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1894-1895———甲午战争史实展(勿忘国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9:05:27


照片拍摄信息:时间:8月16日地点:威海刘公岛天气:晴设备:5D3


多年以前这曾是我工作的地方,今年暑假带孩子来山东玩,特意选了威海刘公岛,一者故地重游,二者要给孩子好好讲讲那段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历史



风平浪静,如今刘公岛的旅游发展的不错,船也大了,也多了



快到了




鱼岛苍茫巨浪生,心潮浩荡更难平。硝烟漫卷当年事,血雨迷蒙噩梦情。将士捐躯沉海底,倭丑掠土霸东瀛。深仇国耻岂能忘,擦亮刀枪苦练兵。





海军某部大门



将军是在眺望着水师的归来吗?北洋水师已化作历史的烟云,中国人梦中都在眺望着自己一支强大舰队。希望我们的海军强大起来,保卫中华的海疆,不再受人肆意践踏,雪我百年国恨

抬眼望,


提督的塑像仍凝视着大海

他的眼中,将士们还在血战,

在黄海呜咽的怒涛中

挺起了血性与灵性铸就的魂魄!




万里波涛知为谁?百年铁甲英魂悲。

闭关锁国积贫弱,警钟长鸣忠魂碑。


长崎事件(专业网站了,不解释,不了解的自行百度)在日本当局的挑动下其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却因此被煽动起来。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当时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由此发狠:“一定要打胜‘定远’。”在军国主义思想蛊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国军舰“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李鸿章将北洋军舰送到日本修理本来就含有威慑的意图,却没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attachimg]3468280http://v.cnkok.com/images/ku.swf[/attachimg]

在摩天岭上500清军全部战死的情况下,日军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向前。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日本官兵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爬坡,直到爬上山顶后才发现炮台上已无一名活着的中国守军。



牡丹台战斗




左宝贵(1837—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城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长期寄居淮安河下(今楚州区河下),死后葬于淮安。左宝贵行伍出身。幼年家贫。父母早丧,孤无所依。后背井离乡,摆摊补鞋。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回礼,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宝贵翎顶辉煌为士卒先。或劝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宝贵曰: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之注目吾何惧乎!”卒不去翎顶。

正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 睨指挥”。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宝贵下城避,宝贵击以掌,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部下感奋,拚死抗御,予敌军以重大杀伤。正酣战间,忽一炮弹飞来,将我炮击碎,“铁贯宝贵肋下”。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趋视之,已洞矣。”“时犹能言,下城始陨。”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左宝贵牺牲后,清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建胜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后人有诗:屹屹孤城独难守,祖帮西望客军单。 大同江上中秋月,长照英雄血骨寒。



陈京莹(1863——1894.9.17),字则友,福建闽县人。光绪七年(1881年),天津水师学堂建成招生,陈京莹应考入选,成为第一届驾驶班学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事毕,奏保办理海军出力人员,陈京莹得保都司,赏戴花翎。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陈京莹“生平事亲孝,战时父母俱在,屡上家书,自告必死”。他在信中说:“大丈夫以殁于战场为幸,但恨尽忠不能尽孝耳。双亲老矣,勿因丧子感伤以重儿罪”。八月十八日,北洋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黄海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战。至下午3时30分左右,“致远”舰被击沉。接着,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舰又围攻“经远”,“经远”被划出阵外,势孤力单,中弹甚多,“船甫离群,火势陡发”。陈京莹协同御敌救火,毫不畏惧,表现极为出色,激战中,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先后壮烈牺牲,陈京莹接替指挥,不久也中炮阵亡,时年32岁。陈京莹牺牲后,“经远”被日舰击沉,舰上官兵仅16人获救,事闻,清廷以陈京莹死事惨烈,着从优议恤。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



日军攻陷了辽南金州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给金州古城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居住金州城西南隅的一户曲姓人家中有7名妇女,为了免遭日本畜生的侮辱,彰显民族气节,怀抱3个幼年的孩子毅然投入到自家菜园里的水井殉节。这七名妇女为曲王氏、曲迟氏、曲自当、曲如意、曲伢子和已嫁出去的孙曲氏、杨曲氏,三名幼儿为孙桂生、孙桂林和杨宝庆。这口水井被后人称之为“曲氏井”,虽然经过了100多年,但它仍在那里向世人静静的述说着这段悲怆的历史。甲午战争之后,曲氏井的井口被后人用大长青石条给遮盖上,菜园的园地里也被建上了房屋,但“曲氏井”的悲惨故事依旧时代相传。

曲氏井位于金州古城西南隅,也就是现在的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古城乙区48号楼的西侧,占地约500平方米,那口老井基本保持着原貌。



宋庆(1820~1902年),字祝三,清末将领。山东省蓬莱市泊子宋家村人。

1895年2月21日,宋庆与湘军统帅吴大瀓、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等发动第四次反攻海城。宋庆负责指挥毅军、铭军进攻大平山,以钳制由盖平北上援救海城的日军。毅军“迎炮以上,呼声动地,无不以一当十”。21日,宋庆派部将马玉昆等驰抵大平山,对占据大平山附近的日军发动进攻。激战4小时,“将大平山夺回”。次日,日军以小股来犯,被击退。23日,天降大雪,积雪深逾2尺。24日,日军分三路从大平山东、南、北三面扑来,并抢登大平山顶。在各山顶分设快炮数十尊,连环轰发,清军不屈,奋力抵抗,自卯至申,进行了一天的激战。战场上尸体“堆积成山,血流如注”。日军援军大至,将清军包围,宋庆下令且战且退。马玉昆率亲兵闯出重围,见宋庆仍在围中,便“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宋庆而出。其“战马三易,均被炮毙”,"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宋庆坐骑也被炮击,坠马“倾跌伤腰”。日军也伤亡惨重。


田庄台之役失利后,宋庆与诸将共议整军再战,力图收复失地,但清廷已决定议和,签订《马关条约》。宋庆反对和约,在致督办军务处电中表示“愿与天下精兵舍身报国”。中日甲午之役后,宋庆被革职留任。

光绪二十四年(1898)解除处分,保留豫军30营归宋庆统领,赐名“武卫左军”,驻旅顺。是年,俄国借旅顺屯驻海军,清廷许之,命宋庆移守山海关。俄官杜巴索福拜谒宋庆,愿以白金18万两买其营垒。宋庆正色拒之:“吾以故垒获资,是卖国也,吾不为。”尽拆营垒而去。



日军为夺取摩天岭,曾投入了左翼队的大部兵力。日军左翼队司令官大寺安纯驱使日军以密集的队形向山顶上爬,周家恩率军死力抵御,新右营官兵依托炮台上的简陋工事,以仅有的8门火炮和步枪顽强抗击,附近杨枫岭炮台的中国守军也频频发炮遥击,在友军的支援下,新右营官兵给日军重大杀伤,令其在山坡上遗尸累累。两次打退日军进攻后,守卫炮台的清军士兵也伤亡惨重,弹药也所剩无几,营官周家恩身中数弹,身负重伤。即使在这种危急关头,炮台上最后的守卫者们也没有丝毫退缩,周家恩以极大的毅力忍住伤痛,带领仅存的几十名士兵奋勇抗击爬到炮台上来的敌人。敌人三次爬上炮台来,弹药耗尽的清军官兵又以佩刀与日寇白刃相格,三度将日军击退。日军见清军弹药耗尽,便暂时放弃正面攻占炮台的企图,改以密集的海陆炮火覆盖炮台,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炮台上的最后的清军士兵也全数战死。周家恩腿部和腹部又中弹片,一腿残废,仆地不起,肠子突出腹外。为了不做敌人的俘虏,他便从西坡爬下炮台,以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往西南爬行了十余里,等爬到壁子村西北的山沟里时,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即使在此山河惨变之际,我中华军中也依然还有此等铁血壮士。

1.jpg (43.2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照片拍摄信息:时间:8月16日地点:威海刘公岛天气:晴设备:5D3


多年以前这曾是我工作的地方,今年暑假带孩子来山东玩,特意选了威海刘公岛,一者故地重游,二者要给孩子好好讲讲那段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历史

2.jpg (45.2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风平浪静,如今刘公岛的旅游发展的不错,船也大了,也多了

3.jpg (73.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快到了

4.jpg (58.9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鱼岛苍茫巨浪生,心潮浩荡更难平。硝烟漫卷当年事,血雨迷蒙噩梦情。将士捐躯沉海底,倭丑掠土霸东瀛。深仇国耻岂能忘,擦亮刀枪苦练兵。


5.jpg (74.9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海军某部大门

6.jpg (42.9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将军是在眺望着水师的归来吗?北洋水师已化作历史的烟云,中国人梦中都在眺望着自己一支强大舰队。希望我们的海军强大起来,保卫中华的海疆,不再受人肆意践踏,雪我百年国恨

抬眼望,

7.jpg (28.7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提督的塑像仍凝视着大海

他的眼中,将士们还在血战,

在黄海呜咽的怒涛中

挺起了血性与灵性铸就的魂魄!



8.jpg (83.9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万里波涛知为谁?百年铁甲英魂悲。

闭关锁国积贫弱,警钟长鸣忠魂碑。

9.jpg (66.5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10.jpg (46.9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11.jpg (102.7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长崎事件(专业网站了,不解释,不了解的自行百度)在日本当局的挑动下其民间的反华、仇华、排华的情绪却因此被煽动起来。日本朝野的军国主义思想越来越浓厚,当时深受刺激的日本海军由此发狠:“一定要打胜‘定远’。”在军国主义思想蛊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国军舰“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李鸿章将北洋军舰送到日本修理本来就含有威慑的意图,却没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

12.jpg (46.08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attachimg]3468280http://v.cnkok.com/images/ku.swf[/attachimg]

17.jpg (45.9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在摩天岭上500清军全部战死的情况下,日军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向前。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日本官兵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爬坡,直到爬上山顶后才发现炮台上已无一名活着的中国守军。


19.jpg (53.6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牡丹台战斗




左宝贵(1837—1894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城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长期寄居淮安河下(今楚州区河下),死后葬于淮安。左宝贵行伍出身。幼年家贫。父母早丧,孤无所依。后背井离乡,摆摊补鞋。为表示死守平壤决心,在战斗打响前,左宝贵“遵回礼,先期沐浴,誓临阵死节,会战期迫,宝贵翎顶辉煌为士卒先。或劝去翎顶,免为众矢之的,宝贵曰: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之注目吾何惧乎!”卒不去翎顶。

正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牡丹台失守,“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乃衣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 睨指挥”。营官杨某见城上危险,欲挽宝贵下城避,宝贵击以掌,并亲燃大炮向敌军轰击,先后“手发榴弹巨炮三十六颗”。部下感奋,拚死抗御,予敌军以重大杀伤。正酣战间,忽一炮弹飞来,将我炮击碎,“铁贯宝贵肋下”。宝贵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将士趋视之,已洞矣。”“时犹能言,下城始陨。”左宝贵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左宝贵牺牲后,清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建胜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后人有诗:屹屹孤城独难守,祖帮西望客军单。 大同江上中秋月,长照英雄血骨寒。

21.jpg (65.2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陈京莹(1863——1894.9.17),字则友,福建闽县人。光绪七年(1881年),天津水师学堂建成招生,陈京莹应考入选,成为第一届驾驶班学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李鸿章校阅北洋海军。事毕,奏保办理海军出力人员,陈京莹得保都司,赏戴花翎。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陈京莹“生平事亲孝,战时父母俱在,屡上家书,自告必死”。他在信中说:“大丈夫以殁于战场为幸,但恨尽忠不能尽孝耳。双亲老矣,勿因丧子感伤以重儿罪”。八月十八日,北洋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黄海海面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激战。至下午3时30分左右,“致远”舰被击沉。接着,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野”等四舰又围攻“经远”,“经远”被划出阵外,势孤力单,中弹甚多,“船甫离群,火势陡发”。陈京莹协同御敌救火,毫不畏惧,表现极为出色,激战中,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先后壮烈牺牲,陈京莹接替指挥,不久也中炮阵亡,时年32岁。陈京莹牺牲后,“经远”被日舰击沉,舰上官兵仅16人获救,事闻,清廷以陈京莹死事惨烈,着从优议恤。


22.jpg (74.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其后人多为仁人志士。

23.jpg (55.1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日军攻陷了辽南金州后,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给金州古城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居住金州城西南隅的一户曲姓人家中有7名妇女,为了免遭日本畜生的侮辱,彰显民族气节,怀抱3个幼年的孩子毅然投入到自家菜园里的水井殉节。这七名妇女为曲王氏、曲迟氏、曲自当、曲如意、曲伢子和已嫁出去的孙曲氏、杨曲氏,三名幼儿为孙桂生、孙桂林和杨宝庆。这口水井被后人称之为“曲氏井”,虽然经过了100多年,但它仍在那里向世人静静的述说着这段悲怆的历史。甲午战争之后,曲氏井的井口被后人用大长青石条给遮盖上,菜园的园地里也被建上了房屋,但“曲氏井”的悲惨故事依旧时代相传。

曲氏井位于金州古城西南隅,也就是现在的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古城乙区48号楼的西侧,占地约500平方米,那口老井基本保持着原貌。



宋庆(1820~1902年),字祝三,清末将领。山东省蓬莱市泊子宋家村人。

1895年2月21日,宋庆与湘军统帅吴大瀓、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等发动第四次反攻海城。宋庆负责指挥毅军、铭军进攻大平山,以钳制由盖平北上援救海城的日军。毅军“迎炮以上,呼声动地,无不以一当十”。21日,宋庆派部将马玉昆等驰抵大平山,对占据大平山附近的日军发动进攻。激战4小时,“将大平山夺回”。次日,日军以小股来犯,被击退。23日,天降大雪,积雪深逾2尺。24日,日军分三路从大平山东、南、北三面扑来,并抢登大平山顶。在各山顶分设快炮数十尊,连环轰发,清军不屈,奋力抵抗,自卯至申,进行了一天的激战。战场上尸体“堆积成山,血流如注”。日军援军大至,将清军包围,宋庆下令且战且退。马玉昆率亲兵闯出重围,见宋庆仍在围中,便“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宋庆而出。其“战马三易,均被炮毙”,"亲兵百人两次冲杀,仅剩二十余人"。宋庆坐骑也被炮击,坠马“倾跌伤腰”。日军也伤亡惨重。


田庄台之役失利后,宋庆与诸将共议整军再战,力图收复失地,但清廷已决定议和,签订《马关条约》。宋庆反对和约,在致督办军务处电中表示“愿与天下精兵舍身报国”。中日甲午之役后,宋庆被革职留任。

光绪二十四年(1898)解除处分,保留豫军30营归宋庆统领,赐名“武卫左军”,驻旅顺。是年,俄国借旅顺屯驻海军,清廷许之,命宋庆移守山海关。俄官杜巴索福拜谒宋庆,愿以白金18万两买其营垒。宋庆正色拒之:“吾以故垒获资,是卖国也,吾不为。”尽拆营垒而去。

25.jpg (84.6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27.jpg (57.9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7-30 11:21 上传


日军为夺取摩天岭,曾投入了左翼队的大部兵力。日军左翼队司令官大寺安纯驱使日军以密集的队形向山顶上爬,周家恩率军死力抵御,新右营官兵依托炮台上的简陋工事,以仅有的8门火炮和步枪顽强抗击,附近杨枫岭炮台的中国守军也频频发炮遥击,在友军的支援下,新右营官兵给日军重大杀伤,令其在山坡上遗尸累累。两次打退日军进攻后,守卫炮台的清军士兵也伤亡惨重,弹药也所剩无几,营官周家恩身中数弹,身负重伤。即使在这种危急关头,炮台上最后的守卫者们也没有丝毫退缩,周家恩以极大的毅力忍住伤痛,带领仅存的几十名士兵奋勇抗击爬到炮台上来的敌人。敌人三次爬上炮台来,弹药耗尽的清军官兵又以佩刀与日寇白刃相格,三度将日军击退。日军见清军弹药耗尽,便暂时放弃正面攻占炮台的企图,改以密集的海陆炮火覆盖炮台,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炮台上的最后的清军士兵也全数战死。周家恩腿部和腹部又中弹片,一腿残废,仆地不起,肠子突出腹外。为了不做敌人的俘虏,他便从西坡爬下炮台,以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往西南爬行了十余里,等爬到壁子村西北的山沟里时,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即使在此山河惨变之际,我中华军中也依然还有此等铁血壮士。

感觉只有两个方面,一个中国人方面:都会觉得赶紧杀到日本去报仇,另外一个日本人方面:只会觉得中国整天在宣扬报仇论,肯定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