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航天飞机的涡扇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31:54


很多资料都认为暴风雪和美国的Shuttle一样,不装备涡扇发动机,进入大气层之后只能滑翔,不具备大气层内续航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唯一一架安装了四台AL-31的暴风雪,是为了进行气动验证,那架上过天的是没有这四台发动机的。不过在这张图中需要注意的是,紧靠垂尾的两个发动机舱与尾部侧面的两个发动机吊舱不太一样,表面覆盖了与机身其他位置类似的隔热材料,进气口还专门安装了堵盖。

下图是首次飞行之后的暴风雪着陆在拜科努尔,机身尾部并没有喷气发动机吊舱。

下面这张图中最右侧的那个截面图很值得注意,可以看到暴风雪的机身尾段有两个圆弧状的凹槽,这一设计在那几架已经转变为各种用途的暴风雪的身上可以看到。

这张图很直观的展示了这两个凹槽的用处,如果安装涡扇发动机的话,发动机整套设备就会嵌在这两个凹槽里。

根据这张图,在大气层内启动涡扇发动机时,发动机进气道的堵盖会向下翻转,打开进气道。



很多资料都认为暴风雪和美国的Shuttle一样,不装备涡扇发动机,进入大气层之后只能滑翔,不具备大气层内续航的能力。
如下图所示,唯一一架安装了四台AL-31的暴风雪,是为了进行气动验证,那架上过天的是没有这四台发动机的。不过在这张图中需要注意的是,紧靠垂尾的两个发动机舱与尾部侧面的两个发动机吊舱不太一样,表面覆盖了与机身其他位置类似的隔热材料,进气口还专门安装了堵盖。

bts-02.jpg (341.3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6 19:31 上传


下图是首次飞行之后的暴风雪着陆在拜科努尔,机身尾部并没有喷气发动机吊舱。

grach54.jpg (649.5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6 19:40 上传


下面这张图中最右侧的那个截面图很值得注意,可以看到暴风雪的机身尾段有两个圆弧状的凹槽,这一设计在那几架已经转变为各种用途的暴风雪的身上可以看到。

buran1.jpg (1.07 M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6 19:31 上传


这张图很直观的展示了这两个凹槽的用处,如果安装涡扇发动机的话,发动机整套设备就会嵌在这两个凹槽里。

f1-2.jpg (278.9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6 19:32 上传


根据这张图,在大气层内启动涡扇发动机时,发动机进气道的堵盖会向下翻转,打开进气道。

kks.jpg (1.96 M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10-6 19:32 上传


楼主,搜一下本版,有过好多次专题讨论的。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4-10-6 19:57
楼主,搜一下本版,有过好多次专题讨论的。
之前讨论的都是没有,但是翻到些图,发现暴风雪给AL-31留了位置。





前苏联“暴风雪 ОК-ГЛИ”试验型航天飞机




前苏联“暴风雪 ОК-ГЛИ”试验型航天飞机
楼上威武~
Ил-86 发表于 2014-10-6 20:21
前苏联“暴风雪 ОК-ГЛИ”试验型航天飞机
这个就是第一张图里那个验证机。
小心的问一下,航天飞机的亚音速升阻比大概是多少?大概需要多大推力才能维持轨道器和下行货物的平飞状态?达到这个推力(无加力)需要一个多大的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和外壳和防热罩和进气道和进气道活动罩和控制系统和支架和燃油系统以及维持合理距离的燃油的重量的总重大概是多少?大约会占到航天飞机上行运载能力的百分之几?从美国航天飞机返回着陆的滑翔偏航情况来看,这么做是否值得?
暴风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射飞行 居然还是无人驾驶模式 以老毛子当年的自控水平 软硬件水平 做到这点相当不低 当时暴风雪上的计算机硬件水平还不如现在中档轿车上的计算机硬件水平  
可惜了啊!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我就有个问题不明白,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当这种航天飞机的总师?

是不是智商已经突破天际了?毛子那些专家为何看起来这么有范儿?
miaomiaomiao 发表于 2014-10-6 21:02
小心的问一下,航天飞机的亚音速升阻比大概是多少?大概需要多大推力才能维持轨道器和下行货物的平飞状态? ...
这个得去问设计师了。
其实今天俄国有钱了,可以重新启动“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
Bearcat 发表于 2014-10-6 21:51
其实今天俄国有钱了,可以重新启动“暴风雪”航天飞机计划。
没有可以搭载的火箭啊……
无影侠SUPER 发表于 2014-10-6 21:54
没有可以搭载的火箭啊……

能源号目前正在重新上马。这是俄国重型运载火箭计划的一部分。
Bearcat 发表于 2014-10-6 21:57
能源号目前正在重新上马。这是俄国重型运载火箭计划的一部分。
这个没印象,问问@楠宫萧vn
能源号目前正在重新上马。这是俄国重型运载火箭计划的一部分。
能源集团的方案恰恰最不像能源……那个甲烷版也无法侧挂载荷啊……
而且所有涉及到RD0120的方案都不受欢迎……
垮塌的顶棚,无限的哀痛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感觉不错。希望我国很快能有比之更强的装备。
小心的问一下,航天飞机的亚音速升阻比大概是多少?大概需要多大推力才能维持轨道器和下行货物的平飞状态? ...
四台AL-31,每个净重大约1.7吨,再加上外壳,额外的仿热措施,还有燃油及其相关系统,估计超过10吨是肯定的,如果以美国太空梭的载荷估算,大约占航天飞机接近一半的载荷了……。所以,其实装喷气发动机大略是不怎么靠谱的,美国航天飞机执行任务三十多年,也没有因为着陆不能复飞而失事的,何必再加十多吨死重呢……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0-6 23:16
四台AL-31,每个净重大约1.7吨,再加上外壳,额外的仿热措施,还有燃油及其相关系统,估计超过10吨是肯定 ...
暴风雪比美国航天飞机少了那3台SSME的重量啊
暴风雪比美国航天飞机少了那3台SSME的重量啊
暴风雪号本身入轨重量就比航天飞机轻……
最大载荷倒是比航天飞机大了1/5,但是带上喷气发动机和相应燃油,吃掉十多吨载荷也太二了。
其实我倒怀疑毛子是怕安-225难产或者不够用,打算让暴风雪号自己转场吧……。否则,以航天飞机的使用情况看,几十年都没遇到过着陆失败,毛子何必搞这个复杂的东西呢。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0-6 23:44
暴风雪号本身入轨重量就比航天飞机轻……
最大载荷倒是比航天飞机大了1/5,但是带上喷气发动机和相应燃 ...

怀疑这些发动机的作用仅仅是方便在不动用火箭的情况下试飞原型机进行气动验证。
尤其在调试自动驾驶仪的时候能频繁试飞有很大好处,如果用火箭反复射就贵了去了。

美国玩了30年的X验证机,对气动、飞控有充分的经验积累,直接就上真家伙了。
暴风雪自动着陆不奇怪,美国50~60年代就在3马赫的冲压弹Navaho上玩过自动着陆。
那架上过天的是没有这四台发动机的
感觉不错。希望我国很快能有比之更强的装备。
你是说下辈子?
惨死街头 发表于 2014-10-7 00:16
以航天飞机的使用情况看,几十年都没遇到过着陆失败现在说这句话没有半点压力,但当时谁敢保证呢?
而且 ...
88年暴风雪号首飞之前,太空梭就已经进行了26次任务。80年代初暴风雪号还在设计阶段时,美国试飞太空梭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这些信息都是公开的。我想,苏联设计师对风险也有比较理智的估算,不至于和现实偏差太大。
HSH小男人JJ好小 发表于 2014-10-7 01:27
你是说下辈子?
611两级空天飞机
611两级空天飞机
哪一年???
不自信的表现。来自: Android客户端
那个发动机不可能是降落时候用的
带动力对降落时候意义不大
复飞什么的也谈不上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0-6 23:16
四台AL-31,每个净重大约1.7吨,再加上外壳,额外的仿热措施,还有燃油及其相关系统,估计超过10吨是肯定 ...
如果安装的话,应该只有靠近垂尾的那两台。
如果安装的话,应该只有靠近垂尾的那两台。
降落重量八九十吨,还是这种低速升阻比极低的外形,两台AL31行不行啊?
2014-10-7 10:34 上传


暴风雪的另外一个方案,也装了两台涡扇发动机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0-7 10:34
降落重量八九十吨,还是这种低速升阻比极低的外形,两台AL31行不行啊?
可能是增加侧向机动距离用的,航天飞机这种构型是向侧向机动距离这一指标妥协的产物,毕竟最早是军事用途的玩意儿,上天转个三两圈完成任务就下来,这时候要想回到发射场就需要侧向机动了。

无影侠SUPER 发表于 2014-10-7 10:39
可能是增加侧向机动距离用的,航天飞机这种构型是向侧向机动距离这一指标妥协的产物,毕竟最早是军事用途 ...


也许吧,其实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喷气发动机就放地面上,航天飞机备降其他机场,就把发动机运过去装上,让其自己飞回基地。这样省得调动安-225。通过优化设计,安装发动机也不至于太麻烦。
而且要增加横向距离,直接轨道上变轨不是更容易么?几十米的速度增量,一圈就能横向机动上百公里。
无影侠SUPER 发表于 2014-10-7 10:39
可能是增加侧向机动距离用的,航天飞机这种构型是向侧向机动距离这一指标妥协的产物,毕竟最早是军事用途 ...


也许吧,其实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喷气发动机就放地面上,航天飞机备降其他机场,就把发动机运过去装上,让其自己飞回基地。这样省得调动安-225。通过优化设计,安装发动机也不至于太麻烦。
而且要增加横向距离,直接轨道上变轨不是更容易么?几十米的速度增量,一圈就能横向机动上百公里。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0-7 10:46
也许吧,其实我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喷气发动机就放地面上,航天飞机备降其他机场,就把发动机运过去装 ...
改变倾角需要的DV貌似很大吧。

无影侠SUPER 发表于 2014-10-7 10:54
改变倾角需要的DV貌似很大吧。


倾角又不用改太多……,再控制一下再入姿态,落点可调范围应该是够大的吧。
无影侠SUPER 发表于 2014-10-7 10:54
改变倾角需要的DV貌似很大吧。


倾角又不用改太多……,再控制一下再入姿态,落点可调范围应该是够大的吧。
ericcui1 发表于 2014-10-7 11:05
一度倾角就一百多公里了……
倒也是,具体原因还是要找更多资料了。
2014-10-7 12:17 上传


再补充三张真机图片,那个给航空发动机预留的凹槽还是很清晰的。
那网站图片不错。。LZ讨论的话题貌似老贴了里讨论过了
暴风雪号的升阻比是6.5,按一百吨的降落重量,我觉得两台三姨的推力也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