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内务委员新作)31001的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19:59
31001的出路  
2014-11-16 08:53:03

http://liuyf423.blog.163.com/blo ... 1766/?newFollowBlog

今年的珠海航展,沈飞601所研制的31001实验机模型和实物都来参展,继续引起众人的关注。尤其是31001的模型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后掠式的垂尾,机头下方的EOTS综合光电瞄准系统,以及一体化座舱盖等等。根据这些改动,关于31001实验机未来的功能和市场定位,又有了新一轮的争论。不过委员以为,就以31001实验机目前的形态来说,目前能讨论到的各种用途都不合适。

首先我们要说最基本的一点,31001实验机目前的基本状态是一架中型战斗机,配备两台中等推力小函道比涡扇发动机。其他细节可以修改的很多,但这个基本状态是不好改动的。改动了,就是一架全新的飞机了。

从第三代战斗机设计经验来看,中型战斗机可以配备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或者两台中推发动机。后者通常有更大的总推力,意味着更好的机动性,但同时也有发动机总重更大,飞机内部空间占用过多,机内油箱空间不足,载荷航程过小的问题。在这方面,米格29是一个相当恶劣的典型。F18大黄蜂要好一点,但其实也还是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改进为超级大黄蜂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改动就是把机体放大,提高载荷航程,硬生生把一个中型战斗机改成了重型战斗机。当然对于三代战斗机来说,载荷航程小的问题也不是不能忍。第一是可以挂载副油箱换来航程延伸,代价显然是牺牲武器载荷。第二是对于很多中小国家,飞机的航程本来也不是特别敏感的指标,差一点就差一点吧。所以双中推的三代战斗机也还是有不少国家购买的。

但到了四代机的年代,双中推方案的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了。隐形设计要求四代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不能挂载副油箱,所有的航程都要靠内油完成。其次,武器也不能挂在机翼下,而要收进机内弹仓里。弹仓本身就和油箱不同,不能见缝插针塞进机体内部各个角落,只能作为一整个空间塞进两肋或者机腹正下方中轴线的机体内部。如果只考虑空战要求,弹仓只塞空空弹,还可以做的小一点,要是还要考虑对地攻击要求,携带重型攻击弹药,这弹舱空间无论如何都小不了。有一个巨大的弹仓占据宝贵的机内空间,还要有足够大的油箱保证航程。四代机的航程要想达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F22这样的重型战斗机一方面机内空间相对充足,另一方面只带对空弹药,所以身材还显的比较苗条,但论航程已经比大部分三代战斗机都要短腿了。而F35既要带对地攻击弹药,还要保证比F22有更大的航程,最后就肿的像个球了。名义上说它是个中型战斗机,实际上论起飞重量它不亚于三代重型战斗机了。而且,F35使用的还是单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比双中推方案要节省空间和重量。考虑到中国和美国在航空发动机水平上的差距,31001还要使用双中推方案,而整个机身还远没有F35那么臃肿,这型飞机的载油量和载荷航程能有多少,就不难想象了。某些宣传品上声称31001超过一千公里的作战半径,基本上可以视为纯粹的放卫星。

一言以蔽之,31001要是一门心思追求空战能力,只带最少量的武器上天,这飞机大体还能造的出来。虽然航程可能惨不忍睹,虽然可能研制进度一拖再拖(别忘了,31001现在装的还是俄罗斯的RD33发动机,真正成品机要配置的9500公斤推力国产发动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造出来),但至少,这飞机还算是能造出来的。而要是再追求对地攻击能力,这个……我们只能说,飞机设计是科学技术,不是魔术。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我是说31001这样一个突出空战性能的四代中型战斗机要是实用化,打算卖给谁?

中国空军会买么?显然不会。上有歼20占据顶尖空战性能的市场份额,下有日渐成熟的大批三代、三代半战斗机走性价比路线,31001性能高不成低不就,研发进度还比前两者都慢,它能忽悠到多少订单?没有足够大的订单批量,再计入研发成本,31001这中型机的价格未必会低于歼20这样的重型机,性能上两者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31001那短腿的航程,在中国空军看来实在是难以忽视的大硬伤。亚太地区的战场环境以大洋岛链为主,绝大部分作战行动都需要跨过辽阔的大洋进行。对于跨洋战斗,航程不足是很要命的。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所以目前网上争论的重点是,31001能不能被海军相中,成为下一代航母舰载机,以及能不能忽悠到外国客户,成为出口战斗机。

无疑,上述两个潜在市场都是沈飞601所想要争取的。31001的试飞还远未完成,就拿到珠海航展来展示,就能看出很明显的外销意图。但问题在于,这两个市场哪个都不好争。

先说海军舰载机项目。关于31001舰载机的讨论可以说一直没断过。主要论据大体不出以下几点:海军需要四代舰载机抗衡美国航母即将装备的F35C;31001使用双前轮起落架,显示出容忍粗暴起降操作的设计考虑,有利于上舰起降;以及沈飞在歼15舰载机上经验积累和传承的优势,等等。可是实际上,这上述几点都不太靠谱。中国当然需要舰载四代机,但这不代表沈飞就一定能获得这个订单。歼15的经验积累也不能代替四代舰载机本身的竞标。否则中国的舰载机岂不是千秋万代都要由沈飞研制了么?至于说双前轮体现出的强化机体结构设计,这一点固然没错,但也说明不了什么。31001要想证明自己是称职的舰载机,需要展现的东西远比两个轮子要多得多。

真正本质的问题在于,中国海军的第一代航母辽宁号现在才刚刚投入试验没多久。要想形成比较完整的操作经验和操作理念,指导下一代舰载机设计研发,辽宁舰至少还得再忙活三五年。换而言之,在2020年以前,任何谈论“中国舰载四代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论述,都只能是设想而非结论。海军装备部门就算今天相中31001的设计,也不代表五年后还一定是同样的观点。从这一点来说,31001作为舰载机的设计,诞生的过早了一点。其次,尽管辽宁舰是前苏联设计的底子,但从中国海军的作战思路来讲,他们显然更垂青美式航母的运作理念。而美国航母运用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舰载机要尽量多用途,兼顾对空对地,因为航母上没有那么大空间为每一种作战需求准备一种单独的战斗机。正因为这个理由,专业对空的F14雄猫放弃改进早早退役,专业对地攻击的A6入侵者退役的更早,而大黄蜂这个万金油飞机笑到了最后,甚至还要和下一代的F35乃至无人机作搭档。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像美国那么多的航母和舰载机,为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分别准备一款战斗机更是不可容忍的奢侈。而委员前面已经说了,31001唯一还算有希望的用途就是空战,而最没指望的就是对地攻击能力。31001既能对空又能对地之类的话,大家听听就算了。另外也还有短腿的航程问题,同样是舰载机大忌。所以,单靠现在的31001这个状态争取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舰载机市场,应该说不靠谱的厉害。

那么外销战斗机呢?答案是同样不靠谱。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没有本国军队装备,一款纯外销武器的市场前景是非常黯淡的。国际军火市场充满了钓鱼和欺诈,可以说每一个军火出口商身上都背着一长串惨不忍睹的差评记录。而每个客户心里自然也就藏着一长串巨大的问号:“你丫到底靠不靠谱啊?”任凭你销售人员吹得天花乱坠,客户一句话就可以噎回来:“你说这飞机这么好,为什么你们国家自己不买?”那时候再去说什么“设计理念差异”,“市场定位不同”等等,就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其次,我们不妨反问一句,需要购买四代战斗机的国家有哪些?他们当中谁会买31001?首先,这个国家不能和美国关系太好,否则他直接去买F35,毫无悬念。其次,这个国家既要有点钱还要有现实的国防压力。冷战结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没有追求的国家压根不会买四代战斗机,更堕落的国家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没有。对国际军火商来说,当代确实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第三,也是最抓狂的要求,这个国家和俄罗斯关系不能太好。因为俄国的T50从研制之初就有印度投资,有出口打算。有俄国和印度这两个铁杆大客户,怎么看也比31001这种没有预定客户的产品靠谱。论研发成本也有这两家顶梁,要算价格T50还真未必比31001贵。论性能人家T50好歹也是重型四代机,31001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第四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这个客户不能是中国的潜在敌对国家。纵观全世界,同时满足这四条的国家还真不好找。那么,31001打算有多少国际客户?预期销量能有多少?摊入研发成本的售价又该是多少?这些问题就不难想象了。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因素,导致现在网上有了另一种观点,就是31001本来就不是一个准备批量生产的机型,而只是一个用于验证技术的实验机,类似于日本的“心神”。真正的量产机型还没面世。某种意义上这猜测也算符合实际。这次珠海航展上展出的31001模型和实机相比有了若干明显的改动,显示出沈飞对31001的最终形态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见解,更像是用这款飞机来试验各种可能的功能和设计。当然,如果一个机型本身就没打算量产,那上面分析的种种用途和缺点自然就都谈不上了。而且,这种说法也不失为一种远见:今天的沈飞之所以很多做派让人反感,就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沈飞是全国唯一的战斗机生产厂家,没有竞争,自然就疲沓了。如果放任今天的成飞赢得所有市场份额,明天的成飞也自然有可能堕落为今天的沈飞。所以从维持良性竞争的角度讲,给沈飞一个接触四代战斗机技术的机会也是合理的。

只不过,验证机这种纯开销没利润的东西是中航集团自己的小金库维持的,所以这个项目上耗费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尽快转入实用机型研制。而且,技术验证机上试验过的技术究竟是不是堪用,也还是要在实用机型上去最终检验。所以无论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沈飞日后的动向便知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问题:如果沈飞利用31001积累的经验拿出一款实战机型(不能再叫31001了,姑且叫歼31吧),它应该是款什么飞机呢?
委员的观点之前已经说过了,最合理的最符合军队需求的方向是放大31001的机体,保守的话还用双中推,激进的话换为双大推发动机,做成一款隐形战斗轰炸机,接替逐渐落后的飞豹,担任战争中的首轮空袭任务。

首先,从飞机的设计难度来说,放大机体,降低机动性要求,重点保证超音速巡航、隐形和载荷航程(粗略地说,至少一千公里的高-高-高作战半径),实际上降低了设计难度。对于歼20这类典型的四代战斗机来说,机动性要求是设计的难点,因为它和超音速巡航以及隐身存在矛盾之处:机动性要求飞机有比较复杂的气动外形和控制舵面,而超音速巡航和隐身都要求飞机外形越简洁干净越好,复杂的气动控制面越少越好。除此以外,机动性要求意味着发动机要使用矢量喷口,而矢量喷口本身就要减少发动机有效推力,提高超音速巡航的难度。所以降低机动性要求,放弃矢量喷口,一则降低发动机重量,二则提升发动机推力,有助于战斗轰炸机的超音速巡航。其三,机动性的指标限制了飞机的总推重比不能太低,这就限制了飞机的起飞重量和载荷航程。而战斗轰炸机不要求机动性太高,就可以把机体做得更大更宽敞。这方面的典型就是F111战斗轰炸机,论推重比它比同时代设计的战斗机都要低一个档次,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款非常强大的战斗轰炸机。

另一方面,考虑一下未来的市场前景。我们已经分析过,海军舰载机和外销市场都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对于四代机来说最保险的最稳妥的市场还是本国的空军。而隐形战斗轰炸机恰恰是中国空军未来迫切需要的机种。所谓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意味着未来战场上的中国空军必然要承担大量的对地攻击任务。这类任务中最重要也最棘手的就是对敌方防空体系节点的打击任务:攻击敌方的防空指挥中心,远程预警雷达,中远程防空导弹阵地等等。这些目标必须在战争爆发伊始就予以清除,否则其他三代战斗机的空袭任务就会非常麻烦。但在开战伊始,这些目标本身又都防卫森严。用第三代战斗机攻击它们,则空袭机群可能遭受严重的伤亡。用弹道导弹打击它们,一则效率太低,二则攻击效果评估仍然是难题。用歼20这类四代战斗机挂上炸弹去轰炸,效率问题倒是解决了。但开战一开始的几天时间本来也是歼20需要忙于空战,清除敌方空中力量的关键时刻,这几天时间里能有多少歼20有精力客串对地攻击,是很值得怀疑的。在美国空军的作战体系里,这种急难险重任务是F35A来做的。在美国忽悠各国盟友的ppt里,是用各种“首日隐身”的飞机,如F15SE寂静鹰和超级大黄蜂的改进型来做类似工作的。而如果在中国空军里,歼31能够承担起这一块任务,那对整个中国空军的作战规划都将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论这种开战踹门的任务,上述任何一种飞机都没有战轰型歼31做得好。因为他们的隐形能力都是注水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是没有的。和他们相比,一款隐形完全达标而且兼具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歼31战斗轰炸机堪称惊艳。它一旦问世,即使是美国空军也会感到头疼:你很难提前预知它的来袭,等它丢完炸弹走人,你还追不上它。

而事实上,隐形战轰所能承担的任务还远不止于此。譬如挂载合适的反辐射导弹,则它不仅仅能攻击地面雷达,还可以攻击天上的敌方预警机,分担歼20的任务——或者说抢它的饭碗。凭借宽大的机体空间和后座驾驶员(如果有必要的话),它还可以承担无人机指挥和前沿战术侦察之类的高风险任务:这方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军的反航母作战。朝敌方航母发射导弹本身不难,难的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这条航母的位置。侦察卫星、核潜艇、超视距雷达和海底被动声纳基阵都能承担这个侦察任务,但又各有各的缺陷,尤其是它们的实时侦察效率都不能和侦察机媲美。问题是,现代海洋侦察机、电子侦察机都是不隐形的,让它们飞到茫茫大海上去找全副武装的敌方航母,和让它们去玩俄罗斯轮盘赌差不多。而要为它们配备严密的护航机群,不但分散作战飞机力量,而且兴师动众打草惊蛇。一款自己能隐形且有足够航程的战斗轰炸机来客串侦察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如果再挂载必要的武器,那么一架飞机就可以实现从侦察到攻击再到攻击效果评估的一条龙服务了。这样一款飞机就算不能搭载在我方航空母舰上,也仍然足以让海军心动,无非是需要部署在海军航空兵的陆上基地罢了。但即使从陆上起飞,它的作战半径也足以让海岸线外五百至八百公里变成敌国航母的禁行区。考虑到舰载机载荷航程的天然劣势,敌国航母如果靠近不了中国海岸线五百公里,那它就什么威胁也没有了。

当然,这样的隐形战斗轰炸机也就不用指望什么出口订单了。且不说重型隐形飞机的价格有多高,技术有多敏感,单说它是罕有的进攻型武器,无论它出口到哪个国家,对地区军备力量对比都会是颠覆性的影响。这一点不必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即使是不隐形的飞豹都已经是太过强大的武器,完全无法出口任何国家了。但无论如何,只算国内装备,中国空军若能装备一两百架,中国海军装备百八十架,总计超过两百甚至近三百的产量对于一款重型隐形飞机来说也是非常成功的销售业绩了。
至于现实中的沈飞是否真能拿出这么一款成功的产品,我们还是那句话,拭目以待吧
31001的出路  
2014-11-16 08:53:03

http://liuyf423.blog.163.com/blo ... 1766/?newFollowBlog

今年的珠海航展,沈飞601所研制的31001实验机模型和实物都来参展,继续引起众人的关注。尤其是31001的模型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后掠式的垂尾,机头下方的EOTS综合光电瞄准系统,以及一体化座舱盖等等。根据这些改动,关于31001实验机未来的功能和市场定位,又有了新一轮的争论。不过委员以为,就以31001实验机目前的形态来说,目前能讨论到的各种用途都不合适。

首先我们要说最基本的一点,31001实验机目前的基本状态是一架中型战斗机,配备两台中等推力小函道比涡扇发动机。其他细节可以修改的很多,但这个基本状态是不好改动的。改动了,就是一架全新的飞机了。

从第三代战斗机设计经验来看,中型战斗机可以配备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或者两台中推发动机。后者通常有更大的总推力,意味着更好的机动性,但同时也有发动机总重更大,飞机内部空间占用过多,机内油箱空间不足,载荷航程过小的问题。在这方面,米格29是一个相当恶劣的典型。F18大黄蜂要好一点,但其实也还是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改进为超级大黄蜂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改动就是把机体放大,提高载荷航程,硬生生把一个中型战斗机改成了重型战斗机。当然对于三代战斗机来说,载荷航程小的问题也不是不能忍。第一是可以挂载副油箱换来航程延伸,代价显然是牺牲武器载荷。第二是对于很多中小国家,飞机的航程本来也不是特别敏感的指标,差一点就差一点吧。所以双中推的三代战斗机也还是有不少国家购买的。

但到了四代机的年代,双中推方案的问题就变得更加突出了。隐形设计要求四代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不能挂载副油箱,所有的航程都要靠内油完成。其次,武器也不能挂在机翼下,而要收进机内弹仓里。弹仓本身就和油箱不同,不能见缝插针塞进机体内部各个角落,只能作为一整个空间塞进两肋或者机腹正下方中轴线的机体内部。如果只考虑空战要求,弹仓只塞空空弹,还可以做的小一点,要是还要考虑对地攻击要求,携带重型攻击弹药,这弹舱空间无论如何都小不了。有一个巨大的弹仓占据宝贵的机内空间,还要有足够大的油箱保证航程。四代机的航程要想达标,压力之大可想而知。F22这样的重型战斗机一方面机内空间相对充足,另一方面只带对空弹药,所以身材还显的比较苗条,但论航程已经比大部分三代战斗机都要短腿了。而F35既要带对地攻击弹药,还要保证比F22有更大的航程,最后就肿的像个球了。名义上说它是个中型战斗机,实际上论起飞重量它不亚于三代重型战斗机了。而且,F35使用的还是单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比双中推方案要节省空间和重量。考虑到中国和美国在航空发动机水平上的差距,31001还要使用双中推方案,而整个机身还远没有F35那么臃肿,这型飞机的载油量和载荷航程能有多少,就不难想象了。某些宣传品上声称31001超过一千公里的作战半径,基本上可以视为纯粹的放卫星。

一言以蔽之,31001要是一门心思追求空战能力,只带最少量的武器上天,这飞机大体还能造的出来。虽然航程可能惨不忍睹,虽然可能研制进度一拖再拖(别忘了,31001现在装的还是俄罗斯的RD33发动机,真正成品机要配置的9500公斤推力国产发动机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造出来),但至少,这飞机还算是能造出来的。而要是再追求对地攻击能力,这个……我们只能说,飞机设计是科学技术,不是魔术。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我是说31001这样一个突出空战性能的四代中型战斗机要是实用化,打算卖给谁?

中国空军会买么?显然不会。上有歼20占据顶尖空战性能的市场份额,下有日渐成熟的大批三代、三代半战斗机走性价比路线,31001性能高不成低不就,研发进度还比前两者都慢,它能忽悠到多少订单?没有足够大的订单批量,再计入研发成本,31001这中型机的价格未必会低于歼20这样的重型机,性能上两者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31001那短腿的航程,在中国空军看来实在是难以忽视的大硬伤。亚太地区的战场环境以大洋岛链为主,绝大部分作战行动都需要跨过辽阔的大洋进行。对于跨洋战斗,航程不足是很要命的。

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显而易见,所以目前网上争论的重点是,31001能不能被海军相中,成为下一代航母舰载机,以及能不能忽悠到外国客户,成为出口战斗机。

无疑,上述两个潜在市场都是沈飞601所想要争取的。31001的试飞还远未完成,就拿到珠海航展来展示,就能看出很明显的外销意图。但问题在于,这两个市场哪个都不好争。

先说海军舰载机项目。关于31001舰载机的讨论可以说一直没断过。主要论据大体不出以下几点:海军需要四代舰载机抗衡美国航母即将装备的F35C;31001使用双前轮起落架,显示出容忍粗暴起降操作的设计考虑,有利于上舰起降;以及沈飞在歼15舰载机上经验积累和传承的优势,等等。可是实际上,这上述几点都不太靠谱。中国当然需要舰载四代机,但这不代表沈飞就一定能获得这个订单。歼15的经验积累也不能代替四代舰载机本身的竞标。否则中国的舰载机岂不是千秋万代都要由沈飞研制了么?至于说双前轮体现出的强化机体结构设计,这一点固然没错,但也说明不了什么。31001要想证明自己是称职的舰载机,需要展现的东西远比两个轮子要多得多。

真正本质的问题在于,中国海军的第一代航母辽宁号现在才刚刚投入试验没多久。要想形成比较完整的操作经验和操作理念,指导下一代舰载机设计研发,辽宁舰至少还得再忙活三五年。换而言之,在2020年以前,任何谈论“中国舰载四代机应该是什么样”的论述,都只能是设想而非结论。海军装备部门就算今天相中31001的设计,也不代表五年后还一定是同样的观点。从这一点来说,31001作为舰载机的设计,诞生的过早了一点。其次,尽管辽宁舰是前苏联设计的底子,但从中国海军的作战思路来讲,他们显然更垂青美式航母的运作理念。而美国航母运用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舰载机要尽量多用途,兼顾对空对地,因为航母上没有那么大空间为每一种作战需求准备一种单独的战斗机。正因为这个理由,专业对空的F14雄猫放弃改进早早退役,专业对地攻击的A6入侵者退役的更早,而大黄蜂这个万金油飞机笑到了最后,甚至还要和下一代的F35乃至无人机作搭档。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有像美国那么多的航母和舰载机,为空战和对地对海攻击分别准备一款战斗机更是不可容忍的奢侈。而委员前面已经说了,31001唯一还算有希望的用途就是空战,而最没指望的就是对地攻击能力。31001既能对空又能对地之类的话,大家听听就算了。另外也还有短腿的航程问题,同样是舰载机大忌。所以,单靠现在的31001这个状态争取五年甚至十年之后的舰载机市场,应该说不靠谱的厉害。

那么外销战斗机呢?答案是同样不靠谱。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没有本国军队装备,一款纯外销武器的市场前景是非常黯淡的。国际军火市场充满了钓鱼和欺诈,可以说每一个军火出口商身上都背着一长串惨不忍睹的差评记录。而每个客户心里自然也就藏着一长串巨大的问号:“你丫到底靠不靠谱啊?”任凭你销售人员吹得天花乱坠,客户一句话就可以噎回来:“你说这飞机这么好,为什么你们国家自己不买?”那时候再去说什么“设计理念差异”,“市场定位不同”等等,就显得太苍白无力了。其次,我们不妨反问一句,需要购买四代战斗机的国家有哪些?他们当中谁会买31001?首先,这个国家不能和美国关系太好,否则他直接去买F35,毫无悬念。其次,这个国家既要有点钱还要有现实的国防压力。冷战结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没有追求的国家压根不会买四代战斗机,更堕落的国家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没有。对国际军火商来说,当代确实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第三,也是最抓狂的要求,这个国家和俄罗斯关系不能太好。因为俄国的T50从研制之初就有印度投资,有出口打算。有俄国和印度这两个铁杆大客户,怎么看也比31001这种没有预定客户的产品靠谱。论研发成本也有这两家顶梁,要算价格T50还真未必比31001贵。论性能人家T50好歹也是重型四代机,31001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第四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这个客户不能是中国的潜在敌对国家。纵观全世界,同时满足这四条的国家还真不好找。那么,31001打算有多少国际客户?预期销量能有多少?摊入研发成本的售价又该是多少?这些问题就不难想象了。
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因素,导致现在网上有了另一种观点,就是31001本来就不是一个准备批量生产的机型,而只是一个用于验证技术的实验机,类似于日本的“心神”。真正的量产机型还没面世。某种意义上这猜测也算符合实际。这次珠海航展上展出的31001模型和实机相比有了若干明显的改动,显示出沈飞对31001的最终形态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见解,更像是用这款飞机来试验各种可能的功能和设计。当然,如果一个机型本身就没打算量产,那上面分析的种种用途和缺点自然就都谈不上了。而且,这种说法也不失为一种远见:今天的沈飞之所以很多做派让人反感,就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沈飞是全国唯一的战斗机生产厂家,没有竞争,自然就疲沓了。如果放任今天的成飞赢得所有市场份额,明天的成飞也自然有可能堕落为今天的沈飞。所以从维持良性竞争的角度讲,给沈飞一个接触四代战斗机技术的机会也是合理的。

只不过,验证机这种纯开销没利润的东西是中航集团自己的小金库维持的,所以这个项目上耗费的时间不能太长,必须尽快转入实用机型研制。而且,技术验证机上试验过的技术究竟是不是堪用,也还是要在实用机型上去最终检验。所以无论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沈飞日后的动向便知了。

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天马行空的问题:如果沈飞利用31001积累的经验拿出一款实战机型(不能再叫31001了,姑且叫歼31吧),它应该是款什么飞机呢?
委员的观点之前已经说过了,最合理的最符合军队需求的方向是放大31001的机体,保守的话还用双中推,激进的话换为双大推发动机,做成一款隐形战斗轰炸机,接替逐渐落后的飞豹,担任战争中的首轮空袭任务。

首先,从飞机的设计难度来说,放大机体,降低机动性要求,重点保证超音速巡航、隐形和载荷航程(粗略地说,至少一千公里的高-高-高作战半径),实际上降低了设计难度。对于歼20这类典型的四代战斗机来说,机动性要求是设计的难点,因为它和超音速巡航以及隐身存在矛盾之处:机动性要求飞机有比较复杂的气动外形和控制舵面,而超音速巡航和隐身都要求飞机外形越简洁干净越好,复杂的气动控制面越少越好。除此以外,机动性要求意味着发动机要使用矢量喷口,而矢量喷口本身就要减少发动机有效推力,提高超音速巡航的难度。所以降低机动性要求,放弃矢量喷口,一则降低发动机重量,二则提升发动机推力,有助于战斗轰炸机的超音速巡航。其三,机动性的指标限制了飞机的总推重比不能太低,这就限制了飞机的起飞重量和载荷航程。而战斗轰炸机不要求机动性太高,就可以把机体做得更大更宽敞。这方面的典型就是F111战斗轰炸机,论推重比它比同时代设计的战斗机都要低一个档次,但这不妨碍它成为一款非常强大的战斗轰炸机。

另一方面,考虑一下未来的市场前景。我们已经分析过,海军舰载机和外销市场都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对于四代机来说最保险的最稳妥的市场还是本国的空军。而隐形战斗轰炸机恰恰是中国空军未来迫切需要的机种。所谓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意味着未来战场上的中国空军必然要承担大量的对地攻击任务。这类任务中最重要也最棘手的就是对敌方防空体系节点的打击任务:攻击敌方的防空指挥中心,远程预警雷达,中远程防空导弹阵地等等。这些目标必须在战争爆发伊始就予以清除,否则其他三代战斗机的空袭任务就会非常麻烦。但在开战伊始,这些目标本身又都防卫森严。用第三代战斗机攻击它们,则空袭机群可能遭受严重的伤亡。用弹道导弹打击它们,一则效率太低,二则攻击效果评估仍然是难题。用歼20这类四代战斗机挂上炸弹去轰炸,效率问题倒是解决了。但开战一开始的几天时间本来也是歼20需要忙于空战,清除敌方空中力量的关键时刻,这几天时间里能有多少歼20有精力客串对地攻击,是很值得怀疑的。在美国空军的作战体系里,这种急难险重任务是F35A来做的。在美国忽悠各国盟友的ppt里,是用各种“首日隐身”的飞机,如F15SE寂静鹰和超级大黄蜂的改进型来做类似工作的。而如果在中国空军里,歼31能够承担起这一块任务,那对整个中国空军的作战规划都将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可以说,论这种开战踹门的任务,上述任何一种飞机都没有战轰型歼31做得好。因为他们的隐形能力都是注水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是没有的。和他们相比,一款隐形完全达标而且兼具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歼31战斗轰炸机堪称惊艳。它一旦问世,即使是美国空军也会感到头疼:你很难提前预知它的来袭,等它丢完炸弹走人,你还追不上它。

而事实上,隐形战轰所能承担的任务还远不止于此。譬如挂载合适的反辐射导弹,则它不仅仅能攻击地面雷达,还可以攻击天上的敌方预警机,分担歼20的任务——或者说抢它的饭碗。凭借宽大的机体空间和后座驾驶员(如果有必要的话),它还可以承担无人机指挥和前沿战术侦察之类的高风险任务:这方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军的反航母作战。朝敌方航母发射导弹本身不难,难的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这条航母的位置。侦察卫星、核潜艇、超视距雷达和海底被动声纳基阵都能承担这个侦察任务,但又各有各的缺陷,尤其是它们的实时侦察效率都不能和侦察机媲美。问题是,现代海洋侦察机、电子侦察机都是不隐形的,让它们飞到茫茫大海上去找全副武装的敌方航母,和让它们去玩俄罗斯轮盘赌差不多。而要为它们配备严密的护航机群,不但分散作战飞机力量,而且兴师动众打草惊蛇。一款自己能隐形且有足够航程的战斗轰炸机来客串侦察就完全没有这些问题。如果再挂载必要的武器,那么一架飞机就可以实现从侦察到攻击再到攻击效果评估的一条龙服务了。这样一款飞机就算不能搭载在我方航空母舰上,也仍然足以让海军心动,无非是需要部署在海军航空兵的陆上基地罢了。但即使从陆上起飞,它的作战半径也足以让海岸线外五百至八百公里变成敌国航母的禁行区。考虑到舰载机载荷航程的天然劣势,敌国航母如果靠近不了中国海岸线五百公里,那它就什么威胁也没有了。

当然,这样的隐形战斗轰炸机也就不用指望什么出口订单了。且不说重型隐形飞机的价格有多高,技术有多敏感,单说它是罕有的进攻型武器,无论它出口到哪个国家,对地区军备力量对比都会是颠覆性的影响。这一点不必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即使是不隐形的飞豹都已经是太过强大的武器,完全无法出口任何国家了。但无论如何,只算国内装备,中国空军若能装备一两百架,中国海军装备百八十架,总计超过两百甚至近三百的产量对于一款重型隐形飞机来说也是非常成功的销售业绩了。
至于现实中的沈飞是否真能拿出这么一款成功的产品,我们还是那句话,拭目以待吧
不可否认,写得很好,但是我居然没有看完!
一方是从事一辈子武器装备研究工作的现役将校们的大力推崇,一方是了无新意、喋喋不休的口水文章,该相信谁呢?
不可否认写得不错,就是太长了没看完~
asusy 发表于 2014-11-16 12:58
一方是从事一辈子武器装备研究工作的现役将校们的大力推崇,一方是了无新意、喋喋不休的口水文章,该相信谁 ...
附议,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强大的出口型战斗机,前途比过去那些落后航空产品前途都好得多
19米长双太行才是最后的归宿……
如果这文章不涉及厂所话题,我倒是觉得还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