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其实是自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39:32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衣新发

    编者按: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开始进入许多人的生活。应该说,爱情是人的天性,网络是一种工具。但由于对网络的不正确使用,以及不良的心理,扭曲了人们对网恋的认识。本版推出的4篇文章将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网络,更好地对待自己的感情生活。

  尽管“网恋”一词在学术界还有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深入人心”:即网民通过互联网络谈恋爱。在一个搜索引擎内输入“网恋”一词,各种信息汹涌而来。那么究竟如何理解“网恋”现象呢?笔者认为,今天的虚拟世界中,多数不健康的网恋都是自恋的表现。

  这一观点可以从法国思想家拉康的理论中找到依据。雅克·拉康是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6—18个月大的孩子在镜子前面,刚开始会把镜中的孩子指认为另外一个孩子,这时孩子还无法辨识自己的镜中像。后来,随着长大,孩子认出了自己镜中的形象:“那就是我!”这一刻,孩子心中充满了狂喜。在拉康看来,镜前的孩子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双重的错误识别:当他把自己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将“自我”指认成“他人”;而当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他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的迷恋。

  拉康进一步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是匮乏的出现、对匮乏的想像性否认和欲望的产生。人类有一个漫长的婴幼儿期,在此期间孩子无法自主身体,不能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与外界发生联系惟一的途径是视觉。孩子在镜前举手投足,“牵动”自己的镜中像,获得了一种掌控自我和他人的幻觉———对于一个行为无法自主的孩子来说,那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在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日渐疏离,个人如一叶扁舟,容易迷失在人群的汪洋大海。这是一种匮乏出现、而欲望却没减少的状况。互联网络的出现,恰恰提供给人们一面“镜子”,使人们有机会去跟别人交流,弥补现实的缺憾,随着交流的增加,网友双方的好感也越发强烈,似乎久违了的对自己美好的观感“召之即来”,足不出户就把这种感觉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的状态出现了。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而言,这同样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但同时,在网恋的过程中,网民会有一个类似于“镜像阶段”的错误认识:将“网”中之像认为是真实之像、自己喜欢之像,混淆了真实和虚幻的区别。

  在相当程度上,网恋就是网民双方沉浸在那种发现自己被接纳,发现自己的“镜中像”

  的过程。在一般的网恋阶段,网民双方也具有现实恋爱的很多特征,比如深入的沟通和了解、生理上的唤起,以及相互珍惜的责任感等等。这种感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自然想见面了。但就像多数网民经历过的那样,见面往往意味着关系的终结。这是因为,未见面之前双方深深“爱”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爱着自己建构出来的理想中的他(她),其实,就是爱着自己;见面之后,发现对方不是“自己”了。

  综上,笔者认为把网络当成一种相识的工具是可取的,但真正的爱情可能还是要走到传统的“老路”上。▲

  网恋,慢慢毁了婚姻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邢淑芬

  “我真的不知所措,满脑子是他,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不去想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们是通过网络相识、相知,他像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在现实生活中也未曾见过他真实的面容,可是他已经深深占据了我的心灵。我在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打开电脑,不要上网,可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想知道他留下了什么“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心里就踏实了。我还知道他也在牵挂着我。”

  这是一个已婚者“网恋”的案例,女主人公是一位有夫之妇,但是依然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坠入了“网恋”的泥沼。根据上海离婚法律咨询网最新一项统计表明,婚外恋已经成为影响上海市夫妻感情的头号杀手,而“网恋”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婚外恋方式,已占到整个婚外恋的两成。

  婚外恋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批评,但是网络的隐蔽性为人们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因而逐渐成为婚外恋的主要途径。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人员认为:“充满竞争的现代生活使很多人感到枯燥、乏味、压力,拖着满身的疲惫却又无可奈何;琐碎的婚姻生活使夫妻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少,男女都有可能在网上寻找避风港湾。”

  有人认为,相比起现实中的婚外恋,网恋危害小得多,属于可以原谅的范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心理学家怀斯特贝认为,传统婚姻中的爱应该包括三个主要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已婚者的网恋对传统的婚姻观提出了挑战:现实中的婚外恋是对激情的追求,对承诺的破坏,而网恋似乎是更软性的婚外恋,它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家里,心在网上,表面上看,没有破坏对婚姻的承诺,还能找到婚姻中久违的激情。但网恋使潜伏的婚姻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对婚姻的伤害是长期的。跟其他形式的婚外恋相比,网上婚外恋对婚姻的毒害是慢性的。▲

  未婚白领网上找真爱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张瞡

  小马是某大型IT公司的白领,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找女朋友。后来有朋友建议他通过网络尝试寻找网络情缘,小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网络聊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马认识了小红,小红也是由于工作繁忙,一直顾不上找对象。开始小马和小红都是以一般朋友的身份在网上交谈,直到有一次小红出差,好几天没与小马联系,这时小马才感觉到对方在自己心中逐渐有了份量。而小红也深有同感。这事以后,两人决定见面。由于有前期的了解和思想上的交流,两人见面后一见如故,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现在小马和小红已经组成了美满的家庭。

  这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在这份网络情缘中,小马、小红对于网恋的期待反映了许多未婚白领共同的心态,那就是通过网络,寻找一份适合于自己的感情,而不是以娱乐消遣的心态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打发时间。他们网恋的心态有几个特点:一是真诚。快节奏的工作占据着白领族一天的主要时段,因此,他们注重人际交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完全公开在网上,但也不会为了娱乐,编造虚假的信息。因此,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交流更顺畅、有效,白领一族倾向于采用真诚的态度。

  二是找对象目的明确。他们的年龄在30岁左右,大多是高学历、有能力、事业心强的人,当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找对象的年龄优势也渐渐消退了。因此,网恋被作为一种像聚会、相亲的社交手段被使用。

  三是比较理性。未婚白领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基本成熟,他们在思考问题辨别真假时比一般人群更为理性。当条件比较成熟,各方面比较满意时,他们会理智地将网恋转变成现实中的恋爱。

  从这个角度来说,网恋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种新的交友形式,它本身并不具有好与坏的价值判断,网恋结果或影响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人们网恋的心态和理性判断。▲

  大学生网恋错过现实爱情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张丽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这样两则新闻:某名牌大学一名19岁的女大学生深陷网恋不能自拔,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欣喜赴约时,网恋男友竟将她绑架,实施敲诈,后得到警方解救。另一则新闻说,某男大学生发现网上交的女友将网恋视为儿戏,他非但没从中接受教训,反而也学着欺骗异性,绑架网友,敲诈钱财,最终落入法网。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恋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而大学生之所以钟爱网恋,不外几个原因:第一,距离产生美。大学校园本来就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大学生又对新事物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容易被网上陌生人的神秘、浪漫和新鲜吸引,陷入爱河不可自拔;第二,寻找自我。有一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敏感、抑郁、自卑,缺乏社会交往,自我价值感低,不敢向身边的女性表白情感,而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掩护自尊、获得异性认可的虚拟环境;第三,学习压力。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成绩落后,自信心就下降,丧失学习动力;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生活空虚寂寞,于是到网上寻找刺激。第四,大学生普遍有“凡事都想体

  验”的心理特点,对网恋也不例外。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经常忽视了现实的爱情生活,回避真实的情感,而在网上,又容易轻易地付出情感。这也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网络中潜伏的危险。网络专家研究认为,网络世界中,人们以匿名方式出现,容易诱发人性恶的一面,许多人可能会从恶作剧开始,发展到故意搞情感欺骗。犯罪分子也会利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网络的间接性,实施诈骗。

  因此,学校与社会要干预大学生的网恋,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人际交往技能,丰富课余生活。

  第二,开展婚恋教育。大学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尚不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

  第三,加强对网站、网络公司、网吧的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减少其不利影响。▲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06月07日 第八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衣新发

    编者按: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恋开始进入许多人的生活。应该说,爱情是人的天性,网络是一种工具。但由于对网络的不正确使用,以及不良的心理,扭曲了人们对网恋的认识。本版推出的4篇文章将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网络,更好地对待自己的感情生活。

  尽管“网恋”一词在学术界还有一定的分歧和争议,但在现实生活中早已“深入人心”:即网民通过互联网络谈恋爱。在一个搜索引擎内输入“网恋”一词,各种信息汹涌而来。那么究竟如何理解“网恋”现象呢?笔者认为,今天的虚拟世界中,多数不健康的网恋都是自恋的表现。

  这一观点可以从法国思想家拉康的理论中找到依据。雅克·拉康是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镜像阶段”理论。6—18个月大的孩子在镜子前面,刚开始会把镜中的孩子指认为另外一个孩子,这时孩子还无法辨识自己的镜中像。后来,随着长大,孩子认出了自己镜中的形象:“那就是我!”这一刻,孩子心中充满了狂喜。在拉康看来,镜前的孩子在此过程中,包含了双重的错误识别:当他把自己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是将“自我”指认成“他人”;而当将镜中像认作自己时,他又将光影的幻象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并由此对自己的镜像开始了终生的迷恋。

  拉康进一步认为,形成“镜像阶段”的前提,是匮乏的出现、对匮乏的想像性否认和欲望的产生。人类有一个漫长的婴幼儿期,在此期间孩子无法自主身体,不能整体地感知和把握自己的身体,与外界发生联系惟一的途径是视觉。孩子在镜前举手投足,“牵动”自己的镜中像,获得了一种掌控自我和他人的幻觉———对于一个行为无法自主的孩子来说,那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在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日渐疏离,个人如一叶扁舟,容易迷失在人群的汪洋大海。这是一种匮乏出现、而欲望却没减少的状况。互联网络的出现,恰恰提供给人们一面“镜子”,使人们有机会去跟别人交流,弥补现实的缺憾,随着交流的增加,网友双方的好感也越发强烈,似乎久违了的对自己美好的观感“召之即来”,足不出户就把这种感觉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的状态出现了。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体而言,这同样是一份空前的权力。

  但同时,在网恋的过程中,网民会有一个类似于“镜像阶段”的错误认识:将“网”中之像认为是真实之像、自己喜欢之像,混淆了真实和虚幻的区别。

  在相当程度上,网恋就是网民双方沉浸在那种发现自己被接纳,发现自己的“镜中像”

  的过程。在一般的网恋阶段,网民双方也具有现实恋爱的很多特征,比如深入的沟通和了解、生理上的唤起,以及相互珍惜的责任感等等。这种感情持续一段时间后,就自然想见面了。但就像多数网民经历过的那样,见面往往意味着关系的终结。这是因为,未见面之前双方深深“爱”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人,爱着自己建构出来的理想中的他(她),其实,就是爱着自己;见面之后,发现对方不是“自己”了。

  综上,笔者认为把网络当成一种相识的工具是可取的,但真正的爱情可能还是要走到传统的“老路”上。▲

  网恋,慢慢毁了婚姻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邢淑芬

  “我真的不知所措,满脑子是他,即使是在上班的时候,也没有办法不去想他,这到底是为什么啊?我们是通过网络相识、相知,他像风一样来无影、去无踪,在现实生活中也未曾见过他真实的面容,可是他已经深深占据了我的心灵。我在努力控制自己,不要打开电脑,不要上网,可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想知道他留下了什么“蛛丝马迹”,哪怕是一点点,心里就踏实了。我还知道他也在牵挂着我。”

  这是一个已婚者“网恋”的案例,女主人公是一位有夫之妇,但是依然抵挡不住网络的诱惑,坠入了“网恋”的泥沼。根据上海离婚法律咨询网最新一项统计表明,婚外恋已经成为影响上海市夫妻感情的头号杀手,而“网恋”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婚外恋方式,已占到整个婚外恋的两成。

  婚外恋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批评,但是网络的隐蔽性为人们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因而逐渐成为婚外恋的主要途径。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研究人员认为:“充满竞争的现代生活使很多人感到枯燥、乏味、压力,拖着满身的疲惫却又无可奈何;琐碎的婚姻生活使夫妻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少,男女都有可能在网上寻找避风港湾。”

  有人认为,相比起现实中的婚外恋,网恋危害小得多,属于可以原谅的范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美国心理学家怀斯特贝认为,传统婚姻中的爱应该包括三个主要成分:激情、亲密和承诺。已婚者的网恋对传统的婚姻观提出了挑战:现实中的婚外恋是对激情的追求,对承诺的破坏,而网恋似乎是更软性的婚外恋,它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家里,心在网上,表面上看,没有破坏对婚姻的承诺,还能找到婚姻中久违的激情。但网恋使潜伏的婚姻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对婚姻的伤害是长期的。跟其他形式的婚外恋相比,网上婚外恋对婚姻的毒害是慢性的。▲

  未婚白领网上找真爱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张瞡

  小马是某大型IT公司的白领,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机会找女朋友。后来有朋友建议他通过网络尝试寻找网络情缘,小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开始网络聊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马认识了小红,小红也是由于工作繁忙,一直顾不上找对象。开始小马和小红都是以一般朋友的身份在网上交谈,直到有一次小红出差,好几天没与小马联系,这时小马才感觉到对方在自己心中逐渐有了份量。而小红也深有同感。这事以后,两人决定见面。由于有前期的了解和思想上的交流,两人见面后一见如故,很快就确定了恋爱关系。现在小马和小红已经组成了美满的家庭。

  这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在这份网络情缘中,小马、小红对于网恋的期待反映了许多未婚白领共同的心态,那就是通过网络,寻找一份适合于自己的感情,而不是以娱乐消遣的心态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打发时间。他们网恋的心态有几个特点:一是真诚。快节奏的工作占据着白领族一天的主要时段,因此,他们注重人际交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完全公开在网上,但也不会为了娱乐,编造虚假的信息。因此,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交流更顺畅、有效,白领一族倾向于采用真诚的态度。

  二是找对象目的明确。他们的年龄在30岁左右,大多是高学历、有能力、事业心强的人,当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时,找对象的年龄优势也渐渐消退了。因此,网恋被作为一种像聚会、相亲的社交手段被使用。

  三是比较理性。未婚白领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已基本成熟,他们在思考问题辨别真假时比一般人群更为理性。当条件比较成熟,各方面比较满意时,他们会理智地将网恋转变成现实中的恋爱。

  从这个角度来说,网恋作为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一种新的交友形式,它本身并不具有好与坏的价值判断,网恋结果或影响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人们网恋的心态和理性判断。▲

  大学生网恋错过现实爱情

  北师大发展心理所博士 张丽

  前不久,媒体报道了这样两则新闻:某名牌大学一名19岁的女大学生深陷网恋不能自拔,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欣喜赴约时,网恋男友竟将她绑架,实施敲诈,后得到警方解救。另一则新闻说,某男大学生发现网上交的女友将网恋视为儿戏,他非但没从中接受教训,反而也学着欺骗异性,绑架网友,敲诈钱财,最终落入法网。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恋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正在成为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而大学生之所以钟爱网恋,不外几个原因:第一,距离产生美。大学校园本来就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大学生又对新事物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容易被网上陌生人的神秘、浪漫和新鲜吸引,陷入爱河不可自拔;第二,寻找自我。有一些大学生性格内向、敏感、抑郁、自卑,缺乏社会交往,自我价值感低,不敢向身边的女性表白情感,而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了掩护自尊、获得异性认可的虚拟环境;第三,学习压力。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成绩落后,自信心就下降,丧失学习动力;而另外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目标,生活空虚寂寞,于是到网上寻找刺激。第四,大学生普遍有“凡事都想体

  验”的心理特点,对网恋也不例外。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经常忽视了现实的爱情生活,回避真实的情感,而在网上,又容易轻易地付出情感。这也是因为他们忽略了网络中潜伏的危险。网络专家研究认为,网络世界中,人们以匿名方式出现,容易诱发人性恶的一面,许多人可能会从恶作剧开始,发展到故意搞情感欺骗。犯罪分子也会利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网络的间接性,实施诈骗。

  因此,学校与社会要干预大学生的网恋,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提高人际交往技能,丰富课余生活。

  第二,开展婚恋教育。大学生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尚不成熟,需要正确的引导。

  第三,加强对网站、网络公司、网吧的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减少其不利影响。▲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2005年06月07日 第八版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