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的“逆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30:41


http://www.ylqxs.com/news/201403/03/6958.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国产医疗器械的“逆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3  来源:医械创新网  浏览次数:161

【鲸彩医疗器械商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大中型和中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体过去主要依赖进口,垄断必然导致暴利,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价格,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国产医疗器械进入大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甚至进行自主原创,外国医疗器械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大中型和中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体过去主要依赖进口,垄断必然导致暴利,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价格,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国产医疗器械进入大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甚至进行自主原创,外国医疗器械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

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历经近20年艰苦努力,“逆袭”好戏已拉开大幕。2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合作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了2014年将在上海开展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试点工作。

放眼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到底有哪些国产品牌能与国际品牌进行抗衡?我们梳理了国产器械企业近年市场表现,希望能一窥行业的市场前景。

一、监护仪与心脏支架破垄断洋货被迫降价

生命体征监护仪行业井喷催生多家公司上市

深圳迈瑞,是目前中国监护仪市场中惟一能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国内企业。有数据显示,深圳迈瑞的生命体征监护仪已占据49%的市场份额,而GE(通用)和飞利浦仅占市场份额的18%和14%。

深圳迈瑞的监护仪系列之所以能够具有压倒性优势,源于其创始人徐航独有的技术优势。徐航在1991年创立公司之前,曾参与中国第一台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天的技术优势让深圳迈瑞在起步之时,便有了与跨国企业一决高下的资本。

徐航一边靠代理国外医疗器械来维持公司运转,一边马不停蹄地启动自主研发的超声检测项目,很快拥有了多项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创下近20个“中国第一”。

深圳迈瑞的崛起,使得国际品牌产品价格直接大幅下落50%,也促进了整个国产电子监护仪市场的发展,涌现出广东宝莱特、理邦仪器、鱼跃医疗等一大批国内优质的上市公司。

通过近20多年的发展,监护仪的国内品牌逐步摆脱了简单组装生产的经营模式,在资金投入和研发水平方面也有快速发展,产品竞争力大大提高,逐渐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国家政策对基层市场的扩容,我国农村及乡镇医疗器械市场显露出巨大潜力,国产器械企业在赶超跨国企业的道路上又将迈出坚实的一步。

心脏支架市场售价已跌进万元大关

要说在国产器械中最成功的“屌丝逆袭”,当属心脏支架。

在2004年之前,我国的心脏支架行业被强生、美敦力、雅培和波士顿科学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所瓜分,进口支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正是因为这些跨国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利润最大化成为其自然而然的诉求,当时心脏支架的市场零售价基本被控制在10万元左右。

这时的国产器械企业也只能忍气吞声,依靠代理跨国企业的心脏支架维持生计,同时也有企业开始暗自拼命投入研发力量打造自有品牌的产品。

2004年6月,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获准上市,一举打破了同类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技术的壁垒一旦被攻破,市场的这副多米诺骨牌随即产生效应。北京乐普、山东吉威等多家国产器械企业均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支架产品。

在此之后,心脏支架的市场零售价便一路看跌,截止2013年底已跌进万元大关。

在这场争夺市场的“血战”中,国产企业利用低价策略,已完全抢占了跨国企业手中的市场份额。据《2012年医疗器械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上海微创、北京乐普、山东吉威三家国内企业在心脏支架的市场占有率已到70%左右。

二、电子血压计与CT国货打下半壁江山

电子血压计国产企业已占据5成市场

欧姆龙虽然还以55%的市场占有率稳坐当前电子血压计市场第一宝座,爱安德、迈克大夫、松下等国际品牌也仍在一线城市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演绎“屌丝逆袭”的这场大戏中,电子血压计的国产企业已抢得“半壁江山”。

作为国产电子血压计企业的代表,鱼跃医疗近些年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加紧新品研发,凭借“产品、营销、研发”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2011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目前销售量已超过松下,成为仅次于欧姆龙的国内电子血压计第二品牌。

与此同时,九安医疗则另辟蹊径,选择与美国苹果公司合作,在开发电子血压计增值服务的同时,还将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的产业。

除此之外,金亿帝、日精、海尔等众多国产品牌的后起之秀,也在积极的拓展渠道,欲在中国电子血压计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有数据显示,国产电子血压计目前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50%。现如今,国内电子血压计企业的良好表现已让“龙头老大”的欧姆龙感受到强烈的威胁,不得不在市场中频频“变招”。

2013年8月,欧姆龙基于“绿色医疗”的全新概念,开发出能适应医院数字化发展的电子血压计,希望能抢先夺下医院这一市场蛋糕。

但对于后劲十足的九安、鱼跃等国产企业来说,医院市场更不能随意放弃。鱼跃医疗董秘陈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大力拓展医院渠道,保证其电子血压计产品始终保持市场的前三名。

CT影像国产品牌年均增长率接近20%

要在CT影像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国产企业已经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西门子、GE、飞利浦等众多国际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国人开始逐渐感受到影像技术给医疗产业所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从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影像时代。

虽说那时一台进口的CT影像机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人民币,但由于所有国产企业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的局面,跨国企业基本可以垄断市场。

然而,东软公司从1997年推出第一台CT机时,其成像速度为58秒,远远落后于当时进口CT机15秒的平均成像时间。但经过技术的不断改进,终于使得其成像速度最终从58秒缩短为1秒,大大超越了国外对手的图像处理速度。

现如今,东软独立开发的螺旋CT机已能整机出口美国,当之无愧成为国内CT机行业的龙头老大。

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迈瑞、武汉高科、深圳玛西普、杭州华源等一大批国产品牌均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纷纷投入自主研发的阶段。

不断完善的性能与先天的价格优势,使国产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疑拥有更大优势。目前,国产CT机年均增长率约在20%左右,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几年我国CT机生产销售和出口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与此同时,国产CT机在高端产品的较量中,仍无法与国际顶尖的公司抗衡。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扶持力度的加大,国产CT机凭借价格优势将有望成为一二级医院的采购主力。

三、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走进创新领域

政策支持器械行业收入已达1565亿

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每一出“国产屌丝”逆袭的好戏,总是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尚未起步,也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跨国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在当时,跨国企业拥有最先进的科研技术,政府希望通过引进外资的形式,间接带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水平。”一位长期关注器械行业发展的专家对39健康网表示。

在此后几年间,国家发改委和物价局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指导文件,逐步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收费标准,整个行业迎来第一次产业升级。

“一张门诊胸片从以前的60元,到90年代中期直接涨到130元/张,上涨幅度超过了100%。”上述专家表示,这也使医院放射科具备了采购的能力,让迈瑞、东软、鱼跃这些国产器械企业有了长足进步的空间。

但真正能让国产器械企业能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的转机,是出现在那场让世人瞩目的“SARS”。为有效遏制SARS疫情的蔓延,原卫生部在终南山院士的建议下,指导部分有实力的三甲医院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大型影像设备和诊断制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据上述专家估计,2003—2005年这两年间,全国的三甲医院仅仅是CT、X光机的采购总量就从以前的100台/年,一跃升至5000台/年,直接拉动我国大型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有了政策的指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短短的20年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器械行业收入已经达到1565亿,而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抽样调查数据(上图)则更高:2012年1700亿、2013年2420亿元。

产业转型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

在通往“中国创造”的道路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依然需要政策的指引。

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6月25日举办的首场在线访谈上,其设规划与信息司首任司长侯岩明确表态,卫计委下一步将推进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胡永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医疗机构优先购买国产设备,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只有政府相关的政策到位,才能让国产医疗设备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此次卫计委在上海开展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试点工作,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或许也正是政策落地的具体举措之一。

随着医疗设备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老龄化和医改等因素形成的巨大的市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当然,我们也已看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在基层医疗器械市场扩容的利好消息下,长期占领高端市场的跨国公司也开始放低身段,掘金基层,和国内器械企业短兵相接,这势必将引发医疗器械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

然而,抢夺市场战火一旦蔓延到广阔的基层,实战性强,性能价格比和网络化的售后服务无疑将成为国产器械企业优胜的法宝。

下一篇:三重因素驱动医疗器械股受追捧

上一篇:哈佛医学院的开放式创新实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报道

宁波已顺利完成4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         深圳医疗器械企业全力拓展海内外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6大趋势         沈阳全面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
新政下,口腔医疗器械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Health: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并不可靠
未来三五年内 移动医疗将爆发式增长         基因测序争夺进入细分领域 肿瘤市场或掀激烈比
医疗器械产业园入驻企业与苏大成立抗体联合实验         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这病怎么治?

http://www.ylqxs.com/news/201403/03/6958.html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正文

国产医疗器械的“逆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3  来源:医械创新网  浏览次数:161

【鲸彩医疗器械商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大中型和中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体过去主要依赖进口,垄断必然导致暴利,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价格,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国产医疗器械进入大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甚至进行自主原创,外国医疗器械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中,大中型和中高端医疗装备和高端植介入体过去主要依赖进口,垄断必然导致暴利,进口医疗器械高昂的价格,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国产医疗器械进入大发展阶段,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甚至进行自主原创,外国医疗器械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

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历经近20年艰苦努力,“逆袭”好戏已拉开大幕。2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举行合作领导小组会议,确定了2014年将在上海开展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试点工作。

放眼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到底有哪些国产品牌能与国际品牌进行抗衡?我们梳理了国产器械企业近年市场表现,希望能一窥行业的市场前景。

一、监护仪与心脏支架破垄断洋货被迫降价

生命体征监护仪行业井喷催生多家公司上市

深圳迈瑞,是目前中国监护仪市场中惟一能与外资品牌竞争的国内企业。有数据显示,深圳迈瑞的生命体征监护仪已占据49%的市场份额,而GE(通用)和飞利浦仅占市场份额的18%和14%。

深圳迈瑞的监护仪系列之所以能够具有压倒性优势,源于其创始人徐航独有的技术优势。徐航在1991年创立公司之前,曾参与中国第一台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的研制开发工作,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天的技术优势让深圳迈瑞在起步之时,便有了与跨国企业一决高下的资本。

徐航一边靠代理国外医疗器械来维持公司运转,一边马不停蹄地启动自主研发的超声检测项目,很快拥有了多项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创下近20个“中国第一”。

深圳迈瑞的崛起,使得国际品牌产品价格直接大幅下落50%,也促进了整个国产电子监护仪市场的发展,涌现出广东宝莱特、理邦仪器、鱼跃医疗等一大批国内优质的上市公司。

通过近20多年的发展,监护仪的国内品牌逐步摆脱了简单组装生产的经营模式,在资金投入和研发水平方面也有快速发展,产品竞争力大大提高,逐渐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国家政策对基层市场的扩容,我国农村及乡镇医疗器械市场显露出巨大潜力,国产器械企业在赶超跨国企业的道路上又将迈出坚实的一步。

心脏支架市场售价已跌进万元大关

要说在国产器械中最成功的“屌丝逆袭”,当属心脏支架。

在2004年之前,我国的心脏支架行业被强生、美敦力、雅培和波士顿科学为代表的跨国企业所瓜分,进口支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0%以上。正是因为这些跨国企业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利润最大化成为其自然而然的诉求,当时心脏支架的市场零售价基本被控制在10万元左右。

这时的国产器械企业也只能忍气吞声,依靠代理跨国企业的心脏支架维持生计,同时也有企业开始暗自拼命投入研发力量打造自有品牌的产品。

2004年6月,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第一代含药缓释血管支架获准上市,一举打破了同类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技术的壁垒一旦被攻破,市场的这副多米诺骨牌随即产生效应。北京乐普、山东吉威等多家国产器械企业均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支架产品。

在此之后,心脏支架的市场零售价便一路看跌,截止2013年底已跌进万元大关。

在这场争夺市场的“血战”中,国产企业利用低价策略,已完全抢占了跨国企业手中的市场份额。据《2012年医疗器械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上海微创、北京乐普、山东吉威三家国内企业在心脏支架的市场占有率已到70%左右。

二、电子血压计与CT国货打下半壁江山

电子血压计国产企业已占据5成市场

欧姆龙虽然还以55%的市场占有率稳坐当前电子血压计市场第一宝座,爱安德、迈克大夫、松下等国际品牌也仍在一线城市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演绎“屌丝逆袭”的这场大戏中,电子血压计的国产企业已抢得“半壁江山”。

作为国产电子血压计企业的代表,鱼跃医疗近些年从低端向高端、不断加紧新品研发,凭借“产品、营销、研发”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2011年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大关,目前销售量已超过松下,成为仅次于欧姆龙的国内电子血压计第二品牌。

与此同时,九安医疗则另辟蹊径,选择与美国苹果公司合作,在开发电子血压计增值服务的同时,还将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的产业。

除此之外,金亿帝、日精、海尔等众多国产品牌的后起之秀,也在积极的拓展渠道,欲在中国电子血压计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有数据显示,国产电子血压计目前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50%。现如今,国内电子血压计企业的良好表现已让“龙头老大”的欧姆龙感受到强烈的威胁,不得不在市场中频频“变招”。

2013年8月,欧姆龙基于“绿色医疗”的全新概念,开发出能适应医院数字化发展的电子血压计,希望能抢先夺下医院这一市场蛋糕。

但对于后劲十足的九安、鱼跃等国产企业来说,医院市场更不能随意放弃。鱼跃医疗董秘陈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大力拓展医院渠道,保证其电子血压计产品始终保持市场的前三名。

CT影像国产品牌年均增长率接近20%

要在CT影像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国产企业已经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西门子、GE、飞利浦等众多国际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国人开始逐渐感受到影像技术给医疗产业所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从此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影像时代。

虽说那时一台进口的CT影像机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人民币,但由于所有国产企业尚不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市场上难以形成竞争的局面,跨国企业基本可以垄断市场。

然而,东软公司从1997年推出第一台CT机时,其成像速度为58秒,远远落后于当时进口CT机15秒的平均成像时间。但经过技术的不断改进,终于使得其成像速度最终从58秒缩短为1秒,大大超越了国外对手的图像处理速度。

现如今,东软独立开发的螺旋CT机已能整机出口美国,当之无愧成为国内CT机行业的龙头老大。

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迈瑞、武汉高科、深圳玛西普、杭州华源等一大批国产品牌均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纷纷投入自主研发的阶段。

不断完善的性能与先天的价格优势,使国产企业与跨国企业相比无疑拥有更大优势。目前,国产CT机年均增长率约在20%左右,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几年我国CT机生产销售和出口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但与此同时,国产CT机在高端产品的较量中,仍无法与国际顶尖的公司抗衡。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领域扶持力度的加大,国产CT机凭借价格优势将有望成为一二级医院的采购主力。

三、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器械走进创新领域

政策支持器械行业收入已达1565亿

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每一出“国产屌丝”逆袭的好戏,总是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尚未起步,也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发的实力,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跨国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在当时,跨国企业拥有最先进的科研技术,政府希望通过引进外资的形式,间接带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水平。”一位长期关注器械行业发展的专家对39健康网表示。

在此后几年间,国家发改委和物价局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指导文件,逐步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的收费标准,整个行业迎来第一次产业升级。

“一张门诊胸片从以前的60元,到90年代中期直接涨到130元/张,上涨幅度超过了100%。”上述专家表示,这也使医院放射科具备了采购的能力,让迈瑞、东软、鱼跃这些国产器械企业有了长足进步的空间。

但真正能让国产器械企业能与跨国企业一较高下的转机,是出现在那场让世人瞩目的“SARS”。为有效遏制SARS疫情的蔓延,原卫生部在终南山院士的建议下,指导部分有实力的三甲医院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大型影像设备和诊断制剂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据上述专家估计,2003—2005年这两年间,全国的三甲医院仅仅是CT、X光机的采购总量就从以前的100台/年,一跃升至5000台/年,直接拉动我国大型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有了政策的指引,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短短的20年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器械行业收入已经达到1565亿,而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的抽样调查数据(上图)则更高:2012年1700亿、2013年2420亿元。

产业转型从“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

在通往“中国创造”的道路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依然需要政策的指引。

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6月25日举办的首场在线访谈上,其设规划与信息司首任司长侯岩明确表态,卫计委下一步将推进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应用,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教授胡永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医疗机构优先购买国产设备,这对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只有政府相关的政策到位,才能让国产医疗设备企业逐步做大做强。

此次卫计委在上海开展国产医疗设备应用试点工作,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或许也正是政策落地的具体举措之一。

随着医疗设备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老龄化和医改等因素形成的巨大的市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当然,我们也已看到,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在基层医疗器械市场扩容的利好消息下,长期占领高端市场的跨国公司也开始放低身段,掘金基层,和国内器械企业短兵相接,这势必将引发医疗器械市场更为激烈的竞争。

然而,抢夺市场战火一旦蔓延到广阔的基层,实战性强,性能价格比和网络化的售后服务无疑将成为国产器械企业优胜的法宝。

下一篇:三重因素驱动医疗器械股受追捧

上一篇:哈佛医学院的开放式创新实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报道

宁波已顺利完成4批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         深圳医疗器械企业全力拓展海内外市场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6大趋势         沈阳全面开展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
新政下,口腔医疗器械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Health: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孩子的体温并不可靠
未来三五年内 移动医疗将爆发式增长         基因测序争夺进入细分领域 肿瘤市场或掀激烈比
医疗器械产业园入驻企业与苏大成立抗体联合实验         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这病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