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死队、特攻队和战争的虚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24:15
1. 敢死队
敢死队是指战争中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不怕死的人组成的战斗队。最早这个词来自军队,形容为了实现己方的作战意图或达到已方的作战目的,专门组建的一支不怕死的人组成的队伍,也称“送死队”、“送命队”。后来,“敢死队”这个词被广泛应用,意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一帮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而《三国志·董袭传》记载“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当时,秦国有陷队之士,后来三国吕布有陷阵营。敢死队之类的编制,早在商周时代已经存在,如《吕氏春秋·简选》和《尉缭子·武议》中都有记载。但是当时尚未采取“陷阵”的纵队突击战术,“死士”们多聚集在中军,以保护国君或将帅的安全,随同方阵进攻。像春秋“韩原之战”时,秦穆公被晋军围困,有赖“推锋争死”的岐下三百野人奋勇突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战国时期的敢死队以“陷阵”或“陷队”为名,显然是以执行冲锋陷阵的任务为主,如孙膑所言:“纂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但也包括攀城、突围等危险战斗。此外较为多见的是“先登”,即在攻城中率先攀登,这与冲锋陷阵一样都是最危险艰苦的战斗;如《六韬》卷3《龙韬·厉军》:“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攻城先登,陷阵却敌。”因此这两种作战任务在当时的历史著作中往往并列称为“先登陷阵(陈)“。

敢死队是用兵当中最为惊险的一招,乃是战术上奇袭,破击对手阵势,以求变化之道。但是,敢死队的使用只能是局部的,战术性的,并且要有”正兵“,即大部队主力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效果。指望敢死队一己之力扭转战略战役态势,自古以来未闻此道。

2. 特攻队
特别攻击队主要分为:海上特别攻击队、空中特别攻击队,及其他之特别攻击队等类别。在德国战败前夕,纳粹也组织了人民冲锋队一类的组织,作为最后的挣扎。

海上特攻
   本土决战防卫
      震洋特攻队(震洋):海上敢死队
      回天特攻队:海上敢死队
      海龙特攻队(海龙):海上敢死队
      Marule特工队(四式肉薄攻击艇):海上敢死队
   二战特别攻击潜舰
      蛟龙特攻队(蛟竜):海面下突击舰队
      第10特攻战队(第10特攻戦队):以蛟龙潜水艇编成之潜水艇舰队

空中特攻
      金鵄队:221空在1944年12月于吕宋岛组织的对B-24轰炸机特攻队
      天雷特别攻击队:未实战。

   本土决战防卫
      神风特攻队:空中敢死队
      神雷特攻队(樱花特攻队):空中敢死队、有人诱导爆击战
      震天制空队(震天制空队):空对空特别攻击队,1944年(昭和19年)11月7日组成

   空降特攻
      莱特湾之战中,有高砂义勇队组织的“薰空挺队”。

陆上特攻
   1945年4月12日山下奉文命令坦克第10连队第5中队组织对M4坦克的特攻,17日在丹羽治一准尉指挥下用九七式和九五式各一辆装上炸药攻击M4,炸毁的4辆残骸挡住了道路使司令部能够撤离。另外冲绳战役有铁血勤皇队的出现。

3. 特攻队与敢死队战术的根本区别
特别攻击队在二战末期不仅仅限于大家熟悉的”神风特攻队“这个类别。从空中到海上,再到陆地,到处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之举。从战争道德上讲,这是困兽犹斗,徒劳残害性命。从战争法则上看,也是无效的行为。自古以来,兵法上的先登之士是执行先锋任务或者在关键节点扭转战局,也就是说,敢死队的使用离不开正兵的主导作用,它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节点起到一定作用,实现”质变“的疏导器,或者是导火索。《孙子兵法》曾提出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就是表达这个意思。单纯依靠敢死队或者是特攻队要挽回败局,从未有过胜利的先例。

《李卫公问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个命题。它说:“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它并且把虚实同奇正联系起来,说:“奇正者,所以致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所以,如果以奇兵来对应敌人的实兵,那么就只有失败的结果了。就像现代特种部队的使用上,没有谁会拿它去打堂堂之阵。1. 敢死队
敢死队是指战争中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不怕死的人组成的战斗队。最早这个词来自军队,形容为了实现己方的作战意图或达到已方的作战目的,专门组建的一支不怕死的人组成的队伍,也称“送死队”、“送命队”。后来,“敢死队”这个词被广泛应用,意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一帮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而《三国志·董袭传》记载“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当时,秦国有陷队之士,后来三国吕布有陷阵营。敢死队之类的编制,早在商周时代已经存在,如《吕氏春秋·简选》和《尉缭子·武议》中都有记载。但是当时尚未采取“陷阵”的纵队突击战术,“死士”们多聚集在中军,以保护国君或将帅的安全,随同方阵进攻。像春秋“韩原之战”时,秦穆公被晋军围困,有赖“推锋争死”的岐下三百野人奋勇突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战国时期的敢死队以“陷阵”或“陷队”为名,显然是以执行冲锋陷阵的任务为主,如孙膑所言:“纂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但也包括攀城、突围等危险战斗。此外较为多见的是“先登”,即在攻城中率先攀登,这与冲锋陷阵一样都是最危险艰苦的战斗;如《六韬》卷3《龙韬·厉军》:“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攻城先登,陷阵却敌。”因此这两种作战任务在当时的历史著作中往往并列称为“先登陷阵(陈)“。

敢死队是用兵当中最为惊险的一招,乃是战术上奇袭,破击对手阵势,以求变化之道。但是,敢死队的使用只能是局部的,战术性的,并且要有”正兵“,即大部队主力的配合才能发挥其效果。指望敢死队一己之力扭转战略战役态势,自古以来未闻此道。

2. 特攻队
特别攻击队主要分为:海上特别攻击队、空中特别攻击队,及其他之特别攻击队等类别。在德国战败前夕,纳粹也组织了人民冲锋队一类的组织,作为最后的挣扎。

海上特攻
   本土决战防卫
      震洋特攻队(震洋):海上敢死队
      回天特攻队:海上敢死队
      海龙特攻队(海龙):海上敢死队
      Marule特工队(四式肉薄攻击艇):海上敢死队
   二战特别攻击潜舰
      蛟龙特攻队(蛟竜):海面下突击舰队
      第10特攻战队(第10特攻戦队):以蛟龙潜水艇编成之潜水艇舰队

空中特攻
      金鵄队:221空在1944年12月于吕宋岛组织的对B-24轰炸机特攻队
      天雷特别攻击队:未实战。

   本土决战防卫
      神风特攻队:空中敢死队
      神雷特攻队(樱花特攻队):空中敢死队、有人诱导爆击战
      震天制空队(震天制空队):空对空特别攻击队,1944年(昭和19年)11月7日组成

   空降特攻
      莱特湾之战中,有高砂义勇队组织的“薰空挺队”。

陆上特攻
   1945年4月12日山下奉文命令坦克第10连队第5中队组织对M4坦克的特攻,17日在丹羽治一准尉指挥下用九七式和九五式各一辆装上炸药攻击M4,炸毁的4辆残骸挡住了道路使司令部能够撤离。另外冲绳战役有铁血勤皇队的出现。

3. 特攻队与敢死队战术的根本区别
特别攻击队在二战末期不仅仅限于大家熟悉的”神风特攻队“这个类别。从空中到海上,再到陆地,到处是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疯狂之举。从战争道德上讲,这是困兽犹斗,徒劳残害性命。从战争法则上看,也是无效的行为。自古以来,兵法上的先登之士是执行先锋任务或者在关键节点扭转战局,也就是说,敢死队的使用离不开正兵的主导作用,它只是在某些特殊的时间和空间节点起到一定作用,实现”质变“的疏导器,或者是导火索。《孙子兵法》曾提出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就是表达这个意思。单纯依靠敢死队或者是特攻队要挽回败局,从未有过胜利的先例。

《李卫公问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个命题。它说:“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它并且把虚实同奇正联系起来,说:“奇正者,所以致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所以,如果以奇兵来对应敌人的实兵,那么就只有失败的结果了。就像现代特种部队的使用上,没有谁会拿它去打堂堂之阵。
好吧,楼主你赢了,我愣是没看明白你想说点啥
好吧,楼主你赢了,我愣是没看明白你想说点啥
白话就是敢死队是被逼急了才用的,有没有用就不一定了。
个人以为孙子说的“可胜在敌,不可胜在己”更是打大仗的方针。
楼主想说敢死队和特工队是战术层面上的,战略没搞对,统统白搭,是吧
先登、陷阵,之类的精锐奇兵,在封建军队及之前的军队里,存在感还是有的;(封建军队基本上伤亡5%就崩溃了,需要在某些节点上使用精锐承受更大的伤亡来实现战术意图)

至于现代军队,真正的正规职业军随便来出一只都能实现“先登、陷阵”之类的战术需求和伤亡承受能力(现代军队基本都可以承受30%的伤亡,少数精锐甚至在伤亡90%时仍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所以对敢死队基本无需求了)。
楼主没说清,实际上"永远的0"中一句台词很清楚的说明两者的不同.
特攻的成功必然是死亡.
而敢死队则不然.

为什么特攻是不合理,也不是正常的战术,即在于此.
敢死队有的属于奇,也有的属于正。
敢死是死中求活。
背水一战和玉碎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