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对越作战中的双方炮兵对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42:54
1979年中越两军的炮兵编成对比: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30火箭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共36门

解放军军属炮兵团:152加榴炮12门、122加农炮12门、85加农炮18门

解放军师属炮兵团:107/130火箭炮18门、122榴弹炮24门、85/76加农炮18门

步兵伴随火炮上,解放军团属炮兵连有100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9门;营属炮兵连有82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4门;连属炮班有60毫米迫击炮2门。在实战中,步兵连能得到团、营属迫击炮的远距离火力支援,82毫米无坐力炮多直接加强给步兵伴随攻击前进。

越军军区炮兵团,以二军区炮兵168团为例: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各12门

越军师属炮兵团:105/122榴弹炮、85加农炮各12门,122加农炮2门(有的师属炮兵团是37/57高射炮1个营)

步兵伴随火炮上,越军步兵连编制有60毫米迫击炮2门;步兵营编制有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60毫米迫击炮6门。在实战中,越军步兵排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1门、60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连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营可得到120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坐力炮各2-4门的加强。另外,越军将37、57毫米高炮平射使用,加上少量的57毫米战防炮,也作为团、营炮兵的支援火炮。

可以看出,在决定性的军、师炮火编成上,越军都远逊于中国军队。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出动预备炮兵2个地炮师(炮兵第1、4师)另1个团(炮兵第3师12团)、1个130毫米自行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连、3个高炮师(炮兵第65、70、72师)、队属炮兵38个地炮团、9个高炮团、29个高炮营和各军、师的团、营属炮兵分队,总计动用各种火炮9399门,其中随战斗发展出境作战的有82个炮兵营的4400多门炮。战斗中,根据战场情况将预备炮兵师与各参战部队的军、师、团属炮兵重组,形成众多的军、师、团级炮兵群,灵活机动地打击越军,支援前线作战。

在东线,高平方向越军346师只有1个炮兵团(炮兵188团,辖2个炮兵营,有105/122榴弹炮16门、85加农炮8门)及几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南、北集团第一轮参战的就有师属以上12个炮兵团,加上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形成了10:1以上的炮火优势;谅山方向越军第3师只有2个炮兵团和几个独立炮兵营,中国军队东集团则先后参战师属以上8个炮兵团,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了7个炮兵群,还有团、营属炮兵60个连,对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中国军队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近400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

在西线,整个越北二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另6个独立炮兵营,用于保障重点方向需要和配合二线防御机动纵深作战。其中布置在云南河口县当面红河东、西两岸的有2个炮兵团另2个独立炮兵营,布置在云南金平县当面莱州地区的只有2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仅13军编成的炮兵群就有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加上14军炮兵群的师属以上5个炮兵团,对当面越军形成了7:1的炮火优势。在进攻柑塘地区的战斗中,13军就集中了军、师7个炮兵群的258门火炮,加上团、营属82毫米以上火炮共计564门,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而当面越军只有1个炮兵团加2个高炮营,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炮火。

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参战师属以上有48个炮兵团,越军只有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炮火上形成了中国军队对越军5:1以上的优势,战役全局上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压着越军在打。

实战中,中国军队以远程炮兵和军、师、团、营、连为单位进行炮兵编成部署,纵深梯次配置,集中与分散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重点集中打击与伴随火炮打击相结合,以全面支援步兵进攻。远程炮火支援,以军、师、团属大口径重炮实施,其中榴弹炮弹道弯曲,用于压制越军表面阵地和摧毁越军工事;加农炮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用于消灭越军坦克、暗堡、工事和火力点;107毫米/130毫米火箭炮用于对8-1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大面积密集性杀伤,可覆盖越军表面阵地。近程炮火支援,以团、营、连属小口径火炮实施,其中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以消灭较远处敌隐蔽工事和反斜面火力点;82无坐力炮既可以反坦克,也可以直瞄打击敌火力点;40火箭筒可以近距离直射摧毁敌坦克、暗堡和机枪火力点;火焰喷射器则用于支援步兵消灭坑道、暗堡、山洞中的越军。

中国军队炮兵还实施过漂亮的“斩首行动”。在高平战场,42军126师缴获了一份越军作战地图,发现越军346师的前进指挥所位于弄乌一带,附近还有弹药库、粮库和迫击炮阵地。2月28日夜20时50分,126师炮兵群的2个榴弹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突然开火,集中射击弄乌地区的越军346师前进指挥所。然后各炮兵营转移火力,分别向越军弹药库、粮库和炮兵阵地猛烈射击。据3月1日上级通报:“28日夜,我炮火向敌射击时,敌向河内发电求救,惊呼:‘炮弹落在师前进指挥所的洞顶和洞口上……’”。3月1日夜23时05分,126师炮兵群2个榴弹营又以8发急速射对弄乌地区再行急袭射击。3月2日步兵搜山发现:弄乌越军师前进指挥所掩蔽部大部被炸毁,摧毁弹药库、粮库各1个,击毁无坐力炮、迫击炮各1门,越军弃尸70余具。

相较中国军队,越军炮兵明显弱小,因而在炮火运用上很是费了一番心思。针对越北地区山高林密,沟深路窄的特点,越军将炮兵阵地一般选在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凹地和小山包上, 利用丛林、浓雾、沟谷和射击死角进行掩护,阵地隐蔽靠前,多建发射阵地和预设阵地,分散用兵,梯次配置,事先标定主要防御方向的射击诸元和射击修正量,炮兵前观所与后方紧密协调,保证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都能得到及时的炮火支援。在多个炮兵团之间,越军还会事先进行战术协同。

在火炮布局和运用上,越军的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一般野战炮兵团的阵地正面是3-5公里,纵深约7公里,130毫米以上火炮距前沿阵地约10公里,122榴弹炮和107火箭炮距前沿阵地约3-5公里,85加农炮和37、57高炮继续靠前;独立炮兵营以连、排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多设阵地。炮兵连之间相隔1-3公里,一个阵地上一般布置2-4门火炮, 最多配置6门火炮,阵地中炮与炮间距为20-70米。实战中,越军炮兵阵地隐蔽分散,弹药储备充足,大小炮结合,曲射直射并用,按照事先标定的射击诸元实施远近交叉地炮火拦阻,同时根据炮兵前观所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弹着点。越军的野战炮兵机动良好,能逐段、逐点地实施火力支援和交替后撤。伴随火炮突出靠前,60迫击炮能运动到距前沿只有60米,82迫击炮距前沿也仅200多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伴随火炮的作用。特别是越军在分散阵地上配置的单炮和双炮,突然出手,游动狙击,对中国军队威胁很大。越军炮兵在抗美救国战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局部战斗中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进行了有效拦阻,并不是好对付的。1979年2月21日,越军二军区炮兵168团沿7号公路班甘一线隐蔽配置,在炮兵前观的有效引导下,突然开火狙击,以猛烈准确的炮火重创了已推进到班甘以西以北地区的14军42师124团、126团部队,杀伤中国军队200余人,使42师当日围歼班甘地区越军的企图化为泡影,打了一个漂亮仗。战后,越军炮兵168团被越南军方授予了集体二等功。  

从总的态势上看,越军的防御部署是前重后轻,一线火力最密集,是硬壳子。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中国军队步兵攻坚必然要遭受惨重的损失。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一到五次战役,每次中国军队进攻都只有少量炮火支援,只能用轻武器和血肉之躯强攻硬打,歼敌少而伤亡大,无数优秀的战士含恨疆场。而1979之战时的中国军队已是今非昔比,就是用铺天盖地的炮火砸开了越军的防御硬壳,压制了越军的炮火反击,打烂了越军的防御体系。在炮火向前延伸后,中国军队炮兵又担负起打击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切断越军一、二线部队联系,以及阻击越军后方支援的任务。可以说,战场所及,越军都被中国军队炮火所压制,既守不住阵地,又难以向前增援,更不要说组织大规模反击,最后只好钻山打游击战。

1979之战28天,中国军队全线共发射炮弹883381发,消耗弹药1万余吨,打击各种目标19221个(次),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据中国军队统计,越军伤亡率的91%是为炮火所致。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炮兵是战争之神”,确是至理名言。也因此,邓小平发出感叹:“现代战争主要是打钢铁,打后勤,打指挥。”
1979年中越两军的炮兵编成对比: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30火箭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共36门

解放军军属炮兵团:152加榴炮12门、122加农炮12门、85加农炮18门

解放军师属炮兵团:107/130火箭炮18门、122榴弹炮24门、85/76加农炮18门

步兵伴随火炮上,解放军团属炮兵连有100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9门;营属炮兵连有82毫米迫击炮6门、82毫米无坐力炮4门;连属炮班有60毫米迫击炮2门。在实战中,步兵连能得到团、营属迫击炮的远距离火力支援,82毫米无坐力炮多直接加强给步兵伴随攻击前进。

越军军区炮兵团,以二军区炮兵168团为例: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7火箭炮各12门

越军师属炮兵团:105/122榴弹炮、85加农炮各12门,122加农炮2门(有的师属炮兵团是37/57高射炮1个营)

步兵伴随火炮上,越军步兵连编制有60毫米迫击炮2门;步兵营编制有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60毫米迫击炮6门。在实战中,越军步兵排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1门、60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连可得到82毫米无坐力炮2门、82毫米迫击炮2门的加强;越军步兵营可得到120毫米迫击炮、75毫米无坐力炮各2-4门的加强。另外,越军将37、57毫米高炮平射使用,加上少量的57毫米战防炮,也作为团、营炮兵的支援火炮。

可以看出,在决定性的军、师炮火编成上,越军都远逊于中国军队。整个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中国军队出动预备炮兵2个地炮师(炮兵第1、4师)另1个团(炮兵第3师12团)、1个130毫米自行火箭炮营、1个反坦克导弹连、3个高炮师(炮兵第65、70、72师)、队属炮兵38个地炮团、9个高炮团、29个高炮营和各军、师的团、营属炮兵分队,总计动用各种火炮9399门,其中随战斗发展出境作战的有82个炮兵营的4400多门炮。战斗中,根据战场情况将预备炮兵师与各参战部队的军、师、团属炮兵重组,形成众多的军、师、团级炮兵群,灵活机动地打击越军,支援前线作战。

在东线,高平方向越军346师只有1个炮兵团(炮兵188团,辖2个炮兵营,有105/122榴弹炮16门、85加农炮8门)及几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南、北集团第一轮参战的就有师属以上12个炮兵团,加上团、营属火炮,对越军形成了10:1以上的炮火优势;谅山方向越军第3师只有2个炮兵团和几个独立炮兵营,中国军队东集团则先后参战师属以上8个炮兵团,地面炮兵共31个营,编成了7个炮兵群,还有团、营属炮兵60个连,对越军形成了5:1以上的炮火优势。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中国军队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近400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

在西线,整个越北二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另6个独立炮兵营,用于保障重点方向需要和配合二线防御机动纵深作战。其中布置在云南河口县当面红河东、西两岸的有2个炮兵团另2个独立炮兵营,布置在云南金平县当面莱州地区的只有2个独立炮兵营。而中国军队仅13军编成的炮兵群就有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加上14军炮兵群的师属以上5个炮兵团,对当面越军形成了7:1的炮火优势。在进攻柑塘地区的战斗中,13军就集中了军、师7个炮兵群的258门火炮,加上团、营属82毫米以上火炮共计564门,在6公里的进攻正面上火炮密度达到平均每公里94门。而当面越军只有1个炮兵团加2个高炮营,根本无法抵挡中国军队的炮火。

东西两线中国军队参战师属以上有48个炮兵团,越军只有师属以上9个炮兵团,炮火上形成了中国军队对越军5:1以上的优势,战役全局上自始至终都是中国军队压着越军在打。

实战中,中国军队以远程炮兵和军、师、团、营、连为单位进行炮兵编成部署,纵深梯次配置,集中与分散结合、远近结合,大小结合,重点集中打击与伴随火炮打击相结合,以全面支援步兵进攻。远程炮火支援,以军、师、团属大口径重炮实施,其中榴弹炮弹道弯曲,用于压制越军表面阵地和摧毁越军工事;加农炮弹道低平,可直瞄射击,用于消灭越军坦克、暗堡、工事和火力点;107毫米/130毫米火箭炮用于对8-10公里内的目标进行大面积密集性杀伤,可覆盖越军表面阵地。近程炮火支援,以团、营、连属小口径火炮实施,其中82迫击炮和100迫击炮以消灭较远处敌隐蔽工事和反斜面火力点;82无坐力炮既可以反坦克,也可以直瞄打击敌火力点;40火箭筒可以近距离直射摧毁敌坦克、暗堡和机枪火力点;火焰喷射器则用于支援步兵消灭坑道、暗堡、山洞中的越军。

中国军队炮兵还实施过漂亮的“斩首行动”。在高平战场,42军126师缴获了一份越军作战地图,发现越军346师的前进指挥所位于弄乌一带,附近还有弹药库、粮库和迫击炮阵地。2月28日夜20时50分,126师炮兵群的2个榴弹炮营和1个火箭炮营突然开火,集中射击弄乌地区的越军346师前进指挥所。然后各炮兵营转移火力,分别向越军弹药库、粮库和炮兵阵地猛烈射击。据3月1日上级通报:“28日夜,我炮火向敌射击时,敌向河内发电求救,惊呼:‘炮弹落在师前进指挥所的洞顶和洞口上……’”。3月1日夜23时05分,126师炮兵群2个榴弹营又以8发急速射对弄乌地区再行急袭射击。3月2日步兵搜山发现:弄乌越军师前进指挥所掩蔽部大部被炸毁,摧毁弹药库、粮库各1个,击毁无坐力炮、迫击炮各1门,越军弃尸70余具。

相较中国军队,越军炮兵明显弱小,因而在炮火运用上很是费了一番心思。针对越北地区山高林密,沟深路窄的特点,越军将炮兵阵地一般选在公路沿线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凹地和小山包上, 利用丛林、浓雾、沟谷和射击死角进行掩护,阵地隐蔽靠前,多建发射阵地和预设阵地,分散用兵,梯次配置,事先标定主要防御方向的射击诸元和射击修正量,炮兵前观所与后方紧密协调,保证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都能得到及时的炮火支援。在多个炮兵团之间,越军还会事先进行战术协同。

在火炮布局和运用上,越军的战术原则是远近结合,大小结合,曲直并用,突出重点,机动防御。一般野战炮兵团的阵地正面是3-5公里,纵深约7公里,130毫米以上火炮距前沿阵地约10公里,122榴弹炮和107火箭炮距前沿阵地约3-5公里,85加农炮和37、57高炮继续靠前;独立炮兵营以连、排为单位进行分散配置,多设阵地。炮兵连之间相隔1-3公里,一个阵地上一般布置2-4门火炮, 最多配置6门火炮,阵地中炮与炮间距为20-70米。实战中,越军炮兵阵地隐蔽分散,弹药储备充足,大小炮结合,曲射直射并用,按照事先标定的射击诸元实施远近交叉地炮火拦阻,同时根据炮兵前观所提供的数据及时修正弹着点。越军的野战炮兵机动良好,能逐段、逐点地实施火力支援和交替后撤。伴随火炮突出靠前,60迫击炮能运动到距前沿只有60米,82迫击炮距前沿也仅200多米,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伴随火炮的作用。特别是越军在分散阵地上配置的单炮和双炮,突然出手,游动狙击,对中国军队威胁很大。越军炮兵在抗美救国战争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局部战斗中多次对中国军队的进攻进行了有效拦阻,并不是好对付的。1979年2月21日,越军二军区炮兵168团沿7号公路班甘一线隐蔽配置,在炮兵前观的有效引导下,突然开火狙击,以猛烈准确的炮火重创了已推进到班甘以西以北地区的14军42师124团、126团部队,杀伤中国军队200余人,使42师当日围歼班甘地区越军的企图化为泡影,打了一个漂亮仗。战后,越军炮兵168团被越南军方授予了集体二等功。  

从总的态势上看,越军的防御部署是前重后轻,一线火力最密集,是硬壳子。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中国军队步兵攻坚必然要遭受惨重的损失。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一到五次战役,每次中国军队进攻都只有少量炮火支援,只能用轻武器和血肉之躯强攻硬打,歼敌少而伤亡大,无数优秀的战士含恨疆场。而1979之战时的中国军队已是今非昔比,就是用铺天盖地的炮火砸开了越军的防御硬壳,压制了越军的炮火反击,打烂了越军的防御体系。在炮火向前延伸后,中国军队炮兵又担负起打击越军纵深重要目标,切断越军一、二线部队联系,以及阻击越军后方支援的任务。可以说,战场所及,越军都被中国军队炮火所压制,既守不住阵地,又难以向前增援,更不要说组织大规模反击,最后只好钻山打游击战。

1979之战28天,中国军队全线共发射炮弹883381发,消耗弹药1万余吨,打击各种目标19221个(次),为取得战争胜利立下了首功。据中国军队统计,越军伤亡率的91%是为炮火所致。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就不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炮兵是战争之神”,确是至理名言。也因此,邓小平发出感叹:“现代战争主要是打钢铁,打后勤,打指挥。”
炮兵造成的敌方伤亡比达91%,比二战高,这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重要标志,这些用实战换来的经验非常宝贵,值得深入研究。
“在谅山方向12公里的进攻正面上,中国军队就集中了26个炮兵营的近400门火炮,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30余门。再加上团、营属炮兵,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60门。”
想象一下苏军在白俄罗斯进攻战役中,平均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了300门是什么概念?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在敌方空中优势力量面前,甚至连聚集都难。
现在的空军,就是空中的炮兵。
沈大 以前天涯上有个 红薯面窝窝头 的炮兵前观的战地日志 可以点评下么
炸B威武霸气
请教沈大:我曾经听一个同学的父亲说他当年是炮7师的,也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当年参战部队是否有炮7师?
ni935 发表于 2014-6-7 22:48
沈大 以前天涯上有个 红薯面窝窝头 的炮兵前观的战地日志 可以点评下么
那个写得很好,具体就不用点评了,和他文中差不多的内容我也写过了。
hotzery 发表于 2014-6-7 20:09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你也得分什么样的对手,再打一次越南,他有能力从空中威胁中国炮群?
POWERGHOST 发表于 2014-6-7 23:07
请教沈大:我曾经听一个同学的父亲说他当年是炮7师的,也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当年参战部队是否有炮7师?
炮兵第7师没有参加过对越作战,高炮第7师参加过抗美援越作战。
有了沈大的连续奋战,陆版的档次都提高很多,沈大你就是陆版的灵魂啊。这算红果果的擦鞋吗?
fuckgwg 发表于 2014-6-7 23:31
有了沈大的连续奋战,陆版的档次都提高很多,沈大你就是陆版的灵魂啊。这算红果果的擦鞋吗?
呵呵,多谢。实际我发的都是战史,能留在陆版还要靠版主们的照顾。这几天多发了些,然后会有一段时间出去办事,就暂停发帖了。
hotzery 发表于 2014-6-7 20:09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双方空中力量相持不下的话,陆军还是会用大炮解决问题
在决定性的军、师炮火编成上,越军都远逊于中国军队
请教沈大:我曾经听一个同学的父亲说他当年是炮7师的,也参加了对越反击战,当年参战部队是否有炮7师?
炮7师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后期反击,后来在辽阳,现在是39军炮兵第7旅,还在辽阳,跟39军对门。
又想起了那个晕倒的段子了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对于掌握了制空权而言,炮兵还是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强大的炮兵弥补了步兵武器的差距。
hotzery 发表于 2014-6-7 20:09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不全对,出动空军太耗钱 陆军炮兵还是可以胜任一些任务的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6-7 23:34
呵呵,多谢。实际我发的都是战史,能留在陆版还要靠版主们的照顾。这几天多发了些,然后会有一段时间出去 ...
炮3师12团是福州军区的吗?
解放军预备炮兵师所属团:152加榴炮、130加农炮、130火箭炮、122榴弹炮、122加农炮共36门——中的“共”应该是“各”吧?
步兵团总共有21门82无坐力炮,每个步兵连可以配属2—3门。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6-7 23:34
呵呵,多谢。实际我发的都是战史,能留在陆版还要靠版主们的照顾。这几天多发了些,然后会有一段时间出去 ...
兄台的连续作品是我登陆陆版的主要动力之一,向兄台致敬!
请教个问题,预备炮兵师所属团怎么会有130火箭炮呢,当时参战的18门都是北京军区的装1师炮团的
有了沈大的连续奋战,陆版的档次都提高很多,沈大你就是陆版的灵魂啊。这算红果果的擦鞋吗?
可惜了大黑鱼啊
hotzery 发表于 2014-6-7 20:09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现代战争是炮战  
再打越南  大炮还是战争之神
x_jia 发表于 2014-6-8 16:22
请教个问题,预备炮兵师所属团怎么会有130火箭炮呢,当时参战的18门都是北京军区的装1师炮团的
老兄看得太多了有点晕了吧。轮式车载63式130火箭炮我军预备炮兵团和步兵师炮团都有大量装备,北京军区装1师参战的是18辆70式130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箭炮,编为炮兵第1师209团3营,配置在布局方向。
斯普鲁恩斯基 发表于 2014-6-8 12:19
炮3师12团是福州军区的吗?
是福州军区的,130加农炮。
对深山密林的进攻,当时解放军除了大炮开路,还真没有第二招。
中国从来也没有什么大炮兵,不仅同编制级别的单位火炮数量一直少于西方,口径也小。

1979年出动的炮兵打出的100毫米以上后膛炮弹并不多,还没有二战英美一次普通战役的消耗多。美国二战后韩战越战,有的战役消耗100毫米以上后膛炮弹上百万乃至几百万发,更是比我军从内战到现在打出的同类炮弹都多。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现代炮兵同样可以实施精确打击,而且成本低廉,不然霉菌发展神剑弹干嘛。制空权是现代战争的关键,但不是全部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6-8 20:27
是福州军区的,130加农炮。
这是不是福州军区守备3师的?
沈听雪 发表于 2014-6-8 20:26
老兄看得太多了有点晕了吧。轮式车载63式130火箭炮我军预备炮兵团和步兵师炮团都有大量装备,北京军区装1 ...
唉呀呀,谢谢指正,跟某ID上次不是说北京军区的130自行火箭炮吗?就忘了63式了
x_jia 发表于 2014-6-8 21:33
这是不是福州军区守备3师的?
是福州军区炮兵第3师。
dada2000 发表于 2014-6-8 20:48
中国从来也没有什么大炮兵,不仅同编制级别的单位火炮数量一直少于西方,口径也小。

1979年出动的炮兵打 ...
大大也出现了。不错。
望月吹风 发表于 2014-6-8 00:30
双方空中力量相持不下的话,陆军还是会用大炮解决问题
     在火力支援方面炮兵反映速度应该比空军要快。
越猴不是有一大堆缴获的美国155炮嘛,没拉上去用?还有传说中的175炮……-_-||
两山轮战时我们的优势更大了吧
hotzery 发表于 2014-6-7 20:09
可惜年代不同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大炮兵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完全是空中封锁加精确打击,炮兵已经很难发挥出 ...
参考06年以色列黎巴嫩冲突,100公里内炮兵的天下,1000公里二炮的天下。没有空军什么事情。以天制空,天地一体,把飞机消灭在机场上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