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生物武器,你们这些常规武器神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22:50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7%E6%AD%A6%E5%99%A8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编辑]
(重定向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Tango-nosources.svg

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2年5月5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系列条目

战争与军事

Greatwall large.jpgMing musketeers.jpgJGSDF Type10 tank 20120527-04.JPG

时代显示▼
方式显示▼
战场显示▼
武器显示▼
战术显示▼
战略显示▼
军事组织显示▼
后勤显示▼
法律显示▼
政治显示▼
军事研究显示▼
列表显示▼
军事专题 · 军事主题 · 军事史
查 论 编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WMD world map.svg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标志 (依次为放射性、感染性、毒性标志)

种类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核武器 放射性武器

国家

巴基斯坦 巴西 波兰 保加利亚 缅甸 墨西哥 美国 法国 德国 南非 利比亚 罗马尼亚 荷兰 加拿大 叙利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朝鲜 沙特阿拉伯 日本 瑞典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哈萨克 印度 英国 乌克兰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阿根廷 澳洲 俄罗斯

散布

化学武器扩散 核武器扩散 导弹技术

条约

相关条约列表

维基百科图书 书籍 分类 分类
查 论 编 WMD.png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文: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缩写:WMD)又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或者核生化武器,是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一般而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弹和灾难性后果。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总称为NBC):

核武器(Nuclear) - 包括放射性武器
生物武器(Biological)
化学武器(Chemical)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回应
3 各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
4 可能拥有的国家
5 参见

历史[编辑]

1937年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就是在这时被提出的,最早只是指这种轰炸行为。在冷战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就是核武器。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一些人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应该只包括核武器。

第一次将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在1991年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87号决议中,该决议提到“因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引起的对和平和安全的威胁”,然后特别指出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提到了三个相关的国际条约:

《核不扩散条约》
《化学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公约》

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回应[编辑]

事实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很少被用于战场,因为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对方也将以类似的武器回击,最终的后果是无可设想的,伤害规模之大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冷战中这就被称为“确保相互毁灭”,也是冷战最终没有演变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真正的战争的原因。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不欢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担心一旦落入危险的领导人手中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很多人士都在推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对现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销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经常成为布什主义“先发制人”打击“流氓国家”的借口,对此各国的意见都不相同。反对者认为,美国是地球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而且是唯一曾经在战争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因此没有资格来指责别国,更无资格以此为由而发动战争。但是支持者就认为,应该防止一些危险的独裁领导人取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确保世界的安全。其成果是通过处决萨达姆,对卡扎菲的震慑,卡扎菲已宣布利比亚放弃核武器(日本、南非之后的第三个宣布放弃核武的国家),并对国家进行改革,并转变其所谓的“反美”立场倒向西方,其本人并顺利被处决。

各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编辑]

参见: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列表


各国核武发展状况图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的五个核武国家

  其他已知核武国家

  曾经拥有核武的国家

  被怀疑正发展核武或有核计划的国家

  曾经尝试发展核武或有核计划的国家

  拥有但未有广泛采用核武的国家

  没有核武的国家

南非和乌克兰曾经拥有核武(图中紫色部分),但都因和平原因而弃核武器,台湾曾经亦研发核武器,后来该设备遭没收后从此中断研发核武器。日本和德国则保有研发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且日本亦拥有核武器的原料,韩国也曾研发过核武器,伊朗和叙利亚则被认为可能在研发核武器。

2000年,美国科学家联盟曾经发布报告,认为以下几个国家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到1999年,美国共拥有1万2千枚核武器,2002年美国和俄罗斯同意将核武器数量削减到2200枚;2003年美国拒绝了俄罗斯关于进一步削减核武器数量到1500枚的提议。美国还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正致力于开发小型核武器。

美国于1997年4月批准了《化学武器公约》,原本在2004年4月前销毁所有化学武器的承诺并没有兑现,至今只销毁了大约22%的化学武器。美国政府宣称要在2007年前销毁所有化学武器,但因环境原因可能无法实现。美国在1975年3月批准了《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而在两年之前美国就已经销毁所有生物武器。不过美国陆军依然保存少量样本,用于进行对抗生物武器的研究。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拥有国和使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拥有超过200枚核武器,1964年进行首次核试验,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国之一,该国否认拥有和发展化学与生物武器,并在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1996年加入《化学武器公约》。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法国:法国拥有大约500枚核武器,于1997年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是在之前一年法国曾进行过一次核试验,遭到国际舆论的抨击。法国否认拥有化学武器,并于1995年加入《化学武器公约》,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以色列:以色列从未正式承认或否认拥有核武器,但是据一般推测,该国拥有100~200枚核武器,并怀疑拥有化学和生物武器。以色列还未签署《不扩散核武条约》和《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签署了《化学武器公约》,但未能经过议会批准。

北朝鲜:北朝鲜在2003年宣称已经拥有核武器,美国等世界各国都相信,该国已经拥有少量核武器。2003年北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条约》。

俄罗斯:该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美国),到2002年,该国拥有1万6千枚核武器,其中大约有8500枚还可使用。到1997年,俄罗斯共拥有4万吨化学武器。根据《化学武器公约》,俄罗斯有义务销毁其所拥有的1%的化学武器,该国已经在2002年期限之前完成此项工作,但是要求经济和技术支援,并请求延长2004年和2007年的销毁期限。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英国:英国据信拥有约不到200枚核武器,以及大量化学武器——最多时相信多达6万吨。但是其中大部分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已经逐步销毁。到1980年代英国已经完全放弃了化学武器。1975年3月英国签署了《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但是据信英国还在进行生物武器的研发[来源请求]。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印度:印度已研发成功有核武器,该国目前并未签署《不扩散核武条约》。

巴基斯坦:该国被认为已拥有核武器,数量目前尚不明确,该国目前也未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可能拥有的国家[编辑]

阿尔及利亚
保加利亚
白俄罗斯
智利
古巴
老挝
埃塞俄比亚
埃及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哈萨克斯坦
阿富汗
利比亚
缅甸
巴基斯坦
罗马尼亚
塞尔维亚
南非
韩国
苏丹
以色列
叙利亚
泰国
乌克兰
越南
中华民国(台湾)
日本
德国
2007年,伊朗“领导人”称自己的核水平达“工业阶段”。

参见[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
伊拉克战争
分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22:55。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7%E6%AD%A6%E5%99%A8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编辑]
(重定向自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Tango-nosources.svg

本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2年5月5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系列条目

战争与军事

Greatwall large.jpgMing musketeers.jpgJGSDF Type10 tank 20120527-04.JPG

时代显示▼
方式显示▼
战场显示▼
武器显示▼
战术显示▼
战略显示▼
军事组织显示▼
后勤显示▼
法律显示▼
政治显示▼
军事研究显示▼
列表显示▼
军事专题 · 军事主题 · 军事史
查 论 编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WMD world map.svg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标志 (依次为放射性、感染性、毒性标志)

种类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核武器 放射性武器

国家

巴基斯坦 巴西 波兰 保加利亚 缅甸 墨西哥 美国 法国 德国 南非 利比亚 罗马尼亚 荷兰 加拿大 叙利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朝鲜 沙特阿拉伯 日本 瑞典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哈萨克 印度 英国 乌克兰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阿根廷 澳洲 俄罗斯

散布

化学武器扩散 核武器扩散 导弹技术

条约

相关条约列表

维基百科图书 书籍 分类 分类
查 论 编 WMD.png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英文: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缩写:WMD)又称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或者核生化武器,是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一般而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弹和灾难性后果。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总称为NBC):

核武器(Nuclear) - 包括放射性武器
生物武器(Biological)
化学武器(Chemical)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回应
3 各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
4 可能拥有的国家
5 参见

历史[编辑]

1937年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就是在这时被提出的,最早只是指这种轰炸行为。在冷战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就是核武器。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一些人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应该只包括核武器。

第一次将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在1991年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87号决议中,该决议提到“因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所引起的对和平和安全的威胁”,然后特别指出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提到了三个相关的国际条约:

《核不扩散条约》
《化学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公约》

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回应[编辑]

事实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很少被用于战场,因为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对方也将以类似的武器回击,最终的后果是无可设想的,伤害规模之大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冷战中这就被称为“确保相互毁灭”,也是冷战最终没有演变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真正的战争的原因。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不欢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担心一旦落入危险的领导人手中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很多人士都在推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对现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销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经常成为布什主义“先发制人”打击“流氓国家”的借口,对此各国的意见都不相同。反对者认为,美国是地球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而且是唯一曾经在战争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因此没有资格来指责别国,更无资格以此为由而发动战争。但是支持者就认为,应该防止一些危险的独裁领导人取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确保世界的安全。其成果是通过处决萨达姆,对卡扎菲的震慑,卡扎菲已宣布利比亚放弃核武器(日本、南非之后的第三个宣布放弃核武的国家),并对国家进行改革,并转变其所谓的“反美”立场倒向西方,其本人并顺利被处决。

各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况[编辑]

参见: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列表


各国核武发展状况图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的五个核武国家

  其他已知核武国家

  曾经拥有核武的国家

  被怀疑正发展核武或有核计划的国家

  曾经尝试发展核武或有核计划的国家

  拥有但未有广泛采用核武的国家

  没有核武的国家

南非和乌克兰曾经拥有核武(图中紫色部分),但都因和平原因而弃核武器,台湾曾经亦研发核武器,后来该设备遭没收后从此中断研发核武器。日本和德国则保有研发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且日本亦拥有核武器的原料,韩国也曾研发过核武器,伊朗和叙利亚则被认为可能在研发核武器。

2000年,美国科学家联盟曾经发布报告,认为以下几个国家可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到1999年,美国共拥有1万2千枚核武器,2002年美国和俄罗斯同意将核武器数量削减到2200枚;2003年美国拒绝了俄罗斯关于进一步削减核武器数量到1500枚的提议。美国还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正致力于开发小型核武器。

美国于1997年4月批准了《化学武器公约》,原本在2004年4月前销毁所有化学武器的承诺并没有兑现,至今只销毁了大约22%的化学武器。美国政府宣称要在2007年前销毁所有化学武器,但因环境原因可能无法实现。美国在1975年3月批准了《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而在两年之前美国就已经销毁所有生物武器。不过美国陆军依然保存少量样本,用于进行对抗生物武器的研究。尽管如此,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拥有国和使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拥有超过200枚核武器,1964年进行首次核试验,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国之一,该国否认拥有和发展化学与生物武器,并在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1996年加入《化学武器公约》。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法国:法国拥有大约500枚核武器,于1997年加入《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是在之前一年法国曾进行过一次核试验,遭到国际舆论的抨击。法国否认拥有化学武器,并于1995年加入《化学武器公约》,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以色列:以色列从未正式承认或否认拥有核武器,但是据一般推测,该国拥有100~200枚核武器,并怀疑拥有化学和生物武器。以色列还未签署《不扩散核武条约》和《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签署了《化学武器公约》,但未能经过议会批准。

北朝鲜:北朝鲜在2003年宣称已经拥有核武器,美国等世界各国都相信,该国已经拥有少量核武器。2003年北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条约》。

俄罗斯:该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之一(另一个是美国),到2002年,该国拥有1万6千枚核武器,其中大约有8500枚还可使用。到1997年,俄罗斯共拥有4万吨化学武器。根据《化学武器公约》,俄罗斯有义务销毁其所拥有的1%的化学武器,该国已经在2002年期限之前完成此项工作,但是要求经济和技术支援,并请求延长2004年和2007年的销毁期限。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英国:英国据信拥有约不到200枚核武器,以及大量化学武器——最多时相信多达6万吨。但是其中大部分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已经逐步销毁。到1980年代英国已经完全放弃了化学武器。1975年3月英国签署了《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但是据信英国还在进行生物武器的研发[来源请求]。该国已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印度:印度已研发成功有核武器,该国目前并未签署《不扩散核武条约》。

巴基斯坦:该国被认为已拥有核武器,数量目前尚不明确,该国目前也未签属《不扩散核武条约》。

可能拥有的国家[编辑]

阿尔及利亚
保加利亚
白俄罗斯
智利
古巴
老挝
埃塞俄比亚
埃及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哈萨克斯坦
阿富汗
利比亚
缅甸
巴基斯坦
罗马尼亚
塞尔维亚
南非
韩国
苏丹
以色列
叙利亚
泰国
乌克兰
越南
中华民国(台湾)
日本
德国
2007年,伊朗“领导人”称自己的核水平达“工业阶段”。

参见[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
伊拉克战争
分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22:55。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048.htm?fr=aladdin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缩写WMD),指用来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一般针对的是平民,但是也可以针对军事人员。它包括三类武器:核武器(包括放射性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

目录

1发展历史

2武器分类
‥核武器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3各方回应

1发展历史
编辑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937年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在当时只是指这种轰炸行为。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在冷战时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核武器。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1937年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针对非军事目标进行战略轰炸,“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在当时只是指这种轰炸行为。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在冷战时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核武器。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学武器都巨大,一些人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应该只包括核武器。

1991年的联合国安理会第687号决议第一次将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并称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提到了三个相关的国际条约:《核不扩散条约》(NPT)、《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WC)、《禁止生物武器公约》(BTWC)。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具备实用性,因为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对方也将以类似武器回击,伤害规模之大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

2武器分类
编辑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词最早出现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种(总称为NBC):

核武器

核武器的出现,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科学技术重大发展的结果。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国扩大侵略战争,

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1940年夏,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J.-F.约里奥-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J.查德威克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J.R.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美国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是以带降落伞的核航弹形式,用飞机作为运载工具的。以后,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多种核武器系统,包括弹道核导弹、 巡航核导弹、 防空核导弹、反导弹核导弹、反潜核火箭、深水核炸弹、核航弹、核炮弹、核地雷等。其中,配有多弹头的弹道核导弹,以及各种发射方式的巡航核导弹,是美、苏两国装备的主要核武器。 通常将核武器按其作战使用的不同划分为两大类,即用于袭击敌方战略目标和防御己方战略要地的战略核武器,和主要在战场上用于打击敌方战斗力量的战术核武器。苏联还划分有“战役战术核武器”。核武器的分类方法,与地理条件、社会政治因素有关,并不是十分严格的。自70年代末以后,美国官方文件很少使用“战术核武器”,代替它的有“战区核武器”、“非战略核武器”等,并把中远程、中程核导弹也划归这一类。已生产并装备部队的核武器,按核战斗部设计看,主要属于原子弹和氢弹两种类型。至于核武器的数量,并无准确的公布数字,有关研究机构的估计数字也不一致。按近几年的资料综合分析,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总计有核战斗部50000枚左右,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其TNT当量,总计为120亿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德国和日本投下的炸弹,总计约200万吨TNT,只相当于美国B-52型轰炸机携载的2枚氢弹的当量。从这一粗略比较可以看出核武器库贮量的庞大。美苏两国进攻性战略核武器(包括洲际核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核导弹、巡航核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在数量和当量上比较,美国在投射工具(陆基发射架、潜艇发射管、飞机)总数和TNT当量总值上均少于苏联,但在核战斗部总枚数上多于苏联。考虑到核爆炸对面目标的破坏效果同当量大小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另一种估算办法是以一定的冲击波超压对应的破坏面积来度量核战斗部的破坏能力,即取核战斗部当量值(以百万吨为计算单位)的2/3次方为其“等效百万吨当量”值(也有按目标特性及其分布和核攻击规模大小等不同情况,选用小于2/3的其他方次的),再按各种核战斗部的枚数累计算出总值。按此法估算比较美、苏两国的战略核武器破坏能力,由于当量小于百万吨的核战斗部枚数,美国多于苏联,两国的差距并不很大。但自8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在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核武器上的发展,这一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而对点(硬)目标(见点目标)的破坏能力,则核武器投射精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由于在这方面美国一直领先,仍处于优势。 除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1974年进行过一次核试验。一般认为,掌握必要的核技术并具有一定工业基础及经济实力的国家,也完全有可能制造原子弹。

由于核武器投射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自60年代以来,核武器的发展,首先是核战斗部的重量、尺寸大幅度减小但仍保持一定的威力,也就是比威力(威力与重量的比值)有了显著提高。例如,美国在长崎投下的原子弹,重量约4.5吨,威力约2万吨;70年代后期,装备部队的“三叉戟”Ⅰ潜地导弹,总重量约1.32吨,共8个分导式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威力为10万吨,其比威力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相比,提高135倍左右。威力更大的热核武器,比威力提高的幅度还更大些。但一般认为,这一方面的发展或许已接近客观实际所容许的极限。自70年代以来,核武器系统的发展更着重于提高武器的生存能力和命中精度,如美国的“和平卫士/MX” 洲际导弹、“侏儒”小型洲际导弹、“三叉戟”Ⅱ潜地导弹,苏联的SS-24、SS-25洲际导弹,都在这些方面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其次,核战斗部及其引爆控制安全保险分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适应各种使用与作战环境的能力,也有所改进和提高。美、苏两国还研制了适于战场使用的各种核武器,如可变当量的核战斗部,多种运载工具通用的核战斗部,甚至设想研制当量只有几吨的微型核武器。特别是在核战争环境中如何提高核武器的抗核加固能力,以防止敌方的破坏,更受到普遍重视。此外,由于核武器的大量生产和部署,其安全性也引起了有关各国的关注。核武器的另一发展动向,是通过设计调整其性能,按照不同的需要,增强或削弱其中的某些杀伤破坏因素。“增强辐射武器”与“减少剩余放射性武器”都属于这一类。前一种将高能中子辐射所占份额尽可能增大,使之成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通常称之为中子弹;后一种将剩余放射性减到最小,突出冲击波、光辐射的作用,但这类武器仍属于热核武器范畴。至于60年代初曾引起广泛议论的所谓“纯聚变武器”,20多年来虽然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例如大功率激光引燃聚变反应的研究,80年代也仍在继续进行,但还看不出制成这种武器的现实可能性。

核武器的实战应用,虽仍限于它问世时的两颗原子弹,但由于40年来核武器本身的发展,以及与的多种投射或运载工具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通过上千次核试验所积累的知识,

人们对其特有的杀伤破坏作用已有较深的认识,并探讨实战应用的可能方式。美、苏两国都制订并多次修改了强调核武器重要作用的种种战略。有矛必有盾。在不断改进和提高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性能的同时,美、苏两国也一直在寻求能有效地防御核袭击的手段和技术。除提高核武器系统的抗核加固能力,采取广泛构筑地下室掩体和民防工程等以减少损失的措施外,对于更有效的侦察、跟踪、识别、拦截对方核导弹的防御技术开发研究工作也从未停止过。60年代,美、苏两国曾部署以核反核的反导弹系统。1972年 5月,美、苏两国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不久,美国停止“卫兵”反导弹系统的部署。1984年初,美国宣称已制订了一项包括核激发定向能武器、高能激光、中性粒子束、非核拦截弹、电磁炮等多层拦截手段的“战略防御倡议”。尽管对这种防御系统的有效性还存在着争议,但是可以肯定,美、苏对核优势的争夺仍将持续下去。由于核武器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和独特的作用,与其说它可能会改变未来全球性战争的进程,不如说它对现实国际政治斗争已经和正在不断地产生影响。70年代末,美国宣布研制成功中子弹,它最适于战场使用,理应属于战术核武器范畴,但却受到几乎是世界范围的强烈反对。从这一事例也可以看出,核武器所涉及的斗争的复杂性。

威力排序:氢铀弹>氢弹>原子弹>中子弹;

辐射排序:中子弹>氢铀弹>原子弹>氢弹;

污染排序:氢铀弹>中子弹>原子弹>氢弹

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   生物武器标识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生物战剂的种类很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可以作为生物战剂的致命微生物约有160种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传染能力的来说就为数不算很多。

一位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知道在攻城掠池和自我保护时使用这一手段。赫梯王国是一个位于安纳托利亚,即古代小亚细亚的亚洲古国。赫梯人以骁勇善战著称于史,

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

不仅将若干小国统一成一个强大帝国,并曾与埃及展开过激烈的争 霸战争。意大利学者西罗· 特雷维萨纳托专门对赫梯人最强大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他在《医学假说》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称,将感染了兔热病的绵羊放入敌方城市或阵营,导致对方人员染上这种致命疾病,是当年赫梯人无往不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雷维萨纳称,赫梯人在公元前1325年攻打腓尼基人城市士麦拿的时候,“第一次出现所谓‘赫梯瘟疫’的说法,而且这种称谓在数份历史资料中都曾出现过。”他认为这决不是巧合,因为那时恰恰有了对兔热病的第一次记载。特雷维萨纳认为,赫梯人在遭到外敌入侵时也曾使用过同样的手法。

“赫梯历史上国运不济的时候,曾经遭到邻国阿尔扎瓦王国的进攻。就在那段时间,一些绵羊神秘地出现在阿尔扎瓦的街道上。当地居民将这些羊抓起来吃掉。就这样,兔热病在阿尔扎瓦蔓延,对赫梯的进攻就此失败。”特雷维萨纳说,据史料记载,阿尔扎瓦人当时就曾怀疑在城中蔓延的瘟疫和这些羊有牵连。这位意大利学者断言,“赫梯人最早使用了生物恐怖手段”,而“染病的绵羊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1859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作战时,15000人中有12000人患霍乱而丧失战斗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首先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仅一年半的时间内,交战双方患病毒性流感者达5亿之多,有2000多万人死亡,比战死人员数量高出3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研制生物武器,并在中国东北建立研制细菌武器的工场-731部队,曾对中国10余个省的广大地区施放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10余种战剂。鼠疫最严重的是湖南常德和浙江宁波。他们甚至拿活人做细菌试验,仅此一项就杀死中国军民3000多人,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就广泛研究和使用生物武器,组建了专门的细菌作战部队,即731部队。

1940年7月,日军在浙江宁波用飞机投撒了70公斤伤寒杆菌,50公斤霍乱弧菌和5公斤带鼠疫的跳蚤。1942年夏,又在浙赣铁路沿线投放了霍乱、鼠疫、伤寒等病菌,污染水源和食物,造成疫病流行,致使我大量无辜平民死亡。

美国研制生物武器始于1941年,其规模超过德国日本。1950年,美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多次使用鼠疫、霍乱菌和脑炎病菌,伤害中朝军民。

在朝鲜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的结局,曾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近3000次,造成我志愿军和朝鲜平民感染死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1979年苏联位于斯维洛夫斯克市西南郊的一生物武器生产基地发生爆炸,致使大量炭疽杆菌气溶胶逸出到空气中,造成该市肺炭疽流行,直接死亡1000余人,并且该地区疫病流行达10年之久。这仅仅是一次泄漏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

专家估计,如果一颗装有炭疽杆菌的弹头导弹在一个顺风的天气落到华盛顿市区,就可造成3—10万人死亡。如果一架载有100公斤炭疽菌培养液的小飞机,在华盛顿上空撒下这种培养液,可造成100万人死亡。在这一点上,生物武器比核武器毫不逊色。受生物武器感染,病人极其痛苦,常常在受尽病苦折磨后死去,并且病菌具有传染性。从理论讲,它的杀伤力是无限大。

许多病菌在作为武器使用以后,可以长期存活在土壤和水中,遗患无穷。二战期间,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至今该岛仍不能住人。
生物武器制造和使用比起化学武器更为方便,只要少量的菌种,在特别的容器中培养就行。即使实验室规模的生产也可造出足够军事使用的生物武器。再有生物武器不需保存,只要少量菌种冷藏起来即可,战时,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生物武器。

自70年代以后,分子化学的突破性进展,使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遗传工程应运而生。人们把遗传工程又称为基因工程。基因是细胞中起遗传作用的物质,生物性状就靠基因代代相传。

当基因工程刚刚问世,就同任何高新技术一样首先很快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一些军事大国竞相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研究基因武器。研究基因武器,无疑是人类自己打开了地狱之门,因为我们无法预料通过这种方式,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基因魔鬼。可以说在这个领域的每一个设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每一个现实都会使人类走进灭绝的深渊。

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里说“时钟滴答作响,我们正在向‘生物学的广岛’靠拢。”说的正是这样一个现实。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杨焕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连我们这么小的实验室都能做这样的事,把艾滋病毒跟感冒病毒连接到一起,多可怕!有人常说过,

这个世界不是毁在几个不懂法的流氓手里,要毁就毁在科学家手里。”

艾滋病毒虽只通过性交和血液,尚且在世界范围有如此巨大的感染人群,如果打一个喷嚏就可以传染艾滋病,恐怕人类早就灭绝了。

再有,如果把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的基因或致癌基因移入大肠杆菌中,令其繁殖,同样可以轻松地毁灭全人类。还有一种叫“热毒素”的奇特基因武器,只需20克便可致全人类于死地。

如果上述这些基因武器研究成功,即使实验室操作失误所引起的泄漏,都会引起全人类的灭绝。这些超级病毒或细菌一旦开始传播,纵然是这些病毒和细菌的制造者也束手无策。有人猜想艾滋病毒可能就是德国或日本在二战期间制造的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研制者是当时最富于侵略性,而且细菌学和工业水平发展较高的德国。主要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致病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等,施放方式主要有特工人员人工投放,污染范围很小。

第二阶段自本世纪3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主要研制者先是德国和日本后来是英国和美国。战剂主要仍是细菌,但种类增多,后期美国开始研究病毒战剂。施放方法以施放带生物战剂的媒介昆虫为主,后期开始应用气溶液撒布。运载工具主要是飞机,污染面积显著增大,并且在战争中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由于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细菌作为生物战剂,早期它被称为细菌武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战剂早已超出了细菌的范畴。

现代生物战剂按照形态和病理主要分六大类:

一、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热病毒等;
二、细菌类,主要有炭疽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这是二战前后使用得最多的生物战剂;
三、立克次氏体类,一种能导致斑疹伤寒、战壕热等流行疾病的特殊病原体;
四、衣原体类,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五、真菌类,主要有球孢子菌、组织孔孢浆菌等;
六毒素类,主要有葡萄球肠毒素、葡萄球菌糖毒素、肉毒杆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化学武器

战争中使用毒物杀伤对方有生力量、牵制和扰乱对方军事行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化学战剂(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或简称毒剂。装填有cwa的弹药称化学弹药(chemical,munitions)。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 化学武器

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因此,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合称为化学武器。而cwa则是构成化学武器的基本要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wwⅡ)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平。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化学武器剂的研制。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中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

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从wwⅡ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武器虽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以及前不久(1993)联大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消毁化学武器公约等。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恪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困扰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之总称,它包括:

1.毒剂又称化学毒剂、化学战剂、军用毒剂,是军事行动中

化学武器

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它是化学武器的基础,对化学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式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外军装备的毒剂主要有6类14种。2.化学武器狭义的化学武器是指各种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化学弹药是指战斗部内主要装填毒剂(或二元化学武器前体)的弹药。主要有化学炮弹、化学航弹、化学手榴弹、化学枪榴弹、化学地雷、化学火箭弹和导弹的化学弹头等。由两种以上可以生成毒剂的无毒或低毒的化学物质构成的武器称为二元化学武器。化学物质分装在弹体中由隔膜隔开的容器内,在投射过程中隔膜破裂,上述物质依靠旋转或搅拌混合而迅速生成毒剂。

化学武器按毒剂分散方式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爆炸分散型借炸药爆炸使毒剂成气雾状或液滴状分散。主要有化学炮弹、航弹、火箭弹、地雷等。

(2)热分散型借烟火剂、火药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热源或高速热气流使毒剂蒸发、升华、形成毒烟(气溶胶)、毒雾。主要有装填固体毒剂的手榴弹、炮弹及装填液体毒剂的毒雾航弹等。

(3)布洒型利用高压气流将容器内的固体粉末毒剂、低挥发度液态毒剂喷出,使空气、地面和武器装备染毒。主要有毒烟罐、气溶胶发生器、布毒车、航空布洒器和喷洒型弹药等。

化学武器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步兵化学武器,炮兵、导弹部队化学武器和航空兵化学武器等三类。他们分别适用于小规模、近距离攻击或设置化学障碍;快速实施突袭;集中的化学袭击和化学纵深攻击;以及灵活机动地实施远距离、大纵深、大规模的化学袭击。

防化器材又称防化装备或“三防”装备,是用于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侦检、防护、洗消、急救的各种器材、装备之总称

1.侦察器材 通常由报警、侦毒、化验器材和毒剂侦察车等组成。

2.防护器材 分为个人和集体防护器材。前者指用于个人

化学武器

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蓬、防毒手套、防毒靴套等。集体防护器材包括永备工事、特种车辆的集防装置、野战掩蔽部、过滤通风设备等。3.洗消器材包括个人洗消设备、小(大)型洗消设备、核生化战场上的供水设备等

4.急救器材包括解磷针、次氯酸钙悬浮液、一氯胺的乙醇溶液、氧气等

3各方回应
编辑

事实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很少被用于战场,因为一旦使用就意味着对方也将以类似的武器回击,最终的后果是无可设想的,伤害规模之大足以摧毁整个人类文明。冷战中这就被称为“相互保证毁灭”(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也是冷战最终没有演变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真正的战争的原因。
一般而言,大多数人不欢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担心一旦落入危险的领导人手中所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很多人士都在推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对现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销毁。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经常成为布什主义“先发制人”打击“流氓国家”的借口,对此各国的意见都不相同。反对者认为,美国是地球上拥有最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而且是唯一曾经在战争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因此没有资格来指责别国,更无资格以此为由而发动战争。但是支持者就认为,应该防止一些危险的独裁领导人取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确保世界的安全。其成果是通过处决萨达姆,对卡扎菲的震慑,卡扎菲已宣布利比亚放弃核武器(日本、南非之后的第三个宣布放弃核武的国家),并对国家进行改革,并转变其所谓的“反美”立场倒向西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1999年的推测,中国拥有大约500枚核武器,1964年进行首次核试验,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国之一,该国否认拥有和发展化学与生物武器,并在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1996年加入《化学武器公约》。

俄罗斯、美国和英国都对中国否认拥有生物武器的说法表示怀疑。俄罗斯认为中国自1980年代以来就在从事生物武器开发,并从未间断;美国称中国在1984年加入《生物及有毒武器公约》之前就开始进行生物武器的开发,并且在整个1980年代不曾间断。

1999年4月5日,美国《纽约时报》报导,一前苏联武器专家表示,对于中国向伊朗转移生物武器技术表示担心。2002年,美国对几家向伊朗出售用于生物和化学武器研发材料的中国公司进行制裁,中国方面否认,并在2002年底通过立法,控制相关生物技术的出口。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7张)
1/1

词条标签:

军事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 国家公约
版主大人标题写的是生物武器,内容一看描写大杀器的,不但有生物武器还有核武器、化学武器,看完了内容也没有具体的描述杀伤机制、杀伤范围、攻击手段、实战案例等具体的内容,这怎么让老百姓体验到如何的高大上啊……
我认为,凤姐是大规模杀伤性生物武器
小国敢用也就意味着自己敢死.有真正的好爹除外。这样的小国恐怕也只有以色列。
而大国不屑也没有必要用。
小国敢用也就意味着自己敢死.有真正的好爹除外。这样的小国恐怕也只有以色列。
而大国不屑也没有必要用。
还是硬杀伤符合大国的胃口
版主可以好好写写美国八十年代俄勒冈州某邪教组织用沙门氏菌进行的恐怖袭击事件
太长了,不明觉厉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8177/11118167.htm?fr=aladdin

生物武器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添加义项

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踥国古耶曼创作图书

收藏1259396生物武器(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编辑対猀栀ēng wù wǔ qì]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破坏植物生长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战剂包括立克次体、病毒、毒素、衣原体、真菌等。

目录

1基本介绍

2历史沿革

3基本分类

4基本特点
‥致病性强
‥愀染面积大
‥传染途径多
‥成本低
‥缀用方法简单
‥受影响因素复杂

5发展现状

6发展趋势
‥生物化学战剂
‥研制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
‥耀术
‥褀毒素生物武器

7致命危害

8防护措施

9战争应用

1基本介绍
编辑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1] 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生物战剂的种类很多,据国外文献报道,可以作为生物战剂的致命微生物约有160种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传染能力的来说就为数不算很多。

宣传漫画
宣传漫画

2历史沿革
编辑

一位意大利研究人员发现,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知道在攻城掠池和自我保护时使用这一手段。赫梯王国是一个位于安纳托利亚,即古代小亚细亚的亚洲古国。赫梯人以骁勇善战著称于史,不仅将若干小国统一成一个强大帝国,并曾与埃及展开过激烈的争 霸战争。 意大利学者西罗· 特雷维萨纳托专门对赫梯人最强大时期的历史进行了研究。他在《医学假说》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称,将感染了兔热病的绵羊放入敌方城市或阵营,导致对方人员染上这种致命疾病,是当年赫梯人无往不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雷维萨纳称,赫梯人在公元前1325年攻打腓尼基人城市士麦拿的时候,“第一次出现所谓‘赫梯瘟疫’的说法,而且这种称谓在数份历史资料中都曾出现过。”他认为这决不是巧合,因为那时恰恰有了对兔热病的第一次记载。特雷维萨纳认为,赫梯人在遭到外敌入侵时也曾使用过同样的手法。

“赫梯历史上国运不济的时候,曾经遭到邻国阿尔扎瓦王国的进攻。就在那段时间,一些绵羊神秘地出现在阿尔扎瓦的街道上。当地居民将这些羊抓起来吃掉。就这样,兔热病在阿尔扎瓦蔓延,对赫梯的进攻就此失败。”特雷维萨纳说,据史料记载,阿尔扎瓦人当时就曾怀疑在城中蔓延的瘟疫和这些羊有牵连。这位意大利学者断言,“赫梯人最早使用了生物恐怖手段”,而“染病的绵羊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

1859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作战时,15000人中有12000人患霍乱而丧失战斗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首先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当时称为细菌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仅一年半的时间内,交战双方患病毒性流感者达5亿之多,有2000多万人死亡,比战死人员数量高出3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研制生物武器,并在中国东北建立研制细菌武器的工场-731部队,曾对中国10余个省的广大地区施放鼠疫、霍乱、伤寒和炭疽杆菌等10余种战剂。鼠疫最严重的是湖南常德和浙江宁波。他们甚至拿活人做细菌试验,仅此一项就杀死中国军民3000多人,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

在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就广泛研究和使用生物武器,组建了专门的细菌作战部队,即731部队。

1940年7月,日军在浙江宁波用飞机投撒了70公斤伤寒杆菌,50公斤霍乱弧菌和5公斤带鼠疫的跳蚤。1942年夏,又在浙赣铁路沿线投放了霍乱、鼠疫、伤寒等病菌,污染水源和食物,造成疫病流行,致使我大量无辜平民死亡。

美国研制生物武器始于1941年,其规模超过德国日本。1950年,美军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多次使用鼠疫、霍乱菌和脑炎病菌,伤害中朝军民。

在朝鲜战场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挽回失败的结局,曾在朝鲜北部和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生物武器近3000次,造成我志愿军和朝鲜平民感染死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武器的杀伤力是相当大的,1979年苏联位于斯维洛夫斯克市西南郊的一生物武器生产基地发生爆炸,致使大量炭疽杆菌气溶胶逸出到空气中,造成该市肺炭疽流行,直接死亡1000余人,并且该地区疫病流行达10年之久。这仅仅是一次泄漏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

专家估计,如果一颗装有炭疽杆菌的弹头导弹在一个顺风的天气落到华盛顿市区,就可造成3—10万人死亡。如果一架载有100公斤炭疽菌培养液的小飞机,在华盛顿上空撒下这种培养液,可造成100万人死亡。在这一点上,生物武器比核武器毫不逊色。受生物武器感染,病人极其痛苦,常常在受尽病苦折磨后死去,并且病菌具有传染性。从理论讲,它的杀伤力是无限大。

许多病菌在作为武器使用以后,可以长期存活在土壤和水中,遗患无穷。二战期间,英国在格鲁伊纳岛试验了一颗炭疽杆菌炸弹,直至1990年英国官方才宣布该岛以脱离危险。[2]

生物武器制造和使用比起化学武器更为方便,只要少量的菌种,在特别的容器中培养就行。即使实验室规模的生产也可造出足够军事使用的生物武器。再有生物武器不需保存,只要少量菌种冷藏起来即可,战时,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生物武器。

自70年代以后,分子化学的突破性进展,使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遗传工程应运而生。人们把遗传工程又称为基因工程。基因是细胞中起遗传作用的物质,生物性状就靠基因代代相传。

当基因工程刚刚问世,就同任何高新技术一样首先很快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一些军事大国竞相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研究基因武器。研究基因武器,无疑是人类自己打开了地狱之门,因为我们无法预料通过这种方式,将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基因魔鬼。可以说在这个领域的每一个设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而每一个现实都会使人类走进灭绝的深渊。

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里说“时钟滴答作响,我们正在向‘生物学的广岛’靠拢。”说的正是这样一个现实。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杨焕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就连我们这么小的实验室都能做这样的事,把艾滋病毒跟感冒病毒连接到一起,多可怕!有人常说过,这个世界不是毁在几个不懂法的流氓手里,要毁就毁在科学家手里。”

艾滋病毒虽只通过性交和血液,尚且在世界范围有如此巨大的感染人群,如果打一个喷嚏就可以传染艾滋病,恐怕人类早就灭绝了。

再有,如果把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的基因或致癌基因移入大肠杆菌中,令其繁殖,同样可以轻松地毁灭全人类。还有一种叫“热毒素”的奇特基因武器,只需20克便可致全人类于死地。

如果上述这些基因武器研究成功,即使实验室操作失误所引起的泄漏,都会引起全人类的灭绝。这些超级病毒或细菌一旦开始传播,纵然是这些病毒和细菌的制造者也束手无策。有人猜想艾滋病毒可能就是德国或日本在二战期间制造的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主要研制者是当时最富于侵略性,而且细菌学和工业水平发展较高的德国。主要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致病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等,施放方式主要有特工人员人工投放,污染范围很小。

第二阶段自本世纪3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主要研制者先是德国和日本,后来是英国和美国。战剂主要仍是细菌,但种类增多,后期美国开始研究病毒战剂。施放方法以施放带生物战剂的媒介昆虫为主,后期开始应用气溶液撒布。运载工具主要是飞机,污染面积显著增大,并且在战争中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由于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细菌作为生物战剂,早期它被称为细菌武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战剂早已超出了细菌的范畴。

现代生物战剂按照形态和病理主要分六大类:

一、病毒类,如天花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热病毒等;
二、细菌类,主要有炭疽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等,这是二战前后使用得最多的生物战剂;
三、立克次氏体类,一种能导致斑疹伤寒、战壕热等流行疾病的特殊病原体;
四、衣原体类,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五、真菌类,主要有球孢子菌、组织孔孢浆菌等;六毒素类,主要有葡萄球肠毒素、肉毒菌毒素、真菌毒素等。
六、毒素类,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糖毒素等。

3基本分类
编辑

1. 根据生物战剂对人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

(1)致死性战剂。
致死性战剂的病死率在10%以上,甚至达到50~90%。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 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班疹伤寒立克次体、肉毒杆菌毒素等。

(2)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鲁氏杆菌、Q热立克次体、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等。

2. 根据生物战剂的形态和病理可分为:

(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3. 根据生物战剂有无传染性可分为两种:

(1)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天花病毒、流感病毒、鼠疫杆菌和霍乱弧菌等。
(2)非传染性生物战剂,如土拉杆菌、肉毒杆菌毒素等。

过去主要利用飞机投弹,施放带菌昆虫动物。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将主要利用飞机、舰艇携带喷雾装置,在空中、海上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将生物战剂装入炮弹、炸弹、导弹内施放,爆炸后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

传统的生物武器以细菌为主,主要有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兔热、Q热、肉毒等。这些细菌都可感染人体,炭疽杆菌感染者死亡率为80%;鼠疫的受害者在1—3天发病,死亡率达90%;杀伤力弱一些兔热和霍乱,至多在10天内可对感染者产生影响,死亡率5%—50%不等。

Q热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细菌,急性发病,寒颤高热,伴有头痛、肌痛,不经治疗时,死亡率低于1%,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蚊虫叮咬传染,其传染性强。Q热病虽然死亡率低,但恢复较慢,可使病人长时间丧失活动能力,是失能性战剂。

4基本特点
编辑

致病性强

传染性大生物战剂多为烈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少量使用即可使人患病。在缺乏防护、人员密集、平时卫 生条件差的地区,因其所致的疾病极易传播、蔓延。电影《生化危机》里明显表示生化病毒对人类伤害的效果,严重扩散可至全人类灭亡。

污染面积大

危害时间长直接喷洒的生物气溶胶,可随风飘到较远的地区,杀伤范围可达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在适当条件下,有些生物战剂存活时间长,不易被侦察发现。例如炭疽芽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可数十年不死,即使已经死亡多年的朽尸,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染途径多

生物战剂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人感染发病,如经口食入,经呼吸道吸入,昆虫叮咬、伤口污染、皮肤接触、黏膜感染等都可造成传染。

成本低

有人将生物武器形容为“廉价原子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1969年联合国化学生物战专家组统计的数 据,以当时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xs

使用方法简单

难以防治生物战剂可通过气溶胶、牲畜、植物、信件等多种不同形式释放传播,只要把100公斤的炭疽芽孢经飞机、航弹、鼠携带等方式散播在一个大城市,就会危及300万市民的生命。投放带菌的昆虫、动物还易与当地原有种类相混,不易发现。

受影响因素复杂

有限性生物武器易受气象、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烈日、雨雪、大风均能影响生物武器作用的发挥。此外,生物武器使用时难以控制,使用不当可危及使用者本身。

5发展现状
编辑

生物武器是各种武器中面积效应最大的武器.自用于战争以来,给人类带来了恐怖性灾难。1925年,在国际联盟主持的日内瓦裁军大会上,有关国家签署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的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1972年 4月10日签订的《禁止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 ,1975年3月26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该公约。中国曾是生物武器的受害国之一,中 国坚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的主张,奉行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的政策,并反对扩散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

国际上,从1979年4月苏联斯威尔德洛副斯克市的微生物与病毒研究基地发生的炭疽泄漏事件,造成1000多人死亡及很多人中毒的情况看军事大国始终没有停止生物战剂的研制和发展。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易制造和走私,因此生物战剂的威胁不仅未消除,反而在不断增长。

6发展趋势
编辑

未来生物武器的发展,主要取决于高技术战争的需求和高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武器的研制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发展趋势有一下几个方面。

生物化学战剂

生物化学战剂是各种高级生物活性的生物化学物质,如小分子量的生物毒素、细菌蛋白质素和肽类生物调 节剂等。这种战剂的毒性高于现有的化学战剂100-1000倍,并难于检测和核查。这类生物化学战剂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很可能成为未来生物战剂系列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制基因武器

针对人类基因的差异,可能制造出专门攻击某个民族、某个种族、某种身高、某种特征的特殊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的研究是人类自己为自己掘的坟墓。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核武器对人类的危险要大得多。核武器灭绝人类尚需一定的爆炸当量,而基因武器灭绝人类则完全没有量的要求,只要有1个人感染了某种超级病毒或细菌,他可能会在没发现之前传染给更多人,或者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最终灭绝整个人类。此外, 它不需要导弹和轰炸机运载,一个间谍拿着一个瓶子就可以了。甚至一个国家遭到基因武器攻击多年,这个国家还没有发觉,或者发觉后也不能判断是来自哪个方向的攻击。

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

是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某些人的设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一些致病的细菌或病毒中接入 能对抗普通疫苗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注入一些致病基因,培养出杀伤危害极大的战剂,将其放入施放装置中,就构成了基因武器。

由于基因武器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施放手段多,杀伤力大,持续时间长,难防难治,可能产生不可制服的致病微生物,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国外有人将基因武器成为“世界末日武器”。

正如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克里顿所说“如果你想用一颗原子弹毁灭人类, 这绝非易事,但通过基因工程就变的轻而易举。”研究基因武器是人类的死亡游戏,所有关注人类命运和前途的人都应大声呼吁国际社会在死亡之路上停下愚蠢的脚步

技术

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将成为进行生物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提高气溶胶的发生率、稳定性、感染力和控制气溶胶粒度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肉毒素生物武器

肉毒毒素作为生物武器并非新鲜事。美国、前苏联和伊拉克均曾研究将毒素用作生物武器,但因无法用于导弹等热兵器上而放弃。日本奥姆真理教和“基地”组织据报亦曾作类似研究,但因技术不足而告吹。 肉毒毒素早年一般用作治疗偏头痛或运动创伤,这几年开始应用到抗衰老美容范畴,“Botox”则是当中最为人知的商品化名称。然而由于毒性剧烈,全球只有8家公司获准生产,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亦实施严格监管。

不过2006年,俄罗斯出现一些声称来自车臣、由非正式渠道生产的廉价毒素。美国情报官员及安全专家遍查东欧、中东和亚洲,相信有大量毒素山寨厂运作,并透过网上出售。专家担心这些厂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新武器来源。

7致命危害
编辑

生物武器有极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能造成大批人、畜受染发病,并且多数可以互相传染。受染面积广,大量使用时可达几百或几千平方公里。危害作用持久,炭疽杆菌芽胞在适应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之久。带菌昆虫、动物在存活期间,均能使人、畜受染发病,对人、畜造成长期危害。但生物战剂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使用上受到限制。日光、风雨、气温均可影响其存活时间和效力。采取周密的防护措施,也能大大减少它的作用。

8防护措施
编辑

生物武器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前方和后方、军队和居民、人员和牲畜都可能受到袭击,发病后又可能互相传播。因此在组织防护时,要做到军队、地方结合,军民兼顾;军队与防化、工程等有关勤务部门密切配合。

主要防护措施是:

1.做好经常性的防疫工作。如进行防疫、防护的宣传教育,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贯彻各种防疫制度,有计划地接种各种疫苗等。

2.组织观察、侦察和检验,及时发现敌生物武器袭击。各种观察哨均兼有观察生物武器袭击的任务,发现袭击征象,及时通知部队进行一般防护。专业防护人员进行现场侦察,采集标本进行检验,确定生物战剂种类,通报部队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并从政治上揭露敌人。

3.做好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发现敌人进行袭击,接到防护指令后,立即戴上或防菌口罩,扎紧裤脚、袖口,上衣塞入裤腰,颈部围上毛巾,战斗情况允许时,可进入工事,减少受染。受染后要抓紧时间,利用个人消毒包擦拭暴露的皮肤;利用战斗间隙,到进行,消灭服装、武器和车辆上的生物战剂;服用预防药物,补充接种疫苗,并定期接受医学观察。

生物武器气溶胶主要是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因此,保护好呼吸道非常重要。防护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带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的式样很多,但主要由滤毒罐和面罩两部分组成。滤毒罐包括装填层和滤烟层。装填层内装防毒炭,用于吸附毒剂蒸汽,但对气溶胶作用很小。滤烟层是用棉纤维、石棉纤维,或超细玻璃纤维等做的滤烟纸制成的。为了增加过滤效果,滤烟纸折叠成数十折,它的作用是过滤放射性尘埃、生物战剂和化学毒剂气溶胶,滤效可达99.99%以上。

使用防护口罩

例如使用那种用过氯乙烯超细纤维制成的防护口罩。这种口罩对气溶胶滤效在99.9%以上。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防毒面具或特殊型的防护口罩,也可采用容易得到的材料制造简便的呼吸道防护用具,例如脱脂棉口罩、毛巾口罩、三角巾口罩、棉纱口罩以及防尘口罩等。此外,还需要保护好皮肤,以防有害微生物通过皮肤侵入身体。通常采用的办法有穿隔绝式防毒衣或防疫衣以及戴防护眼镜等。

4.对污染区要及时标示范围,监视疫情,控制人员通行。发 动广大军民对工事、住房、仓库和交通要道,进行消毒、杀虫和灭鼠。

5.加强疫区管理,控制传染病向外传播。发现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人时,要尽快封锁疫区,组织好检疫工作,检疫时间根据传染病潜伏期确定。传染病人原则上应就地隔离治疗,不作远距离后送,以防传播。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生物武器的危害,在可能发生生物战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预防针。对于清除生物战剂来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1.烈火烧煮。

烈火烧煮是消灭生物战剂最彻底的办法之一。

2.药液浸喷。

药液浸喷是对付生物战剂的主要办法之一。喷洒药液可利用农用喷药机械或飞机等。用做杀灭微生物的浸喷药物主要有漂白粉、三合二、优氯净(二氯异氰尿酸钠)、氯胺、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对于施放的战剂微生物,由于它们可能附在一些物品上,既不能烧,又不能煮,也不能浸、不能喷,对付的办法就是用烟雾熏杀。此外,皂水擦洗和阳光照射以及泥土掩埋等也是可以采用的办法。

9战争应用
编辑

一战中,德军最早进行生物武器研制,制造了一批生物武器。一战中,德军间谍携带了生物战剂,秘 密地赶到英、法联军的骡马集中地,在骡马饲料中撒入生物武器:马鼻疽杆菌,使几千匹骡马得病而死亡,影响了英、法联军的军事活动。德军开创了生物战先例。

一战后,英国建立了生化武器研究基地,拟订了生物战计划。二战后英国加快了生化武器研制,设计、制造了一种生物炸弹,并秘密地进行了试验。英国原计划让重型轰炸机携带生物炸弹,对德国大城市进行生物炸弹袭击。幸亏盟军反攻顺利,德国大城市一个个落入盟军手里,避免了一场生化武器大屠杀灾难。

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上实施细菌战,对中国人民犯下屡屡罪行。

朝鲜战争中,美军的“毒虫部队”来到朝鲜战场。朝鲜战争的首次细菌战发生于1950年12月,为掩护美军撤退,在平壤、江原道、黄海道等地区撒播了天花病毒。从1952年起,美军加大细菌战力度。同年1月28日,美军战机在中、朝阵地后方,撒播带有传染病细菌的毒虫。其后,美军又在铁原地区、平康地区、北汉江地区撒播大量苍蝇、蚊子、跳蚤、蜘蛛、蚱蜢等带有传染病细菌的昆虫,毒害中、朝军民。

美军不仅在朝鲜战场上进行细菌战,美军战机一再侵犯中国领空,侵入中国东北丹东、抚顺、凤城等地区撒播带细菌的昆虫,毒害中国人民。幸亏当地军民及时采取措施,未造成灾难。

美军在朝鲜战场及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的细菌战剂有16种,能传染多种传染病。美军进行细菌战中大量使用生物炸弹:四格弹,弹体内有四格,分别装入不同的带菌昆虫。美军进行细菌战引起中朝人民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愤慨,纷纷举行游行、集会,声讨美军细菌战罪行,细菌和细菌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施鹤群)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11张)
1/1

参考资料
1.  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  .Wikipedia [引用日期2012-12-11] .
2.  格鲁伊纳岛  .维基百科-格鲁伊纳岛 [引用日期2013-12-27] .

词条标签:
战争 , 国防 , 国际禁用武器 , 细菌武器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7%89%A9%E6%AD%A6%E5%99%A8

生物武器[编辑]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WMD world map.svg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标志 (依次为放射性、感染性、毒性标志)

种类

生物武器 化学武器 核武器 放射性武器

国家

巴基斯坦 巴西 波兰 保加利亚 缅甸 墨西哥 美国 法国 德国 南非 利比亚 罗马尼亚 荷兰 加拿大 叙利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国 朝鲜 沙特阿拉伯 日本 瑞典 伊拉克 伊朗 以色列 哈萨克 印度 英国 乌克兰 阿尔巴尼亚 阿尔及利亚 阿根廷 澳洲 俄罗斯

散布

化学武器扩散 核武器扩散 导弹技术

条约

相关条约列表

维基百科图书 书籍 分类 分类
查 论 编


美国 E120 生物(细菌)炸弹


美国 E120 生物(细菌)炸弹剖面图

生物武器,亦称细菌武器,所谓生物(细菌)战剂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牲畜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克制。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等的弹头和航空布撒箱、喷雾器、气溶胶发生器、装载媒介物(鼠、摇蚊、蜱等)的容器等。用生物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目录  [隐藏]

1 历史
2 种类
3 参见
4 外部链接

历史[编辑]

在人类战争史上,细菌武器的使用由来已久。最早使用细菌武器文献记载是公元前1200年,赫梯人将病死人尸体抛到敌方土地上。1349年,蒙古人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法城(Kaffa)时,由于城坚难摧,攻城部队又受到由中国向西蔓延的鼠疫大流行的袭击,他们便把鼠疫死者的尸体从城外抛到城内,结果使保卫卡法城的许多士兵和居民染上鼠疫,不得不弃城西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皇军也在中国东北的平房地区建成满洲第731部队的基地,用中国人进行活人细菌战实验,籍此发展出生物武器用于侵华战争及其他战线。

在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事件中,包含武器级炭疽粉剂的邮件最先抵达美国传媒公司,导致罗伯特·史蒂文斯因肺炭疽丧生。

随着微生物学和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被发现,可能成为生物战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人类利用微生物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研究的成果,运用基因重组技术界限遗传物质重组,定向控制和改变微生物的性状,从而有可能产生新的致命力更强的生物战剂。(例如将炭疽芽孢杆菌的毒力质粒拼接到蜡样芽孢杆菌的质粒上,吞噬了重组质粒的蜡样芽孢杆菌就有可能拥有等同于炭疽的致病力、抵抗力及蜡样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从而增加战时诊治的难度)

当今生物武器虽已被国际明令禁止,但不可否认的是,生物武器不论是在性能上还是威慑力上都具有着核武器和化学武器所不能比拟的一些优点,因此不能无视某些国家铤而走险,秘密进行研究开发的可能性。

目前被怀疑拥有生物武器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以色列、英国、北朝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等。

种类[编辑]

生物武器的核心为生物战剂。根据传染性、病原体种类等区分方法可将生物战剂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

(1)按战术效果区分:

致死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上的生物战剂,例如:天花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类鼻疽假单孢菌和鹦鹉热衣原体。

失能性战剂:指致死率在10%以下的生物战剂,例如:贝纳氏立克次体(Q热)、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土拉弗朗西斯杆菌(土拉杆菌病/野兔热)与布鲁氏杆菌(布氏杆菌病)。

(2)按病原微生物形态与病理区分*:

细菌类战剂:主要有炭疽芽孢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氏杆菌、土拉弗朗西斯杆菌、猪布鲁氏杆菌等。

病毒类战剂:主要有天花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尼亚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真菌类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立克次体类战剂: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立氏立克次体(落基山斑疹伤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

衣原体类战剂:目前所发现的具有实际军用价值的衣原体类战剂仅有鹦鹉热衣原体。

毒素原被视为生物战剂,现已将其划入化学战剂的范畴。

(3)按作战对象区分:

反人员战剂:以人类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炭疽芽孢杆菌、天花病毒、贝纳氏立克次体等。

反畜牧业战剂:以牲畜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非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新城疫病毒等。

反农业战剂:以农作物为主要对象的战剂,例如:稻瘟杆菌、苛养木杆菌、致病疫霉等。

参见[编辑]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
化学武器
七三一细菌部队
1984年罗杰尼希教生物恐怖攻击

外部链接[编辑]

生物武器·联合国裁军事务

分类:生物武器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03:59。
http://baike.baidu.com/view/54197.htm?fr=aladdin

生化武器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生化武器(Biochemical Weapon)旧称细菌武器。是指以细菌、病毒、毒素等使人、动物、植物致病或死亡的物质材料制成的武器。作为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至今仍然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目录

1简介
‥发展历程
‥化学毒性发展趋势

2特点
‥帀经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
‥鈀潺性毒剂
‥栀身中毒性毒剂
‥刺激性毒剂
‥失能性毒剂

3形态和病理

4应用

5传播途径

6传播手段

7炭疽武器

8病毒

9法律限制

10影响及预测

1简介
编辑


生化武器旧称细菌武器。生化武器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达到杀伤敌人的武器,它包括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生物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它的杀伤破坏作用靠的是生物战剂。生物武器的施放装置包括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和航空布撒器、喷雾器等。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生物战剂是构成生物武器杀伤威力的决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进入机体(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导致破坏机体功能、发病甚至死亡。它还能大面积毁坏植物和农作物等。由于它伤害太严重,性质极其恶劣,所以已被定为禁用武器。

发展历程

生物武器是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美国 E120 生物(细菌)炸弹
美国 E120 生物(细菌)炸弹

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研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20世纪初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细菌,如炭疽杆菌、马鼻疽杆菌和鼠疫杆菌等。生产规模很小,施放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潜入敌方,用装在小瓶中的细菌培养物秘密污染水源、食物或饲料。

从30年代开始,研制生物武器的国家增多,主要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施放方式改为用飞机施放带菌媒介物,包括带菌的跳蚤、虱子、老鼠、羽毛甚至食品,攻击范围扩大。

臭名昭著的731部队就是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建立的生物武器研制机构之一,日军使用细菌武器杀害了大量中国军民。德国主要研究鼠疫杆菌、霍乱弧菌、落基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黄热病毒等战剂和细菌悬气机喷洒装置。美国于1941年成立生物战委员会,进行空气生物学实验研究。英国于1940年建立生物武器研究室,曾在格瑞纳德岛上用小型航弹和炮弹施放炭疽胞菌。加拿大也研究过肉毒毒素的大规模 生产方法,并用飞机进行过喷洒试验,以测试其致病作用。

70年代末

生物武器进一步发展,出现病毒武器、毒素武器等。生物战剂种类增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和毒素。剂型除液体外,还有冻干的粉剂。施放方式以产生气溶胶为主。除用飞机抛洒、投弹以外,还可用火箭、导弹发射生物弹头。杀伤范围扩大到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美国的生物武器研制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美国 E120 生物(细菌)炸弹剖面图
美国 E120 生物(细菌)炸弹剖面图

80年代以后

系统研制生物武器是微生物学和武器制造技术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开始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可以大量制取生物战剂,使用方式也由简单的人工撒布逐步发展为利用远距离投射工具进行规模撒布。随着基因工程其他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遗传工程、脱氧核糖核酸(DNA)重组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调控、构建和改造微生物及毒素,研究和发展新的生物武器,其中备受注目的是基因武器。

化学毒性发展趋势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签署,并没有使一些国家停止研制生物武器,只是更加隐蔽。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当前和今后的生物武器研究的重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毒素类战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毒素是由细菌、微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生物体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这类战剂又称生物化学战剂,其毒性比现有化学战剂高出100~1000倍,并难于检测和核查。2012年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已解决毒素战剂的批量生产、稳定(不易失去活性或改变性状)和如何才容易被人体吸收(中毒)等技术难题,毒素作为战剂的可能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是运用分子遗传学方法研究和改造各种生物战剂。通过基因重组,使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中接人能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使感染者难以治愈;或者在一些非致病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战剂。例如,在相中接人炭疽病基因,将眼镜蛇毒液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等。

三、是研究提高生物战剂杀伤效应的技术。施放方法对生物战剂的杀伤效果影响很大。研究表明,以气溶胶形式施放生物战刘是使用生物武器的主要手段。一些国家很重视提高气溶胶的发生率、稳定性、感染力及控制气溶胶粒度的研究。

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

四、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发展新型生物战剂。生物战剂已经从由自然界筛选致病微生物与毒素发展到利用DNA重组与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构建新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的阶段。

生物武器的发展将特别重视用遗传工程对微生物和其他单细胞按设计要求进行DNA重组,然后转入受体细胞中克隆表达,以获得新的定向生物战剂。利用基因调控方法改造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基因,提高其毒性。利用蛋白质工程对天然蛋白质及多败毒素进行修饰改造使之成为具有毒性的毒素。通过DNA重组转入受体细胞表达生产毒素,解决生物毒素的高密度、大容量培养和病毒的大量生产问题。在发酵工程中应用固相培养、连续培养、高密度培养和中空纤维技术,大幅度提高细菌与病毒的培养效率,以缩小生放规模。利用多肽合成与纯化技术,使小分子的多肽毒素(如芋螺毒素)能通过多成进行生产。

2特点
编辑

化学武器的特点是杀伤途径多,毒剂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

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

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持续时间长,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其缺点是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较大。

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黑死病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黑死病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黑死病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病毒,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

神经性毒剂

这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剧毒有机磷酸酯类毒剂,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 V类神经毒是指-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糜烂性毒剂

这是能引起皮肤起泡糜烂的一类毒剂,让人缓慢痛苦地腐烂死去,没有特效药,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窒息性毒剂

这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等。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在几分钟内由于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全身中毒性毒剂

这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氢等。氢氰酸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难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刺激性毒剂

这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失能性毒剂

这是一类暂时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丧失战斗力的化学毒剂。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二苯基羟乙酸-3-奎宁环酯)。该毒剂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头痛幻觉、思维减慢、反应呆痴等。

3形态和病理
编辑

1、细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等。
2、病毒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天花病毒等。
3、立克次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流行性班疹伤寒立克次体、Q热立克次体等。
4、衣原体类生物战剂。主要有鸟疫衣原体。
5、毒素类生物战剂。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6、真菌类生物战剂。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

4应用
编辑

在人类战争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为攻击手段的记载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鞑靼人进攻克里米亚战争中利用鼠疫攻进法卡城。原来鞑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们把死者的尸体抛进法卡城里,结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终于放弃了法卡城。18世纪英国侵略军在加拿大用赠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办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战而败,也是殖民统治者可耻的记录。

销毁的武器
销毁的武器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大规模使用毒气。当时战场出现了有利于德军的风向,德军打开了早已在前沿阵地屯集的装满氯气的钢瓶,一人多高的黄绿色烟云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军一阵大乱,阵线迅速崩溃,跟在烟云后面的德军未遭任何抵抗,一举突破英法联军防线。这次攻击,英法守军共中毒15000人,德军亦有数千人中毒。毒气攻击的显赫战果引起了交战各国的极大重视。从此,一些国家竞相研制化学武器,并开始了化学武器与防化器材之间的角逐。1939年,德国首先研制出新毒剂沙林,1944年又合成出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剂。1953年,英国研制出维埃克斯毒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统称神经性毒剂,这类毒剂毒性高、稳定性强,是目前为止各国化学武器的主要战剂。在军用毒剂发展的同时,使用毒剂的方法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有毒剂炮弹、炸弹和用于飞机布毒的布撒器,还有用于近战的毒烟罐和毒剂手榴弹。二战中,苏联研制出可发射氢氰酸毒剂“卡秋莎”火箭炮,美国研制出M-34型沙林集束弹。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2000余次,染毒地区遍及19个省区。在朝鲜战争中,双方均未使用化学武器,但由于政治需要而互相指责。在战争中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历来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早在1899年,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就通过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为惟一目的的投射物宣言》;1925年6月,有45个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再次通过了《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然而,化学武器的发展历史证明,国际公约并没有能够限制这种武器的发展,更没有能限制它在战争中的使用。化学武器成了一种禁而不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生物武器,由于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细菌作为战剂,早期它的名字便被称为细菌武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战剂早已超出了细菌的范畴。生物武器的首次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大量研制生物武器是在30年代确立了免疫学和微生物学之后。1936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哈尔滨组建细菌研究部队,并于1939-1942年先后在中国多处投掷细菌弹。后来,志愿军将当时在朝鲜发生的传染病归咎于美国军队在战争中使用过生物武器,后来经正是是由于水土不服产生,由于政治需要而大肆宣传。其实当时美军还没有使用的能力。国际公认的生物战剂有潜在性生物战剂和标准生物战剂两大类。作为生物战剂至少有6类23种病原微生物及毒素。这些生物战剂的使用方式也已发展成以气溶胶形式大规模撒布。在现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面积效应最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1架战略轰炸机使用不同武器对无防护人群进行袭击,其杀伤面积是:100万吨当量核武器为300平方公里;15吨神经性化学毒剂为60平方公里;10吨生物战剂可达10万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格鲁尼亚岛试验了1颗炭疽杆菌炸弹,至今该岛仍不能住人。生物武器的罪恶,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极端愤慨。1972年联合国签订了禁止试制、生产和储存并销毁细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国际公约。但是少数发达国家从来就没有放弃生物战的准备,只不过是更加隐蔽罢了。由于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更容易制造和走私,因此,它对整个人类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冷战后更增大了。

5传播途径
编辑

空气

最令人感到恐慌的是通过空气

城市供水系统

流程如下:

水源→主要管道→分支→家庭用水→人体

食物供应

流程如下:

土地→粮食→各种食物→人体

6传播手段
编辑

通过炸弹或导弹将化学或生物制剂传播到一个很广的区域。

利用作物喷洒机或其他飞机在城市上空喷洒毒剂。

由驶过城市的汽车或卡车沿繁华地段的街道喷洒毒雾。

在人群聚集区域(如地铁、体育场所或会议中心)释放小型炸弹或毒气罐。

7炭疽武器
编辑

炭疽——炭疽是一种细菌,但它具有生命力很强的孢子结构。如果这种孢子或细菌进入肺部,会不断繁殖并产生致命毒素。

美国纽约在911事件以后,接着又发生不明人士以邮递方式展开生化武器恐怖活动,所使用之生化武器为地球上匿迹多年的炭疽菌(Bacillus anthracis);炭疽菌所引起的疾病称炭疽病(anthrax)。

1997年,前苏俄Sverdlovsk地区军事单位,曾发生炭疽菌芽孢气雾外泄意外,导致68人死亡。911事件以后,许多医学及相关杂志、学术刊物争相报道炭疽菌。根据传统文献过去仅针对猴子、羊毛拣选工及兽皮处理工所作的研究显示,只有在数千个炭疽菌孢子进入肺部深处时,才会感染吸入型炭疽热。但此次恐怖份子所使用者为经过加工精炼之炭疽菌芽孢,以粉末状之粉剂剂型处理邮件,经穿透信封的小缝隙进入信件内,收信人或邮务人员在不知情状况下,开启此封含有炭疽菌芽孢的信函,或信封打开后,炭疽菌芽孢成气胶(aerosol)飞扬散布于空气中,如此不知不觉的暴露于炭疽菌中,由呼吸或接触而进入人体。

此次恐怖份子所散发之炭疽菌芽孢不但纯度及浓度极高,致命力极高,且制成之粉末亦极精细,能形成气雾,悬浮在空气中飘散,令人防不胜防,杯弓蛇影,更引起社会大众普遍之恐慌

8病毒
编辑

天花

天花是一种病毒。在二十世纪被疫苗控制住之前,它一直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天花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根除,但令人担心的是恐怖份子可能会散布新的变种。

炭疽不同,天花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高传染性。它的传播和致人死亡的速度都极快。在感染这种病毒的人中,高达40%的人会在两周左右死亡,并且针对这种疾病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疫苗是主要的防护措施,但只有在感染之前接种疫苗才有效。

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杆菌可产生肉毒杆菌毒素;此毒素只需极少的剂量就能致人死命(少到十亿分之一克)。该毒素会抑制神经细胞中促使肌肉收缩的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导致肌肉麻痹。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凭借汤姆·克兰西所著的两本小说,埃博拉病毒成了人们最熟悉的生物战争制剂之一。这种病毒能在一周左右使感染者死亡,并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9法律限制
编辑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但一旦被战争狂人利用,也会毁灭人类。国际社会必须对生化武器进行限制。1992年9月,草案由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经过长达20多年的艰苦谈判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定稿,并于1992年11月30日由第47届联大一致通过,1997年4月29日生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所有缔约国应在2007年4月29日之前销毁其拥有的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信息;保证不把除莠剂、防暴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等。条约中还规定由设在海牙的一个机构经常进行核实。这一机构包括一个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会议、一个由41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和一个技术秘书处。

10影响及预测
编辑

当前生化武器对军事领域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正呈现出一些新动向,需要认真研究和密切关注。

一、生化武器发展将进一步加剧军事领域的竞争。生化武器的角逐是当今各国军事竞争的一个重要部分,生化作战能力的强弱,对于在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权有着特殊影响。一方面,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尽管生化武器用于战争的可能性下降,但由于生化武器的物质基础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给军队带来的威胁也客观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高度重视生化袭击防护,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军事对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生化武器领域已成为军事争夺的新制高点。美俄英等军事强国加紧制订规划,不断增加投入,加大研制力度,使生化武器的发展速度加快。其中,美、俄、英等国将发展基因武器、可控制性传染病手段作为军事技术开发的重中之重,并已取得一定优势。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马里兰州设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后投资了近百亿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体染色体合成。2000年,美英联合宣布绘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英称基因武器最迟不会晚于2010年问世。俄罗斯开发出一种能抵御16种不同解毒药的细菌。

二、生化武器履约困难将阻碍军控领域的有效合作。当前,国际军控组织禁止生化武器的履约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国际军控组织与核查手段的发展,滞后于生化武器研制技术的发展和扩散。少数国家置国际《公约》于不顾,擅自研制和秘密生产生化武器,引起"骨牌效应",使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非缔约国家发展生化武器更是无法控制。新一轮军备竞赛加剧,特别是美国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使原有维护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不复存在,导致一些国家发展先进的生化武器以求自保。霸权主义国家在生化武器履约上执行双重标准,并把生化武器履约作为发动战争的幌子和推行新军事战略的手段。

三、生化安全环境恶化对国家安全将构成直接威胁。尽管一些新型传染性疾病的生化背景还有待于研究和查证,但其灾难性的后果和生化武器扩散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生化安全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向。特别是愈演愈烈的生化恐怖直接危及国家安全。2012年来世界上有200多个恐怖组织,分布范围广,组织严密,大多具备化学攻击能力,少数具备生物攻击能力,并尝试开发新型生化技术手段。这迫使一些国家将应对生化威胁作为安全战略重点。

四、生化技术发展失衡将使安全预防更加困难。当前世界生化武器攻防技术发展严重失衡,对很多新型生化武器没有防御手段;即便研制出新型病毒的国家,在短期内也研制不出防御这种病毒攻击的疫苗。各国生化技术的差距也在增大。美英等国的生化武器特别是基因武器技术已遥遥领先。生化技术领先的国家利用生化优势研制对付其它国家的生化武器,使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潜在安全危机。个别国家专题研究所谓《中国人的基因组》问题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7张)
1/1

词条标签: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化学科学自然科学 武器
转一个真假不知的古代生物战例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021041/

恶魔的“圣经”——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瘟疫
枫林灿
来自: 枫林灿 2007-09-28 20:50:49
恶魔的“圣经”——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瘟疫


1345年,在黑海之滨富饶的克里米亚半岛,有谣传说,一股正在东方肆虐的瘟疫正在到处蔓延。但是,当时更让人胆战心惊的不是传说中的瘟疫,而是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蒙古人已经打到欧洲边缘。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卡法城就是意大利商人建立起来的设防城市,而蒙古人已经兵临城下。


  这场战争的起因不过是一群意大利商人与当地的穆斯林居民在街头发生了争执。这场小范围的冲突骤然升级,穆斯林于是向挥戈西进的蒙古人寻求救兵。正欲征服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蒙古王子,借此机会毫不犹豫地发兵,将这群意大利商人和东罗马帝国的守军团团围困在卡法城墙之内。

  卡法坚固的城防和守军的顽强抵抗,使驰骋纵横的蒙古大军也一时难以攻克,围困整整持续了一年。这时传说中的恐怖瘟疫开始在蒙古军队里爆发。士兵们纷纷倒下,蒙古军阵营里再也听不到那种剽悍狂野的喊杀声。面对部下空前的疲软状态,蒙古王子被迫决定终止围困。


  卡法城的守军并不知道蒙古军营中发生了什么,他们只是很奇怪,为什么一向攻势凌厉的蒙古人会忽然变得沉静了,有好些天都不见进攻了呢?难道说蒙古人久攻不下已经放弃了?还是说他们在积蓄新的能量,准备发起更强势的进攻?在纷纷的猜测中,已经筋疲力尽的卡法守军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日子。

  然而,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卡法守军吃惊地发现,蒙古人又在城下摆开了攻城的阵势。而且这一次,他们似乎改变了战术,不再使用云梯,也不再无谓地让成千上万的士兵蚁附城墙强攻,而是在城墙外架起了一排排三人多高的巨大的木质抛石机。他们要向城里发射炮弹!卡法守军战战兢兢地等待着,不知道即将降临到头顶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随着蒙古王子一声令下,无数致命的新式投射弹向卡法城飞来。刹那间,卡法守军一个个全都惊呆了。上帝啊,那些炮弹……全都是人!

  卡法守军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一具具被瘟疫感染、正在腐烂的士兵尸体就已被猛然抛入空中,飞进卡法城内。卡法城就这样堆满了死尸。

  不久,这些对卡法守军来说不知如何处理的腐尸就开始污染空气,毒化水源。人们终于明白了蒙古军的用意,因为卡法城里也开始爆发那种令人恐怖的瘟疫——黑死病。患这种病的患者开始时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继而发热、谵妄、昏迷,皮肤广泛出血,身长恶疮,呼吸衰竭;快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就纷纷死亡,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这种可怕的疾病因而得名“黑死病”。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就是鼠疫,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烈性传染病。不到几天,城墙内的卡法人便纷纷丧命,城里街道边上到处是身上长满恶疮、黑斑的死尸,卡法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侥幸活下来的人一个个蒙着黑纱,惶惶然地逃向城外。

  卡法城中的意大利商人就这样踏上了逃亡之路。他们上了帆船,准备返回意大利老家。然而,这些人哪里知道,与他们随行的还有传播黑死病的罪魁祸首——老鼠和跳蚤。被跳蚤传染的老鼠爬上泊船缆绳,藏进货舱,随着帆船驶向地中海。


  意大利商人的船队还在海上的时候,卡法城被黑死病笼罩的消息已经传遍四方,欧洲一下子变得人心惶惶。船队长途跋涉回到意大利,但没有人同意他们靠岸,因为船行驶在海面上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感染了致命的病菌,水手们正纷纷死去。


  1347年10月,这批商人最终抵达了西西里的墨西拿港。惊恐不安的港口负责人对船只进行了隔离,可惜为时已晚。就在第一根泊船缆绳连接到岸上时,老鼠已经率先登陆,简短的停靠已足以使黑死病登陆欧洲。


  从卡法城里逃出来的,当然不只意大利商人这一批船,他们停靠的港口也不止一个两个。因此,逃亡者很快把黑死病带到了整个欧洲,不仅欧洲大陆,连英伦三岛和北非国家也都无一幸免。欧洲历史上开始了最骇人听闻的恐怖的灾难。1348年的欧洲人口过剩,灾难不断。战争、农业歉收、饥荒和其他流行病的爆发已使孱弱的欧洲举步维艰,新的瘟疫恰逢此时登门造访。在短短的两年内,黑死病就把欧洲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送入地狱,2000多万人消失。


  众所周知,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是与教会的统治联系在一起的,而黑死病带来的大毁灭成了历史的转折点。这次大毁灭使欧洲人口骤降,变得满目疮痍、面目全非。许多幸存下来的人因此对旧制度质疑,对传统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因此有人说,正是黑死病的流行,客观上摧毁了旧有社会体系,使欧洲迎来了文艺复兴的黎明。也许这是事实,不过,即便这场恐怖灾难过了一百多年之后,劫后余生者背负着深重的苦难,还仍然难以走出灾难的阴霾,其代价之惨痛令人不胜唏嘘。甚至即使在今天,你依然能从幼儿园孩子们所唱的歌谣中感受到那股迷漫的恐怖气息:“一圈圈玫瑰花开,花束装满口袋。阿嚏,阿嚏,我们全都死去……”
生物武器的特点之一,就是特别便宜。

这个便宜不是指研制的费用便宜,研究制造的费用绝对是很贵很贵很贵的。

这个便宜是按照效费比来算的,反正是很便宜很便宜的了,平均到每个杀伤的人身上,比子弹炮弹之类的便宜很多。
版版可以抓重点列提纲的讲下。。。。一下子贴那么多出来,俺的小心肝哟!看不下去啊!
生物武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增殖吧。。其他武器用了多少就是多少。。。生物武器,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投下一点,可以成万倍的增殖。。。
Ephesus 发表于 2014-8-14 19:56
生物武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增殖吧。。其他武器用了多少就是多少。。。生物武器,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投下一 ...
这个是细菌/病毒/生物的与生俱来的生物学特征
卡扎菲已宣布利比亚放弃核武器(日本、南非之后的第三个宣布放弃核武的国家),并对国家进行改革,并转变其所谓的“反美”立场倒向西方,其本人并顺利被处决。



这段好喜感,卡大佐的智商真的跟猪一样。。。。。
wanweqian 发表于 2014-8-14 20:32
卡扎菲已宣布利比亚放弃核武器(日本、南非之后的第三个宣布放弃核武的国家),并对国家进行改革,并转变其 ...
乌克兰也放弃了核武器
pretty 发表于 2014-8-14 20:40
乌克兰也放弃了核武器
明确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除了南非其他都比较悲剧。好吧,其实南非也没比放弃前好。。。

pretty 发表于 2014-8-14 20:40
乌克兰也放弃了核武器


核武器是小事,转变自己的立场,取悦美国,就以为美国能放过他,简直幼稚的可笑。。。。。


保持自己的立场跟老美玩到底,没准还能得一善终,就是最后还是被美国人打,也能拉几个垫背的。。。


pretty 发表于 2014-8-14 20:40
乌克兰也放弃了核武器


核武器是小事,转变自己的立场,取悦美国,就以为美国能放过他,简直幼稚的可笑。。。。。


保持自己的立场跟老美玩到底,没准还能得一善终,就是最后还是被美国人打,也能拉几个垫背的。。。

明朝时期北京附近大规模鼠疫,怀疑可能就是后金的生物战
H8N10好好研究研究,部署到日本。威力巨大
Ephesus 发表于 2014-8-14 19:56
生物武器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增殖吧。。其他武器用了多少就是多少。。。生物武器,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投下一 ...
人类会变异的,你真以为细菌武器是无敌的?实际上只有化学武器和高爆炸弹是无敌的,核弹的辐射也会使人类变异。基因突变出新物种。
棱曼,代号GD, 有机磷四兄弟。苏军标准毒气,纳粹科学家发明,被苏军利用。阿富汗战争大显神威,无数的村庄直接被屠平。不亚于蒙古军队的威力。
Sholef_155SPG 发表于 2014-8-14 21:27
人类会变异的,你真以为细菌武器是无敌的?实际上只有化学武器和高爆炸弹是无敌的,核弹的辐射也会使人类 ...
化学毒剂变异,请看越南战争橙剂撒播区的孩子。。。
生物武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越穷的国家效果越好。

原因很简单:越穷的国家公共卫生越不发达,医学技术越落后,民众科学知识越不普及,经济卫生资源越差,效果也越恐怖,远远超越了普通武器的代差效果,带来的心理震撼,士气低落效果也越强。甚至无法抵抗,只能任人屠杀。

富国公共卫生事业,医学技术发达,能够很快做出反应,加强生物防护,动用各种资源隔离,研发特异性药物治疗,有财力物资资源及时扑灭灾难。
我觉得q热挺合适台湾的,死人不多,传染性有那么强,还可以让人长时间丧失行动能力,真是为台湾量身打造的啊!
生物武器的另一个独有的特点/特色,就是使用容易/方便,取证困难。

使用容易就不解释了,这类武器一般体积小,投放方式多种多样,而且方式隐蔽,最最重要的是,取证抓获极其困难,俗话说抓贼抓赃,抓奸抓双,可是生物疾病自然界广泛存在,平时又偶有散发,使用后证据很快消失,认定极其困难。

到目前确认的也只有731而已,而且是战后清算。

很多时候,你怀疑,你认定,你肯定,你甚至都接近能确定,但是你不能说出来,没法说出来,不敢说出来,没有证据说出来。
http://www.edu.cn/20030821/3089676.shtml

您当前的位置: HomePage >> 中国教育 >> 华夏论坛 >> 焦点在线 >>  

非典和生化武器

左石

  
“非典”爆发后,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进行了大肆宣扬和恶意炒做,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轻率断言,“非典”的病源地是中国广东。其实,中国广东只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非典”病例的地方。正像我们在下面引用的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稍微有传染病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最早发病地并不一定是病源地。例如爱滋病最早是出现在美国,但是病源地在非洲。”

尤其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台湾的一些政客也跟着美国攻击中国,向WHO告状,吕秀莲还向外暗示,“非典”是大陆秘密研制的生化武器外泄。

但是,恶人自有狠人磨。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院士卡雷辛柯夫前些天声称,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生化武器,极可能是从美国的实验室里流出来。

卡雷辛柯夫院士认为,由于非典型肺炎是麻疹病毒与流行腮腺炎两种病毒的混合种,而这种混合病毒只有在实验室里才可以做出来,在天然环境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由此他认定非典型肺炎是从实验室流出来的一种生化武器。

卡雷辛柯夫院士提出的证据如下:

1、最早对SARS大肆宣扬和恶意炒做的是零死亡率的是美国和台湾.尤其是早早的就抛出一篇似乎早已准备好的评论。里面未卜先知的提到了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神秘的病毒,并且轻率的断言,病源地是中国广东。稍微有传染病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最早发病地并不一定是病源地。例如爱滋病最早是出现在美国,但是病源地在非洲。这种不负责任的轻率断言,显是一种转移视线的栽赃伎俩。

2、在评论抛出不到一两天的时间美国就找到了病源体。美国在生化方面可能是比中国先进,但是比较诡异的是,如果评论里关于中国封锁消息,不与国际合作的指责是真的话,美国是怎样取得病源标本的呢?要知道美国没有一个死亡病历,而且发病的只有几个疑似的病人。显然在病源样本不充分的情况下,美国取得这样快而且准确的进展是很奇怪的事情。

3、最奇怪的一点是美国和台湾的零死亡率。按照台湾的卫生状况和人员流动情况,台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绝对应该高过新加坡和加拿大.美国目前有100多病例,就算美国护理条件比香港好,在没有治疗药物的情况下,按照4%-5%的死亡率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台湾和美国可能早就备有密而不宣的解药.

4、台湾对待SARS的态度也很奇怪.台湾的气候和卫生环境一直是各种传染病比较容易爆发流行的地方,像最近比较出名的就有口蹄疫,出血热,腸病毒等等,虽然台湾每次也都是用同样的手段栽赃给中国,但是每次都因为怕影响商业和旅游业,台湾每次也都是采用封锁消息,隐瞒数据的消音处理。但是这次却有本质的不同,在只有一两个病历且尚无一人死亡的情况就大肆宣扬,向WHO告状,吕锈镰还因为做贼心虚向外暗示大陆是秘密研制的生化武器外泻,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台湾被列为了SARS的疫区,但是台湾却似乎并不在意。

5、香港的发病也具有遭受生物武器攻击的特征,病源地集中在一两个建筑物里,而且初期传染性非常强,几乎住在附近的人无一幸免。而到了后期传染性就逐渐减弱。广东在初期的时候也是这样,据说最初发病的人,传染性特别强,而且全部死亡,到了后期就逐渐减弱,死亡率也迅速降低。这显然是有人在某个建筑物里投毒的结果,初期病毒体非常集中,所以危害就大的多,到了后期,由于病毒体密度的减少,危害也就迅速降低。

6、从这次SARS事件的爆发时间和结果及影响也可以看出谁是元凶。SARS爆发的时间恰好在美国要发动侵伊战争之前,这样一来即可以打击中国的经济,防止资金因为战争的原因都跑到中国来,又可以移中国的注意力,以免在美国战局不利的时候中国趁机统一台湾。台湾有可以借这个机会取消刚刚两岸开始的三通,又可以打击到前进中国的台商的信心,三还可以借机撒泼打滚摸黑中国,四可以向WHO告状以求浑水摸鱼加入WHO。五可以打击香港,离间香港和中国的关系。总之怎么推演都是对大陆不利,对台湾和美国有利。而且选择生物攻击可以不着痕迹,中国很难查出证据,只能吃哑吧亏。

卡雷辛柯夫院士认为,但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而且台湾和美国表演的太过了,反倒画蛇添足,漏出了马脚。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初步认定是美国提供了生物武器给台湾,然后让台湾特工先后在广东、香港、北京等各大城市投毒。

这篇文章发表后,美国政府大为紧张,赶紧发表声明,反驳卡雷辛柯夫院士的观点。

但令人可惜的是,美国历来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可以肆无忌惮、毫不脸红地进行欺骗和说谎的国家。在生化武器上尤其如此。

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历史学家斯蒂芬·恩迪科特和爱德华·哈格曼出版了一本新的著作,题为《美国与生物战:来自冷战初期的秘密》。这是迄今为止证明美国使用了生物武器的最有说服力的尝试。英国一家报纸发表评论说,在美国指责伊拉克研究生物武器的时候,需要提请人们注意美国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的耻辱的过去。美国人偷偷赦免了二战期间在中国俘虏身上做生物战剂试验的日本战争罪犯,而且利用他们的试验结果研制美国自己的生物武器。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使用了这些武器。目击者说,美国飞机投下一些奇怪的东西,包括豆杆、羽毛、装有昆虫的纸盒子、腐烂的鱼、臭肉、青蛙等。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承认,他们投下了带有瘟疫病毒的跳蚤和带有毒素的火鸡毛。已经发现有人因流行病、炭疽和脑膜炎突然死亡。瘟疫曾在中国东北流行。负责调查的国际科学委员会得出结论:美国在中国和朝鲜使用了生物武器。

香港《南华早报》1999年和2000年连续披露,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美军曾经在南越14%的领土投放7500万升叫做“橙剂”的脱叶剂,此外还在其他除草剂中发现作用持久的剧毒二恶英。三十年之后,曾经覆盖着高大树木和浓密热带植物的地方,到处长着齐腰高的“美国草”。这是一种干燥易碎的灌木丛,甚至不能用来做家畜和大多数野生动物的饲料。越南全国至少60万人由于接触这类东西的残留物而患上了重病。特别是那些曾在这块受毒剂污染的土地上战斗和生活的人们的孩子们,仍然在为美国的化学战付出代价。死胎和流产猛增三倍。大批畸形儿童或者生有巨大的头颅和棍棒似的脚,或者患脑积水,或者先天性瘫痪、失明、聋哑、肢体残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注定活不了太久。

在这次“非典”疫情中,美国也许真是无辜的,但是,就是在上述证据确凿的事实面前,美国政府至今也不肯承认使用过化学武器,美国对卡雷辛柯夫院士的反驳声明,如何让世人相信呢?


   华夏论坛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Copyright(c) 1994-2014 CERNIC,CERNET 京ICP备05078770 文网文[2008]228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