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规模最大水电站工程在四川雅江开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0:26
中新社四川雅江10月6日电 (记者 杨杰)6日下午,目前中国藏区综合规模最大、总投资664亿元人民币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核准正式开工。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电站安装6台单机容量为5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0亿千瓦时。两河口水库正常蓄水位2865米,总库容107.67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电站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95米,是目前国内最高、全球第二的土石坝。
  据介绍,雅砻江干流全长1571公里,共规划建设22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近年来,雅砻江下游官地、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电站已相继投产,所发电能供应川渝、华中,并送往华东。此次两河口水电站的开工,标志着规划17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将加速推动。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华表示,两河口水电站建成后,将对下游电站产生巨大的补偿调节效益,极大改善川渝电网汛期电量富裕、枯水期电量不足的不合理电源结构;进一步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增强长江下游的防洪能力。

  中共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当天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以两河口水电站为核心的雅砻江中上游水电集群开发建设,将变藏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两河口水电站计划在2021年底首台机组发电,2023年底工程竣工。(完)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0-06/6651484.shtml中新社四川雅江10月6日电 (记者 杨杰)6日下午,目前中国藏区综合规模最大、总投资664亿元人民币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核准正式开工。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电站安装6台单机容量为5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0亿千瓦时。两河口水库正常蓄水位2865米,总库容107.67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电站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95米,是目前国内最高、全球第二的土石坝。
  据介绍,雅砻江干流全长1571公里,共规划建设22座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近年来,雅砻江下游官地、锦屏一级、锦屏二级电站已相继投产,所发电能供应川渝、华中,并送往华东。此次两河口水电站的开工,标志着规划17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将加速推动。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华表示,两河口水电站建成后,将对下游电站产生巨大的补偿调节效益,极大改善川渝电网汛期电量富裕、枯水期电量不足的不合理电源结构;进一步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增强长江下游的防洪能力。

  中共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当天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以两河口水电站为核心的雅砻江中上游水电集群开发建设,将变藏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两河口水电站计划在2021年底首台机组发电,2023年底工程竣工。(完)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0-06/6651484.shtml
藏区最大水电站在四川甘孜开建 大坝系全国最高
10月6日,记者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我国藏区综合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拥有295米国内最高土石坝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核准正式开工。两河口水电站建成后,将对下游电站产生巨大的补偿调节效益,极大改善川渝电网汛期电量富裕、枯水期电量不足的不合理电源结构,同时进一步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增强长江下游的防洪能力。

  据了解,两河口大坝坝高295米,是目前中国已建或在建的第一高土石坝,坝体总填筑量相当于6个“鸟巢”的体积。
  坝高295米是国内第一高土石坝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为雅砻江中游“龙头”梯级水库电站。据了解,在雅砻江干流中游规划建设的7座梯级电站中,两河口水电站装机规模最大。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110亿千瓦时,电站总投资达664亿元。
  枢纽建筑物由砾石土心墙堆石坝、溢洪道、泄洪洞、放空洞、发电厂房、引水及尾水建筑物等组成。“两河口大坝采用当地材料建设,坝高295米,是目前中国已建或在建的第一高土石坝。”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国家体育场‘鸟巢’体积约680万立方米,坝体总填筑量4160万立方米,相当于6个‘鸟巢’的体积。”
  在枯水期可增加一个二滩水电站全年电量
  两河口水库正常蓄水位2865米,总库容107.6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5.6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两河口水电站建成后,与雅砻江下游锦屏一级、二滩水电站两座大水库联合运行,总调节库容达149亿立方米。三大电站“合力”,将使雅砻江干流成为全国唯一一条由一个业主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多年调节的河流。
  两河口水电站建成后,将对下游电站产生巨大的补偿调节效益,极大改善川渝电网汛期电量富裕、枯水期电量不足的不合理电源结构,同时进一步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增强长江下游的防洪能力。
  据介绍,两河口水库通过中、下游水电站水库的补偿调节,在不增加物质投入的条件下,在电力最紧缺的枯水期,可以增加一个二滩水电站全年的电量。电站建成将增加雅砻江中下游水电站枯水年平枯期平均出力445万千瓦,增加平枯期电量225亿千瓦时。此外,其补偿效益可以延伸到金沙江、长江干流电站。
  2023年竣工将成“西电东送”电源点
  电站建成正常发电后,年平均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消耗5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72吨,减少废渣排放42万吨。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云华说,两河口大坝综合规模和建设难度位居全世界土石坝工程前列。水坝建设将克服“高海拔、高边坡、高土石坝、高泄洪流速”等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与挑战,助推我国高土石坝建设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以两河口水电站为核心的雅砻江中上游水电集群开发建设,将藏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甘孜州州委书记胡昌升说。“两河口水电站在10年建设期间,可为甘孜州财政增加税收收入23.71亿元,增加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合计约60万人。”
  此前,在雅砻江下游,官地、锦屏一级、锦屏二级水电站已相继投产。根据规划,雅砻江干流将开发22级电站,规划可开发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全部建成后,雅砻江不仅成为川渝电网调峰、调频最大的骨干电源点,而且成为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可靠优质的电源点。据悉,两河口水电站计划2021年底首台机组发电,2023年底工程竣工。
  (见习记者李姗姗)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10-07/6651591.shtml
  水电开发要大干快上
雅砻江有两河口水电站
大渡河有双江口水电站
我只关心后台老板是谁。
雅江是地震高发区。要谨慎。不知对地震有何预案
不如多建火电,这个不太安全。


火电烧的煤是白来的吗?安不安全难道就靠伪环保们的精英体文章?
现在都形成条件反射了,只要看到水电的贴子,就知道一大堆gzjy和伪环保已经在路上赶来了。

火电烧的煤是白来的吗?安不安全难道就靠伪环保们的精英体文章?
现在都形成条件反射了,只要看到水电的贴子,就知道一大堆gzjy和伪环保已经在路上赶来了。
有谁科普一下大坝类型及采用的条件。


这些水电站对藏区的扶贫和交通有很大用处。一是这种贫困地区有了一个长期税源,300w装机规模的税收以后对当地的财政绝对是大头,长贫难顾,这类地区的自造血能力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只有水电。而且大量的三通一平工程会改善当地交通,而且水电站会长期维护相关基建,可以帮当地减少不少负担。这类地区,有些地方要扶贫,只能移民,事实上当地政府是拿不钱的,中国很多水电站的建设,相当于为政府解决了一些山区移民外迁的费用问题。不论是否修水电站,事实上政府都得面临有些地方的移民外迁,中国这些年的水电建设帮政府解决了很多山区极贫困人口的移民外迁。

这些水电站对藏区的扶贫和交通有很大用处。一是这种贫困地区有了一个长期税源,300w装机规模的税收以后对当地的财政绝对是大头,长贫难顾,这类地区的自造血能力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只有水电。而且大量的三通一平工程会改善当地交通,而且水电站会长期维护相关基建,可以帮当地减少不少负担。这类地区,有些地方要扶贫,只能移民,事实上当地政府是拿不钱的,中国很多水电站的建设,相当于为政府解决了一些山区移民外迁的费用问题。不论是否修水电站,事实上政府都得面临有些地方的移民外迁,中国这些年的水电建设帮政府解决了很多山区极贫困人口的移民外迁。
hcjr 发表于 2014-10-7 18:17
不如多建火电,这个不太安全。
又是一个被忽悠瘸了的人,火电的污染能耗那是水电的多少倍?
等你改建火电了,公知精英又会给你洗脑,说火电不环保,你肿么破?
又是一个被忽悠瘸了的人,火电的污染能耗那是水电的多少倍?
等你改建火电了,公知精英又会给你洗脑,说 ...
现在火电站都近零排放了,很对人对火电站的认识也是过时了,反正中国离不开煤,一定要发展。
规划17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

水电开发利大于弊,和核电站一同发展,将会是最好的环境友好型基荷电源。
不是雅鲁藏布江,差评!
神奇呆呆猪 发表于 2014-10-7 17:40
我只关心后台老板是谁。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so......
百度了一下,这个两河口水电站效益巨大,在中国是投入产出最大的水电站。
hcjr 发表于 2014-10-7 06:51
现在火电站都近零排放了,很对人对火电站的认识也是过时了,反正中国离不开煤,一定要发展。
火电站确实都近零排放了,但采煤、筛选、运输一整套系统造成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水电是有开发上限的,现在就是开发到不能开发为止,剩下的自然用火电、核电补足。
地球上的技术只能做到少排放,天然气发电都做不到零排放。
比两河口水电站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是龙盘水电站,但被伪环保份子干扰到现在还没有立项。
以现在西南的水电开发强度VS西南的地质条件
等看看西南年年中小震,隔几年就大震特震,希望别让我的乌鸦嘴说中
8月份刚到过这个电站。
合理规划水电注意环保和流域治理
不如多建火电,这个不太安全。
山西煤老板感谢你
现在火电站都近零排放了,很对人对火电站的认识也是过时了,反正中国离不开煤,一定要发展。
煤电近零排放是“大跃进”?
中国新闻网 2014年08月28日 17:12:49
      【新闻导读】何为“近零排放”?“近零排放”是否真的经济可行?我们是否应该鼓励企业达到“近零排放”?
      雾霾锁城下,部分电力企业开始在燃煤电厂探索“近零排放”,某些新建电厂已按“近零排放”进行建设,为数不少的现役燃煤机组已列入“近零排放”改造计划。与此同时,科研管理部门抓紧攻关、环保产业界紧紧跟进、媒体持续跟踪、专家学者纷纷解读、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也正在研究是否把“近零排放”纳入到宏观决策之中……
        但是,何为“近零排放”?“近零排放”是否真的经济可行?我们是否应该鼓励企业达到“近零排放”?近期,针对“近零排放”也有明确的泼冷水的声音,我们不妨多听听。
        近一年多来,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已成热点话题。一时间,“近零排放”建设或者改造之风,正由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向全国蔓延。
        然而,不论“近零排放”之声多么美妙,伴随着“近零排放”推进过程中的困惑也越来越多,那就让我们试着拨开这些团团迷雾。
        燃煤燃机排放限值有没有可比性?
        对“近零排放”概念存在若干糊涂认识
        “近零排放”的概念不清,一般是以“燃机排放标准”(本文“燃机”特指“以气体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组”,因为它比以液体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组环保要求高)作为判断根据,对排放标准的表面化错误理解造成荒谬的结果。
        国内外并没有公认的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的定义,实际应用中多种表述共存,如“近零排放”、“趋零排放”、“超低排放”、“超洁净排放”、“低于燃机排放标准排放”等。从各种表述和案例中分析得出的共同特点,是把燃煤电厂排放的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3项大气污染物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以下简称“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燃机要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以下简称“特别排放限值”)相比较,将达到或者低于燃机排放限值(即烟尘5mg/m3、二氧化硫35mg/m3、氮氧化物50mg/m3)的情况称为燃煤机组的“近零排放”。
        然而,从以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也只是表面化的严格。
        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是采用“浓度”来表示的,因此,“达标排放”是指烟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不超过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由于污染物的“浓度”是由污染物的质量和烟气体积两个因素构成,烟气中的氧含量越高,说明燃烧过程中过剩空气越多,污染物浓度就越低。为防止用空气稀释浓度达标的现象,“排放标准”规定了用“基准含氧量”折算的方法。“基准含氧量”是根据典型的燃料和典型的燃烧技术来规定的,规定燃煤锅炉为6%、燃气轮机为15%。
        经粗略换算,可以理解为在典型情况下,燃煤锅炉燃烧所用的实际空气量是理论空气量的1.4倍(也即空气过剩系数α=1.4),而燃气轮机所用的实际空气是理论空气的3.5倍(α=3.5)。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论燃煤还是燃机,往往都是非典型情况,所以都必须要以各自的“基准含氧量”进行折算,但由于“基准”本身就不同,折算后的污染物浓度也是不可直接相比的。如果将燃机和燃煤的排放限制按相同“基准含氧量”折算的话,燃机排放限值的数值是原来值的2.5倍,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分别由5mg/m3、35mg/m3、50mg/m3变为12.5mg/m3、87.5mg/m3、125mg/m3。换句话说,除了燃机烟尘的排放限值稍低于燃煤烟气的特别排放限值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反而更宽松,将3项污染物合起来计算,燃机比燃煤排放限值要宽松32.4%。这就是“表面”上看起来更严的燃机排放限值实则不然的原因。
        再从排放总量看,经测算,典型300MW燃煤锅炉(标态烟气量100万m3/h,空气过剩系数α=1.3),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按5mg/m3、35mg/m3、50mg/m3排放时,每小时排放量分别大约为5.4千克、37.8千克、54千克;而300MW级燃机(标态烟气量185万m3/h,空气过剩系数α=3.5),依排放限值要求每小时可以排放9.25千克、64.25千克、92.5千克,可见,每小时燃机排放总量是燃煤排放的1.7倍。显然,这样的“近零排放”的要求是荒谬的。
        还有,燃机的烟囱一般在80米且不会超过百米,而煤电机组的烟囱一般为180米、210米、240米,同等排放量由于烟羽抬升高度和扩散条件的不同,燃煤机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低于燃机。
        但是,燃机排放限值宽于燃煤排放限值,并不能说明燃机排放标准比燃煤机组排放标准要宽,因为“限值”只是数字大小的比较,而“标准”是“价值”内涵的比较。对火电厂污染控制而言,排放标准的宽严只能用同类发电技术和相匹配的污染控制技术是否达到了最佳技术、经济条件来衡量。这也是“排放标准”为何要划分不同档次的原因。同世界各国一样,我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明确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的技术、经济条件制定的。美国、欧盟等制定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所依据的技术原则为“最佳可行技术”(BAT)。因此,不论是燃机还是燃煤机组,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与最佳可行技术是相一致的,而且排放限值的大小也是随着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燃气用于民用的环保性能和便捷性要远远优于直接燃煤,而煤炭集中发电的优越性大大优于散烧煤。所以,不同品种的能源应当担当不同的功能,采用不同的排放标准,如果硬要把燃机排放标准当成燃煤电厂的“近零排放”来衡量,就是要驴当战马、马拉磨。
        现有监测手段不支持“近零排放”
        烟气连续监测技术难以支撑“近零排放”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用日平均浓度或者多日平均浓度的监测数据与排放限值直接比较是概念性错误,运行时间不足也难以证明“近零排放”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75-2007) 中“7.4参比方法验收技术指标要求”规定:烟尘浓度小于50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5mg/m3;二氧化硫浓度等于或低于57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7mg/m3;氮氧化物小于或等于41mg/m3时,绝对误差不超过12mg/m3。再根据环境保护部《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29-2011)、《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HJ692-2014)、《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HJ693-2014),二氧化硫的测定下限10mg/m3;一氧化氮(以NO2计)和二氧化氮的测定下限12mg/m3。一些试点项目的监测值低于测定下限甚至低于检出限,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而这只是测定方法误差而不是自动监测系统的全部误差。如果考虑到监测仪器装设断面和监测点选取的误差,尤其是对于老厂改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监测断面选取很难做到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考虑烟气中含湿量(水分)、温度、含氧量等因素,尤其是湿度的影响对监测精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监测系统的总误差要大大高于分析测定方法的误差。
        因此,在客观上和技术上,现有监测手段不支持“近零排放”,说的更清楚一点“近零排放”的监测数据是不可信的。
        另外,一些电厂的“近零排放”的数据是以日平均浓度或者多日平均浓度与排放标准中的限值进行比较的,这种比较是概念性错误。我国的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从产生以来,一直坚持“任何时候”不能超标的准则(尽管笔者一直认为这个准则对常规污染物来说是不科学的,会付出过多的经济代价,但它目前仍然是强制性要求)。“任何时候”不超标一般是指无论长期监测还是随意监测中,任何一个小时的平均浓度都不超过标准规定限值,而不是用日平均或者多日均值与标准比较看是否超标。
        同时,为了保障机组波动运行和遇到各种不利情况下企业仍然能够不超标,电厂在环保设施招标、设计、建设时都要保留一定裕度。由于特别放限值本身的数值已经很低,加上留有的裕度,很多实际运行中的机组能到达“近零排放”的要求。如,外高桥三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尽管没有按近零排放设计,但因煤质好、裕量大等因素,基本达到了近零排放。所以目前的“近零排放”也只能说是满足了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由于典型火电厂的脱硝、除尘、脱硫设备是依次串联在烟道上的,影响某种污染治理设备的治理效果不仅取决于设备自身,而且取决于上下游设备的情况。如上游的脱硝会影响到下游的除尘和脱硫,下游的设备状况也会影响到上游的烟气流场,加之机组负荷调整、煤质变化等各种因素都会对烟气脱硫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要想长期保持在“近零排放”状态,至少需要一年以上各种可能条件的考验,而现在并没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因此,即便“近零排放”监测的数据不是以折算后的燃机标准相比,这样的结果也是不可信的。
        技术上并没有重大创新
      “近零排放”在技术上并没有重大创新,且严苛的条件并非一般燃煤电厂都能达到
        大型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所采用的除尘、脱硫、脱硝主流技术和主体工艺、设备,近几十年来并没有重大突破,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都是采用上世纪中后期开发的成熟技术。从已经“实现”“近零排放”所采用的技术看,主要是对已有技术和设备潜力(或者裕量)的挖掘、辅机的改造、系统优化、大马拉小车式的设备扩容量、材料的改进、昂贵设备的使用等。如除尘要采用的
大型燃煤电厂大气污染控制所采用的除尘、脱硫、脱硝主流技术和主体工艺、设备,近几十年来并没有重大突破,世界范围内基本上都是采用上世纪中后期开发的成熟技术。从已经“实现”“近零排放”所采用的技术看,主要是对已有技术和设备潜力(或者裕量)的挖掘、辅机的改造、系统优化、大马拉小车式的设备扩容量、材料的改进、昂贵设备的使用等。如除尘要采用的湿式电除尘器已在我国冶金等行业有广泛应用,但在电力行业,除了日本个别电厂采用之外,并不是普遍采用;二氧化硫控制采用的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主要是增加系统的裕度和复杂度,如原来脱硫吸收塔喷淋层为3层,现改为5层或者增加一个吸收塔;氮氧化物控制仍采用常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但是增加了催化剂用量。这从达到“近零排放”的其他条件也可以看出一些规律。如,要求煤质含硫量低、灰份较低、挥发份高、低位发热量高、机组负荷运行相对平稳等实现“近零排放”的重要条件。而这些条件对于中国目前平均含硫量超过1%、灰份近30%、以及大量低挥发份的电煤来讲,即便是实现特别排放限值都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虽然大量的小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说,主要还是常规技术外延的扩大,不是重大和突破性创新。非创新驱动的“近零排放”,必然逃脱不出以过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实现很低的减排量目标,使污染物减排边际成本呈指数式增长的规律。
        投入产出比到底怎样?
      “近零排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比太低
        不论是从现有的环保技术进展来看,还是从20多年前的环保技术来看,如果不考虑成本的话,理论上都是可以做到真正的“近零排放”。因此,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来评价污染控制技术选择是否正确,是环境经济管理的核心,也是“近零排放”能否大面积实施的关键。
        首先看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可以从排放总量减少和环境质量改善两个方面来分析。假设两台600MW机组,在燃用优质煤的条件下(灰分约10%、硫含量约0.8%、挥发份约30%),并采用了低氮燃烧方式,锅炉出口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浓度分别为15g/m3、200mg/m3、300mg/m3,按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分别达到20mg/m3、50mg/m3、100mg/m3时,每小时脱除量约为65912千克、8580千克、880千克,合计脱除75372千克,对应的脱除效率分别为99.7%、97.5%、66.7%。可见,两台600MW机组,即便是在折算为6%含氧量时,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达到5mg/m3、35mg/m3、50 mg/m3时,排放量每小时可再减少约66千克、66千克、220千克,合计352千克。“近零排放”比起特别排放限值要求,3项污染物合计可多脱除0.47个百分点。考虑到电厂高架源排放对环境影响要小的特点,多脱除的部分对环境质量改善作用轻微。
        再看经济效益。主要用单位污染治理成本与全社会平均污染治理成本的大小来分析。仍以两台60万千瓦机组为例,目前脱除三项污染物的综合环保电价为2.7分/kWh,从不同电厂的测算情况看,实现“近零排放”的环保成本在原有电价的基础上增加1~2分/kWh,则增加的352千克污染物削减增量的成本达到1.2~2.4万元/h。粗略估算多脱除的污染物平均成本为34~68元/kg,远高于全社会平均治理成本(按制定排污收费标准时测算的全社会平均成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约为1.26元/kg)。
        最后看综合效益。主要从环保系统对资源、能源消耗方面和对机组的可靠性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近零排放”增加了更多的环保设备,系统阻力增大,能耗水平提高,设施整体技术可靠性降低。如,脱硫设施需要设计更多层的吸收塔喷淋层甚至需要吸收塔串联或并联,脱硝设施需加装三层催化剂甚至在炉内再加装SNCR,除尘方面必须加装湿式电除尘器等。
        从以上3个效益分析来看是得不偿失,甚至是劳民伤财。
        (作者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
hcjr 发表于 2014-10-7 18:17
不如多建火电,这个不太安全。
汽车也不太安全,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死3,5w人呢,你出门还是靠走吧
要将所有能修水电站的地方都修上水电站,中国的水电利用率还是太低,要多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