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修饰过的历史是真实历史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0:50
用了整整13年时间,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智良完成了一本287页的纪实档案———《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第一次详细公布上海的149处慰安所旧址,以及与此相关的鲜为人知的历史。(6月8日《上海青年报》)
上海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地,也是日军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慰安妇体制最完整的代表,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一本书籍,详细介绍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实行慰安妇制度的真实情况。
没有记载,历史就将被逐渐遗忘。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正在被某些人别有用心、千方百计地抹杀。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证据都难寻觅之时,拿什么来为历史作证?是的,现在我们还有活的证据,那些经历痛苦遭受凌辱的老人,可一旦他们离去之后,何以为证?
有些历史是自然消逝的,比如见证者的亡故;有些历史是人为消逝的,比如散见于上海各处的慰安所———要不是苏智良的这本书,谁还会知道上海某个弄堂里的住所,曾经见证过历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智良发现的第一处慰安所,缘于他在日本看到的一本书,书中所考证的慰安所旧址,有不少是战时日本人自己记录的,国内已经没有资料记载。
历史就是这样,被有意无意地遗忘。而遗忘又似乎是具有选择性的,忘记的,往往是屈辱,是不光彩,是负面影响。它们原本客观存在,却少有记录。或者即便有记录,也少有人提及,被封存于脆薄发黄的纸页里。而那些存在的实证,像遗迹之类,又任其在风吹雨打中销蚀,甚至人为将其毁灭。
比如,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沈阳北大营,亚洲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京利济巷二号“慰安所”,这些记载着耻辱与不幸的遗迹,最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拆除。再比如,这几天引起争议的汉奸别墅的保护问题。将汉奸的别墅申报为文物是为汉奸树碑立传,是在历史的伤口撒了盐,甚至会对青年造成负面影响———这样的观点,或许足以说明为什么历史会被选择性地遗忘。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好坏正负之分,也不该承载其本不该承载的功用。所谓的价值观和导向,都是强加给历史的,不幸的是,它们往往能够决定历史的存亡。历史只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记录,不同的人,会对历史有不同看法,但是历史本身,不承担对错判断。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许多建筑已经成为危楼之时,波兰的许多民众也对要不要保留集中营争论不休。波兰的政府部门未等到争论结果分晓,毅然出资对其进行修缮和维护。显然,波兰政府的所作所为,不是对历史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将其完整保留。美国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至今未达成共识。在北方和南方城市里,各有不同的战争纪念馆。南方城市的战争纪念馆,丝毫不回避那些“落后”的“反派”人物和战争的不同观点。完整保存历史,只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充足的思考判断的依据。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理性。
我们有关于日本侵华的大历史,那些具体的数字、抽象的记录。我们本来也该有关于历史的“小叙述”,对慰安妇的不幸经历的记载,对慰安所地址的详细记录。但是,后者,却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很庆幸,苏智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翔实的史料。但是,我们不能永远依靠这种庆幸来保留历史。人为地将某些“负面”历史删除,或是选择性地遗忘,都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
作者:冯雪梅 来源: 燕赵都市报用了整整13年时间,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苏智良完成了一本287页的纪实档案———《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第一次详细公布上海的149处慰安所旧址,以及与此相关的鲜为人知的历史。(6月8日《上海青年报》)
上海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发源地,也是日军在东南亚地区建立慰安妇体制最完整的代表,但遗憾的是,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一本书籍,详细介绍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实行慰安妇制度的真实情况。
没有记载,历史就将被逐渐遗忘。日本侵华的那段历史,正在被某些人别有用心、千方百计地抹杀。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证据都难寻觅之时,拿什么来为历史作证?是的,现在我们还有活的证据,那些经历痛苦遭受凌辱的老人,可一旦他们离去之后,何以为证?
有些历史是自然消逝的,比如见证者的亡故;有些历史是人为消逝的,比如散见于上海各处的慰安所———要不是苏智良的这本书,谁还会知道上海某个弄堂里的住所,曾经见证过历史?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苏智良发现的第一处慰安所,缘于他在日本看到的一本书,书中所考证的慰安所旧址,有不少是战时日本人自己记录的,国内已经没有资料记载。
历史就是这样,被有意无意地遗忘。而遗忘又似乎是具有选择性的,忘记的,往往是屈辱,是不光彩,是负面影响。它们原本客观存在,却少有记录。或者即便有记录,也少有人提及,被封存于脆薄发黄的纸页里。而那些存在的实证,像遗迹之类,又任其在风吹雨打中销蚀,甚至人为将其毁灭。
比如,打响抗日第一枪的沈阳北大营,亚洲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京利济巷二号“慰安所”,这些记载着耻辱与不幸的遗迹,最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被拆除。再比如,这几天引起争议的汉奸别墅的保护问题。将汉奸的别墅申报为文物是为汉奸树碑立传,是在历史的伤口撒了盐,甚至会对青年造成负面影响———这样的观点,或许足以说明为什么历史会被选择性地遗忘。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好坏正负之分,也不该承载其本不该承载的功用。所谓的价值观和导向,都是强加给历史的,不幸的是,它们往往能够决定历史的存亡。历史只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记录,不同的人,会对历史有不同看法,但是历史本身,不承担对错判断。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许多建筑已经成为危楼之时,波兰的许多民众也对要不要保留集中营争论不休。波兰的政府部门未等到争论结果分晓,毅然出资对其进行修缮和维护。显然,波兰政府的所作所为,不是对历史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将其完整保留。美国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至今未达成共识。在北方和南方城市里,各有不同的战争纪念馆。南方城市的战争纪念馆,丝毫不回避那些“落后”的“反派”人物和战争的不同观点。完整保存历史,只是为了给后人留下充足的思考判断的依据。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理性。
我们有关于日本侵华的大历史,那些具体的数字、抽象的记录。我们本来也该有关于历史的“小叙述”,对慰安妇的不幸经历的记载,对慰安所地址的详细记录。但是,后者,却被选择性地遗忘了。
很庆幸,苏智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翔实的史料。但是,我们不能永远依靠这种庆幸来保留历史。人为地将某些“负面”历史删除,或是选择性地遗忘,都不是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
作者:冯雪梅 来源: 燕赵都市报
俺们的伤疤太多了,遗忘一些也正常。
在所有国家的历史上“真实”二字只是作为形容词而存在[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