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翻脸 中国采购苏-35或将彻底没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7:06:12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俄罗斯乌克兰这两个昔日的兄弟盟邦彻底翻脸成为仇人了。这个国际地缘政治的大变动大家都知道。
  但是对中国的一项直接影响,目前还相对鲜为人知。那就是已经拖延多年的中国采购苏-35项目,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最大难题——乌克兰不提供关键设备,俄罗斯无法造出苏-35。
  根据俄罗斯军工专家的统计,目前俄进口乌克兰军工配件约占整体产品的14%左右,但有几类配套产品,如苏-30、苏-34、苏-35等系列战机的液压控制和自动化供油系统60%由乌克兰供应,更令俄罗斯人窝火的是,俄罗斯直升机、舰船动力、战车动力等约45%来自乌克兰。
  这个问题并非杜撰,而是已经直接惊动了普京。因为乌克兰不提供关键配套设备,俄罗斯不但不能造出向中国出口的苏-35,自己造给自己用的新苏-35战机也成了问题。这可是危及俄罗斯国防的大事件。但是这势必仍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按俄罗斯航空系统“大总管”波戈相的表态,整个配套工程将在两年之内启动,计划将对乌克兰配件的依赖度减少95%。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工程启动,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成品、部署出生产线,并且顺利投产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仍然是个未知数。
  俄罗斯的军工配套布局受制于苏联时代的各加盟共和国分工。当时很多重要的、甚至独门的军工产品配套生产企业乃至总装设计企业,被安排在了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加盟共和国。
  乌克兰作为苏联大家庭中的“老二”,诸多重工业企业布局于此,在苏联军工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苏联在大飞机、洲际导弹、大型舰艇、坦克上最具代表性的拳头产品的设计制造单位,相当一部分都留在乌克兰了。
  例如设计制造大型运输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制造航空发动机的进步设计局(中国出口的K8、L15教练机均使用这家设计局的发动机)、设计制造航天火箭的南方设计局、建造了苏联所有航母包括现今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的黑海造船厂、以及制造T-64、T-80系列“高端”主战坦克的莫洛佐夫设计局、马里舍夫工厂等等。
  还有更多的生产军工配件的配套工厂不太为人所知,但由于其产品在苏联军工体系中的独家性,更具有咽喉般的关键地位。例如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的西奇发动机联合企业几乎垄断了俄罗斯直升机企业的配套发动机。此外,俄罗斯有超过半数的导弹,其生产和维护也是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负责的。
  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分家已经23年了,俄罗斯的工业领域总体一步步衰落(你现在见过多少“Made in Russia”的工业制成品?),虽然最得到重视的军工产业在总体上尽力维持,但很多配套领域,俄罗斯一直无心也无力实现国产化。
  

  实际上,这一问题在中国欲新增进口伊尔-76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
  早在2004年初,中国就和俄罗斯洽商,希望购买34架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和4架基于伊尔-76机体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并很快于2005年9月签署了大笔订单合同。按合同约定,合同额约为15亿美元。应于2007年提供首批飞机,供货将于2012年结束。
  但是,尽管飞机的设计单位是位于俄罗斯的伊留申设计局。但飞机的总装企业却是现在地处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双方的扯皮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这一拖就是将近10年之久,在这一期间,中国空军一直无法得到订购的38架大飞机中的任何一架。
  和今天一样,俄罗斯也曾试图在自己的其中一个飞机总装厂部署生产线,自行生产伊尔-76。但是由于中国的订单数不算太多,最后测算分摊到每架飞机身上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很不合算。而且中国方面也拒绝为俄罗斯新部署生产线支付任何成本,最终这一设想没有实现。
  最后作为2011年双方妥协的一个替代方案,从2013年6月到2015年,俄罗斯将陆续向中国空军提供10架二手伊尔-76MD。这是从俄空军机队里调出的10架现役伊尔-76MD,并经过翻新后交付中方。(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
  伊尔-76的采购案延宕了整整10年。而目前看来希望渺茫的苏-35的采购案拖延时间也不短。
  

  据俄方消息,2008年开始中国方面就表示了对苏-35的兴趣。但双方的采购条件一直谈不拢,中国方面最初表示只想要2架,这一看就是要运回去拆了作为研究样机用的。俄罗斯表示绝不同意少于48架(2个团),中国方面则还价到24架,一个团的装备数量。然后双方在这两个数字上僵持了整整5年。
  2013年,随着普京访华,双方签署了政治性的军工合作协议,而中国方面的考虑也有所变动,考虑到歼-20有可能延误服役的风险,以及歼-20正式形成战斗力之前,与美国、日本的F-22、F-35的战机隔代性能差距;为了弥补未来几年(大约是2016-2020年)的战斗力空缺,以及己方几个战机生产厂的产能限制,一度传出中国愿意订购多达72架,也就是3个团数量的苏-35。
  72架苏-35无疑是一笔大单,接下来双方就转入了关于价格的谈判。但是,乌克兰局势的突变,又使得这一拖延了6年的谈判几乎化为泡影了。现在看来,即使俄罗斯能在3-4年内自行解决配套问题,那时候也到了2018年,中国所想要苏-35替代填补的的歼-20战斗力空窗期都即将过去了。
  

  而且现在歼-20试飞非常顺利,很有可能在2016年就以不完全状态投入部队“先期试用”阶段。那么拖延10年的苏-35采购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以现在俄罗斯所能拿出的谈判筹码,也就只能剩下向中国供应中国相对最感兴趣的“三代半”发动机了。有分析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买苏-35就是买到这款配套的发动机,而且这也不过同样是“填补空窗期”“临时应急”“以防不测”的备份产品而已,中国自己原装配套的标准“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已经在深度研制中了。
  

  对这一事态的最终评价,笔者不想用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中国或将成为最大输家”调侃体,买不了这一临时替代性的苏-35,反而能进一步激发歼-20研制必须快马加鞭,必须成功的进度,这反而是好事。
  另外,以目前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苏霍伊得不到的部件、配件,中国也可以直接向乌克兰采购。而且,乌克兰的军工配套厂家在失去了俄罗斯这个大买家之后,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加凸显。正是中国“抄底”的好时机。
  像早在上个世纪末,中国就绕过俄罗斯,直接向乌克兰采购了一大批苏-27配套使用的R-27导弹。中国对外出口的K-8、L-15教练机,配用的也一直是乌克兰发动机(解放军自用的型号是国产发动机)。
  即使到现在,乌克兰也赶在克里米亚独立前的紧急时刻,向中国交付了最后一艘乌产的“野牛”气垫登陆艇,而中国也在俄乌彻底决裂之后表示继续履行与乌克兰签署的大宗农业合作协议。双方的信任程度还是较高的。
  

  而历史上唯一一次实质性阻挠中乌军工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却正是俄罗斯。
  中国在96式基础上设计的出口型号的主战坦克,都已经小批量交付智利军队,甚至已经出现在智利的国庆阅兵式上,最终却因俄罗斯的阻挠,惨遭退货的遗憾结局——
  因为中国的出口型主战坦克和俄罗斯一样,选用的也是乌克兰发动机。俄罗斯担心价廉物美的中国坦克会影响到自己T-90的出口生意,最终以大买家的身份勒令乌克兰不得向中国提供配套发动机,最终扼杀了中国的这笔大生意。而俄罗斯的T-90因此重新被智利列入候选名单。
  

  总之,一系列事件再次向中国人揭示了,一个大国的完整的军工产业,必须尽力维系自主和独立性。靠别人永远都有风险,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
  求人不如求己,这一浅显朴实的道理再次彰显无疑。
  凤凰新闻客户端评论员 阚大神
http://i.ifeng.com/news?aid=87020063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俄罗斯乌克兰这两个昔日的兄弟盟邦彻底翻脸成为仇人了。这个国际地缘政治的大变动大家都知道。
  但是对中国的一项直接影响,目前还相对鲜为人知。那就是已经拖延多年的中国采购苏-35项目,因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最大难题——乌克兰不提供关键设备,俄罗斯无法造出苏-35。
  根据俄罗斯军工专家的统计,目前俄进口乌克兰军工配件约占整体产品的14%左右,但有几类配套产品,如苏-30、苏-34、苏-35等系列战机的液压控制和自动化供油系统60%由乌克兰供应,更令俄罗斯人窝火的是,俄罗斯直升机、舰船动力、战车动力等约45%来自乌克兰。
  这个问题并非杜撰,而是已经直接惊动了普京。因为乌克兰不提供关键配套设备,俄罗斯不但不能造出向中国出口的苏-35,自己造给自己用的新苏-35战机也成了问题。这可是危及俄罗斯国防的大事件。但是这势必仍将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按俄罗斯航空系统“大总管”波戈相的表态,整个配套工程将在两年之内启动,计划将对乌克兰配件的依赖度减少95%。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工程启动,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成品、部署出生产线,并且顺利投产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仍然是个未知数。
  俄罗斯的军工配套布局受制于苏联时代的各加盟共和国分工。当时很多重要的、甚至独门的军工产品配套生产企业乃至总装设计企业,被安排在了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加盟共和国。
  乌克兰作为苏联大家庭中的“老二”,诸多重工业企业布局于此,在苏联军工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苏联在大飞机、洲际导弹、大型舰艇、坦克上最具代表性的拳头产品的设计制造单位,相当一部分都留在乌克兰了。
  例如设计制造大型运输机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制造航空发动机的进步设计局(中国出口的K8、L15教练机均使用这家设计局的发动机)、设计制造航天火箭的南方设计局、建造了苏联所有航母包括现今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的黑海造船厂、以及制造T-64、T-80系列“高端”主战坦克的莫洛佐夫设计局、马里舍夫工厂等等。
  还有更多的生产军工配件的配套工厂不太为人所知,但由于其产品在苏联军工体系中的独家性,更具有咽喉般的关键地位。例如位于乌克兰扎波罗热的西奇发动机联合企业几乎垄断了俄罗斯直升机企业的配套发动机。此外,俄罗斯有超过半数的导弹,其生产和维护也是乌克兰“南方设计局”负责的。
  苏联解体、各加盟共和国分家已经23年了,俄罗斯的工业领域总体一步步衰落(你现在见过多少“Made in Russia”的工业制成品?),虽然最得到重视的军工产业在总体上尽力维持,但很多配套领域,俄罗斯一直无心也无力实现国产化。
  

  实际上,这一问题在中国欲新增进口伊尔-76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
  早在2004年初,中国就和俄罗斯洽商,希望购买34架伊尔-76MD大型运输机和4架基于伊尔-76机体的伊尔-78空中加油机。并很快于2005年9月签署了大笔订单合同。按合同约定,合同额约为15亿美元。应于2007年提供首批飞机,供货将于2012年结束。
  但是,尽管飞机的设计单位是位于俄罗斯的伊留申设计局。但飞机的总装企业却是现在地处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飞机制造厂。双方的扯皮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这一拖就是将近10年之久,在这一期间,中国空军一直无法得到订购的38架大飞机中的任何一架。
  和今天一样,俄罗斯也曾试图在自己的其中一个飞机总装厂部署生产线,自行生产伊尔-76。但是由于中国的订单数不算太多,最后测算分摊到每架飞机身上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很不合算。而且中国方面也拒绝为俄罗斯新部署生产线支付任何成本,最终这一设想没有实现。
  最后作为2011年双方妥协的一个替代方案,从2013年6月到2015年,俄罗斯将陆续向中国空军提供10架二手伊尔-76MD。这是从俄空军机队里调出的10架现役伊尔-76MD,并经过翻新后交付中方。(俄空军共有220~270架伊尔-76飞机)
  伊尔-76的采购案延宕了整整10年。而目前看来希望渺茫的苏-35的采购案拖延时间也不短。
  

  据俄方消息,2008年开始中国方面就表示了对苏-35的兴趣。但双方的采购条件一直谈不拢,中国方面最初表示只想要2架,这一看就是要运回去拆了作为研究样机用的。俄罗斯表示绝不同意少于48架(2个团),中国方面则还价到24架,一个团的装备数量。然后双方在这两个数字上僵持了整整5年。
  2013年,随着普京访华,双方签署了政治性的军工合作协议,而中国方面的考虑也有所变动,考虑到歼-20有可能延误服役的风险,以及歼-20正式形成战斗力之前,与美国、日本的F-22、F-35的战机隔代性能差距;为了弥补未来几年(大约是2016-2020年)的战斗力空缺,以及己方几个战机生产厂的产能限制,一度传出中国愿意订购多达72架,也就是3个团数量的苏-35。
  72架苏-35无疑是一笔大单,接下来双方就转入了关于价格的谈判。但是,乌克兰局势的突变,又使得这一拖延了6年的谈判几乎化为泡影了。现在看来,即使俄罗斯能在3-4年内自行解决配套问题,那时候也到了2018年,中国所想要苏-35替代填补的的歼-20战斗力空窗期都即将过去了。
  

  而且现在歼-20试飞非常顺利,很有可能在2016年就以不完全状态投入部队“先期试用”阶段。那么拖延10年的苏-35采购还有什么意义呢?
  那么以现在俄罗斯所能拿出的谈判筹码,也就只能剩下向中国供应中国相对最感兴趣的“三代半”发动机了。有分析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买苏-35就是买到这款配套的发动机,而且这也不过同样是“填补空窗期”“临时应急”“以防不测”的备份产品而已,中国自己原装配套的标准“四代”战斗机发动机已经在深度研制中了。
  

  对这一事态的最终评价,笔者不想用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中国或将成为最大输家”调侃体,买不了这一临时替代性的苏-35,反而能进一步激发歼-20研制必须快马加鞭,必须成功的进度,这反而是好事。
  另外,以目前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立场,苏霍伊得不到的部件、配件,中国也可以直接向乌克兰采购。而且,乌克兰的军工配套厂家在失去了俄罗斯这个大买家之后,对中国的依赖性更加凸显。正是中国“抄底”的好时机。
  像早在上个世纪末,中国就绕过俄罗斯,直接向乌克兰采购了一大批苏-27配套使用的R-27导弹。中国对外出口的K-8、L-15教练机,配用的也一直是乌克兰发动机(解放军自用的型号是国产发动机)。
  即使到现在,乌克兰也赶在克里米亚独立前的紧急时刻,向中国交付了最后一艘乌产的“野牛”气垫登陆艇,而中国也在俄乌彻底决裂之后表示继续履行与乌克兰签署的大宗农业合作协议。双方的信任程度还是较高的。
  

  而历史上唯一一次实质性阻挠中乌军工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却正是俄罗斯。
  中国在96式基础上设计的出口型号的主战坦克,都已经小批量交付智利军队,甚至已经出现在智利的国庆阅兵式上,最终却因俄罗斯的阻挠,惨遭退货的遗憾结局——
  因为中国的出口型主战坦克和俄罗斯一样,选用的也是乌克兰发动机。俄罗斯担心价廉物美的中国坦克会影响到自己T-90的出口生意,最终以大买家的身份勒令乌克兰不得向中国提供配套发动机,最终扼杀了中国的这笔大生意。而俄罗斯的T-90因此重新被智利列入候选名单。
  

  总之,一系列事件再次向中国人揭示了,一个大国的完整的军工产业,必须尽力维系自主和独立性。靠别人永远都有风险,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
  求人不如求己,这一浅显朴实的道理再次彰显无疑。
  凤凰新闻客户端评论员 阚大神
http://i.ifeng.com/news?aid=87020063
俄乌翻脸 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俄乌翻脸 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输家体捞分贴,楼下注意保持队形。
俄乌翻脸 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没最大的书架不幸福!
俄乌翻脸,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买苏35没有希望了?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呢?
买不到算了!兔子自己的飞机肯定会超过大毛的!
打一开始就觉得俄罗斯不靠谱
认真的老百姓 发表于 2014-8-1 23:01
买苏35没有希望了?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呢?
其实这贴就是变相的买35党月经贴
买不到算了!兔子自己的飞机肯定会超过大毛的!
本来就没打算买过!
问题很现实 如果苏35延期交货,那么su35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其实我真不希望买苏35
没用,高层这种人会说,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我们一定要造出争气机!

俄乌翻脸 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大毛把二毛打下来岂不是啥都有了?
俄罗斯在被制裁的情况下,会不会转让al-41的技术,以赚取外汇呢?
俄乌翻脸 中国已成最大输家
又来了  su35快点买吧
天啊,我小时候就要买苏35了,每次都是将将将将将
感觉最近有股风再吹不买35了,难道俄粉察觉风声,提前替我们打预防针?
35粉终于可以找到一个体面的台阶下来了。
中国又成最大输家?过来围观下子。
青锋AA 发表于 2014-8-1 23:45
中国又成最大输家?过来围观下子。

你们这些人是不是都不看帖子啊?帖子上哪句话说中国是最大输家了 ,真有意思,说的是SU35不能按时交货,连帖子都看不完,就喷,有脑子么?
degreeiii 发表于 2014-8-1 23:26
俄乌翻脸 中国已成最大输家
又一个不看帖直接回复的
俄乌翻脸 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俄乌翻脸 中国必成最大输家
又一个不看帖直接回复的
其实我真的看完帖子了,你不要冤枉我。这表示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高层丶毛宣委的新借口如期而至
俄乌翻脸,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自己发力才是王道啊
相对而言,乌克兰是个不错的生意伙伴,给钱就行价格也实惠,不管总统亲俄还是亲西方,合同都在老老实实执行

毛子就是各种要挟,耍赖和小心眼。可惜兔子翅膀硬了,毛子黑兔子的机会也不多了
买不到35兔子会急?兔子也没明确表示一定要35,毛子自作多情,买它是为了政治需要和s-400,光35估计兔子看不上
俄乌翻脸 中国或成最大输家
wuyuzhuo 发表于 2014-8-1 23:11
问题很现实 如果苏35延期交货,那么su35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su35楼主什么时候买的?
跟队形……
鹅乌翻脸,中国「又」成为最大输家?
你想卖,还要看人家要不要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