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殇 郑和航海六百年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5:27
海殇 郑和航海六百年祭
刚买的,感觉海不错
【作者简介】
  刘登阁,1967年2月生,山东郓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毕业,现为北京某著名军校文史主任、总装备部《神剑》杂志编辑。研究主方向为东西文化比较,被列入总装备部的1153人才工程。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课题10余项。 发表论文46篇,出版《全球文化风暴》、《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的是非》等专著18部,主编或参编《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等著作教材20余部。



【内容提要】
  六百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早八十七年开始了海上探险;比达·伽马早九十二年绕航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比麦哲伦环球航早一百一十六年;……
为什么中国在海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之后,却又放弃?为什么东方一千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为什么郑和的航海活动没有对中国或世界的文明和历史进程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为什么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长达一千多年,却没有产生出近代的自然科学?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郑和这面镜子里有遗憾与惋惜,更有骄傲与荣耀;有哀叹与失望,更有豪情与辉煌……
600年前,遥远的东非人曾这样形容郑和的远航——大明舰队像一片云一样飘过来,又像一片云一样消失了。对那时的东非人来说,郑和的远航就像天外来客一样,神秘莫测,远过错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600年的物换星移,岁月悠悠,多少个平凡且不平凡的日子,匆匆从手指的缝隙中溜走。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陆地到海洋……古老的中华大地从来没有像现代这样充满了活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600年的历史之谜
第二章 永乐气象
第三章 称雄海上的郑和船队
第四章 大火里的盛世华年
第五章 骄傲的背后
第六章 大海的沉思
第七章 由“郑和谜题”和“李约瑟难题”想到的
第八章 重新崛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13:07:35编辑过]
海殇 郑和航海六百年祭
刚买的,感觉海不错
【作者简介】
  刘登阁,1967年2月生,山东郓城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毕业,现为北京某著名军校文史主任、总装备部《神剑》杂志编辑。研究主方向为东西文化比较,被列入总装备部的1153人才工程。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课题10余项。 发表论文46篇,出版《全球文化风暴》、《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中国的是非》等专著18部,主编或参编《东西方跨世纪作家比较》等著作教材20余部。



【内容提要】
  六百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早八十七年开始了海上探险;比达·伽马早九十二年绕航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比麦哲伦环球航早一百一十六年;……
为什么中国在海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之后,却又放弃?为什么东方一千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为什么郑和的航海活动没有对中国或世界的文明和历史进程产生更积极的影响?为什么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长达一千多年,却没有产生出近代的自然科学?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郑和这面镜子里有遗憾与惋惜,更有骄傲与荣耀;有哀叹与失望,更有豪情与辉煌……
600年前,遥远的东非人曾这样形容郑和的远航——大明舰队像一片云一样飘过来,又像一片云一样消失了。对那时的东非人来说,郑和的远航就像天外来客一样,神秘莫测,远过错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600年的物换星移,岁月悠悠,多少个平凡且不平凡的日子,匆匆从手指的缝隙中溜走。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陆地到海洋……古老的中华大地从来没有像现代这样充满了活力。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600年的历史之谜
第二章 永乐气象
第三章 称雄海上的郑和船队
第四章 大火里的盛世华年
第五章 骄傲的背后
第六章 大海的沉思
第七章 由“郑和谜题”和“李约瑟难题”想到的
第八章 重新崛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4 13:07:35编辑过]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这方面的书和文章数不胜数啊
看着海那边,数十国齐聚一堂共庆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而这厢边蜗在自己家里死抱着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牌位”,呜呼哀哉何以自处?历史充满着巧合,六百年前的郑和,二百年前的雷纳肖·纳尔逊,在国人心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切莫以为纪念了郑和就是复兴昔日的海上强国,就能唤醒沉睡已久的海洋意识。只要看看上海一家电视台,如何将伟大的纳尔逊的名号念得结结巴巴,就可以看出即便我们重复呼喊了一百遍郑和,也还没真正取得贫乏的海洋意识。
今天让我们庆祝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5-7-4 19:45:00的发言:[/B][BR]看着海那边,数十国齐聚一堂共庆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而这厢边蜗在自己家里死抱着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牌位”,呜呼哀哉何以自处?历史充满着巧合,六百年前的郑和,二百年前的雷纳肖·纳尔逊,在国人心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切莫以为纪念了郑和就是复兴昔日的海上强国,就能唤醒沉睡已久的海洋意识。只要看看上海一家电视台,如何将伟大的纳尔逊的名号念得结结巴巴,就可以看出即便我们重复呼喊了一百遍郑和,也还没真正取得贫乏的海洋意识。
今天让我们庆祝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

那是帝国主义的聚会!!!!!!!!!!!!!!!!!
[em05]
[B]以下是引用[I]核动力战舰[/I]在2005-7-4 20:00:00的发言:[/B][BR]!
那是帝国主义的聚会!!!!!!!!!!!!!!!!!
[em05]

两百年前中国也是帝国,还是“老大帝国”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5-7-4 19:45:00的发言:[/B][BR]看着海那边,数十国齐聚一堂共庆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而这厢边蜗在自己家里死抱着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牌位”,呜呼哀哉何以自处?历史充满着巧合,六百年前的郑和,二百年前的雷纳肖·纳尔逊,在国人心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切莫以为纪念了郑和就是复兴昔日的海上强国,就能唤醒沉睡已久的海洋意识。只要看看上海一家电视台,如何将伟大的纳尔逊的名号念得结结巴巴,就可以看出即便我们重复呼喊了一百遍郑和,也还没真正取得贫乏的海洋意识。
今天让我们庆祝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

有意思!双横队突破万岁!!
[em05]
还有本书叫《1421中国发现世界》,老外写的,观点虽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但论证的过程中也从另一个侧面使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这一史实。现在在中华网读书栏目里有连载。
今年的纪念活动和以前的类似活动相比还是其优点的:
第一,这一次纪念活动的主体由官方转向了民间,民间的各种活动如火如荼。这样一来,政治宣传的色彩淡化了,纪念活动形式多样化了,普通人就更乐于参与。
第二,从内容上看,今年的大部分纪录片和书籍少了很多歌功颂德的成分,重点则放在了对这一事件本身的探索、它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今中国的启示上。一方面给很多人补了历史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郑和下西洋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6 13:59:56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5-7-4 19:45:00的发言:[/B][BR]看着海那边,数十国齐聚一堂共庆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而这厢边蜗在自己家里死抱着六百年前郑和下西洋的“牌位”,呜呼哀哉何以自处?历史充满着巧合,六百年前的郑和,二百年前的雷纳肖·纳尔逊,在国人心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切莫以为纪念了郑和就是复兴昔日的海上强国,就能唤醒沉睡已久的海洋意识。只要看看上海一家电视台,如何将伟大的纳尔逊的名号念得结结巴巴,就可以看出即便我们重复呼喊了一百遍郑和,也还没真正取得贫乏的海洋意识。
今天让我们庆祝伟大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那毕竟是人家的,我们当然要多关心自己得了。
[B]以下是引用[I]sz123xxx[/I]在2005-8-6 17:09:00的发言:[/B][BR]!

不能同意你的观点,那毕竟是人家的,我们当然要多关心自己得了。

看看7月11号,周边那些受过郑和船队恩惠的友邦对我们这个活动的待遇有没有几十国云集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二百周年高,抱着朽烂的祖宗灵位念咒的自家事对国家的长远发展实在没什么太大好处。
顺便说一件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数月之前的一期《中国国家地理》,其中有一篇长文是专门研究郑和航海的,尤其是对郑和海船的形制和尺度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分析。不幸的是,也许为了不挫伤某些人心中虚妄的幻想,文章最后还是论证到确实存在那种其实非常不现实的44丈宝船。这一画蛇添足的做法使文章的分析自相矛盾,抢后完全失去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