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丝”演义——国产舰载四代机之猜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0:39


(声明:以下内容是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加上自己猜测,仅供参考)


  说到海四代演义,先看看海三代的演义:

  海军的航母雄心一直有,但一直到新世纪开始才真正确定建设方案,当瓦良格被确定是首艘航母后,自然舰载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按照中国传统上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的思路(换到西方也是有A计划也有B计划),国内进行陆基飞机改舰载机研究,国外则尝试看能否直接采购舰载机。当然国外买什么舰载机有各种传言,但如果从海军有SU-30角度来说应该是SU-33吸引力比MIG-29K更大,另外据说苏联解体时SU-33和MIG-29K都没有达到成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没有钱,但是苏霍伊有中国、印度等大量SU-27系列订货,有钱将SU-33发展下去,所以后来SU-33上了航母。但是毕竟俄罗斯整体军费有问题,所以SU-33生产量不大,后来生产线应该都关闭了。而据说国内与苏霍伊谈SU-33时,已经是普京把俄罗斯整顿差不多,SU-33上就不是苏霍伊单独说了算,SU-33要价比较高,海军恐怕没有那么多钱。

  国内方面,比较省钱的做法就是陆基飞机上舰,因为于海军的传统上能够用在航空兵的资金不充裕,毕竟海军的航母、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没有东西是便宜的,这些水面和水下的大型装备很花钱,所以海军很多时候喜欢搭顺车,即便是自己投资,也是钱尽量省着花,以前的JH-7就是典型的例子,求实用不求最先进,毕竟先进是要拿真金白银来换取的,而飞机的钱多了,其他海军必要的舰艇等可怎么办,所以可选的方案就是J-10和J-11上舰。J-10和J-11两个相比较,J-10属于自己设计算知根知底,飞机比较小三角翼可以像阵风一样不用折叠,主要解决好航母起降的要求就能比较省钱的上舰,毕竟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相对而言J-11大肯定贵,J-11的设计毕竟不是像J-10从头干起那么知根知底,相关费用和时间周期可能也会比较长,那么估计那个时候还真保不准海军更看好J-10改舰载机方案。

在引进苏-33的原型机T-10K之前,发展歼-10舰载型几乎是唯一选择

  不过后来出现了转机,俄罗斯没有谈成却可以从乌克兰获得东西,买来了T-10K,这下可以不用从俄罗斯采购了,如果前面看好J-10上舰那么这个时候国内研制优选方案也发生了变化,有个成功的舰载机原型作为蓝本风险一下小了不少,工程费用和进度都一下子显得有了保障,而大飞机上舰能够是啥效果也能体验体验,所以J-15上马,成为今天的飞鲨。

  到四代机时,也有些演义:

  还是前面说的,海军要花钱的地方多,航空兵上花钱的地方就少,而舰载机要用防腐蚀等贵的材料去做,机翼要折叠、结构要更重更复杂,舰载机要比陆基飞机贵不少,所以海军就天然的想搭顺风车,所以当空军重四在2007年611获得胜利后,海军自然就去找611看能不能将J-20上舰,毕竟四代机研制周期长,未雨绸缪是应该的,而四代机投入大,海军自己单独搞四代机可能性真不大,我们的军费还没有老美那么宽裕,而即便是老美在四代机发展时期虽然也单独提过自己的方案,但也一直尝试与空军合作。所以网络上传言海军与611合作搞海四代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鹘鹰”出现之前,歼-20也一度被认为是海四代的惟一选择


  但是对于611来说,研制好空军重四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要说军迷在2007和2008年信心够不够,估计当时研究所内部的人也不见得有信心,基本上只能一门心思先把空军重四搞好,毕竟这个已经是国家立项了,而且还是空军在主导(见李天的书,空军和装备部在2003年就开始牵头重四的研制),所以611对海军估计也就是应付应付,这或许就是网络上传言611拿了海军的钱结果就是给了一些PPT的原因,其实背后是611也没有办法,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深入搞这个,空军也不会把海军的需求纳入到718项目中牺牲自己的性能,拖延自己的进度。而根据前一段时间中央十套《大家》栏目对杨伟采访的信息可以看出,J-20可能采用了和枭龙类似的研制策略,先搞出飞机升上天,建立研制信心,然后争取下时间后再花两年进行改进,达到要求。所以2011年J-20的2001号上天,全国军迷一片欢腾,国内研制者和军方估计也信心更足。不过由于采取了类似枭龙前几架的策略,所以后来2001和2002传出出现一些问题,其实这很正常,研制飞机不出问题才是不正常的,估计也是在预料之内的事情。但是毕竟这个是重大项目,传出任何不利的消息都会被人关注,所以611的压力其实也很大,那么还是要全力以赴去改好J-20,所以2011和2012相对2001和2002变化虽然没有YF-22到F-22那么大,但是也不算很小,这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型号去的,不像YF-22是奔着竞争去的。所以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J-20从设计上就没有考虑向舰载机倾斜,至少目前看到的设计特点如此。

  正如在海三代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601在2007年竞争失败后并没有放弃不研制四代机,根据国外重四价格昂贵的情况着眼研制中四,由于中四不像重四那样是顶级装备,所以在设计取向面向多用途,这样机翼后掠角等都不用那么大,然后这样的机型也可以兼顾舰载的要求,搞出来的鹘鹰从一开始就考虑舰载的特点,当然这并不表明鹘鹰就能够上舰,毕竟上舰要折叠机翼,要加强起落架,要用防腐蚀材料,对于601和中航来说自筹资金搞一款真正的舰载机验证机投入也太大,所以只要在总体设计上有利于上舰就可以了。后来孙聪参加两会接受参访时提出希望鹘鹰能够上舰,能够与J-20实现高低搭配,这说明鹘鹰从一开始就是瞄准空军和海军两个客户,所谓外贸也就是个宣传。

  鹘鹰这个有上舰潜力的中四出现后,说海军没人考虑是不大可能的,实际上我们看尹卓在电视上、报纸上想让中四上舰,就能代表部分海军人员的看法,毕竟四代机是个贵东西,尹卓他们打的主意是空军也需要中四,然后海空都要就可以分摊研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可以满足海军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其实想想也对,未来中国航母如果有5-6艘,每艘航母舰载机不多配,配上40架是应该的,5艘航母就得200架,而美国航母舰载机有一半是在陆地,如果要按照美军的那种配置方式,5艘航母需要的四代机就有可能是300-400架,即便这些航母中一半采用J-15,那么200架左右的重四费用还是非常高的,包括老美可能都未必能够承受得起,譬如很多军迷提的美海军NATF项目,其实并不是美海军真正想要的,那是为了糊弄美国国会与空军达成的协议,空军说采购A-12,海军说参与ATF项目,其实海军想要A-12。后来NATF和A-12先后下马,美海军提出A/F-X,就是比NATF要小不少的使用中推的舰载机。再到后来美国海军搞了F/A-18E/F项目,被纳入到F-35项目,其实都是一个字——钱。所以对于中国海军来说,钱更是大大的问题。


“鹘鹰”出现以后,关于其发展为舰载型的报道非常多


  虽然2012年鹘鹰出现,而海军自己也正忙着J-15上舰前和上舰后的很多事情,四代舰载机在有两种陆基飞机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海军倒可以比较轻松起来,这就好比到市场上买东西,东西选择面广了自然就不那么急了,换句话说除了有A方案外还有了B方案。相反空军反而压力比较大,因为目前我们周边的领土争端中,第一岛链附近等事情空军要起到不小的作用,尤其是面对F-22和F-35的威胁,毕竟这两者的威胁是空中威胁,要拿四代机来对抗,所以空军除了关注J-20外还得给J-20找下手,这个下手到底是三代机还是四代机总得评估评估,这就是鹘鹰反而空军比海军更积极的原因吧。一旦空军在中四上更积极后,海军就能在海四代选择上更轻松,这与F-35项目上海军版本F-35C进度慢有点像,首先是美海军换装压力没有那么大,可以让F-35A和F-35B在前面趟路,解决F-35的这种或者那种问题,让F-35技术更成熟,然后F-35C就更顺利一些。而中国海军本身忙于J-15本身,所以当空军开始评估中四时海军就可以等空军去种树,然后等以后去蹭着摘果子。这或许就是目前传出海军不着急的原因吧。

  个人认为,从舰载机的适配调度、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整体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来看,中四上舰的可能性比重四大,这是因为鹘鹰从一开始的设计中对舰载考虑较多,上舰需要的调整也比J-20要小,而海军也很难在J-20和鹘鹰以外另起楼灶,基本上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另外,中四上舰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堪,毕竟这是四代机,而且老美的舰载机也不具备超巡功能,而指望舰载机能够超巡且能够对抗F-22,技术上舰载机是达不到陆基飞机性能,而这种折叠机翼、耐腐蚀材料等搞起来的重四舰载机,恐怕真的很贵,难说买得起和用得起。而根据美国海军对航母舰载机的研究来看,一艘航母作战舰载机数量达到50架以上会比40架能力更高,因为航母不光想要去进攻,首先得考虑好自己的防御,而自己的防御需要24小时巡逻加航母甲板备机,这些保护自己的飞机占去很多数量,那么能够用于出击的舰载机数量就比较有限。另外很多人认为重四航程远留空时间长,但实际上现在的所谓中四最大起飞重量已经接近30吨,而重四能到40吨,但航母起飞却限制了最大起飞重量不能太高,其结果就是在舰载这个特殊环境下中四在作战效能上和重四没有一些网友认为的那么大,但是数量上的需求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所谓人多好办事也就是数量所起到的作用。

  总结一下:

  从目前来看,中四被空军评估,海军原来在只有一种四代可选的情况下会比较着急去找611,在鹘鹰这种更适合舰载的机型出现的情况下反倒可以稳坐钓鱼台,等空军去趟路,然后根据空军评估结果做出自己的选择。

  ————————————————————————————

很多网友眼里,发展一款战斗机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最后补充一下,一些网友把军事装备研制看得太简单,似乎就是把招标大旗一立各种方案就都能出来并能够选出好方案,殊不知战斗机这种复杂设备的预先研制长达数年,国外ATF项目从F-15项目不久就开始探讨,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结果,在最终选定YF-22和YF-23进行互相竞争时,已经折腾了十几年。同样JSF项目也是如此,而且更为典型:JSF项目前的CALF(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也是有很多预研的,很多项目在立项之前已经有不少的预先小项目。当立项的时候几种可选的方案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有些项目由于参与方少或者是一方的优势比较明显,也不一定就是招标,而是可以协商研制。所以国内未来海四代,可能也会像J-15的选择那样未必一定有招标的过程,甚至中四也是如此,毕竟招标是要付出时间和费用成本的,在已经有方案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未必就一定要走一个不必要的招标流程。如果已有的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或者是已有的方案中有两种方案可选,那么就可以走招标流程。其实国内2007年的那次选择重四可以说是招标,也可以说就是一次评估,因为无论601还是611都不像美国那样是企业参与投标,601和611更多是从性能方面和进度方面来论述,对于价格我估计可能都是一个预估,而且这个预估可能都不准确,在目前透露出的李天的书中基本上也是对方案进行评估的说法(未谈是否有资金方面的事情)。所以,未来中四和海四出现未经超标就选择好机型是有可能的,大家也不要感到奇怪,更不要认为没有招标就是背后有什么阴谋。

  上面只是我个人看法,只是满足我自己对海四代比较感兴趣而做的猜测,里面肯定有很多猜错的东西,仅供大家参考。

(声明:以下内容是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加上自己猜测,仅供参考)


  说到海四代演义,先看看海三代的演义:

  海军的航母雄心一直有,但一直到新世纪开始才真正确定建设方案,当瓦良格被确定是首艘航母后,自然舰载机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按照中国传统上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的思路(换到西方也是有A计划也有B计划),国内进行陆基飞机改舰载机研究,国外则尝试看能否直接采购舰载机。当然国外买什么舰载机有各种传言,但如果从海军有SU-30角度来说应该是SU-33吸引力比MIG-29K更大,另外据说苏联解体时SU-33和MIG-29K都没有达到成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没有钱,但是苏霍伊有中国、印度等大量SU-27系列订货,有钱将SU-33发展下去,所以后来SU-33上了航母。但是毕竟俄罗斯整体军费有问题,所以SU-33生产量不大,后来生产线应该都关闭了。而据说国内与苏霍伊谈SU-33时,已经是普京把俄罗斯整顿差不多,SU-33上就不是苏霍伊单独说了算,SU-33要价比较高,海军恐怕没有那么多钱。

  国内方面,比较省钱的做法就是陆基飞机上舰,因为于海军的传统上能够用在航空兵的资金不充裕,毕竟海军的航母、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没有东西是便宜的,这些水面和水下的大型装备很花钱,所以海军很多时候喜欢搭顺车,即便是自己投资,也是钱尽量省着花,以前的JH-7就是典型的例子,求实用不求最先进,毕竟先进是要拿真金白银来换取的,而飞机的钱多了,其他海军必要的舰艇等可怎么办,所以可选的方案就是J-10和J-11上舰。J-10和J-11两个相比较,J-10属于自己设计算知根知底,飞机比较小三角翼可以像阵风一样不用折叠,主要解决好航母起降的要求就能比较省钱的上舰,毕竟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相对而言J-11大肯定贵,J-11的设计毕竟不是像J-10从头干起那么知根知底,相关费用和时间周期可能也会比较长,那么估计那个时候还真保不准海军更看好J-10改舰载机方案。

jszc20081228-03.jpg (30.57 KB, 下载次数: 3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1 14:34 上传


在引进苏-33的原型机T-10K之前,发展歼-10舰载型几乎是唯一选择

  不过后来出现了转机,俄罗斯没有谈成却可以从乌克兰获得东西,买来了T-10K,这下可以不用从俄罗斯采购了,如果前面看好J-10上舰那么这个时候国内研制优选方案也发生了变化,有个成功的舰载机原型作为蓝本风险一下小了不少,工程费用和进度都一下子显得有了保障,而大飞机上舰能够是啥效果也能体验体验,所以J-15上马,成为今天的飞鲨。

  到四代机时,也有些演义:

  还是前面说的,海军要花钱的地方多,航空兵上花钱的地方就少,而舰载机要用防腐蚀等贵的材料去做,机翼要折叠、结构要更重更复杂,舰载机要比陆基飞机贵不少,所以海军就天然的想搭顺风车,所以当空军重四在2007年611获得胜利后,海军自然就去找611看能不能将J-20上舰,毕竟四代机研制周期长,未雨绸缪是应该的,而四代机投入大,海军自己单独搞四代机可能性真不大,我们的军费还没有老美那么宽裕,而即便是老美在四代机发展时期虽然也单独提过自己的方案,但也一直尝试与空军合作。所以网络上传言海军与611合作搞海四代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u=1793573434,2876032612&fm=23&gp=0.jpg (18.58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1 14:35 上传


“鹘鹰”出现之前,歼-20也一度被认为是海四代的惟一选择

  但是对于611来说,研制好空军重四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要说军迷在2007和2008年信心够不够,估计当时研究所内部的人也不见得有信心,基本上只能一门心思先把空军重四搞好,毕竟这个已经是国家立项了,而且还是空军在主导(见李天的书,空军和装备部在2003年就开始牵头重四的研制),所以611对海军估计也就是应付应付,这或许就是网络上传言611拿了海军的钱结果就是给了一些PPT的原因,其实背后是611也没有办法,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深入搞这个,空军也不会把海军的需求纳入到718项目中牺牲自己的性能,拖延自己的进度。而根据前一段时间中央十套《大家》栏目对杨伟采访的信息可以看出,J-20可能采用了和枭龙类似的研制策略,先搞出飞机升上天,建立研制信心,然后争取下时间后再花两年进行改进,达到要求。所以2011年J-20的2001号上天,全国军迷一片欢腾,国内研制者和军方估计也信心更足。不过由于采取了类似枭龙前几架的策略,所以后来2001和2002传出出现一些问题,其实这很正常,研制飞机不出问题才是不正常的,估计也是在预料之内的事情。但是毕竟这个是重大项目,传出任何不利的消息都会被人关注,所以611的压力其实也很大,那么还是要全力以赴去改好J-20,所以2011和2012相对2001和2002变化虽然没有YF-22到F-22那么大,但是也不算很小,这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型号去的,不像YF-22是奔着竞争去的。所以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J-20从设计上就没有考虑向舰载机倾斜,至少目前看到的设计特点如此。

  正如在海三代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601在2007年竞争失败后并没有放弃不研制四代机,根据国外重四价格昂贵的情况着眼研制中四,由于中四不像重四那样是顶级装备,所以在设计取向面向多用途,这样机翼后掠角等都不用那么大,然后这样的机型也可以兼顾舰载的要求,搞出来的鹘鹰从一开始就考虑舰载的特点,当然这并不表明鹘鹰就能够上舰,毕竟上舰要折叠机翼,要加强起落架,要用防腐蚀材料,对于601和中航来说自筹资金搞一款真正的舰载机验证机投入也太大,所以只要在总体设计上有利于上舰就可以了。后来孙聪参加两会接受参访时提出希望鹘鹰能够上舰,能够与J-20实现高低搭配,这说明鹘鹰从一开始就是瞄准空军和海军两个客户,所谓外贸也就是个宣传。

  鹘鹰这个有上舰潜力的中四出现后,说海军没人考虑是不大可能的,实际上我们看尹卓在电视上、报纸上想让中四上舰,就能代表部分海军人员的看法,毕竟四代机是个贵东西,尹卓他们打的主意是空军也需要中四,然后海空都要就可以分摊研制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可以满足海军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其实想想也对,未来中国航母如果有5-6艘,每艘航母舰载机不多配,配上40架是应该的,5艘航母就得200架,而美国航母舰载机有一半是在陆地,如果要按照美军的那种配置方式,5艘航母需要的四代机就有可能是300-400架,即便这些航母中一半采用J-15,那么200架左右的重四费用还是非常高的,包括老美可能都未必能够承受得起,譬如很多军迷提的美海军NATF项目,其实并不是美海军真正想要的,那是为了糊弄美国国会与空军达成的协议,空军说采购A-12,海军说参与ATF项目,其实海军想要A-12。后来NATF和A-12先后下马,美海军提出A/F-X,就是比NATF要小不少的使用中推的舰载机。再到后来美国海军搞了F/A-18E/F项目,被纳入到F-35项目,其实都是一个字——钱。所以对于中国海军来说,钱更是大大的问题。

Img405451232.jpg (25.77 KB, 下载次数: 3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1 14:35 上传


“鹘鹰”出现以后,关于其发展为舰载型的报道非常多

  虽然2012年鹘鹰出现,而海军自己也正忙着J-15上舰前和上舰后的很多事情,四代舰载机在有两种陆基飞机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海军倒可以比较轻松起来,这就好比到市场上买东西,东西选择面广了自然就不那么急了,换句话说除了有A方案外还有了B方案。相反空军反而压力比较大,因为目前我们周边的领土争端中,第一岛链附近等事情空军要起到不小的作用,尤其是面对F-22和F-35的威胁,毕竟这两者的威胁是空中威胁,要拿四代机来对抗,所以空军除了关注J-20外还得给J-20找下手,这个下手到底是三代机还是四代机总得评估评估,这就是鹘鹰反而空军比海军更积极的原因吧。一旦空军在中四上更积极后,海军就能在海四代选择上更轻松,这与F-35项目上海军版本F-35C进度慢有点像,首先是美海军换装压力没有那么大,可以让F-35A和F-35B在前面趟路,解决F-35的这种或者那种问题,让F-35技术更成熟,然后F-35C就更顺利一些。而中国海军本身忙于J-15本身,所以当空军开始评估中四时海军就可以等空军去种树,然后等以后去蹭着摘果子。这或许就是目前传出海军不着急的原因吧。

  个人认为,从舰载机的适配调度、数量与质量的平衡、整体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来看,中四上舰的可能性比重四大,这是因为鹘鹰从一开始的设计中对舰载考虑较多,上舰需要的调整也比J-20要小,而海军也很难在J-20和鹘鹰以外另起楼灶,基本上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做选择。另外,中四上舰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不堪,毕竟这是四代机,而且老美的舰载机也不具备超巡功能,而指望舰载机能够超巡且能够对抗F-22,技术上舰载机是达不到陆基飞机性能,而这种折叠机翼、耐腐蚀材料等搞起来的重四舰载机,恐怕真的很贵,难说买得起和用得起。而根据美国海军对航母舰载机的研究来看,一艘航母作战舰载机数量达到50架以上会比40架能力更高,因为航母不光想要去进攻,首先得考虑好自己的防御,而自己的防御需要24小时巡逻加航母甲板备机,这些保护自己的飞机占去很多数量,那么能够用于出击的舰载机数量就比较有限。另外很多人认为重四航程远留空时间长,但实际上现在的所谓中四最大起飞重量已经接近30吨,而重四能到40吨,但航母起飞却限制了最大起飞重量不能太高,其结果就是在舰载这个特殊环境下中四在作战效能上和重四没有一些网友认为的那么大,但是数量上的需求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所谓人多好办事也就是数量所起到的作用。

  总结一下:

  从目前来看,中四被空军评估,海军原来在只有一种四代可选的情况下会比较着急去找611,在鹘鹰这种更适合舰载的机型出现的情况下反倒可以稳坐钓鱼台,等空军去趟路,然后根据空军评估结果做出自己的选择。

  ————————————————————————————

1144926322-1_e.jpg (93.43 KB, 下载次数: 2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1-1 14:38 上传


很多网友眼里,发展一款战斗机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最后补充一下,一些网友把军事装备研制看得太简单,似乎就是把招标大旗一立各种方案就都能出来并能够选出好方案,殊不知战斗机这种复杂设备的预先研制长达数年,国外ATF项目从F-15项目不久就开始探讨,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结果,在最终选定YF-22和YF-23进行互相竞争时,已经折腾了十几年。同样JSF项目也是如此,而且更为典型:JSF项目前的CALF(通用低成本轻型战斗机)也是有很多预研的,很多项目在立项之前已经有不少的预先小项目。当立项的时候几种可选的方案已经相对比较成熟,有些项目由于参与方少或者是一方的优势比较明显,也不一定就是招标,而是可以协商研制。所以国内未来海四代,可能也会像J-15的选择那样未必一定有招标的过程,甚至中四也是如此,毕竟招标是要付出时间和费用成本的,在已经有方案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未必就一定要走一个不必要的招标流程。如果已有的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或者是已有的方案中有两种方案可选,那么就可以走招标流程。其实国内2007年的那次选择重四可以说是招标,也可以说就是一次评估,因为无论601还是611都不像美国那样是企业参与投标,601和611更多是从性能方面和进度方面来论述,对于价格我估计可能都是一个预估,而且这个预估可能都不准确,在目前透露出的李天的书中基本上也是对方案进行评估的说法(未谈是否有资金方面的事情)。所以,未来中四和海四出现未经超标就选择好机型是有可能的,大家也不要感到奇怪,更不要认为没有招标就是背后有什么阴谋。

  上面只是我个人看法,只是满足我自己对海四代比较感兴趣而做的猜测,里面肯定有很多猜错的东西,仅供大家参考。
LZ在事实上否定了那个全过程竞标的说法。当时在飞机气动结构和机载设备等方面都没有基础实物。导致了黑丝在工程验证方面也分成了两个阶段。
写得很好~~

润物细无声 发表于 2014-11-1 13:23
LZ在事实上否定了那个全过程竞标的说法。当时在飞机气动结构和机载设备等方面都没有基础实物。导致了黑丝在 ...


你理解错了。
全程竞标应该是指将能够拿出来的竞标的东西都拿出来竞标,601和611竞标的是整体方案,然后机载设备等再分别竞标。

我这里并不是说不要再竞标,也不是说可以拿出来竞标的东西不要竞标。而是说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方案的差异性是比较明显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种方案更贴合用户的需求也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情况下未必就是招标来确定最终方案。

譬如J-15的选择,按照2009年研制的说法来算,应该是晚于2007空军选择重四的,那么如果按照重四的选择办法,是不是应该让611再出一个方案来竞争。当然不是说611没有出这个方案,但现实上谁的风险更小进度更有保障不通过竞标也能够看出来。

军事装备是复杂的,决策过程也是复杂的,复杂的东西就难以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中间会发生多种变数。所以对于这方面东西,军迷不要把事情看简单了。
润物细无声 发表于 2014-11-1 13:23
LZ在事实上否定了那个全过程竞标的说法。当时在飞机气动结构和机载设备等方面都没有基础实物。导致了黑丝在 ...


你理解错了。
全程竞标应该是指将能够拿出来的竞标的东西都拿出来竞标,601和611竞标的是整体方案,然后机载设备等再分别竞标。

我这里并不是说不要再竞标,也不是说可以拿出来竞标的东西不要竞标。而是说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方案的差异性是比较明显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那种方案更贴合用户的需求也是比较明显的,这种情况下未必就是招标来确定最终方案。

譬如J-15的选择,按照2009年研制的说法来算,应该是晚于2007空军选择重四的,那么如果按照重四的选择办法,是不是应该让611再出一个方案来竞争。当然不是说611没有出这个方案,但现实上谁的风险更小进度更有保障不通过竞标也能够看出来。

军事装备是复杂的,决策过程也是复杂的,复杂的东西就难以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流程,中间会发生多种变数。所以对于这方面东西,军迷不要把事情看简单了。
学习了!
写的很好,难道中4真的可以上抗大旗了吗?
你理解错了。
全程竞标应该是指将能够拿出来的竞标的东西都拿出来竞标,601和611竞标的是整体方案,然 ...
这个问题,当时如果611有心,有能力的话,谁也没拦着它也提出个方案来呀。我想海军要选舰载机,需要舰载机,在中航内部不是秘密。
折叠机翼对隐形影响有多大?
网上某些人所鼓吹的全程竞标现在看起来就是个笑话。。。。
三代舰载和双重任务机、无人攻击机(也就是15、 ...
如果可能的话就搞一次,而且必须是实机。
好文章。      
没钱那还搞个什么航母?
没钱海军不会争啊,常年吃空军的剩饭搞的像很关荣似得

另外宣传J15的时候可是把大航程当做重点的,航程大了多好多好,怎么到海四就开始搞中型机了?
有妥协是必然的,但在某些硬指标上不能妥协啊
别把天朝各厂所研制飞机当成中美间的各研,家人相处和与邻相处那真的不是一回事。既然大家都说了那是天朝的2个新生儿,老大老小的,谁先成长其经验都会为兄弟所宣所用的,长大的孩子都是要保家卫国的,眼红眼气的是域外的敌人,不是你我。。。
TNT71 发表于 2014-11-1 14:07
网上某些人所鼓吹的全程竞标现在看起来就是个笑话。。。。
三代舰载和双重任务机、无人攻击机(也就是15、 ...
全程竞标和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理方案两者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

不能否认全程竞标对选择合适方案的有益之处,也不能在已经有明显的不同基础情况下非得套用全程竞标方式非得走一下过程。很多东西的选择都是因地制宜,没有那么绝对。

在J-20的事情上,我认为全程竞标这个提法也没什么不可以,在那个时候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确定,没有更多基础,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标就是很好的办法。

现在的情况已经和当时有所不同,一些东西已经不是同一起跑线,这个时候投标就不一定是非得要选择的路子,这个时候就看军方的要求是啥,能够选择的方案是啥,那种现成的东西更接近实际要的东西。尤其是对于总体方案这方面,601和611都是中航的研究所,按照写李天的书中说的是组成了国家队来研制,那么同样也可以两个所的建议合并到一起来优化现有方案,从而满足军方要求,毕竟两个所都是国家的所,也都不是经营实体,都属于中航工业,方案互相取长补短完全可能。

我觉得网友不要在是否全程竞标上去抠太多字眼,越是重大决策越是因地制宜,选择重四是所谓全程竞标可以说是合适的,但后来不用全程竞标也不见得就不合适。
J31的机动性能并非特别出色,整体相当于3代机如F16的水准,因为目前阶段没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采用的又是常规气动布局,这就决定了它的空中机动性不可能好于鸭翼布局的歼20.

此外,国内RD-33的仿制型WS-13应该基本测试成功了,未来可装在J31上。但它的推力估计仍不足以带给J31合格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合格指以不低于1.5马赫的巡航速度持续30分钟以上。低速度的超巡没有太大意义)。

在机动性和高速性都没比3代机占优的情况下,J31靠的是隐身能力及更好的雷达等电子设备。这点和F35很像。这次航展大家就不要指望J31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机动动作来啦。看常规布局那屌样就清楚J31到底在什么层次。
排-头-兵 发表于 2014-11-1 13:55
这个问题,当时如果611有心,有能力的话,谁也没拦着它也提出个方案来呀。我想海军要选舰载机,需要舰载 ...
海军需要四代舰载机全世界都知道的。

我估计611可能也有研究,但是投入不会很大,毕竟研制任务是比较多的也比较重的。

另外也要看海军投入,海军如果没有大的投入,同样611在那么忙的情况下会将兵力优先保证国家重中之重的J-20项目上也很正常。

所以这个东西不光是意识到要不要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是精力够不够的问题。
13128611786 发表于 2014-11-1 13:56
折叠机翼对隐形影响有多大?
你可以搜一下F-35C机翼折叠的处理,可以看出对折叠地方处理还是很细心的。
海上钢琴师CD 发表于 2014-11-1 14:14
没钱那还搞个什么航母?
没钱海军不会争啊,常年吃空军的剩饭搞的像很关荣似得
据说这几年海军的军费让陆军和空军眼红,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海军建设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如果钱真的给海军很多,那么空军、陆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军费是需要在两者之间平衡的,尤其是我们还没有走出国门,打仗空军陆军也要出力,尤其是空军得优先保证制空权,而制空权中重四就是个至关重要的点,重四本身都很花钱。

海军需要四代舰载机全世界都知道的。

我估计611可能也有研究,但是投入不会很大,毕竟研制任务是比较 ...
现在还扯精力的事?说得竞争对手没有军方项目一样。。。。
lzm2855 发表于 2014-11-1 14:23
J31的机动性能并非特别出色,整体相当于3代机如F16的水准,因为目前阶段没装备推力矢量发动机,采用的又是 ...

机动性好与坏与是否常规布局没有关系,关键看你看重的是飞机的什么性能,飞机的机动性只是飞机性能的一部分,航程、作战半径、载荷能力、留空时间等都是要关注的东西。

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四代舰载机追求超音速巡航并不是必须的,因为付出代价比较大。有说法说F-22超音速巡航作战半径只有740公里,对于航母来说,如果把F-22改成舰载机让其上航母,由于机体增重的原因,如果不增加载油量那么航程就会进一步缩短,另外航母起降比陆基飞机要留更多燃油,那么上面的F-22超巡作战半径就更要打折扣,其作战半径可能就偏小了。从美海军在四代机时期对舰载机的规划来看,基本没有提超巡的要求。未来六代机可能会有,而传出的消息说不是必须要有,而是能够有就用,没有也不刻求。
原创的东西一般都顶一下
TSQ 发表于 2014-11-1 14:30
据说这几年海军的军费让陆军和空军眼红,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海军建设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如果钱 ...
其实最好的方案是海四先等着
等海军积累舰载机的使用经验,等航母上该有的飞机都配齐全,等601搞好弹射版,咆哮版,还有3代半的J15

竞标完全由海军主导,既不用20也不用31,学F18搞专门的舰载机
MD搞三军通用,人家有那个底子,我们还是踏踏实实搞型号专精

海军对4代的紧迫性我感觉比不上空军,反正HM数量少,质量也不如MD,把J15搞成3代半,可以撑个10年到15年,这个时间段搞海四虽谈不上宽裕,但也算在飞机研发的平均时间里
不反对中四上舰,不过鹘鹰目前不够格

海上钢琴师CD 发表于 2014-11-1 14:14
没钱那还搞个什么航母?
没钱海军不会争啊,常年吃空军的剩饭搞的像很关荣似得



没航母哪要什么舰载机啊。8艘盾舰连着造,56一票就60 青年一批接一批。航母看着就超生。还有钱?
海上钢琴师CD 发表于 2014-11-1 14:14
没钱那还搞个什么航母?
没钱海军不会争啊,常年吃空军的剩饭搞的像很关荣似得



没航母哪要什么舰载机啊。8艘盾舰连着造,56一票就60 青年一批接一批。航母看着就超生。还有钱?
海军需要四代舰载机全世界都知道的。

我估计611可能也有研究,但是投入不会很大,毕竟研制任务是比较 ...
对,就是这个意思。
想去争这个的,就好好的努力,谁也不让你去争。如果因为各种主观客观原因,只要没人阴你,最后还是无法如期如愿达到目标,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海上钢琴师CD 发表于 2014-11-1 14:42
其实最好的方案是海四先等着
等海军积累舰载机的使用经验,等航母上该有的飞机都配齐全,等601搞好弹射 ...
以海军的资金盘子来看,单独搞一款全新的四代机可能性我认为不大。
可能的办法还是在J-20和鹘鹰两者之间选择谁上舰,看哪个综合效能更好、风险更小,性价比更符合海军的实际情况。
俄罗斯也准备把五代机安排上航母,不过应该是2030年之后的事了。
我擦 TSQ这是往军事科普作家的方向发展哇


重复了编辑掉

重复了编辑掉
俺个人支持J31略放大版本或者J20略缩小版本上舰  太大太小都不好
山石SZ 发表于 2014-11-1 15:07
俄罗斯也准备把五代机安排上航母,不过应该是2030年之后的事了。
我以前的看法,T-50的确比J-20更适合上舰,因为T-50的下视线、擦地角等都比较适合上舰,这与苏霍伊在四代机上积累多年探索有关系,毕竟在T-50之前SU-33苏霍伊已经折腾过很久,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在总体方案中可以做到兼顾陆基和舰载的要求,其上舰的改动量是比J-20要小。

就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整体规模来讲,俄罗斯今后航母属于解决有和无的问题,其航母数量估计也就是3艘左右,而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大海洋又分散,俄罗斯的航母更多像是保卫自己海岸线的作用,或者是在未来北冰洋的领土争端中发挥一些作用,远离俄罗斯国土作战的话,俄罗斯航母可能力有不逮。
我以前的看法,T-50的确比J-20更适合上舰,因为T-50的下视线、擦地角等都比较适合上舰,这与苏霍伊在四代 ...
引进舰载版t50如何?  有种客观事实,31 35c 都干不过海t50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引进舰载版t50如何?  有种客观事实,31 35c 都干不过海t50
不可能引进。
另外航母作战是机群在作战,不是单机对打,要在数量和质量之间平衡。


文章中有些内容已经接近造谣污蔑了。

“所以611对海军估计也就是应付应付,这或许就是网络上传言611拿了海军的钱结果就是给了一些PPT的原因,其实背后是611也没有办法,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深入搞这个”
——哪来的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什么叫应付应付?这是你一个航空工业体制外的就可以随便“估计”到的?“拿了海军的钱结果就是给了一些PPT”?实质性的与海军合作,先期预研的论证、计算、初步方案设计、模型验证等等就叫做给一些PPT?这是所谓自称客观公正的人的做法?这是公然造谣传谣吧。

“但是对于611来说,研制好空军重四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要说军迷在2007和2008年信心够不够,估计当时研究所内部的人也不见得有信心,基本上只能一门心思先把空军重四搞好”
——航空工业体系外的人已经在推断研制设计单位本身都对研制好重四没信心了,呵呵。凭什么依据说人家研制单位内部都没信心?无中生有,造谣生事,这算不算谣言惑众、扰乱军心??

“根据前一段时间中央十套《大家》栏目对杨伟采访的信息可以看出,J-20可能采用了和枭龙类似的研制策略,先搞出飞机升上天,建立研制信心,然后争取下时间后再花两年进行改进,达到要求。所以2011年J-20的2001号上天,全国军迷一片欢腾,国内研制者和军方估计也信心更足。不过由于采取了类似枭龙前几架的策略,所以后来2001和2002传出出现一些问题”
——航空工业体系外的人又一次在推断国家重四项目研制总师的心理活动了。还拿枭龙做类比,没好好看节目里怎么说的吗?2001年杨伟接手枭龙前项目已经搞了十几年,前面有过两任总师,整个计划都起落几次了,巴方也还没签订正式合作合同,此时尽快首飞第一架原型机对于确保项目很关键,更重要的是,杨伟的想法不光是搞出一架外卖的飞机,还要在上面实验以后国内飞机要用的一些先进技术,因此先用成熟技术搞出前几架原型机,实现按时首飞,后面几架原型机再用上到位的实验性技术,果然巴方在08年就签订正式合同了。而J20项目国家早就确定下来,经费早就批下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逻辑性和必要性要“先搞出飞机升上天,建立研制信心,然后争取下时间后再花两年进行改进”。正常的使用验证机先验证大量四代机时代第一次采用的全新工程技术和工艺,再按照作战要求详细设计正式服役型号的原型机,被说成是“争取下时间”,算不算公然造谣传谣?J20整个项目哪儿不按照计划节点走了?哪儿是多争取到的拖延的时间? "所以后来2001和2002传出出现一些问题",2001和2002分别各出了什么问题,能详细说说吗?正常的开发设计中的不断修改优化,使得飞机技术状态逐渐接近部队使用要求的合理过程,被称为“出问题”这是在潜移默化的想要影响读者对J20研制情况的看法吧?

总之,文章里看似假装客观公正,却在引用一些“给钱只做PPT”之类的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主观臆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单位全体人员的信心思想状态,主观臆测重点型号总师的心理活动,以此作为J20研制方没有考虑舰载机设计的证据,最后再配个乐高积木的J20图片做潜意识的引导,这种所谓“演义”更多反映的是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罢了,距离事实真相则很可能更远。


文章中有些内容已经接近造谣污蔑了。

“所以611对海军估计也就是应付应付,这或许就是网络上传言611拿了海军的钱结果就是给了一些PPT的原因,其实背后是611也没有办法,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深入搞这个”
——哪来的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什么叫应付应付?这是你一个航空工业体制外的就可以随便“估计”到的?“拿了海军的钱结果就是给了一些PPT”?实质性的与海军合作,先期预研的论证、计算、初步方案设计、模型验证等等就叫做给一些PPT?这是所谓自称客观公正的人的做法?这是公然造谣传谣吧。

“但是对于611来说,研制好空军重四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挑战,不要说军迷在2007和2008年信心够不够,估计当时研究所内部的人也不见得有信心,基本上只能一门心思先把空军重四搞好”
——航空工业体系外的人已经在推断研制设计单位本身都对研制好重四没信心了,呵呵。凭什么依据说人家研制单位内部都没信心?无中生有,造谣生事,这算不算谣言惑众、扰乱军心??

“根据前一段时间中央十套《大家》栏目对杨伟采访的信息可以看出,J-20可能采用了和枭龙类似的研制策略,先搞出飞机升上天,建立研制信心,然后争取下时间后再花两年进行改进,达到要求。所以2011年J-20的2001号上天,全国军迷一片欢腾,国内研制者和军方估计也信心更足。不过由于采取了类似枭龙前几架的策略,所以后来2001和2002传出出现一些问题”
——航空工业体系外的人又一次在推断国家重四项目研制总师的心理活动了。还拿枭龙做类比,没好好看节目里怎么说的吗?2001年杨伟接手枭龙前项目已经搞了十几年,前面有过两任总师,整个计划都起落几次了,巴方也还没签订正式合作合同,此时尽快首飞第一架原型机对于确保项目很关键,更重要的是,杨伟的想法不光是搞出一架外卖的飞机,还要在上面实验以后国内飞机要用的一些先进技术,因此先用成熟技术搞出前几架原型机,实现按时首飞,后面几架原型机再用上到位的实验性技术,果然巴方在08年就签订正式合同了。而J20项目国家早就确定下来,经费早就批下来,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逻辑性和必要性要“先搞出飞机升上天,建立研制信心,然后争取下时间后再花两年进行改进”。正常的使用验证机先验证大量四代机时代第一次采用的全新工程技术和工艺,再按照作战要求详细设计正式服役型号的原型机,被说成是“争取下时间”,算不算公然造谣传谣?J20整个项目哪儿不按照计划节点走了?哪儿是多争取到的拖延的时间? "所以后来2001和2002传出出现一些问题",2001和2002分别各出了什么问题,能详细说说吗?正常的开发设计中的不断修改优化,使得飞机技术状态逐渐接近部队使用要求的合理过程,被称为“出问题”这是在潜移默化的想要影响读者对J20研制情况的看法吧?

总之,文章里看似假装客观公正,却在引用一些“给钱只做PPT”之类的捕风捉影的小道消息、主观臆测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单位全体人员的信心思想状态,主观臆测重点型号总师的心理活动,以此作为J20研制方没有考虑舰载机设计的证据,最后再配个乐高积木的J20图片做潜意识的引导,这种所谓“演义”更多反映的是作者自己的心理活动罢了,距离事实真相则很可能更远。


J31上舰,

放大一点但是小于J20的机体
更长更宽的边条
更平的机头棱边中后段,机头棱边中后段的下倾角不大于四度
更大一点但是也大不了太多的可能45度左右或者以内的主翼后掠角
超薄翼型
更平的机腹
更完美的升力体机身构型
腹仓继续保持与J20同等的挂蛋能力
腹仓可以挂载空空蛋,反辐射弹,反跑道蛋,SDB,500kgJADM等多种弹药
至少四个翼下重载挂点和相应的内部结构
两个翼梢轻载挂点
重载载挂点可以挂载YJ82/83反舰蛋或者CM400AKG反舰蛋
LO模式可以配挂隐形修形油箱
有空中 refuling probe...........

空重14.5t
载油7t
内置弹最多六枚
空战推比维持1.04左右
双发每台最大推力9.6吨
最大高度18000
最大速度1.9Ma
最小速度200km/h

作战半径850km~950km
双发矢推差动
瞬盘超过F18
............













J31上舰,

放大一点但是小于J20的机体
更长更宽的边条
更平的机头棱边中后段,机头棱边中后段的下倾角不大于四度
更大一点但是也大不了太多的可能45度左右或者以内的主翼后掠角
超薄翼型
更平的机腹
更完美的升力体机身构型
腹仓继续保持与J20同等的挂蛋能力
腹仓可以挂载空空蛋,反辐射弹,反跑道蛋,SDB,500kgJADM等多种弹药
至少四个翼下重载挂点和相应的内部结构
两个翼梢轻载挂点
重载载挂点可以挂载YJ82/83反舰蛋或者CM400AKG反舰蛋
LO模式可以配挂隐形修形油箱
有空中 refuling probe...........

空重14.5t
载油7t
内置弹最多六枚
空战推比维持1.04左右
双发每台最大推力9.6吨
最大高度18000
最大速度1.9Ma
最小速度200km/h

作战半径850km~950km
双发矢推差动
瞬盘超过F18
............











发动机还是不行,乐观的看31是上舰还得10~15年
看来楼主也倾向于骨头鹰,这令J20er很不受用。
文章中有些内容已经接近造谣污蔑了。

“所以611对海军估计也就是应付应付,这或许就是网络上传言611拿了 ...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20281&extra=page%3D1&page=1&mobile=no 给个八股可以参考。可能就这个了。
yes413a 发表于 2014-11-1 15:46
J31上舰,

放大一点但是小于J20的机体
用楼主最后一段的话说,你这就叫“搭积木”

就中型机的小机翼,超薄翼型还想兼顾多个重挂点?看看有多个重挂点的F35、超虫、阵风,哪个是超薄翼型?都是厚翼型。机翼越薄,超音速阻力越小,却损失了亚音速升阻比,也不适合强调低速起降性能的飞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