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决策思维的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42:16
作者 何亮亮 凤凰卫视言论部副总监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使竞争力不如中国的一些国家加深了「中国威胁论」的疑虑,这种局面是对中国外交的新挑战。从吴仪拒见小泉和中国取消出口纺织品加税,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正在形成新的当机立断的外交风格。
最近有两件重大的新闻,反映了中国最高层领导对外政策决策思维的转变。这两件事,一是吴仪副总理拒见日本首相小泉;一是中国政府「朝令夕改」,在5月30日取消了20日作出的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税的决定。
该出手时就出手
吴仪副总理拒见小泉,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是吴仪副总理本人根据她在日期间日方在言行特别是小泉本人有关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而提议并得到胡锦涛、曾庆红的拍板同意。这在中国外交史上尚无前例,一方面反映了中日关系本身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领导人新的决策思维,即在必要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不惜采取强硬的手段。
这种强硬手段并非只是全面对抗,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有理有利有节,并不是蛮干,而是有的放矢,即针对日本欺软怕硬的特点。吴仪拒见小泉,但是并不影响中日有关东海问题的会谈,这个会谈非常艰巨,然而谈比不谈好。经此一事,日本官方和舆论在对华交涉方面将有新的体认。
「朝令夕改」完全正确和必要
一个还没有执行的决定即被取消,这在中国的涉外经贸事务中也是首次。近来欧盟和美国出于保护自己纺织品工业的目的,对中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5月20日中国有关部门决定从6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试图以此善意平息欧盟与美国的不满,争取化解中国与欧盟、美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纠纷。问题是委曲未能求全,这一决定使中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在国内,拥有1900万职工的纺织品行业与相关业界产生了恐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急跌,使长期低迷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股民怨声载道。在国外,欧盟和美国并不领情,继续扬言限制中国纺织品入口;巴西认为中国可欺,也由总统宣布限制中国所有产品入口直至2013年。显然,中国的征收出口税,被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认为是示弱。中国最高领导层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后果并且作出了干预,决定取消加税,并由商务部部长召开记者会,充分阐述中国的这一立场。这样的「朝令夕改」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即使过去没有这样的先例。一个政令如果被实践证明有损国家利益、背离民意,就应该取消,而不应该为了「面子」而坚持执行。
韬光养晦不能理解为委曲求全
中庸与「和为贵」的传统思维对中国的外交决策与行为影响极大,韬光养晦的方针也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忍让与委曲求全。维护国家利益,不仅要善于抗争,还要敢于抗争。像欧盟与美国,在自由贸易问题上完全是双重标准,对自己有利时就要自由,对自己不利就要保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就要按照世贸的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纺织品,而纺织品在中美贸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纺织品工业在美国是夕阳产业,缺乏竞争力,只有5万工人,美国的国会议员却动辄要抵制中国纺织品的入口或加税。中国的纺织品工业工人和家属数以千万计,如果听任欧盟美国的入口限制,将严重损害数以千万人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出口贸易,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使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政府在全球化进程中勇于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俺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中国人不是软弱可欺的!作者 何亮亮 凤凰卫视言论部副总监
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使竞争力不如中国的一些国家加深了「中国威胁论」的疑虑,这种局面是对中国外交的新挑战。从吴仪拒见小泉和中国取消出口纺织品加税,可以看出中国领导人正在形成新的当机立断的外交风格。
最近有两件重大的新闻,反映了中国最高层领导对外政策决策思维的转变。这两件事,一是吴仪副总理拒见日本首相小泉;一是中国政府「朝令夕改」,在5月30日取消了20日作出的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税的决定。
该出手时就出手
吴仪副总理拒见小泉,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是吴仪副总理本人根据她在日期间日方在言行特别是小泉本人有关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而提议并得到胡锦涛、曾庆红的拍板同意。这在中国外交史上尚无前例,一方面反映了中日关系本身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领导人新的决策思维,即在必要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不惜采取强硬的手段。
这种强硬手段并非只是全面对抗,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时有理有利有节,并不是蛮干,而是有的放矢,即针对日本欺软怕硬的特点。吴仪拒见小泉,但是并不影响中日有关东海问题的会谈,这个会谈非常艰巨,然而谈比不谈好。经此一事,日本官方和舆论在对华交涉方面将有新的体认。
「朝令夕改」完全正确和必要
一个还没有执行的决定即被取消,这在中国的涉外经贸事务中也是首次。近来欧盟和美国出于保护自己纺织品工业的目的,对中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5月20日中国有关部门决定从6月1日起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试图以此善意平息欧盟与美国的不满,争取化解中国与欧盟、美国在纺织品贸易方面的纠纷。问题是委曲未能求全,这一决定使中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在国内,拥有1900万职工的纺织品行业与相关业界产生了恐慌,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急跌,使长期低迷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股民怨声载道。在国外,欧盟和美国并不领情,继续扬言限制中国纺织品入口;巴西认为中国可欺,也由总统宣布限制中国所有产品入口直至2013年。显然,中国的征收出口税,被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认为是示弱。中国最高领导层显然注意到了这一后果并且作出了干预,决定取消加税,并由商务部部长召开记者会,充分阐述中国的这一立场。这样的「朝令夕改」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即使过去没有这样的先例。一个政令如果被实践证明有损国家利益、背离民意,就应该取消,而不应该为了「面子」而坚持执行。
韬光养晦不能理解为委曲求全
中庸与「和为贵」的传统思维对中国的外交决策与行为影响极大,韬光养晦的方针也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忍让与委曲求全。维护国家利益,不仅要善于抗争,还要敢于抗争。像欧盟与美国,在自由贸易问题上完全是双重标准,对自己有利时就要自由,对自己不利就要保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就要按照世贸的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了大量价廉物美的纺织品,而纺织品在中美贸易中只占很小的比例;纺织品工业在美国是夕阳产业,缺乏竞争力,只有5万工人,美国的国会议员却动辄要抵制中国纺织品的入口或加税。中国的纺织品工业工人和家属数以千万计,如果听任欧盟美国的入口限制,将严重损害数以千万人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出口贸易,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使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政府在全球化进程中勇于保护自己的民族利益。 (原载于香港文汇报)
俺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中国人不是软弱可欺的!