舱内,官兵们紧紧抓住固定在舱内的一切物品,没有人敢喘一口粗气,等待着命运的裁决。尽管都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向下沉和向上浮是全然不同的感觉。“毕竟是向着希望去的嘛,屏住呼吸是准备迎接胜利的喜悦。”张学东说。
372潜艇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犹如一条鲸鱼,潜艇的前半个身子率先冲出水面,又重重地砸向了海面。
一阵剧烈的震荡和横摇之后,潜艇稳稳地停住了。静默了片刻,王红理冲向了主机舱。
“到底进了多少水?三个人有没有出现伤亡?浮出水面后,这是我最担心的事。”王红理回忆说。
平衡好舱内的气压,打开主机舱的水密门,一股夹杂着水汽的热浪扑面而来。雾气渐渐消散,艇壁上到处都是飞溅的小水珠,三名官兵就像落汤鸡,浑身汗水、海水,呆呆地站在那里。
事后经过测算,主机舱涌进了舱室体积一半的海水。
应急浮起后的372潜艇,失去动力,潜航能力和生存能力受限。“只有经济航行电机能够恢复,主机舱由于进水,主电机无法修复,大量设备绝缘电网为零,根本不敢用。”
是申请返航、等待后方救援,还是继续执行任务?“这又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王红理说,“任务时间还很长,情况复杂,充满变数。”
不管情况如何,迅速化解眼前的危机是最主要的。全艇官兵在50多度的高温下连续奋战,一遍遍地用抹布擦干设备上的海水,再用酒精反复清洁设备里密密麻麻的管路。
为了恢复排水管路的畅通,舱段兵邹晓波连续6次潜入淹没在海水中、混杂着油污和杂物的主机舱底。“呛了几口油和海水的混合物,让人恶心得直想吐。但在那种情况下,什么都顾不上了。”邹晓波说。
“面对着一丝希望,每一个人都会发挥最大的潜能。”王红理说。
经过一昼夜的抢修,并对各个舱室人员思想摸底之后,在第二天召开的临时党委会上,王红理决定: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完成任务。
“这不是一个拍着脑门下的决定。”王红理说,“这是建立在对人员素质、精神状态的掌握,当时装备性能的了解,以及综合分析任务的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的决心。”
成与败的思考
372潜艇摆脱了多批次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和围追堵截,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军港之后,王红理一直在反思。
这是王红理入伍近30年来,遭遇过的最危险的突发情况。关系到数十人的生命和价格昂贵的装备,回来以后,他已经数不清进行了多少次复盘、总结和汇报。
“在平时训练中如果遇到掉深,我们会立即转换主电机航行向上浮起,实在不行可以供气浮起。”王红理分析说。
而随着掉深的速度、深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当主机舱突发进水情况后,现实已经不是暴露与否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
在突遇掉深、又遭主机舱进水的厄运下,三名身处主机舱的官兵的决断,显得极为关键。“三个人临危不惧,各司其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各自的使命,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王红理说。
其实,在危急时刻,三个老兵完全依靠平日的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完成动作。“命都要没有了,哪还有功夫想别的?”陈祖军回忆说。
现在回头想想,王红理依然感到后怕,“面对死亡的威胁,动作稍微有些延迟、疏漏,那全艇的人可能都不会幸免。”王红理说,他们的实际行动,是372潜艇、乃至全支队日常学习和训练的反映。”
其实,就在关闭水密门的那一刻,三个人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日常的损管训练中,他们明白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但这就是潜艇,局部必须服从整体,以局部的代价,甚至是整个舱室的代价,换取大多数人乃至整个潜艇的生存。”陈祖军说。
在全艇人员看来,最高指挥员王红理在主机舱进水后立刻下达的“向所有水柜供气”命令也很关键。这是能够使潜艇上浮的最后砝码。如果有一分钟的犹豫,潜艇下沉的惯性将永不可逆。
按常理讲,刚刚从“鬼门关”走一遭、精神高度紧张的全艇官兵,在上浮之后的精神、体力是完全懈怠的。但深知严重后果的王红理立刻动员全艇官兵抢修装备,并在初步恢复航行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完成任务,反映出了一名指挥员的果敢和睿智。
“372潜艇官兵对于险情的处置,完全可以写入教案,进入课堂,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说,“这是一个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4/1217/600057.shtml2014-12-17 05:51: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dlei
核心提示:“372潜艇官兵对于险情的处置,完全可以写入教案,进入课堂,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说,“这是一个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
新华网专稿(杨雷 高毅):2014年的一天,当中国海军372潜艇缓缓驶入某军港码头时,面对前来迎接的领导和思念已久的妻儿,艇长易辉却转过身去,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黑黝黝的舰桥。
他两腮的肌肉在颤抖,肩膀不停地耸动。他不想让自己的家属看到呼之欲出的泪珠,更不想让全艇官兵看到一艇之长居然在这个时候哭起了鼻子。
作为一个入伍20多年、曾经多次远航的老潜艇兵,码头上的迎来送往,易辉见得次数太多了。思念、牵挂、担忧……每一次返航回家,都是五味杂陈、心绪难平,欢笑和泪水中夹杂着对妻儿的亏欠和愧疚。
但,这一次的感觉完全不同。大海的一次颤动险些让全艇官兵永远长眠于3000多米深的海底。从“鬼门关口”走一遭的易辉,再次见到岸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已经无法继续保持一个共和国艇长的威严。
372潜艇到底发生了什么?艇上的官兵到底经历了什么?几乎没有一个官兵对家属详细讲过那段生死经历。死缠烂打之下,有的官兵会说,想想马航370航班那些悲痛欲绝的家属,如果我们没回来,那就是真实写照。
372潜艇执行的是一次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任务:只规定了时间和目的地,来无影,去无踪。
家与国的取舍
令很多家属不曾想到的是,一趟跨越千里的探亲旅程,却始终未能和心爱的丈夫谋面。她们不知道爱人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留下的就是一句话:“我走了。”
372潜艇即将执行的是一次不打招呼、不清楚情况下的紧急拉动任务。在372潜艇所在支队支队长王红理的指挥下,官兵在较短时间内即将雷弹、物资、油水以及常备物品装载上艇,驶出雾气缭绕的军港。
这样的紧急拉动,372潜艇官兵并不陌生。作为中国海军重要的作战力量,保证“一声令下,即可出征”是基础。
王红理说,“这也是一种紧贴实战的模式,真正打起仗来,就应该是这样,因为敌人不会给我们充裕的准备时间。”
后来发生的事情表明,不管是90后的新兵,还是48岁的王红理,这次远航,注定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生难忘
生与死的考验
一天凌晨,372潜艇政委张学东的儿子张家元做了一个梦:上完电子琴课回家的路上突然跌入了大海,挣扎许久,一根绳子如救命稻草,把自己拉了上来。
或许是父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也就在此时,张学东和372潜艇正坠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海底深渊,不过,他们没有触手可及的救命稻草,危难之中,依仗的是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智慧和果敢。
午夜时分,正在水下进行大深度潜航的372潜艇,深度计的指针犹如跑了弦的钟表,一个劲儿往下掉。
在潜艇的专业术语中,372潜艇遇到一种叫“掉深”的险情——由于海水密度的突然降低,浮力减小,潜艇会突然下沉。“按照常理来说,遇到掉深几米,甚至十几米都很正常,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证潜艇安全。”王红理解释说。
按照预案,正在值更的指挥员、372潜艇所在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即下达了增速、补充均衡、吹出中组压载水舱等一系列可以使潜艇上浮的指令。
动作做完之后,局势没有改观。潜艇仍然如同被一双无形的手牵掣,拉入深渊。
“这不是简单的掉深,而是遇到了海流断崖。”王红理事后分析称,“海水密度的急剧降低造成了潜艇的急速下沉,就像行驶的汽车,遇到的不是台阶,而是悬崖。”
深度计的指针仍然不断下降,没有一丝停下来的征兆。舵信副班长成云朝已经能感觉到后背冒起了一阵阵冷汗,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50多年前,外军一艘潜艇在进行潜水试验时,突然沉入2300米的海底,100多名艇员丧生。事后有分析称,这艘潜艇极有可能遭遇了水下断崖。
外国同行的悲剧似乎又要发生了。刘涛试图将潜艇动力从航速较慢的经济航行电机切换至主电机,争取以更大的航速挣脱。“砰!”的一声巨响,官兵们最怕遇到的事情发生了:主机舱进水,主电机停车。官兵们最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响起了:“损管警报!”
这对于不断掉深的372潜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断涌进的海水将加剧潜艇的下沉速度。
为了防止水势蔓延,身处主机舱的三名官兵封闭了水密门。已经接管指挥权的王红理用通信设备联系主机舱,尽管两边都是声嘶力竭的呼喊,但仍然盖不过喷涌而出的水流声。
在进水情况不明的情况下,王红理采取了最后一项还能够使潜艇浮上来的措施:吹出所有水柜——即用高压气把潜艇所有水柜的水快速排出去,使潜艇储备浮力得到迅速恢复,以最快的速度上浮至水面。
最后的绝招似乎仍然没有派上用场。深度计的数值仍然嗒嗒地跑,就像一块儿秒表,在为死亡倒计时。
372潜艇的下方是深达3000多米的海底。如果继续以这样的速度沉下去,用不了几分钟,潜艇将达到极限深度,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裂缝、漏水、变形……最后会被海水挤压成一个瘪球。
人事已尽,全听天命。“有那么两三秒内,我觉得今天可能就要葬在这个地方了。”王红理回忆说。
此时的张学东,脑海里浮现出了儿子的身影,一个个熟悉的画面浮过,“可能再也不能听儿子弹电子琴了。”
水与火的威胁
与指挥舱的人相比,主机舱的三名官兵看不到那预示着死亡的深度表。但他们面临着更加直观、更加接近死亡的威胁——不断涌入的海水。
按照潜艇损管规定,关闭连接另外两舱的水密门的那一刻,三人就“自绝”于其他官兵之外了。也就是说,若海水依旧喷涌不止,即便潜艇最终成功上浮转危为安,他们也将溺水身亡。
听不清指挥员下达的指令,更不了解潜艇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尽管潜艇部队俗称“百人一杆枪”,但这一刻,这是一场属于三个人的战斗。
一声巨响过后,暴起的海水最先喷到轮机兵朱召伟的脸上。“就像沙粒打在脸上一样。”海水在数十个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一股铺天盖地的水雾,向四面喷射。若在陆地上,这样的压力可以将水喷到上百米高的大楼。
此时的主机舱犹如桑拿室,白茫茫的一片,本就狭小的舱室内几乎寸步难行,视距接近为零。
位于舱底的朱召伟,距离出水点最近。顶着高压水柱,他用手一点点地摸索着管路,直到找到控制管路的阀门,紧紧锁死。
“那一刻完全凭借肌肉的记忆和人下意识的动作。”朱召伟说。
电工技师陈祖军的处理更为关键。就在舱室进水前,他正在执行指挥员的命令,启动主电机航行。
进水的一刹那,关掉刚刚启动的主电机,是陈祖军的第一反应。一旦主电机失守,那将带来及其可怕的后果:电源短路将会造成全艇断电,本就在一团漆黑的深海中,全艇官兵将被无尽的黑暗笼罩。更为可怕的是,电源短路还将可能造成火灾,引发爆炸,也许还未等到水压的扭曲,他们就将被火魔吞噬。
空调、通风机、冷却机……陈祖军在几十秒内,在看不清任何按钮的情况下,凭着记忆把能够关掉的辅助电气设备统统关掉。这位已经服役19年的老潜艇兵,对于舱室熟悉得就像家里一样。
“可以这么讲,假如艇内没有照明,或者蒙着我的眼睛,我依然可以操纵设备,不会有磕磕绊绊。”陈祖军说。
正在主机舱休更的电工班长毛雪刚,听到管路崩裂的巨响声,瞬间从地上弹了起来,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冲入一片水雾之中。
人在绝境下到底能发挥多大的潜能,谁也不知道。一两分钟的时间内,毛雪刚上上下下关闭了40多个阀门。“这要是在平时,简直不可想象。”
没有事先的分工,也没有现场沟通交流,三个在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兵,就这样如机器流水线般担负起各自的职责。
他们没有时间考虑生死,因为一点迟疑,一次误操作,或许都将对372潜艇铸成大祸。
进与退的抉择
就在主机舱的三位老兵陷入与海水的决斗之时,372潜艇的深度计缓缓停住了。
一切关于死亡的遐想戛然而止,指挥舱内死一般寂静,7、8双眼睛死死盯着深度计。“当时就感觉有希望了。”王红理说,“因为潜艇是动态的平衡,不可能长时间停留,如果不掉了,那就是要往上升了。”
漫长的十几秒钟等待之后,正如王红理所料,急速下沉3分钟后,潜艇开始慢慢上浮了。
此时,大家的心依然绷得紧紧的。因为后部主机舱进水,造成潜艇大幅度尾倾,所有的人员依靠着身边的设备才勉强站立,到处散落的物品使潜艇内一片狼藉。
“随着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将会出现两个风险。”王红理分析说,“这是一片商船密集的海域,浮出水面时可能会与商船底部相撞,发生事故;此外,由于上浮速度过快,有一定倾覆的危险。”
经过声纳兵的搜寻,372潜艇上方海域平静,并无其他商船。
向艇艏压水,向艇艉主压载水舱供气,在越来越快的上浮过程中,王红理力图调整潜艇的姿态。
狭小的指挥舱内,官兵们紧紧抓住固定在舱内的一切物品,没有人敢喘一口粗气,等待着命运的裁决。尽管都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向下沉和向上浮是全然不同的感觉。“毕竟是向着希望去的嘛,屏住呼吸是准备迎接胜利的喜悦。”张学东说。
372潜艇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犹如一条鲸鱼,潜艇的前半个身子率先冲出水面,又重重地砸向了海面。
一阵剧烈的震荡和横摇之后,潜艇稳稳地停住了。静默了片刻,王红理冲向了主机舱。
“到底进了多少水?三个人有没有出现伤亡?浮出水面后,这是我最担心的事。”王红理回忆说。
平衡好舱内的气压,打开主机舱的水密门,一股夹杂着水汽的热浪扑面而来。雾气渐渐消散,艇壁上到处都是飞溅的小水珠,三名官兵就像落汤鸡,浑身汗水、海水,呆呆地站在那里。
事后经过测算,主机舱涌进了舱室体积一半的海水。
应急浮起后的372潜艇,失去动力,潜航能力和生存能力受限。“只有经济航行电机能够恢复,主机舱由于进水,主电机无法修复,大量设备绝缘电网为零,根本不敢用。”
是申请返航、等待后方救援,还是继续执行任务?“这又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王红理说,“任务时间还很长,情况复杂,充满变数。”
不管情况如何,迅速化解眼前的危机是最主要的。全艇官兵在50多度的高温下连续奋战,一遍遍地用抹布擦干设备上的海水,再用酒精反复清洁设备里密密麻麻的管路。
为了恢复排水管路的畅通,舱段兵邹晓波连续6次潜入淹没在海水中、混杂着油污和杂物的主机舱底。“呛了几口油和海水的混合物,让人恶心得直想吐。但在那种情况下,什么都顾不上了。”邹晓波说。
“面对着一丝希望,每一个人都会发挥最大的潜能。”王红理说。
经过一昼夜的抢修,并对各个舱室人员思想摸底之后,在第二天召开的临时党委会上,王红理决定: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完成任务。
“这不是一个拍着脑门下的决定。”王红理说,“这是建立在对人员素质、精神状态的掌握,当时装备性能的了解,以及综合分析任务的形势等多方面因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下的决心。”
成与败的思考
372潜艇摆脱了多批次外军舰机的跟踪监视和围追堵截,顺利完成任务返回军港之后,王红理一直在反思。
这是王红理入伍近30年来,遭遇过的最危险的突发情况。关系到数十人的生命和价格昂贵的装备,回来以后,他已经数不清进行了多少次复盘、总结和汇报。
“在平时训练中如果遇到掉深,我们会立即转换主电机航行向上浮起,实在不行可以供气浮起。”王红理分析说。
而随着掉深的速度、深度不断增加,尤其是当主机舱突发进水情况后,现实已经不是暴露与否的问题,而是生与死的问题。
在突遇掉深、又遭主机舱进水的厄运下,三名身处主机舱的官兵的决断,显得极为关键。“三个人临危不惧,各司其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各自的使命,表现出极强的心理素质。”王红理说。
其实,在危急时刻,三个老兵完全依靠平日的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完成动作。“命都要没有了,哪还有功夫想别的?”陈祖军回忆说。
现在回头想想,王红理依然感到后怕,“面对死亡的威胁,动作稍微有些延迟、疏漏,那全艇的人可能都不会幸免。”王红理说,他们的实际行动,是372潜艇、乃至全支队日常学习和训练的反映。”
其实,就在关闭水密门的那一刻,三个人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在日常的损管训练中,他们明白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但这就是潜艇,局部必须服从整体,以局部的代价,甚至是整个舱室的代价,换取大多数人乃至整个潜艇的生存。”陈祖军说。
在全艇人员看来,最高指挥员王红理在主机舱进水后立刻下达的“向所有水柜供气”命令也很关键。这是能够使潜艇上浮的最后砝码。如果有一分钟的犹豫,潜艇下沉的惯性将永不可逆。
按常理讲,刚刚从“鬼门关”走一遭、精神高度紧张的全艇官兵,在上浮之后的精神、体力是完全懈怠的。但深知严重后果的王红理立刻动员全艇官兵抢修装备,并在初步恢复航行能力的情况下继续完成任务,反映出了一名指挥员的果敢和睿智。
“372潜艇官兵对于险情的处置,完全可以写入教案,进入课堂,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说,“这是一个中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史上的奇迹。”
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4/1217/600057.shtml


意识到坠崖了,应该立刻排空所有水柜,同时加大马力加大攻角。
指挥员采取措施晚了,不该表彰。
  
我现在认真的说: 我求全责备,我错了。

意识到坠崖了,应该立刻排空所有水柜,同时加大马力加大攻角。
指挥员采取措施晚了,不该表彰。
  
我现在认真的说: 我求全责备,我错了。
意识到坠崖了,应该立刻排空所有水柜,同时加大马力加大攻角。
指挥员采取措施晚了,不该表彰。

典型站着说话不腰疼型。你去试试?

典型站着说话不腰疼型。你去试试?
我说的错在哪里?
我说的错在哪里?
碰到断崖能安全度过并且继续完成任务,这已经是巨大胜利。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本来就应该嘉奖。你一个旁人在哪里jjyy说风凉话算什么。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16:25
我说的错在哪里?
都是按秒计时的,加入了很多记者的修饰
老新闻了,。
碰到断崖能安全度过并且继续完成任务,这已经是巨大胜利。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本来就应该嘉奖。你一 ...
我问你我说错在哪里?

我一个外行20年前就知道液体悬崖,他是玩这个的,起码他之前的当班负责人措施不够有力,他有领导责任。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16:50
我问你我说错在哪里?

我一个外行20年前就知道液体悬崖,他是玩这个的,起码他之前的当班负责人措施不 ...
你仔细阅读文章了没有,我建议你再看一遍。
CCAV刚才播了,可恼的马塞克
幸亏是双壳体。储备浮力大,单壳体就玩完了
你仔细阅读文章了没有,我建议你再看一遍。
看了,当班长按掉深处理的,看形势不妙,赶紧把艇长找来。
我认为他自己就应该当机立断。把一切措施做足,然后听天由命。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17:18
看了,当班长按掉深处理的,看形势不妙,赶紧把艇长找来。
我认为他自己就应该当机立断。把一切措施做足 ...
按照预案,正在值更的指挥员、372潜艇所在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即下达了增速、补充均衡、吹出中组压载水舱等一系列可以使潜艇上浮的指令。
动作做完之后,局势没有改观。潜艇仍然如同被一双无形的手牵掣,拉入深渊。
“这不是简单的掉深,而是遇到了海流断崖。”王红理事后分析称,“海水密度的急剧降低造成了潜艇的急速下沉,就像行驶的汽车,遇到的不是台阶,而是悬崖。”
深度计的指针仍然不断下降,没有一丝停下来的征兆。舵信副班长成云朝已经能感觉到后背冒起了一阵阵冷汗,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17:18
看了,当班长按掉深处理的,看形势不妙,赶紧把艇长找来。
我认为他自己就应该当机立断。把一切措施做足 ...
“这不是简单的掉深,而是遇到了海流断崖。”王红理事后分析称
按照预案,正在值更的指挥员、372潜艇所在支队副参谋长刘涛迅即下达了增速、补充均衡、吹出中组压载水舱 ...
他没有把水柜全部排空。
他没有把水柜全部排空。
在潜艇的专业术语中,372潜艇遇到一种叫“掉深”的险情——由于海水密度的突然降低,浮力减小,潜艇会突然下沉。“按照常理来说,遇到掉深几米,甚至十几米都很正常,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保证潜艇安全。”王红理解释说。

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一般的掉深,采取常规措施即可。潜艇执行任务期间,水柜全部排空意味着全速上浮并冲出水面,失去隐蔽性的同时,潜艇也将遭到巨大冲击甚至面临危险,岂是随便就可以做的?我也是外行,但我至少在发言前会认真看内容,而且用脑子思考,而不是用脚趾头
在潜艇的专业术语中,372潜艇遇到一种叫“掉深”的险情——由于海水密度的突然降低,浮力减小,潜艇会突 ...
语言不能描述动态过程。
已经掉了十几米没有减缓迹象,就应加大措施,没有等艇长来的时间,应当机立断。

请你正常讨论。
一开始并没有意识dao问题的严重性,只是发现莫名的快速掉深,断崖这个属于事后的原因分析了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17:18
看了,当班长按掉深处理的,看形势不妙,赶紧把艇长找来。
我认为他自己就应该当机立断。把一切措施做足 ...
“听天由命”——呵呵,站着说话不腰疼,砖家你好,砖家再见。
“听天由命”——呵呵,站着说话不腰疼,砖家你好,砖家再见。
你以为”人定胜天”?
这是两个月前报道的那起断崖事故吗?
不容易,看来都在真抓实干啊,我军训练越来越扎实了,值得表彰!
你以为”人定胜天”?
去看百度贴吧,有人用浮力测算过,理想环境下最多两分钟,潜艇就万劫不复。

考虑到现场情况,也就1分钟的处理时间,中间还碰到了主机进水这种重大险情。

你真的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换你去,全死了。
没有办法解决吗?
暂且不论这种情况是否处置得当,但我是不敢随意否定人家的功绩啦,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那种危机情况下逃出生天并且保全了国家财产,也不认战士们能做的努力像我们这些门外汉动动嘴皮子那么轻巧
去看百度贴吧,有人用浮力测算过,理想环境下最多两分钟,潜艇就万劫不复。

考虑到现场情况,也就1分 ...
替你的语文理解力着急。

我一直在说要当机立断。
替你的语文理解力着急。

我一直在说要当机立断。
部队里干任何事情都有责任流程,必须要请示上级,普通掉深是不能紧急上浮的。和你解释,也是白搭。
部队里干任何事情都有责任流程,必须要请示上级,普通掉深是不能紧急上浮的。和你解释,也是白搭。
你好矛盾呀!
23楼说要分秒必争,现在又提责任流程。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17:18
看了,当班长按掉深处理的,看形势不妙,赶紧把艇长找来。
我认为他自己就应该当机立断。把一切措施做足 ...
事后诸葛亮
意识到坠崖了,应该立刻排空所有水柜,同时加大马力加大攻角。
指挥员采取措施晚了,不该表彰。
纸上谈兵!你在现场估计尿了
部队里干任何事情都有责任流程,必须要请示上级,普通掉深是不能紧急上浮的。和你解释,也是白搭。
这么和你说吧,早十秒采取措施,活。晚十秒,砰!
懂?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20:17
你以为”人定胜天”?
典型的事后诸葛亮,人几十年的潜艇兵经验不如你,就算出问题好像死的不是人家似的。。什么人都有
纸上谈兵!你在现场估计尿了
尿了又如何?
和我说的对错有关系吗?
典型的事后诸葛亮,人几十年的潜艇兵经验不如你,就算出问题好像死的不是人家似的。。什么人都有
总结经验教训时,个个都是事后诸葛亮。
难道因此就不做了?
纸上谈兵!你在现场估计尿了
他不会尿,他肯定屎了,他要是在主机舱,你问他敢不敢当机立断关舱门?

坑队友说的就是他。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20:51
总结经验教训时,个个都是事后诸葛亮。
难道因此就不做了?
你看看你前面的那些发言是总结经验教训么??p啊,语文体育老师教的吧
你看看你前面的那些发言是总结经验教训么??p啊,语文体育老师教的吧
当然是了。
请你文明讨论。
891025hai 发表于 2014-12-17 16:14
典型站着说话不腰疼型。你去试试?
潜艇在水下是动态平衡,深度上下波动很常见,所以这些老兵一开始并未意识到是断崖。。。而上面那个家伙以事后的角度指责当事人太他妈恶心了。。要是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是断崖怎么可能不及早采取措施,谁愿意那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董莹岩 发表于 2014-12-17 20:58
当然是了。
请你文明讨论。
长点脑子没人愿意喷你。。事后诸葛亮拿人家用生命换来的结论来外行指责内行更让人恶心
潜艇在水下是动态平衡,深度上下波动很常见,所以这些老兵一开始并未意识到是断崖。。。而上面那个家伙以 ...
深度计的指针如同跑了弦的钟表,一个劲的往下掉。

请你文明讨论,不要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