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单兵战术训练的疑惑 (版主按:精彩回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1:36:33


本人1994年入伍,在武警部队服役14年后转业,14年当中有两个问题我始终是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想在此与各位当过兵网友共同探讨。第一,在武警单兵战术训练中有一个动作叫跃进中卧倒(也就是卧倒中的一种),班长下达“跃进——”(yao jin,TMD,老子这么多年翻遍了所有的字典也没查出这种读法,武警部队真他妈雷死人,连口令都能喊出错别字。)的口令后,战士们就拼命的往前冲,听到“卧倒”的口令后,(教材规定的动作要领就不详述了,很啰嗦,也很雷人,同时也不想被人骂成“网间”),不管面前是利石、荆棘还是油污,也不管听到口令的地方是否便于隐蔽身体、发扬活力就义无反顾的卧倒了,而且倒下去之后,还必须得滑出很远,滑得越远说明战术动作也过硬(当过兵的兄弟请凭良心说,是否是事实),



这我就不明白了,卧倒的目的是什么,是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把身体隐蔽在有效的遮蔽物后面,这跟滑的远近有什么关系,难道滑的越远就越安全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滑动过程中不便于控制自己的体态,甚至会冲到遮蔽物的前面,暴露在敌方火力面前。更气人的是,我当战士时,班长还要拿尺子量你滑了多远,达不到标准重来,往往是弄得遍体鳞伤。第二是卧倒之后的另一个细节。出枪,战士在卧倒之后也不观察,也不调整,就奋力出枪,而且班长通常都要求出枪速度要快,户口接握弹夹时必须要用力拍,要有力度感,力度感越强、声音越响动作就越规范,



我想这绝对是中国军队的特色,这与战术训练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难道出枪的力度越大,就瞄的越准吗,肯定是不可能的,用力过猛肯定不利于射手构成瞄准线,至于会不会暴露目标就不说了。本人在当战士时就经常因为这个动作把手拍在弹夹底部锋利的边缘上而挂彩(非战斗减员)。通过这两个细节,我认为武警部队训练中还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没有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也没有结合自己所担负任务的特点和作战对象情况的变化,盲目的、机械的沿袭多年前的训练套路,缺乏对训练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必须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本人1994年入伍,在武警部队服役14年后转业,14年当中有两个问题我始终是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想在此与各位当过兵网友共同探讨。第一,在武警单兵战术训练中有一个动作叫跃进中卧倒(也就是卧倒中的一种),班长下达“跃进——”(yao jin,TMD,老子这么多年翻遍了所有的字典也没查出这种读法,武警部队真他妈雷死人,连口令都能喊出错别字。)的口令后,战士们就拼命的往前冲,听到“卧倒”的口令后,(教材规定的动作要领就不详述了,很啰嗦,也很雷人,同时也不想被人骂成“网间”),不管面前是利石、荆棘还是油污,也不管听到口令的地方是否便于隐蔽身体、发扬活力就义无反顾的卧倒了,而且倒下去之后,还必须得滑出很远,滑得越远说明战术动作也过硬(当过兵的兄弟请凭良心说,是否是事实),



这我就不明白了,卧倒的目的是什么,是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把身体隐蔽在有效的遮蔽物后面,这跟滑的远近有什么关系,难道滑的越远就越安全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而且滑动过程中不便于控制自己的体态,甚至会冲到遮蔽物的前面,暴露在敌方火力面前。更气人的是,我当战士时,班长还要拿尺子量你滑了多远,达不到标准重来,往往是弄得遍体鳞伤。第二是卧倒之后的另一个细节。出枪,战士在卧倒之后也不观察,也不调整,就奋力出枪,而且班长通常都要求出枪速度要快,户口接握弹夹时必须要用力拍,要有力度感,力度感越强、声音越响动作就越规范,



我想这绝对是中国军队的特色,这与战术训练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难道出枪的力度越大,就瞄的越准吗,肯定是不可能的,用力过猛肯定不利于射手构成瞄准线,至于会不会暴露目标就不说了。本人在当战士时就经常因为这个动作把手拍在弹夹底部锋利的边缘上而挂彩(非战斗减员)。通过这两个细节,我认为武警部队训练中还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没有紧跟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也没有结合自己所担负任务的特点和作战对象情况的变化,盲目的、机械的沿袭多年前的训练套路,缺乏对训练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必须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口音就不提了。
关于卧倒,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卧倒后滑行。可以肯定,任何一本战术基础动作教材都不会要求战士卧倒后滑行,但在组训实践中,的确会有组训者要求受训者这么做。原因第一是好看(有点囧)。第二是要通过有意识的滑行来锻炼受训者的勇敢精神,敢于在快速运动中迅速卧倒。
二、关于拍弹匣。的确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跟叠豆腐干一样,没有直接用处,就是让士兵习惯于服从命令,不管是否理解这命令。
三、关于卧倒后第一时间出枪。请楼主回忆一下,在战术基础动作课目结束之后,是不是有个“防护”课目,关于对轻武器火力防护的动作要领,教材里规定是迅速卧倒,视情况出枪。
战术训练,应该贯穿一个“勇”字和一个“活”字。勇就是要通过艰苦的、反复的磨练,让士兵养成勇往直前的精神。活就要求组训者组训方法灵活,并能让士兵能够灵活处置战场情况。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士兵养成勇敢顽强、机动灵活的战斗作风。
必须承认,我们不少骨干还缺乏这方面的素质,距离“四会”的标准还差得远。
我军的这个卧倒动作,有卧倒瞬间降低重心,迅速离开原有位置的特点,好像叫做卧倒移位。单看往前冲这个动作,似乎没有必要,但是如果结合战场环境和卧倒这个动作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一个滑进,能迅速让你在卧倒的同时,离开危险区域。至于你说的冲到掩体上,我觉得你对于战术的理解有问题,战术动作是规定好的,但是战术又是灵活的,一个训练有素的战士,是可以掌握自己的滑行距离的,看着距离掩体差不多,才卧倒。一般班长下达“跃进”口令后,还会下达,“敌火力射击”的口令,听到命令后,士兵迅速卧倒并滑行几米。这样可以进入敌方火力死角。在训练中,有的战士不敢卧倒,原地卧倒都不敢,怕疼,怕流血。跃进卧倒更不行了。班长为了锻炼士兵的吃苦精神和血性,就对于滑行距离做了不成文的规定,为什么?你只有动作勇猛,不怕流血,才能滑得远,扭扭捏捏的不可能滑出去!我学单兵战术时,教员说过,战术就是一个字“虎!”不虎不行,不猛不行!另外一个教员说,练战术就要见血!不出血说明你没好好练!至于第二个问题,那个是卧倒后出枪的动作,过去用56或者81时,右手单手持枪,出枪时,右手迅速向前送枪,左手有必要去接握弹夹部位。因为你不接的话,枪就乱晃了,但是很多战士接不好,握不住,班长就得通过左手拍弹夹这个动作来看动作质量了。我敢说,拍的响的,出枪肯定是迅猛有力的,拍不响的,你看那枪口吧,来回乱晃!
楼主你说在养猪场干了十四年,怎么说也是个副营了吧?但我觉得你肯定没当过军事主官,没有认真学习过战术动作,只是班长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兵。另外,我再问楼主一个问题,四百米障碍的起跑姿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这样?障碍为什么要定为四百米?有什么长跑是五公里而不是四公里或者六公里?
没练过这功夫,坐听大虾指教!
这也是中国军队训练的一大硬伤,很多战术动作在以前是适用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脱离实际了,但全仍然保留着这些训练科目。总之一句话,脱离实战,闭门造车,很多时候都是为训练而训练,并不是为实战而训练。
20年前没要我们滑啊。。。当时我们军训也是在部队学的。。。。不过我们是空降兵训练的,难道陆军要滑??
武警不知道,看过某特战旅的内部训练视频资料,周围全是火前面还拦着一道铁丝网只有铁丝网贴下面泥坑水面以下能过人,这种时候卧倒要是不往前滑一段距离从泥水下面穿过铁丝网的话就等着头被铁丝网卡在水面以下被泥水呛死吧。。。。。。
滑着冲锋吧
你说那个yao是古汉语读法,新华字典上没有。
来去长河边 发表于 2014-10-25 13:49
你说那个yao是古汉语读法,新华字典上没有。
他们教官还真是文化分子
应该是南京话吧,明代读法,喊习惯了。
楼主当了14年兵,没听说过八一腔?
不管是哪里人,喊向左转口令一定会说成“祥坐砖”
很怀疑楼主是不是真当过兵啊。
卧倒的目的不是隐蔽,是以最低姿态运动减少中弹概率。
如果前方5米有一个隐蔽物,你是打算跑过去卧倒呢?还是卧倒的同时滑过去,同时出枪从隐蔽物右侧反击?
是不是楼主认为卧倒的目的是就地趴下,等着对方弹药耗尽
这个吧,滑了有没有用是次要的,关键是你敢不敢滑。
我当学员的时候练这个科目是在冬天,我们教员姓杜,我就记得他两句话,都是在这个课上说的,“合理要求是锻炼,不合理要求是磨练”“地上有玻璃你不敢爬,那将来前面有子弹你还敢冲吗?”
十几年了,那时的场景还跟在昨天一样。
我们公司就有一个“跃”字,现在一样有人读 yue ,有人读 yao。
跃读yao其实才是正音,yue的读音应该是胡化的结果。
至于动作,高姿匍匐的战术动作是三八枪时代定的……
我了个去,我广东人,讲普通话讲yao讲了十几年,现在才发现是错的…
薛定谔小猫 发表于 2014-10-25 14:27
这个吧,滑了有没有用是次要的,关键是你敢不敢滑。
我当学员的时候练这个科目是在冬天,我们教员姓杜,我 ...
话粗理不粗,对事不对人就是正理。
没当过兵,我猜一下,是不是因为向下射击时因为重心,后坐力形成力矩不容易瞄准?呵呵
难为楼主了,这么个问题折磨了您14年,哦,不,从94年至今是20年。武警部队欠您一个解释欠了20年啊!
您94年入伍,都二十年的老同志了,咋还纠结这点事!
您在部队干啥活?有时间考虑这么无聊的问题?
军队很多发音和外面的不一样,已经形成文化了吧,比如,1,2,1,社会上有谁会念成那个样子?士兵都是社会上来的,难道不知道,有些只是部队的传统文化。
武警不知道,看过某特战旅的内部训练视频资料,周围全是火前面还拦着一道铁丝网只有铁丝网贴下面泥坑水面以 ...
敢情这战术动作是为了对付铁丝网的啊,敢情所有铁丝网下面都要留个空隙让人滑过去。
这个吧,滑了有没有用是次要的,关键是你敢不敢滑。
我当学员的时候练这个科目是在冬天,我们教员姓杜,我 ...
从磨练人的意志和锻炼体能的角度,还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动作的合理性,觉得很多人越解释越搞笑。农业台一个讲述士官的片子,指挥班组进攻,那销魂的小红旗,尖厉的哨声,地上翻腾打滚的动作,说难听点耍猴吗。
从磨练人的意志和锻炼体能的角度,还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动作的合理性,觉得很多人越解释越搞笑。农业台一 ...
部队里很多事都是这样的,比方今天让你把这堆砖搬那边,明天又让你搬回来,合理吗?肯定不合理。就是磨你性子的一种办法罢了。
小红旗太多了,没啥。有的修理什么机器,也要求拐直角、靠脚、摆臂啥的。
我98年的空降兵,已退伍
口令不知道
但这个卧倒的动作步兵团的老兵或班长都是卧倒后滑挺远的
曾经听一位陆军学院毕业的干部说起步兵团一位素质非常优秀的老兵在团操场助跑卧倒后能滑3米以上(记不清大概是这个数了,反正挺远的)
言下之意--这是见过的能滑的最远的了,我听了对此印象比较深,看了你的帖又想起这个事了
我自己无助跑能滑50公分左右,助跑的情况下在1米多吧
没听过要滑出去这一说,倒是卧倒后要求要贴近地面,不要抬起身子

至于立即卧倒、迅速出枪,这个是必须的,众所周知平常枯燥的战术训练是为了形成肌肉记忆,就是无论何时都会出现的下意识动作,实战中反应快慢可能导致是救命还是送命
楼主再怎么困惑也没有用,没有鸦片战争,满清会一直坚持自己的骑射训练的。
估计是中国古代军队步兵操练的传统演变过来 未来总书记要求实战化 可能会逐渐减弱
很怀疑楼主是不是真当过兵啊。
卧倒的目的不是隐蔽,是以最低姿态运动减少中弹概率。
如果前方5米有一个 ...
还有个动作叫匍匐前进,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当初大学军训的时候端着56办练了半个月的班组战术,貌似也有这个内容。回想起来确实没太多的实用意义,就是一个磨练意志。脱离战争太久了,从上到下都不知道战争该如何打了。
长时间没打仗的原因。记得以前88燧刚装备部队的时候,88燧的脚架经常折断。研制单位调查发现,部队把有脚架的88燧当机枪那样操练,脚架都是猛地往地上戳完全是用机枪的那套方式。
还有个动作叫匍匐前进,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你不知道那是你的见识问题
当年踢球被人拌倒的时侯都要有意的顺着倒,不敢直接硬抗的,硬抗更容易受伤。这跟跃进卧倒往前滑道理一样吧?那惯性,不顺力道滑怕是摔惨了!
真当了14年兵么

你不知道那是你的见识问题
没你有见识,“卧倒的目的不是隐蔽,是以最低姿态运动减少中弹概率”,这见识还真是没法说。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一个冒烟的手榴弹扔过来,先卧倒然后滑的越远越安全
一个冒烟的手榴弹扔过来,先卧倒然后滑的越远越安全,,这个正解。。
你说那个yao是古汉语读法,新华字典上没有。
可以看看是什么地方的人,听起来是方言的感觉。
跟练倒功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