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类APP火热 移动医疗机会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57:58
http://news.hxyjw.com/xxkj/show-139438

健康类APP火热 移动医疗机会何在?

医界网编辑:木子南 时间:2014-07-09 16:53:15 文章来源:财新《新世纪》

很多APP都有大数据的想法,同时一些厂商也有大数据的需求。关键是看数据挖掘的路径和效率怎样,最终产生的数据是否有效,达到厂商付费购买的标准。

分享到:

  针对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资成为近期VC/PE行业的热点。

健康类APP火热 移动医疗机会何在?

  日前,女性健康管理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美柚确认完成C轮融资3500万美元,此轮融资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领投,经纬创投和险峰华兴跟投,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账。

  美柚2013年4月上线,以经期记录功能切入市场,同时为女性提供备孕、怀孕、育儿、社区交流等服务。6月初,美柚的直接竞争对手APP大姨吗率先宣布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3000万美元,由策源创投领投,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跟投。去年4月,大姨吗曾获得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和真格基金500万美元A轮融资,以及随后蔡文胜的数百万的A+轮融资。去年9月,获得红杉资本领投,贝塔斯曼和真格基金跟投的1000万美元B轮融资。

  清科统计,从2010年至2014年3月份,移动医疗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58起,涉及企业33家,披露金额超过1亿美元。从2013年至2014年3月,29起投资事件均投向个人移动医疗。今年前三季度,面向个人的九起投资事件中,移动医疗硬件五起,占比达到55.56%。无论是创业者还是VC/PE,均相对集中在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个人用户是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所青睐的目标群体。

  对于创业者来说,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进入门槛低,行业被普遍看好且尚未出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产品,移动医疗创业团队大多集中在这一细分行业。相比于软件,移动医疗硬件能为用户提供更精确的数据监测,配套相应软件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丁康认为,真正的移动医疗在于能够实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交互,通过采集病患的身体健康数据,智能地给予患者健康管理建议。目前的移动医疗还是聚焦在如何能够将挂号、问诊、治疗等环节的打通,这还不能算真正意义的移动医疗。即使是这样的过渡性目标,对解决现今中国大城市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也是重大贡献,但实际很难有突破,因为受限于国内医疗体制、治疗等环节的障碍,短期内无法逾越。

  健康类APP火热

  资本市场对女性健康类产品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易观最新数据显示,女性健康类APP覆盖人数前三位为大姨吗、美柚、妈妈帮。

  大姨吗创始人、CEO柴可对记者表示,本轮融资后大姨吗将进一步打磨产品,挖掘优秀人才,还将与医疗网站和医院展开合作,通过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目前C轮的估值达到10亿元,希望三年内能够单独上市。

  柴可表示,大姨吗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更好地搜集更多用户的数据,并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价值含义,“这笔投资将对未来模式做一个摸索,而不是对现有的进行扩大,因为现有模式存在缺陷”。

  “我们一方面将与保洁、拜耳等广告商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不限于提供广告展示机会,探索变现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与专家团队的合作,将积累的数据向这些专业领域人士开放。”柴可认为,健康类APP采集的用户数据在患者就医时是否会被医院的医生所采用,这还要看发展的阶段。

  丁康表示,目前移动医疗确实估值过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热、医疗健康热的情况下,“如果是两年前,会考虑投大姨吗。现在估值太高,已不符合我们基金的投资策略。不过这不影响其他机构可能继续投资大姨吗。”

  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负责人姜涛认为,大姨吗相关品牌广告还是有一定优势,用户相对集中,有精准营销的效应。很多APP都有大数据的想法,同时一些厂商也有大数据的需求。关键是看数据挖掘的路径和效率怎样,最终产生的数据是否有效,达到厂商付费购买的标准。

  可否解决看病难

  北京301医院杨医生告诉记者,传统医疗有挂号、问诊、治疗几个环节,目前市面流行的APP多集中在挂号、问诊环节,比如支付宝的挂号网;在问诊环节有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此外,还有做信息聚合的丁香园、杏树林等。

  杨医生表示,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挂号这个环节可以互联网化,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医疗的最大弊端是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好医生集中在大医院,患者挤破头去大医院,这种状况在目前医疗体制下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如何让患者及时找到最适合的医生是值得尝试。

  但挂号也不能全部网上挂,杨医生表示,还要考虑到医院的病患以年纪大的不上网人群居多,大医院还有很多从偏远地区来的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挂不着号就嗷嗷叫”,要考虑到他们的情绪稳定、医院秩序和社会稳定问题。

  中国知名妇科医生、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龚晓明告诉记者,信息技术肯定能解决病人预约、挂号难的问题,但是现行体制导致公立医院向互联网公司开放挂号平台的动力不大。各家医院的软件信息系统不同,各家医院院长的观念也不一样,软件行业本身存在的对接问题,要做接口。

  问诊环节,各类APP的数据也只能是辅助性的参考意见,治疗不太可能。杨医生表示,中医叫“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视触扣听”,医生都是凭临床经验来按患者病痛的位置,手轻手重都隐藏大学问,目前的远程医疗技术,尤其是传感器设备远没有达到可以问诊的程度,治疗就更不可能了。

  一位投资人也表示,仅看好医生和患者间非诊断的关系,如术后的随诊、而非临床性的诊断。“像好大夫在线等,消费者很难建立起信任,另外互联网上没有处方权,我在药店也买不了药。”该人士介绍,只有妇科病、男科病等病人不好意思去医院去看的疾病中,在生病前期APP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北京人民医院的王医生表示,只有刚毕业的医生才可能会到网站上给人看病,到了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平时的门诊和临床、科研工作都应接不暇,根本没有精力再看其他病人。“某某网站宣称的主任医生电话问诊,20分钟400元钱,都是互联网公司找人胡扯的。”

  丁康认为说,远程医疗对医院的依赖性比较强,未来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三四线医院与一线城市大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团队协作,比如北京某大医院的妇产科对某县城医院的产妇进行远程医疗诊治,但目前大医院没有动力开放医疗团队。而目前市面上火爆的大姨吗等APP有着较大的用户基础和用户量,但对于传统的投资医疗股权基金来说,并不属于传统的医疗范围,更类似于纯粹的互联网项目。严肃意义上的医疗,目前,还只能通过医院系统来完成,互联网并不能解决问题。

  姜涛表示,移动互联网介入医疗存在一定障碍。他认为,根据国内目前的法律法规,通过互联网下诊断证明、给治疗方案不被允许,诊断和治疗都必须在医疗机构当中完成。移动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介入就目前来说仅限于提供咨询、建议,而不能进行临床诊断和处置。

  姜涛指出,现在国内的看病难问题,跟中国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和患者就医习惯有关,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好的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因此,移动互联网在与医疗结合、帮助患者寻医问药的时候,并不是帮助患者挂上名医的号,就是好的应用。好的应用是能够就地就近给患者一定的咨询、指导,引导患者能够就近就医。这种看病挂号的应用,短期内当然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来看,会被市场淘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好医生、大医院就那么多。他建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者,一是要注意术业有专攻,不要铺的面太大,也要注意短期的经济效益不代表长期的发展前景,真正有效的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医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咨询,才是有效率的。

  有意义的投资热点

  来自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3.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5.8%。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姜涛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在医疗方面的APP最有意义的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在寻医问药过程当中面对的物理距离远、跟踪性弱、寻医不便等问题。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在这些方面想想办法。第二个就是面对医生的需求,例如提供数据分析和现场支持,针对不同专业提供全球发展的前沿咨询、治疗手段和工具、案例分析等。在中国,这类APP需要注意的是,医生的层次有比较大的差别,三甲医院的医生、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中小城市医院的需求不会一样。在美国,这类APP是比较多的,也大受好评。

  海达投资总监陈巧告诉记者,非常看好网上药店的发展。今年5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放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对行业的推动很大。

  “以前网上药店不可以卖处方药,只能卖OTC,但全国每年有9000亿元的药品市场,其中7000亿元都是处方药,所以网上药店未来的市场很大。”陈巧介绍,虽然短期内不能和医院、线下药店竞争,因为线下有医保,线上医保还不能使用,但即使是非医保这块的市场也很大:非医保的自费药每年有5000亿元,线下药店的零售终端每年有2400亿元,其中75%是自费的非医保药品约1800亿元。而网上药店去年全年销售额不到40亿元,未来的市场巨大。

  陈巧表示,网上药店行业会经过很激烈的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现在拿到牌照的网上药店有200多家,中国不会有那么多家,因为网上不会有地域性的限制,可能会更加集中,我们预计大概会有十余家就足够了,但现在这么多家,肯定要经过强烈的洗牌和整合。”

  丁康认为,网上药店其实解决的是便捷性的问题,伴随着支付、物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用户使用移动端购买OTC药物会成为可能的市场趋势。但处方药必须是医生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开具,这方面的破冰目前即使在欧美,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国内的难度就更大了。

  陈巧表示,考虑到基金的回报和退出,短期内暂时还没有在该领域投资,但相对比较看好未来会从医院走向家庭、能够跟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和产品,如以Poct快速诊断产品为平台与移动医疗服务结合的个人健康管理领域,如血糖、血压、血脂管理等。这些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可以从医院刚性需求延伸到家庭健康管理需求,既有移动医疗服务的概念,并具有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功能,未来有更大的张力和想象空间。

  移动医疗的前景

  对于时下非常流行的可穿戴的医疗健康硬件设备,另一位投资人并不看好,“周围的朋友实际把手环等当成了时尚类的炫耀装饰品,且这种计步的产品生命周期太短”。

  他表示,更看好围绕家庭类的非处方医疗健康产品,俗称“头疼脑热”类,如智能体温监测的软硬件结合产品。“体温监测器并不需要经常带,但真正有需求的人,比如家里的小朋友发烧了,给他带上,家长上班时可随时通过手机查到孩子体温的变化,是非常有用的。”

  可穿戴硬件设备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测量的数据无法为医生所用。

  该人士坦言,目前投资移动医疗的人大部分都是用投互联网的角度来投,该APP是否能带来流量、积累数据,有流量、用户量的APP将来才有可能被并购,尤其是人民币基金,一是人民币基金相对于美元基金的投资回报期短,二是APP盈利能力有限,单独上市的可能性为零。

  美国的类似医疗APP做并购的比较多,但中国国内只有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退出渠道狭窄,并且移动医疗不一定是每家巨头的布局。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一个行业的爆发力。

  一位大姨吗的投资人表示,相比于专业的医疗领域,大健康领域与互联网的拥抱机会更多。因为对健康监测的数据精确性要求相对低,且与手机APP结合,可以给出一些标志性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不需要特别的精确。

  “如果给大姨吗APP配备硬件,现在一个硬件赚不了多少钱,只能从数据采集的角度考虑,手机能够采集的数据有限、频度和精确度有限,配备硬件会好一些。”他还表示,高血压、糖尿病等确实需要医院当场来测,但生理周期时间太长,现在医生就会让病人下载大姨吗APP。

  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表示,爱康国宾在移动医疗的发展上,更多扮演运营商的角色,“我们开放平台。我们不买数据,但可以把我的信息共享,在我的产品上卖出服务,我们分成。”

  IDG投资经理余征坤介绍,美国FDI已经批准在手机上用于糖尿病等慢病管理APP,保险公司也可以去投保。比如说一个糖尿病管理的手机APP应用软件列入报销范围,在中国没有保险公司给报销。从成熟的模式来说,这两个国家保险巨大的差异,中国短期做这个事就是在烧钱,谁的量越大,谁拥有的客户数越多,春雨手机端占有率是第一的,每年烧的钱也是最多的。投资人必须要有耐心,不是说三年投完就能赚钱退出。

来源:财新《新世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移动医疗市场开战 苹果谷歌“谁主沉无创或成为可穿戴技术一大突破点谷歌健康宏图猜想:看好人类疾病谱变病人管理或成移动医疗新突破口Lumiata用大数据建医疗图谱 节约医生医疗可穿戴设备:在海外拓展市场养老新模式:富士通养老医疗健康系统“移动医疗”App又赢得哪些投资青睐http://news.hxyjw.com/xxkj/show-139438

健康类APP火热 移动医疗机会何在?

医界网编辑:木子南 时间:2014-07-09 16:53:15 文章来源:财新《新世纪》

很多APP都有大数据的想法,同时一些厂商也有大数据的需求。关键是看数据挖掘的路径和效率怎样,最终产生的数据是否有效,达到厂商付费购买的标准。

分享到:

  针对移动医疗行业的投资成为近期VC/PE行业的热点。

健康类APP火热 移动医疗机会何在?

  日前,女性健康管理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美柚确认完成C轮融资3500万美元,此轮融资由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领投,经纬创投和险峰华兴跟投,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账。

  美柚2013年4月上线,以经期记录功能切入市场,同时为女性提供备孕、怀孕、育儿、社区交流等服务。6月初,美柚的直接竞争对手APP大姨吗率先宣布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3000万美元,由策源创投领投,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跟投。去年4月,大姨吗曾获得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和真格基金500万美元A轮融资,以及随后蔡文胜的数百万的A+轮融资。去年9月,获得红杉资本领投,贝塔斯曼和真格基金跟投的1000万美元B轮融资。

  清科统计,从2010年至2014年3月份,移动医疗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58起,涉及企业33家,披露金额超过1亿美元。从2013年至2014年3月,29起投资事件均投向个人移动医疗。今年前三季度,面向个人的九起投资事件中,移动医疗硬件五起,占比达到55.56%。无论是创业者还是VC/PE,均相对集中在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个人用户是创业者和投资机构所青睐的目标群体。

  对于创业者来说,面向个人的移动医疗进入门槛低,行业被普遍看好且尚未出现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产品,移动医疗创业团队大多集中在这一细分行业。相比于软件,移动医疗硬件能为用户提供更精确的数据监测,配套相应软件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丁康认为,真正的移动医疗在于能够实现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交互,通过采集病患的身体健康数据,智能地给予患者健康管理建议。目前的移动医疗还是聚焦在如何能够将挂号、问诊、治疗等环节的打通,这还不能算真正意义的移动医疗。即使是这样的过渡性目标,对解决现今中国大城市看病难、挂号难的问题也是重大贡献,但实际很难有突破,因为受限于国内医疗体制、治疗等环节的障碍,短期内无法逾越。

  健康类APP火热

  资本市场对女性健康类产品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根据易观最新数据显示,女性健康类APP覆盖人数前三位为大姨吗、美柚、妈妈帮。

  大姨吗创始人、CEO柴可对记者表示,本轮融资后大姨吗将进一步打磨产品,挖掘优秀人才,还将与医疗网站和医院展开合作,通过深入挖掘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目前C轮的估值达到10亿元,希望三年内能够单独上市。

  柴可表示,大姨吗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更好地搜集更多用户的数据,并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价值含义,“这笔投资将对未来模式做一个摸索,而不是对现有的进行扩大,因为现有模式存在缺陷”。

  “我们一方面将与保洁、拜耳等广告商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不限于提供广告展示机会,探索变现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与专家团队的合作,将积累的数据向这些专业领域人士开放。”柴可认为,健康类APP采集的用户数据在患者就医时是否会被医院的医生所采用,这还要看发展的阶段。

  丁康表示,目前移动医疗确实估值过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热、医疗健康热的情况下,“如果是两年前,会考虑投大姨吗。现在估值太高,已不符合我们基金的投资策略。不过这不影响其他机构可能继续投资大姨吗。”

  北京协和医药科技开发总公司负责人姜涛认为,大姨吗相关品牌广告还是有一定优势,用户相对集中,有精准营销的效应。很多APP都有大数据的想法,同时一些厂商也有大数据的需求。关键是看数据挖掘的路径和效率怎样,最终产生的数据是否有效,达到厂商付费购买的标准。

  可否解决看病难

  北京301医院杨医生告诉记者,传统医疗有挂号、问诊、治疗几个环节,目前市面流行的APP多集中在挂号、问诊环节,比如支付宝的挂号网;在问诊环节有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此外,还有做信息聚合的丁香园、杏树林等。

  杨医生表示,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挂号这个环节可以互联网化,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传统医疗的最大弊端是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好医生集中在大医院,患者挤破头去大医院,这种状况在目前医疗体制下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如何让患者及时找到最适合的医生是值得尝试。

  但挂号也不能全部网上挂,杨医生表示,还要考虑到医院的病患以年纪大的不上网人群居多,大医院还有很多从偏远地区来的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挂不着号就嗷嗷叫”,要考虑到他们的情绪稳定、医院秩序和社会稳定问题。

  中国知名妇科医生、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主任医师龚晓明告诉记者,信息技术肯定能解决病人预约、挂号难的问题,但是现行体制导致公立医院向互联网公司开放挂号平台的动力不大。各家医院的软件信息系统不同,各家医院院长的观念也不一样,软件行业本身存在的对接问题,要做接口。

  问诊环节,各类APP的数据也只能是辅助性的参考意见,治疗不太可能。杨医生表示,中医叫“望闻问切”,西医讲究“视触扣听”,医生都是凭临床经验来按患者病痛的位置,手轻手重都隐藏大学问,目前的远程医疗技术,尤其是传感器设备远没有达到可以问诊的程度,治疗就更不可能了。

  一位投资人也表示,仅看好医生和患者间非诊断的关系,如术后的随诊、而非临床性的诊断。“像好大夫在线等,消费者很难建立起信任,另外互联网上没有处方权,我在药店也买不了药。”该人士介绍,只有妇科病、男科病等病人不好意思去医院去看的疾病中,在生病前期APP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北京人民医院的王医生表示,只有刚毕业的医生才可能会到网站上给人看病,到了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平时的门诊和临床、科研工作都应接不暇,根本没有精力再看其他病人。“某某网站宣称的主任医生电话问诊,20分钟400元钱,都是互联网公司找人胡扯的。”

  丁康认为说,远程医疗对医院的依赖性比较强,未来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三四线医院与一线城市大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团队协作,比如北京某大医院的妇产科对某县城医院的产妇进行远程医疗诊治,但目前大医院没有动力开放医疗团队。而目前市面上火爆的大姨吗等APP有着较大的用户基础和用户量,但对于传统的投资医疗股权基金来说,并不属于传统的医疗范围,更类似于纯粹的互联网项目。严肃意义上的医疗,目前,还只能通过医院系统来完成,互联网并不能解决问题。

  姜涛表示,移动互联网介入医疗存在一定障碍。他认为,根据国内目前的法律法规,通过互联网下诊断证明、给治疗方案不被允许,诊断和治疗都必须在医疗机构当中完成。移动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介入就目前来说仅限于提供咨询、建议,而不能进行临床诊断和处置。

  姜涛指出,现在国内的看病难问题,跟中国传统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和患者就医习惯有关,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好的医生进行诊断和处理。因此,移动互联网在与医疗结合、帮助患者寻医问药的时候,并不是帮助患者挂上名医的号,就是好的应用。好的应用是能够就地就近给患者一定的咨询、指导,引导患者能够就近就医。这种看病挂号的应用,短期内当然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长期来看,会被市场淘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好医生、大医院就那么多。他建议,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开发者,一是要注意术业有专攻,不要铺的面太大,也要注意短期的经济效益不代表长期的发展前景,真正有效的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医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咨询,才是有效率的。

  有意义的投资热点

  来自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达到了23.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5.8%。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姜涛认为,现在移动互联网在医疗方面的APP最有意义的两个方向,一个是面向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在寻医问药过程当中面对的物理距离远、跟踪性弱、寻医不便等问题。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在这些方面想想办法。第二个就是面对医生的需求,例如提供数据分析和现场支持,针对不同专业提供全球发展的前沿咨询、治疗手段和工具、案例分析等。在中国,这类APP需要注意的是,医生的层次有比较大的差别,三甲医院的医生、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中小城市医院的需求不会一样。在美国,这类APP是比较多的,也大受好评。

  海达投资总监陈巧告诉记者,非常看好网上药店的发展。今年5月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放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对行业的推动很大。

  “以前网上药店不可以卖处方药,只能卖OTC,但全国每年有9000亿元的药品市场,其中7000亿元都是处方药,所以网上药店未来的市场很大。”陈巧介绍,虽然短期内不能和医院、线下药店竞争,因为线下有医保,线上医保还不能使用,但即使是非医保这块的市场也很大:非医保的自费药每年有5000亿元,线下药店的零售终端每年有2400亿元,其中75%是自费的非医保药品约1800亿元。而网上药店去年全年销售额不到40亿元,未来的市场巨大。

  陈巧表示,网上药店行业会经过很激烈的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现在拿到牌照的网上药店有200多家,中国不会有那么多家,因为网上不会有地域性的限制,可能会更加集中,我们预计大概会有十余家就足够了,但现在这么多家,肯定要经过强烈的洗牌和整合。”

  丁康认为,网上药店其实解决的是便捷性的问题,伴随着支付、物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用户使用移动端购买OTC药物会成为可能的市场趋势。但处方药必须是医生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开具,这方面的破冰目前即使在欧美,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国内的难度就更大了。

  陈巧表示,考虑到基金的回报和退出,短期内暂时还没有在该领域投资,但相对比较看好未来会从医院走向家庭、能够跟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和产品,如以Poct快速诊断产品为平台与移动医疗服务结合的个人健康管理领域,如血糖、血压、血脂管理等。这些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可以从医院刚性需求延伸到家庭健康管理需求,既有移动医疗服务的概念,并具有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功能,未来有更大的张力和想象空间。

  移动医疗的前景

  对于时下非常流行的可穿戴的医疗健康硬件设备,另一位投资人并不看好,“周围的朋友实际把手环等当成了时尚类的炫耀装饰品,且这种计步的产品生命周期太短”。

  他表示,更看好围绕家庭类的非处方医疗健康产品,俗称“头疼脑热”类,如智能体温监测的软硬件结合产品。“体温监测器并不需要经常带,但真正有需求的人,比如家里的小朋友发烧了,给他带上,家长上班时可随时通过手机查到孩子体温的变化,是非常有用的。”

  可穿戴硬件设备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测量的数据无法为医生所用。

  该人士坦言,目前投资移动医疗的人大部分都是用投互联网的角度来投,该APP是否能带来流量、积累数据,有流量、用户量的APP将来才有可能被并购,尤其是人民币基金,一是人民币基金相对于美元基金的投资回报期短,二是APP盈利能力有限,单独上市的可能性为零。

  美国的类似医疗APP做并购的比较多,但中国国内只有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家,退出渠道狭窄,并且移动医疗不一定是每家巨头的布局。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一个行业的爆发力。

  一位大姨吗的投资人表示,相比于专业的医疗领域,大健康领域与互联网的拥抱机会更多。因为对健康监测的数据精确性要求相对低,且与手机APP结合,可以给出一些标志性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不需要特别的精确。

  “如果给大姨吗APP配备硬件,现在一个硬件赚不了多少钱,只能从数据采集的角度考虑,手机能够采集的数据有限、频度和精确度有限,配备硬件会好一些。”他还表示,高血压、糖尿病等确实需要医院当场来测,但生理周期时间太长,现在医生就会让病人下载大姨吗APP。

  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表示,爱康国宾在移动医疗的发展上,更多扮演运营商的角色,“我们开放平台。我们不买数据,但可以把我的信息共享,在我的产品上卖出服务,我们分成。”

  IDG投资经理余征坤介绍,美国FDI已经批准在手机上用于糖尿病等慢病管理APP,保险公司也可以去投保。比如说一个糖尿病管理的手机APP应用软件列入报销范围,在中国没有保险公司给报销。从成熟的模式来说,这两个国家保险巨大的差异,中国短期做这个事就是在烧钱,谁的量越大,谁拥有的客户数越多,春雨手机端占有率是第一的,每年烧的钱也是最多的。投资人必须要有耐心,不是说三年投完就能赚钱退出。

来源:财新《新世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移动医疗市场开战 苹果谷歌“谁主沉无创或成为可穿戴技术一大突破点谷歌健康宏图猜想:看好人类疾病谱变病人管理或成移动医疗新突破口Lumiata用大数据建医疗图谱 节约医生医疗可穿戴设备:在海外拓展市场养老新模式:富士通养老医疗健康系统“移动医疗”App又赢得哪些投资青睐
楼上推荐几款?
心火 发表于 2014-10-2 23:55
楼上推荐几款?
多款医学急救药物减肥健身类智能手机客户端app,总有一款适合您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565052
(出处: 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
嗯,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