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开一贴供参考】简单用高中知识来看舰载机着舰重量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4:28:50
说明:
在别的贴子里讨论到关于舰载机到底选择中型还是重型,个人从着舰重量、速度、拦阻能量方面做了一个非常粗略的推导,只是用到非常简单的知识,大家都能看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的这个看法,单独开一贴供大家参考。内容相对枯燥,喜欢了解舰载机的可以看看。

————————————————————————————————————————————

舰载机设计的非常重要的限制方面是着舰,着舰受两方面限制,一个是气动方面不能让飞机失速和不能控制(低速控制是个大难题),另外一个是不能超过拦阻索的拦阻能力(通常用拦阻能量来衡量)。

那么这两个条件限制就重量和速度的函数关系,我们假设气动不随着放大尺寸而改变,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关系并用F-35C的参数作为限制值来看重量和速度的变化关系。


首先是升力公式:

Y= Cy*1/2*ρ*v*v*s
其中:Y-升力 ρ—空气密度 s—机翼面积 Cy—升力系数 v—气流速度

然后是能量公式
E=1/2*M*v*v

其中:E-动能 M-质量 v-速度
上下公式有关系的地方是M=Y,即质量等于升力(这里没有考虑把计算重力加速度系数放进去,因为只是简单看相互关系,重力加速度是个常数,并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速度抵消掉,剩下质量和机翼面积的关系如下:

M*M=E*Cy*ρ*s

就是如果拦阻能量固定,并假设机翼的升力系数等也不变,机翼面积增大可以降低着舰速度,从而增加着舰重量。我们假设机翼面积从60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着舰重量大约增加15%。

我们知道机翼面积从60增加到80平方,那么相当于中型机增加到重型机,譬如F-35C的空重接近16吨,而重型的F-14和SU-33基本是19吨。我们假设这个变化过程拦阻能量不变,机翼面积增大带来的速度降低,可以让着舰重量从F-35C的21吨变为24吨(即着舰重量增大15%),而着舰载荷能力却没有怎么变,24-19=5吨,而F-35C当前的载荷能力是:21-16=5吨,而更大型的飞机则需要更多的燃油,那么带弹药能力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而如果重型机的上舰空重到20吨级别,那么载荷能力并没有增加而使减少更多。


那么上面计算和我们所知的大飞机能带更多东西着舰的常理似乎有所违背,譬如F/A-18E/F比F-18C/D重量重并能够带更多载荷着舰,这是典型的飞机加大载荷能力加强的例子,这其中的问题出在何处?问题就出在拦阻能量是不是还可以增大上。显然F/A-18C/D并没有达到拦阻系统的能量上限,所以放大可以增加带载荷能力。如果F-35C的以最大着舰重量着舰时并没有超过拦阻系统的上限时,那么着舰重量还可以再增加,譬如着舰重量到25吨,那么带载荷能力就会增加到6吨。不过目前看F-14最大着舰重量也就是23-24吨,想要常规布局着舰重量增加到25吨并不容易。

这样把F-35C放大为一个更大的舰载机并没有增加带载荷着舰能力让人感到有点意外,不过这样更大的舰载机带来的好处是推重比会比F-35C好看,但航程就说不上了,因为F-35C的内油有9吨且是单发发动机,更大的重型舰载机至少是大型双发发动机,更大的机体和更大机翼面积意味着更大的阻力,而数量更多的发动机意味着更大的油耗,所以10吨的内油是无法和F-35C的9吨内油来比航程的,而10吨内油情况下舰载机重量已经达到29吨,再有5-6吨载荷起飞重量就到35吨,而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2吨,减去内油9吨和空重16吨,载荷能够达到7吨。也就是说更大的飞机还没有小一点飞机带更多的弹药和飞得更远。另外带非飞机数量减少。

如果我们机翼面积不变,把单发变成双发,在单变双,动力系统重量假设增重0.5吨,相应燃油降低0.5吨,那么着舰带载荷能力降低0.5吨,航程减少大约(假设余油是1.5吨)7%。如果起飞重量仍然是32吨的话,那么起飞载荷能力可以到7吨,假设7吨中有2吨外挂燃油,那么这个比F-35C多出来的1吨燃油就可以增加航程,带弹药仍然可以到5吨,和重型机持平,就是推重比比不上重型机,但舰载机的数量则会增加,从而增加任务的灵活性。总体效能并没有下降而是有所提升,尤其是整个舰载机作战机群有所提升。

如果中型四代机达不到F-35C这个层面,那么作战效能就会变差,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希望鹘鹰放大的原因。

另外,除了技术参数方面外我们还得考虑经济因素,因为日常军备建设也是要花钱的,显然中型机的研制和采购费用要比重型机要低。国内如果用全新研制一款重型机上舰其费用显然非常可观,这使得中型机载费用上更具有优势。

上面是非常粗略的估计,其中也会有不少错误或者参数选择不合理的地方,只是供大家参考。

另外,上面的实际数据也没有按照F-35C的来计算,譬如机翼面积等。只是做简单推导让大家看其中的关系而已。说明:
在别的贴子里讨论到关于舰载机到底选择中型还是重型,个人从着舰重量、速度、拦阻能量方面做了一个非常粗略的推导,只是用到非常简单的知识,大家都能看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的这个看法,单独开一贴供大家参考。内容相对枯燥,喜欢了解舰载机的可以看看。

————————————————————————————————————————————

舰载机设计的非常重要的限制方面是着舰,着舰受两方面限制,一个是气动方面不能让飞机失速和不能控制(低速控制是个大难题),另外一个是不能超过拦阻索的拦阻能力(通常用拦阻能量来衡量)。

那么这两个条件限制就重量和速度的函数关系,我们假设气动不随着放大尺寸而改变,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关系并用F-35C的参数作为限制值来看重量和速度的变化关系。


首先是升力公式:

Y= Cy*1/2*ρ*v*v*s
其中:Y-升力 ρ—空气密度 s—机翼面积 Cy—升力系数 v—气流速度

然后是能量公式
E=1/2*M*v*v

其中:E-动能 M-质量 v-速度
上下公式有关系的地方是M=Y,即质量等于升力(这里没有考虑把计算重力加速度系数放进去,因为只是简单看相互关系,重力加速度是个常数,并不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把速度抵消掉,剩下质量和机翼面积的关系如下:

M*M=E*Cy*ρ*s

就是如果拦阻能量固定,并假设机翼的升力系数等也不变,机翼面积增大可以降低着舰速度,从而增加着舰重量。我们假设机翼面积从60平方米增加到80平方米,着舰重量大约增加15%。

我们知道机翼面积从60增加到80平方,那么相当于中型机增加到重型机,譬如F-35C的空重接近16吨,而重型的F-14和SU-33基本是19吨。我们假设这个变化过程拦阻能量不变,机翼面积增大带来的速度降低,可以让着舰重量从F-35C的21吨变为24吨(即着舰重量增大15%),而着舰载荷能力却没有怎么变,24-19=5吨,而F-35C当前的载荷能力是:21-16=5吨,而更大型的飞机则需要更多的燃油,那么带弹药能力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而如果重型机的上舰空重到20吨级别,那么载荷能力并没有增加而使减少更多。


那么上面计算和我们所知的大飞机能带更多东西着舰的常理似乎有所违背,譬如F/A-18E/F比F-18C/D重量重并能够带更多载荷着舰,这是典型的飞机加大载荷能力加强的例子,这其中的问题出在何处?问题就出在拦阻能量是不是还可以增大上。显然F/A-18C/D并没有达到拦阻系统的能量上限,所以放大可以增加带载荷能力。如果F-35C的以最大着舰重量着舰时并没有超过拦阻系统的上限时,那么着舰重量还可以再增加,譬如着舰重量到25吨,那么带载荷能力就会增加到6吨。不过目前看F-14最大着舰重量也就是23-24吨,想要常规布局着舰重量增加到25吨并不容易。

这样把F-35C放大为一个更大的舰载机并没有增加带载荷着舰能力让人感到有点意外,不过这样更大的舰载机带来的好处是推重比会比F-35C好看,但航程就说不上了,因为F-35C的内油有9吨且是单发发动机,更大的重型舰载机至少是大型双发发动机,更大的机体和更大机翼面积意味着更大的阻力,而数量更多的发动机意味着更大的油耗,所以10吨的内油是无法和F-35C的9吨内油来比航程的,而10吨内油情况下舰载机重量已经达到29吨,再有5-6吨载荷起飞重量就到35吨,而F-35C的最大起飞重量是32吨,减去内油9吨和空重16吨,载荷能够达到7吨。也就是说更大的飞机还没有小一点飞机带更多的弹药和飞得更远。另外带非飞机数量减少。

如果我们机翼面积不变,把单发变成双发,在单变双,动力系统重量假设增重0.5吨,相应燃油降低0.5吨,那么着舰带载荷能力降低0.5吨,航程减少大约(假设余油是1.5吨)7%。如果起飞重量仍然是32吨的话,那么起飞载荷能力可以到7吨,假设7吨中有2吨外挂燃油,那么这个比F-35C多出来的1吨燃油就可以增加航程,带弹药仍然可以到5吨,和重型机持平,就是推重比比不上重型机,但舰载机的数量则会增加,从而增加任务的灵活性。总体效能并没有下降而是有所提升,尤其是整个舰载机作战机群有所提升。

如果中型四代机达不到F-35C这个层面,那么作战效能就会变差,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希望鹘鹰放大的原因。

另外,除了技术参数方面外我们还得考虑经济因素,因为日常军备建设也是要花钱的,显然中型机的研制和采购费用要比重型机要低。国内如果用全新研制一款重型机上舰其费用显然非常可观,这使得中型机载费用上更具有优势。

上面是非常粗略的估计,其中也会有不少错误或者参数选择不合理的地方,只是供大家参考。

另外,上面的实际数据也没有按照F-35C的来计算,譬如机翼面积等。只是做简单推导让大家看其中的关系而已。
@他乡射手
估计你对这个会比较感兴趣,另外知识也比较简单。
供参考吧。
太专业了,顶起!这才是超大的脊梁骨群体!
我觉得空战不能压制肥电不能抗衡娘娘,什么任务灵活性采购费用都是浮云,战争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你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去消灭敌人。除非铁了心今后50年不打算跟MD交手,哪怕MD出手干涉统一或者中日争端我们的航母也不出阵,有这样的觉悟,才可以搞双发中型机。
TSQ是技术党,赞一个!

线图党无声飘过!
@他乡射手
估计你对这个会比较感兴趣,另外知识也比较简单。
供参考吧。
3q,已经看了
太专业了,顶起!这才是超大的脊梁骨群体!
一点不专业,就是里面有很多设定很粗略。
所以谈不上什么脊梁之类的,只是爱好者罢了。
我觉得空战不能压制肥电不能抗衡娘娘,什么任务灵活性采购费用都是浮云,战争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
你的这个说法是航母使用要硬碰硬的来对战,实际航母使用恐怕更多是找对方防御薄弱环节来攻击。
另外你的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军迷的看法,是军迷对未来作战的设想。现实中的军方看法如何自己他们在那些地方有限制我们并不是特别清楚,不过我们能从尹卓的关于中型舰载机的说法上可以看出至少有部分军方人士支持中型四代上舰,而现在说J20上舰的则基本还没有。

另外,我们不要忘了这个世界在军事上没有绝对安全,想要舰载机层面上依托航母灵活机动形成局部以多对少来抗衡F22还有点可行性,而指望单机能够对抗那么必须在技术层面要达到相当的高度,而这样的技术建造陆基四代则很有可能就是压制F22了,这在技术上目前看似乎还不大可能。

实际上,我们可以回顾美国航母舰载机自90年代来的发展历程:早期的NATF只是美海军与空军在做的交易,即美海军支持ATF而换取空军支持A12,而海军自己评估NATF结论是太重和太贵。后来在冷战结束美国砍NATF时海军就没说啥,其希望保留的是A12。A12被砍后其希望的替代品是AFX,是个使用11-12吨发动机的变后掠翼飞机,而不是使用15吨大推的飞机。后来发展就是出现F35了。所以美海军从A12到AFX和F35,基本都还在所谓中型机这个范畴(不是用双大推),一些人会说冷战结束后美海军认为用大推的重型机国会因为军费砍,但是真的很多军迷认为用大推重型机说是更省钱,我对此非常怀疑:难道拥有非常丰富舰载机研制使用经验的美海军和美国预算管理部门,还不如军迷能够判断出到底那种会更省钱?
其实我们现在航母刚起步,基本不会一步就跨入10万吨巨型航母这个级别,航母的各个配套设备等研制也难说就一下达到美国能力。另外还有大量的驱逐舰、补给舰、潜艇、反潜体系等都要建设花大量的钱,能够投入到舰载机这个领域的钱真的不宽裕。其实包括空海军现在还有大量的上千架二代机说明了我们费用并不像军迷设想的那么乐观。
所以,我们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费用层面,真的不像军迷设想的那么乐观,军迷在自己认知和意愿的基础上,建议多搜集一些资料多分析,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是啥。

最后说一下,我不是绝对反对重四上舰,只是对重四上舰是否一定比中四更合适提出疑问。做一些相对理性的探讨。
f14d,最大着舰重量24.5吨。
TOMCAT21,最大着舰重量约26吨。
“大型”平台和“重型”平台需要的复飞油基本相当,5-2=3吨弹药回收能力对于舰战完全足够。
空重19吨的舰战性能碾压16吨的,而研发难度反而低于16吨的。
重型平台可以更灵活的设计和应用增升手段。
平台增大,着舰重量可以继续增大。
最后,着舰重量的性能优先级,从始至终都排在平台战术性能之后。

Aoryzae 发表于 2014-6-6 01:36
我觉得空战不能压制肥电不能抗衡娘娘,什么任务灵活性采购费用都是浮云,战争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


重复了,删除。
Aoryzae 发表于 2014-6-6 01:36
我觉得空战不能压制肥电不能抗衡娘娘,什么任务灵活性采购费用都是浮云,战争的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


重复了,删除。
所谓“大四”的建造维护使用成本和“重四”相差无几,性能差距却明显,而研发风险与成本反而更大。重四甚至可以和j15改型通用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大量子系统,而“大四”的发动机等子系统现在还是空白。
所谓成本优势在代入性能之后,荡然无存。
大四重四尺寸相差无几,在老瓦及以上平台的常规搭载量相差无几,前者至多多出半个大队。而受限于调度能力和出动效率,两种舰载机的出动架次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单位时间战力投放能力差距明显,哪怕是通过增配调度人员提高调度强度来增加单位时间的投送架次数,也弥补不了战力的差距,反而可能因为编队时间延长、起降保障压力增大而降低作战效率。
显然,对于有强烈需求的新兴海上大国,走舰战质量优势路线是效费比最高收益最高的选择。
另外,f35c并不是土鳖工业体系的能力所及,不论是f135、信息体系能力、结构设计水平还是重量控制水平,都达不到。拿这个东西作为比较对象,甚至不如拿超级虫和tomcat21来作比较来得靠谱。
最后,USN不是PLAN,两者不论是历史发展沿革、装备体系背景、任务需求抑或战术体系要求、开发能力、体制背景,都大相径庭。
照搬的结果,只能是个笑话。
starolf 发表于 2014-6-6 07:52
f14d,最大着舰重量24.5吨。
TOMCAT21,最大着舰重量约26吨。
“大型”平台和“重型”平台需要的复飞油基 ...
既然来了,就把那个“碧海什么龙”说道说道。

建议不要只给结论没有过程,没有过程让人感觉就是拍脑袋多于实际推理论证。



需要指出几点:

1、变后掠翼的起飞重量不能等同于常规布局,超级猫26吨并不等于常规布局能到26吨。

2、复飞重型和中(大)型所需燃油相比相差是不太大,但仍然是重比中(大)要大,因为着舰重量不同,升力不同,升置阻力不同,推力与阻力基本相当,推力和油耗成正比,所以如果按照重量重比中(大)高2吨,譬如24吨和22吨,那么复飞燃油就要大差不多10%。如果是2吨余油,那么燃油量差200公斤,大约1枚中距弹的重量。

3、平台加大然后着舰重量可以继续加大是否有有个上限?还是说只要继续加大平台然后着舰重量就可以持续增加?如果有上限,那么这个上限是多少?

4、到了20吨级别的着舰重量,在增升装置上没有看到哪些是重型可以采用而中(大)不可采用的,如果有例证,可以举例说明。

5、研发难度啥的,我估计军迷没几个懂研发的,对于不懂的东西建议别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建议把研制涉及的技术问题罗列,并进行详细论证。

6、所谓性能“碾压”啥的,在真正的学术论文上看不到,只是军迷感情色彩的体现。现代实际战争是群殴而不是单挑,老美论证作战性能也是以航母战斗群来论述的。

7、关于着舰重量的优先级和平台性能优先级是指啥,有没有关于这方面老美的指标排序,或者是两者在发生矛盾冲突时优先牺牲的是哪个的证明,否则这个结论仍然是军迷看法而不是军队看法。
starolf 发表于 2014-6-6 08:09
所谓“大四”的建造维护使用成本和“重四”相差无几,性能差距却明显,而研发风险与成本反而更大。重四甚至 ...
哦,写上面回复的时候没有看到已经有的回复,不过两者似乎也没啥冲突。

那么接着下面来说:

建造和维护使用成本是否有数据,研发风险反而更大是啥?如果研发风险是指发动机,那么这个东西我看到你在别的贴子里说今年可能立项啥的。而如果空军决定采购中型机并上马先进中推,所谓研发风险是不是就一定大就不见得。所以,要动态的看问题,而不是静态的看问题。

出动方式有多种,出动频率和作战方式多种多样,需要多个层面来衡量,缺少数据的说法仍然缺少说服力。《飞机设计手册》上的战斗力评估研究是否有结论了,可以拿手册上的论证方法来套套舰载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质量优势路线是效费比最高收益最高选择”仍然是结论而不是论证过程。
starolf 发表于 2014-6-6 08:24
最后,USN不是PLAN,两者不论是历史发展沿革、装备体系背景、任务需求抑或战术体系要求、开发能力、体制背 ...
话说得非常好,那么既然提到这么多点,那么这么多点是不是有相当的积累,就分别展开来说说吧,目录我先给你提一个,你先过目,然后看如何编写:


1、USN和PLAN历史发展沿革的区别
   
2、USN和PLAN的装备体系背景

3、USN和PLAN的任务需求

4、USN和PLAN的战术体系要求

5、USN和PLAN的开发能力

6、USN和PLAN的体制背景

7、结论和建议
TSQ 发表于 2014-6-6 08:50
既然来了,就把那个“碧海什么龙”说道说道。

建议不要只给结论没有过程,没有过程让人感觉就是拍脑袋 ...
实际一点,不要想些稀奇古怪的复杂气动,集中精力突破先进中推发动机,四代舰载机才有前途。

支持双中推常规布局变种粽子。。。
awentom 发表于 2014-6-6 09:06
实际一点,不要想些稀奇古怪的复杂气动,集中精力突破先进中推发动机,四代舰载机才有前途。

支持双中 ...
WS13B推力能上到9.8吨。
另外,f35c并不是土鳖工业体系的能力所及,不论是f135、信息体系能力、结构设计水平还是重量控制水平,都达 ...
常规布局和变后掠翼布局就不要比了,没有可比性。
太行版粽子体型是大一圈,但是却多出两个侧弹仓,内油未见有所增加,但全机阻力发动机油耗增加是确定无疑的,作为不能超巡的重四增加两个侧弹仓有何意义?
设计着舰重量和速度是舰载机最重要的边界条件之二,而这两个参数是被航母的阻拦系统能力严格限制的。
讨论不断加大飞机重量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舰的感受,这也是航母的关键技术之一
所以舰载机的重量控制非常严格,如果飞机重,就只能少带导弹和油回来了

TSQ 发表于 2014-6-6 07:51
你的这个说法是航母使用要硬碰硬的来对战,实际航母使用恐怕更多是找对方防御薄弱环节来攻击。
另外你的 ...


海猛禽的个头和AFX差不多,用的是大推


TSQ 发表于 2014-6-6 07:51
你的这个说法是航母使用要硬碰硬的来对战,实际航母使用恐怕更多是找对方防御薄弱环节来攻击。
另外你的 ...


海猛禽的个头和AFX差不多,用的是大推

既然来了,就把那个“碧海什么龙”说道说道。

建议不要只给结论没有过程,没有过程让人感觉就是拍脑袋 ...
1.是你首先提公猫只有23-24吨着舰重量,我不过是纠正你错误的数据而已。

2.你的说法的是一个典型常识性错误,阻力=推力没错,但阻力和重力并不是正比,在同类气动布局且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大型平台通常升阻比优于中型(比如27和29);那么当着舰重量相差2吨时,油耗差值小于200公斤,而2吨内油本身,已经把这个冗余算进去了。
3.上限当然有,不同的技术条件、不同的平台都会有不同的上限,我给你两个现实参考案例:
j15-老瓦,33ub-裤子。
数据要么你自己去查查,要么等我上机了补上。

4.襟翼是最典型的增升装置,假设在大型和中型平台上,襟翼面积占翼面积比例相同,那么,最终的等效翼面积增幅更大?
又,哪个平台布置大尺寸襟翼更容易?

5.军迷不懂怎么开发飞机,但是对于现成的发动机、早就国家立项的发动机、还没有国家立项的发动机之中哪个成熟度高风险小,哪个进度更高,还是可以判断的。你觉得这个需要再罗列出来么?

6.这里不是学术论坛,更不是作报告,我没有必须使用标准术语的义务。
你的说法我可以认为是承认单机性能差距么?

7.从舰战的存在基本价值和存在方式,可以把指标性能分为几类:
首先是可行性,能够开发和装备,是装备发挥作用的前提;
其次是执行任务的能力,也就是我说的战术性能的主要部分,包括出动能力,挂载能力,载荷航程,包线性能等;
再是安全返航的能力;
接着是着舰性能;
最后是维护保障性能。
这几个指标的优先级次序我不打算拿文件来证明,当门槛题吧。

额外补充一点,不是专家,就别装神马专家,我只是军迷,不可能代表神马军队,我只是从装备常识以及技术原理来分析问题。你那点所谓的从业经验,对这个话题也没有任何意义,至于所谓“国产装备都应该支持”之类的泛民族主义帽子就更是瞎胡闹,少来;如果是脱离现实可行性的愿望,就更别提。
哦,写上面回复的时候没有看到已经有的回复,不过两者似乎也没啥冲突。

那么接着下面来说:

首先,技术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即使是项目优先级提升改变的也只是资源投入和部分研发进程,而不是技术难度本身。
具体说的中推,即使今年就立项并达到和15一样的优先级(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绕开ws15走过的所有开发流程,再假设土鳖能力爆发,可以在15未完善时就安全且成功的将技术成果应用到中推项目(这同样是不可能),那么,中推项目的周期能比15压缩多少?乐观估计ws15可以在2020设计定型在2022前后IOC,那开发周期就是14年,预研和项目经验显然都不如15充分的中推能用12年就设计定型么?即使tb大爆发实现了,此时也是2026年了,再用3年让中推海军型ioc,就是2029年了…
以上还是基于最高项目优先级和开发流程一路绿灯,实际上开发周期能做到15年就是非常出色的表现了。
至于其他的,等你面对了发动机的现实再来提。
所谓发动机的现实就是:重四可以选择14-15吨级的117s/99m2/太行改时,中四只有9-10吨级的所谓9500/9800、93ma、32mkm可选。
最后不得不说,认为只要空军立项就能改变发动机开发技术风险与难度的文学梦想,真的是一个“曾从事航空技术的人”嘴里说出来的想法么?
太行版粽子体型是大一圈,但是却多出两个侧弹仓,内油未见有所增加,但全机阻力发动机油耗增加是确定无疑的 ...
体型大了一圈,内油却没有增加,您的空间都到哪里去了?
实际一点,不要想些稀奇古怪的复杂气动,集中精力突破先进中推发动机,四代舰载机才有前途。

支持双中 ...
等先进中推突破,然后直接面对变循环的球电和六代重战?
starolf 发表于 2014-6-6 09:54
1.是你首先提公猫只有23-24吨着舰重量,我不过是纠正你错误的数据而已。

2.你的说法的是一个典型常识 ...
1、这个问题不说了,F-14是变后掠翼,和常规固定翼不同,只是非常粗略的参考而已,不是讨论的焦点。

2、大型平台升租比优于中型这个说法是首见,如果说米格-29不如SU-27,那么回头又能找到F-16比F-15强。所以这个不是绝对结论吧。这个所谓典型常识性东西在我看并不是常识,仍然依赖于具体设计。

3、上限这个还真的你来补充数据,这个数据真不是谁都能补充得了的,因为这个上限涉及到你设想的重型机上限是啥。

4、襟翼增升装置的衡量是按照绝对面积衡量还是相对面积?重型和中型面积差距能不能造成两者襟翼相对面积的巨大变化?

5、技术研发中包络万象,发动机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该列还得列。

6、单机性能包含多个方面,在舰载使用环境下,重比中(大)肯定有优势的地方,也会有不如的地方。总体来说优势地方可能会多些,但如果要定量衡量,那还是拿出飞机设计手册的评估方法来评估更为合适。另外我一直说的机群不是单机,是群殴。

7、性能指标的门槛题?我建议还是拿文件证明吧,这个真的是不同军队看法不同,可不是军迷认为是啥就是啥。

8、我从来都说自己是军迷,你见过我什么时候充当过专家?我哪些从业经验只是在一些没有干过航空还要充当内行时说说行业内看到的东西是啥而已。

你所谓装备常识在我看来似乎是你自己认为的常识吧,技术原理的飞机设计手册上倒是很多,但也没见过你用过几个公式。所以,技术原理不是用来口头上显摆的,而是实打实要使用的。

当然我知道你是军迷,但你经常以中国军队需要啥来说事(这个我完全可以截大量的图来证明你是这么干的,而不是我在编造你说的话),而我个人认为如果要说军队需要啥,首先还是看看军队方面人员说啥或者是是否有相关论文或资料。在这个事情上,首先是你自己做法有问题哦!

好了,言归正传,你前面提到了那么多的这个那个不同,16楼的目录你列出来了,你就说道说道呗。
此外,基于对比分析的需要,lz提供一套“大四”或者“中四”舰战的算例参数和概述吧。我会提供相应的重型舰战方案算例参数,至于算例参数的合理性,可以拿出来之后再讨论。
最后不得不说,认为只要空军立项就能改变发动机开发技术风险与难度的文学梦想,真的是一个“曾从事航空技术 ...
容小白说一句,ws-15这种小涵道比,高油耗,侧重于加速和高速性能的发动机是否适用于做舰载机的发动机?

到底用不用像美帝的F-135那样,改进出一款涵道比0.5以上,侧重于亚音速巡航的大推发动机?如果可以的话,所消耗的时间又是多少?
体型大了一圈,内油却没有增加,您的空间都到哪里去了?
做弹仓了呗
1、这个问题不说了,F-14是变后掠翼,和常规固定翼不同,只是非常粗略的参考而已,不是讨论的焦点。

2 ...
2.15和16显然是不同的气动布局,差了十万八千里,而27和29小时是同类布局,再两个案例是su32和33ub,虫子和超级虫。
话说,不同布局不能直接类比这种常识,对于航空出身的你,不该不知道吧?

3.j15已经展示的着舰重量是上了新闻的,33ub比33重许多是一目了然的,更多数据,我上机补充。

4.不巨大的变化依然是变化,襟翼的增升效果显然是看等效翼面积。

5.发动机一项就能造成瓶颈了,别的困难我专文再提。

6.连任务执行能力的优先级都不敢承认?非要我说透么?

7.装备性质由不得谁认为。

装备常识是客观存在,由不得谁去认为,公式当用则用,不需要则不用。

需求本身就是基于现实的分析结论,这个分析过程我会放出来。

至于军方人员说啥,呵呵,你以为军方只有一个声音以及娱乐节目也代表军方官方发言?
做弹仓了呗
你的弹仓能够布满机身?
容小白说一句,ws-15这种小涵道比,高油耗,侧重于加速和高速性能的发动机是否适用于做舰载机的发动机?
...
我的看法是,基本型的舰载重战用15吨级的三代改发动机足够。
而ws15海军适配型用在2030后的改进型上更合适,因为那时候要面对更强大的对手了。
starolf 发表于 2014-6-6 10:12
首先,技术规律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即使是项目优先级提升改变的也只是资源投入和部分研发进程,而不是技 ...
我说过空军立项和研制难度啥关系了吗?没有就别自己树个靶子自己打。

我所说的只是说这个东西在未来已经可以用了,而不是一直面临的有和没有的问题,另外在费用上也不是海军一家投入,而是可以分摊费用。

然后你25楼的那段关于发动机方面论述,你认为海军选择中四和重四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或者是不是可以下个结论:就是在你看来海军就不应该选择中推中四了?那么如果海军选择了的话,你又该如何说?这方面你可是有前科的,譬如Z20上。所以我想你是不是该事先选择好海军选择了中推中四的说辞。
你的弹仓能够布满机身?
你的大粽子不做侧弹仓搞那么大有毛用?只用来增加内油?
starolf 发表于 2014-6-6 11:01
2.15和16显然是不同的气动布局,差了十万八千里,而27和29小时是同类布局,再两个案例是su32和33ub,虫子 ...
2、米格29和SU-27是不是同比例放大?不是同比例放大能够放到一起比然后说升租比吗?我最后的说法是仍然看具体的设计,这句话有错没?至少我没有在任何论文上看到所谓的大型就比中型升租比高这个结论,仍然是具体设计具体分析。

3、跳过

4、拿数据吧,没数据属于拍脑袋下结论。

5、跳过。

6、这个非要你说透,我真的不知道。

7、所谓常识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如果不是就不是常识,不是常识就要拿资料来说明。
   如果所有论述过程都没有公式,那这个所谓论述的“客观”是要打很大折扣的。

军方人员说啥至少说明是代表部分人的意见。军方人员如果有别的声音,希望拿出实实在在的资料来说明,而不是刻意说节目如何。尹卓可不只是在电视台说过,在报纸采访中也说过。难道报纸采访也是娱乐节目?
顶起,不错的文章


负重之驴或威武之狮
有人说美帝海权最紧张的时候才会开发大猫,但也没真正捞到硬仗打,基本上美帝海军自二战后主要面对的是轰炸机威胁,而不是高性能舰载机。
所以美帝在由海到陆三军通用的大背景下决定了以负重之驴为根本的肥电C,当然凭借美帝的坚强实力他同时具备威武之狮的一些特征。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达到了一个可以容纳的强。
迭代设计是TSQ常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体量观察迭代出的16吨级双发战机就是一个中型和重型的结合。当然,按照传统观念这绝对是标准重型了。
按照一些航母在海战中主要用途是攻击的说法,这样的介于中型与重型之间的大型机的基因应该说还是负重之驴的。
那么目前的中国海军在远洋的主要对手也是轰炸机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在肥电和先进三代机扩散的今天,他们遍布岛链基地,分属各国拥有各种先进弹药。这些恐怕是海军面临的直接威胁。
同时在海军运用中秋多年之后才会装备海四,那么在中秋上吸取经验肯定是下一代战机设计中的重点。

负重之驴或威武之狮
有人说美帝海权最紧张的时候才会开发大猫,但也没真正捞到硬仗打,基本上美帝海军自二战后主要面对的是轰炸机威胁,而不是高性能舰载机。
所以美帝在由海到陆三军通用的大背景下决定了以负重之驴为根本的肥电C,当然凭借美帝的坚强实力他同时具备威武之狮的一些特征。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几乎达到了一个可以容纳的强。
迭代设计是TSQ常说的一个基本概念,体量观察迭代出的16吨级双发战机就是一个中型和重型的结合。当然,按照传统观念这绝对是标准重型了。
按照一些航母在海战中主要用途是攻击的说法,这样的介于中型与重型之间的大型机的基因应该说还是负重之驴的。
那么目前的中国海军在远洋的主要对手也是轰炸机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在肥电和先进三代机扩散的今天,他们遍布岛链基地,分属各国拥有各种先进弹药。这些恐怕是海军面临的直接威胁。
同时在海军运用中秋多年之后才会装备海四,那么在中秋上吸取经验肯定是下一代战机设计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