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质疑美军的战力,正好写了个海湾地面战的东西,发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27:19
海湾战争的地面战役(一)——伊拉克地面部队   
(1)伊军地面部队的编制

沙漠风暴发起时,伊拉克在科威特-伊拉克南部战区共部署了43个师的地面部队,这些部队按编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伊拉克正规军的4个军。第3军:第7、14、29、8、18、42、15步兵师,第3装甲师,第5机械化步兵师;第4军:第20、30、16、21、38步兵师,第6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7军,第54、45、26、48、31、25、27步兵师,第52装甲师;第6军(以前曾有资料显示为第2军):第19、22、34、23、39、46、56步兵师。

二是伊拉克正规军的2个装甲军。第2装甲军:第17装甲师、第51机械化步兵师;杰哈德装甲军包括第10、12装甲师。

三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8个师,包括最精锐的汉莫拉比装甲师、麦地那光明装甲师、塔瓦卡尔那机械化步兵师。   

关于关于伊军的详细说明较少,上述分类仅为大致情况。根据后续战况分析,可能存在以下疏漏,供参考:

一是伊军共设了7个军司令部,按现有分类分别为第2、3、4、7军,第2装甲军,杰哈德装甲军,以及相当于1个军的共和国卫队。但实际按编制,共和国卫队内部包括了2个军和1个独立师。因此笔者根据防区图判断,第2装甲军实际隶属于第2军,这与伊军在军一级同时编入步兵师和重装师的惯例相符。

二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总兵力为8个师,但在后续作战中仅出现了6个师的番号。同时美第18空降军在幼法拉底河谷击溃了伊第47、49步兵师,这2个师没有出现在其他军的编制中,可能与另2个共和国卫队师相混。


     (2)伊军地面部队的兵力

与编制相同,关于伊军总兵力的说法也非常混乱。按照伊军编制,1个伊军师包括3个旅及相应的支援部队组成;1个旅则包括3至4个营,因此按上述编制计算,战前美军估计伊军地面部队人数约为54万。但根据战后的评估,伊军数量远达不到这一数字。为了在有限人口中维持庞大的军队,并保持一定的士气,伊拉克允许士兵在战时频繁的休假。在战争开始后,大批离队的士兵不愿也不可能通过遭到广泛轰炸的补给线回到前线。因此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时,合理的伊军人数大约为33万6千人;而最为极端的说法来自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认为伊军人数仅为13万8千人。

注:伊军的编制沿用了英军的条例,实际旅下的单位为“团”。如同样参加海湾战争的英军第7装甲旅就包括了2个装甲团,苏格兰龙骑兵团和爱尔兰轻骑兵团。但和英军一样,其兵力实际仅和美军的营相当或更弱,此处统一翻译为营。

  伊军地面部队主要使用苏系武器,其中最先进的莫过于T-72坦克,其125毫米的主炮和低矮的外形在当时被很多评论家认为要优于西方同类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总共采购了1038辆T-72M和T-72M1(主要是从波兰引进),海湾战争时,部署在战区的伊军地面部队中,至少有4个师的11个装甲旅拥有大约21个T-72坦克营(17个共和国卫队营和4个陆军营),包括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师、“汉谟拉比”师、“塔瓦卡尔纳”师,陆军第3装甲师。其中共和国卫队的坦克营编有40辆左右的坦克,陆军营大约为35辆,因此伊军满编的T-72数量大约为820辆。

其中,第3“萨拉丁”装甲师是伊军4个装备T-72坦克的重型师之一,也是伊正规军唯一一支装备T-72坦克的部队。不过该师似乎并未象2个共和国卫队装甲师一样完全配备T-72坦克,至少在该师第6装甲旅对海夫吉4号哨所地区的进攻中没有出现。该师也是联军在地面战中第1个遭遇的T-72坦克部队,美陆战4师4营B连在2月25日晨歼灭了第3装甲师第8机械化师的1个T-72坦克营。

另外,除了4个重型师之外,似乎伊共和国卫队的其他部队也装备了部分T-72坦克,至少在与尼布加尼撒步兵师的战斗中就遭遇了T-72坦克。


     (3)美军前期空袭的效果

关于美军前期空袭的效果,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当时美国空军宣称空袭中有40%的伊军坦克与35%的其他装甲车辆被摧毁,陆战队估计有10-15%的装甲车在科威特被摧毁,美国陆军的估计为15-25%,而前苏联估计则认为只有300辆伊军坦克被摧毁。目前一般认为联军的空中打击使伊军一线部队战斗力下降50%,二线的装甲部队下降了25%左右,但对共和国卫队打击则轻的多,而且由于位于纵深,其后勤供应也保持较为良好。在美第7军和塔瓦卡尔那师、麦地那光明师的交战中,伊军装备数量和士气可以证明这一点。

2月26日9时,美第7军南北展开后向东进攻时遭遇了塔瓦卡尔那师和第12装甲师37旅,伊军集结了200多辆坦克与美第1、3装甲师和第2装甲骑兵团交战,后来还加入了美第1机步师。尽管发生了东73线那样摧枯拉朽式的战斗,但在整个战线上塔瓦卡尔那师的士兵仍然象波浪一样不断发起进攻,美第2装甲骑兵团的1位连长评论道:“我们的确无法理解。他们都发疯了,根本不想善罢甘休,这些人接连不断地死去。”最终第7军与塔瓦卡尔那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30个小时,该师师长阵亡。这也是海湾战争中唯一一个被全歼的共和国卫队师,战后也未能恢复编制。


     (4)伊军的战略

根据伊军判断,联军主力的地面进攻必须依赖良好的公路条件,为庞大的装甲部队提供油料和弹药补给。因此联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只有两条:一是从沙特北部海滨小城海夫吉沿海岸公路北上,二是沿巴廷干河轴线向北。前者可以得到联军海军的支援,但沿途需要经过多个城镇,且区域狭窄,装甲部队很难展开;而巴廷干河轴线方向有便利的交通(输油管线公路),又可直扑科威特城、包抄伊军后路,很可能被联军选为主攻方向;而更西的伊沙边境地区为广袤的沙漠覆盖,没有公路交通线,伊军认为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进攻。

事后证明,伊军对联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基本正确,最终联军和伊军共和国卫队的决战战场正是在伊军预料的巴廷干河轴线方向,只是第7军的突破口比伊军预料的更西,因为美军拥有大量直升机和可在一夜间修起一条公路的工兵,第7军可以避开伊军严密设防的阵地进行包抄。


    (5)伊军的败点

总体上说,伊军一线的步兵师都是预备役部队,在饱受轰炸后其战斗力不值得期待;但其正规军装甲师和共和国卫队还是一支较为精锐的力量,而且具有非常充分的战争经验。但是伊军最终还是败的非常彻底,仅仅把原因归结到轰炸和愚蠢是不够的。撇开装备的差距,至少可以点出2个主要原因:

一是萨达姆自己。在其高压的独裁统治下,伊军前线的军长们没有随意调动部队的权力,只能坐守防线,同时萨达姆也没有设立战区指挥官,各军之间的作战完全缺乏配合。当英第1装甲师以1师之力自西向东逐个横扫伊拉克第7军各个旅防御阵地时,除了第52装甲师,伊第7军军长既无法从防线上抽调1个旅,也得不到来自战役预备队的增援,唯有全军覆灭。

二是战役理论的差异。伊军三线部署、防守反击的战略完全仿效于前苏联,这样的战略既可以防御,但也可以转入进攻,伊军在两伊战争中已经操练纯熟。但是伊军寄予厚望的这套战法却是掉入了美军的陷阱: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战法而设计的。

海湾战争的地面战役(一)——伊拉克地面部队   
(1)伊军地面部队的编制

沙漠风暴发起时,伊拉克在科威特-伊拉克南部战区共部署了43个师的地面部队,这些部队按编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伊拉克正规军的4个军。第3军:第7、14、29、8、18、42、15步兵师,第3装甲师,第5机械化步兵师;第4军:第20、30、16、21、38步兵师,第6装甲师,第1机械化步兵师;第7军,第54、45、26、48、31、25、27步兵师,第52装甲师;第6军(以前曾有资料显示为第2军):第19、22、34、23、39、46、56步兵师。

二是伊拉克正规军的2个装甲军。第2装甲军:第17装甲师、第51机械化步兵师;杰哈德装甲军包括第10、12装甲师。

三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8个师,包括最精锐的汉莫拉比装甲师、麦地那光明装甲师、塔瓦卡尔那机械化步兵师。   

关于关于伊军的详细说明较少,上述分类仅为大致情况。根据后续战况分析,可能存在以下疏漏,供参考:

一是伊军共设了7个军司令部,按现有分类分别为第2、3、4、7军,第2装甲军,杰哈德装甲军,以及相当于1个军的共和国卫队。但实际按编制,共和国卫队内部包括了2个军和1个独立师。因此笔者根据防区图判断,第2装甲军实际隶属于第2军,这与伊军在军一级同时编入步兵师和重装师的惯例相符。

二是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总兵力为8个师,但在后续作战中仅出现了6个师的番号。同时美第18空降军在幼法拉底河谷击溃了伊第47、49步兵师,这2个师没有出现在其他军的编制中,可能与另2个共和国卫队师相混。


     (2)伊军地面部队的兵力

与编制相同,关于伊军总兵力的说法也非常混乱。按照伊军编制,1个伊军师包括3个旅及相应的支援部队组成;1个旅则包括3至4个营,因此按上述编制计算,战前美军估计伊军地面部队人数约为54万。但根据战后的评估,伊军数量远达不到这一数字。为了在有限人口中维持庞大的军队,并保持一定的士气,伊拉克允许士兵在战时频繁的休假。在战争开始后,大批离队的士兵不愿也不可能通过遭到广泛轰炸的补给线回到前线。因此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时,合理的伊军人数大约为33万6千人;而最为极端的说法来自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认为伊军人数仅为13万8千人。

注:伊军的编制沿用了英军的条例,实际旅下的单位为“团”。如同样参加海湾战争的英军第7装甲旅就包括了2个装甲团,苏格兰龙骑兵团和爱尔兰轻骑兵团。但和英军一样,其兵力实际仅和美军的营相当或更弱,此处统一翻译为营。

  伊军地面部队主要使用苏系武器,其中最先进的莫过于T-72坦克,其125毫米的主炮和低矮的外形在当时被很多评论家认为要优于西方同类坦克。在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总共采购了1038辆T-72M和T-72M1(主要是从波兰引进),海湾战争时,部署在战区的伊军地面部队中,至少有4个师的11个装甲旅拥有大约21个T-72坦克营(17个共和国卫队营和4个陆军营),包括共和国卫队的“麦地那”师、“汉谟拉比”师、“塔瓦卡尔纳”师,陆军第3装甲师。其中共和国卫队的坦克营编有40辆左右的坦克,陆军营大约为35辆,因此伊军满编的T-72数量大约为820辆。

其中,第3“萨拉丁”装甲师是伊军4个装备T-72坦克的重型师之一,也是伊正规军唯一一支装备T-72坦克的部队。不过该师似乎并未象2个共和国卫队装甲师一样完全配备T-72坦克,至少在该师第6装甲旅对海夫吉4号哨所地区的进攻中没有出现。该师也是联军在地面战中第1个遭遇的T-72坦克部队,美陆战4师4营B连在2月25日晨歼灭了第3装甲师第8机械化师的1个T-72坦克营。

另外,除了4个重型师之外,似乎伊共和国卫队的其他部队也装备了部分T-72坦克,至少在与尼布加尼撒步兵师的战斗中就遭遇了T-72坦克。


     (3)美军前期空袭的效果

关于美军前期空袭的效果,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当时美国空军宣称空袭中有40%的伊军坦克与35%的其他装甲车辆被摧毁,陆战队估计有10-15%的装甲车在科威特被摧毁,美国陆军的估计为15-25%,而前苏联估计则认为只有300辆伊军坦克被摧毁。目前一般认为联军的空中打击使伊军一线部队战斗力下降50%,二线的装甲部队下降了25%左右,但对共和国卫队打击则轻的多,而且由于位于纵深,其后勤供应也保持较为良好。在美第7军和塔瓦卡尔那师、麦地那光明师的交战中,伊军装备数量和士气可以证明这一点。

2月26日9时,美第7军南北展开后向东进攻时遭遇了塔瓦卡尔那师和第12装甲师37旅,伊军集结了200多辆坦克与美第1、3装甲师和第2装甲骑兵团交战,后来还加入了美第1机步师。尽管发生了东73线那样摧枯拉朽式的战斗,但在整个战线上塔瓦卡尔那师的士兵仍然象波浪一样不断发起进攻,美第2装甲骑兵团的1位连长评论道:“我们的确无法理解。他们都发疯了,根本不想善罢甘休,这些人接连不断地死去。”最终第7军与塔瓦卡尔那师的战斗一直持续了30个小时,该师师长阵亡。这也是海湾战争中唯一一个被全歼的共和国卫队师,战后也未能恢复编制。


     (4)伊军的战略

根据伊军判断,联军主力的地面进攻必须依赖良好的公路条件,为庞大的装甲部队提供油料和弹药补给。因此联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只有两条:一是从沙特北部海滨小城海夫吉沿海岸公路北上,二是沿巴廷干河轴线向北。前者可以得到联军海军的支援,但沿途需要经过多个城镇,且区域狭窄,装甲部队很难展开;而巴廷干河轴线方向有便利的交通(输油管线公路),又可直扑科威特城、包抄伊军后路,很可能被联军选为主攻方向;而更西的伊沙边境地区为广袤的沙漠覆盖,没有公路交通线,伊军认为不适合大规模装甲部队进攻。

事后证明,伊军对联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基本正确,最终联军和伊军共和国卫队的决战战场正是在伊军预料的巴廷干河轴线方向,只是第7军的突破口比伊军预料的更西,因为美军拥有大量直升机和可在一夜间修起一条公路的工兵,第7军可以避开伊军严密设防的阵地进行包抄。


    (5)伊军的败点

总体上说,伊军一线的步兵师都是预备役部队,在饱受轰炸后其战斗力不值得期待;但其正规军装甲师和共和国卫队还是一支较为精锐的力量,而且具有非常充分的战争经验。但是伊军最终还是败的非常彻底,仅仅把原因归结到轰炸和愚蠢是不够的。撇开装备的差距,至少可以点出2个主要原因:

一是萨达姆自己。在其高压的独裁统治下,伊军前线的军长们没有随意调动部队的权力,只能坐守防线,同时萨达姆也没有设立战区指挥官,各军之间的作战完全缺乏配合。当英第1装甲师以1师之力自西向东逐个横扫伊拉克第7军各个旅防御阵地时,除了第52装甲师,伊第7军军长既无法从防线上抽调1个旅,也得不到来自战役预备队的增援,唯有全军覆灭。

二是战役理论的差异。伊军三线部署、防守反击的战略完全仿效于前苏联,这样的战略既可以防御,但也可以转入进攻,伊军在两伊战争中已经操练纯熟。但是伊军寄予厚望的这套战法却是掉入了美军的陷阱:美军的“空地一体战”正是为了应对这样的战法而设计的。

来,帮楼主贴个数据,1991年时期伊拉克的陆军力量。摘自于《兵器知识》1991年第1期。
http://lt.cjdby.net/thread-574328-1-1.html
写的挺好,继续深入批判。
打仗的时候,教科书才是最可怕的。
打顺风仗容易,以弱胜强才见真本领。一些人说到陆军将领必谈麦克阿瑟牛*,可1942年被日本打的扔下了十万之众抱头鼠窜,1944年大反攻协约国气数已尽取得胜利没什么可夸耀的。
伊拉克战前有700左右的T-72坦克,在空袭中损失了15%~40%。为了对付剩余的装甲兵力美军集结了1848辆M1A1,这还不包括英军的挑战者1之类……
好强大的数量优势。
沙漠风暴是航空兵唱戏,陆军跑龙套
WonderfulMsl2 发表于 2014-8-14 16:09
伊拉克战前有700左右的T-72坦克,在空袭中损失了15%~40%。为了对付剩余的装甲兵力美军集结了1848辆M1A1, ...
伊拉克总坦克数量有五千多辆,大约是美军的三倍以上,T72仅仅是其中之一……
GDI2000 发表于 2014-8-15 00:37
沙漠风暴是航空兵唱戏,陆军跑龙套
沙漠风暴跟美国陆军根本没啥事,美国陆军在沙漠军刀行动才开始行动。
一米尘埃 发表于 2014-8-15 06:54
伊拉克总坦克数量有五千多辆,大约是美军的三倍以上,T72仅仅是其中之一……
那个我知道,但是打不穿M1A1或者挑战者的老爷坦克统计进去有什么意义?

性能差距一旦拉开到“打不穿”的程度,就像装甲运兵车 VS 坦克一样,无论什么数量都没有意义了。
伊拉克还需要靠逻辑分析来判定主攻方向……
这就落伍了40年
大气层外的眼睛比逻辑分析靠谱多了
一米尘埃 发表于 2014-8-15 06:54
伊拉克总坦克数量有五千多辆,大约是美军的三倍以上,T72仅仅是其中之一……
其他的基本上都可以说是龙套了……
差距太大(没有合适的观瞄系统和高膛压火炮)不足以威胁多国部队的陆军……
就这场战争把中国给打醒了。不过1991-2000年军队信息化转变只是一句口号。当时无论国力和科研水平都耗费不起
bjkk 发表于 2014-8-14 14:59
打顺风仗容易,以弱胜强才见真本领。一些人说到陆军将领必谈麦克阿瑟牛*,可1942年被日本打的扔下了十万之 ...
就像希特勒一样,麦克阿瑟两个最光辉的功绩:跳岛战术和仁川登陆都不是他的主意。
伊拉克优势在于两伊战争给了部队防御战经验,而美军当时从越战结束后二十年没有打大战。
美陆军优势在于装备和战术经过十多年改进比其他国家先进一代,部队训练扎实,全员是志愿兵役,凝聚力强素质高。和空军的协同当时世界第一,今天也没有其他国家能达到同样水平
另外沙漠地形有利于美军发挥机械化部队优势,伊拉克却依赖静态防御这种一战水平的战术
一米尘埃 发表于 2014-8-15 06:54
伊拉克总坦克数量有五千多辆,大约是美军的三倍以上,T72仅仅是其中之一……
是的,可是空中呢?一露面就给美空炸了,要不然你以为伊拉克傻到把坦克埋沙子下面?
中央司令部的战争计划左勾拳有德军闪电战的影子,出敌不意。但前提是空军使敌人无法侦查到左翼的战前调动。
制空加装甲部队机动战,在海湾战争达到了巅峰,机动突击速度到了每日90公里,是二战最高记录的两倍
不错。重温当年。记得那时正是初中,天天放学后回家喜闻乐见新闻联播的报道。天天都是串串曳光弹以S形划破巴格达夜空,不时报道的狂风黄蜂被击落。。着实被现代战争的直播所震撼。
战前媒体专家罗列大堆双方兵器数量,部署。。结果武器和战术的代差,留下巨大的苏制废铁。
现在看来.当年伊军的反侦察和伪装工作是不是太糟糕了点。
我军跨越2014演习时.南方部队到朱日和也普遍反映伪装工作比起丘陵、山岳、丛林地区难做和做不好。
现代战场,伪装什么的,无法长时间大范围的持续。几个月下来,射频红外光学看的透透的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4-8-15 21:42
就像希特勒一样,麦克阿瑟两个最光辉的功绩:跳岛战术和仁川登陆都不是他的主意。
元首那是真有本事。没元首,汉斯连波兰都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